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单从情节安排上来说,各种穿插呼应,确实很好,个别地方,比如打猎那里很拖沓,结尾苏菲情感的转变也比较粗糙,尤其是写了分手信之后,还有另外一个外甥不知道是啥身份,什么下场。
舅舅来到庄园,见到床上有个婴儿,收为义子,男主长大后胡闹玩乐,和荡妇有染,以为孩子是自己的,结果去找她,发现床头藏着他老师(这里笑死了),女主出场,男二放走了女主的小鸟,男主给她抓回来,掉河里了,女主对男主有好感,两人一起玩,确定恋情。
男主母亲和舅舅乘马车出事故,母亲去世,舅舅九死一生活了过来,男主为他高兴,其他没分到遗产的人很不爽,准备嫁祸给他,男主和荡妇瞎混,被炮灰男二捉奸,挨打,正好女主来了,救了男主但是心里很不爽,带男主回了家里。女主姑妈来了,认为女主有意中人,是男二,就让女主父亲去说亲,结果女主说不是,要去找男主,父亲阻止。
同时男二在家里向舅舅告状,说男主坏话,于是男主就被打发走了。男主先是遇到一支军队,被打破头,晕了过去,醒来时,钱都被偷走了,他也被赶出旅馆,然后遇到打他的仇人,救下瓦特太太,去了另一个镇上。
女主为了找男主,离家出走,路上遇到逃避醋缸丈夫的表姐,几人同行。男主和瓦特太太吃饭那一幕真的很诱,然后两人同床,被表姐丈夫捉奸,正好表姐和女主来了,听到女仆说的话,女主很伤心,遗留了一个什么袖筒(?),待离开时,发现父亲和姑母来了。男主逃出来时,见到女主父亲,又跳窗走了。
然后男主遇到假的父亲,曾经舅舅的理发师,得知了自己的部分身世,他去了伦敦,暂时住下。在去找女主表姐时,被一个贝太太看中,收到舞会邀请函,成了贝太太的情人,然后和女主越走越远,无法摆脱贝太太。
后来男主写信给贝太太求婚,被女主看到,彻底伤心。男主去找女主表姐想办法,被姐夫误以为偷情,两人打了起来,然后被男二雇的人诬陷入狱,被判绞刑。
理发师为了救男主,去找瓦特太太,然后去找舅舅,坦白了一切,(这里想起男主和瓦特太太睡过,差点就成俄狄浦斯了23333),舅舅赶紧找人去救男主,最后“刀下留人”部分确实是大家都爱看,女主父亲砍断绳子,把男主救走了,然后happy ending,就是有点仓促
导演用风趣的手段,来告诉我们如何引导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回归社会的主流。
一部荒诞的英国喜剧,一幅16世纪英国的全景图,一段令人神往的风流韵事。起码我是这么定位这部电影的。影片的主角叫汤姆•琼斯,这个在普通不过的英国名字。却在追求自己爱情生活的途中,惹出了非常多令人捧腹的笑话。导演托尼•理查德森,是一个很会用音乐和镜头语言说故事的人。他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卓别林哑剧式的嬉笑动作。让人在觉得荒诞的同时,又是那样的指触心灵,发人深省。
我们的主角汤姆•琼斯,是个私生子。刚出生不久,其父母就被乡绅阿洛斯以破坏清誉的罪名赶走了,并成为了他的养父。长大后的汤姆,高大英俊,但游手好闲。这样一个浑身充满荷尔蒙的年轻人,是很难管住自己的裤腰带,所以他很快就跟充满诱惑的莫莉莉小姐,厮混在了一起。因为他的不羁,当地人都认为这个坏小子,总有一天是会上绞刑架的。阿洛斯先生,是个负责的养父,他为汤姆请了两个老师,斯卡姆先生和斯奎尔先生。两位老师貌合神离,在明争暗斗的同时,并没有给汤姆带来太好的教育,因为他们知道汤姆是个私生子,而且跟阿洛斯老爷并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讨好汤姆的表弟普力菲尔,普力菲尔是阿洛斯先生姐姐的儿子。也是阿洛斯先生,名义上的继承人。导演用短短的几个镜头,就把盎格鲁人的拜金主义批判了一番。这种唯利是图的精神,正是一战时日耳曼人最看不起英国人的地方。
