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星巴克不坑爹
精神分裂,自卑感,贫富差距,星巴克,孔明灯,女主角很漂亮。
OK,看完迷城,凌晨3点半,我留下的就这么多。
豆瓣里有个人写了《去你妹的星巴克》。
电影里出现了2次星巴克,第一次里面有个穿得很有喜感的富家公子,背着更喜感的耐克包,一转身,大大的钩钩正对镜头,上来就问家境。然后就是一群孩子优雅地说自己爹妈的背景。
坡孩子说咱家是农民,我爹是耕地的。我顿时觉得这孩子是不该分裂的,起码敢正面承受。
去你妹的星巴克,有人回复他,说老是说人装逼的,其实才是最装的。
其实人把重心放在外面,才有了装逼和不装逼一说。倘若本来无一物,何处去装逼?
咖啡我只喜欢2种,一种是雀巢2和1,一种是雀巢不要伴侣。
那么如果中国的咖啡普及如成都的茶馆,我想我也会坐在阳光的竹椅上,慢慢喝上一下午的。
只有当喝星巴克的和不喝星巴克的人,重心都放在喝上。星巴克就不坑爹了。
回到迷城。
坡坡这娃是个可怜娃,电影将他的敏感和神经质刻画很到位了,那些没经历过这种压力的人不会懂得。
80%的城里娃不会介意跟农村娃做朋友,但是80%的农村娃会不自在。区别就在前者于其中根本不会有压力。所以介意的永远是那些弱势,敏感纠结的也永远是弱势。
本人一直在城乡交接部成长,童年让我迄今无比分裂。
运气好,城里农村娃都把我当自己人,前者觉得我淳朴,后者觉得我和蔼。
运气差点,城里农村都排挤我,前者觉得我土,后者觉得我装逼。
最后发现两头讨喜太难,索性都不迎合了。
你装,或者不装。
逼就在哪里。
不卑不亢……
我知道现在的学校里,一定还有很多赵坡,李坡,王婆婆的。
还有很多挣扎在自己残缺里的人。
企图遮掩、回避、或者隐藏。
我不建议你去正面你内心的懦弱和不堪。
但请将重心放在你优秀的地方,
让他们强大,便可自然战胜你那庞大的自卑感。
很多人都曾自卑,
这群人有的成了白岩松,有的成了精神分裂。
区别在于后者将重心放在残缺,前者却着眼于所长。
如果霍金把重心放在帕金森,而非大脑。那么他将终生作为一名帕金森患者,受人俯视。
赵坡是应该受到同情的,
但是他的行为,我在同情之余还是忍不住想要扇他俩耳刮子的。
请相信大部分自卑者都是优秀的。
因为你具备足够的敏感,来触碰感受这个世界。
星巴克从来没想过坑谁的爹,人家就一饮料店,只卖饮料不卖B。
2 ) 看劇情不如集中看霍思燕
原名<遠雷>,今已改名為<迷城>。對於易名與否,似乎幫助不大。兩者都未有令觀眾為之理解。倒覺得<遠雷>這名會看後有所反思。
花邊的不說太多,主要劇情還蠻吸引。就是一個窮大學生遇著洗頭妹已有無限幻想。那些閒聊、約會、互相吸引等都看得過癮。只是一下子投入"主線"劇情,會有所低落。如果是這麼個慘情故事,主人翁茫然迷失於友情與愛情之間,倒也看得過去。導演偏偏要來個故弄玄虛,把主人翁劇變成神經漢般陷入幻想世界,但這舉動又明顯不過,明顯得就像有個旁白說:"波波神經了,幻想這麼多假象"。畫面經常穿插確有其得色,劇情的交錯、故事的張力反顯得零碎。
波波本來也神經質的,及後變了神經漢,這個安排也不夠完善,對比不夠大。而男主演演的驚慌、驚恐又算不得上太有分別,但當然於劇情而言是有所需要。電影中的亮點是霍思燕。洗頭妹做的自然了當,滿風騷的感覺;下班後的青貧女子又夠清純可人、不造作;"主線"劇情的她溫柔、憎恨、憤怒、開心等變化多端,恰當至極,每一個笑容、眼神都令觀眾有所明瞭。當然少不得暴露鏡頭,雖然我確不想霍思燕暴露太多,但也是一賣點。
如果要我從頭再看一遍,我會將所有集中力投放於霍思燕。劇情過於簡單、過於明顯,縱使真的要看到結尾才知故事完整,但那個故事尾已顯得有點雞肋,知道與否都不足以衝擊觀眾的思想。
3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迷城”
《迷城》作为章家瑞导演2010年的新作,于10月22日全国公映。这部影片給所有熟悉章家瑞的观众们带去的第一感觉几乎是一样的——很难相信这样一部具有强烈实验风格的作品会出自章导之手。因为本片无论在叙事结构、中心主题以及影像风格上来说,参照章家瑞的过往作品《婼玛的十七岁》《红河》《芳香之旅》《花腰新娘》等,都是一次极大的颠覆。
在影片《迷城》中,章家瑞一改往日影片温暖、舒缓、唯美的基调,继而采用多层推理的悬疑结构和强烈的主视角纪实性影像风格,为观众演绎了一幕令人深感不安和发人深醒的悲剧故事。本片不但直击了当下社会的隐痛,同时也具有某种超越文本范围之内的思考,继而体现出了章家瑞作为一个导演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冷静的思考,以及其独特的人文情怀。
