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话题之前,首先从“角色”这个角度出发聊聊我评价作品质量的标准。
角色塑造对作品质量的影响究竟有多重要?回想起来,被我"视若珍宝"的日本动画,至少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角色在剧情行进中得到了明显的成长】
很多人因为听说了《命运石之门》的“ 神作”之名,而抱着看“ 烧脑科幻悬疑片”的心态前来观摩,最终却落了个大失所望批判一番的下场。这其实是“安利”与“被安利”双方共同的责任,且不说很多同类型科幻悬疑片( 《源代码》、《明日边缘》之流)的上映时间都晚于《命运石之门》, 用这种标准来评价石头门根本就是舍本逐末。
石头门的真正看点在于——你可以全程站在男主的视角去纵览整个故事,在每一个细枝末节之处去感受主角内心的变化,成为屏幕之外的另一个“孤独的观测者”。你会看到一个可能是动画史上最讨人喜欢的“中二病角色”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何舍弃又重新找回了自己身上宝贵的中二特质、选择了何种痛苦的方式去承担他所应承担的责任,最后陪着他一起迎接故事的高潮与尾声。 动画版《命运石之门》是真正用24集的篇幅只为描写好一个角色的作品,并且做得非常成功。精彩且逻辑基本自洽的剧情,只是在此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罢了。
《寄生兽》也是如此,遥想当年《东京吃货》第一集的末尾,金木研成为介于人与非人的存在、撕心裂肺地质疑着自身存在的意义时,我是非常期待着这部作品的后续剧情的。但作品本该探讨的东西却在此之后就戛然而止了,多方势力相继登场、作品架构越填越大,最后造就的结果却只是让本作成为了一具既无剧情、也无深度的空壳,在第二季经费不足到打斗完全沦为PPT之后,更是想不到吃货还能有任何吸引人的点了。
而《寄生兽》完全不同,尽管最开始被预告片吸引去看的我只是抱着猎奇的心理,但故事抓人的节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却牢牢吸引了我。 它选择了一条和东京吃货截然相反的路——将故事情节的所有冲突完全放在一个高中的少年身上,在一个非常小的格局之中去处理所有的人物关系。没有什么战力对比、也没有所谓阵营冲突,这个故事中最强的反派也不过是一只强大的猛兽,放在其他战斗番中几乎连杂鱼都不如,甚至会被一根沾满细菌的铁棍所击败。但你却能明显看到主角的成长,看到他对何为人类、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所作出的思考。
相似的题材下,吃货和寄生兽完全成反比的作品质量与人气,也是我对吃货评价很差的一个原因( 今年年初才了解到无论寄生兽和东京吃货都有《恶魔人》这个共同的father,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不过,《寄生兽》动画的优秀是建立在原作太好的基础之上的,没能超水平发挥还是有些遗憾。
2.【角色之间有宿命联结的深刻羁绊】
我不喜欢宿命论,但影视作品中的宿命论在我看来却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东西——这就是为何《海贼王》的口碑和评分要比《火影忍者》高出一截、而我却始终对后者更感兴趣( 当然实际上都没空补就是了)。火影的两个男主——隶属于同一作战小队、分别是学年第一和万年吊车尾、自小一个众星捧月一个孤苦伶仃、分别师承木叶三忍中的两位、都是六道仙人子嗣的查克拉转生者……两个男人被如此之多的因缘连接在一起,数百年光阴的记忆与羁绊缠绕其中,能将他们分开的事物,在那个世界中不存在。他俩自打生下来,就是为了遇见对方、打败对方、拯救对方而存在,这是何等动人、何等浪漫的友情啊!
