一晝夜雙性亂愛,招魂喚來每個人最深的恐懼,豪華卡司演繹拜倫雪萊和瑪麗姐妹及寫《吸血鬼》的私人醫生n種組合乘來乘去,Ken Russell導演的瘋狂大爆發。
除卻本來是個美青年的意大利醫生被醜化成了個想吃拜倫勳爵天鵝肉的禿頭蛤蟆外,其他四人類似導演成名作《戀愛中的女人們》之變體:兩姐妹,理想化的金髮女子(那裡是厄休拉,這裡是瑪麗雪萊)與較為注重肉欲糾葛的黑髮女子(那裡是古德倫,這裡是單方面猛追拜倫的瑪麗的繼妹Clara)。姐妹各自的男性對象則相互間必有無法為男女情愛所代替的牽絆,感情較為豐沛的那一位更就同性情感需求之不可替代性對自己的女伴做了嚴肅的剖白(那裡是Alan Bates演的DH勞倫斯之化身,這裡是雪萊)。
本片的表像是個嗑藥大片,在一大串放縱的性慾之後,五個人按著頭顱招魂后引來了亦真亦幻的無數怪像,各人心底最深的恐懼升起在各人眼前,日內瓦湖畔豪宅內妖風大作、窗簾紛飛,一撥人要死要活神魂顛倒。牛逼之處在於,讀過《怪物》這本介紹這組人的傳記書后,我震驚地發現裏面所有看似嗑藥后迷幻過頭的細節全是有據可考的隱射!
封面圖即本片題眼,仿油畫《The Nightmare 噩夢》,選擇這幅畫不僅由於它典型的哥特氣氛或和性有關的主題,更同瑪麗的身世有關。瑪麗之母Mary Wollstonecraft是個女權運動先驅,以當時英國保守的社會規範看來行為離經叛道,提倡自由戀愛男女平等,一度有過女子同志生活持家的理念,婚前曾同已有妻室的畫家Henry Fuseli有段情史,該畫即Fuseli的代表作。
他們傳閱的幾個哥特故事,比如胯下張尖角的盔甲巨人、死去的小孩與母親什麽的,也不是導演順著本片性愛和瑪麗哀悼夭折的兒子這種主題來瞎掰的,而確實是當時他們讀過的故事。比如片中雪萊屢次看到女人胸部長著眼睛的幻象而受驚,又或是他害怕一睡不起被活埋,這些是他自己提到過的噩夢。又比如雪萊並非什麽柔弱文青而被塑造成提倡性開放的性格癲狂熱烈的人這似乎也是比較符合事實的。又如拜倫拋不開對姐姐的戀慕、害怕水蛭療法等等。
小說《The Vampyre 吸血鬼》(1819)是拜倫當時的私人醫生、一個有志於文學的意大利年輕人John Polidori所寫,源頭就是片中敘述的大家提出比賽寫鬼故事的這一晚(瑪麗後來寫出了《弗蘭肯斯坦》)。主角吸血鬼的形象被公認為取材于拜倫,本片中更是乾脆將拜倫拍得如同男女通吃、向一切身邊人索取情感或肉體的惡魔,正所謂The Devil is an Englishman。黝黑眸子烏黑頭髮的Gabriel Byrne暗黑魅力大放光彩(雖然他是愛爾蘭人……),跟又哭又笑歇斯底裡、堪比一切情感外露之化身的Julian Sands版雪萊組成王道的黑髮金髮配對,編劇得此好配置更是放手亂寫同人,讓美麗的詩人組合大肆嘲笑跟在後面的私人醫生,太過分了!醫生才不是死胖子,我看過圖片的,人家很美的好嗎,他是拉菲爾前派的羅塞蒂兄妹的舅舅!
