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横飞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詹姆斯·勒格罗  John  Speredakos  拉瑞·凡斯登  

导演:Jack  Fessenden  

播放地址

 剧照

子弹横飞 剧照 NO.1子弹横飞 剧照 NO.2子弹横飞 剧照 NO.3子弹横飞 剧照 NO.4子弹横飞 剧照 NO.5子弹横飞 剧照 NO.6子弹横飞 剧照 NO.13子弹横飞 剧照 NO.14子弹横飞 剧照 NO.15子弹横飞 剧照 NO.16子弹横飞 剧照 NO.17子弹横飞 剧照 NO.18子弹横飞 剧照 NO.19子弹横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31

详细剧情

在纽约州北部,两个十几岁的男孩的任务是清理他们父亲在废弃财产上的旧移动房屋,但当男孩们发现三个逃跑的骗子躲在拖车里时,他们大吃一惊。

 长篇影评

 1 ) Two men

这部剧有两个挺有意思的男人:保镖契奇,编剧兼导演大卫。

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契奇原来是个挺关键的角色,他本来是受命保护黑道大哥的女人奥利弗—一个一心想当演员却蠢钝如驴的舞女,没想到,在每天陪她对台词的过程中,契奇竟然显露出了他不为人知的艺术才能。他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了大卫,甚至亲自捉刀改剧本,从海伦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是契奇让剧本升华了,否则它不会如此成功。出人意料的是,契奇为了捍卫他的艺术,竟然秘密杀害了奥利弗。契奇甚至在临死前,都还惦记着要告诉大卫应该如何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契奇真是令人唏嘘,谁知道一个黑道出身的保镖会是真正的艺术家呢?

起初我以为大卫对曾经红极一时的女演员海伦,不过是崇敬和欣赏之情,可是看着他背着女友艾伦一步步陷入对海伦的盲目热恋,我对他越发失望。难道他被蒙蔽了双眼,看不出海伦只是想利用他的才能让自己重返演艺界的中心?电影中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作为艺术家的男人其实有两重身份:an artist and a human being. 区别在于,如果一个女人爱上的是an artist,那她爱的就是一种品质和天赋,这种品质和天赋眷顾谁,她就为谁倾倒;如果一个女人爱上的是a human being,那么不管这个男人是天才还是庸才,该心动的还是会心动。海伦爱的就是an artist,而大卫的女友爱的则不仅仅是artist,更是human being.

如果大卫在成名之后,离开女友,跟海伦在一起,那么这不过是又一起负心汉的老故事。幸而大卫越来越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家是契奇,而不是他自己。继续追求不着边际的艺术梦想,他充其量是个二三流所谓艺术家,但是放弃艺术家的道路,挽回自己的真爱艾伦,他则会收获有自知之明的人格和一份经历过考验的爱情。

 2 ) 我不是艺术家还有我爱你

晚上一个人在家,重看了《子弹横飞百老汇》。
上一回看还是二十岁出头那阵子,
那时我一股脑像收集爱情那样收集了最好的电影,
或者说,正因为收集不了爱情所以才收集电影。
那时我一股脑像饮尽人生那样狂饮电影,
现在,我不得不说一句,电影无法饮尽,人生也无法。
好吧,退一步说,在二十岁出头,在脑子里浮光掠影的留下些电影的碎片和人生的幻象也是好的,
好处是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电影,从此粗制滥造的东西无法哄骗我,矫揉造作的人也无法征服我。
坏处是,你总以为自己是个艺术家,好了别装了承认吧,内心深处,你一直觉得,
“如果……也许……”我就是个艺术家。

重看《子弹横飞百老汇》,心悦诚服,赏心悦目。
就技艺来说,故事编织得极其精致,嘲讽每一个人也嘲讽了作者自己,
嘲讽每个人的局限但是淡淡的总有节制,那种节制使人不觉得作者优越,
有我们希望在舞台上发现的一切,有意外,够了我不想描绘剧情,
你们知道,面对一部好电影,描绘是一件蠢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忘记了电影的结局,
好了,黑社会的打手(他是真正的天才)临死前不忘记要修改最后一幕剧本,
那么那个毫无才华的编剧呢?
那么我们自己呢?