3.【从很多视角共同行进的群像剧】
很多作品都有群像,但好的群像却非常难写。如果一部作品的群像几乎只能给人留下“全员小天使”的印象,那只能说明这个故事的群像塑造非常失败。写出一群讨人喜欢的家伙、和写出一群各不相同的家伙,难度系数可谓天壤之别。
我特别喜欢的漫画作者one,比起描写群像,更常做的是用很多回的大手笔去侧重刻画这个章节的主要角色。但在对酱油角色的处理上,其实也并不含糊,例如“武道会篇”对蛇咬拳斯内克的心理刻画,尽管言之寥寥,却一下子就让这个角色鲜活了起来。再比如《灵能百分百》中“全员小天使”的肉体改造部,本来大家都是没什么特点也没多少戏份的肌肉兄贵,却因为其中一人突如其来的学霸设定而变得更有趣了。 这种不费多少笔墨、于细节之处轻松完成的人设,体现的大概就是创作者功力和天分的差距吧( 画得跟分镜草稿一样还能火到接连两部作品都动画化且大获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
言已至此,我为什么如此喜欢《乒乓》就毫不奇怪了——动画《乒乓》在仅仅11话的篇幅里,写活了Peco、Smile、Akuma、Dragon、China五个主要角色,他们中有的努力但没天分、有的努力又有天分、有的有天分但不努力……在思考乒乓对于自己的意义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痛苦和挣扎,又最终无一例外地收获了“成长”——或放下重担、或被人拯救。输了乒乓的,却没有输掉人生。
《乒乓》的故事中,也存在着被因缘际会绑定的主角们。两个男主Peco和Smile——自小一块长大,从同一家球馆出道,教练年轻时又是类似纲手和自来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叫醒Robot的,只有Hero;而能让Hero重新振作的,也只有Robot。
《乒乓》同样有着天才级的配角塑造,被主角月本吊打后周游世界寻找自我、却最终回到乒乓看台为主角的比赛落泪的路人“看海哥”,就是大家的心头好。但还有一个鲜为人道的配角,我认为很有意思——主角们在乒乓球部的学长,拥有奇特发型的大田。
大田没有什么乒乓的天分,对于乒乓的爱应该也没有多少,只是抱着“充实高中生活”的目的,才以好玩的心态加入了卓球部,但终究因为能力相差过大,两个主角一入部后他就很快被从正式队员中除名。故事还没开始就已宣告退场的大田,是极度郁闷而烦躁的,大田出场的形象,被设置为一个“潜在的霸凌者”,他满腔怒气且飞扬跋扈,终日恐吓性格弱气不与世争的月本。当然,他的霸凌从未落实到行动上,只是摆了摆学长的架子,算不上什么坏人。
后来,大田的高中生涯来到尾声,他选择了继承家里开的小电器商铺。以这个时间为节点,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在性格上的转变。他的态度开始软化,曾经的挑事者摇身一变成了避免纷争的和事老。在曾经多次扬言要欺负、如今成为校园红人的月本面前,也变得客客气气、甚至有点想要讨好。
我觉得这个角色跟我很像,当然,我指的并非自己身上也有“霸凌者”的倾向。而是这种身份转变,对于一个刚刚面对社会的少年而言,真的异常真实。
学生时代欺凌弱小的做派,也许曾经给这个少年带来过一种无所不能的万能感。特别是这种除了“暴力”一无所有的情况。但他会很快发现关于残酷社会的真相,会知道当年为自己带来力量与安全的东西,在这个世界的法则面前只是一个幼稚的笑话。得知自己“唯一的长处”变得毫无价值的少年,他会变得怎么样呢?我想,他曾经的自信会迅速崩溃,生活于他而言将变成一片看不到希望的泥潭,不得已的客套与应酬将使他在正常的社交中也变得退让与保守,他将真正体会到弱者的感受,为昔日的欺凌感到懊悔。他在“世界”这片无边的黑暗之中,也许会试图挣扎和抗争,但最终会归于沉寂。静静地守候着接下来可能会燃起的一盏盏烛火,或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将要来拯救他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校园小霸王、青春期中二病的成长范例,《声之形》的男主也有点像这一卦,而《乒乓》只用几分钟的戏份,就在一个配角身上完成了相似的角色塑造。
