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主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徒手干掉一只秃鹫,太不现实了。
2、如果女主确实被绝境激发出潜能徒手干掉了秃鹫,她也不可能一顿吃掉整只秃鹫,完全可以吃一部分秃鹫肉补充能量后,把手机塞进秃鹫体内,然后把秃鹫扔下塔,一样能达到发出信息的目的。
3、如果确实要吃完整只秃鹫才能恢复精神体力,那也不至于连秃鹫的羽毛爪子骨头渣子都吃完吧。
女主从平台往下爬时,平台上一丝秃鹫残渣的痕迹都没有,我不信这个时候她还有心情吃饱喝足后把平台打扫干净。
4、女主从平台下降到信号锅的过程,除了最开始下降那一下要使点劲,剩下的只需要借助绳子滑下去就行了,全程不需要太大的力气,比攀岩容易多了,她冒险在平台上干掉一只秃鹫,再吃饱了往下降,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5、秃鹫是腐食动物,它不去吃已经失去生命的闺蜜,却来攻击生死不明的女主,有点不合理。
6、综上我认为,这段吃秃鹫的戏,仍然是女主的幻觉,她真正吃的,是闺蜜。女主根本没有在平台上干掉秃鹫,她早就下降到信号锅上了,她和秃鹫干架的激烈画面,其实是准备吃闺蜜时内心疯狂挣扎的过程。
甚至再阴暗一点,她下降到信号锅上的时候,闺蜜还没死透,她杀的不是秃鹫,而是闺蜜,这点是我结合前面两个人刚来到这个塔下时,看到两只秃鹫在分食一只没死的狗,胡乱联想的。
还有一点是,面对死不瞑目的闺蜜,女主说“天啊,我爱你”的表情神态,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演技的问题,感觉不像是伤心,更像是庆幸(有人垫背)。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女主干掉一只秃鹫后,在已经拥有可以给手机坠落到地面当缓冲的秃鹫的情况下,还要冒险下降到闺蜜旁边的行为逻辑,因为压根没有死秃鹫,只能下去找闺蜜。
攀岩女孩贝琪自从目睹丈夫丹坠崖丧生,整整一年都走不出悲痛情绪。
每天以泪洗面,借酒浇愁,一遍遍打亡夫的电话听留言,晚上还发噩梦,整个人都快魔怔了。
身边人当然不忍心见她这样,从老爸到闺蜜,都劝她别再自暴自弃。
但劝的结果却南辕北辙。
老爸没说几句,贝琪火气越来越大,两人吵得不欢而散。
一起爬过山的闺蜜也来劝,成功让贝琪振作起来,答应跟她一起去爬电视塔。
结果发生意外,两人双双被困在了塔顶上,这就是惊悚片《坠落》的开场。
一番跳低爬高的求生操作后,贝琪意识到老爸是爱她的,把最后一个求救信息发给了他。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深爱她的老爸,也明明是关心的劝解,为什么话一出口就吵了起来呢。
闺蜜又是怎么靠着三言两语,把贝琪劝动去玩命的呢?
有人说,这不全看编剧安排的嘛。
还真不是。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各自是怎么劝的。
深夜贝琪在酒吧喝得烂醉,出来要开车回家,发现老爸就在眼前。
劝人之前,要先跟对方建立信任。就算是亲爸,这样突然出现也会吓着人的。
贝琪又惊又怒:“你是在跟踪我吗?”
老爸:“我也没办法啊,你又不接电话。”
贝琪:“你太离谱了吧,之前就跟我说,我不该那么伤心,因为丹就是个混蛋。”
老爸:“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太崇拜他了,也许他不值得你这样。”
我们后面会知道,话都是对的,但他的说法不好,爹味太重。
“你不该”“你太”这些简直是按着头否定对方,尤其在喝醉酒的人听来,被逼着认错,不反感才怪。
贝琪:“你就是这么安慰女儿的?”
老爸继续解释:“我只是希望你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贝琪:“我不想放下,我想他,我每天都想起他。”
要去开车门,被老爸拦住。贝琪急了,借着酒劲骂了句:“滚开!”
老爸也失控了:“你不能这么跟我说话!你跟你妈把你养这么大!”
