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是希区柯克的导演处女作——虽然他偏偏不承认。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惊世之作,但其中聪明的剪辑、镜头调度和刘别谦式的默片智慧足够引起注意。在接下来一部部的影片里希区柯克逐渐确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拍摄技巧,而从《欢乐园》当中我们即可领略一二。
窥视。
第一个镜头拍摄的是舞女们跑下旋转楼梯,不难发现这个画面是被包含在屏幕当中又一个框架当中的。于是,这一个POV镜头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了窥视者的身份上。
而在接下来的两个镜头里,观众的视角被带到了后台,Mr.Hamilton从背后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这再次确定了窥视的主题。同理,观众席上的男人盯着舞台上女演员的腿,再将目光停留在女主角的身上,都是从窥视的角度出发。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镜头呈现了模糊的视角,再变得清晰,这是男人戴上了眼镜的表现。此处希区柯克巧妙地试图说明意识主体性的观点,这在他早期作品中就已经有所呈现。
阶级。
Jill是一个攀龙附凤的女人,从剧院经理到俄国王子,她攀附的对象的阶层不断上升。Patsy的婚姻也可从类似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她嫁给了一个比她经济条件好的管理层职员。跨越阶级的媾和在《蝴蝶梦》《深闺疑云》等均有提及。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会发现一个特点,女人往往在婚后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并不如当初所想的那样。也许希区柯克是想借此表达,跨越阶级的结合无非是一个虚无的幻想,有时还会被卷入麻烦里。
对比。
该片出现了许多对比,其中多有讽刺意义。例如剧院的名字“欢乐园”与Levett在小岛上的“乐园”、剧院上演的"fake sin"和小岛上的"real sin"、Patsy对于婚姻的美好向往和残酷的现实,等等。而最大的对比出现在Patsy和Jill身上,两位女性被塑造的形象截然不同(类似《欲海惊魂》当中)。Patsy无忧无虑、不愿周旋于花言巧语中、慷慨且愿意相信他人;Jill自私、无情、具有冷酷的事业心。与Jill截然相反的是,Patsy的善良让她在故事里一次又一次地付出(收留Jill、长途跋涉去探望“生病”的Levett、照看病中的Hugh...),充当着一个“nurturer”的角色。(在之后的希区柯克电影里并不乏此类角色,例如《艳贼》里的Mark Rutland)
抛开名导的身份不提,仅从剧情来看,这部片由四幕组成,严格来讲俨然Patsy的成长史。叙事保守平缓,三分。
希区柯克作为英国著名导演,所创作的作品
也经历三个电影时代(默剧,黑白,彩色)。一生致
力于惊悚片创作,即使是首部长片也有惊悚的元
素,但是此片还是应该归属于爱情狗血片,因为惊悚的画面只有10分钟
第一个镜头十分独特,以阶梯为主题,人至上而下下楼,以第三视角带我们进入电影,接下来就是一些移动的运镜,镜头包括由左到右的观众镜头,由下到上的表演演员镜头。让我们身临其境。以及在说明表演时说表演的是讽刺剧,这时正好有人在禁止吸烟的警告牌前吸烟,这正是反差喜剧。
两位女主一个叫吉尔一个叫帕琪,吉尔是个舞蹈新人,打算进入欢乐园做舞蹈演员,而帕琪正是欢乐园的舞蹈演员,两人因吉尔钱被钱所相识的,而单纯吉尔却只能对小偷傻傻一笑。后来我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看吧
希区柯克生于1899年8月13日,19世纪的末尾。而关于他的第一个有据可靠的故事则是在20世纪初了。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希区柯克的父亲让他带上一封信去警察局,警长看了信之后将他关在囚室里呆了十分钟,最后对他说:“这就是对付顽皮小男孩的办法”。
这段经历让他对警察充满了恐惧,或许也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向的性格:“我回忆不起有过游戏伙伴。我常常独自玩耍,想出自己的游戏”。有人说,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永远不缺乏一个强势的母亲的角色,而父亲的角色却往往缺席。并认为童年的回忆带给希区柯克难以摆脱的俄狄浦斯情节和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赞同。
希区柯克生活在一个喜爱戏剧的家庭中,这也培养了他对于电影,戏剧的热情。然而他最初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因为这个志向,他被专门送到工程与航海学校去。而他对电影的热忱促使他在伦敦大学美术专业学习绘画。
在他的第一份工作——电报公司中,他的两种兴趣得到了有机结合:他转到了广告部,进行电缆方面的广告插画绘制。在这里,他等待着时机并最终在伊斯林顿的制片厂中谋得了一份字幕部主任的工作。从那之后,他又逐渐成为了编剧,助理导演等工作。
在1925年之前,他在五部影片中担任了编剧工作:《女人对女人》(Women to Women)《白色阴影》(The White Shadow)《充满激情的艳遇》(The Passionate Adventure)《恶棍》(Die Prinzessin und der Geiger)以及《普鲁特的坠落》(The Prude’s Fall)。其中他最喜欢的也是最成功的是在1923年上映的《女人对女人》。
终于在1925年拍完《普鲁特的坠落》之后,制片人鲍肯问希区柯克:“您愿意导演一部影片吗?”
