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哈五大電影◎YY不斷,痴迷不止
我恨那些傻大個——我特別討厭電影院里的大個子,因爲他們坐下來通常高出旁人一頭,傻頭傻腦的,而且還總是好像營養過剩一樣在你眼前動來動去;還有那些聲音過于悅耳的女生,她們銀鈴般的嗓音總要YY一些傻不拉唧的事:他們總是熱衷于討論秋張有多丑,哈秋的初吻有多傻這類問題……
——其實大多數人走進影院只是期待被動接受些膚淺的信息,不過只是帶著隔岸觀火的態度抓住的永遠只是那些細枝末節。
只有一一發來的觀后感与我形成最大的共鳴,可以在飛越倫敦時就已經泪眼迷蒙,看到妙處喜不自禁,看到高潮胸口窒息,看畢覺得欲罷不能,走起路來手脚癱軟。至少KK看完也大呼過癮,我自家親愛的滾蛋可能是受到我强烈無比急劇膨脹的的小宇宙第六感的影響,同樣有些血脈噴張。
我們不明白那些人爲何可以如此無動于衷:他們要麽沒有讀過原著,要麽就是讀了也不想費力去挖掘它的主題;再或他們對于電影同樣不抱有太多的熱情,并不在乎去發現一部電影的優點。他們可以趕時髦一樣長篇大論YY這部電影有多難看,似乎决心要證明他們蒼白的內心究竟有多殘酷多麻木。
這也讓我覺得,談論這部電影應該成爲一件嚴肅的事。
原著爲是所有哈系列中最不討喜的一本,羅琳寫得放任自流:它太長,太龐雜,不够主題鮮明,不够引人入勝——也意味著它不够商業。正是因爲如此,這本書具有一種特殊的複雜性,它有一個晦澀却非常重要的主題,暗示了一種强烈的性命攸關的信息。
這是一出哈利的獨角戲,哈利日益黑暗的亂心之旅被描繪得波瀾萬丈疑雲重重——絕對不是青春期那麽簡單:哈利的狀態异常複雜,他出乎以往的痛苦、背離、孤立与分裂。三人組的凝聚力已經不如從前,哈利顯然覺得兩位父母雙全陽光燦爛的朋友不能理解自己心中的陰暗,他暗自指責他們,幷且不再毫無保留地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秘密。而一向最能YY信任、友誼和愛的終極保護人鄧布利多也對隨時可能被黑暗侵蝕的哈利敬而遠之,使得之前苦心經營的信任幾乎消失殆盡。最具有顛覆性的是哈父的完美形象由于一次意外的偸窺而一落萬丈,對于一貫將自己父親視作最强大精神源泉的哈利,這是致命打擊。而彌漫于外界的專制氛圍更加深了哈利的孤立,雖然福吉挑起專制的事由過于弱智過于懦弱,但却極盡集權專制挑撥誣衊之能事。再加上并不如意的初戀,哈利對秋張的態度轉變——稱她水龍頭,對于她的傷感感到厭惡,甚至暴露了他內心過于煩躁近乎殘酷的一面。令哈利最爲困惑的是他与自己的殺父仇敵顯示出的不是他們的相反而是他們的相似,和伏地魔共用同一隻鳳凰尾羽的魔杖,會YY蛇語,如果這些都是外在的,那麽他們的心智相通,以及哈利越來越强烈的孤立感和暴躁的情緒,使哈利危險地開始向伏地魔墮落。當哈利所有的精神支援都在消退,他唯一的支持就是小天狼星,然而由于自己的盲目和浮躁而最終使得自己最在乎的人喪命,成爲最終悲劇性的結局。
電影在這些方面顯然無法做到原著那麽面面俱到懸念起伏,但依然抓住了中心——多少評論指責Yates把魔法世界拍成了“少年波特之煩惱”,在我看來恰是深得原著精髓之處。
值得稱道的是在大戰末尾加入點睛一筆:小哈被伏地魔附身——這樣做雖然有些俗氣,却很聰明,很管用。如果說原著只是使得哈利暴露了太多令人厭惡的弱點,引起了我無法原諒,甚至充滿了責備的情緒,那麽當我目睹小哈眼眶青黑面色蒼白身體扭曲地蜷縮在地上倍受折磨,他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一股腦傾瀉而出,所有畫面快速地閃回,這一切真正地令我窒息,真正令我揪心和難過。眼泪就這樣奪眶而出。