美丽而善良的女主,苏菲•威士顿小姐,结束了在法国的留学,回到了威士顿先生的庄园。威士顿跟阿洛斯互为友好的邻居,汤姆和表弟普力菲尔都爱上了美丽的苏菲。普力菲尔在感受到汤姆的威胁后,对汤姆产生了厌恶。不过既然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怎么能够像野蛮人一样,用拳头去解决问题。我们阴险的表弟,准备等待一个好机会,去一举铲除这个满脑子只有女人和威士忌的乡巴佬。诱惑的农家女莫莉莉,竟然怀孕了。这让她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笑话,而这种未婚先孕的行为,遭到了当地农妇的集体抵制。愤怒的农妇跟莫莉莉,在教堂外的墓地发生了混战。极有责任感的汤姆,挺身而出救出了被农妇们围攻的莫莉莉,这使得汤姆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家把汤姆搞大了莫莉莉肚子的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让对汤姆早有好感的苏菲,感觉到了莫名的忧伤。莫莉莉的这种放荡,虽然有家族传承,但在当时妓女这个词,依旧是底层英国人非常忌讳的。汤姆决定登门造访莫莉莉,去为他的过失承担应有的责任。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莫莉莉的闺房,还遇上了他的老朋友,斯奎尔先生。这位斯奎尔先生,时刻不忘自己老学究的身份,哪怕浑身赤裸风流的时候,也还带着眼镜。虽然汤姆暂时从接盘侠的位置上,被解放了出来,但他还是得罪了斯奎尔老师,这使得斯卡姆、斯奎尔和普力菲尔,组成了神圣同盟。导演用嬉闹的手法,来提醒60年代对于性越来越开放的年轻人。这种未婚先孕的行为,存在的巨大的风险。似乎想用莫莉莉和苏菲小姐身份的对比,来告诉精虫上脑的年轻人,到底谁才是适合走到最后的人。
热爱游猎的威士顿先生,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游猎活动。精力充沛的汤姆,自然积极响应。我们美丽的苏菲小姐,也继承了一些威士顿先生好动的性格。乡绅们为了追逐一只可怜的梅花鹿,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任意驰骋,留下了一片狼藉。最终英勇的威士顿先生手刃了梅花鹿,而过于血腥的场面,也惊扰了苏菲的坐骑。汤姆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好一场英雄救美。早已见惯风月的汤姆,非常懂得如何去撩拨少女的心,利用假受伤来拉近两人的关系。在汤姆养伤期间,两人天天欢欢喜喜的游历在乡间。纯真的爱情,也在两人之间慢慢发酵,直至填满两颗心。人往往在最得意的时候,总是会遇上点啥。阿洛斯先生和他的姐姐的马车,失控出了车祸,姑妈惨死。眼看着也要不行的阿洛斯先生,在众人面前宣布了遗嘱。大家都为能够得到一份不错的遗产,而感到欣喜。只有汤姆为这位慈祥的养父,即将离开自己而感到悲鸣。造化弄人的是,阿洛斯先生熬了过来。这导致了刚宣布的遗嘱失效,为了庆祝阿洛斯先生的身体康复汤姆喝的伶仃大醉。酒精是引发冲突的润滑剂,普力菲尔与失态的汤姆战做了一团。边上的斯卡姆和斯奎尔,显然更是拉偏架的好手,结果自然是汤姆寡不敌众,被赶出了家门。