盛大的欢庆会他没有出席,他去找自己失去的女朋友,
虽然她已经在一个愚蠢的胖作家的床上。
他站在楼下,他们站在窗前,高声吼叫的还有对面的一个艳女,
他们在讨论胖子的性能力,我忍不住得说我太喜欢这场戏。
编剧终于得回自己的女人,他抱着她说:
“我得说两句话:第一句,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天啊我说出来了真轻松,
第二句,我爱你。”

我感动死了,并且决定一年看一次《子弹横飞百老汇》,
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不要自命不凡,一星半点都不要有,
还有一条:爱朴实的人,爱朴实的爱,别装逼,别矫情。
生活里,我总是忍不住想矫情一下。
是的,我很想跟大厨说这句话:
虽然你没啥文化可我也不是什么艺术家还有我爱你。

 3 ) 斯嘉丽在里面会演谁呢?

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艺术家死于舞台。伍迪的思想和梁启超在这一刻不谋而合。

我是读完《门萨的娼妓》这书之后,心血来潮搜到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确很像《门萨的娼妓》里面各种短故事的风格,看电影时就感觉在读它的小说版本,用文艺掉书袋的手法来对现代人的生活进行讽刺和幽默。感觉伍迪的幽默就一句话,就是骂人不带脏字,知识分子的风格非常浓厚。

这片就算现在看来也毫无时代的痕迹,黑社会或大老板的金钱和娱乐圈本来就一直无法割舍。有才华有抱负的艺术家也要屈尊于金钱和权力之下,和科学家一样。库萨克的形象设计明显就是伍迪自己,碎嘴子的个性也是如此,最后的结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不过,伍迪是有真本事的人。而且估计他也确实“欣赏”那些能让自己闭嘴的艺术家吧?这片子我就认识库萨克和那个有艺术细胞的打手,社会经验有时候就是艺术细胞,也讽刺了舞台剧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女神斯嘉丽估计会演那个黑社会的情妇吧?很适合她。

看完之后,想到了现代百老汇,现代的百老汇和几十年前肯定也不一样了,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对比的电影。

 4 ) 《子弹横飞百老汇》与对物化社会的质问

      《子弹横飞百老汇》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上世纪二十年代,年轻的戏作家David创作了一部绝好的作品,在著名监制JulianMarx的资助下,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这部剧本搬上百老汇舞台,但这项投资计划却有一项附带条件,必须安排投资者黑帮大佬Nick的情人Olive演剧中的重要角色。排演期间olive的保镖Cheech表现了惊人的戏作天赋,把David的原作一改再改。最后作品大获成功而David明白到自己不是艺术家决定和女友回家乡放弃艺术生涯。
      影片的结尾Cheech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对艺术的追求,而David明白了自己的“无能”,他抛下掌声雷动的舞台而找到女友说:“但我可以肯定两件事,一是我爱你,二是我不是艺术家。”观众在对戏剧天才Cheech的死的伤感和对“庸人”David虽然无甚才华但将来拥有平淡美满生活的祝愿下走出影院。
      然而,David真的是庸人吗?克里莫和纳波尼曾经指出:“这些电影包含着内在批判••••••电影在裂隙处分裂开来。如果有人拐弯抹角地解读电影,寻找其中的症候;如果越出表面的清晰连贯,就会发现电影布满裂隙:它在一种内在张力之下裂开,这种内在张力表面看来并不见于意识形态上无害的电影中。”电影的一开始,著名监制Julian Marx就对David说:“你的戏剧很好,很有意思,很具讽刺性。”但是Cheech认为剧作是垃圾,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家包括Marx和女友听了纷纷表示这是好主意。David听从了大家的建议请教cheech的意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后面直接就是cheech执笔。顺着剧情,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带进电影叙述中,就像阿尔都塞在其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中所说的,个体被征召为主体——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体身份得到辨别和确认,观众认同了cheech的天才以及David的无能。电影表面上表达的是:听从大家的意见,发现自己的“真正的价值”,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别想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事情。电影最后保镖cheech死了,David回到了原点。然而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却揭露出截然相反的一面:别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影响得迷失了自己,对社会的“主流”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保留自己的声音。David才是真正的天才,他的作品虽然不讨喜,但是充满了对现实的控诉与讽刺,具有深刻性。而cheech不过是俗剧的能手,一个能写出让大家喜欢的作品的人。
      David是否为了成名而放弃自我,即自我认同的问题是电影的矛盾中心所在,而这一个命题受制于一个潜藏的文本——社会主流和边缘抉择下的的两难境地。卢卡奇认为,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物化作为一种高居于整个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已经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深层次结构之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而人日趋异化——符号化、客体化,缺乏批判、超越的能力。“天才/庸人”的对立结构是这个两难境地必须面临的,到底是拒绝物化还是走向人群。David以一个剧作天才出场,又以一个选择生活放弃艺术的庸人收场,期间并不是没有提出质疑与努力反抗,但是最终还是以他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与放弃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全方位物化的无声而有力的质问。
      如何才能在日趋物化的社会里始终拒绝人的异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想法与发出自己的声音,远离David的悲剧,仍然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5 ) `

