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跟了三年半,但不管是叙利亚战争还是阿里安,电影都没有真正走进去过,全部都是表面的东西。
毫无疑问,阿里安和别的叙利亚女性很不一样,但这种独特性,她和传统文化的冲突矛盾,她面临的困境迷茫都看不到,甚至不愿意回答她那些刻意的问题的战友还比较真实点。
她们去解放一个村庄,最后她让村庄妇女进房间,告诉她们没事了,然后看着她们的背影给了她流泪的特写。为什么流泪,只是因为救助成功?只有脸和眼泪是进不去的,叙事上下文都不够。旁白的采访看似刨析自我其实把她变得更像神,而无法打动人。
战争画面基本就是长焦,她在战场上如何作战,左手麻木如何拿枪,也都不知道,连谁和谁都看不清楚,所有人面目模糊,打赢了打输了通通不知道,都是她说出来的,她说这场战斗很艰难,却看不到如何艰难,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常。
打乱时间线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人物和战争并没在观众心里扎根,结果只是让观众觉得更混乱。所谓女性、战争、自由不管哪一样电影里都没有,真是糟糕。
纪录片,不是只呈现看到的东西,而是为了纪录表面背后更真实的东西。如果你的视角只是因为太喜爱或者太憎恨,是无法拍纪录片的。
上影节期间看了这部非常冷门的纪录片——《战火中的女神》。影片讲述了一群叙利亚女性战士对抗ISIS的故事,以一位名叫阿里安的30岁女性为主角。她在带领军队解放城市科巴尼的过程中,被击中五枪,身负重伤。可是经过艰苦卓绝的疗伤康复之后,阿里安又一次投入到战争中去。整部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朴实有力,画面中的女战士们无比真实、鲜活,她们与残酷、激烈的战场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
当然作为一部纪录片而言,《战火中的女神》可能并不算非常优秀,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叙利亚女性对抗ISIS的第一手资料来看的话,还是能够获益良多的。这部纪录片无比真实,至少能够让对此不甚了解的观众有了一定认知。
观影之后,也有幸地就本片与导演本人聊了聊,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所以一下采访更像是一个亲历前线的人向我介绍叙利亚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解释了几个关于影片的小疑惑,比如那个违和感极其强烈的马赛克。
以下是采访实录:
您为什么会拍摄这部电影?
导:其实从我的第一部电影开始,我就已经在关注库尔德战士了。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基本没有任何的抵抗。但是当他们攻击到科巴尼地区的时候,遇到了当地民众极力的反击,而这些反击力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组织。这个消息在当时的欧洲媒体上极为轰动,所以我就开始考虑以此为背景制作一部电影。
整部电影拍摄了多久呢?
从2015年到2018年,大概拍摄了3年时间。
您在拍摄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麻烦吗?毕竟电影的拍摄需要深入战场的前线。
导:其实战争的前线并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因为我身边的这些女性战士都在保护我,使我感到很安全,因此我反而能在前线看到很多很美丽的风景。但对我来说,最让我难受的是看着身边的这些战士受伤,甚至死亡。
电影中没有拍摄到任何真实的战场场面,大多数都是远处的枪炮声,这样使得整部电影的战争感没有那么强烈,可能也无法传达您想要表达的残酷感,对于这一点,您是不是也觉得有些遗憾?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亲历过战争。而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纪录片而不是剧情片,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实。现实中的战争,和大家在一些电影中所看到的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现实中,你只能听到远处不断传来的枪声,也只能看到我们这边的战士们在射击,你是看不到对面的情况的。而这部纪录片的宗旨也并不是想展示战争的残酷,而是希望能够展现这群女性战士的状态,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她们为什么要战斗。
为什么会考虑全部通过旁白来叙事?通过阿里安自己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会不会让人觉得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更低?
