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国语版)

动作片爱尔兰2015

主演:露丝·布莱德利布莱丹·格里森巴里·沃德欧文·沃尔利亚姆·坎宁安唐·威彻利

导演:保罗·名士

播放地址

剧照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2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3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4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5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6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3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4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5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6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7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8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19 追击(国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5

详细剧情

格萝妮娅是作恶多端的黑帮老大的女儿,被父亲安排进入娱乐圈当明星,无奈星路失败,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父亲为了在激烈的帮派斗争中巩固自己的黑帮地位,自作主张将女儿嫁给自己最大的威胁对象菲奥纳,不料女儿却有一个疯狂的计划。

长篇影评

1 ) 我一边看一边气死了。

我已经气死了。原因如下:

1.警察竟然无视美珍。。径自认定她死了。凶手在警察局已经说过一次“那女人可能活着”。
2.开的车不是自己的。。车主名字都说不出来。用偷车罪都能关24小时吧。再不济与男主斗殴两个都关也好过放了吧。还有那个出来叫放人的检查官哪里来的。怎么就这么巧突然跑出来个误抓的呢。尸体都没见的啊。这边都没证据那里哪里来的证据呢。。
3.男主拿着钥匙让小弟去找。也不跟警察好好沟通。在美珍的车附近好好搜查就好了。大雨天挖什么山啊。
4.韩国难道没有110。。。报了警就非要等到那两个睡着的醒了才出?对讲机呢。电话呢。。顺丰快递都比你来的快!
5杂货店大妈你不作死就不会死。满脸伤痕的男人能给你安全感? 就算经常买烟你怎么就觉得他是好人了呢。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关门闭店除了警察谁敲门都不开吗?你还继续做生意?

“他总不能把尸体都埋在他家前院吧”。。这句话频频出现。tmd 。还真埋在前院了。。

美珍死的真辛苦。
全剧小女孩智商最高。

2 ) 刻意虐心叫人恼火,跟《杀人回忆》差了十条街

看完《追击者》很愤怒,有导演对观众的强烈的游戏感和操控感,冰冷无聊,令人厌恶。这是部显然并非 happy ending 的片子。看到高潮戏美珍被男主角乱锤砸死的时候,我的内心基本上是崩溃的。但我崩溃的原因不是因为美珍没有逃掉好痛心,而是这锤子最后是怎么一步步砸下去的?我自己的观影口味其实完全不偏好 happy ending,相反我是更喜欢悲剧的。那我有这种愤怒和疑惑的原因在哪呢?

片子里的主要行动是营救美珍。但里面的所有人都是混蛋和智障吗?不怎么在乎营救美珍的普通警察们也就罢了,连一心想要营救的忠浩竟然是这样?!营救者拼尽一切没有达成目标,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比如表现营救者的混蛋和智障,批判警察、人性冷漠或者是善良的无力感,但前提是得把故事和人物给讲圆了。导演明明给忠浩早早就营造了一个全力营救美珍的设定,但这个角色完全没有人物的演进线,贫乏从头到尾没有改观。根本还是因为故事讲得太过刻意,刻意让忠浩不断失败、不断巧合,前后的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这种刻意直白点说,就是玩弄了观众的感受。

我相信看到高潮戏的时候,观众大都会觉得虐心,一锤一锤脑浆四溅,美珍内心品尝着恐惧和绝望,身体瑟瑟发抖。这场戏用的是升格,很标准的镜头语言。编剧明显是想用波折创造更好的虐心效果,让美珍终于爬出了魔窟,刚见着太阳,又让她偏偏撞进杀手的魔爪。从皮条主忠浩出去找开始直到美珍被杀手重新得手,编剧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忠浩的手差那么一点,然后让变态杀手得逞。可是有一个常识。剧作中越关键的节点,就越忌用突如其来的无谓巧合,那是偷懒的玩法(可以稍微回忆一下是不是这样)。《追击者》不知道用了多少牵强的人工佐料才揉到了这个结尾,所以这场戏越惨,越矫情得让人受不了。

