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無論幾時看都讓人激動不已,紀念即將死去的香港電影
一個早上和我爸吃著早點,跟我爸說,“昨天寧海臺在放《暗戰》。” 我爸微微一笑:“恩,劉青雲。” 全家都喜歡的一個演員,連他也開始接合拍片,大概是全港境內撐得最久的演員。上一次他和韋家輝合作的純港片是09年的《再生號》,依然牛逼到令人瞠目結舌。可惜發行不力,在香港也僅僅上畫兩個禮拜。比《暗戰》開篇時張彼得的命還短(確切地講,是張彼得的兒子)。接著是《奪命金》,折騰了好幾年,終於能上畫,而杜琪峰卻說:“從來沒指望《奪命金》能賺錢。” 其實在我的記憶里,合拍片從來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爸爸每個禮拜都會帶我去電影院,如果撞見合拍片,爺倆調頭就回家。如果是純港片,不管是什麽片子,都會願意捧場,所以《新龍門客棧》,《大話西遊》,《獅王爭霸》,《方世玉》我都是在電影院看的公映。牛逼不?反正我自己覺得挺牛逼的。 我發覺我的性格里很多成因皆因小的時候隨我爸看了太多優秀的香港電影和美國電影。那些自然直率又跳躍幽默的人物對白,不拖泥帶水,所有的情節發展和人物關係都推進得無比合理而自然。比如《暗戰》里的那句: “你來啦,等你很久了。” “呃,不好意思,堵車啊。” 全世界,我覺得只有香港人寫得出這樣的對白。這居然是一個談判專家和一個劫匪講的第一句話,兩句話馬上就把人物關係再往前推進到了另一個層次。 我最不能接受合拍片什麽呢?就是從來不讓人好好說話。神態和動作反應也很詭異古怪,很難得見到正常人的反應,怎麼看怎麼彆扭。我記得我看完張曼玉的《阮玲玉》后,就真的找了部阮玲玉演的默片來看——《神女》。驚為天人,我同小婷——一朵總是幻想自己活在民國時代的上海奇葩,說:“我無法想像民國有多好,看看那時候的電影,別說是影后級的阮玲玉,爲什麽連裏面的土匪,嫖客,校長,家長,小孩,個個都這麼傳神?”小婷回答:“因為那時候的人都很懂生活,過得踏實,藝術是來源於踏實的生活的,現在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活些什麽,你讓他演戲或干點別的能靠譜嗎?”我對讚美人的想像力一向是枯竭的,我只能說這是一個令我無比膜拜的解答。 寫到這裡,請允許我對合拍片豎個中指。 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廂情願,我眼中看到的《暗戰》是藍色的。憂鬱而深邃,但又充滿希望。老實說,銀河映像的經典何止一部《暗戰》,況且,我對杜琪峰這個暴君是沒有好感的,韋家輝才是我本命。但是《暗戰》的基調是瀟灑,幽默,浪漫,而其餘銀河大部份片子都有點陰冷,甚至悲涼。我個人覺得在好壞上,沒什麽可比性。只是一個喜好的問題。我喜歡《暗戰》骨子里透出的那份灑脫。杜老闆用了很多遠鏡頭來拍人,拍香港。對,這個片子還有個大配角,就是香港這座如夢幻般美麗的城市。其實他不必專門拍一部《雲雀》這種純粹對香港的讚歌,反倒是徒然空洞了內容,他作品里的香港真的已經夠美了 我小的時候看《暗戰》,只當是一部警匪片,後來理解成惺惺相惜的雙雄片,類似于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盜火線》那種。