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家长众相
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是这部伪推理电影的核心关键词。
仅就出现的角色而言,三对父女(安娜和溺爱她的父亲,安娜的义姐和父亲,老侦探和他女儿),两对父子(傻儿瘫父,以及噎死的小孩和他父亲),两对母女(失忆母亲和女儿,开场小女孩和她母亲),两对母子(噎死的小孩和母亲,安娜的男友和他母亲)。
对未出现的角色而言,还有其他的对应关系。安娜的义姐和她早逝的父母,怀孕的女警和她未来的孩子。
这些家长的背后隐藏了人类多种情感。
安娜的父亲:溺爱。
安娜义姐的父亲:冷漠。
老侦探做为父亲:隔膜。
瘫父:从怨恨到包容。
失忆的母亲:身不由己地远离女儿的成长。
开场小女孩的母亲:关心。
噎死的小孩的母亲:不抛弃不放弃,内疚。
噎死的小孩的父亲:照顾,疲倦,任由悲剧发生以求解脱。
安娜的男友的母亲:包庇。不管儿子对错,先包庇了再说。(警察很久后才追出去)
怀孕的女警:未知。
家长众相。
2 ) 《湖边的女孩》
故事线非常的传统侦探片,主线下来一目了然,过程却是抽丝剥茧。开始人人都没有嫌疑,后来人人都有嫌疑,最终浮出水面。
影片的精彩并不是作为类型片多出众,而是是来自于全面的胜利,你基本找不出任何缺陷,整个观影过程就像一次泛舟。悬疑片其实这种状态是我最喜欢的,大呼小叫加上一惊一乍其实处理起来真没啥难度。讲故事比编故事更需要能力。
注意到除了结尾最后一幕和一些人物对话特写剪切,所有的镜头都是移动的,那种将生活节奏放慢却仍旧灵动的效果真的很棒。
3 ) 《湖边的女孩》:在生活中寻找不如意的来源
一个山间小镇,一具裸体女尸,一次人生体验。
其实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小镇上的人并不多,互相之间也相当熟悉。嫌疑犯没几个,一个个排除掉,重点人物也就女孩的男友、傻子的凶爸爸以及死了小孩的爸爸。一开始并没有怀疑到小孩的爸爸,直到他前妻说出了小孩是噎死的状况时,基本上这事就明了。
也有些奇怪,这个漂亮女孩有个稳定的男友,还有个暧昧的情人,竟然还是个处女……在这个相当开放的国家里,这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从头到尾,都没具体说道这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脑瘤使得她很容易累,情绪也不稳定,所以才是这个局面。
感觉上,女孩缠上小孩爸爸,有些故意的成分。她亲眼目睹小孩噎住,而他爸爸躲在一边无动于衷,以此要挟着男人。在不断的胡闹和惹麻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男人肯定会受不了而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也就有了死亡过程,女孩没有挣扎,因为她有不治之症,没有勇气自杀吧。
对于检察官来说,这个破案的过程虽然很普通,却是对他生活的重新思索。眼见着一个女孩的悲剧,她所处环境,对他相当有触动。自己在护理院有个重病的妻子,女儿也正处叛逆期,由于平时沟通不畅,父女间的矛盾积累很久。这次探案,让他认识到自己家庭的问题,也有了以此崭新开始的机会。
4 ) 《湖边的女孩》:平静而颤栗的隐秘
(芷宁写于2010年2月26日)
罪案题材的剧情片能呈现出如此幽静而淡然的气质,这部意大利影片《湖边的女孩Ragazza del lago, La》做到了,它出脱于一般意义上的惊悚悬疑类型,其风格就像该片的镜头画面一样,静谧清澈而自然,偶尔还有一丝冷峻宁远的气息,而贯穿全片的冷色调,令隐匿于湖光山色、旖旎小镇中的特别事件逐渐显露出一丝无奈和焦虑,偶尔还传递出一丝人性的颤栗,仿佛交给观众一个问题,换做是你,会如何?