抛开直观的感受,回到影片表意。虚弱的故事和人设,直接导致了影片表意的无意义。批判社会、怜悯弱者,还是赞赏正义和求生的欲望?什么都没有做到。片子唯一在做的就是,倾其所有想要观众虐心。这是赤裸裸的情感贩卖,贩卖的是弱女子美珍和七岁女儿的无助与绝望。这种感觉和曾经看《七号房的礼物》时的反感是相像的,但相比而言,似乎尤有甚之。

下面我把这部犯罪悬疑片重要的叙事推进捋一捋,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破案的关键就是找到变态男的住宅。简单来说就这么一件事。

警察蠢点我觉得完全ok,韩国社会批判片基本上都有这样的倾向,但是超过一定限度就不是程度的问题了,而是违背人性的基本逻辑,然后显得非常刻意。比如忠浩的前同事吉宇。他跟忠浩很熟,但他对忠浩不断强调的反常关切完全不理会,他俩就像是完全处在两个世界的人。尤其是即便吉宇跟忠浩撞到了一起,也偏偏碰巧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信息。比如忠浩看到变态男的衣角有血迹,但就是“被”不了了之了。这不是说警察不称职就通的,而是人之为人的反常,人物的感觉不对劲,而从片子里找不到对这个反常的解释。

还有,半道把市长的破事儿搅进来。这个段落的引入从叙事来讲非常突兀,社会批判的意图浮于表面,本质上还是暗度陈仓,好让变态男能够逍遥法外。

一部电影中可以有漠不关心的人,但不该有真蠢的人——除非这个人蠢就是剧作的元素之一。所以如果是显得过于蠢,那一定得交代背后是什么特殊的原因所致,那样也就是落在了社会批判的维度。但是《追击者》并没有。

一开始,忠浩对美珍的事情的确漠不关心,办事情蠢一点没什么毛病。但随着叙事的进展,忠浩的人设是慢慢开始真心想要救美珍,努力查出凶手。因此这之后肯定是不蠢的。但是他都已经看到了美珍的车,锁定了“五分钟”的范围,并且拿到了变态男家里的钥匙,开了一堆门、问了一堆人,并且进展非常有效。然而在他知道时间极其紧迫、美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调查就是没有继续紧锣密鼓地进行下去。准确说,是编剧刻意不让他进行下去,而这个阻碍的处理非常突兀。忠浩第一家打开的门不是凶宅,这算是调查进展的正常障碍;但变态男被暴打招供了一个假地址,忠浩很快知道被骗了,但就是慢、慢、慢。这个慢体现在对角色行动的处理上,还体现在视听语言节奏的处理上,这的确让观众对时间的流逝感到焦虑,但这是一种单纯的影像延宕带来的焦虑,而不是让人感觉到一个火烧火燎要找到凶宅的人绷紧了心弦,要赶紧找到目标(尽管目标的确不那么容易找到)。忠浩作为一个最有心想找到美珍的人,他整个查凶的过程是很不自然的。

而高潮戏的到来,更是牵强得触目惊心。美珍那么不容易逃离了魔窟,刚刚出来,而且是光天化日之下,偏偏跟刚释放的变态男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重逢。那家小店的时间、空间都那么巧合,并且编剧并没有给出一个带有任何“必然性”的来由,相反是配合了很多方面的设计促成了这次巧合。我不是说这个巧合不可能,事实上生活中真正发生的巧合往往超出观影的经验,而且真正的巧合就是纯粹偶然性的。但正是因为作为一部影片,一个纯粹偶然的巧合(暂时撇开巧合设计的牵强)在最关键叙事节点上被运用,会极大地削减影片所要表达的态度。一个极其残忍的凶杀案,如果是因为天大的偶然的巧合所致,其残忍所要承载的批判性就所剩无几了,就只剩下一个奇观性的躯壳。试想一下,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听到诸如一个人被雷劈了这样极其巧合的事件,当然会感到惊异,但也是仅此而已,因为这只是单纯的奇观;而那些因果非常复杂的凶杀案,因为凶杀背后复杂的纠葛所体现出来的必然,才让我们感受到悲剧性和伴随而来的批判性。抽象一点讲,这是艺术表达上个体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辩证。