隨著長大,我突然發覺,其實導演用了很多藏筆在何尚生身上,真有一番醍醐灌頂幡然醒悟的感覺。通過他和黃啓發之間的小事,用戲謔的方式調侃了無比殘酷的現實。到了《奪命金》,杜琪峰直接用了冷血慘淡的方式血洗了他曾經無比熱愛的香港。是,我對暴君沒有好感,但卻充滿敬意。 “你想怎麼樣?” “哦,沒什麼,只是想跟你玩一個七十二小時的遊戲。” “哎呀糟了,這回傻瓜碰上傻瓜了。” 在黃啓發眼中,張彼得和何尚生都是傻瓜。何尚生不懂怎麼升職往上爬,這個不知道哪兒冒出來的劫匪居然是要玩什麽,遊戲? “我手裏面有炸彈,你們不要亂來。” “拿著那個破玩意兒就說是炸彈,爆啊,我說是假的。” “我相信他,是真的,不要亂來!” “身為一個警察你能不能勇敢一點!?!?” “炸彈爆了我有責任,炸彈不爆我不用擔責任。” 好一句“炸彈爆了我有責任,不爆我就沒責任。”所以黃啓發能當總督察,很大,不是一般地大。“我好歹是總督察,比你大。”黃啓發代表著我們身邊人的絕大多數。 那何尚生是不是傻瓜。對塵世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絕對是。他在警隊似乎已經沒有了追求,調離文職是他在警隊最終的命運。財務公司事發,曾經相識的飛虎隊尊稱他一聲“頭兒”。 “頭兒什麽頭兒啊,大家不同部門了,分開做事吧。” 一個這麼能幹的人,原來在警隊最終的命運是調離至文職。 “誰像你門路那麼多啊?什麽部門都做過了。幸虧你不懂音樂啊。不然連警局的樂隊你也不會放過。” “是啊,我不懂吹嘛。” 一個不會“吹”的人,在警隊可能不配有追求。幫警員做衣服,發通緝令,收拾倉庫,每天忙著找事做,除了道友在樓道里拉屎他不做。 “每天換換燈管啦,查查下水道,時間很難打發的,是不是?” “你沒老婆,不泡妞不鬼混,知不知道人家背後說你什麽。他們都說你是玻璃啊。喂,到底是不是啊?” 一個身材火辣的國際女刑警這麼問一個男人。 這個“傻瓜”好像什麽都沒聽到,說,“這樣吧,我先去財務公司找線索。可能英國那邊有些同事爲了埋頭做事,中午不去吃午飯的也說不定,你幫我看看他們有沒有把資料發過來。” 他不是玻璃,不過對女人,暫時也沒有追求。 何尚生一個人生活,老是沒事就買個香港茶餐廳那種鳳梨包在路邊啃,甚至是麥當勞。他對吃也沒有追求。開頭那場戲,在進去和劫匪談判前,他頓了下,黃啓發問他:“怎麼了?” 他說:“沒什麽,在做夢。” 這個人的生活就像夢遊一樣。 他不在乎錢,不在乎升職,不在乎黃啓發在背後捅他。不過碰上任何事,他不想輸,甚至可以用命去搏而百分百的投入。 張彼得和何尚生這條明線自然是精彩,不過我也很喜歡何尚生和黃啓發這條暗線。另外在節奏如此明快而又充滿懸念的雙雄戲里,還安插了林雪這樣一個黑社會成員,實在太可愛了!多有趣啊~~~ “你爲什麽要放他走啊?” “他說車上有炸彈嘛。” “他說有就有啊?該信的時候你不信,不該相信的你倒是信了!你讓人騙了傻瓜!你去哪兒啊!” “我肚子餓。” 我喜歡劉青雲的這個背影。 “小姐,項鍊很漂亮,男朋友送的啊?” “不是,一個朋友送的,很久沒見過他了。” “那就好好保管吧。有些人出現的時候,嚇你一跳哦。” 我喜歡劉青雲無奈憂傷卻無限感慨的眼神。 寫到這裡,想起今年他接的第一部合拍片《大魔術師》,我只想說,合拍片,請go to hell!!!!!