这句咱们中国家庭里也常听到,无非就是“别没大没小,我是你爸。”
女儿对爸骂粗口确实不对,贝琪也面露愧色,但老爸心里更后悔。
拿长辈的权威来压,姿态上就是放弃讲理了。后面还怎么沟通?
意识到气氛不妥,老爸立刻补了一堆:“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可怕的事,但整天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得去探索新世界……如果死的是你,丹才不会这么伤心……”。
其实他这一段有理有据,也说得很真诚。
尤其是中间还来句“我需要你振作起来,让我送你回家吧”,已经在走心自我表达,完全不是开头的说教了。
只可惜,“我是你爸”的宣言一出,后面说得再多再诚恳,在贝琪耳朵里也只会是噪音。
连老爸都不理解自己,贝琪回家后越想越绝望,差点吞药。
这时闺蜜打来的电话响了,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闺蜜当然也是来劝她的,但这个开局就比老爸强太多。
先请求见面,得到允许,让她有时间整理情绪,把最糟糕的一面藏好,留出体面。
门一开,闺蜜上来先带着笑跟她打招呼,还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完全不是老爸那么愁眉苦脸地亮相,没有对抗消极情绪,整个气氛已经轻松了不少。
闺蜜也不急着劝她,两人躺床上叙旧聊天,聊一些有的没的。
等贝琪明显开朗一点了,闺蜜抛出了话头:“最近有个大计划,我需要个伙伴。”
贝琪立刻换了脸色。哦,搞了半天你也跟我爸一样来劝我的?
闺蜜立刻解释:“你老爸打电话给我,说他实在没办法了,很担心你的状况,都一年了还这个样子。”
前面老爸替自己解释,显得很像是辩解,俗称的“我都是为你好”,子女一听就容易抵触。
但闺蜜替他解释就没这个味道,反而暴露出一个关切女儿的老人家的内心。
贝琪态度也软了下来:“他是有担心的权利。”
闺蜜继续说:“比丹的死更让我难过的,就是你被困在这个情绪里出不来。”
这话也完全不说教,纯粹是倾诉自己情绪,不会激起戒备。
然后她抛出提议,周末一起去爬那座好几百米高的电视塔。
回顾前面,老爸另一个没说好的地方是尽来些“你不能这样下去”“他不值得你这样做”。
要知道,你没法劝一个人不去做什么,就像让一个人不要想红色大象,他满脑子都会是红色大象。你得找个新东西把大象替换掉。
所以闺蜜的方法就有效多了,直接给她一件值得做的事。
介绍完任务闺蜜说:“这是一次冒险,就像我们以前的时光一样,你还可以把丹的骨灰从塔顶洒下来。”
这句说得很棒,感性上让她回想起过去自由奔放的自己,理性上给这次行动赋予一个意义。
贝琪心动了:“但我很久没有攀爬了。”
闺蜜:“我理解,但如果你不直面恐惧,就会一直害怕。”
光说大道理不够,她还引用了丹生前说的几句话,继续理性感性双重夹击。
贝琪听得呜呜哭了起来,这已经不再是悲痛欲绝的哭,是情绪得到理解和宽慰的哭。
闺蜜没有再劝,只是说着“你可以的”“没事的”,抱住了哭泣的她。
第二天早晨贝琪气色好了许多:“去吧,我们去爬那座塔。”
那一刻很美好,一个曾经崩溃自毁的女孩,获得了一次小小的重生。
继续往下看,你还会留意到在整个爬塔的过程中,每当贝琪打退堂鼓,闺蜜都会进一步鼓励她。
“你能做到的。”
“你已经干得很好了。”
“这才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贝琪。”
鼓励和肯定,都能滋养一个人的斗志。
总结一下,如何劝一个意志消沉的闺蜜(或任何亲密的人)振作起来:
◎先缓和气氛,建立信任。
◎花时间陪她。
◎别批评她的行为,别否定她的情绪。
◎不要说教,多说对她的感受。
◎情绪到了再讲道理。
◎别告诉她不做什么,而建议她能做什么。
◎让她重温曾经的好状态。
◎鼓励她的每个进步。
◎多抱抱她。
第三次更新,评论区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有话要说,我就不再编序号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明明双肩包,非要一只肩搭着;
用绳子挂手机下去试信号,绳子不够长,鞋带皮带衣服等等不能解下来延长?