当然,他愿意,并做到了。
《欢乐园》:历经磨难的处女作
其实把《欢乐园》当做希区柯克的导演处女座是并不完全准确的。在希区柯克23岁之前曾经拍过一部名为《第十三号》(Number 13)的短片。事实上,伊斯林顿制片厂将这部电影记为《Mrs. Peabody》,但是希区柯克一贯将其称为《第十三号》。这部短片根据一个已获成功的剧本改编,但是最后未能拍完。
此外,他在1923年的影片《永远告诉你的妻子》(Always Tell Your Wife)担任了不挂名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原本担任助理导演的角色,但是导演最终因为与制片人的争执被解雇,希区柯克成为了事实上的导演。
因此,将《欢乐园》看作是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挂名的剧情长片才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第一部能被广泛传播的希区柯克影片,《第十三号》已被遗失,《永远告诉你的妻子》则仅有一半被留存下来。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并不够希区柯克风格,希区柯克本人也不认为《欢乐园》是一部“希区柯克影片”。这部影片根据奥利弗·桑蒂斯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两个在剧场跳舞的美女与未婚夫,冒牌王子菲尔丁,渣男李维特之间的爱情与背叛。
但是从这部电影中,你能够看出戏剧对希区柯克的深刻影响。女主角的家几乎可以看做是戏剧的舞台,大多数场景都在室内发生,并都由左侧的门进入,在室内进行场景调度。这不禁让人想起在多年之后的那部一镜到底鼻祖《夺魂锁》。
你也可以看出希区柯克的一些奇思妙想,在女主送别的一场戏中,女主告别的手巾消失在取景框内,取而代之的是丈夫在异地的情妇。这种转变在瞬间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转移。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进行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背后经历的磨难甚至比电影本身还要有趣。在拍摄前,演员飞奔回旅馆取回化妆箱,在三个火车站员工的追赶下跳上车厢。在火车上,为了逃税,希区柯克将器材和胶片藏了起来,最终胶片却被发现没收。在旅馆,他遭遇小偷,身无分文;在拍摄现场,演员临时不愿拍摄先前商量好的剧本……
甚至连影片本身也未能在英国如期上映,直到1927年《房客》的成功,这部影片才得以播出。幸好,这些磨难并没有击溃希区柯克,电影史上也没有因此缺少一位大师。影片播出之后引起了大量的赞扬:“这部影片令我惊奇的地方是,在技术上他不像一部欧洲大陆的影片,而像一部美国影片。”
在《欢乐园》之后,希区柯克拍摄了《山鹰》,但他认为这是一部糟糕的影片。这部电影也没能留存下来。
《房客》: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影片
《房客》根据同名小说《神秘房客》改编,作者为玛丽·贝洛克·朗蒂斯,这是第一次对开膛手杰克的身份作出解释的书籍,被翻拍过多次。
这部电影包含了希区柯克的多个第一次。《房客》是希区柯克心中的第一部真正的“希区柯克式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在商业上成功的影片。也是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第一次在自己的电影中客串出镜。在这部电影中他是因人手不足临时顶替,但这之后逐渐成为希区柯克电影的一大标志。