2 ) 和宿命赛跑的人
若是问起我最欣赏的中国导演,我可以不假思索的告诉你:杜琪峰。几天前看影评人老晃关于《男人的争斗》(朱尔斯•达辛,1955年)的评论,其中对托尼在进车站前朝玛杜转身一瞥的细节颇为赞赏,并称“当代中国导演,得此真传者,唯杜琪峰一人而已。”
1999年,杜琪峰拍了2部重要的电影,《暗战》和《枪火》,《枪火》为杜琪峰拿到了2座最佳导演奖,2部影片的主角刘德华和吴镇宇也分别斩获金像和金马影帝。然而在我看来,其重要性远远不止是拿奖这么简单。众所周知银河映像安身立命的资本便是其一系列警匪片中鲜明的银河烙印,这些烙印自《一个字头的诞生》开始,一脉相承,最终铸就了银河映像在香港电影中独树一帜的风格。然而稍加审视,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某些元素得到了扬弃,其分水岭就在1999年。在这之前,铁三角之一游达志凭借作品《两个只能活一个》、《非常突然》、《暗花》占据银河半壁江山,也为早期银河作品奠定了命运无常和乖戾黑暗的主基调。1998年,游达志在拍完《暗花》之后离开银河映像,铁三角分崩离析,杜琪峰要尽快重塑属于他一个人的银河映像风格之心,也在情理之中。而从今天看来,1999年的杜琪峰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漂亮。
回到《暗战》这部电影,看到标题观众就不免将其与《暗花》比较,加上上映时间仅仅一年半的间隔,把《暗战》视作《暗花》的非典型姊妹篇也未尝不可——两部作品都是把双雄之争作为影片发展的主线(《暗花》梁朝伟与刘青云,《暗战》刘德华与刘青云),所不同的是《暗花》充斥着让人感到窒息的肃杀之气,主人公都是被操控的棋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命运棋盘上的困兽之斗。就像电影的英文片名:The Longest Nite一样,透露的是无尽的黑暗与绝望。总结一下《暗花》里的宿命论,就像之前说的一样,命运无常,它是未知的,尽管我们可以感受到冥冥之中它无处不在,但却不知道究竟要把主人公牵引到什么地方。因此,可以说《暗花》是靠情节来展现宿命的,就像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是用推理来带动情节,我们能做的就是跟着主人公一起,按照故事安排的线索,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结局。
为什么说《暗战》对于杜琪峰而言,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就是因为我觉得银河映像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宿命感,便是在《暗战》中定型的。首先,杜琪峰去除了游达志作品中宿命的“绝对权力”,使人不再沦为一具玩偶。其次,杜琪峰标榜的宿命是可知而不可逆的——这里的“可知”不是洞察,而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同样,“不可逆”也绝非无能为力,事实上,杜琪峰之后的作品里,也很少出现《暗花》中阿琛(梁朝伟)这样一直坚信自己能掌控大局并打破宿命的主人公,而更多的是像《暗战》中刘德华这样,一开始便预知自己的宿命并坦然行走下去。
这段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放到电影中,表现手法就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于是不得不提到我在第一段引用别人对杜琪峰的评价,然后说,不同于《暗花》像一个一般的故事片一样靠情节来展现宿命,《暗战》要传达出杜琪峰的宿命观的话,必须要靠细节来建构整个故事。诚然,《暗花》不乏令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像阿琛与耀东在警局里对峙的一段戏,牢房里的光,耀东手里的弹球,以及后来两人决斗的房间里那无数镜子…..但不能否认这些对于整个故事的成立无关痛痒,可以说《暗花》像铺开一块黑色的画布,然后在上面画一朵浓艳的花,所有的细节不过是画布上的点缀,最终整个作品的完成,靠的还是线条。那么再认真看一看《暗战》里面的桥段吧:
《暗战》的英文片名Running out of time(私以为这个比中文片名好太多)便直接点明了影片的主题:时间紧迫且时日无多。在我印象里,这是唯一一部银河映像的电影里片头字幕背景音不是音乐,而是脚步声,没错,银河映像的配乐一向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这不是杜琪峰有意为之吗?第一段对白:刘德华问“还有多久?”“四个星期”,影片的背景就算是交代清楚了,主角在人生最后的时间中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