影片《迷城》原名《远雷》,故事来源于章家瑞导演身边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了一位大学生与一位洗发妹之间短暂而凄厉的爱情悲剧。影片中男主人公坡坡(郭晓然饰演)是一个从农村考入城市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个体,坡坡也有着身边所有青年人一样的向往,向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女人、美好的爱情。然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将原本平等的个体相互割裂,没有了交集。而尊严在当下似乎只是一种对财富和地位的标榜。于是,纵使你拥有一个高傲的灵魂、善良的内心,在迷失了坐标的城市里都是虚无。因为身份的差异、家境的贫穷而被周遭同学取笑、抛弃、冷落的挫败感,就像一枚扎入肉体的铁钉,想拔却拔不出来。于是,当童年的伤痕记忆在这现实的世界里被催化后,坡坡内心深处人格的分裂与变异似乎是唯一的方向。
女主人公甘秀(霍思燕饰演)身上有着太多的思考。一个面容美丽的女子只因出身在农村,在城市里从事着看上去不大体面的工作——洗发妹,继而遭受到种种的歧视与偏见。但是,何所谓体面?迫于生活的重负,在没有选择的城市里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应有的财富,能否被视为不体面?很显然,导演在这里借女主人的身份向所有的观众抛出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和财富的攫取过程中,公众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什么?如果当所谓的“精英意识”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并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么在这个单一的价值评判体系中,生活在权贵阶层之下的人们是否还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自我尊重?我想这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应该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影片中甘秀是骄傲的,因为她不愿意为了体面而让坡坡在众人面前将自己伪装成大学生,因为她那颗简单而强悍的内心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冒犯,有损她的尊严。然而在旁人看来,生活在底层的洗发妹又有何样的尊严可谈?坡坡是懦弱的,因为周围无处不在的繁荣幻象和那颗极力向上攀附的内心蒙蔽了原本清澈的眸子,并最终让自己迷失在了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于是当一个人格挫败的大学生遇到一个内心强悍的洗发妹,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错位?因为开始的开始,你和我都一样。但是后来的后来,你和我再也不一样——因为财富、因为权利、因为贪婪。而那句“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次戏虐罢了。
正是影片所表达的强烈命题感,使得《迷城》在观众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漠然抑或感动,而这也正体现出了当下国人的两种生存心态。于是当影片落幕的时候,你或许会无动于衷,继续为了生计默默地奔走工作;或许你会驻足思索,去审视和寻找内心深处的那座迷城。
影片《迷城》在公映之前就已获得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单元最佳导演、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等多个奖项。但是影片在上映之后的票房却并不理想,成为了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而这也正折射出了当下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浮躁与虚荣。因为在主张娱乐和消费的这个时代,银幕上充斥着各种依靠金钱、明星、炒作和低级笑料所堆砌而出的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而这不也恰恰是一座座看不见的迷城么?