然后说说高潮戏的巧合设计有多么人为和牵强。

先是老板娘。面对一位带墨镜和帽子的男子,而且脸上有明显的淤血,她如何能够这样百般信任?编剧大人的解释是男人撒了个谎,老板娘信了,因为老板娘认为总不会巧到美珍说的那个“疯子”就是面前的男人吧。而且编剧又写了两句台词,表示老板娘以为这个脸上有血污的神秘男子说不定跟美珍一样,也是那个“疯子”的受害者。这之后,老板娘就能够“水到渠成”地主动把躲难的美珍供了出来,然后还搭上了自己的命。这个“水到渠成”我一万个不服,剧作上的设计感昭然若揭,而且设计的一点不平滑。这个过程就一场对话的戏,几句台词,但是承载了密集的情节和心理变化的内容,真的太牵强了。请让不冷静的我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如果老板娘真能蠢成这样,这条命搭得不冤,就是可惜了美珍。

再是那位成功盯梢的漂亮女警官。片子花很长的篇幅,写了这位漂亮女警官跟在变态男后面成功盯梢,距离不到二十米,大白天的一路盯到小店,结果一点作用没起。这里编剧也在一个重要细节上做了手脚——变态男探头关门这个如此关键的动作,她也刚!刚!好!没看到?!这是一个小便利店,显然不是变态男自己开的,而他进去店里买东西,片刻之后却要左顾右盼把店门关上,这嫌疑再明显不过。但给盯了那么久,一步一步都挺负责的,你跟我说偏偏——就这一眼没看到??!

还有。美珍躲进小便利店,给忠浩打求救电话的时候,偏偏——忠浩正在飞奔!而且偏偏——铃声设得太小没有听到!而忠浩之所以飞奔,是因为偏偏——他这么十万火急的时候,就是弄不到一辆车,打车也完全打不到!于是愣是就这么奔了一路……美珍给忠浩打电话是合理的,但是,美珍竟然再没有打第二次电话??不说给忠浩,也没有给任何她可能求助的人。她的求生欲望呢?她的恐惧呢?是电话费太贵还是手机偏偏没电了?还是说美珍在这世上孤身一人,到要死了连第二个打电话的人都没有?最后居然给忠浩电话留言??!这TM是给忠浩留言求救,还是给观众留言卖惨??片尾,在还没冷掉的血案现场,忠浩悲伤绝望地听着手机里美珍临终留言……这样的煽情戏码,让我恶心得发指,感觉到作为观众被羞辱的愤怒。

还有,这整个高潮段落,大白天的小便利店里,美珍和老板娘两个人都不声不响地被杀了,老板娘和美珍在被杀之前,偏偏都没有发出任何的喊叫……美珍没有喊,我看得出导演是故意想表现美珍对于逃难不能营救不得的绝望(但讲道理,这种绝望感由于处心积虑的设计过于浓重而被消解殆尽了)。那老板娘呢?我没有面对杀手的经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编剧一定考虑到了这一点——“老板娘当然不能喊出来,不然凶手就被人知道了”。

美珍遇害的一场戏不但牵强,而且严重超载了。这种牵强和超载贯穿全片,只是说在高潮戏表现得最为鲜明。

看完《追击者》,我马上去查了影片男主角的原型柳永哲。柳永哲是韩国有史以来最变态的杀手之一,看完他的真实故事,人设、环境、事件各方面我都是充分信服的。而比较来看,《追击者》的改编,情节上最显著的改动有两点。一是杀手的动机,二是杀手落网的过程。而这两点正是片子最让我不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正是尤其重要的地方。