再聊聊我最喜欢的角色月本诚。月本诚作为“表男主”,即使是在《乒乓》这样角色刻画极其优秀的群像剧中,仍然是塑造最用心的一个。整个故事里,月本经历过三种全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们在其人生中交替出现,并且有着各自的“象征性表示”,三个形态设计得都很巧妙,也是本次讨论的重点——以线性时间轴的演进为顺序,分析月本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对应形态的含义——
1.【柜中人】
个体的初始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家庭,从角色们只言片语的补充里,我们可以得知月本的爸妈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爸爸弃他而去,妈妈工作到白天才会回家。剧集中所有月本在家的镜头,都只有他一个人,“孤独”是他生活的常态。
家人陪伴的缺失造就了其不完整的童年,让基本的“人际交往”成为了令他畏惧的陌生事物,而面对这一挑战, 年幼的月本所采取的策略是“索性回避”,他努力去成为被忽视的存在,争取不流露任何感情。玩着爸爸买的GBA游戏机,便是月本日常的全部。
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如此不合群的月本反而吸引了霸凌小团体的注意,他们给月本起了“机器人”的外号,指使他干这干那,并时常 将其反锁在柜子中。这种遭遇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被锁在柜中的月本——不必应付人际关系、不用倾听外界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能被忽视——反而开始迷恋起了幽闭空间所带来的安心感。 这一阶段的月本,在精神世界的一角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柜子”,他心安理得地蜗居于这个舒适区中,不想做出任何改变。
2.【真正的人】
但没过多久,“ Hero”在月本的世界里降临了。英雄首先赶跑了霸凌者并打开了柜门,从物理意义上将月本从柜子里解救了出来;随后又手把手地教会月本乒乓,同时也教给了月本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有了英雄的守护,精神意义上的柜子也随之失去了价值。月本不再需要隐藏自己的感情,他可以尽情地向世界表露出真实的自我,开心的时候笑就完事了—— 会笑或不会,是区分这一形态和其他形态的重要标志。
3.【柜中人】
可再后来,“自甘堕落”的英雄的光芒渐渐褪去。 虽然物理意义上的“柜子”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失去了可依赖之物的月本,还是退守回了精神世界的“柜子”之中,又一次隔绝了自我与外界,不再流露真情实感,失去了笑的能力。 这是月本的成长过程中历时最久的一个阶段,长到足够让“Hero”忘记月本之所以被称为“Smile”的真实理由。
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月本仍没有放弃呼唤“Hero”的尝试——在他尚未和“Robot”意象建立起联系的 EP1和EP2开头 ,曾有过两次“英雄参上”的场景,而紧随其后的,都是月本在星野不在的情况下,被迫和一群不太熟的同学交流的剧情——这其实就是月本内心世界的具象化表现, 习惯于在社交场合依赖“Hero”的“社恐患者”月本,在失去了“Hero”的这一阶段无疑是最孤立无援的。
4.【MA高达驾驶员】
这是故事主线剧情中出现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的一个形态,从EP2后半段的“初始化”开始,直接贯穿至EP11的中段。面对着外部的胁迫( 因为看中了才能而差别对待自己的教练),妄图一直龟缩在柜子里的月本遭遇了一个不得不走出柜子直面世界的境地,他在这时选择了呼唤英雄,可失去了记忆与光芒的英雄已经不会再来拯救他了。