面对这样的局面,导演章家瑞在公映前也道出了自己的所言:“其实,我股子里还是想拍一些文艺电影,表达情感、表达命运、表达爱,我之前的那几部电影也都没有偏离这种基调。但是说实话,《迷城》为什么从开始的一个纯粹的文艺电影、艺术电影,变成了最后宣传中的惊悚悬疑类型电影?其实也是我内心的一种挣扎矛盾,因为毕竟我还是去要面对这个市场。所以我当然希望《迷城》的票房能有一个好的收获,这样能够对投资方有一个交代。但是如果因为《迷城》里所包含的人性的表达和文艺的气质影响了这个片子的票房,我只能说跟投资方说抱歉了。但是我自己是问心无愧的,因为我尽了我的全力了,因为即便是做商业电影,我也绝对不会放弃我的基本底线。”
昨天,我们将农村从城市分离出去,拉开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在城市里去寻找所谓的体面和尊严。今天,我们都在城市里游走,在贪婪与虚荣的表象下戴着伪善的面具舞蹈。我们可以相拥,却最终迷失在寻觅的路上。
4 ) “清者自清”真的可能吗?
甘秀真的只是在发廊打工,她拒绝男客的特殊服务要求,可以大大方方的说自己在发廊打工,不想骗别人自己是大学生。坦白之后,两个农民工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对大学生的甘秀敬重有礼,对发廊妹的甘秀轻薄亵玩。身份的不同,遭遇的态度不同,直到最后,年轻女孩子的生命被偏见的旋涡吞噬。
清者很难自清。
发廊妹儿一方面在为家人牺牲在付出,另一方面承受着身边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些男人口中“烂货”的女人们只是在打一份工,赚钱并不是为自己。赵坡的妈妈为的是给孩子赚学费,甘秀为的是给家里智障的弟弟治病,甘秀的同事在发廊赚的钱要寄给哥哥结婚用。
改变偏见很难,能改变的是自己。
发廊妹为什么偏偏要做容易带来非议的发廊工作呢?在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流行的两千年初,城里提供给这些年轻女孩的工作机会有多少呢?甘秀是否会有更多的选择?
清纯美丽,乐观磊落的甘秀,如果读了大学,也是赵坡和他的两个同乡艳羡的女大学生。可是她高二辍学,赵坡主动提出要帮她补习的时候她说要赚钱,甘秀是善良的,也是短视的。可是谁又能责怪她的短视呢?
发廊妹的身份还存在改变的可能,那些改变不了的身份呢?生下来就是犹太人?黑人?
5 ) 心中的“迷城”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心里有泪,我们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也经历了大学的生活,现在成为了行色匆匆中路人的一员,可我们走出自己的“迷城”了吗?看到主人公的悲剧,我们想到自己了吗?对社会地位、财富的渴望、向往,我们做了什么?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在浮躁的社会中追慕虚荣,我们真正满足过吗。真正的社会底层的群体有人正视他们吗?每个人都有体面活下去的尊严,没必要看别人的脸色,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像男主人公迷失在这钢筋水泥铸成的冰冷城市,迷失在社会中。
我不认同给这部电影贴上灵异片的标签。那些幻觉是主人公精神的写照。也就是我有篇短评提的,“主人公的悲剧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为什么?有童年心理创伤经历,并且从未抚平伤疤,在一些情景下会有创伤情景的复现,成长环境缺乏亲情,社会地位边缘化,贫穷,但他也有对感情的需要,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如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满足自己卑微的虚荣心。
为什么我不认同是灵异片?有几个片段:甘秀都死后一周了, 为什么坡坡在避雨的屋舍里又见到甘秀?为什么带着甘秀去报警?我不认为是灵魂使然。因为用心理学完全能解释,甘秀的死,特别像他妈妈一样溺亡,对坡坡是巨大的心理创伤,产生了选择性遗忘,忘记了他打了甘秀,忘记了甘秀的死,他启用了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幻想甘秀还活着,幻想能与她延伸感情,幻想甘秀要让他报警,其实这都是坡坡的心理需要,但终究要回到冰冷的现实。
其实男主人公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幼时创伤处理好,不被其影响,形成健全人格,能按自己的本心做事,勇敢面对,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因为创伤经历,在自己心爱的女人被侮辱时无法直面解决。为什么会出手打了甘秀?有内心创伤、有社会角色的作用。为什么和甘秀走在一起,甘秀是“发廊妹”,坡坡是“大学生”,是地位的反差,给了他自尊,给了他安全感。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我审视了自己,我走出“迷城”了吗?在这个强者为尊的社会,我是按照本心的轨迹在行走吗?
