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孤独的人寻那孤独的鬼啊
喘息着,喘息着
我,看到你了
呵呵呵
放开她,赶紧给我滚你这混蛋
好了,好了
现在正是
孤独的人
寻那孤独的鬼啊
嗯
接着走嘛
我跟你走了
一个人了啊
被发现了吗?
跑啊
接着跑啊
哪里都没有一个人呢
这繁华的大都市
亿万人不息
灯光如流星
闪啊
闪啊
闪啊,啊
这天地
容不下你我
你我
共赴极乐
有
何不可呢?
去我家里吧
有的是
绝伦的女子
明眸撑天
永不闭眼
陪着你我
陪着
恐慌什么呢
别叫啊
越叫
我越心颤呢
颤得厉害呢
没有一个人
这世界如此孤单
我何尝想要你的命啊
别误会嘛
我只是
要
要
要啊
我
又不是不知道
你家在哪里
隔着衣橱缝啊
看你白净身啊
顶上翠玻璃啊
亮光撒满床啊
尖尖嫩竹笋啊
和着软面团啊
浴缸水面的小泡泡
轻轻地手指压一压
那个
压一压
走到家门口啊
你回眸那个一笑呀
笑一笑啊
笑一笑
我也对面笑啊
就这么一下子啊
嗯啊
那么一下子啊
香那个消啊
啊啊
啊
玉,玉殒嗯啊
啊啊
抚摸着你的双肩啊
温热都变了冷霜啊
软软般的手蹄
化作了
化作了
大理石的直白啊
脖子上的小喷泉呀
咕嘟嘟的冒哟
可怜的人儿呀
你我阴阳两隔
卸去了你的伪装哟
把我的身心装哟
明晃晃地小刀快呀
你粉灵灵的头皮盖儿啊
灵魂就在当下呀
被我一手揽
小兔抱着乱跳呀
回咱的小窝去了
陪我共长夜啦
身边不止你一人儿
姐妹们多相见
一起待到那
待到那荒凉世啊
亲爱的
你说话呀
你倒是说话呀
别光冲我呲牙乐啊
白牙晃得我头欲裂
我那个亲妈在哪里
泼点冷水解解渴
镜中那人是阿谁
阿谁啊?
伊
又笑了
谁
更能笑到最后呢
朗朗乾坤,日光尽处
同性相杀异性相残
吐出了一口冷气
狡黠地看着前方
2 ) 扭曲与变态齐飞
这是一部深入刻画扭曲变态心理的活剧,打小缺少爱和受到不良刺激终于开出了“恶之花”,将向母亲的报复施加于无辜的路人。尖刀、惨叫、撕打,都以剥落的头皮结束,形态各异的假人成为心理和身理共同依附的交点。
恐怖片往往都会加入一些情色的原素,因为,反正已经是PR级了为了增加卖点何乐而不为呢。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部片子这些原素添加的还算恰到好处,不为淫而淫。而且镜头的运用让观影者感觉到仿佛是自己在面对受害者,真实感倍增,恐怖气氛更浓。总之,这是一部凶残真实值得一看的片子。
3 ) 想成为杀人狂魔吗?
全程几乎都是第一视角,搞得好像我是杀人犯一样,不过也确实挺特别的。整部电影除了血腥暴力色情这样的重口味场面外,其他没什么看头。也不知道究竟要讲个什么,没有深意,纯粹是冲着名字来的。
男主从小看惯了母亲与各种男人的暧昧场面,还不时受到母亲的辱骂和鞭打,所以后期导致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看这部电影的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只要活着就行。强行扣出来一点意义,哈哈
最惊悚的场面应该是男主割女人头皮的画面,挺血腥的。不过我好像对血腥暴力的场面没什么感觉,不害怕也不觉得刺激,可是我有种想自己动手实操的冲动。我最近看的电影总是出现剥皮的画面,尤其是剥头皮的时候,特别像剥个柚子皮一样很轻松,搞得我很想试试看那个手感究竟是不是一样的。
估计别人看了这影评,害怕的不是电影,而是我这个人吧,怎么有这么血腥的想法。但我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有内在最原始的冲动,就是猎杀。毕竟我们的祖先在很长的一段进化史里都是以狩猎为生的。其实也可以说,这是人性里的原罪,我承认我这部分兽性,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刺激而做出超过人性范围的事,至于那些邪恶的念头,偶尔想想而已。
4 ) 致敬意味甚浓
我没有看过1980年的原版,但这部致敬意味甚浓的全新创作有点像昆汀的《金刚不坏》,其创作核心观念依然是最大程度还原出当年B级片的精髓。胁迫感十足的跟拍镜头和毛骨悚然的配乐绝对是全片的亮点,充满现代感的纽约场景竟意外地泛起强烈的怀旧色彩,仿佛时光倒流至上世纪80年代;其次是第一人称主观角度的拍摄手法运用得相当纯熟,尽管这并非原创的技术,但从一个“疯子”的眼中去看待这个世界,扭曲感、压抑感确实是异乎寻常地沉重。再加上那些接踵而来的重口味暴力杀人场面,让我的胃部略显不适,类似的观感曾在当年观看比利时那部臭名昭著的《人咬狗》时出现过。
5 )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美国的giallo盛宴
《Maniac》原版在30年前上映时就遭到了Gene Siskel和Roger Ebert这种臭老九影评人的批评,说什么暴力场景太多之类的蛋话。但是越是这样的电影,越是能让B级片影迷喜爱。Alexandre Aja在30年后写出了剧本,Franck Khalfoun担任导演拍出了新版《Maniac》。本来是冲着阿加大帝去的,他的电影没有一部让恐怖片影迷失望,把片子看完后,发现卡方也不是省油的灯。
片子和Gaspar Noé的《遁入虚无》一样采用主视角镜头,给了人一个惊喜,比起近年来那些扛着摄像机的其他一视角恐怖电影,镜头晃的一点儿不厉害,也没有刻意强调伪记录性,却使得场景更加真实紧凑,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太酷了。