在那么高那么小的一块地方过夜,一歪头就会掉下去,背后就是柱子,晚上睡觉不把自己身子绑柱子上?
就背了一个那么普通的双肩包???和户外稍微沾点边的双肩包,胸前不都应该有根横着的带子吗,这样女二就不用捡包而买死了
上去時樓梯拍得很清楚,是一段一段分開駁在圓柱上的,所以不可能全部整條掉光,最多掉幾段。而她們的绳子是可以够到的。
第二次更新,按严重程度调整了一下槽点的顺序,但是编号没变,所以看的时候不要觉得奇怪。
原文在此。
说实话,这个片子没有我预期的好,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好创意被浪费了的感觉。
我试着把造成自己这种观感的槽点分享出来,你说这些是bug也罢,是我主观的挑刺也行,总之,有同感的一起讨论下,没有同感的也不用急着骂,毕竟我还是打了3星的。
先说两个在关键剧情上出现的bug,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出戏了。
我不李姐。
你看后面贝琪就十分乖巧,老老实实地把绳子固定在梯子上,轻松完成垂降。
但是你亨特下去的时候,明知道长度不够,却选择把绳子绕在柱子上,这是为森莫?是有什么不可知的原因造成你看不到这么显而易见的选择吗?
好吧,前面这个问题就让它过去吧,因为对比之下,接下来贝琪的操作才让我明白,亨特就是个必死的命。你看,亨特站在天线上试图重新抓住绳子时,贝琪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她瞎忙活,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帮她挪动一下绳子的位置。
之前亨特吊在上面的时候,还能解释说那是因为重量太大挪不动。但是现在它就是一根没有任何负载的绳子而已啊,你把它转一下挪到亨特这侧来,她一伸手不就够到了吗!
此处情节如此不合理,以至于实在让人无法不去怀疑贝琪就是故意要坑死亨特的。
OK,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其他细节上的问题,这些地方对观感的影响因人而异。
我并不是要搞什么外貌歧视,但是亨特和贝琪这俩演员的体型实在和攀岩运动好手设定相差太远了,让人无法不出戏。这里我随便搜了几张真实的攀岩运动员的照片,各位自行感受吧。
如果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建议大家永远和亨特这种朋友绝交:在明知道对方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极差的情况下,还要劝说对方跟自己一起进行高风险运动?
不好意思,这不是什么脱敏疗法,这就是不负责任。
按照影片中的信息,亨特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她却处处体现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冒失。比如她在前一天晚上都还不清楚B67塔的确切位置;爬之前对塔体状况不做评估;除了水之外没有带任何给养!讲实话,我在上海就算周末去爬个佘山,都会带几根士力架在身上,而亨特按说是一个以冒险为生的人,如此轻率,是嫌自己命长吗?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万事周全,这片子就没办法拍了,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好的剧本应该是在符合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让人物遭遇他预料或处理能力之外的意外,这才能让观众心无旁骛的被人物遭遇所牵动,而不是看着看着就走神抓bug去了。
难不成是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我活了几十年,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从来没见过贝琪这样撒骨灰的。
这是有多恨自己老公啊,直接就给人挫骨扬灰了。正常操作不应该是抓出一把骨灰,然后随风洒出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吗?怎么到了她手里就跟撒石灰粉似的(虽然拍电影时可能的确用的就是……)。咋了这位姑娘,你之前哀悼了一年多,突然间是有什么急事吗?
610米啊,什么概念呢,我依然举个上海的例子,这座塔也就比上海中心大厦(上海最高建筑,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高度是632米)矮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不知道这俩人是怎么想的,就算真是天真地认为她们在这个高度居然能为手机提供足够保护的话,那好歹你们俩脱了外罩在外面多裹两层也比光用一只匡威鞋里塞个胸罩靠谱吧!而且你用鞋就算了,怎么连鞋带都没扎结实,扔出去没等落地鞋带就散开了,这尼玛都什么操作……
贝琪发现亨特和自己老公的婚外情,生了一晚上闷气后,开始打自己戒指的主意。我开始还以为她要把戒指扔下去。
结果却只是把戒指从手上换到了脖子上,这明明就是恋恋不舍的感觉吧,跟此时要表达人物move on的情绪对不上啊。
难不成就为了引出戒指的存在,为后面充电情节埋伏笔?可就算是为了这个目的,那后面贝琪双手抓住灯座的时候,戒指戴在手上不是更自然地能被她看到,然后想起来这个道具的用途吗?所以这里脱裤子放屁是为了啥呢?