变态杀手的动机,片子改成了阳痿。除此之外,通篇能够找到的其他动机线索寥寥无几(基本都是简单重合原型的经历,而未做立体描画,比如入狱、有一个哥哥,等等)。阳痿是可能构成变态杀人狂的杀人动机的,但这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在《追击者》中这个动机支点的使用过于孤立,显得空洞和符号化,人物看不到具体的人格画像(而原型的经历是有充足说服力的,尽管没有阳痿)。

而且,揭示这一动机的一场戏质量下乘。审讯室的警官老头子在一番主观推测之后,猜测变态男是阳痿,脸上挂着得意的神情。而且他显然以这种羞辱为乐(有可能这个警官性能力存在问题),审讯中三番两次地强调。这激怒了变态男,然后对老头子警官成功实施了暴力。审讯室中,老头子警官和这位犯人不是隔着玻璃而是面对着面,杀手是移动自由的,而警官对于变态男明显被激怒的状况却毫无防范,羞辱不断变本加厉,竟然被他近身施加暴力得手。这段戏的刻意和牵强也昭然若揭,显得特别空洞和符号化,看得我很无奈。

而杀手落网的过程,片子花了大工夫改出了很有“戏剧性”的高潮桥段,可能被很多观众津津乐道。这上面已经说过,编剧的苦心孤诣,对巧合神出鬼没的使用,不用再赘述。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处理就是这部电影的新意所在,突破了传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类型片逻辑而改成了一出悲剧。但这出悲剧完全没有支撑住,大量重要的叙事节点的推进和转折几乎都有明显的仓促和用力过猛,几乎是生怕观众看不出来编剧的意图。这个过程中,巧合的使用犯了大忌。

我认为就这部片子而言,这种创新只是形式和表象上的改变而已。通俗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主要是时间节奏上的巧妙设置,并且得益于通俗浪漫的形式和 happy ending 的结局,观众相对而言不会太去纠结这种暗渡陈仓的小手脚。而比起浪漫通俗喜剧来说,悲剧产生的观感同喜剧有很大的不同,必须有扎实的铺垫才能产生真正相称的力量,否则想让观众虐心却适得其反。《追击者》是一个比较通俗的类型片,但这里的设置有诸多牵强和不合理,根本谈不上巧妙。这是电影叙事本身不够好,而不是叙事方式取舍的问题。 内容方面谈了很多,总体来讲是很不服的,观影体验也很不舒服。但说回来,《追击者》在形式技巧上还是优秀的,画面、节奏、声音、灯光等各方面都非常扎实,尤其是作为一位导演的处女作长片作品来说,真的很棒。打开电影刚看片头一段就充分感受得到。河正宇的表演,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角色设定的情况下已经做到很不错了。但比起内容来说,这些就只能是次要的,对我来说,电影从来不是一个工艺品。 同是犯罪悬疑类型片,《杀人回忆》8.6,《追击者》竟然有8.4。然而平心而论,《追击者》跟《杀人回忆》根本不可能在一个档上,尤其是人物和主题的功力。可豆瓣评分竟然这么高,我也很无奈啊,说明这个导演的手法迷惑性很强,忽悠那些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的观众。我已经谨慎地怀疑过自己了,但最终还是很明确是电影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我要对自己诚实,也是对电影和对大家诚实。

以上一己之见。尤其推荐把这片子奉为经典的人看看,说不定你们会有点新的思考。 2014.02.26

3 ) 无能的人

■入评理由:上半年最好的韩国片,没有之一。

■片名:《追击者》

■导演:罗宏镇

■上映日期:2008年2月14日(韩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一部打破常规,反高潮、反类型的惊悚犯罪题材影片,充满意外,黑色到底。

过去一年,中国观众对韩片的关注度陷入一个低谷,就如同这个国度再也不会出现令人拍手叫绝的好片——即便有,也不会那么快到来。讲述变态连环杀手的《追击者》,类型题材也不算罕见,有点跟经典叫劲的意思。一大堆不可能的前提条件下,它有如初生牛犊,硬生生地创造了票房奇迹。仅凭这点,影片就值得书写一笔。