——我爱你
——不要说 不要说 美好的事物是不能言语的 我们就望着星空 让它代替我们诉说吧!
——……我对你的爱情 好像星星 在我心里是那么闪耀 光明
——爱一个人常常要很小心 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 需要没有负担 干净又透明
——我们的爱是美丽水晶 只会交汇在你我心底
——Oh 你如此柔情 又这么年轻 剧本再改一改 我们彼此都开心

 

 6 ) 百老匯上空的子彈 精彩對白

內景·日景·海倫·辛克萊家


   * 海倫:「我前夫以前經常說:就算走下坡路,也要跟頂級人物一起走。」
   * 西德:「哪個前夫?」
   * 海倫:「哦,我也記不得了。那個留鬍子的。」



            * 「我從不演邋遢女和處女。」



   * 西德:「讓我告訴你,在最近這幾年裡,你名聲在外更多是蕩婦和酒鬼⋯⋯我說這話沒有不敬的意思。」
   * 海倫:「我從新年前夜後就沒沾過一滴酒。」
   * 西德:「 你是說中國的除夕吧?」
   * 海倫:「 那當然了。也是兩天啊西德,你知道這對我來說有多漫長嗎?」


外景·日景·公園長椅上
(海倫·辛克萊與戴維並肩而坐)


   * 海倫:「這是公園裡我最喜歡的一角。到冬天,當公園被雪覆蓋的時候,大約下午四點半,當天色變黑街燈初亮的時候,一切都霧濛濛的,然後你就能看到曼哈頓地平線的輪廓,透過樹叢映入眼中⋯⋯就像魔法一般,魔法一般。」
   * 戴維:「海倫,我想我愛上你了。」
   * 海倫:「不要。」
   * 戴維:「我不知道我能否克制自己。」
   * 海倫:「戴維,求你了,我們要堅強。」
   * 戴維:「我把對你的感覺已經抑制了很久,但我還是想對你說很多。」
   * 海倫:「哦,話語。話語算什麼。」
   * 戴維:「哦,我的天。」
   * 海倫:「戴維,真正有意義的事物都是難以解釋的。它們,它們比語言更原始。」
   * 戴維:「我不確定我聽沒聽懂。」
   * 海倫:「哦,沈默吧。沈默吧。讓我們只是坐在這裡,把思緒留給自己。不要泄露它們。靜默吧。把歌聲留給鳥兒,把心聲留在心裡。」
   * 戴維:「你太神奇了。」

內景·夜景·海倫·辛克萊家

(海倫讀完了戴維修改後的劇本)