这个Franck Khalfoun只拍过一部长片,足以证明他是个giallo片影迷,片子连色调都跟Dario Argento的《深夜止步》相似,题材也是病态凶杀,用的血浆也不是美国B级片里常见的被稀释的番茄汁,跟《 坦妮布丽》里那个被砍断胳膊的BITCH身体里喷出来的红血一样又深又稠,让人看着更蛋疼。
配乐是用合成器拼出来的老音色电子乐,跟Mario Bava在70年代的同题材电影一样简洁,晦涩阴冷。
如果这两点还不足以证明FK君是个giallo影迷,那就看看电影结尾处的长镜头,Elijah Wood抱着染血的假人从门口走到内房,视角自上而下,眼熟不?Argento的影迷肯定觉得熟透了,因为他在《无眠》里也有一段同样视角的长镜头,唯一的区别只是把摄影机的角度放低了一点儿。
现在的恐怖片注重感官刺激和情节悬疑,Franck Khalfoun却细心的把电影的部分重心放在了变态者心理的刻画,使得角色更加饱满。当Elijah Wood被那个满是纹身全裸的骚货勾引时我都替他着急,心想大哥你快上她吧,我JJ都硬了你还没硬吗?可是他是一个Maniac,只能在正常的性诱惑下露出一副紧张的让人窒息的表情,你有神马办法?他是这片的主角,他只会杀人。别拿这些侧面反映的心里描写跟Hitchcock的《精神病患者》比,Hitchcock是个电影大师,他野心大到喜欢B级片的影迷都有点烦他的地步,而《Maniac》只是个凶杀题材的恐怖片而已。
顺便恭喜一下Elijah Wood摆脱自己天生呆萌娃娃脸的形象成功扮演了一个变态;那个叫Nora Arnezeder的妞子肯定是要大红大紫的,因为她有一张美脸,也能把那个法国妞演的像猫一样骚。
精神扭曲,cry bitch,大奶大腚,阴暗色调,B片元素,满半个屏幕的番茄汁。对于一个喜欢giallo片的观众来说它该有的都有了,你还想看啥?
顺便说一下,那些不喜欢看恐怖片的文艺小清新B崽子们,你们还是回去看你的蓝色生死恋吧,不懂别在这瞎BB。
6 ) 变态没有职业素养怎么行!
变态之所以是变态,那是因为他不会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去思考。对于一件事情,总是使用自己非常偏执的想法去看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在他的价值观里,正常人的世界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他的世界才是正确的。
这是变态之所以是变态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边缘条件。一旦一个变态背离了这个条件,那么他的厄运就开始了。轻者计划全部以失败告终,重者因此而献出不是那么宝贵的生命。这其实不难理解,你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让《致命弯道》以及《隔山有眼》中的大反派们去谈一场玛丽苏式的恋爱是什么景象。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变态,也要有着职业素养,一旦背离了自己的职业素养,那么离死也就不远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个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变态想成为正常人,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导致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大的变态,并最终献出了自己肮脏的生命。
《杀人狂魔》讲的是一个小孩的血泪史。男主从小就经常目睹从事特殊职业的母亲与不同男人鬼混的场面,这对于男主幼小的心灵造就了很深的创伤。此后,随着母亲的离世,男主角的生活可以因此焕然一新,但是没想到,他却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童年有过阴影的孩子内心之中都会有创伤。男主也不例外,他的这种创伤体现在与人交往上之后,就会变成一种病态的偏执最终是变态杀戮。每每遇见一个陌生的女孩,男主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母亲之前龌龊的身影。在这样的打击之下,男主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弱者,一跃成为这个城市最大的变态杀人狂。他残忍的杀害每一个自觉地不错的女子,然后将她们的头发剥去,做成模特,供自己欣赏。而这一切在他遇见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之后发生改变。