推荐给不下十位朋友观赏,无论男女,入门或高级,清一色的叫好反映。评价词语基本围绕着“紧张抓人”、“刺激火爆”、“节奏感不错”几类,《追击者》的优点正在于此。影片的门槛很低,当作一般惊悚片观看也不为过,享受追捕凶手的快感更是一番乐趣。如此一来,观众也早早落入圈套。故事的核心是“追击”,但完成这一行为的不是英明警察,也不是什么见义勇为的壮士,他不过是个被手下应召女郎形容为“人渣”的家伙。至于凶手一方,一张小白脸平平无奇,不带多余表情,智商也称不上高,使用榔头等钝器下手还会出岔子。不难看出,这样的人物设定有别于多数香港和好莱坞的类型片,与《七宗罪》、《十二宫》、《杀人回忆》作比较,更能清晰地发现《追击者》的独特魅力。

既然可以没有凶手,那干脆让凶手早早现身。既然高智商罪犯作案能够天衣无缝,那干脆让警方做事错漏百出。既然原本可以家喻户晓、传达历史感,那干脆一反方向、直刺现实。《追击者》不按常人设想的故事由此展开,“人渣”发现手下的女郎接连失踪,认定有家伙在搞鬼,决定教训他们一番。刚过半小时,他就跟凶手打过照面,开始了第一轮的追击。过早的相遇、过早的制服,完全的不合常理。很快,败事的警方出现了,具体到一个警员、大到整个系统,集体无能。他们忙于解决市长遭泼粪的闹剧,两起突发事件放一起,问题就来了。总之 12小时没有证据,不能转移公众视线,“没脑子”的警方居然放走了凶手。

到这里,电影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害死美珍的不是单纯的小白脸凶手,更不是漠不关心的“人渣”,一切都是警方的无能所害。无能不仅是无所作为,规矩繁多、制度缺陷甚至那名跟踪嫌犯到便利店门口的女警察都是无能的一部分。无能的范围可以延伸到小白脸被捅出性无能的事实,良心发现的“人渣”没能挽救弱女子性命的悔恨,甚至还有观众目睹血淋淋的暴力宣泄却无可奈何。总而言之,一个无能社会下发生的人间惨剧。

《追击者》略去凶手如何走上歧途,略去“人渣”为何离开警队从事皮条客生意,略去受害人美珍与女儿之前的生活状况。叙事的省略将故事压缩在一天之内,形成强大的剧情吸引力,令观众没有多余的喘息时间。与之相对应,影片加入了“人渣”与小女孩的情感连心,对凶手的过去和丑恶情趣也稍加表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

严格说来,《追击者》的编剧漏洞不少,然而现实就充满众多荒谬的错误,也不能苛求电影做到零缺点。总有不可见的原因促使剧情走向编导所安排好的方向,《追击者》选择了常见的洗涤灵魂的雨夜。雨夜在变态连环杀手题材的影片里有着特殊意义,倒不是纯粹增加神秘感,而是凶手喜欢挑选雨夜出没,有莫名的快感。出乎意料的是,影片选择室内场景作为最后的清算地点,从而降低任何夸张表现的可能(比如被雨水冲刷的面孔),还给了凶手反扑的机会。只是走到这一步,结果不再重要。那记没有砸下的榔头,连带无声的嘶喊抗议,落在了观众心头。

最黑的夜,暗淡的光。

跟许多人的事后观点一样,我当然认为《追击者》可以做得更好,例如结尾,不论砸下榔头还是撞见市长可以都收得再紧凑有力一些。但就现在呈现的精彩程度,影片也足够交差了,这只是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1971355&pgn=B&ppn=9