在拍摄《房客》之前,希区柯克在德国拍摄了《欢乐园》和《山鹰》两部影片。在德国,他受到了表现主义大师茂瑙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这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据希区柯克本人所说,《房客》是他利用在德国学到的手法拍成的第一部影片。
在这部电影中,玻璃发挥了妙用。在拍摄第一个遇害者的特写时,希区柯克将女演员的头放在玻璃上,头发散开盖住整个玻璃,从玻璃下照亮她,强调了她金黄色的头发,暗示杀人者的倾向。在房客入住之后,演员被安排在一块厚玻璃上走来走去,辅以吊灯晃动的效果,以展现房客的焦躁不安。
在影片的前十分钟,希区柯克达成了不使用对话传递信息的效果。他利用招牌,打字机,人们的状态,快报等工具体现咨询的传播。每使用一个新的媒介,他都会引入一个新的信息:这是个连环杀人案,只杀女人,只杀金发女人,总是在星期二杀人……受到茂瑙《最卑贱的人》的影响,这是一次不用对白的尝试。在有声片出现之前,希区柯克也曾经在《农夫的妻子》中试验过。
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也开始展现他的癖好。首先自然是他对于金发女演员的癖好,在这部电影中,金发属性第一次获得强调。在此之后,希区柯克多次与金发女演员进行合作:格蕾丝·凯利,金·诺瓦克,爱娃·玛丽·森特,蒂比·海德利,多丽丝·黛出演了他的近十部影片。
麦格芬也在这部电影中得以运用。麦格芬特指一些在剧情中非常重要,却子虚乌有的东西。在这部电影中,房客被怀疑成杀人犯,便是一个麦格芬。这种被指控却没有犯罪的清白的中产阶级形象也在他之后的多部电影(《西北偏北》)中体现了出来。
最终,制片人麦克·鲍肯并没有认可这部影片,反而将这部影片束之高阁。直到数月之后才进行修改并播放。影片一经放映,便大受好评,被认为是当时英国的最佳影片。
在接下来拍摄的一部《下坡路》中,希区柯克继续了这种视觉上的探索,并开始脱离戏剧舞台的约束。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对物体的迷恋显现出来。影片中出现了多处对帽子的特写,其中一处揭露了妻子的出轨。
《下坡路》中有了更多的场景调度。在一个半老徐娘引诱男主的场景中,窗户被打开,阳光照射进来,所有的宾客都坐在远景中,慵懒与丑恶显露无疑。半老徐娘也在阳光中露出了衰老的面孔。
在《下坡路》还未杀青时,希区柯克便开始赶赴法国拍摄《水性杨花》。在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写了他认为是最差的字幕。也有一个令他引以为豪的段落:男女主的求婚过程自始至终都是通过一个接线员来展示的。
《拳击场》:自编自导,呈现生涯最佳默片
《拳击场》这部影片在希区柯克的生涯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这是他第一部挂名的编剧作品,因此算是他严格意义上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此外,之前希区柯克的出品公司为Gainsborough Pictures,而在《拳击场》中变为British International Pictures,这也是他投奔新公司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也被希区柯克视为在《房客》之后的第二部希区柯克式作品。
在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继续了他的视觉实验。在开头的画面中,代表第一轮的1破旧不堪,而换上的2则是崭新的,这体现了电影中的拳击手“一回合杰克”从未在第一回合输过。在拳击赛后的庆祝会上,观众则可以清楚地看到香槟泡沫,当大家发现拳击手的妻子并不在场,泡沫也随之消失。