导:因为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条新闻。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就是阿里安本人,所有的事件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只有她来叙述才是最合适的。我也是希望能够通过阿里安这个人物作为一个极小的切口来展示整个库尔德女战士的全貌。相比于事实本身而言,这部电影更希望的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毕竟所有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报道来获取事实。
电影开始不久的地方,有一个阿里安治疗枪伤的情节,那个镜头是打了马赛克吗?是电影本身就有的,还是为了这次能在上影节展映才特意加的?
导:这是出于尊重阿里安本人的意愿。这个镜头需要裸露胸部,阿里安表示非常不愿意。所以就算我自己也不喜欢这样,我们还是给它加上了一个很奇怪的马赛克。
在剪辑上,能看出导演您试图把阿里安疗伤过程中的日常生活和她们执行任务的时间推进结合起来,但是整体还是相对比较琐碎,反而没了紧迫感,有没有考虑过其他更好的剪辑方式呢?
导:主要是因为战争这个环境太特殊了,根本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所以关于剪辑的思路我们也一直都在变化。最后我们邀请了一位来自丹麦的资深剪辑师——他曾制作过100多部纪录片——来帮忙剪辑。目前这种双线叙事的剪辑方式就是他提出来的。
电影中,阿里安在和她的同志聊天时说到: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你们的女性同志聊天,千万不要找你的男性同志?她们作为独立、自由、为女性而战的战士,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偏见?
导:首先这不是一种偏见。因为在当地的穆斯林文化背景之下,男女之间的分界本来就很明显,就连这群女战士也不能例外。此外这群女战士已经做好了要为战争而牺牲的准备,所以她们就更不愿意也不被允许跟男性接触,产生恋爱关系。在她们的军队中,她们更倡导的是战友之间的大爱,而不是男女之间的小情小爱。
在这个组织中是不是也不能联系家人?
导:这倒不是被禁止的,只不过战争情况下的客观因素使得她们联系家人没有那么方便而已。
她们都是为什么会参加这样的对抗组织?都是自愿参加的吗?
导:当然都是自愿的,这是我的亲眼所见。很多女孩都是因为家庭的反对,或者家里安排了一门不喜欢的婚事而离家出走,最后都选择加入了她们的组织。
在现实的叙利亚,像阿里安这样的年轻的、对抗伊斯兰国的女性有多少?她们大概都是多大的年纪?
导:因为没有精确的统计过,但估计女性战士大概有1.5-2万。她们大概都在18-20岁之间。当然也会有一些年纪更小的女性因为各种原因加入到她们的组织中,不过这些更小的女孩一般都会先接受教育,直到成年之后再让她们自由选择去向。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景是阿里安他们解放了一个小村子,想把那些村民聚集到一个房间里,但那些村民似乎并不太配合,请问在当地的居民中,他们是如何看待像阿里安这样的战士的?
导:在叙利亚,女性一直被认为是要在家里相夫教子的。所以无论是对男性村民还是女性村民来说,当他们发现自己被一群女性战士所解救,他们都会非常震惊。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甚至会觉得不可接受。
可能因为战争的现实环境导致了局限,也可能因为导演并不想直白地表现血淋淋,所以片子多是从侧面来反映了女兵的生存和心理状态。没人规定纪录片不能这样拍,但稍显稚嫩和单薄了。到最后点题处,更像是一部女领导人的歌颂片。
影片中段,女兵一起分享趣事,调侃自己身体的创伤,吃零食,聊衣服,回归到平常女性的样子,挺感慨的。谁想去打仗呢?