为此,他唯有展开一场漫长的自救, 以游戏里的机器人主角为原型,月本暂且自行代理了英雄的职能,用冷酷无情的手段解决了眼下的事态。
那为何,我要称这个形态为“高达驾驶员”而非“铁血机器人”呢? 因为所谓的“机器人”,只是作者使出的障眼法。月本化身成了机器人?其实没有,他甚至没有离开柜子。重刷EP2时更加确信了我的想法—— 所谓“变身”机器人的那组镜头里,柜门被打开之后,月本并没有“走出去”,而是机器人“进来了”,而紧跟着机器人一飞冲天的分镜之后,是一个只有几帧长度一闪而过的画面——教室里的柜子依旧紧锁,指向柜中的箭头暗示了月本的去向——他根本没有离开柜子。
月本回应这一挑战所做出的真正选择是: 让柜子本身成为自己的装甲,他“穿着”柜子走了起来。通过将内心的软弱与温柔隐藏地更加彻底,转而去强调“柜子”的冰冷、坚硬与难以看穿,月本在失去了英雄的世界里,只靠自己获得了某种“坚不可摧”的无敌之力。 对于不知道这个“机体”还有“驾驶员”的人来说,这就全然是个恐怖的自走式机器人了。但其实在厚重的装甲之下,隐藏的仍然是那个一直在等待着英雄出现的、内心炽热的少年。
5.【真正的人】
《乒乓》最终话,月本等待了很久很久的英雄,终于复活了。与英雄的一战,让月本彻底冲破了“柜子装甲”的束缚,并重新展露了笑颜。
“好慢哦,Peco”
“别这么说嘛,我可是飞奔而来的”
他一直都是真正的人啊,再怎么像机器人,也只是因为“血的味道像铁”罢了。
《乒乓》的“符号化处理”同样是天才级的,作品的5个主要角色都有各自的“代号”,这种标志般的存在将他们与次要角色明确地区分开来,而代号的“数量”则指示了主要角色中的“真主角”——佐久间的“Akuma”、龙一的“Dragon”、孔文革的“China”,都是从姓名或出身中延伸出的代号,象征意义并不大。
而故事中双男主的代号数量就很恐怖了——月本诚对应着“Moon、Smile、Robot”,星野裕对应着“Star、Peco、Hero”。
Moon和Star的说法在作品中被完全隐藏起来了,但我们可以知道它们是确实存在着的——和Akuma、Dragon一样,“星星”和“月亮”的符号在作品里多次登场,是从姓名拓展出的可以印在衣服和球拍上的标志。且比其他主要角色更进一步的地方在于——Moon和Star在剧情中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们还暗喻了两个主角之间的依存关系,月亮只有在太阳(恒星)的照耀下才能发光(反射),若星星不再闪耀,月亮的光芒也会随之黯淡。
Smile和Peco在剧中取代了Moon和Star的位置,作为俩主角最普及的称呼使用。Robot和Hero则暗示着俩主角的球场风格和角色性格。表面上看,Smile和Peco各为一组、Robot和Hero各为一组。但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其中还隐藏着一个交叉对应的关系——
如上所述,Moon、Star、Robot和Hero在剧情中都拥有和英文词义紧密相连的实际意义的,Smile的含义也在故事中明确指出了便不再赘述,那么Peco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去搜索的话,竟然还会在百度翻译的例句里看到《乒乓》的台词,看来作为英语单词是绝对不存在的了。我的主张是,它是Hero的另一个名字(事实上月本哼唱的“英雄之歌”其原曲在OST中就叫《Peco》)——这个和Hero很像的称呼,实际上隐喻着Hero“未完成的形态”,正如Robot也只是月本自我伪装后的结果而已。“受到束缚的月本与星野”,其代号是Robot和Peco。而突破伪装与束缚后,“展现出真正自我的月本与星野”,便是Smile和Hero:当Peco重新成为Hero之时,Robot才能Smile。
逻辑明晰的双线结构、主次分明的剧情编排、各自精彩的角色塑造、大有深意的双关台词……再配上这些巧妙的隐喻、符号化与叙述诡计,真正的天才之作恐怖如斯,无才能之人只能望洋兴叹,单纯因为牛逼就足以让人感动落泪。
“写作乒乓,读作人生!”——一部值得所有人观看的天才之作!