这部电影的结尾有着长达七分钟的拳击场面,可以说是全片的精华所在。拳台的远景近景,观众的反应快速切换,以及最后被击晕的主观视角,精彩纷呈。在数十年后,马丁斯科塞斯也拍出了一部有着多场拳赛的《愤怒的公牛》,其中部分镜头与这部《拳击场》有着相似之处,将拳赛场景进一步完善了。
在《拳击场》之后,希区柯克的第一部有声片《讹诈》之前,希区柯克的默片生涯还有三部作品:《农家妇》《香槟酒》《孟克斯人》,这几部作品影响较小。《农家妇》基于一部演出了1400场的喜剧舞台剧进行改编,是希区柯克的首部喜剧片尝试。特吕弗则认为这部电影从摄影风格上可以感到德国电影的影响,想到茂瑙的影片。
《香槟酒》被希区柯克认为是自己所拍摄过的最差影片。《孟克斯人》则是希区柯克的最后一部默片。这部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已经依稀能够看出有声电影的影子。在电影中,演员的台词开始可以用唇语读出而不用打上字幕。
结语
从1925年至1929年,希区柯克总共拍摄了九部默片长片,也是他全部的默片长片。其中有他引以为豪的《房客》《拳击场》也有他心中的生涯最烂《香槟酒》。
在与特吕弗的对话中,他谈到默片是最纯粹的电影形式。唯一缺少的东西并不多,只是自然声。在默片的最后几年中,电影大师们甚至已经在电影制作上到达了某种完美,而有声片破坏了这种完美。
在有声片出世之后,纯粹的电影技巧被放弃,平庸之作也开始出现。“随着有声片的到来,电影突然凝固在一种戏剧形式中。摄像机的移动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即使摄像机沿着一条街道拍摄,这也总是戏剧。这样做的结果是,电影风格的丧失和一切独具一格作品的磨灭。”
然而,希区柯克的电影并没有被磨灭。在有声电影阶段,他的作品愈发别具一格。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的电影“充满激情”。
盖恩斯伯勒公司的制片人鲍肯曾经如此评价希区柯克:“他热爱工作,潜心学习。他家里只是在伦敦开鱼店的,完全没有娱乐界的背景,但是他好像从没想过要干别的。”在这间公司工作时,希区柯克才20岁出头,他在片厂确实显示了对电影的全部热爱。做字幕师的时候,他也会主动要求担任其他工作,比如缺一名美工,他因有绘画功底,便主动说“这我可以干。”某个导演缺个编剧,他因自己曾有业余写作的锻炼,也便主动请缨:“这我可以干。”到拍摄第一部电影之前,希区柯克做过编剧、布景设计、服装设计、副导演、制片经理等等职位。唯一叫人头疼的,他与一位名叫格雷厄姆·卡茨的导演处不好关系,这位导演十分自大,不欣赏希区柯克,处处排挤他。1925年,卡茨终于直接表示他不再愿意再与希区柯克合作。希区柯克说,“他对我的排斥本可能毁了我的事业。”
但这时候,鲍肯问希区柯克:“你自己来导演一部片子如何?”这片叫做[欢乐花园]。就这样,一个导演诞生了。
■好片多磨
[欢乐花园]根据奥利弗·桑蒂斯的小说改编,故事主题是爱情与背叛,情节老套。主角是两位在歌舞剧场跳舞的美女帕斯蒂与吉尔,两人起初是好朋友。帕斯蒂安于做个伴舞,吉尔却觊觎闪耀舞台中央的独舞者位置。吉尔小有名气后,与一位冒牌“王子”厮混,背叛了自己在远方工作的未婚夫菲尔丁,从此堕落下去。菲尔丁的同事里维特看上去很老实,单纯的帕斯蒂与之坠入爱河,谁知道里维特背地里却还有个情人。
希区柯克这第一部影片拍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经济上的“磨难”。影片部分外景在意大利拍摄,剧组坐火车从德国出发,摄影师把带着的摄影器材与胶片藏在行李架和座椅下,入境意大利时,器材未被发现,胶片却被海关收缴,他们必须重新购买胶片,后来被收缴的胶片被同意归还,但剧组付出了大笔罚金。这导致影片的预算严重超支,希区柯克打电报到英国,让公司提前支付自己的酬金。在旅馆中,希区柯克遭了小偷,随身的现金全部被偷走,希区柯克迫不得已,硬着头皮找摄影师和演员们借钱。影片在德国慕尼黑拍摄完毕,希区柯克和当时还是他未婚妻的艾尔玛“真的一分钱也没有了”,他们连回伦敦的车票也买不起,只好呆在德国等待公司寄导演费,好在有许多朋友们为他提供食宿的帮助。影片1925年拍好后,片厂老板伍尔夫很不满意,决定不予上映,直到1926年3月,才给英国媒体做了首映。公开上映则一直等到1927年希区柯克可的[房客]轰动英国之后。