   * 海倫:「這對白!比尤金·奧尼爾還好!馬克斯維爾·安德森永遠都比不上你!」
   * 戴維:「那麼說你喜歡它?」
   * 海倫:「它充滿了激情!它充滿了生命!」
   * 戴維:「我希望它把整個故事昇華了。」
   * 海倫:「這跟第一稿相比有多大的進步!那時候你還沒找到自我。創意已經有了,但是還未成形。你需要它們來召喚你,現在它們來了。這再也不是不溫不火賣弄詞藻的劇本了。它充滿生命!充滿激情!它泛著性愛的濕氣!它終於有了力量。」

      * 「世界就像一個大牡蠣一樣迎接著你。哦不,世界就像一個陰道一樣向你張開了。」


內景·夜景·酒吧

(戴維向弗倫德傾訴自己的感情狀況)


   * 戴維:「聽我說,弗倫德,我完全亂了。艾倫,艾倫,我愛她。她一直對我不離不棄。她跟著我,我知道要是她在匹茲堡會過得更好。我們關係一直很好。我很愛她,但是⋯⋯」
   * 弗倫德:「是啊,好了,進入正題吧。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愛艾倫,這一直清楚明白。」
   * 戴維:「我和海倫·辛克萊勾搭上了,我很後悔。但我又難以自持,她太有魅力了,又聰明又漂亮,我是說她是真正的藝術家,而且--我們有共同語言。」
   * 弗倫德:「你內疚纏身了。」
   * 戴維:「我被內疚纏身了。」
   * 弗倫德:「你太內疚了,太內疚了。」
   * 戴維:「我睡不好覺。」
   * 弗倫德:「內疚是小資的陳詞濫調,藝術家能創造出自己的倫理觀。」
   * 戴維:「我知道,我知道。」
   * 弗倫德:「那還有什麼問題呢?好吧,我要給你點忠告。是我很久以前陷入同樣危機時別人給我的忠告。」
   * 戴維:「同樣的危機?」
   * 弗倫德:「對,對。」
   * 戴維:「是什麼?」
   * 弗倫德:「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內景·夜景·戴維家
(戴維向艾倫坦白)


   * 戴維:「我和海倫·辛克萊相愛了。而我那天對你說了謊,你大概也知道。我想讓你知道並不是我想要這樣子的,它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 艾倫:「我一點不吃驚,她很出色。」
   * 戴維:「你也一樣,都是我的錯。」
   * 艾倫:「我也有事跟你坦白。」
   * 戴維:「你知道都是我的錯,但你太好了,讓我沒法向你說實話。」
   * 艾倫:「不不,我在和謝爾頓·弗倫德約會。」
   * 戴維:「你⋯⋯說什麼?」
   * 艾倫:「我們一直在私通。」
   * 戴維:「你是說謝爾頓·弗倫德?」
   * 艾倫:「是啊,我跟他在一塊挺長時間了。你聽過他的那個理論嗎?就是說,藝術就像一場藝術家與觀眾互動的關係。他覺得性也是一樣的。」
   * 戴維:「性?」
   * 艾倫:「是的。在兩個般配的人之間,性可以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 戴維:「你是說你和弗倫德把交媾昇華到藝術層面了?」
   * 艾倫:「不單單是交媾,前戲也是。」
   * 戴維:「我那個朋友,沒出過戲的劇作家?」
   * 艾倫:「他追我挺長時間了。你似乎又不願和我結婚,所以有天晚上我們就一塊出去,喝了兩杯。然後開始討論藝術啊文學啊,弗洛伊德啊尼采啊。為了跟我解釋希臘詞源學的一個論點,他脫掉了他的⋯⋯」
   * 戴維:「不要不要!求你了!我不需要再聽下去了。」
   * 艾倫:「但他是個重要的天才,你自己都這麼說了幾百遍了。有這麼淵博的智慧,你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倫理觀。」

外景·夜景·謝爾頓·弗倫德樓下
(戴維向樓上喊話,要求和弗倫德談一談,穿著睡衣的弗倫德打開了窗戶)