如果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在此刻發展了原著的情緒,彌補了原著的缺陷,使原著變得更加完整。
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發自內心而非出于道義地站在哈利一邊。
和主題的艱深晦澀相比,專制和反專制這個時代背景倒是更加充滿魅力,電影在這方面可謂靈感四射佳句溢滿,整個影院笑聲不斷。
電影大膽地增添了很多細節堪稱絕妙:福吉的巨型照片和烏姆里奇的擴音喇叭,兩個經典集權符號營造了完美的專制氛圍;烏姆里奇游走于各個課堂的一段雜耍蒙太奇有如行雲流水,用皮尺量人身高一舉絕對出其不意;麥教授和粉紅婆一高一矮在臺階上一上一下內功比拼;而一面教育令之墻,把數十條教育令非常聰明地具象化了;更不用說當烏姆里奇走馬上任后,飛七靈感大發地拆掉霍校所有的油畫,那些畫中的人被倒出畫面,沒有了金色畫框的霍校失去了它的尊嚴和雍榮,陰森晦暗得儼然一座監獄……
和專制的外强中乾極盡惡搞之能事不同,反專制的鬥爭顯得更加激動人心,地下組織D.A.堪稱鳳凰社的少年先鋒隊和自由主義青年團,是魔法世界的死亡詩社和V字仇殺隊;有求必應屋的主動出現顯示了霍校神秘莫測和善解人意的一面,加上赫敏的一句話“連霍格沃滋都希望我們反擊”,霍校似乎也具有了人性;而雙胞胎一段華麗的焰火在這部結構緊凑的電影里力道正好,剛夠過癮,那是一段伴隨着中國歡喜鼓樂和搖滾吉他失真的焰火表演,一個大大的“W”,象徵Weasley的“W”恰好是象徵魔法部的“M”的反轉——即“反魔法部”的意思,這是全篇反專制最具有煽動性的一刻;當福吉的巨型照片最終在伏地魔尖銳的攻勢中化爲破布,專制終于不攻自破自取滅亡。
觀看這部哈片最令人興奮的還都不是這些,而是Yates賦予哈片的新的氣息——Columbus的靈巧,Alfonso的巫魅,Newell的浪漫,Yates則走向了科技化,走向了最逼近我們的現代。
一貫以矯飾与保守著稱的小惠金區在這個夏天變得陰鬱和荒蕪,那些躁動著過多綠色的土地露出了荒凉的脊背,全片最吸引我的部分不是魔法也不是高潮,而是開場那片金色的茅草地,近的幾乎可以聞到它們幹澀的氣味;哈利和達利跑過被野草覆蓋的平地,高處的風暴卷著冰冷和凜冽的氣息向低處的兩個少年俯衝;當哈利擊退了攝魂怪,鏡頭從地下道浮出來,冰冷的公路上一輛急馳的卡車夾雜著雨點和狂風呼嘯而過,我感到了那種恍若出神的快感。
Yates的倫敦同樣是不同以往的,Columbus的倫敦溫暖繁榮,Alfonso的倫敦陰冷嘈雜,Yates的倫敦真正是一座現代的都市,有輝煌的建築,有華麗的游艇,而我們的巫師們以無比生猛的氣勢朝著城市猛衝,貼近泰晤士河光彩流離的水面箭一般地飛行(怪不得一一和俺都看得哭了);倫敦有非常現代化的地鐵,白天的街拐角是一塵不染的灰色,映襯著紅色的電話亭,一輛單車從畫面中飛快駛過——倫敦從Columbus的蒸汽時代,勢不可擋地進入了Yates的科技時代。
就連格蘭芬多的休息室都放著搖滾樂(是誰的還有待考證)。
以上這些都是電影中最新鮮的部分。而Yates掌握的電影節奏和這些現代性元素如出一轍,在Alfonso Cuarón的墨西哥巫術式的野心蓬勃靈感肆意和Mike Newell的英國戲劇式的詼諧幽默保守得體之後,David Yates做到了一種真正具有現代性的收放自如——而他所掌握的靈感和浪漫并不亞于前兩位。
他拋弃了Alfonso過于大開大合充滿野性的時空布局,退去了Newell浮于矯飾的色彩和古典情緒,更不會追隨Chris Columbus那麽愚蠢的力求在所有細節上忠于原著,David Yates硬朗的作風和節制的詩意如此地不同以往,那麽簡練到位,那麽英氣勃發。