[欢乐花园]与希区柯克此后那些剧情设计精巧的经典悬念片之间,很难找到确凿的联系。但这影片技法的成熟、叙事的流畅,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极高的起点。希区柯克回忆当年的高扬的心气——“刚开始当导演,我完全是个新手,但我却不想叫别人知道这一点。”
他做到了。
■师承
□舞台风
1920年代,在希区柯克还未担任导演的时候,他平常重要活动之一是到伦敦各大剧院看戏剧,几乎看遍所有重要演出。在希区柯克成名之后,他也曾邀请过不下十位舞台上的著名演员在自己的影片中出演。比如1923年伦敦曾上演话剧《舞者》,希区柯克在20年后邀其中的主演塔露啦·班克海德(Tallulah Bankhead)出演自己的[救生艇]。这些剧场经验,对希区柯克早期作品的风格有很大影响。在[欢乐花园]中,镜头显然离出神入化的运用还早,诸多场景,都有浓厚舞台风。
两位女歌舞演员吉尔与帕斯蒂自不必说,影片多次出现她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排练的场面。大多是正面、中远景安排,好叫观众有坐在台下观赏表演的感觉,摄影机极少“窜”上舞台。十多年后[39级台阶]中“无所不知”先生的舞台表演,镜头语言就丰富了许多。
影片的室内戏多是在两位女主角的寓所,这些场景,不论拍摄客厅还是卧室,机位所向的角度都是规整的戏剧舞台布置。比如在帕斯蒂家客厅发生的情节,是标准的戏剧舞台布置:门在左边墙壁,桌子在中央,中央墙壁有窗,可将外部景色“借”入舞台。而人物的走位,全自左边门内进入,在桌边念白,偶尔也走到右侧墙壁边聊天。人物动作大致是剧场做戏时的横向运动,希区柯克此时尚未对摄影机的纵深运动进行探索。[欢乐花园]的内景,一般都遵循这种“三面墙”式的规则。大约希区柯克这时候也绝不会想到,多年后会弄一部完全室内的[夺魂索],却有丰富百倍的镜头调度。
□默片风
西方有声电影到1927年才正式登场,[欢乐花园]处于默片发展末期,以画面叙述故事的技巧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希区柯克在鲍肯派他去德国工作其间,观看茂瑙拍摄[最卑贱的人],十分推崇茂瑙这部没有字幕、全用画面剪接、人物动作来讲故事的默片。[欢乐花园]中,希区柯克也尽量少地使用字幕,以动作、布景来讲故事、起氛围、描人物。这在影片开头人物介绍的阶段就有最充分表现。纯真的帕斯蒂在“欢乐花园”夜总会做伴舞,一日演出后,被色鬼老头勾搭:“你的卷发真好看。”帕斯蒂一丝嘲讽地摘下为好看黏在头上的那缕卷发,“现在还觉得好看吗?”然后哈哈笑着离开了。几个动作,帕斯蒂这人物便立体起来——她做着容易堕落的工作,然而有耿直的性格,又会聪明地躲开恶心男人的骚扰。吉尔的热爱钻营,想尽方法出人头地,也是几个动作交代出来——帕斯蒂头一晚收留了丢失推荐信的吉尔,第二天带她到剧场见经理,彩排时,吉尔只能在后台躲着,经理一出现,她便现了娇态,引经理瞩目,并夸耀自己有好舞技,要求表演的机会。
对配角人物的刻画,希区柯克也都有一些容易引起观众兴趣、且易于理解的幽默手法。比如帕斯蒂的父亲,他是朴实的劳动人民代表,除了体形稍胖,毫无特色,希区柯克就设计他是个广播爱好者,且必要舒舒服服躺在椅子上,戴了耳机,闭上眼,脸上一副享受天籁之音的表现。有人叫他,他慌着站起来,就把耳机线拖得乱七八糟,这是明显的默片式搞笑了。