电影里“二刘”之间的斗智斗勇也被大多数人奉为经典,不同于《暗花》刘青云和梁朝伟之间的较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各自在暗处进行,《暗战》的两位主人公,几乎是自始至终就在正面交锋,在紧张刺激的场面里,时间成了关键词。刘德华利用刘青云调虎离山时,给了他30秒赶到逃生出口。后来刘青云如法炮制,在酒吧里倒计时60秒让他说服自己。最明显的,莫过于刘德华那句:“到的了就算你赢”,这句可以算作影片的点题句,以此展开的桥段在影片里有三次,第一次刘德华持枪威胁刘青云得以顺利逃脱;第二次撞车后两个人步履艰难地挪向装着钻石的箱子,也是一次时间上的较量,最后还是被刘德华拿到;第三次最为精彩,当所有人都以为刘德华是用死亡才赢得最后一局的胜利时,导演又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有意思的是,在宿命里注定要失败,生命注定会消亡的刘德华,在一次次较量中都稳稳的掌控了局面,这就是杜琪峰的去“绝对权力”。与其说这是杜琪峰对社会的妥协或和解,我更认为是他比游达志更为豁达和成熟的态度,主人公在宿命中不再无能为力,不但使影片更容易为观众和市场所接受,也是杜琪峰生死观的体现。如同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出生都是要无可避免的走向死亡,但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有限的年岁里,还是缔造了各自不同,或平淡或壮美的人生。影片中传达出来的宿命感,或多或少折射了杜琪峰浪漫主义和古典英雄主义的情怀。
如我所说,《暗战》绝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要表现Running out of time的主题,这就迫使导演不得不设置许多细节,让这些细节代替导演,不停的跳出来提醒我们影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细节最终建构起整个作品,而这些细节,不仅仅指台词,动作,眼神,还应该包括影片的节奏。以杜琪峰的掌控力,是不可能让“战”的紧张刺激一直贯穿全片的,《暗战》的节奏,是标准的一张一弛。众所周知,在杜琪峰的大多数黑帮题材影片里,女人的戏份是极微小也极不重要的存在,而在这部电影里有所不同,在“二刘”三次交锋后,都穿插了三段蒙嘉慧的戏份,两者结合起来,简直就像呼吸一样完美。前两次刘德华与蒙嘉慧在巴士上邂逅,就是在这两段几乎没有台词的场景里,不但完成了两个人身份的置换,甚至让观众听到了爱情萌发的声音,以至于在刘德华后来对蒙嘉慧说出那句:“对不起,我没有时间”的时候,所有人都感慨唏嘘,我甚至想代替刘德华回答她,如果我有时间,会一直跟你在一起——可是,时间是我跨不过去的宿命呀。这两段感情戏在平静中爆发出的力量,足够使杜琪峰对得起那位我信赖的影评人对他的赞赏,甚至在杜琪峰后来的电影中,也再没有出现过。蒙嘉慧的最后一次出场就是影片的结尾,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愿意把这个结尾奉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刘德华在生命的最后,为父亲报了仇,在与惺惺相惜的对手的对决中获胜,给了爱人一个安慰和交待。他也许再也不会出现,但却活在了何SIR和爱人,以及每个观众的期待里。那么,他在与宿命的较量里,是失败还是胜利,是渺小还是伟大呢,也会成为看过电影的人心里念念不忘的回响吧。
尽管对于游达志挂名的三部作品究竟出自谁的操纵尚无定论,杜琪峰在1999年推出的三部作品(还有一部《再见阿郎》)风格的突变与游达志的离开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也不得而知,又或许只是香港电影人世纪末的心态转变。时事造经典不敢讲,至少在12年后的今天,我看到的这部电影,依然没有在岁月中褪去色彩。
3 ) 暗战
在一个明媚温暖的下午,带着一份激奋期待的心情,我逃窜到一间阴暗狭小的电影院,目睹了一场发生在刘青云和刘德华之间的"暗战".
这是一部清淡干净的警匪片,不急不徐,舒缓地叙说着两个孤胆英雄之间72小时的智与勇的追逐游戏.
刘德华,身患绝症,濒临死亡.刘青云, 智勇双全,可惜无用武之地.两个寂寞高手某一天在刘德华的精心安排下相遇了,然后约定了一场72小时的游戏.
影片特别在从慎独的角度,将一切淡然地展开,并无意重彩描画,但又显得低徊酣畅,令人浅尝辄止,回味无穷.感情拿捏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清淡而不糜乱.
没有以往警匪片中的枪林弹雨,血肉搏斗的火爆场面,有的只是高手之间惺惺惜惜的情谊和相持盘旋的趣味.
正如影评人洁尘曾经在她的专栏中说过的:"如果人生不幸非得有个敌人,那还是要找个门当户对的才是."两个有君子之风的人,不幸为敌,又幸而为敌”.两个重量级的高手之间的周旋总是那样引人入胜。片中,两人的多次交持皆跌宕起伏,是一场睿智与胆识的较量,迸发出持久的花火。
过往通俗的警匪片是对观众的一种眼睛和心灵上的暴虐.血淋淋的场景总会使人感觉备受摧残,心灵躁动压抑,仿似被灼伤.生活已够浮躁不安,何苦使它升级呢? 而在本片中,一切都是如此洁净,浅淡,没有过分的渲染,令观众舒服沉醉,轻松惬意.通俗的警匪片就好似一杯烈酒,灼热伤神.而此片更像一瓶清酒,调配适量,使人微醉又不失清醒.
没有以往江湖片中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有的只是短暂的邂逅,相识.一份适量清浅的感情在片中缓缓飘浮,不煽情,没有挣扎的情感,更没有凄清的结局.