被導演相中而藉本片出道的女神之女Natasha Richardson小姐當時處於美貌的高峰,夾在這種神CP之間也毫不令我討厭。瑪麗才是本片主線,作為一個出天賦穎異、出身非同尋常的哲學與開放觀念之家的少女,本片賦予了她端莊的表像與沸騰的內心,當時她同大詩人雪萊屬於私奔出國,繼妹克拉拉隨行追逐拜倫不算,跟未來的姐夫雪萊也共享著free love的理念,當然片中將她同妹妹和拜倫的矛盾激化了,特別是拜倫簡直被拍成了情敵似的,實際上她同他們是相當友好,丈夫死後她跟拜倫依然是相當交心的朋友。在影片中,瑪麗是影片的主觀視角,對那無限制的亂交、情感慾望的橫流,她帶著半分饜足半分厭惡,因為這一切最終會是過眼雲烟,終將被命運的悲劇壓倒。故事開始之初,她已背負著同雪萊的頭生子夭折的悲哀,而在影片高潮部份,她一襲白睡裙狂奔,敲開一扇扇門,看遍了五個人未來幾年內所有的不幸,他們最深的恐懼一一應驗:死於非命的詩人作家們,更多夭折的孩子。這是夢,卻也是真,雪萊夫人比他們所有人、比他們所有的後代活得更久,成了這場“浪漫”狂飆的送葬人。這部歇斯底裡的影片因為瑪麗背負的悲劇,而增添了一份沉重。
同背負情感與思索任務的姐姐相對的,是無意識的化身妹妹,未知的恐怖由她作為媒介,扮演妹妹的黑髮女郎沒有名氣,但牛眼一瞪、邪魂附體的白眼一翻,恐怖片氣氛立刻出來了,還有堪比180度轉頭的正反走樓梯邪惡特效(啊啊這個創意的效果很難描述,必須親眼看啊)。最後本片諸美人都是泥漿滾地、與老鼠蛛網同行,絕對的歐美恐怖范兒啊。
影片中這場召鬼引來的噩夢,寓意拜倫這批“現代人”埋葬了舊式的基督教之神而自比為新的造物主,用文字、用理念、用科學(影片借發癲的雪萊表達了未來瑪麗書中造人的弗蘭肯斯坦的思想)造出的新生物卻是難以掌控、不可名狀的恐怖,這是“現代”之恐怖,是現代人內心之怪物,必須現代人自己想辦法面對。這個主題,最後沉澱在了《弗蘭肯斯坦》之中,也在影片最後沉在了湖底。
導演將這組當時眾人矚目的社會異類表現得如同當今的頹廢搖滾巨星:遊人組隊隔湖用望遠鏡圍觀拜倫的宅邸、雪萊到岸邊后突然跳出追星族少女圍堵他、四人群交的場面呈現得同果兒彙集的明星賓館房間一景無二致。絕妙的是,全片搭配了節奏重到近乎工業味兒了的synth pop配樂,模仿羽管鍵琴的鍵盤也跟發癲似的,節奏一浪快過一浪,主題曲超棒,強烈懷疑Malice Mizer的Beast of Blood有參考這個……
我操雖然傳記書不在手邊沒法更詳細的一一比照了,但……由於太繁瑣而一直逃避著的本介紹,總算是寫了,姑且算寫了!