无人机从没电到充满电要多久呢?我以大疆Air 2S为例吧,官方手册宣称飞行器的电池完全充满电需要1小时35分钟,那么咱们以此为参考,再姑且打个折扣,让贝琪在上面待1个小时好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双手垂吊这个动作来对比一下吧。这个姿势,正常人如果能维持100秒,就已经是相当牛逼的成绩。
那电影里贝琪是怎么做到维持下图这个屈臂抓握的姿势1个小时的?即便说她用到了双腿缠绕在做支撑,但考虑到她的一条腿已经划了一条大口子,这种情况下她能坚持的时间只会更短,而不是更长。
所以我猜,导演这里是想借此情节来表达主人公超越自我极限的意向吧。
但是还是那句话,吹牛能不能讲究点基本法?
戒指终于出场了。
但是,直接把这个环形金属物扔进灯座这个操作……恕我物理基础不好,但是如果这样能达到垫高触点的目的,那是不是也同时意味着,电源零火短接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细节,最后说个总结性的吧。
影片直到将近40分钟的时候才让这姐俩发现自己真的被困在塔顶下不来了。此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导演在干嘛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搭建故事背景和铺垫人物情绪,比如交代了女主角与父亲的矛盾,交代了她此前遭受的情伤等等,但是,这些看似丰富人物形象的细节,却并没有对两位主角陷入困境后的情节做出任何推动作用。比如父女矛盾这条线,从手机没信号的那一刻就彻底丧失作用了;比如女主角的情伤,在撒完骨灰后也没有再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发现亨特与丈夫之间的奸情这个桥段,也仅仅促使贝琪摘下了戒指而已,除此以外就只是为她们俩人提供了一些对话的素材,再没有对情节产生任何推动作用。所以你如果是一个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看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觉得始终有点提不起劲,原因就是你的预期不断地在落空落空落空……
写到这里有点意外,一个吐槽的影评居然写了这么多,赶紧收个尾吧。
说实在的,此类生存恐怖/惊悚片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比如同样大女主担纲的影片,有《鲨滩》珠玉在前。
而同样描述主角孤身一人从极端环境脱困的类型,还有《127小时》这样的佼佼者。
对比之下,《Fall》中的女主角就显得弱鸡了很多,纵观全片,除了提出“扔手机”这个方案以外,这个贝琪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我该怎么办”“我要死了”“亨特你快想想办法”“这样做真的可以吗?”等等极其被动的状态,从这个角色身上你看不到什么自我超越的人物弧光。
所以目前该片之所以能获得高分,我想除了最近一两年同类型好片子实在太少以外,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胜在了600米高塔这一困境的设定非常新颖,而且成功激发了观众所熟悉的“恐高”情绪。但除此以外,无论是演员的表演,影片节奏,还是剧本的合理性,本片都存在很大问题。
最后我索性列几个同类型中的优秀影片在下面,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面提到的《鲨滩》,《127小时》以外,还有《冰峰168小时》,《活埋》。
大家如果想到更多的,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
暑期档,一部小成本高空惊悚电影《坠落》北美上映,前期口碑很不错,是一部非常有看点的高概念求生电影。
如今流媒体平台也上线了,虽没有电影院看得酸爽,也会让你瑟瑟发抖。
很多人私信问我有没有类似的受困类型电影,我简单筛选了一番,还真是不少,够出一个“受困电影宇宙”了。
于是我又进一步把类型锁定在“惊悚片”领域,淘汰了《火星救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荒岛求生》《127小时》等治愈系受困电影后,形成了今天这份榜单。
TOP10 《鲨滩》(2016) 好片指数:68分
冲浪高手南希来到了对于母亲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沙滩,却在冲浪的时候遭到鲨鱼攻击。
她拖着伤腿逃到一块礁石上等待救援,但沙滩人迹罕至,礁石也随着涨潮被慢慢淹没,南希的生命进入了恐怖的倒计时。
《鲨滩》以1700万美元低成本,取得了全球1.19亿票房。
这么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口碑票房双丰收,得益于尊重了观众智商的剧情,和高超的叙事手法。