如果說這部哈片有一個方面足够登峰造極,那就是影片演員運用和服裝設計的穷奢极欲——這已經是衆口一詞舉世公認的事實。
Imelda Staunton的表演如何精彩我就不再YY了,她在情感与理智中的配角表演早已笑得俺是七葷八素……英倫最好的演員們趕場一樣的輪番登場,即便只是惊鴻一睹也足够光芒四射:Emma Thompson無辜地嚼東西;Gary Oldman調皮地擠眼睛;Alan Rickman可愛的嘟囔;Helena Bonham Carter窮凶極惡變化多端的臉部肌肉;以及Ralph Fiennes十分過癮的狂放表演……Rupert Grint在討論小哈初吻時的亢奮表情堪稱絕妙,英倫永遠不缺演技派。還要YY一句Evanna Lynch,雖然不如預期的那樣古靈精怪,但絕對驚艷,絕對撂倒一大片。Yates還非常善解人意地讓整天惡搞的雙胞胎悉心安慰小同學充滿溫情,給了阿布福斯和猫頭鷹小猪以惊現銀幕的機會。
關于同樣穷奢极欲的服裝設計,直到電影末尾我才來得及仔細琢磨,不過那也已經够了——一群英倫少男少女走秀一樣穿過林間小道,看的俺那個口水啊,完全是服裝搭配雅皮格調指南。
最後再YY一下特效、動作和音樂。
雖然沒有魁地奇,不過最後的魔法大戰看得俺是氣都喘不過來,手心那個冒汗那。Yates把原先所有抽象的魔法想像繪製得非常過癮,記憶球坍塌破碎的景觀原來如此氣勢磅礴,儘管校長和伏地魔的巔峰對決水与火的碰撞有點葫蘆娃嫌疑,但絕對精彩緊凑一氣呵成。
特效倒是不如期許的那樣精彩,但還算基本得體,小天狼星在爐火中露面退去了Newell版本中的用力過度——可是單用個叠畫也太簡陋了不是;雙胞胎的焰火也顯得絢麗有餘,質感不足,實屬遺憾。
有人很不要臉地YY本片的配樂如何糟糕,肯定是聽力有問題或者是×功能障礙吧。重複叠加的弦樂風格,只要加以不同的節奏和和弦,就可以表現疑雲重重陰暗困惑和詼諧歡快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堪稱絕妙;單單是A Journey to Hogwarts里的手風琴、Fireworks里的吉他失真、Another Story里憂傷的鋼琴幾處都足够大肆褒揚了。
YY了半天,現在都7點了。偶可是本著專業精神認真寫滴,雖然過程很痛苦,不過爲了表明立場,這樣很值得。
我的立場很簡單,哈五是一部好電影——我向它無限諂媚。
很可惜多數人無法體會其中的樂趣,他們不像我們那麽痴迷哈系列,不像我們那麽痴迷電影;
痴迷是多麽重要,就像Weasley先生痴迷于麻瓜、海格痴迷于怪獸、赫敏痴迷于S.P.E.W.、多比痴迷于拯救Harry Potter一樣;
痴迷讓人感到更多的樂趣——遺憾的是多數人感受不到這些樂趣,
但對于我們這些少數人來說,這簡直完美。
Yates得到了導演下一部哈片的機會,是對他完美工作的最好褒獎。
PS:俺又半夜發帖了。噢噢。献给和俺一樣喜歡H.P.一樣痴迷電影的一一Only。。。
PSPS:想了半天,還是發來豆瓣了。
2 ) “我不可以撒谎”
我怕魔法部高级副部长乌姆里奇象惩罚哈利波特一样让我在手背上刻这些字,所以我得诚实地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比较让人失望。
现在看来,小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全系列转折的一部,也是最为沉闷的一部,涉及无数前因后果,想在两个小时出头的电影里头完全表现实在是勉为其难;如果不是对原著比较熟悉,边看边自行补充那些被省略了的情节,这部暑期巨献看起来未免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上一次有这个感觉是看电影版《达芬奇密码》。