=======================背景篇=========================

韩片在低迷中迎来2008年,未料到四月为止,整体走势图上却不乏亮点。对比2007年,先后有两部片子创造了佳绩,迈过400万观影人次的大关。这其中,《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间》多少沾了点奥运年的光,励志的女子手球题材鼓舞人心,正对韩国人的口味。相较之下,作为黑马的《追击者》能够口碑相传,显得难能可贵。低成本的它克服了许多不利因素:如档期不利,二月到三月并非热门档期;"18禁"的分级不可避免造成观众群的流失;主创人员名气一般,导致事先没多少人对它寄以厚望,毕竟泡沫时期被埋没的韩片数量众多。

《追击者》的故事能让人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杀人回忆》,同样是讲述连环杀人题材,同样根据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改编,甚至它们的票房数字也是相近。但不同于《杀人回忆》没有抓获凶手、托言于历史时代之咎的非典型结局,《追击者》的凶手早早现身甚至毫无悔意。这位名叫池英民的男子是以2004年伏罪归案的柳永哲为人物原型,他犯下的滔天大罪在韩国国内轰动一时。由于自小家境不济导致心理扭曲,劣迹斑斑的他在杀害20人后被逮捕。最后一宗命案正是牵涉到他仇恨的按摩女,而举报他的人正是按摩店老板。

肢解毁尸、纵火灭迹,柳永哲可以说是罪不可赦,但他居然扬言如果不获死刑(此人患有精神障碍的病症记录),将杀满100人,求死之心令人不寒而栗。这起案件引发了激烈广泛的讨论,但内容大多是对他的鞭挞。《追击者》借用了事件躯壳又舍弃了闲杂枝节,凶手就是凶手,没有任何多余的补白空间。导演说,不管是以何种意图,谋杀都是不可原谅。

如果高度渲染血腥暴力,追求耸人听闻效果,那柳永哲事件会是韩国版的《羔羊医生》,要往主题深度上挖掘,早有《复仇在我》以及《杀人回忆》的珠玉在前。即便如此,《追击者》依然取得了不俗成功,甚至翻拍版权在第一时间就被好莱坞买下。有人会说早有多部韩片剧本在美国人手上,但附诸实践的却寥寥无几。华纳兄弟的100万美元不是打水漂,《追击者》在剧本上的成功恰恰证明依然有韩片能摆脱画地为牢的悲哀。

影片将重心放在人物塑造上,突出新意。凶手毫无悔意地供认杀人,警察故作姿态又无所作为,最后一个受害人的生死被置之度外。惟独按摩店老板严忠浩接过了任务,为了她的生还展开追击。为了更接近的传统警匪模式,忠浩的人物背景被设置成当过刑警,看起来是不偏不倚,填补了必要的正义感。但作为实用主义者,他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找回作为获利工具的按摩女。忠浩不是传统的平民英雄,追击行为牵涉到他的利益。这就平衡了角色设置的偏差,没有把价值天平倾斜向追逐中的任何一方。

整体上《追击者》的故事仍然可以划为警匪类型片,但它打破了交代来龙去脉的传统模式,将时间凝集在了惊心动魄的夜晚,贯穿全程的是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一场充满悬念、没有终点的追逐,不可或缺的天降大雨,你追我跑的巷道追逐,《追击者》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带来峰回路转的效果。这个故事里消除了警察的影响,无意中透露这样一种信息,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现代社会,普通人寄希望于警察保护他们的安危实在希望无多。然而忠浩的寻找更多时候是一种责问,有谁真正关心没些没有地位的底层受害者。

一旦这里泄露作为点睛之笔的结局,很多人一定会记恨我,同样关键情节也是提得越少越好。在今天,如何看待一起连环杀人案,《追击者》会提供给你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说《杀人回忆》是在类型片的天地中拓出新境,那《追击者》就是一次成功的突变。片中没有弗洛伊德学说或者社会转型的时代疼痛,有的只是从头到尾的惊心动魄。