特别是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很见功力。
西班牙导演佐米·希尔拉擅长执导惊悚片,代表作是《孤儿怨》和《恐怖蜡像馆》,他还是即将上映的DC大作《黑亚当》的导演。
另一位功臣是主演布蕾克·莱弗利,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独角戏,除了养眼,还用丰富的表演层次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可信。
TOP9 《坠落》(2022) 好片指数:70分
贝琪和亨特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闺蜜,他们相约攀上了600多米的电视塔,却意外受困在顶端。
面对令人眩晕的高度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活下去,并寻求获救的机会。
受困类型的惊悚片有很多,受困的地点五花八门,但《坠落》算是另辟蹊径,对于像我这样恐高的观众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影片前期口碑还行,烂番茄74%中等偏上,IMDb 6.5和Metascore 60分虽不算高,但都及格了。
对于全员路人的剧组和一个拍烂了的题材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是一部消暑佳作。
TOP8 《战栗空间》(2002) 好片指数:70分
母女搬入了一所古怪的大房子,前主人在房子里建造了一间坚不可摧的安全屋。
不料到搬家的第一天就有三个歹徒入室行凶,母女只好躲进这间密室。
两伙人隔着安全屋开始对峙,母女也发现入室歹徒不是什么小毛贼,他们闯入这所房子正是为了藏在安全屋里的某样东西。
出自悬疑片大师大卫·芬奇之手,《战栗空间》虽然故事不算惊艳,但叙事和运镜神乎其神。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镜头在房子里平滑地走位,极好的勾画出电影真正的主角——这所古怪的大房子。
影片集齐了朱迪·福斯特、小K、影帝福里斯特、少爷杰瑞德的超豪华阵容,现在再拿出来绝对是王炸级别的。
TOP7 《幻影凶间》(2007) 好片指数:72分
根据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
麦克是个恐怖小说家,喜欢带着科学设备到闹鬼的地方探险,收集写作素材。
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因为装神弄鬼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很清楚灵异事件都是扯淡的。
这次麦克选择了纽约曼哈顿的海豚酒店,不顾酒店经理的强烈劝阻,住进了曾有多名住客自杀的1408号房间。
然而一系列恐怖事件彻底改变了他对灵异事件的看法。
约翰·库萨克有着一张平和理性的脸孔,其实不太适合一惊一乍的恐怖电影。
然而正因为他不信邪的态度,才轻易地将观众带入万劫不复的绝望境地。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心理惊悚片,视觉上的刺激只是表层,真正的恐怖,还是深藏在麦克内心的那些羁绊。
TOP6 《心慌方》(1997) 好片指数:72分
六个陌生人,一觉醒来发现身处在由无数立方体组成的精密迷宫中。
数学系大学生依靠推理,似乎发现了迷宫的运行规律,可是更大的危险其实来自于他们的小团队。
电影有比较明显的社会隐喻,比如警察代表了秩序、医生代表了人性良知、逃脱专家代表了经验主义,以及数学系学生代表的科学和理性等等。
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个社会崩塌的模拟实验,一个不给前因后果的死亡游戏。
即使不去费神思考这些象征主义,电影的脑洞也足够新颖有趣,杀人机关足够残忍刺激。
TOP5 《狙击电话亭》(2002) 好片指数:72分
斯图是个满嘴跑火车的公关人员,他背着妻子在外面有一个秘密情人。
为了不留下通话记录,他走进纽约街头的公共电话亭给情人打电话。
突然电话响起,对面的男声警告斯图不要挂断,因为他手中的狙击枪已经对准了电话亭里的斯图。
全片几乎都发生在小小的电话亭里,局限的空间爆发出巨大的冲突,反而更显紧张刺激。
电影的成功,除了大导演乔·舒马赫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柯林·法瑞尔的台词和表演也功不可没。
也是在《狙击电话亭》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柯林的魅力。
不过结尾的完成度有所欠缺,故事的逻辑性并没有搭建牢固,对于这么一个看似高智商的惊悚故事来说非常遗憾。
TOP4 《科洛弗道10号》(2016) 好片指数:75 分
米歇尔夜晚驾车奔驰在黑暗的公路上,突然遭遇严重车祸昏迷过去。