本片騾子上常年有,不過現有的dvd畫質本身差到跟vhs轉的似的,還沒英文字幕,比較傷。我看恐怖王朝內部發佈了中文版,期待妖妖五問世的那天早日到來哈。
ps 片中拜倫家裡的小幫工雖然幾乎沒露正臉,但那是Dexter Fletcher哦(小卡拉瓦喬!!)哎哎羅素兒導演連小角色都要找這樣子的美少年來真是要求嚴格吖~
突然觉得自己看了一部好了不起的恐怖片啊:男主角是拜伦(这就不用介绍啦)、男配角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男配角的情人是玛丽·雪莱(写了《弗兰肯斯坦》的女作家)、男主角的医生是约翰·威廉·波利多利(写了《吸血鬼》的作家)。
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1816年玛丽·雪莱和同母异父的姐姐与拜伦勋爵、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利和克莱尔·克莱尔蒙特在瑞士日内瓦附近逗留了整个夏天,玛丽在该地开始构思她的小说科学怪人。
在电影中流亡的诗人雪莱便是克莱尔·克莱尔蒙特,建立在真实历史上的恐怖故事尽力还原一个半世纪前作家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放浪形骸自由洒脱的文青们聚集一堂埋头创作各怀鬼胎,终于诞生了两个恐怖文学乃至恐怖电影中的两个重量级角色:科学怪人和典型吸血鬼。创作过程惊心动魄,在宗教中比起上帝人们还是更相信魔鬼的存在。
剧情薄弱且混乱,三男两女在一个适合群交的夜晚彻底释放自己的浪漫情怀和恐怖幻想。同性、乱伦、群P、性幻想、生育等等这些都没有没有啦,反正我什么都没看见。将弗兰肯斯坦和吸血鬼融合到一起倒是很好的创意,且只存在于主角们的臆想之中。全片气氛很哥特,鬼怪们神出鬼没,台词也够复古诗意,只是这样的夜晚真是太古怪荒诞了,果然嗑药要众人一起才嗨的起来。如果是活在还热衷诗歌的那个年代的话兴许现在的文青也会毫不犹豫的加入这群大龄文艺青年的队伍,在电闪雷鸣时赤裸身体爬上屋顶观看雷电、手拉手围绕着骷髅召唤恶魔、坦白身体的欲望和自私的天性、在绝望中沉沦堕落哭泣寻找,然后静静的醒来,所有的噩梦都将成真。
在一个阳光充沛的清晨,默默写下将曾经疯狂的往事变成现在我们可以看见的模型。
影片里展现的十九世纪开放的男女关系也真是让人醉了,两个女孩追着要扒光英俊的诗人雪莱,最终诗人靠两条黑狗的帮助才不被“辣手摧花”,这邪恶的开始差点让我以为那两条黑狗也是来嘿咻的。而那个倒霉的医生一定是猴子请来的,要枪毙诗人时枪坏了,要上吊自杀时绳子没系劳,我也真是醉了。
全片最棒的场景就是结尾处玛丽·雪莱被困在一个小空间,周围只有六扇相同的门,有的打不开,有的打开便是预言着他们几个人悲惨绝望的结局,她想一死了之,最终被诗人救下,所有的预言都成了真——召唤魔鬼的代价。
片中拜伦和玛丽的姐姐调情的一段我很喜欢:
女:前菜是什么?
拜伦:你的唇。
女:主餐呢?
拜伦:你的身体。
女:甜品呢?
拜伦:你的灵魂。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哥特风格》,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元铭清
哇,这个不知道咋评,完全不在我胃口上……
小透明
第一次看这种风格 恶熏熏 全是狗!