没有了第一、二部里魔法的奇幻,也没有了第四部里恢宏的三强争霸场面,《凤凰社》这部除了哈利和小天狼星的文戏之外——演小天狼星的演员演技真不错——就是乌姆里奇进入霍格沃茨后发生的种种事件了,几乎成了一条主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姆里奇才是这部续集的主角。幸好,饰演乌姆里奇的演员还比较符合想象,个人认为她的表演是《凤凰社》的最大看点。
也因为没有交代清楚那个预言球的来龙去脉——小说里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整个系列伏地魔对哈利的追杀——伏地魔和食死徒们费尽心机去抢夺预言球看起来就有点莫名其妙;影片最后邓布利多与伏地魔在魔法部的对决特效不错看着很爽,哈利被伏地魔附身后凭意志(大脑封闭术?)将伏地魔驱逐出去却只表现为哈利呲牙咧嘴说了句“因为我有你没有的东西”就获得了胜利,不能不说是全片的两大败笔。
导演方面,David Yates驾驭大场面的功夫与导演《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Mike Newell也相去甚远,大场面似乎就意味着同时下坠的物事数量多:成百张的乌姆里奇告示、神秘事物司里头上万个的水晶球、魔法部大堂所有的窗户玻璃,无一例外都掉下来砸了个粉碎;哈利一行从女贞路乘飞天扫帚飞到凤凰社总部、“邓布利多军”从霍格沃茨搭夜骐飞到魔法部两场飞行场面,镜头摇得也不如《火焰杯》里爽快,没点感觉;反倒是哈利训练“邓布利多军”的室内场面拍得很炫,金妮变出的守护神象只兔子活蹦乱跳——我记得小说里活蹦乱跳的守护神是赫敏变出的水獭。
让人惊艳的是疯姑娘卢娜,让人沮丧的是亚裔姑娘秋——居然把告密者的身份安在了她头上!
不说了,这片子,最多给三星,不知道下一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又该怎么才能讲好这个故事。
3 ) 关于我最爱的凤凰社
其实看哈利系列是高中开始,和其他哈迷比起来算很晚的了。原著没有怎么看过,电影也是跟着妹妹乱序看下来的。巧的是第一部真正看入心里的是这部《凤凰社》,然后才让我有兴趣继续看其他几部作品。算起来原因可能有这两个吧,一个是卢娜这个角色在荧幕上的演绎,另一个就是D.A的训练场景。
看到其他影评,也有很多人提到最喜欢的是卢娜。确实,在我眼中,卢娜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竟然如此让人眼前一亮也是很意外的。她出现的第一个场景开始,就让我不得不时刻盯着这个姑娘看,冷白的皮肤,淡金色甚至偏银色的蓬乱的长卷发,胡萝卜耳坠,看似耷拉着的眼皮也遮掩不住眼中的灵气,而一开口又是软软甜甜的声音和让人惊诧的观点。简直特立独行得可爱。我甚至也希望这个姑娘可以和主角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她更多的镜头了^o^。虽然最后没能如我所愿,但只要我最爱的疯姑娘开心就好。
D.A的集训也是很让人热血逩张,就是喜欢看很多人搞事情的情景( •̀∀•́ )。个人觉得集训时的镜头切换场景拍摄很出色,流畅的转换将每个人的训练过程以及训练后期逐渐练出的成果展现出来,尤其是守护神的召唤场景,所有人的守护神银光闪闪,在密室中跳跃游走穿梭,让人振奋。
故事到了这里,邪恶力量逐渐显现和壮大,正义的巫师也开始陆续牺牲,小天狼星的去世真的很戳心。至少让人欣慰的还有小巫师们的成长。
4 ) 导演有点逊
今夏,这一部最让我期待的电影,让我有那么一些些失望,或许是因为太喜欢、太了解、太期待的缘故吧,爱之深、责之切嘛!