这个姑娘是一个搞艺术的女生,他与男主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男主认为自己的模特披上真人的头发后,就会变得跟真人一样,女主也有这种感觉,男主一下子觉得自己遇见了知音。但没成想这却是自己走向失败的诱因。因为对女主的特殊情感催化,男主觉得自己应该绕过女主而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他人。女主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知了自己的助理被杀的消息。此后男主过来安慰她,没想到言语之间却露出了马脚。
女主开始警觉,男主拼命解释也无济于事,当女主开始举刀刺向男主之时,男主心中的恶魔一下子被唤醒了。于是,一场杀戮,也是最后一场杀戮开始了,当然也结束了。
相比于其他的恐怖片,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第一人称视角。这是一个有着很深的参与感的视角,之前的一部动作片《硬核亨利》正是因为使用了第一人称视角而让广大影迷们觉得很刺激。本片也是如此,当一部恐怖片开始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时候,那种参与感油然而生。当然,给你这种参与感并不是为了让你去犯罪,而仅仅是让你去洞察男主心中的那种纠结的情绪。
实际上确实是如此的,作为一个变态,应该有自己的的修养,而这种修养理应建立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之上,一旦变态摒弃了这个教条,那么失败就会如影随形。男主正是因为自己摒弃了原来的信奉的教条而导致自己遇见了女主之后,成为了自己变态事业的转折点。但是这种转折点并不是正向的,如果男主因此放下屠刀,这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男主却仅仅是将女主绕了过去,这就很尴尬了。自然这个结果并不会令人满意,最终本片走向结局。
由于是第一人称视角,本片将一般恐怖片中血腥以及暴力放大了,观众们很容易很直接的体会到那种紧张以及刺激的场面。不过本片的时长有限,而且故事很是匆忙没有太大的悬念。这个不足之处显然对于男主与女主之间的特殊情感缺乏说服力。这同样也是本片故事并不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在视觉上以及感觉上有点意思了,但是整体上还是比较零散,给人以一种片段的感觉,这是本片的失败点。
对于变态杀人狂来说,本片还是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的,要不你就做一个正常人,从此放下屠刀,要不就坚持自己的变态行径。一旦变态开始犹豫,那么就会漏出马脚,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对于警察来说或许是好消息,因为犯罪会终止,罪犯会落网,皆大欢喜。
伊利亞伍德的角色除了無害的小受,就是暴虐的變態。本劇从第一視角展現了變態殺人狂的獨特世界。不過類似視覺系和紀錄片的風格讓人極不耐煩。實驗主義的風格讓整個電影彌漫地下的味道。
通篇的第一视觉与高度重复的杀人手段令人乏味。弗洛多演变态真是太带感了。
还不错!原版粗砺边缘,新版精致迷幻,砍杀更凌厉,怀旧风也很好
全片主观视角。
基本全程主观镜头 用一个平淡但血腥的故事讲述弗劳多老爷是怎么为了给妹子带上指环而变成咕噜的
家庭是多么重要。
本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分都采用第一视角拍摄,有些难适应,不过这个尝试很有意思,更能体会到主角心里的扭曲和变态,加上背景一些故意嘈杂的音乐和音效,看到血腥场景,让人第一次觉得当一个疯子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作为翻拍版,情节基本上和老版差不多,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陈了。。。
太愁人了 就不能找个稍微有点魅力的男演员吗!一看内男的便秘脸嘶吼就觉得好无趣啊……配乐和细节做的都还可以
第一视角不错,有点无聊
OST
第一人称视角的设定挺有趣的,代入感很强。
整体有点无聊 第一人称视角很赞
我叫Frank 孤独的寻美者 古董模特修复师 人们眼中的嗜血杀人狂魔 亦或渴求纯洁之爱的小男孩 放浪的母亲与浮靡的都市孕育了我 杀戮与幻觉是我唯一的安慰剂 直到有一日邂逅同样钟情封存永恒美丽的你 即便结局不如Francis与Jane般美好 我却依然深爱你 那么请身着白色的嫁纱 并在地狱等待相逢 — 我的新娘
哈哈,萌萌的霍比特人也会演这样血腥的片啊
头发不会腐烂 但是头发也需要营养的
第一人称视角算是亮点了,除此之外就没了,既不恐怖,也不悬疑,倒是有点小文艺~
片子还可以,结局挖空心思恶心你,大量重口味全部爆发,跟我预想的不一样,ANNA也没能活下来,这点还不错哦,拍摄手法设计过,全片几乎都站在了伍德的视角上,这样做有弊也有利,但我觉得在这片里还是利大于弊,剧情故事不新鲜,但大量血腥杀戮画面直逼眼前,足以弥补不足伍德适合这个角色!
异常的简单粗暴
塑料模特修复师的爱情猎头故事,七八十年代的质感不错,全程伪第一人称的代入感也挺强。Alexandre Ajas虽说只是编剧,但有他参与的恐怖片翻拍基本不会失手。结局加一星
Elijah wood 的呆萌还是很适合当个小变态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