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细节,应是默片时代的“表意”方式。帕斯蒂家养了一只狗,这狗通灵性,认得出好人坏蛋。当良心好极了的菲尔丁头一次来到帕斯蒂家,这狗便十分亲热,既蹦且跳,直往菲尔丁身上蹭。而道貌岸然、后来被证明是感情骗子的里维特,狗一见了他,像见了鬼,直往后缩;里维特与帕斯蒂亲吻,它就发狠狂吠。影片最后,当菲尔丁与帕斯蒂历经苦难,结为连理,回到家中,小狗早早等在门口,菲尔丁一进门,立即亲热得好似已隔三秋。此时字幕打上帕斯蒂的话:“它早就知道谁是好人。”
这些手法,有声片时代看回去,没有太大震撼,但立足无声的当年,就需要给这位年轻导演以格外的赞赏。
□德国风
[欢乐花园]在德国慕尼黑拍摄完成。这之前,希区柯克一直在德国工作,并且到UFA公司学习德国大导演们的手法。到希区柯克自己动手执导影片,不自觉就要用上习得的各种表现主义手法。
首先是光影的利用。影片中那位欲勾引吉尔的“欧文王子”初次现身,是在剧场包厢里,剧场经理站在他身后,两人的影子斜映在包厢墙上,使画面中气氛极压抑。最具“表现主义”的,是一次幻影的叠化。影片末节,里维特杀死了自己的土著情人,几乎疯癫,他眼中不断出现死人的幻影,阴沉着脸朝他飘过来,这幻影带着复仇的怨气,恐怖极了。
为了要配合表现主义诡谲的氛围,影片中演员无论男女,全要在脸上抹浓重的粉妆,在银幕上都显得煞白。他们的表演,也都带着哑剧的夸张风格。影片一开头看舞蹈表演的几个人,或是尖嘴猴腮如吸血鬼般的中年男人,或是蓄了小胡子而面色萎缩的老头,还有戴眼镜仍看不清、嬉皮笑脸要拿望远镜向台上看女人大腿的老色鬼。而舞台后门冷眼望向剧场的经理,则戴着高帽,嘴里斜刁了雪茄,一脸虐气。剧中那位专骗美色的假冒“欧文王子”,竟不是白面小生,而是留了络腮胡的驴脸中年人,脸上一副冷峻的奸邪,活像中世纪贵族肖像画中走下来的幽灵。就连吉尔与帕斯蒂这两位美女,时常在伦勃朗式的布光效果下,有强烈的光影对比效果。
■第一场谋杀
希区柯克第一部电影中便充分显示了自己对谋杀的趣味。[欢乐花园]中有“一次半”谋杀。“一次”是残忍施行了的,“半次”是未遂。这一次半的谋杀,不论在创意还是在拍摄手法上,都很妙。希区柯克很在意一些媒体的闲言碎语:“有人说这场谋杀戏并非我亲自指导,但事实上我电影中的每庄谋杀案确实都是由我亲手犯下的,我就是靠此来赚杀人酬金的。”
感情骗子里维特在城里俘获帕斯蒂的芳心并结婚之后,因工作需要,远赴意大利西北的圣勒莫荒郊。在那儿,一个土著少女正等着他,里维特性欲勃发,便将少女当情人,要喝酒吃饭,便将少女当仆人。而少女也满不在乎地服侍着自己的男人。里维特花天酒地,帕斯蒂却在城里等待“丈夫的第一封来信”,里维特懒得写,为了敷衍,便写封短笺搪塞,说自己重病,不便提笔。帕斯蒂情到深处,立即启程去见丈夫。帕斯蒂一进丈夫住所便呆住了,里维特喝的醉醺醺躺在椅子上,少女则依偎在他腿上。帕斯蒂转身便走,里维特惊慌失措,立即拿少女撒气,打骂起来。少女不堪侮辱,走向大海深处要自杀,醉醺醺的里维特见状也走过去,摄影机从上向下拍摄,我们看见里维特与少女拥抱,正觉得他们是要和好,镜头即刻做决绝地切换——里维斯死命将少女的头水里按。希区柯克模拟了水下摄影的场面,我们看见水中拼命挣扎的少女四散飘摇的头发,不久,她便不动了。这次谋杀虽然是里维特在醉酒下的行径,但希区柯克以急促镜头做出的效果,只叫人感觉里维特的狠毒。
另一次未遂的谋杀,希区柯克安排里维特使用奇特的凶器。里维特杀了少女后,将帕斯蒂拖回小屋,要求和好。帕斯蒂当然不答应,里维特趁了酒劲,拔出墙上挂着的一把土耳其弯刀,朝帕斯蒂劈去。这次谋杀,被赶来的警察开枪制止,里维特中枪身亡。这组镜头的剪辑刚猛,形状怪异的弯刀数次要砍到受害者的极端紧张,最能透露希区柯克今后悬念片中透露的恐怖风格。
[欢乐花园]试映的时候,一位德国制片人看到这两组镜头,从剧场里站起来对希区柯克说:“您不能展示这样的场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太残暴了!”