昨天在五角场万达看的,影片结束后有主创团队见面,因为要赶下一场电影,没有听完。
对于一部跟拍了三年的纪录片来讲,这个完成度太低了。题材如此之好,成品的内容却又如此流于表面,实在可惜。
#SIFF2018#不及期待。女性视角,选择了一个有故事的女性领导者,有张力有故事,却没有充分展开,缺乏足够有力的主线故事,也缺少深入人心的细节。战斗进程不明显,导致最后部队进入科尔尼的欢欣鼓舞毫无说服力。主角的性格本可以更丰满,无论是其强势的一面还是温情的侧面,现在的刻画都稍显单薄。
致敬所有为自由而战的女性,为了生活,自由,片中体现的是最极端的一种战斗,真的战争!可惜视角不免让人觉得有洗脑嫌疑,对话皆是,说教成分太浓,展开的不够。当然还是感慨,存在即合理!与之相较,我们似乎生活的至少平安,每日灯红酒绿看选秀,逛街化妆日日八卦……苦的悲怆,乐的奢靡……且活且珍惜吧!
一群女性对抗isis的故事,纪录片体裁和剪辑方式限制了这个话题的表现力,毕竟无法拍到残酷的血淋淋的战争现场,力度弱了很多。。但整体来说,关注的角度很值得思考,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一部作品。
自由面前,不分男女
以为是剧情片,开看了发现是纪录片。不过拍得缺乏深度,过于浮光掠影。关于库尔德女士兵的剧情片也看过,甚至拍的比这部纪录片好看,视野也要开阔得多。这个选题,拍了那么久,未免让我觉得有点弱了
导演离战火太远了……浪费了好题材
没有展现战争场景,没有展现残酷现实,没有展现生离死别…… 有的只是一味地讲述。虽然主角的经历一定是很跌宕很苦痛的,但这样的表现形式,还是未免有点枯燥了。好题材,没深挖,就变成了不怎么好看、很浅显的纪录片。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阿里安,整个片子并未将战争的残酷展示出来,而是将阿里安作为一个线索,去讲述整个战场里女性的故事,在地雷声中化为飞灰的战友,身中五弹行动不便的阿里安,嗑着瓜子聊着入伍原因的女战士...叙事较为琐碎,虽然导演很像将其整合起来,以攻打城镇的时间作为推进器,然而失败了……
2018年上海电影节。阿利安属于人群中天生有觉悟的女性,她加入游击队不仅是为了反抗IS夺走家园屠杀人民,更是为女性肉体和灵魂的自由平等而战。电影结束后一上海老头(ps,我是上海人,如果你想说地域歧视的话还是滚吧)出言不逊令我瞬间爆炸,有些人活着深受苦难,有些人为了理想英年早逝,有些人活着、变老却没有变得更好,对比之下令人羞耻。
战火中的妇女主任,买错片了,电影节总会掉进一两个坑。
难得的女性视角讲述ISIS控制下的叙利亚的故事。有《黑鹰坠落》等战争剧情片一般的传奇叙事结构,但并没有密集的叙事和残酷的战争场面,更多的是女兵们在镜头前的情感倾诉。比起纷飞的战火,和震耳欲聋的枪炮轰鸣,那些零星但却似乎永无止歇的子弹突突声,更能长久地震撼你的耳膜和神经。
#siff第六部#好简陋的见面会。对于战争的残酷描写还不够吧,作为一个女性战争题材的片子拍的真的太平了,况且插叙很难让人真正融进去。
库尔德大姐头日常
有个观众问,原以为会看到一些血腥场面,是不是刻意剪掉了?残酷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刺激自然极具冲击力,但不依靠这些,语言和声效就足够表达恐惧、信念和顽强。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北部,库尔德女战士Arian问战友:“你是选择永远做奴隶,还是为自由而战?”
不要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更不要做受害者。自由和权利都可以有,就看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去抗争。在上影节看的首发,本片导演还到场和观众互动。为自由的女战士点赞👍
浪费一个好题材,领导人宣传片即视感。只有女主主观自述和跟拍,女子组的瓜子群访勉强算侧面描写。估计所有拍摄的素材加起来没到一个t吧,全靠空镜加旁白撑场。
题材好人物也真实,可惜拍瞎了,剪辑也不好,刻意又枯燥。
关注的点挺好,但是素材实在是有点少
#SIFF21#补标实拍影像很少,大部分是访谈,略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