醉汉汤姆,在乡间小路溜达时,再一次邂逅了诱惑的莫莉莉。被酒精冲昏了头脑的汤姆,更加无法管住自己的裤腰带了,与莫莉莉干柴烈火般的缠绵在了一起。一路追杀而来的普力菲尔,发现了这对缠绵的狗男女。正在准备痛下杀手时,威士顿先生出现了,他与苏菲一起救下了汤姆,但也发现了莫莉莉。苏菲虽然很生气,但善良的她,还是与父亲一起把汤姆救回了家。普力菲尔虽然没有能够当场解决汤姆,但在与饱读诗书的斯卡姆和斯奎尔合谋后,想出了一条赶走汤姆的妙计。威士顿从伦敦回来的姐姐,虽然非常看不惯威士顿粗鲁的乡巴佬行为,但对侄女苏菲小姐却是关怀备至。她觉得这个穷乡僻壤,也就阿洛斯家的普力菲尔还像一个绅士。所以她决定撮合苏菲与普力菲尔的关系,但苏菲已经爱上了私生子汤姆,勇敢的苏菲拒绝了这场包办婚姻。暴怒的威士顿兄妹,决定把苏菲关起来,直到她忘记汤姆,同普力菲尔结婚为止。谁说只有中国古代有包办婚姻的呢?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一边是四处留情的风流少年,一边是坚定不移的花季少女。两人真的能够走到最后么?这里或许也是反映,花季少女对于那些叛逆少年的迷恋。或则说导演试图,去探索如何去引导叛逆期的女生。这些家长与子女的问题,成为了动摇战后欧美社会的关键问题。传统礼法的崩塌,并不只是在中国。
斯卡姆和斯奎尔以及普力菲尔,不懈余力的在阿洛斯先生面前败坏着汤姆的名誉。三个人颠倒是非、添油加醋,本对汤姆私生子身份有所芥蒂的阿洛斯,最终听信了他们的谗言。汤姆被他的表弟普力菲尔夺走属于他的一切。但汤姆是乐观的,在挥别了阿洛斯家所有的仆人后,决定独自去伦敦闯荡下。路上他遇上了一群反叛军人,汤姆张扬的性格,总是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小伙子这一次,招惹上了反叛军官洛斯顿。洛斯顿发誓他跟苏菲上过床,这让本意喝醉的汤姆,更加愤怒。一场冲突后,汤姆受伤倒地,叛军们以为洛斯顿杀死了汤姆,所以把他羁押,不过幸运的汤姆只是昏了过去。可怜的汤姆,在第二天醒来时,发现军队为了追逐畏罪潜逃的洛斯顿早已跑路。随身携带的500英镑,也不翼而飞。头上还缠着绷带的他,被以为是混霸王餐的混混,被店主人无情的赶了出去。桃花运十足的主角,在此时又遇上了一个叫坎特的女人。风韵动人的坎特,被洛斯顿说打动并准备与之私奔,没想到这个道貌岸然的禽兽,只是想要诱骗坎特助他脱身。在达到目的后,还不忘劫财劫色一番。导演在此,或许是想要提醒那些梦想想着与情郎私奔的女性。不过这不影响我们的汤姆,又一次得到了英雄救美的机会在赶跑了禽兽洛斯顿后,我们风流不羁的主角,在坎特夫人的陪伴下,向着伦敦进发了。
拒绝包办婚姻的苏菲小姐,此时也选择了跑路,决定带着她忠心的侍女一起,去寻找他的梦郎——汤姆。发现女儿逃跑的威士顿兄妹,心急火燎的开始了追寻。在外游荡的苏菲小姐,巧合的遇上了同样跑路的表姐哈利尔。表姐哈利尔小姐,准备私奔到伦敦去找她的相好,人生地不熟的苏菲,只好先跟着表姐去伦敦,等待机会再寻找汤姆。我们精虫上脑的汤姆,此时正在与坎特夫人享用晚餐。无法想象,一场晚餐也能拍的如此香艳,在酒精作用下的汤姆,再一次解下了裤腰带。两人正在欢度春宵时,醋坛子菲特帕崔克先生——表姐哈利尔的丈夫。来到了旅店,将汤姆和坎特小姐,误以为是奸夫淫妇。在此同时,戏剧性的各路人马齐聚旅店,威士顿兄妹、苏菲和表姐哈利尔、醋坛子菲特帕崔克先生,把个旅店搞得鸡飞狗跳。英国人的自嘲和自黑精神,让人为之捧腹。机智的汤姆有惊无险的避开了麻烦,也得到了苏菲小姐遗留在旅店的笔记本。他意识到苏菲小姐,就在他附近。落荒而逃的汤姆,在路上还遇上劫匪,但这个懦弱的劫匪,显然并不怎么专业。在被汤姆制服后,劫匪道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汤姆的“生父”,被阿洛斯先生赶走的理发师帕吉,这个可怜而懦弱的男人。帕吉也告诉了汤姆,他并不是传说中,汤姆真正的生父。