当她再度醒来,已身处密闭的地下避难所中。
避难所的主人是退伍军人,他声称地球已经毁灭,这处地下掩体是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
米歇尔对他的说辞将信将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坚信自己遭到了囚禁。
镜头视角一直跟着米歇尔,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也跟她一样不知道地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心理惊悚正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另外冷战期间,美国人觉得美苏两国随时可能爆发核战,所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就会建造地下避难所,囤积食物。
对于他们来说,为世界末日做准备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本片故事能够成立的基础。
作为2008年大火的伪纪录怪兽电影《科洛弗档案》的续集,电影另辟蹊径的拍摄角度起到了奇效。
虽然米歇尔没有时刻面临生死考验,但内心滋长的怀疑,是比肉体受到威胁更加煎熬的感受。
TOP3 《活埋》(2010) 好片指数:76分
保罗是身在伊拉克的美国承包商,醒来时竟发现被活埋进一只棺材里,身边除了一个打火机,一部手机,一把小刀之外再无其他。
在这个狭小黑暗的空间里,他不断尝试与外界联系,想尽方法却无法逃离险境。
随着他们的对话,观众也逐渐拼凑出他被活埋的真正原因。
《活埋》几乎做到了密室逃脱电影的极致,全片所有镜头都聚焦在棺材里,外面的情形则完全通过对话和脑补来补齐。
更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电影竟能做到全程不让观众无聊,仅靠对白就推动故事不断前进,其间还穿插了数个反转。
我本以为这种极致精简的的电影设定已无法被超越,结果2021年的美剧《骇人来电》(改编自法国同名剧集)干脆没有画面,仅通过一连串的通话音频和屏幕上的声波,就勾画出完整庞大的世界观,让人叹为观止。
TOP2 《黑暗侵袭》(2005) 好片指数:76分
为了让莎拉走出创伤、重新振作起来,五个好闺蜜为她安排了一次洞穴探险旅行。
正当几个女孩对洞中的景色惊叹不已,却不知道她们惊扰了洞中可怕生物。
他们没有视觉,仅依靠声音猎杀女孩。
在绝对黑暗的洞穴中,女孩们本该团结自救,但为了生存下去,最好的朋友也可能对你拔刀相向。
密闭洞穴+怪物猎杀+塑料姐妹情,都是受困惊悚电影比较常规的设定。
可正如片名所指,黑暗本身就是电影的最大主角,昏暗的光线下,血浆与夜视的红绿打光,突如其来的杀戮和近在咫尺的怪物,还有最可怕的人性挣扎,都被幽暗环境渲染放大到极致。
后半段的“浴血重生”尤其精彩,虚实梦境交融的桥段虽不是《黑暗侵袭》首创,但当时看来很新颖很震撼。
可惜后来这样的情节几乎成了惊悚电影标配,逐渐被观众所免疫。
TOP1 《地心引力》(2013) 好片指数:83分
初上太空的斯通博士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突然遇到卫星碎片雨的袭击。
她的同伴全部身亡,只剩斯通博士一人不受控制地飘向宇宙深处。
这又是一个极简的求生故事,剧情简洁但细节十足。
壮阔的宇宙成了最冰冷的反派,黑暗的未知激起了观众最原始的恐惧。
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再一次贡献了奥斯卡级别的独角戏,但《地心引力》最出色的地方还是技术层面的。
首先在故事和细节上,影片都以现实为基础,属于让观众第一视角体验了一回太空漂流,观影体验前所未有。
大导演阿方索·卡隆以开篇十几分钟的长镜头先声夺人,又以技术层面近乎完美的发挥,服务于可圈可点的商业类型片剧本。
受故事拖累,《地心引力》可能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伟大的电影,但又因为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极致观影体验,必定在电影史上留名。
好了,上边就是我按照“受困”和“惊悚”两个关键词选出的10部影片,如果你喜欢最新的这部《坠落》,相信其他九部也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如果你有其他的私藏好片,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最后,看完这些电影,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不要随便作死。注意安全,才能参加“人生”这场大冒险!
在zh看到的一个评论,简直震碎三观。
我真的笑死,还能这么分析???