在看书的时候,就有感觉第五集是转折和过渡的一本书,是邪恶与正义开始正面对抗的前奏与准备,也就估计到了电影很难拍,只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位导演的功力我实在不敢恭维。
1、先说说导演吧
第一、二集导演中规中矩,第四集场面宏大,大反派复活时候的气氛也相当到位,目前五集当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第三集。尽管n多的评论诟病阿方索,第三集的票房也是这个系列里面最为惨淡的,但没法影响我的感觉。
画面唯美,情节的设置充分突出了哈利矛盾的内心,每每回想或是和好友聊起这个系列的电影时,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第三集里面的画面。比如哈利和卢平站在吊桥中央,回忆他的父母;比如哈利站在钟楼之上,目送所有的同学去霍格莫顿村时的落寞,还有哈利骑着巴克比克翱翔的畅快,还有刽子手一斧头下去,乌鸦四处惊飞等等。
好像有消息传出,第七集也将由阿方索指导,不知道这消息是否确切,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已经可以忽略掉这位大卫·耶茨指导混血王子的失望心情了。
2、再说内容
哈利波特的原著书籍是越写越厚,所以我们非常理解导演得取舍,必须大刀阔斧的砍去很多的细节,更何况第五本书里写了很多的细节,在时间有限的电影当中绝对没法全部表现。但是,这位导演的取舍实在令人太失望了。情节很赶,但是令观众想不断快进。
恐怕没有看过原著和前面几部电影的观众会有不少理解上的障碍。
不是说好只有删减30秒钟的吗?可是有好几处地方都有太过明显的剪切痕迹啊。
片头群巫飞天的场景很赞。后面魔法大战也不错,但哈利初吻的镜头着实多余,看过书的都知道,秋约会哈利,只是想打听塞德里克临死前有没有提到自己,那一吻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下才发生的,而绝对不是如此突兀。大战结束,哈利别侵入思想,和他最终选择那一段,说实话,很不理解这样设置的意义。
3、关于演员
铁三角完全长大了,可惜哈利个子实在太矮了,几乎所有配角都比他高出太多。可惜哈利的演技似乎也随着身高一并停滞了。他的表演实在太空洞了,完全表现不了什么。
卢娜,新加入的疯姑娘卢娜很漂亮,白皙的皮肤,长长的卷发,光着小脚丫子,很可爱,只是比书中少了太多的重要性。
乌姆里奇这个变态女人令人咬牙切齿(观赏之时我一直想到我的初中班主任,可见伤痕多么深啊)!她那种微笑令人毛骨悚然。
唐克斯,本来一个超有魅力的女巫,可惜电影里面能够发挥的太少了。
贝拉,小巴蒂·克拉奇之后又一个狂热份子。
双胞胎,原以为他们的扫帚会破墙飞来,不过已经很精彩了。
小天狼星:回归优雅,只是怎么越来越像德库拉伯爵了呢?
斯内普,教授那一句“我不清楚”的装傻表情好可爱。可惜悲惨回忆那一段实在实在太短了,莉莉连个影儿的都没有。
伏地魔,没有了上一集复活时候的飘逸,给人感觉太实在了,身上穿的就像是黑色的道袍。
其他人的戏份也是真够少的啊。德拉科,卢平等等,几乎只是露一下脸。
很值得一提的是由艾玛饰演的预言教授,实力派就是实力派,抓住一点点时间就可以相当出彩,那一段被迫离校的表演相当不俗,完全演活了那位没什么预言能力,神经兮兮的教授。
还要不要再一遍Imax,好犹豫!
5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经典台词
1. 邓布利多:种种迹象表明,神秘人已经回来了,这是无法否认的。
Dumbledore: The evidence that the Dark Lord has returned is incontrovertible.
在对哈利的审判上,邓布利多挺身而出为他辩护:伏地魔已经归来了!本该起到保护作用的魔法部,却似乎对这潜藏的巨大威胁视而不见。卢平对此作了一针见血的讲解,有些人的脑子里充斥的只有权力斗争。
2. 特里劳妮:我在这里教了16年,霍格沃茨就是我的家,你不能这么做。
Professor Trelawney: 16 years I"ve lived and taught here! Hogwarts is my home! You can"t do this!
乌姆里奇不只是学生们的噩梦,她甚至对教员们也十分的傲慢。这种无礼在她要将特里劳妮教授赶出学校时达到了高峰。虽然平素无能而糊涂,但是特里劳妮教授已在霍格沃茨任教16年,这里是她的家,她的一切。
3. 赫敏:我是说,这个很刺激,违反校规。
Hermione Granger: I mean, it"s sort of exciting, isn"t it, breaking the rules?
还记得第一部中赫敏警告哈利与罗恩不要在继续冒险了,否则可能会被开除。然多年后,这个模范学生居然为打破校规而感到兴奋。霍格沃茨赋予小巫师们的不仅仅是魔法的知识,同样也包含做人的准则。
4. 小天狼星:世界不是分为好人和坏人,每个人内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知道我们究竟是什么人。
Sirius Black: The world isn"t split into good people and Death Eaters. We"ve all got both light and dark inside us. What matters is the part we choose to act on. That"s who we really are.