不过很显然,谋杀在[欢乐花园]中不是重点。这只能算希区柯克成熟期几乎每次要将谋杀当做悬念核心的苗头。这部影片之后,希区柯克还曾拍过几部完全不含可怕情节的影片,比如1927年的[指环]、1928年[农人之妻]与[香槟],[农人之妻]中有钱的农民与年轻女仆之间的爱情故事甚至十分可爱温馨。
但1927年的[房客]、1929年的[讹诈]以及1930年的[谋杀]这三部极精彩的凶杀悬念片获得的巨大声誉,彻底关闭了希区柯克走向单纯爱情片的道路,他再也不愿离开谋杀的“深渊”。
■现实主义倾向
德国电影工业在被纳粹占领之前,曾有两种显著的走向。一是永垂影史的表现主义,这也是希区柯克自己多次提及的电影画面探索的源泉。他曾满富真情地表达“我将永远以1924年到1925年间的德国导演为楷模,他们全心致力于用纯粹的视觉体系来表达他们的意念和情感。”
此外,被电影[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以及导演茂瑙、弗里兹·朗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声掩盖的,是一条现实主义倾向的道路。构成这条路途上的景致,除了表现在茂瑙[最卑贱的人]之类室内剧题材中,还有E.A.杜邦的[杂耍场]、乔治· 威廉· 巴布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以及格哈德·普兰希特的[柏林的贫民窟]。倘若不是希特勒上台后对莱尼·里芬斯特尔无节制的英雄主义流派的扶持,这条表现德国底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现实主义倾向极可能创造与表现主义相媲美的成绩。
尽管希区柯克在第一部电影中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杀人犯”嗜好,但他的德国之行,让他许久不能避开现实倾向的影响。从[欢乐花园]开始的一系列早期影片,都未曾脱离对底下层人民生活的体现。[欢乐花园]的片名,是影片中一个歌舞剧场的招牌,“欢乐”掩映下,是类似帕斯蒂这样普通女孩儿的笑与泪。她与父母相依为命,决定与里维特结婚,连个像样的婚礼也办不出。当她心急火燎要去看望丈夫,船票买不起,只好去找吉尔借,而过上骄奢淫逸生活的吉尔,大把钱撒给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也不愿拿出一点借给曾经帮过自己的帕斯蒂。于是,帕斯蒂的父母把自己辛苦积攒的钱拿出来,父亲还把怀表递给帕斯蒂。
帕斯蒂与里维特结婚后,到意大利科摩湖地区度蜜月,影片大部分外景在这里拍摄,希区柯克像拍纪录片一样,特地将镜头对准了低矮的房屋、带孩子的母亲等等小镇居民的最质朴生活。
与这种现实主义倾向相配合的,是影片的浓重道德说教腔调。其中展现吉尔成名后奢华到糜烂的生活,明显是用丑化来做批判。里维特这个两面三刀的爱情骗子,最后的下场自然惨不忍睹。而真正的好心人,终获童话般的结局。这种善恶分明的“说教”在希区柯克早期电影中不曾间断,比如[指环]中的女售票员在男朋友和富家公子间的徘徊;[农人之妻]中农夫找许多有钱有势的老女人相亲,却忘记眼前生性善良的女仆才是最好选择等等。
当希区柯克悬念风格定型之后,这些“说教”并未消失,但道德批判的目的全然消失,全部演变成一种剧情元素或角色特性,为悬念片中各种谋杀做衬托与铺垫。此时希区柯克看重的,是这些偷情或背叛中的刺激,以及这些行径将引发的最危险后果。
[欢乐花园]The Pleasure Garden (1925)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主演:弗吉尼亚·瓦莉 Virginia Valli、卡梅丽塔·杰拉蒂Carmelita Geraghty、迈尔斯·曼德尔Miles Mander、约翰·斯图尔特John Stuart
