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部用精致考究的镜头记录将死之人生命最后一天的纪录片一般,镜头完全的对准眼睛忧郁深邃的男人。他曾经是一个酒鬼,与纽约的妻子离婚后在巴黎的康复院进行了半年的戒酒治疗。他与情人在床上缠绵,但神色忧郁,他拒绝了情人的挽留重新回到了康复院。他不想离开康复院,他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收集关于死亡与自杀的简报,写日记,观察镜子里的自己,身处封闭的房间里是他最自在的时光。可医生让他离开,他的酒瘾戒掉了,病好了,应该出去重新融入人群。于是他见了研究埃及文化和犹太神学的朋友,朋友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人生最大的兴致是写作和与妻子做爱。他诉说自己糟糕的生活,朋友的安慰并不起作用甚至让他反感,失败的人面对成功并且家庭幸福的朋友内心总会有波澜。随后他见了风情万种的让娜莫罗,两人叙了叙旧,他与吸毒的诗人产生了争执,他作为一个曾经嗜酒成瘾的人劝告别人戒毒,但诗人用清高的姿态拒绝了他的善意。这个世界怎么了?他坐在路边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喝下了戒酒成功后的第一杯酒,痛苦又过瘾。他参加了朋友的晚宴,饭后他开始对女宾客献殷勤,这就是喝酒后的模样。朋友们对他评头论足,显然,曾经的他在酒后给朋友惹过不少麻烦。他开始不可控的陷入狂躁,抱怨自己不再有魅力,不再能泡到妞,没有爱人,没有钱,失去了双手触摸的感觉。他感受不到真实,感受不到自己和别人,他打碎了酒杯,他恨酒,但酒是唯一的真实。他在路边向朋友宣泄自己,他想要别人的爱,他想要有人围着他转,他想要爱别人,但对忧郁孤独情绪的瘾却戒不掉,就像戒酒一样不可能。他回到房间,整理衣物,刮掉胡子,穿上干净的白色睡衣,这是死前的仪式,枪口抵住胸膛,戒掉了酒瘾。
我自杀是因为我不爱你,因为你不爱我,因为我们的关系冷淡了,我自杀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关系 ,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痛苦。
不被理解的痛苦,交流的困境,可怜的Alain。
最近按了个展的片单在读《西西弗的神话》,谈的是意识觉醒后,一切事情对比起来的感受都是荒谬的,以及荒谬和自杀的关系。(荒谬:也可理解为所有事情都无意义的感受)
这种感觉——起初你在这个世界按部就班的运行,突然有一天你跳出了这个世界,开始观察和怀疑这个世界,从此世界就回到它自己的轨道里面去了,而你再也回不去了。
就像电影里说的:“自从你被阳光刺伤眼,就开始一直与黑暗斗争”。
这种感觉,别人会说:这是青春的阵痛,我们都长大了,而你没有。但我们从心底里知道不是这样的,人和世界的割裂感一旦产生,直到死亡才能把它带走。
人在痛苦的时候会去求助,朋友,爱人,全心全意爱你但是帮不了你的人,但可惜交流大半是无意义的。无意义的交流把你们的关系拉远,怜悯和同情让你愤怒,对你自杀的担忧把你推向死亡。
可怜的Alain。
对失去希望的人冷言冷语是有罪的吧,但是好心好意的朋友是无罪的,所以被怜悯而不被理解的恨,消解不掉的。
自杀不是荒谬的结果,是放弃抗争之后急速奔向可以把荒谬消解掉的死亡。
Alain在医院治疗了数月,这个安排很让人接受。他在酗酒前是抗争的,酗酒也是抗争,用晕眩忘记痛苦。但是在医院里,被安排好的日子,无需为每天要做什么而怀疑,像是又造了一个按部就班工作着的世界。
但要离开的时候就又回到那个已经和自己割裂的世界了,他的抗争开始变得苍白无力,他的愤怒让他显得失常,后来他体面地放弃了。
他有个帅气的外表,我甚至怀疑这个帅气的外表是不是用来转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并给他们心理慰藉。比如说:太注重外表的人,当他们失去关注就会受不了。
因为当他反复回忆年轻英俊的外表,就像我们回忆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些无意识地生活在世界上的日子。
给你们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因为不被理解而被怜悯是最大的痛,他可以因此放弃抗争。是这样的,因为我与这个被割裂开的世界,唯一可能的联系就是朋友了。
最后,再把这一切的荒谬归结于爱的消亡,爱是可以覆盖一切的浪漫的表象。
电影放映完才发现身旁坐的是施隆多夫...