当哈利为自己和伏地魔的精神链接感到迷茫和惶恐的时刻,他选择了向教父寻求帮助。小天狼星给他的回答,和第二部里邓布利多说的话也很相似。光与暗总是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更为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5. 斯内普:你这个令人失望多愁善感的小子,只会苦涩的抱怨生活如何的不公平。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Severus Snape: Sentimental children forever whining about how bitterly unfair your lives have been. Well,it may have escaped you notice, but life isn"t fair.
当我们知道斯内普教授的真实身份后再来回味这段话,会发现更多意味,有对哈利的担心,也有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触。
6.哈利:对不起,教授,我不可以说谎。
Harry Potter: I"m sorry, professor, but I must not tell lies.
乌姆里奇教授企图用体罚让真相被淹没,她让学生们用特制的钢笔写下“我不可以撒谎”,但因果轮回,最终因为哈利的这句话,她被马人们抓去了禁林深处。
7. 纳威:邓布利多军不是徒有虚名吧。
Neville: Dumbledore"s Army is supposed to be about doing something real.
从第一学年起,我们看到的纳威・隆巴顿总是那么羞怯、笨拙,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每次施展魔法都把自己搞的一团糟。但是不知不觉间,纳威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愿意担起责任的男子汉。作为哈利的朋友,作为DA的一员,他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危险。
8. 哈利:我已经等了14年,我想再等一阵子也无所谓。
Harry Potter: I"ve waited 14 years, I guess I ca wait a little longer.
卢修斯企图用花言巧语欺骗哈利把水晶球交出来,可经历了那么多以后,哈利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年的真相,他还拥有着同样重要并肩战斗的伙伴们。
9 . 哈利:你才是懦弱的人,你不懂得爱,也不懂得友情,我可怜你。Harry Potter: You"re the weak one. And you"ll never know love,or friendship. And I feel sorry for you.
当预言球被打破,小天狼星已死,伏地魔终于亲自在魔法部现身了。愤怒的哈利虽然痛苦,却并不感到畏惧。伏地魔永远不会懂得爱和友谊,他身边只有恐惧和痛苦,究竟哪一种感情更为强大,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10. 卢娜:再说,我妈妈以前经常说,失去的东西总会找到方法回来的。
Luna Lovegood: Anyway, my mum always said things we lose have a way of coming back to us in the end.
因为能看到夜骐,总被其他人当做疯姑娘的卢娜,和哈利却渐渐的走近了。她似乎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出人意料的理解。她说的这句话,其实和小天狼星曾经的话异曲同工。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永远都在那里,从不曾离开。
6 ) 当霍格沃茨正式成为副部级大学
虽然在《哈利波特》前几部里已经显然地指出了名校霍格沃茨之上有一个“部”的存在,霍格沃茨大约也只不过是个部属大学罢了。但之前似乎学校都是出于对政府“听宣不听调”的自治状态中。学校固然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但政府工作人员也会懂得自己的局限,而给学校以适当的自治。但是在这一集,劈头就是政府直接出面迫害讲了真话的异端学生,之后又派遣了政治可靠的干部空降到了校长存在ZY化倾向的学府中。