他们的相遇来得很迟,很短,很巧,很妙。当时是在公车上,刘德华让那女孩和他假扮成情侣以躲过警察的检查。第二次相遇还是在公车上,一辆警车紧随其后,女孩以为他又有麻烦,主动将头靠在他怀里,准备再次蒙骗过去,不料只是一场误会。
两人的情感就这样在一次次巧遇中滋生并开出一朵隐晦,淡洁的花,寂寞地开放着。那是鲜活的记忆,盛放的浪漫,怦然心动的感受。有些人内心深处就生长着这样凄绝的花,在时间的浇灌下,鲜丽依然,永不枯萎。片尾女孩一脸淡然地坐在公车上,其实内心深处封存着一段难以忘却的心情,令人不胜唏嘘。
《暗战》真是一部难得一见的清新宜人的警匪片。它让我们暂时将浮躁沉淀,轻闲淡定地品位智与勇的较量,感受一段短暂淡雅的爱情。
4 ) 刘德华揭暗战内幕:原角色设定接近变态 杜琪峰停拍重写剧本
很多人都说这是为刘德华量身定做的电影,角色特别符合他的气质,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电影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以下节选自《杜琪峰的银河英雄传》(转自《南方都市报》)
刘德华讲述《暗战》
“自从那次起,我就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去演戏”
《暗战》1999年上映,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为刘德华赢得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金像奖影帝,为游乃海赢得了金紫荆最佳剧本奖。
可以说是杜琪峰的《非常突然》让我很想拍他的电影。因为我觉得只有拍这类电影才可以令刘德华变回平凡,一部戏是不需要明星去做的,这是我常常希望的。所以当《暗战》出现,我的意识不断地叫我做一些不像刘德华的东西。
我想说,拍《暗战》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导演对我蛮有信心的。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杜琪峰,也很想跟他合作,只是以往我直觉他对我总是不大信任。拍《天若有情Ⅲ》(1996)时,我和导演在长春拍戏时共渡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才开始建立彼此的信任,直至《暗战》,这种感觉就更强了。
其实最初《暗战》的角色跟现在大家看到的不一样,当时的角色更接近变态。我记得当中有一场戏是在球场上拍的。那场戏正好讲述我回到童年时时常打篮球的球场,当时,我看到一帮孩子在打篮球,有一个小胖子,很明显,他不受其他小孩子欢迎。我发现这个小孩正好有我小时候的影子,所以我走到小胖子身边跟他说话,发现他很喜欢吃雪糕。于是,我为了让他开心,竟给他买下了整架雪糕车的雪糕,我一边给那小胖子说着我的童年故事,一边给他递上雪糕。当他吃饱了,我还是要给他吃,因为,我一直想跟他说自己的故事。拍完那场戏后,我发现那个小孩被我吓怕了,他甚至觉得我真的有点问题。后来,当那场戏剪好后,导演觉得,观众看到这样的刘德华,未必能够接受。刘德华一向给人的形象太正面了,这次他的演出虽然精彩,却始终给小孩子一种混淆的感觉,甚至未能产生错与对的判断。事实上,很少导演会这样为演员着想。从那时起,这部电影也就暂且停住,剧本也重新写了一个,只因为考虑到观众承受不了这样的刘德华。我认为,这是一个导演对演员很少有的付出。
我研究过自己的演技,包括也有计算刘德华要演怎么样的角色才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大家知道梁家辉有梁家辉的演法,我也可以做到《黑社会》里的梁家辉,只是届时大家又可能觉得刘德华演出过火,所以演技这东西是没有准则的。导演和我都想挑选一种方式,令各位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最后,大家发觉,既然剧本上都把感觉写好了,导演就希望我在整个戏里没有演出,譬如说,你要喷血就喷血,不用演痛苦的感觉;打电话时把要说的对白说好就成,不用其他感情。于是,大家就开始真真正正跟着剧情走,只要观众被剧情打动,就自然会接受这个角色,甚至相信他有点特别的东西在内。自从那次起,我就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去演戏。
《暗战》令我取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殊荣,但其实当时,我对自己并不肯定。我甚至很想知道,刘德华为何会因这部电影而夺得金像奖?当我拿奖的时候,自己其实不是太过兴奋,好像当中夹杂了太多的东西在内,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对于那次奖项,我是存有疑惑的。所以我一直等待着第二次的来临。我觉得“第二次”才是我的能力。所幸,又是杜琪峰给的机会——《大只佬》。
顺手贴个文章链接