低预算的《追击者》取得了空前成功,加上翻拍报酬制片方可是赚了一笔。不过更开心的还有河正宇,他踏上了成为票房号召力演员的道路——即便他出任的是一个反面角色。《追击者》对于河正宇的意义如同曹承佑在《马拉松》上取得的成功。斯科西斯称他具有成为马特·达蒙或迪卡普里奥的潜质,美言里是有客套成分,但他的未来真不可小视。

4 ) 少见的零分电影

看完了,写了个短评,看到下面的评价中居然那么多把这电影和杀人回忆相比?这些人真的是把这电影当综艺节目看了是吧?警察无能愚蠢弱智腐败是国外很多电影都会用到的元素,但是把这一元素当成主旋律的话,甚至当成唯一元素,简直就是垃圾片中的垃圾片。
许久不上豆瓣,豆瓣的档次变次了哈。
这部烂片在开始时,男主和杀人犯撞车以后打通了杀人犯的电话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几十分钟完全靠弱智的警方支撑起来了。
小卖部的老板娘居然会留杀手保护?
打完报警电话,警察居然在车上睡觉,不出警?
女警跟踪到小卖部,下一个镜头是小卖部里死了两个人,凶手从女警眼皮底下跑了?还把受害者的头带回家扔鱼缸里?
警察找杀人犯的住处和埋尸处,连监控都不会用?
杀人犯都招供了,检察官居然有权力一句话放走?
那小女孩去追那白衣服女人然后昏倒在街头,这种没头没尾的烂大街剧情哪儿学来的?对电影完全没有推动作用。
这部电影,完全不是杀人犯把警察耍得团团转,而是警察把自己耍得团团转。通篇杀人犯只制造的一个悬念,就是不说自己的地址,其他全招了。剩下的100分钟全是靠警察的愚蠢堆出来的。
说这电影好,好在哪儿?这种烂片居然能得到8.3分的高分,真是不可思议。
正邪两方斗智斗勇才算是犯罪片惊悚片,在我的印象里,影片刚开始或是开始不久就把反派抓起来的有《一级恐惧》《汉尼拔》《致命ID》。。。无一不是反派虽然被抓了但是依然对剧情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反观这部烂片,反派被关进监狱以后很快就招供了,唯一不招供的只是地点,就靠这个居然演了两个小时还差点儿翻盘?导演你听说过监控吗?开始时撞的车是谁的查不出来?
烂片,烂得史无前例,烂得登峰造极。
搞笑的是,居然得了8.3分。
呵呵。

5 ) 虽然剧情略微尴尬

首先我觉得这部片子中的经常确实尴尬。但是我很喜欢他的那种犯罪片的快节奏。不得不说最近几年韩国电影发展确实很快。他们比较喜欢改编真实事件。追击者的这一部我觉得他的一些拍摄技巧还是不错的,包括一些蒙太奇的运用以及主观镜头的运用。他的一些枪战爆破也做的不错。剧情上也比较血腥。女主角也是顽强,后面居然逃了出来,不过可惜的是最后还是被杀掉了。总得来说这部电影我还是挺喜欢的。犯罪悬疑片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6 ) 黑色的官僚主义外皮

一部风格残忍黑暗,但远不如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残忍黑暗的影片,其社会抨击性与商业娱乐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但这并不是韩国电影的第一遭。有别于中国和日本电影,韩国电影首先就是在数量上制胜,由量变引起质变,这跟好莱坞是一个道理,因此韩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与名导大师才远远超出亚洲其他国家,而《追击者》不过是其每年例行推出的年度佳片,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影评人。对于那些个别揪着剧情不放的影迷,如果该片能在韩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与热情,说明该片反映的问题绝对是有其现实基础与社会意义,越是难以置信,越是显出体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荒谬,如此简单的事情,怎么就做不到?!是的,也许就是因为做不到,才使本片背负了一层黑色的官僚主义外皮,如此发人深省,如此振聋发聩。