   * 弗倫德:「哈哈!看誰來了,百老匯成功人士!我不寫暢銷劇目,我寫的都是藝術,我故意讓它們沒法上演。」
   * 戴維:「艾倫在嗎?」
   * 弗倫德:「不,她不在。」
   * 戴維:「我覺得她在。」

(也同樣穿著睡衣的艾倫出現在弗倫德身旁)



   * 艾倫:「恭喜你成功,戴維。我早就知道你會成功。」
   * 戴維:「呵呵,這個,你錯了。我得,我得問你個問題。」
   * 艾倫:「什麼?」
   * 戴維:「你愛的是我這個藝術家,還是我這個人?」
   * 艾倫:「都有。」
   * 戴維:「那麼如果我告訴你,我并不真是藝術家呢?」
   * 艾倫:「我能愛一個不是藝術家的男人,但我不會愛一個不夠男人的藝術家。」
   * 弗倫德:「這,這也太學術了。她現在跟我。」

      * (轉臉對艾倫)

         * 「你現在跟我了。」


   * 戴維:「你真的要跟弗倫德了?」
   * 弗倫德:「對!」
   * 艾倫:「嘿!弗倫德功夫一流。」
   * 戴維:「哦。」

(對面窗開了,一個女人探出頭)


   * 女人:「嘿,我也跟弗倫德睡過,他也就一般般。」
   * 艾倫:「真的嗎?」
   * 弗倫德:「瑞塔,這算什麼!你說什麼呢!那發生在多年前我的單身階段。」
   * 艾倫:「我覺得我們是互動的,我覺得他很棒。」
   * 瑞塔:「哈,真有趣,你們討論的是純技術層面嗎?」
   * 艾倫:「他的技巧令人嘆服。」
   * 戴維:「令人嘆服?你把性和愛搞混了。」
   * 瑞塔:「不,對我來說,愛是要很深的,性呢,只要有那麼幾寸就夠了。」
   * 弗倫德:「你,你們都錯過重點了。重點是,我一天能給予很多次享受。」
   * 瑞塔:「噢得了,弗倫德,數量和質量有關嗎?」
   * 弗倫德:「數量影響質量。」
   * 戴維:「誰說的?」
   * 弗倫德:「卡爾·馬克思。」
   * 瑞塔:「噢,又扯到經濟學了。」
   * 弗倫德:「性愛就是經濟學。」
   * 戴維:「艾倫下來,我要跟你聊聊。我愛你,我想見你,下來吧。」
   * 艾倫:「好吧。」
   * 弗倫德:「喂喂喂,好吧?你什麼意思?我怎麼辦?」
   * 艾倫:「你很棒弗倫德,但沒用的,我沒法忘掉戴維。你看不出嗎,每次高潮時我都在喊:戴維(David)!戴維(David)!
   * 弗倫德:我還以為是:「幹吧(Do it)!幹吧(Do it)!」

 7 ) 荒谬背后的真实

这一部是伍迪艾伦相当讽刺性的电影。荒谬感来自于好几个地方: 傻白齁的做作情人能做演员,黑帮大哥以死威胁艺术交易。海伦和大众对男主的改版剧作大加追捧,奉之为天才,殊不知背后是一个底层没有什么文化的杀手所做。男主的女友艾伦大方坦诚与其好友私通,以及所谓理论。最后男主站在楼下的四人对话,简直荒谬到极点。

这种荒谬,是反道德人情的一本正经与理所当然。看似合理,却总让人突感有哪里不对劲。

除此之外,电影中有几个重要范畴值得讨论。

一,艺术与生命

该主题贯穿全剧,是最为突出的第一条线索。在影片一开始的咖啡馆中,男主好友弗雷德便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救莎士比亚的最后一套全集,还是救一个陌生人? 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艺术,因为艺术即生命。

这是第一个定位,将艺术当作生命的弗雷德,但是值得注意,这并不是正面的褒奖,这一定位被全剧的对立面“奇契”所讽刺,由片尾的私通撕碎贬低,并以男主最后的选择回归作为正式的战胜。弗雷德等人自诩天才艺术家,但实际上平庸至极,但却将自己的事业失败、不被认可,看做是“真正艺术”的表现,是自己故意写得差,不与商业市场同流合污。