(原载《看电影·午夜场》2009年12月号)
4分。希胖处女作。悬疑大胖平淡折腾了50分,最后10分钟才开始杀人。
吉尔登上舞台步步高升之后,傍上了王子冷落了未婚夫晓治,海外搂着当地女子的里维特也把刚成婚的妻子帕齐丢得远远儿的,于是晓治和帕齐这两位可怜的人,同病相怜了,不过是红线牵错了再牵一遍的月老犯昏的故事,然而月老是谁,是那条早知姻缘对错的狗吉度。
SIFF@新衡山;John Sweeney的现场钢琴配乐行云流水、张弛有度、紧扣情节,太为影片增色了!修复得很好,光影清澈,影子、幻觉叠印、床的奇怪造型均有表现主义成分;字幕卡很典雅,可惜有漏译;能有幸大银幕一睹希区柯克处女作,感动且幸运。
BFI修复后的92分钟版本,John Sweeney现场配乐,现场感相当高大上~片子本身支离破碎+神展开嘈点颇多,以及除了异国一段都挺不希区柯克的,不过作为第一部片其实倒不差~影后谈舒琪老师狂吐槽此片如何几乎一无是处,并全力推销作为第三部片的房客相比之下如何进步,让人不由感叹果然是舒琪。。。
希区柯克的处女作不是悬疑犯罪片,而是一部极其狗血的爱情片==
这部居然是他的处女作,难怪影展的名字叫做一个作者的诞生。观影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在发展早期,电影是如何将音乐这本艺术与其高度融合。
蹦蹦跳跳的sweeney爷爷说他有时候会不看电影凭感觉进行伴奏,相当牛逼
没啥重要意义
许多母题的起源
希区柯克的处女作,有幸在电影院观看并有现场钢琴伴奏。希区柯克的悬疑风格还没有形成,但可以看见他钟爱的楼梯,偷窥等场景出现了
简单但大方,快要100年了,拿出来就是教材,开篇的镜头、主角的出场自不必说,这是他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技术,我最喜欢看吉尔和休相遇的那场戏,吉尔走出房间被休绊倒一个摔跤,那个动势它完成的很好,两人就坐着介绍自己,没有肌肤之亲,确实很浪漫的场景,因为早时的拍摄理念,所以也没有拖泥带水,更没有任何的慢镜和特写,一段恋爱就此巧夺人心,这是到现在许多影视(尤其是国产)都不明白的做法,比如像父亲去拿钱时,盘子掉了下来,虽然也是当时的拍法问题,在全景中父亲没有去管,这个元素也没有被特写镜头强调,但这不就是最生活式的呈现。所以它大方,这电影说情爱就是欢乐园,但于后世来说电影本身就是欢乐园。
借题反讽
下一次的导演是希区柯克,这部还很稚嫩,不过我已经嗅到了一个主题。恐怖与变态的来源何处之问题,希望在他之后的作品中继续感受
一人一部处女作,虽然希胖不承认。
現場鋼琴配樂很棒的呀 胖的處女作 如果不是粉就不用看了
本次看的里面叙事最强大的一部!同样第一部作品 大师已经完全是大师了 渣子估计以后也很难翻身了 里面完全找到各种后来的影子(楼梯 金发美女 狗 色狼 阴影悬疑 得救与美好结局 第一次现场配乐经历赞!加一分!(有感情分
看這片遇上尷尬,映後談,舒琪導演來談問在座那些觀衆看過之前幾場,我無恥無知地舉手了,結果報應很快來到,舒導要看過房客的人(扯到另一齣)說點意見,沒人舉手,他就指我了,SHIT!!只好胡謅一通!沒中字,鋼琴太好聽了,中途睡過了一大段,罪過罪過!!這處女作真有不少缺點,但估計跟拍成後被老板剪短過20分鐘有關.
希区柯克长片处女作,搁今天希大导大概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这么一部狗血爱情片是自己拍的吧,不过后半段那一次谋杀和一次谋杀未遂虽在这部片子里略显突兀但若放在希区柯克作品风格史中理解却是很好的起点.第一次看默片是现场伴奏配乐逼格爆棚
60min版,颜色滤镜有趣,几处镜头已初现锋芒。
希胖的处女作太琼瑶了(他自己都看不上这部),幸好还有一只可爱的汪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