罗兰·巴特说,文学艺术的天职就是要打破人们对于作品中各种符号的固化理解(proairetic code)。的确,在欣赏很多大众传媒产品时,我们可以相对简单地看出其中的一些模式。例如韩剧中的灰姑娘女主、傲娇男主和痴情男二号等情节模式,以及和它们相辅相成的在表达、镜头语言方面的种种套路。这些模式可以帮助观众快速理解剧情,其中的冲突性和娱乐性也对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使作品更加受欢迎。但如果一部作品只是已有模式的不断堆砌的话,观影体验就会如果嚼吃剩的甘蔗渣那样令人不适。
这是因为,在熟悉一种叙事模式之后,人类的大脑就需要新的更有力的刺激,就需要作品来打破已有的叙事结构。所以说,艺术性就是用非约定的符号(叙事手法、画面等等)来增强感染力、表现力的特性。这也是艺术区别于大众传媒作品的最重要特点。《乒乓》相比于一般的番剧无疑是更具有艺术性的。事实上在我看来,乒乓是一部在纯艺术影视作品的晦涩与套路化叙事的大众动画中达到精妙平衡的作品。它没有故作玄虚地完全采用各种令人不明所以的符号,动漫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各种意象的元素在剧情的大框架下都有某种相对固定的含义,并不会如纯艺术片中的意象那样,因为可解读的意义太过丰富而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情节梳理。但同时,汤浅政明的这部作品又是反套路的。本文就将简单谈谈乒乓的叙事是如何突破常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的。
首先简单谈谈这部动画的形式特点,也就是画面等表现手法。乒乓比赛是全篇戏剧性和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一段出彩的刻画在最后一集12分钟处,用汤浅典型的夸张扭曲的动作以及跳跃的视角体现了最终之战的动感与激情。但如果整部动漫的对战刻画这样,用白描和动态视角,一帧一帧画出来的话,虽然关于乒乓球的硬细节很足,但成本将会非常高(笔者对动漫的制作也不是特别了解,是按照常理的推测)。并且对于一般的动漫爱好者(比如我)来说,这样通过干巴巴的比赛实况来判断双方的优势劣势甚至心理斗争等等还是挺困难的。
因此,出于成本考虑,也同时为了作品的生动性与接受度,汤浅政明大量采用漫画式的分镜手法。例如对于关键动作以及其影响的精细描摹,伴随人物内心以及旁人的评论。当然,这种手法其实在番剧中挺常见的,也就不赘述了。
我觉得《乒乓》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将动漫中的明喻变为暗喻。当作者明确说明我这是譬喻时,他使用的是明喻。而暗喻则指的是作者润物无声地将比喻代入叙述中,需要读者自行分辨。最先映入我脑海的一个例子是孔文革的飞机。飞机之于孔文革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孔文革一直希望能制霸日本乒乓界然后坐飞机凯旋回国,回到他梦想的乒乓国度。飞机也象征了支撑孔文革打球的一种执念。而在体现这一点时,作者不会先让他进入一段回忆,通过旁白,在白光里说乒乓正是我回国的机票,而是使用暗喻:直接把球画作飞机,粗暴地不加解释。当然,乒乓中这个暗喻的使用也是有明确的回忆作为铺垫的,但这种大胆的叙事手法还是令我耳目一新。
这只是一个典型例子,动漫中还有无数这样的现实与想象相融合的镜头。当然,这种手法也只有加在汤浅政明本身就很超现实的画风上才不感到违和。汤浅的作品本身就大量运用超广角镜头、剧烈动作下的人物变形,并且有一种标志性的表现主义画风。观众本身就会用一种看待隐喻的分析眼光看待这些画面。如果在一般的写实动漫里直接加入此类镜头,只怕是会令人费解。
在平庸的文化作品中,角色的在情节结构中的位置总是固定的。比如热血漫中常有的主角一开始是废柴,然后发现自己的天才等等。叙事也有很多套路很多时候当主角陷入回忆,BGM开始变的抒情,我们就知道主角将会从重要的人那里获取力量,并且战胜强大的对手。这种情节与音乐、画面相结合,形成一些特定的模式。但正如前文所说的,《乒乓》用它自己的方式,在严肃艺术完全自由的符号语言与大众文化里死气沉沉的象征体系中找到了平衡。