http://group.mtime.com/hkmovie/discussion/98438/
刘德华在出道30周年特辑中也讲到了这件事,贴个视频
//weibo.com/tv/v/G3SFpuBAf?fid=1034:4ba9b6138178c8f9869d1d8d25448f0b
————碎碎念我的个人感想————
演员在演技层面上无论多好,都很难突破他的自身气质形象,这个“形象”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其外形形象;一方面是指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
外形形象很好理解,比如演杨过,黄渤演技再好也不会比黄晓明演得让我更入戏(无意冒犯,只是举个例子说得更生动便于理解)。
而他在大众心理的形象,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刻板印象”,也可以说是他在人们心中独特的定位。(毕竟根据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能在人们心智中留下位置已经不容易,所以哪怕是刻板印象都是弥足珍贵的,总比留不下印象好)。杜sir觉得刘德华的变态角色太不“刘德华”,很难让观众接受——这就是演员很难突破其大众形象的印证。在这个层面上,演技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刘德华觉得自己演得很好很变态),心理上的接受度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杜sir一直想让刘德华变得不那么“刘德华”,但这只是演技层面的不那么刘德华,很打动我的是,他会为了“刘德华的大众形象”这个人设而改变角色人设。我想刘德华对杜sir的信任,除了对他在艺术方面上的提升,真的有在为他着想也是一方面。暗战里的刘德华,可能动作上不那么刘华,但是气质上又非常地刘德华,我觉得在这点的拿捏上是非常意思的。
作为一个演员,戏路宽肯定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对于刘德华以及像这种大众形象影响力颇大,而且自身魅力甚至远超角色魅力的演员(毕竟很多演员是角色魅力超过自身魅力的),真的需要考虑角色人设不要跟自身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差得太多。就像你很难想象一个上一秒还在《古惑仔》里提刀杀人的人,下一秒穿着长袍在站长城上唱《中国人》或者弯腰作揖乐呵地跟你唱《恭喜发财》——这都让人感觉太出戏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做到类似这种境界而不出戏。
再说远点,我倒真的觉得很多演员真的没什么必要去为了突破而突破,演一些不那么自己的角色,演符合你自身气质形象的,你演得舒服观众也看得舒心。回到定位理论,你能把你这个角色形象气质戏路的演到第一,就已经赢了,哪怕是提到玛丽苏霸道总裁时大家能想到你你都赢了。哪怕演员的外形气质就是走花瓶玛丽苏路线,在多演这种角色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毕竟这是最能发挥你自身形象气质的,而总有人喜欢看些花痴玛丽苏的东西,就像我们总不能不吃零食不吃快餐一样。你爽,观众也爽。
5 ) 时间在静止 人却在流逝
喜欢坐公车
由开始的只在特定的时间坐 变成现在由着性子反反复复的坐
我从来没有好好的看过这座城
她充满着人类的无奈 挣扎与蜕变。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的来了又去
汽笛声、车鸣声与接踵的人群摩擦发出的声音紧紧包围着我
同整座城市一般闷热得让人窒息。
我想大喊
可是那些来自我体内的
声嘶力竭的呼喊 不久就被淹没在嘈杂的闷热中,
没留下半点回音。
我掩面哭泣
可周围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不动声色的回过头,又悄然无息的转过去。
我只是期待一句问候的话语,“小姐,你没有怎样吧?”
可是我周围如死灰一般的沉寂
于是我不再呐喊
于是我收起哭泣
我开始与周围的人一样 板起面孔,戴上耳机,冷眼看定
可是时间却在下一刻停息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
警笛鸣起,
我觉得身边突然多了一丝暖意
倏然转头
是一张英俊的让人窒息的面孔
眼眸里写满了淡然笃定
“靠过来”
简短的话语却有摄人的威力
虽然他手里握着冰冷的枪械
可是我却丝毫没有觉得害怕
缓缓的靠在他的肩头,我居然体味到了一种久未遇到的感动,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寻觅,
累了 倦了 有个可以依靠的肩头,
不一定有过多的话语
不一定有娴熟的关系
却是一种心动的感觉,久违的默契
我或许是认识他的
不然怎会如此的熟悉?