在伦敦的贫民区鱼龙混杂,充满着混乱和破败。汤姆依旧不断的,去苏菲小姐的表姐哈利尔的住处寻找了苏菲。这天正巧帕吉森夫人在哈利尔家做客,在看到汤姆之后,很欣赏这个英俊魁梧的小伙子。帕吉森夫人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她以苏菲为由,邀请汤姆到沃克霍花园参加化装舞会,沃克霍花园是伦敦上流社会的著名社交场所,总是有不少风月之事在这里发生。收到邀请的汤姆,难改风流本性,很快就被帕吉森夫人所迷惑了。虽然跟帕吉森夫人游龙戏凤,但汤姆依旧感觉自己的心是属于苏菲的。在帕吉森夫人家,与苏菲尴尬的相遇后。想要独占汤姆的帕吉森夫人,展露出了她可怕的心机。她为苏菲小姐的另一个仰慕者费拉姆,提供了一个占有苏菲小姐的机会,要不是威士顿老爷及时赶到,我们纯洁的苏菲就要被侵犯了。汤姆在见到苏菲后,对她朝思暮想,但苦于无法摆脱帕吉森夫人纠缠。忠诚的帕吉为他想了办法——向帕吉森女士求婚,显然这是个可怕的坏主意。虽然汤姆达到了摆脱帕吉森夫人的目的,但见惯风月的帕吉森夫人,将计就计,把信给了苏菲的姑姑,苏菲在看到信后对汤姆心灰意冷了,真是造化弄人。所以导演通过汤姆的遭遇告诉我们,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不要没事就去夜店买醉,也不要跟那些所谓的名媛勾勾搭搭。毕竟遭殃的总归是自己。
阿洛斯先生此时带着他的侄子普力菲尔,也来到了伦敦。准备让小伙子历练历练,我们可怜的主角汤姆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想找表姐哈利尔,去劝劝他的表妹苏菲。刚出门,却遇上了醋坛子菲特帕崔克先生。菲特帕崔克先生二话不说,就把汤姆认为是勾引自己老婆的小白脸。一场决斗后,汤姆失手捅伤了菲特帕崔克先生。可怕的普力菲尔再一次陷害了汤姆,把汤姆形容成了一个杀人越货的强盗,这导致汤姆将会被判处绞刑。帕吉知道汤姆,并不会干出这种出格的事,所以他为洗刷汤姆的罪行而四处游说。最后找到了醋坛子菲特帕崔克先生,希望他能够证明汤姆的清白。在菲特帕崔克先生的住处,帕吉遇上了坎特,天啊!坎特竟然是珍妮•琼斯,汤姆•琼斯的“亲生母亲”。就在阿洛斯先生,在诅咒这个禽兽般乱伦的汤姆时,坎特夫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汤姆真正的母亲是已经死去的阿洛斯小姐,阿洛斯老爷的妹妹,让人瞠目结舌的反转。意识到一切的阿洛斯,迅速找来了老朋友威士顿老爷,希望能够挽救下这个将走上绞刑架的小伙子。英勇的威士顿老爷在千钧一发之际,一刀砍断绳索,然后示出敕免令。恢复了身份之后的汤姆,成为了阿洛斯家族第一继承人,他的亲弟弟普力菲尔,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率真而热心肠的汤姆,笑到了最后,汤姆与苏菲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结合了。