作为导演处女作,之前一直做着助理导演工作的安德里亚·莫莱奥尼显然出色的胜任了此次执导,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颇有斩获,也属实至名归。影片拍摄的如此流畅生动且丝丝入扣,大抵也和有着相对扎实的剧本有关,首先,故事脱胎自挪威犯罪文学女作家、“犯罪小说皇后”凯伦·福苏姆的小说《Don't Look Back》,有一定的文学性与思考深度,再者,编剧之一是曾执笔过忧郁辽远的《寂寞钢琴师Piano Solo》的意大利名编萨多·皮查歌利尔。
影片伊始,小女孩玛塔的出场颇为引人注目,而事实上,她只是抛砖引玉的宝贝,影片以一个不断移动前行的长镜头交代着路边的小女孩和货车司机的对话,由于离得远,观众听不到具体谈话内容,只看到玛塔同意,并上了车……
通常,一个偏僻的农场,只有父子两人,父瘫痪暴力,子孤僻偏执,子在路上主动让小女孩搭乘……这样的戏码,搁美国那地界会是秋冬季罪案题材剧集的剧情,而且一定会让这个小女孩涉险并倒霉,可意大利人不会这么干,他们只是让她推动剧情。而“睡美人”安娜一出场,那份美丽与独特,就让一种奇异的感觉溢出,给人她才是案件中心的感觉,即便后面玛塔的短暂失踪让这个安静的小镇惊慌焦虑,但不幸的人一定安娜,这便是气氛营造所带来的预感。
影片的探案过程呈现得相对平静,没有煞有介事的高科技,也没有牛气冲天的分析专家,更没有各种花哨的噱头,省城来的治安官(托尼·瑟维洛饰演)及其伙伴就那样按部就班的查问寻找,逐步抽丝剥茧,理出这起命案的缘由,期间还牵扯到一些人道主义方面的命题,仿佛对某些特殊生命个体的垂怜或质询,不论患老年痴呆的女人,还是如同为了惩罚父母而降生的儿童,该隐忍该承受,还是,该默认该放弃,心理纠葛总是隐藏在最深处。
该片的摄影阿根廷人Ramiro Civita很赞,运镜颇为考究,常常在平静之中流露出一丝恍惚和不确定,加深了影片的纵深感和现实意义。意大利人为了便于讲故事,将故事的背景从挪威搬到了意大利道的罗迈特斯山区,那里所拥有的阿尔卑斯山脉中令人心醉神迷的美景,悉数被收入镜头,仿佛该地的风光片,单个抽出来,都可以当做风景明信片。
世间的人们往往为了掩盖某件事而做得更多,衍生出更多麻烦,一个痛苦往往会牵扯到另一个痛苦,这就是痛苦的多米诺效应,人性之苦向来没有边际,在电影里如此,在现实亦如此,学会释然,说起来容易,听上去好听,可说这话的人对他人的人生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5914855_d.html 5 ) 多重因果悲剧
同一天内在看了盗梦和盐这两部片后再看这部是个非常糟糕的决定,从头到尾我基本都是昏昏欲睡的(有三次我根本就是睡着了)。有说法是我朝翻译功力不够(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18065/),这是意呆国的片子阿!你要让我怎么办?(摊手)。总之就是 高兴奋刺激+
过度疲劳+语言不通 所产生的悲剧性结果。暂且存着吧。
6 ) 不能当作推理片
也许是先看了短评心里没有期望太多的缘故。。。我一开始以为是法语,但后来听着实在不像。。。警官断案的过程和大侦探波罗很像,只不过得到的线索只是令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凶手的承认对于整部影片来说也有些贸贸然,影片的节奏倒是并没有因此而打乱。相比起侦查的过程,最难以忘怀的是直面着意大利的风景,有种莫名的想去探访的念头。
欧洲文艺惊悚片,人性为实,惊悚为壳,表面波澜不惊,内有潜流暗涌。
一个案件,重要的透过案件的被毁。风景很美
挺好的片子,就是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墨迹
很出色的一部悬疑剧,一次又一次命题,一次又一次的推翻,真相最后才恍然大悟。其中男主角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境也随之而变。电影以死亡开始,最后以温馨的父女情结束。
没想到能在多年之前下的片里看到索导的男缪斯托尼·塞尔维洛~说是破案其实是在讲解家庭关系,从警方到嫌疑人,所有的相关人员都有一定的家庭问题/亲子关系,破案的过程也是自我和解的过程。摄影很棒,节奏有点拖。
风景好,人物好,情节好,内敛,感情丰富,就是觉得走向湖边发现少女尸体的那段配乐不太协调。我喜欢这种慢悠悠的节奏,有点像,对她说。细细品味出一点意念来。少女安娜发现喜欢的人注视着着安杰罗死去,然后被他杀死。安娜本身因为有着绝症没有挣扎。为什么他的父亲会杀了安杰罗呢?这个没看懂
红颜薄命啊……这部意大利片子竟然得了那么多奖,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啊,黑幕啊,切。情节拖沓,故事缺乏合理性,杀人杀的这样我真是服了编剧,浮云!MB浮云啊!!
最後半小時就夠了...節奏忒慢了
查案背后,看到人们如何面对痛苦。有一无所知盲目宠溺的家长,有两相厌恨又相依为命的父子,也有因不堪折磨或恐惧而选择了结生命的逃避者。最勇敢是检察官,看到深爱的妻子因病完全忘记了自己和女儿而和另一个陌生人相互依偎,迎面走过不相识却对他和女儿微笑时,他在乎的只是妻子这一刻是幸福地在笑着
虽然是侦探片,却和美国等常见的破案影视大相径庭。影片节奏缓慢,风景迷人,如若你能静下心来观看,便可以体会到平静底下角色们感情的痛苦挣扎。
翻译得太差,披着悬疑的外衣探讨家庭、父母与子女
everyone has a secret,电影里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下的小镇让我想到了德国
改编自挪威犯罪文学女作家凯伦 福苏姆的小说「Don't Look Back」。虽然采用了推理悬疑片的架构,但实际上探讨的却是家庭伦理问题,并不着重于解谜。影片对音乐的使用极为克制,突显出一种冷峻的风格。
这和惊悚有神马半点联系么。。。B4简介。影片很美,适合静下心的时候看,话说我也想死在那么美的湖边。。。
慢悠悠的推理片
片子拍得并不差,老侦探出色,画面漂亮,音乐也很好。就是节奏太慢,加上意大利文,有点让人昏昏入睡……
所谓湖边女孩就是在湖边死去的女孩。。。
以前这不是我喜欢的节奏,最近又看了一遍,很听话的小女孩,很有亲切感的田园风,不知是不是讲罗马音的国家小镇都是这个风格,看的很舒服。
很淡的文艺片。电影手法上乘。不过我不钟意这类型。
很棒的影片,这种平实却悬念同时不乏对角色自我探讨的犯罪题材影片正是我一直所推崇的。当然悬疑在本片中不是主题,而是人在复杂的家庭情况下的心态。我必须大赞本片的摄影,导演和摄影指导使用了大量的平移镜头,很好的突出环境与人的关系,也符合影片的基调。在音乐的使用上,电子乐太突兀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