我慌乱的想抬起头看他,他好象觉出我的不安,摘下我左耳的耳机,戴在自己耳上,
又用墨镜遮住我左顾右盼的眼睛,
外人看来 我们俨然是一对情侣。
时间在流淌的音乐中恒定
车外的噪乱不安,车内的警察搜寻
仿佛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我还是抬头看了看他
他脸上没有慌乱
仍是淡然的眸子里流淌出和我一样的,
陶醉在这一刻的默契。
那晚我辗转难眠
不断重复着一个支离的梦
梦中的男子有双淡然的眼睛
仿佛想抓住些什么
又仿佛什么都无力抓住。
第二天看报纸
我了然一切
可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
他是谁跟我有什么关系?
他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一个过客而已。
可是有时命运就是如此神奇
第二次再见他
我不可以再自己骗自己
那只是巧合而已
上帝安排两个人第二次回眸,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们约在安静的咖啡厅中
我想我应该正式的介绍自己,芸芸众生中不是随便两个人都有如此的默契,
可是我忽略了他惨白的脸色,不住的咳嗽
终于他把血咳在了杯中,
透明的液体一下子被染色,那片殷红突兀的呈现在我眼里。
“对不起,可惜我没有时间” 他拭去嘴角的痕迹,转身离去。
我为什么要呆坐在这里?
我为什么没有追出去?
若干年后我不住的逼问自己,
若干年后我回想今日的一切,忍不住低声哭泣
时光易散 华灯初上 在这座繁乱而又安逸的城
我仍然呆坐在这里
只是这一次 我不需要人安慰
只是这一次 请让我放声的哭泣。
为什么要等时间耗尽才能遇上你?
为什么要等心如死灰,阳光才会开启?
后来我还是见过他一次
最后的一次
他送我一串蓝宝石的项链 没有任何话语
他的眼眸里仍是淡然 不过多了份轻松的境意
他转身离去的那一刻 我有种预感 某些东西正从生命中逝去…
可是我依然坐着同一班公车在城市中兜来转去,期待上帝带给我的奇迹,
可能它最近比较忙吧,已经把我遗忘在角落里。
我依旧给自己打气 茫茫夜空中繁星四起
有个人突然转头,“小姐,链子好漂亮,男朋友送的?”
“不值什么钱,我好久没有见过他了”
“说不定哪天他突然出现,呵,到时吓你一跳呢!”
我微笑 看着胸前那颗蓝色的石头,
它幽幽的透出淡然的光,像极了某时 某刻 某个人的眼睛。
原来时间和回忆一样是静止的,从不曾逝去…
6 ) 《暗战》
第一次听说《暗》这部影片,已经是很多年前了。听说刘德华凭借此片一举获得了影帝的称号,自然很想一睹他在此片中的风采。至今已看了数遍。
一开始的宣布死亡,到去财务公司抢劫,简简单单的“四星期的生命,三天的游戏”便如此展开。死之前都要这样的不安分,这样的轰轰烈烈。
为了在死前能完成最后的心愿,刘德华做好了一切准备,设好了一个局。刘青云看似只是他的一个棋子,可是谁又能否认这颗棋子在片中所表现出的才华与智慧。面对死亡,前后四次呕血,两次仅以轻轻的一句“不好意思”回应。尤其记得第三次,再成功取得那颗价值八千万的蓝宝石后,染有血迹的白色纸巾,被刘德华随手一扔,翻转在风中,为影片也增添了几分凄凉。
同样的复仇主题,同样的警匪游戏,这些被香港很多导演采用过的素材,在本片中却给人另一种额外的情感,那就是温情。二刘之间心照不宣的互谅,刘蒙之间爱情的发展,都让人感觉如此地舒心,如此地自然。
72小时的游戏,不能以简单的输赢来划分。“到警局就算你赢”,第一次因紧张带来的玩命而瓦解;第二次因不要命带来的玩命而瓦解;第三次则以完全洞察对方心理而告终。记忆尤为深刻的便是最后一次。当炸弹还剩下最后十秒,当刘青云转身朝身后的警队走去时,已看了不少于10次的我,每次看到这心情都很复杂,是心疼?是可惜?还是……?可是就在最后一秒,一个完全出乎于观众意料之外的事却发生,看到此,所有人都会为此感叹。是啊,能碰上这样的对手,无论有或没有留下什么遗憾,都是很难让人忘记的。也许,人们常说的“相见恨晚”,“英雄惜英雄”也莫过于此了。
自始至终的音乐背景如此恰到好处,中间参合的滑稽成分无疑也成了影片另一亮点。