影片改编自亨利•菲尔丁的同名小说,也是这位英国现代小说奠基人,最杰出的代表作。影片以英国贵族间,混乱的私生活为引子,映射和讽刺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荒诞的价值观。乍一看,影片以风月之事和私生子作为噱头,但内核是在讽刺英美20世纪60这个放纵的时代的年轻人——这批婴儿潮成长起来的人。在逐渐兴起的物质时代,开始解放自我,开始挑战传统的价值观。这种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时代。对于当时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向往着和平,渴望着被认同。又无法摆脱物质的束缚,想要建立自己心中的乌托邦,但最终输给了现实。就像电影中的主角汤姆,在只是个私生子的时候最快乐。因为他不用考虑生计,只是快乐的玩耍。影片在他成家立业后,戛然而止。当生活回归到柴盐油米后,相信不羁的汤姆和坚强的苏菲所要面临的矛盾,远比两人谈恋爱时候来的多得多。导演在这里将婚姻描绘的非常美好,是希望当时欧美的年轻人,能够早日成家立业。不要再继续厮混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传达,才让这部电影最终捧得了大奖吧。毕竟引导充满着荷尔蒙的年轻人,回归社会的主流,是当时的头等大事。
导演托尼·理查森,1953年毕业后任英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制片人和导演。于50年代中期,投入到英国自由运动的热潮,与其中最为知名的自由电影主将林赛安德森互为同事,除拍片之外还供事于《画面与音响》杂志撰写电影评论文章,其早期作品多表现为青年人的苦恼与反抗,以此奠定“愤怒的年轻人”运动的基调(愤怒派)。自由运动在呼吁创作能充分表达导演深刻个人观点的同时,也对60年代的英国电影产生不小影响。
1958年戏剧复兴运动,托尼•理查德森与编剧约翰•奥斯本相识,到1963年选择改编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经典同名喜剧小说《汤姆·琼斯》。影片以叛逆劳动阶级为主人公的戏剧和小说,创造出一个具有阶级意识的“愤怒青年”风潮,以描绘其卑微的日常生活。
正当海对岸的同行们如火如荼的扛着摄影机高喊革命时,托尼·理查森犹如海豚一般同样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并持续歌唱。《汤姆·琼斯》受到艺联大力赞助,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新浪潮技巧,摆脱严峻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其新潮又充满智慧的形态,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从而一举夺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配乐奖。同年全美电影评议会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也授予其最佳导演奖,由此托尼·理查森的声望达到顶峰。
《汤姆·琼斯》的影像风格多受传统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影响,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且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注入心血。户外镜头长短摇相叠,室内光线明暗交错,自然怀旧,散发诗意。