第二个定位在于男主,电影一开始他也是追求艺术,混迹于剧场和咖啡馆,为商业妥协而痛苦不堪,并被名演员迷得难以自矜的“艺术家”。然而转折点在于奇契的出现,当他发现奇契才是真正的天才,自己只是平庸之人时,“艺术家”的身份已经开始崩裂。在台球馆质问奇契杀人的时候,他与真正的“艺术即生命”形成了对峙。生命大于艺术,这是男主的答案。在最后亲历奇契的死亡,逃离成功的名利场,并对艾伦道出,“我不是艺术家”。这是他对自己“艺术家”身份的决裂,以及真正自我的唤醒。

第三个定位在于奇契,该剧最大的荒谬感也来自于他。黑帮杀手,没有文化,看似应与艺术完全格格不入,然而,伍迪艾伦却赋予给他“真正的天才和艺术家”,这也道出了导演心目中对所谓弗雷德一类“艺术家”的质问与讽刺。在我看来,导演心中的艺术,正是来自于血淋淋残酷的现实生活,而不是自诩艺术自命不凡的幻想家。对于他来说,艺术即真实,而不是虚伪。对幻想虚伪的批驳,也反映在对第一版剧本的描写中,“不温不火堆砌辞藻”,“你写的不是人话”。伍迪艾伦对艺术的态度昭然若揭。而最后,奇契为自己的剧本不仅杀掉了傻白齁,还献上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艺术大于生命的践行。

因此,这三个定位很明确,由男主的转变来抨击现实生活中许多弗雷德似的假艺术家,也以奇契这样的后者(现实中没有,虚构的理想)道出了伍迪艾伦心中的艺术。但由于黑帮这一讽刺背景,也显露出伍迪艾伦一贯的自我怀疑,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艺术”是否真实,是否自大,是否陷入自我难以自拔? 这一虚构的理想,是伍迪艾伦留给自己的疑问。

二,艺术与爱情

这个主题也在电影开头的咖啡馆被抛出来:你爱的是艺术家(的部分),还是爱这个人?

男主与艾伦显然是后者,当他最后提出这个问题,艾伦坚决地回答到,我会爱不是艺术家的男人,但绝不会爱不够男人的艺术家。

那么,另一对就是男主与女演员海伦。他们显然是前者。海伦是典型活在自己戏剧中的人,她的举手投足都非常drama,沉迷于施舍爱并不得到(道德上的满足,现在可能会被叫做绿茶婊),享受男主的迷恋,并极其痴迷于戏剧情节在现实的再现,例如在party小房间啪啪啪。绝不让男主说一句话,“不要说话”,这是艺术家沉浸在自己美梦中的坚持,不让别人破坏她为自己戏剧设置的发展。有意思的是,奇契死之前,也说了一句,“不要说话”。但是在我看来,这句话充满了伍迪艾伦的讽刺,不说话即代表着意会,不言传,保持了艺术的玄妙与神秘。但披着这层神秘的意会,艺术真实的面貌也变得做作和虚假,人们只需要不说话,似乎就染上了几丝艺术的气味。

男主对海伦的爱,则是他在自以为“艺术家”阶段的表现之一,任凭随着心意流动,屈从于荷尔蒙的吸引,这是所谓艺术家官方的道德幌子,正如弗雷德所说“内疚是小资的陈词滥调,艺术家自己创造伦理”。这正是伍迪艾伦所批驳的“假艺术家”,追逐着反束缚反道德的艺术家,有时候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已。

冠冕堂皇的艺术,是赤裸裸欲望的遮羞布。

我们能够发现,导演对“艺术”的思索和反叛,是一直存在的,这在《解构爱情狂》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他一直都在质疑和反思自己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害怕沉浸与流离在自我的幻想中。