由这部影片,反射出了时间的价值,以及生命的可贵。二刘张弛有度的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刘青云的勇敢,他勇于接受对方的挑战,危机时却仍能与对手合力,最后一次当对方呕血在车前玻璃上眼神里的惊吓表现的也很到位。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配角,对于诸如此类的警匪片,他已能轻松驾驭。而刘德华,无论是面对死亡,还是面临危机,所表现出的从容姿态,以及前后数次得意的微笑,特别是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人,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无奈与不舍,让人也不能忘记,他能凭借获得影帝称号,也是众望所归了。
以为是无间道风格的警匪片,看完后才发现错的离谱,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怎么会出这么多讲故事的高手呢?明明是在哭,可是不自觉又带上了笑。
刘德华第二次在车上遇蒙嘉慧的戏让我想起陈丹青坐公车,摇头苦笑
电影最后一分钟,蒙嘉慧击败刘青云,反转上位。夜色多清冷,无须告别。
邂逅很美,项链送得惊艳。债务缠身的刘德华反而沉浸下来蓄力起跳,成熟的男人魅力和潇洒气质收放自如,且放开了展示脆弱,把一病怏怏的高智商盗贼演得特性感,让人惋惜没能多点这样的性感角色给刘德华。门徒、失孤里刘有老艺术家级别的表演,但他最精彩的演出还是天若有情和暗战里的性感角色。遗憾的是这类荷尔蒙神片得靠天时地利,刘的天赋其实是被浪费的。
那时候的棋逢敌手就是惺惺相惜,识英雄重英雄,如今就是基情四射。
刘德华,刘青云的对手戏又精彩又燃到爆!
我沒有理由不愛的片兒……冷峻、悲情、幽默、道義、溫暖的人性,唯有杜琪峰……
《暗战》很可能是杜琪峰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原因在于那些魔幻元素被他天衣无缝的融入叙事中——张建德《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99年杜sir商业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还有一部《枪火》,两者都带有典型的“宿命”主题,经典的同时更是杜sir作为全面驾驭类型、挥发自如的独特风格家,完全成熟的重要标志
双雄斗智斗勇很是精彩,刘青云一直演技在线,刘天王在杜SIR的打磨下首次荣获了金像奖影帝,蒙嘉慧的出现给影片带来一抹靓丽的惊喜。
再刷,每次看这片都被折服,故事的起伏和张弛、人物的个性展示和智慧较量都无可挑剔,连结局都如此完美,连配乐都那么难忘。猫鼠游戏的最佳代表,枪林弹雨中不忘耍花腔,感情戏寥寥数笔却令人回味。无间、暗战、喋血,香港诞生了多少经典双雄片。我是重案组总督察黄启发哈哈哈!
节奏太好了!斗智斗勇的快感和相逢一场的洒脱劲!
我真是神经病啊竟然又看了一遍……当演员真好,所有的时间都被凝结在荧幕上了。1999年的刘德华和刘青云还那么年轻可爱。蒙嘉慧只出现了三次却留下了她史上最佳荧幕形象。
棋逢对手,高智商悬疑布局。区别于传统的警匪双雄争霸电影,本片中时不时穿插了不少笑料作为调剂,更是有蒙嘉慧作为配角创造了近乎完美的公车之恋。警匪之间的关系、默契,以及斯德哥尔摩均处理的极为优秀。配乐同样为主人公添上几分凄凉和淡淡的忧伤。
人生能有多少次棋逢对手的快乐
“我系油尖旺高级督察黄启法”/刘华最佳作品,1999年凭借此片首获金像奖影帝殊荣。
蒙嘉慧这个角色设置,实在巧妙。时间(人命与历史)的无可挽回,身份(众生相)的颠倒错乱,所有的心境风景都佩戴在了巴士女的那条“假”项链之上。点睛台词:最紧要是,不要死在差馆,更是叫人浮想联翩后97时代的港人执政焦虑。愿做无脚鸟,一身只堕地一次。
杜琪峰的电影看起来总不像电影,他的理想世界似乎总是不能用镜头表达出来。但总有几股子情谊打动人,郑伊健的女朋友很惊艳哦。
为什么要加一个蒙嘉慧,而不让两位刘哥拥有纯洁的爱情啊……
好看極了!九十年代的港片再難輝煌重現了,不論角色刻畫,還是對觀眾情緒的牽引,包括配樂都是一流。好喜歡劉德華和蒙嘉慧在巴士上那一幕,暗流洶湧,又止於情動。不逾越,不講透,好故事好演技!
里面刘德华简直帅爆了。。。。难怪朦mm一下子就沦陷了。。。加一星为华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