影片在剧作上尽量忠实原作中很难扼要叙述的复杂情节与社会风貌,没有按着规矩的五部结构来改编。其主要以男主角汤姆·琼斯为主导,在汤姆·琼斯与苏菲娅修成正果之前(A故事),将琼斯与另外三位放荡且妩媚的女人(莫丽、瓦脱夫人、贝娜斯登夫人)的生活体验分为三段(B故事),配合着迪士尼动画式男中音进行线性叙事,由此展开一幅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现实主义的广阔画卷。上到地主领地的日常生活和上流沙龙,下至旅店、戏院、集市、法庭、监狱、杂货铺、生意人的账房轶事,从达官显贵和资产阶级的代表到底层生活的市井鱼龙。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滑稽史诗”的基本主题是关于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所以创作者可以将再创造的精力用到视听编排上,以致更加专注在社会中的愚蠢、傲慢和残忍。象征着善良与美德的琼斯、苏菲娅、奥沃希,代表着罪恶的布力菲、贝娜斯登夫人。
在这场追逐自由恋爱的身世之旅中,在这块交织男欢女爱的混沌大地上,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饱受挫折却不以为然的理想主义者,当他环顾四周时,那些贪婪、虚伪与疯狂是抵不过心中的完美世界。影片以这样的方式,温和却深刻的暴露出英国资产阶级腐朽、虚伪、唯利是图的本质,讽刺了英国社会的伪君子、假圣人和市侩们。
像《汤姆·琼斯》这样的电影其实非常难拍,如果你不找到一种方法让它看起来毫不费力,就根本拍不出来。托尼·理查德森在此维持着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平衡,包括了爱情、欺骗和身体的喜剧。尽管小说以独语无二的力量和神奇来戏剧化的表现了内心冲突,但若要电影同为经典,则必须将故事通过视觉概念与设计的形式表述出来,用胶片说话。
下文将尽量梳理在《汤姆·琼斯》中通过剪辑来完成视觉喜剧的段落。
影片以片头四分钟的彩色默剧形式开场,这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戏中戏结构简洁明了的完成了故事背景介绍的任务。
家境殷实的英国乡绅奥沃希与他的妹妹住在一起。某天外出归来,发现自己床上有一个弃儿,疑心女仆珍妮·琼斯是弃儿的母亲,便召她前来盘问。但因其坚决不透露任何信息,奥尔华绥未作深究把她送往别的地方,孩子留在家里收为养子,名起汤姆·琼斯。
1.18.00, 一次琼斯在深山中由强盗手中救出一个女人,名叫瓦脱夫人,琼斯把她护送到艾普顿的旅馆里。在这段长达三分钟的进餐段落中,角色间仅靠与食物的肢体互动与眼神交流来完成勾引戏份,妩媚自然。
25.00,五分钟的乡间狩猎大会是一个精彩的蒙太奇段落,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这场拥挤、血腥的乡间活动。远景、全景、特写、摇臂俯拍相交错,按照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剪辑,过程流畅且张力十足。
这个段落与故事的发展关系不大,多展现英国乡村的流动风情,猎狗蜂拥而出,马匹在田野里拥挤、奔跑,疯狂狩猎吵闹的人群,可怜的百姓在愤怒的看着他们踩坏庄稼与家禽。
随后苏菲娅出猎坠马,琼斯为了救她,左臂折断,住在魏思特恩家里治疗。苏菲娅深为琼斯的挚爱行为所感动,两人感情与日俱增。
50.00,苏菲娅的姑妈与其父亲询问苏菲娅是否恋爱的情况,当父亲因首次听说宝贝女儿恋爱而发火,及推测是身份显赫且富有的布力菲而开心时,他们的听众及反映对象全部都是农场里的活跃的牲畜们。
以《阿凡达》、《潘神的迷宫》等科幻影片为例,无论电影的场景和设计如何非同一般,其创造银幕真实的模式仍然希望说服观众相信银幕所呈现的世界为真。相比之下,自反性电影却不会掩盖银幕世界只是虚构的事实。