当肤浅做作的“部里来的”官员(为什么这种人往往是某某主义大妈呢)入驻往日自治和尊荣的大学时,一切都似曾相识的展开了:忠于上头、维护部的安全成了一项重要的道德要求;禁止不符合政府口味的课程;颁布清规戒律;公开羞辱在学生中有威严的教授;驱逐让官僚不爽的教授;打压校内的自由气氛(无论是言论、娱乐还是衣着);禁止自发的学生组织,豢养监督同学的不顺从言行的学生干部;如有必要,可体罚学生。至于学生如果违背部里的意志组织一个能认识自我能力的团体时,那自然是篡政夺权的反动组织了。
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在部里来的司局级干部面前敢怒不敢言,敢言也无奈何,只能挂冠而去,有良心的教授能够消极抵抗,但是都无法控制老大哥老大姐的威猛。乌姆里奇有一句深谙集中制的名言:“对我的质疑就是对部里的质疑,就是对部长的不忠诚!”。铁拳在后进的校园中秋风扫落叶,名画从壁墙上脱坠,高傲的独立精神在校内中飘零。莫非罗琳是在向她的同乡乔治奥威尔致敬?这是《1984》中的描绘的“英社”不曾有的,却是异曲同工的一幕。
片子的最后自然还是邪不压正,但人类的悲剧不在于邪能压正,而在于即使邪不压正,你也无法轻易获知魔高一丈的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当大学只是被不相信伏地魔出现的人掌控时,魔法部激战后满地瓦砾足以雄辩地宣告部里对霍格沃茨的接管政策的破产。但如果接管魔法部的已经是伏地魔的人了,那么纵使伏地魔已然搅得天下混暗,纵使霍格沃茨仍然由非伏地魔派的人坚守,则风雨如晦的日子仍然远远没有过去。它们的劫难还远远不能能结束。
另 我对乌姆里奇其实有一点同情:她被人头马掳去完全是一个技术失误,在查抄坏分子邓不利多的黑证据的时候,她这样级别的官员居然是自己一个人摸黑去的,这个胆量可是要比许多警察局长大很多,或许也是其政治智慧更小的表现吧,看来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的确要坚持。
7 ) 哈利波特的新归来
11点半到家、12点半躺下,上了三次厕所预计已经将近两点后,极度不舒服地睡着了。早上在8点无奈地醒来后,迷迷糊糊中电话给红楼问《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放映时间。前几天在网上同俏佳人谈论,“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去看哈四啊?”,“这回上映的是哈五,你真不在状态。”她的表情一定和一年半前在电影院里时一摸一样。听说瘦猴已经看过电影了,我又没话找话,“哈七好看吗?”,“我没看过哈七,我看得是哈五电影,你最近很忙吗?”,我知道她暗示我有点晕。我真晕吗?但过了十多个小时后仍清楚地记得我背着书包,里边放着牛奶、面包,有点高兴地去和那个我并不熟悉的男孩完成相隔一年多才一次的约会。
我对好电影的定义并不在与它是否通篇好看,太多的波特迷们给第五部以“走马观花”、“胡乱剪辑”等足以让一般人止步于影院门口的评价。但其实,真的有那么复杂吗?一帮小魔法师在一起玩玩闹闹,带着友谊欢度几年,中间必然有些坎坷,还肯定会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上发生点小情小爱什么的。魔法啦、咒语啦、小妖小鬼啦,都是华丽耀眼的外围。大人小孩被那个稀奇少见、承载不一样梦想的魔法学校深深吸引。以至于他们在见过书后,坐在电影院里时,希望还原每一个文字和细节,这要求其实一点都不过分。但对于改编原著的电影,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对一的眼光看待?就像《达芬奇密码》,我在看过书的第二天早上去看电影,结束后当然觉得不如书的内容丰满,但影像把我们读到的东西具象了,也许你会说它打破了你对某某的印象和想象。但你不得不说它生动了,让你被包围其中。哈利波特同样是这样,能说出电影情节仓促的人们一定都是它的死忠fans,由此你更能知道我绝没有读过原作一个字,但从高二开始,这个万人迷男孩便和他的伙伴定期出现在我面前。
高一还是高二的冬天,盗版VCD。
高三的冬天,西单首都电影院。与我同去的人一直大呼:“真无聊。”并数次要睡着。
大一的夏天,隔壁屋的盗版DVD。
大三的初春,朝阳文化馆。与俏佳人同往,其间我不停地指着新出现的人问她:“她是谁呀?”或是“她什么意思啊?”
这一次,一个人。
我知道哈利波特已经不如六年前那样可爱得让人忍不住要掐他的小脸蛋,赫敏也开始渐成熟女,罗恩仍一如既往地走傻冒路线,我知道有的部分仍有疑问。惟一不知道则是自己为什么要坐在着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或许这种说不清楚的东西就是某种特殊情结在作祟。每一年的某个时候,我都会看看他们,尽管我忘了上一部停在何处,也不像其他波特迷那样对结局早有预知。下一次电影中哈利波特的归来会在2008年11月,来到中国应该会更晚些吧,那就2009年再见吧,那时候你会更大一些,也会更强大。
后面3集比前4集差一点
超炫的特技!