一边疯狂厌女一边对着女性的胸部yy好评,牛啊。
那当代独立男性(小仙男)如下
爸爸:不会沟通,情商低
前男友:出轨渣男,攀岩不专业,儿戏生命
卡车司机:粗心大意
偷车贼:心思阴暗,违法犯罪,又蠢又坏
并且根据答主逻辑,要是没有这个渣男前任。两个女主也不会爬塔,后面的故事全不成立:-D所以这是一个小仙男死了还要祸害其他女性的故事
(防杠:以上只针对该回答,我对影片里的男性角色没有意见,对全体男性也没有意见)
年龄大的朋友小时候都看过电工爬光杆电线杆吧?
脚上穿两个钳子鞋,双手再绑一根绳绕过电线杆,一点一点爬上去
两个女主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下来
1. 把绳子分割成四段,每人两段,每段长度为信号塔铁柱周长
2. 每段绳子两头系两个死结圈
3. 借助绳子的拉力,双手双脚使劲往外推,一点一点慢慢走下来就可以了。
现实中可以这样安全逃生,电影如果这样就没法演了,
心疼编剧,明明很容易就能下来,非得编成比登天还难
---------------------------------------------------------------------------------------
(补充一下,下面有几个IQ不在线的,非得说柱子太粗了,绳子绕不过去。
笨蛋,你不会在平台上面先把绳子绕一圈在下去啊?
还有人说即使第一节下去了,到卫星锅盖那节如何绕绳子?
从上面下来到卫星锅盖那里你直接把绳头穿过去不就ok了?
绕好的绳子你为什么要重新绕一遍?
还有些没IQ的说普通人的体力没有梯子根本爬不下来
那两个女人是普通人吗?
她俩是玩攀岩的高手,玩攀岩的都是可以轻松单手做50个引体向上的力神。
不要拿普通人的力量耐力去想象攀岩高手的力量极限
就是在全篇唯一一个反转(真相)那里,女主清醒过来时电影给出的画面,当时闺蜜正往上爬,脚踩在柱身往上借力的时候没踩住迅速往下掉产生了一个往下的速度,画面很快,这里我没看到她抓没抓到绳子,不要紧,再继续看女主,原本女主之前拉闺蜜就拉的很吃劲(记住,她拉闺蜜是身体往后使劲的),这时突然间身体失衡往后倒,她连忙松开绳子抱住柱子(这里也可以看出她下意识的反应是为了稳住身体,因为她身后就是虚空,不抱住柱子前方突然失力而产生身体往后的惯性会让她掉下去,其实这就是一瞬间事关自己生死的事,人此时除开产生下意识的保命反应根本就无暇其他的)
再说为什么说闺蜜没抓住绳子就掉下去了?因为那瞬间女主身体失衡是往后倒的,如果闺蜜是抓住绳子掉下去的,那么女主前方会持续受力并且闺蜜脚滑下跌的瞬间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带的女主身体往前扑,(就像拔河的时候,如果对方持续发力自己感受到了也会加力往自己这边使劲,但如果对方 突然加力 把绳子往他那边扯,如果时间够快力度够大的话,那么己方就很容易反应不过来平衡就会往对方那边倒,同样如果是对方 突然 松开绳子,己方身体是不是会一下控制不住往以往惯性使力的方向倒?)也就是说是闺蜜跌落的时候没抓住绳子→女主前方突然失力→女主身体往后倒→女主为保命下意识松绳抱柱,看因果逻辑顺序也知道女主根本就害不了闺蜜
至于还有人猜动机的,从女主臆想中和闺蜜一起商量怎么逃生,闺蜜指导自己为自己打气就知道女主不仅是感情,在求生方面也是很依赖闺蜜的,这时候她已经知道丈夫结婚之前和闺蜜那些事了,但闺蜜在她心里依然是正面的,如果女主现实中已对闺蜜产生恶意,不可能自己内心世界中的闺蜜全程正面没有一丝负面的地方吧?而且就算女主sha了闺蜜不管当时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在电影反转的时候怎么只体现闺蜜死了不体现是女主的原因导致她死亡的呢?哪怕是有情节暗示一下呢?结果电影全篇这方面明的暗的线索细节都没有,只有一些人拿着所谓的动机和见仁见智的表情断定女主害了闺蜜,这……犯罪要讲证据的啊,即使是电影也要有电影情节支撑的,就像为什么这部电影观众都确定最后闺蜜死了,是因为有电影明、暗线呼应支撑,害人论有吗?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