人物扭头面向摄影机,中断叙事,开始对观众说话,以幽默的旁白袒露心迹。这个带有喜剧效果的自我指涉画面打破了虚构的外壳,导演不仅巧妙地向观众宣告导演统领全局的地位,告诉我们观看的只是一部电影,而银幕所呈现的现实也只是电影中的现实。电影的自反便是用胶片来达到小说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最好的方法之一。
13.00,汤姆·琼斯与苏菲娅谈及附近农民偷了一只羊时,汤姆·琼斯不自觉的道出一句恶搞解释。
1.15.30,当从丰腴妩媚的瓦脱夫人身体回过神来时,汤姆·琼斯似乎发现了摄影机对面的观众同样分享着这一切,出于公子哥的私心或廉耻,他迅速地脱帽盖住了镜头。
2.2.50,当乡绅奥沃希向急忙赶来的苏菲娅父亲解释事情原委时,抢镜的瓦脱夫人立马转身,反客为主。
7.00,琼斯与莫丽。照例我们会忽略接下来的场景,这些场景是不符合端庄得体的审查要求的。
1.37.15,琼斯与贝娜斯登夫人。照例,我们会避开下面的对话情节,但我们会看一下第二天的情况。
56.40,在得知自己被锁在屋里的闺女与女仆为爱出逃后,姑母与无知的父亲理论。其向离去的姑母说出让弥尔顿当我面告诉我,我一定扇他几巴掌(已故百余年诗人)后。扭头扑倒边上正在劳作的女佣。
1.27.20,路遇劫匪的苏菲娅姑妈,依旧没有令人失望的摆出了那副资产阶级正经、严谨甚至死板做作的模样,充耳不闻的自说自话。
2.01.00,瓦脱夫人在拜访奥尔华绥时揭露出,律师道林是受布力菲的贿赂才指使流氓出面做假证,又将琼斯出生的真相和盘托出。其后影片以逐帧动画的方式呈现房门外偷听的吃瓜群众。
1.25.10,长达1分钟的降格处理中,我们仅能接收到交错无序的拉火车大队,以及压缩到近乎电子乐的声音。尽管如此,导演托尼·理查森依旧没忘记抖包袱。
1.跑回屋拿衣服的汤姆·琼斯以正常速度回了临别飞吻。
2.误识夫人的贝娜斯登先生则将错就错的与瓦脱夫人春风一度。
除此之外影片各处同样充满着惊喜。
38.20,动画式框中框强调,谄媚的律师将汤姆·琼斯的身世之信交给了险恶的布力菲。
活宝三人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莎士比亚冷人惊叹的时空流动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唯有摄影机才能捕捉。伟大的讲故事的人一直都知道,“展示,不要告诉”是一个终极任务:以纯粹戏剧化和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作,展示一个自然人类型为的自然世界,表现出生活的复杂性,而不用告诉。——罗伯特·麦基
@英伦大师展 记得《认识电影》里对《汤姆琼斯》在文学改编电影历史上的地位评价极高。这种近乎癫狂的戏谑拍法发展到后来可能催生了特瑞吉列姆的无厘头喜剧吧。
导演怀着戏谑的心态拍片,旁白是其一,提供一个戏外的视角,动不动让演员直视镜头,或者把帽子扔上去,切镜头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花哨的东西掩盖不了汤姆这个人物的糊涂,极讨女人喜欢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与苏菲的爱情就看不出所以然了。
Tom.Jones.1963.iNT.Dual.Audio.DVDRip.XViD
乱成一团。。。笑成狗。。。而且用各种杂耍的形式逼你笑!!!British New Wave代表作!Woodfall工薪阶层喜剧大制作。。。英国人教全世界”活在当下“!