在某种程度上,乒乓仍旧是有套路的。我们可以看到动漫中经典的冷角色形象:月本诚拥有强大实力,但永远死气沉沉,一脸冷漠。以及常出现的一阴一阳双主角设置:星野裕的激情四射与月本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预想,这两个主角之间也有深深的羁绊。(我们似乎看到了火影忍者中鸣人与佐助的再现)特别是在第二次神奈川县预选赛之前,当了解到老一辈人的往事之后(月本的教练为了照顾海王中学的董事长的膝盖,故意输掉了比赛。而后者则一路平步青云),又看到在月本和星野的对战前星野受伤的膝盖时,我就基本认定了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两个主角会有一场宿命之战,而最后冲突和催泪的关键点将会是机器人月本被星野所感动,让他获胜,而自己也获得新生的相关情节——相关套路已经见得太多了。而在动漫中,的确,二者一路过关斩将,星野甚至战胜了看似不可能的风间龙一,顺利获得与月本在总决赛对战的资格。正当我准备开始快进时,情节顿时急转至一个反高潮。对最终之战进行寥寥数笔的刻画后,汤浅突然将画面转到了一群小朋友初学乒乓球的镜头混剪:他们是在动漫中出现的所有主要球手。伴随着“我们大家都生存着,因为活着才能感受到快乐”的儿歌声,庸俗的宿命伙伴的故事变成了大家一起通过乒乓发现了真实的生活。这个反高潮可以说是非常棒了,打破了我原先根据各种观影经历所建立的期待,而又显得非常合情合理。
情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真实。整部动漫丝毫不掩盖天赋导致的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差距。对于普通人来说,主角们永远在另一个世界里。那些想挑战这个规则的人(比如佐久间学),虽然他们有比主角们强得多的执念、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绝对的天赋与实力差距下,他们仍然会被无情的碾压。这无疑让看惯模式化热血番的观众感到不适,但汤浅真正想揭示并不是天赋带来的差距,而是真实生活的复杂性。最后,那些表面上的失败者,从乒乓球里看到了自己的局限,走上了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佐久间学走出了幻灭与失败,有了三个孩子。而那些站在球坛顶端的选手的结局也并没有那么光鲜,如月本只成为了小学生的乒乓老师;但同样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前者才是成功的。月本通过乒乓打破了机器人的外壳,感受到人心之美好。而佐久间学与他女友的隔膜也让我们怀疑他的生活是否真的美满。
汤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对每个人的生活进行鲜明的褒贬,只是展现他们与乒乓的种种羁绊。也许,动漫想揭示的只是日本高中乒乓体系里的高中生真实生活的一种面貌吧。作者解构了我们对乒乓冠军、成功人生的种种刻板印象,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折射出有关梦想、才能、竞争这类命题。
当然,如果仔细分析,这部作品还是有不少粗糙的地方。叙事里还是有浓厚的经典热血漫的色彩,有时候会让我感到些许厌倦。又比如两个主角之间的童年纠葛和超人情节就有点套路化与违和。这个在最后浓墨重彩的元素在前几集也缺乏铺垫。的不过瑕不掩瑜,作为一个非资深动漫爱好者,我看到这样一部有自己想法的作品还是感到十分惊喜。
在下午开会前看了这一话觉得日子可以接着过了
豆瓣应该增加一条10星的特殊评价
燃,萌,谜之感动
另类,浓烈,鲜明,非主流,实验派的画风。“明明也很努力,明明比他练球时间长,为什么还是输,为什么还差这么远。”不断的失败,有人放下了球,有人捡起了球。
不会乒乓的人也觉得不错呢。因为是汤浅政明啊。
看了第一集之后马上来打五星!!完爆其它了好嘛!!