现在明白2020年李医生去世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刷乌姆里奇和魔法部了,现在看凤凰社完全不是魔幻文学,是应激创伤。
奠定我价值观的一部作品,最爱电影最后一幕双胞胎冲出来撒糖果,去他吗的伏地魔,去他吗的食尸徒,我为我的信念而战。
哈利波特系列绝对支持
大概是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平淡的一集,没什么侧重点,通篇流水账。硬凹美女人设颜值普通的秋张在伶俐机敏可爱的卢娜对比下太惨烈,海姨是真的很适合演各种古怪异常性格扭曲的边缘人呐。
简单的说,这是一部平庸的让人欲言又止甚至让我在试图为这篇文章起一个标题都感到困难最后不得不简单明了的标上“平庸”的电影。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也没有看过原著,那么很好,这部电影可以和谐的让你在电影院里小睡一阵子。如果你是一名忠实的哈利波特迷,那么这部电影会让你在疑惑并抓狂的同时45度忧郁的仰望天空并感叹剧情的大幅度改编和删减。如果你是一名暑期爆米花电影的狂热爱好者,那么,睡吧。到结尾时醒来,那里有漂亮的预言球大厅在等着你。 并且,我们可以又一次的等待BT上各种DVD
秋张同学迷人的样子教我忍不住吐了好多回。于谦儿才不是包子脸,你才是你才是。
这部看得还是比较开心的,情节展开得很紧凑,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了,食死徒和凤凰社打得也比较精彩,伏地魔和邓布利多那场也很华丽,还有双胞胎让应试教育吃瘪那段也很过瘾。要说不满意的话有一点倒是真不大满意:那个中国姑娘长得实在是…
卢娜其实我觉得选角也失败了,因为长的太好看了太抢眼了。。。比阿特丽丝终于选了个我能接受的应该算是4-7所有新角色里面唯一选的成功的人
感觉好奇怪啊,正常来说看一部电影应该觉得自己和主人公的命运绑在一起,但这里完全不觉得对波特有任何同情,就对他所作的任何一个决定都认为是活该都想骂他,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真是觉得好奇怪啊!
只有露娜是亮点
给小天狼星
乌姆里奇的形象塑造的很好,即使在剧中是个反派。粉红色的突兀鲜亮风格行走在黑色绅士低调画风的城堡里显得尤为突兀,与她的处处挑刺相呼应。另外她办公室里非常众多的可爱猫咪、喝咖啡加两勺糖、总是似笑非笑的狰狞表情以及纯粉的办公室风格等细节都与她的刻薄歹毒的特点形成强烈反差,戏剧性很强也很滑稽。
和奶奶在影院看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虽然奶奶看不懂,但还是认认真真地陪我看完了,散场后说“如果你表姐也在就好了,她会喜欢的”。07年夏天暑假在广州一个小电影院的回忆,无比怀念。我和哈利一样,都失去了最亲的人。奶奶,希望远方的您,一切安好。
在b站看时,小天狼星死的时候,有一条弹幕大概是说,这是哈利第二次知道原来一条咒语就可以夺走一个人的性命,第一次是学长,现在是教父。真是感慨。魔法部来的老女人实在是招人讨厌,不过想想也算是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讽刺吧,很多年过去了,这段仍然可以拿出来针砭时弊。
目睹死亡才能看见夜骐,足够专注才能施出咒语。回忆快乐才能召唤呼神护卫,经历幸福才不会被怪物摄魂。每个伟大的巫师都曾笨拙地举起魔杖,所有英名的统治都不是在墙壁钉下规矩。凤凰社的密门打开,麻瓜却浑然不知。这个冬天,青春期的霍格沃兹男孩正在经历孤独,在一片齑粉中却明白所有经历都是财富。
第五輯是在上海看的3D版,故事非常離奇。本來那天訂好了晚上7點浦東的飛機回香港,然後下午在大舞臺附近逛的時候看到有戲院首映這部電影,然後看看時間還剛剛來得及可以看。誰知進去售票處一看,排了好長一條隊,而且買的都是下一場的票。正當我要打消這個念頭的時候,突然有個男人問檢票的人可不可以退票,是一張即場的票... 接下來就是那種老掉牙的對巧合的感歎,忽略。但3D的效果果然提升了精彩度,遺憾是眼鏡竟然要回收,本來還想為這個奇妙的經歷做個紀念...
乌姆里奇对霍格沃茨的控制手段对我们来说可太眼熟了。
其实我不记得我看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