Morning
奇观式的电影,电影一度被奇观俘虏,需要马不停蹄的上演各种奇观,似乎才得以进展下去,恨不得打造一个主题公园让人体验。不得不说电影选择了不错的主角,在看电影的同时好像还有其它的文本在支撑着这部单薄的享乐的电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服装风格,也是非常的享乐主义,有些细节做得很好,这是一个小成本能做出来的最好的效果,忠实于风格,又和人物很契合。
罗莎琳德
整个片子就跟它模仿那副名画那一幕的感觉差不多:有形没神。不管是哥特还是巴洛克,元素是有的,美工水平也不低,但全都是猛地一瞥就转下一段了,反倒是几个主角排列组合发神经的戏拍得完整一点,但一惊一乍的贵圈真乱对我这种不了解雪莱和拜伦的观众来说就是种折磨。
Sally Bowles
谵妄的,破碎的,幻境与噩梦交织的弗兰肯斯坦诞生之夜。
#FIFF27#第8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牛逼 文学意淫 加梦魇制造
无论是意淫名人私生活,还是对于80年代对于恐怖意象颇有「古典主义」的表达,都属于一种「上世纪恐怖遗风」,我们再也看不到如此优雅中带着低俗的电影表达方式,一如先驱者一去不复返。
奇观式的电影,电影一度被奇观俘虏,需要马不停蹄的上演各种奇观,似乎才得以进展下去,恨不得打造一个主题公园让人体验。不得不说电影选择了不错的主角,在看电影的同时好像还有其它的文本在支撑着这部单薄的享乐的电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服装风格,也是非常的享乐主义,有些细节做得很好,这是一个小成本能做出来的最好的效果,忠实于风格,又和人物很契合。
Natasha Richardson的角色我只记得这个片子里的雪莱夫人
不知为何现在精神越来越难集中,你还让我看这种大飞片,荒诞舞台剧感十足,哪儿找的这种大庄园大房子,实景拍摄演员们就神经质的跑来跑去发疯就行了,还要什么故事剧情啊,不过说来实在有趣,看此片同时居然在看红场谍恋,根本不知肯罗素参演,难道冥冥之中都有神奇联系!
又美又恶
无穷无尽的噩梦,虽然是噩梦但是真的诡异又神秘。
狂欢奇想,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揭开浪漫主义外衣下的恐怖内核,如果不了解拜伦和雪莱的私生活那么估计比较难接受,导演一贯的男性情欲依然在线,雪莱屋顶裸体健硕的臀大肌,拜伦和雪莱的奸情一吻,加尔文派深柜异装癖传记作者居然叫Poli,玻璃233!!各种哥特元素纷纷登场,蒙黑纱的罗马雕像,石膏像上的巨蟒,油画《The Nightmare》的恐怖演绎,机械玩偶,魔鬼的精液,公山羊母山羊。。。配乐神似阴风阵阵,特别带感。
Russell从不让我失望!一对骨科百合一对基搞了一场orgy,证明不是只有我脑补过拜伦x雪莱哈哈哈哈哈哈(终于没把Julian Sands看成大喜哥,年轻时候太华美了,不愧是“嫁”豪门二代的人
雪莱两夫妻闲在家没事干,老YY。。。。。真有趣啊呵呵呵呵
氛围非常棒,画面美感中透着诡异,哥特味儿浓重,但故事太小众,英伦腔舞台剧味道太浓,里面有年轻的小矮星彼特
神经质与瘾君子的血腥臆想
灰常不错的片子,现在难得看见这么纯哥特式的恐怖片了。
KRv5
三星半。哥特那些事儿,另类传记。
有种独特的魅力,想象绝妙,影像大胆,风格迥异,演绎也相当出色,时代的经典,让人想起《低俗怪谈》。那些诗人们的情欲与恐惧,肮脏与美丽,都化为一场可怖的黑夜暴风雨席卷整个古堡。
並不多哥特,倒是十分荒誕,拜倫和雪萊被演成兩個lunatic,情婦Lady Lamb在拜倫通信裡被稱為瘦成skeleton,片裡嬰兒肥+豬鼻子 /層疊惡夢拍得十分美了【備忘 梗很多 Henry Fuseli 1781 Max Klinger
为Ken Russell的奇思妙想喝彩。当代电影缺乏这些想象力。JS因为拍这部片子对shelley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但却因此片精力耗尽,让他与电影Maurice失之交臂
深得哥特三昧的肯罗素导演 金发男神雪莱 女神玛丽 黑发瘸腿男神拜伦 尖叫迷妹克莱尔 医生迷弟 五个饮用鸦片导致颅内高涨的闪电暴风夜 玛丽最理智 蒙难更深重 一重和雪莱结合出生死去的婴孩 二重隐约的撒旦诱惑 从名画指涉到具体活人拜伦 三重形而上的思想怪物被他们一群癫人释放出
罗素啊,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