短评

我是王大锤,万万没想到最终我还是把那个女人杀了……故意让人捉急啊,懂了手法后就故意不着急,抻着看,反正可以看小河的高潮演技,他笑着说“我没卖他们,我把他们杀了啊”真是太…原来他和老金当时就交过手了。节奏太拿人,一波多折不留任何希望比杀人回忆节奏还快(视角不同)觉得没必要跟宗教扯上

3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设定其实很简单,但故事走向出人意料。剧本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直接把现实的各种平庸和愚蠢提炼成了大块绝望的黑色。困兽犹斗金允石,平静嗜血河正宇。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情节不拖泥带水

10分钟前
  • Frankel
  • 力荐

杀人回忆之后,很让人难忘的韩国犯罪片

13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被小卖部大妈气死了。。。另外,最近看了日本和韩国讽刺天朝的犯罪片,我国何时才能出现

17分钟前
  • 偏时差
  • 力荐

打死他!!打死他!!打啊!!打死他!!!!!!

18分钟前
  • 桃色饕餮
  • 力荐

让人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影片。影片让我双手紧握,心跳加速。痛恨整个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的无能与腐朽。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却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在追击者与犯罪者之间的多次交手之间,警察一次次的误事。本来以为追击者会救了美珍,可是,迟了一步,然而这才更现实,让人更心痛。

2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非常好,警察无能到了一定程度,方圆走路5分钟的范围,很小了,怎么都查得到;既然知道放的人有问题,不能多派点人手跟着啊?何况凶手还是回家,不能蹲点啊?还有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碰到了什么事被打昏了?

28分钟前
  • yuanhan
  • 推荐

世界如此荒唐……

31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欲扬先抑,人渣最后变英雄,比黄海痛心,比杀人回忆亢奋。韩国这种电影最终都表达了一个主题:警察真是无能到牛逼。

33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疯子和变态不可怕,人群之中毕竟是个别。低效率不作为的制度才可怕,因为它关系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34分钟前
  • 一小片蓝
  • 力荐

关键是人家的处女作啊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大屏幕的观感实在是过于刺激了,拳拳到肉,次次见血,几乎有生理不适感。铁钩、锤子、凿子,用工具残忍杀人,让人感觉到无边的绝望。更加绝望的是,看似逃生口就在眼前,却又重回魔窟。政府无力,警界内斗,最终靠恶民自己解决问题。而这不就是生活最残忍的真实么?慎看,内伤。

3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活在一种毫无保障的秩序缺失的世界,毫无安全感可言,警察的办事程序与对案件追查的不置可否令人震惊,是什么让变态杀手嘴角永远泛着镇定的微笑?是整个社会的冷漠。冷漠是源于怯懦与认知错误,他们不知道他们放弃去保护的,其实是自己本身以及身边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人。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一切让你知道是真的,血淋淋和杀手不可怕,是因为它是真的才可怕。它以前发生过,现在发生着,将来也不可杜绝。与之相比,《死神的精度》变得温吞而无力。

38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不怕变态的杀手,就怕猪一样的小卖店老板娘。

42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讲的就是一个没有性能力的压抑青年为发泄性欲接连不断的用锤子和凿子代替阳具凿进女人体内的故事 警察什么的都是陪衬

4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开头处理得太好了不是么,拐来拐去,一场雨干干净净,却…… 很简洁有米有。技术扎实,摄影和剪辑赞,处女作诶这品质。追逐戏。大叔和小女孩的戏。批判现实和故事结合得自然,而且直指体制(导演是有多讨厌韩国警察啊)。人渣。猪头(杰伦在日本拍完AV又跑来韩国演电影戏路真宽啊哈哈)。

49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十三条人命,比不上市长脸上一泡屎

53分钟前
  • null
  • 力荐

为了塑造孤单英雄的形象,而犯下犯罪片大忌——猪队友使用过度。这招真应该明文禁用的,对观众是一种伤害。

57分钟前
  • 小水
  • 还行

太拖了,要不然很好。另外,那女警察纯打酱油的?

60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