儘管我是那麼喜愛路易馬盧的電梯和鬼火,卻無法給鬼火打"力薦"的5星。畢竟我還是希望健康的人生觀能帶領每個人撐過虛偽寂寞的無情掃射。
无比意志坚定的向死一天 难以言说的悲凉伤感 宿命论 感同身受 拒绝成年拒绝平庸 自从阳光灼伤了你的眼睛,你就开始保卫阴影
玄霜绛雪何足云? 薰梅染柳将赠君。铅华之水洗君骨, 与君相对作真质。
“我已经不爱她们,她们也不再爱我,我们已经没有联系……”这是花花公子阿兰的临终(自杀)遗言。阿兰的悲剧在于,他的生命只有爱和酒精,而这两样东西也是他的忧郁所在,当他再也寻觅不到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他的生命便如同行尸走肉了。大部分是莫里斯·荣内特的独角戏,他的忧郁气质不输詹姆斯·迪恩
一个人可以因为绝望而死,但不要妄想要给别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
"你治愈了"——一种戈达尔或者雷内式催眠,新浪潮与左岸派风格在《鬼火》中近乎并置,但它却永远指涉自身,路易马勒以松的情愫—无意义行为(在王家卫的影片中则很紧)模式填补了《局外人》之前、之后。或再现镜像阶段论:完全的自身—外界审视与寻求一个不可能重复的"享乐",再到语言、跳接、毁灭
“鬼火”象征着那些身处喧闹繁华都市中迷茫个体的强烈死亡冲动,这在某种层面上形成了一种“死亡神话”式构型。阿兰结尾的自杀便是诉诸于死亡神话对其所处的虚无缥缈的无意义世界进行着的生命刻痕(以死亡为代价),正如同结尾阿兰所说:“我自杀是为了增强我们间的关系,给你们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阿兰在心如死灰的负面思绪下用仅存的零星理想主义闪念将自身肉体的消亡雕刻于现代社会这一巨型面具之上,企图赋予虚无以意义。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我自杀是因为你不爱我,因为我不爱你,因为我们的关系冷淡了。我自杀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关系,给你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
我能自己写,而且能比路易·马勒拍得更好。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团鬼火
9.3;“明天我就自殺”
很少能如此于一个角色近乎镜像地联系在一起,路易·马勒以它的优雅和自如慢慢令人滑入绝望的阴霾之中,塑造了一个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悲剧人物,酗酒是社会的施压但也是通向解脱之路更令人矛盾,电影每一次镜头的运动、特写、Erik Satie的钢琴曲,都是无可抵挡,令人心碎的情绪。
路易·马勒第6作,获威尼斯评审团大奖。莫里斯·侯内气质绝佳。跳切和特写运用很新浪潮。对男主徘徊于焦虑与无聊间的心态描摹精准而犀利,令人犹然念及叔本华。| 踱步,喃喃自语,涂鸦,层叠纸盒,拔娃娃头,臆想通话应答 | 在井底的太阳比地上更暖和 | 你就在我面前,但就是摸不着 | 守卫黑暗。(9.5/10)
在酩酊中毁灭
看着有八部半的感觉。你也会跳剪哈~字幕似乎有问题
还是喜欢路易·马勒,因为他是新浪潮这班人里心最软的一个。
6/10。如果你已预知明天只会给你更多的孤独和空虚,你还会选择活下去吗?如果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样,那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吗?目前为止最不喜欢的一部马勒,即便在我很失落的心境下看这片依然走神无数次,说明他拍得并不好,离期待中那种‘’极具灰暗和颓废色彩‘’的效果简直差太远太远了!
要对我的朋友们说,“你要还是我的朋友,我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否则你不是我的朋友”
人生需要有东西维持生存,要有东西可以为之生,要有东西可以为之死,若缺少一个则导致戏剧性人生,缺少两个则导致悲剧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