看完《乒乓》,几乎所有其他动画在我心里都降了一格,别人在讲故事,汤浅郑明在带着观众飞。就是这部动画片,它实现了我脑中出现过的很多朦胧的想象。它是真正的盛宴。
因为画风刷掉一大部分小学生真是太好了,中文CV赞以及结尾被燃起来了w
【A+】你以为拼得是努力,其实靠得是天赋;你以为可以靠天赋,最后还是要努力;你以为重要的是输赢,其实真正决定的是选择;你以为讲的是乒乓,但真正有趣的是人生;你以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热血动画,事实上,这是一部对人生娓娓道来的艺术。
最后强行双骄对决恶心到了,就算是想表达天赋大于勤奋大于一切,还是不能接受街球手级别的peco系统训练个半年就吊打NBA板凳级别的孔。井上雄彦都没让湘北拿冠军,这才是体育题材的现实意义。说到头还是临时抱佛脚,结果一下开光,到底还是龙傲天的套路。100816/033118
舞台很小 跳得精彩的舞者就那几个 无论过了多悠久的时光 命运的齿轮总会重新咬合 英雄打怪兽打到断腿 只为搏萝卜破颜一笑 汤浅的线条已然登堂入室 帧帧精妙 孔爷输了比赛赢了人生 有才华能成功 没才华努力也能成功 不信抬头看 苍天饶过谁 继攻壳之后又被手のひらを太阳に这歌弄哭 实在可恨至极
五星全部献给技法层面上的构图,画作,分镜,剪辑,精良制作和文本拼贴,堪称教科书级。
画风还能接受,就是每次中日文交接的时候我就听不懂中文了,然后说中文的时候还没有中文字幕= =觉得自己真是废柴,中文都要字幕
分镜全揽,汤浅大法好。长期搭档Eunyoung Choi。大平晋也OP。龙子之。星月童话。有些风景不登上顶峰就看不见……只有远离竞争才能眺望到的景色……让人感动到哭的风景。
归返本真.定调好,系统性也强.难得高远并坚实的演绎型改编剧本,既有与原创线条皆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延伸,那么多的心理漩涡碰撞与应和.对人显然倾情关注,温柔的描绘是礼赞声声.倚向原作的影像得荫又蒙损,调动透着聪明劲,但时常一脚深一脚浅.尤大量分屏实验焦心,表现力和累赘对半开.音响有意思.小纰漏数种.
神作!通篇看完,最喜欢孔文革,孔爷K歌和孔妈妈包馄饨的那一集,看到泪流。每一集开始都要听完热血片头曲,星野的大成就是天才论至高无上的胜利。不过,即便天赋不够也没关系,认命带来的安宁,有时候要比不甘更幸福。没有一味宣扬胜者为王的俗套价值观,最让人喜欢 :)
汤老师的省钱大法才是正路,庵野去死吧!音乐分镜声优也都大赞,但都不及风间的一句超深意台词“你有女朋友吗”。。
狂邪,各种看似无视规则的作画和剪辑其实全部都在为情绪服务;结局提升层次,虽然胜者依旧为王,但败者也并非为寇,生活本就多种多样,哪有唯一的真理。
神作参上!神作参上!神作参上!这不是乒乓,这是人生!这不是动画,这是艺术!
本以为运动题材必然是热血追梦,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剧中的每个人都似乎背负着人生巨大的疲惫和空虚打着乒乓球,我完全被弥漫全片的纤细和忧伤击中。结局处那样燃过之后,又那样归于冷淡兼温柔的无言人生。月本和星野的感情从无一字倾诉,却是光和爱。感谢花花推荐这部回应了我所有人生困惑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