大部头小说改得相当流畅了,很多当时的神来之笔。大家闺秀爱上放荡不羁到天真浪漫的纯浪子,也蛮一言难尽了。看了眼导演生平,了解了。
荒诞的英国喜剧,荒唐而有趣。也让我们见识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堕落、肮脏和丑恶。
实在搞不懂这样一部闹剧为何能够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好吧……这是一部基本让我蛋疼的电影……种种迹象表明,这是英国人的一次自我开涮……为这种自嘲精神、为很英式幽默的旁白、也为芬尼大叔的疯癫表演(他那里有帅……),多打一颗星好了。不过至今不能理解这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怎么划拉到手的。
Handsome Albert!~…想起了前年英伦展的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和上影节的《将军号》!~…这类片子我绝对是影院里最“自得其乐”的之一!~…今天的两部再给我来一打!~…(坚定了我要继续all英伦展的faith!~…
低配版《巴里林登》,低下层的逆袭史,闹剧式狂欢,俗气中的生气勃勃,直视镜头的破墙手法分分钟暗示你莫要当真。以遭遇的人物为间隔的分段叙事沿袭《坎特伯雷故事集》式讲故事风格,诙谐而讽谑的坊间传闻亦一脉相承。
1.5。故事本身有向史诗电影靠近的倾向,但是叙事方式完全就是英式无厘头喜剧。抛开视听语言和叙事基调,本片内容基本接近库布里克的《巴里林登》,可是质感上完全天差地别,再次证明库布里克对题材的精准把握力度。英伦古典社会阶层的沉浮在一个异类的戏剧人生中一展无遗,既是命运弄人的无奈又是阶级选择的必然,但是此层社会指向却在电影好不正经的风格中完全消解,丝毫不能感受到严肃的深入讨论,而结尾突转的happy ending更是将电影拉向了俗套的商业模式,唯一给出一个"活在当下"的借口为结尾留下了一丝回味。
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上海英伦大师展】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与配乐+威尼斯影帝。1.典型后现代式无厘头喜剧片,叙事上:脸谱化的人物+夸张的情节+猝然强行反转大团圆的结局,形式上:角色各种打破第四堵墙的言行&旁白剧透、自指(如“以下照例省略激情戏”)与自嘲&出片名前的数分钟仿默片式开场+圈入圈出转场+高速剪辑+降格镜头(追逃戏)+定格镜头蒙太奇(男女两人门外偷听场景)等拼贴式的电影语言。2.最有名的段落当属两人边吃海鲜与水果边调情的正反打蒙太奇了,极具性暗示。3.一处妙到毫巅的压缩银幕时间技法:在单个镜头中,汤姆·琼斯由左至右连续数次入画与出画,每次都骑在马上,但骨折的胳膊都愈加趋近于康复,摆出不同的姿态与动作。4.不得不说,当年奥斯卡的确勇气可嘉,竟然会给一部如此戏谑的闹剧式电影颁发多项最有分量的大奖。(7.0/10)
三星半,20190106@大光明重看,如果有机会在影院,特别是近千人的观众一起欢笑,特别是你后排的同学笑点又很低,如果不被现在观影体验和观念来评价本片,其实观感还是高于6.6这分数的;美版卡萨诺瓦,一位又怜香惜玉又动不动拈花惹草的“孤儿”的探险之路,同时也是吐槽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陈词滥调的一路恶搞和大型吐槽集,你看贵族们的狩猎何其夸张“宏伟”,你看“吃饭调情”何其香艳,你看主角不到片尾是肯定不会死的,你看身世浮沉废话太多让穿针引线的女士一总结何其简练呀……根本是伊伯特爷爷《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的电影版嘛
无泪的欢乐。有些镜头蛮不错。故事性差强人意,大概读小说是更好的选择。
菲爾丁用這麽一個鬧劇實際上就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作為棄兒的湯姆將永遠流浪,永遠做小白臉,永遠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不是後來真實身份出來。故事就在這財富,婚姻,名譽紛至沓來的時候戛然而止,很讓人印象深刻。如果這篇小說加一副標題:論出生背景的重要性,會讓更多人理解和喜歡。
这部很欢很欢的电影告诉我:出身就是一切,这条真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三星半。虽然该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但该片的水准是比不上同属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如此运动生涯》《撒谎者比利》等影片的。严格来说,该片也算是略有突破,就是对英国古代生活的展示:粗鄙、野性、贪婪、可笑。汤姆·琼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兼有英俊与粗野,很好的不完美主义标本。
汤姆·琼斯先后跟农家女野战、中年妇女开房(两人共进晚餐的段落真是色情满满,若不是电影最后说珍妮·琼斯不是他的亲生母亲,那他俩在旅馆就是乱伦了)、富家女偷情,感觉即使苏菲跟这么个善良的花心大萝卜在一起了,也不太会幸福?……默片式的前序交代、蒙太奇的恋爱过程、定格的偷听方式……部分拍摄手法滑稽幽默,但剧情于我还是不够有趣,整体感觉还行吧。
相当闹腾!而且风格百变,花样不断,毫无征兆突然就打破第四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