影片最后的黑夜四人谈则是最精彩的场面之一。当爱情被“性”的讨论而打断,则直接揭露出伍迪艾伦的思考,艺术家为“性”驱动,却冠之以“艺术追求”。

关于影片开头抛出的问题,也是导演自己的思考。追逐艺术的不光有艺术家,也有观众。沉浸在自己drama中的观众甲乙丙们,也在不断搜寻自己的配角,为自己的“艺术”添砖加瓦。他们需要“艺术”,满足自己的戏剧情节的主角需要。正如海伦一样。因此,他们不光会爱上艺术家身上的“艺术”部分,也会从普通人身上追逐自己“艺术”。这个时候,艺术被“戏剧主角的满足感”而等同。显然这也是伍迪艾伦所否定的假“爱艺术”。

那么,如果你爱上是这个人身上“艺术家”的部分,那么你其实是在爱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正是导演想要提醒和指出的幻象。就像人们总是会在知道暗恋对象的真实行为和品格之后怅然若失,毕竟你爱上的,只是你幻想中的“他”。

如果说从“艺术和生命”的讨论中,导演讽刺的是“假艺术家”,那么从“艺术与爱情”中,导演讽刺的就是“假爱艺术”。

三,艺术与商业

这个话题其实应该貌似为最重要的话题。然而却只成为背景中难以抹去和解答的现实。它难以被讨论,只因为答案太明显。

艺术是难以与商业抗衡的。你不得不接受资本强权,忍受一个傻白齁在台上张牙舞爪,发出噪音。

忍受的结果是成功。

不忍受的结果是回家结婚。

这是导演的答案,但就看人们如何选择。

综上,这部戏的三观贼正,所以后来是为什么拍出了《赛末点》。导演到底是对社会多失望。。

最后,喜欢Woody Allen!!!

 短评

黑帮不可怕,就怕黑帮有文化。真是对颓废懦弱的文艺界的巨大讽刺,整天在圈子里自说自话无病呻吟,没有完整的人生经验和正常的人情思维,却想要用自己YY的产物去喂养观众的灵魂——而这种practices居然还非常有市场,直到今天。PS本片唯一的败笔是男主和女朋友艾伦的感情线处理得太草率粗暴了。

7分钟前
  • 严箫玉
  • 力荐

几乎是吵架片,唠唠叨叨,毫无逻辑,不过这就是反讽手法,当然黛安·韦斯特演的大腕和查兹·帕尔明特瑞演的黑手党非常出彩,非常可惜这俩出镜太少。

8分钟前
  • Carf
  • 还行

No, no, don't speak. Don't speak. Please don't speak. Please don't speak. No. No. No. Don't speak.

11分钟前
  • 抖啊抖
  • 力荐

原来黑手党才是真正的导演,他导演了生活,也导演了命运

1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让人笑到抽筋的一部伍迪·艾伦。1.既呈现了戏剧导演台上与场外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为投资人而折腰、受任性演员的气、苦心孤诣改剧本),又把戏剧界的乱象讽刺了个遍,那句“艺术家创造出自己的道德”既是自嘲,又似自辩。平庸艺术家甘愿妥协,黑帮打手竟是天才艺术家,为捍卫作品的完美不惜杀人与葬送自身性命。2.伍迪·艾伦用了大量的段落长镜,台下与室外的不少场景也显得十分舞台化,尤其是码头场景,被杀者均在画外。3.约翰·库萨克太适合演这种带点虚伪和清高,实则自卑并听从良心的受气包,黛安·韦斯特饰演的过气女星是最大笑点——“Don't speak!”(与老伍迪的话唠太贴合),还有片中连狗食都要偷吃的布劳德本特。4.最后一段对性爱与艺术家的探讨金句迭出。| 爱是很深的,性只要有几寸就够了。| 世界会像一个宏伟的阴道一样向你打开。(8.8/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艺术就是开玩笑再一次得到应证了,还有个道理就是就怕流氓有文化。。。戴安韦斯特那个“don't talk"真传神。。。哈哈哈。在风起云涌的94年这个应该还挺特别的