6 ) 农家孩子的情感,谁能理解?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刚开始受到了海报的一定影响,以为是一部靠一些“肉搏战”吸引眼球的低级商业片,可是看上不到十分钟,我感觉,这将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还记得有记者采访外国人,让他们谈谈关于中国一些大制作电影,比如无极,英雄,赤壁的感受,当然,开始一定是一番客套话,什么中国电影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画面精致之内的,后来他们都提到,其实,他们真正喜欢的是那些真正反映中国社会,反映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电影作品,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大片。
我觉得这真的点中了中国电影的要害。真正伟大的电影,不会仅仅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赚取票房,更要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甚至是教育。我觉得本片至少是向哪个方向走的。
尽管本片称不上“经典之作”,但是,它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错的。比如,悬念的设置,农家大学生、发廊妹、农民工等等各种人物的塑造,都是很到位的。但我现在就其中农村大学生这一角色谈谈我的感想。
我是来自农村的,现在还在读大学,所以对电影中的很多的场景、情感和经历我都十分的熟悉和亲切。赵坡那土掉渣的眼镜和背包,畏畏缩缩的眼神,旧旧的衣服,分明就是一个贫苦农家学生的写照(请不要说那是虚构的,我和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和他差不多的打扮,我们是农村娃)。同学们带赵坡去星巴克喝咖啡的那一段,我是如此的感动,似乎赵坡就是我,只不过赵坡还有勇气说出他父母是农民,如果是我,我是说不出口的。
孔明灯放飞后,甘秀问赵坡许的什么愿,他说,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简单的愿望,却反映出多少和他同样来自农村的学生最深渴求——生存。他们已不敢谈及其他的奢求了。
废话少说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想,当然其中其他很多的内容我就不说了。
有同感的人,咱们共同分享;不知我所云的人,就当我在乱喷口水,一专拍死吧。
又是一部力求真实而显得做作的影片。看的过程中一度以为两个老乡都是男主分裂出来的不同人格,结果虽不中,亦不算远。看到男主在发廊外紧盯女主时便想到莫米的诗:我那么关心兰兰(发廊妹)是为什么呢?我又不是梅毒,我又不是政府!
上院线,用这种简陋的制作。后期怎么做的这是。
郭晓然演得真好,神情、打扮、步态,太真实了,大学的时候,你或多或少总认识这样的人。片子有点胸闷,但真不错,我觉得它在2010年国产电影里可以排名第一。我知道很多人不这么想,可是偌大个放映厅居然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是有点悲哀。
故事一般 导演的功力很是不错 作为一部国产惊悚片 大大的超出我的预期
第二次看了,我觉得很好看啊!霍思燕很漂亮啊!
搞了半天男主角是神经病啊...
文艺片,还不错,不收了
又早泻
阴郁诡异
故事真的没有一点儿新的点。编剧可是邱刚健啊……剪辑也挺二的,废戏太多。
完全没搞懂葛思然在里面干啥呢
其实还不到五星。但豆瓣上某些人的素质及其打的分数让我实在无言以对,所以决定打高点,给这片子伸伸冤。生理所受的伤害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弗洛伊德强调的幼年经历。装逼的人终将死于冷漠。
剧本不错。演员表演非常到位。重庆话飚在山城的背景,真的太好了。
我真的觉得拍的不太好。你要说发神经的电影吧,很多电影都有发神经,那些谜底揭晓的时候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但我觉得这电影说到真相的时候,让人觉得:“嗯,是这样的,但有什么意思呢?”除了那个眼镜女大学生,我还真的没注意到有什么意思…
性工作者被人看不起;没钱的大学生被同学看不起,马加爵之类的事件正在被无数的富二代所激化!不想说片子演了什么,只是这个社会对人的重视有多少呢,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就是一身的金钱欲望罢了
重庆真的好适合拍这种阴郁的片子啊。
这电影我很喜欢。觉得那男主角的戏份真的很有挑战性~
如果国人对这类题材的国产电影就表示看不懂,很垃圾的话,我想中国电影就只能如此了。我隐约看到愚人船的吉他手有客串,不知道认错人了没
一切都有点太做作。
就算放开了审查,导演们,你们真的做好了面对市场的准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