2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那些自以为是闲的蛋疼的人,满脑子装着关于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浅薄见解,总想要用自己那些半生不熟的“知性主义”来给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却不知道早已错失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去发现并呵护那些简单并充满爱意的关系。

26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一个黑帮混混是如何成为艺术家的——天才是冷酷的人,他的自我感受就是他的价值观世界观;人们孜孜以求的,于他轻而易举不值一提;人们费尽心机设置的道德标准,于他脆弱虚幻;最大亮点是男配,John Cusack神形具备;结尾携手归去在《午夜巴黎》复现。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黑帮大哥坠爱河,甘做一切为情妇。人体噪音奥利弗,不切实际求上位。艺术至上小喽啰,一声枪响追完美。坐享其成剧作家,戏剧人生难辨别。日落大道辛克莱,醉心艺术似入魔。大腹便便暴食男,热情洋溢爱狗女。子弹横飞百老汇,一场戏剧一场梦。梦醒时分忽醒悟,生活之曲续前缘。

3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用戏谑方式讲述一部剧作的诞生背后的导演、演员、制作人、投资者之间的角力,用“酣畅淋漓"形容这一部太合适了。是有多恨演技烂的演员啊,直接嘣掉了她...

34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内疚是属于小资的陈词滥调,艺术家要创造自己的伦理。伍迪·艾伦写自己最熟悉的百老汇故事真是驾轻就熟啊,用妙语连珠串起了辛辣讽刺的黑色幽默,感觉每个艺术搬砖工都被pia到脸肿哈哈~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当伍迪艾伦成为导演的时候 剧中每个人物都变成了伍迪艾伦

42分钟前
  • 王斯王
  • 推荐

天才与俗人的差别;评论家的自以为是;艺术家的孤芳自赏。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A】我真的爱上伍迪艾伦了,第一部电影就让我如此着迷。在剧本上,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叹服与其精致绝伦的台词技巧和角色定位,在严肃与嘲弄中打破一切既定事实,随后重组并创造新的价值观,在戏谑中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沐浴着侃侃而谈的小资情调。更厉害的是,其背后的运镜,演员走位和场面调度却并未被出色的剧本所掩盖,而是在影像叙事中充分发挥了其“基石”的作用。至于主题,我个人愿意理解为“那些简单而又朦胧的爱意才能代表艺术的真谛”。

45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发现了,看悲苦片看多的时候又不想看太白的大喜剧,直接翻出伍迪·艾伦是最好的选择。。。慢慢来吧,反正他拍了足够多的电影

48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推荐

一个穷困剧作家的戏因为一个黑帮老大要捧自己的情妇而得以上演,监视情妇的黑帮杀手在排练中发现了自己的编剧天才,为了使自己的戏完美而杀死了情妇,自己也被枪杀于舞台的后场。剧情是带着吐槽的黑色幽默、戏剧化并搞笑,填充的则是《日落大道》式的戏与人生,及伍迪·艾伦一贯的爱情絮语。

5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 like an oyster. No... not like an oyster. The world will open to you like a magnificent vagina.

53分钟前
  • Jessie
  • 还行

这部叫做“流氓会编剧谁也挡不住”,关键还不只是会,而且是个天才编剧。一切都很好,时代感不是很强(设定是20年代)。除了最后略有烂尾之嫌。Carlo Di Palma的摄影NB极了,那变焦长镜头用的,啧啧,简直堪比魂断威尼斯。本片95年奥斯卡7项提名1项获奖(女配),那是95年啊亲!

5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不得志的剧作家+想讨好情妇的黑帮大佬--前戏 打手改剧本--呻吟 码头的枪声--高潮 最后一句 “she‘s Pregnant”射了 床技讨论--事后烟 纯爱表白--翌日的早餐

59分钟前
  • 纪月航
  • 推荐

解构与讽刺,每个人都被卷入极其尴尬的处境,最终又各归其位;"An artist creates his own moral universe",这句台词简直是艾伦的终极自我嘲讽/辩护。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