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丝洞

奇幻片中国香港1967

主演:于倩  尤情  周龙璋  何藩  彭鹏  

导演:何梦华

播放地址

 剧照

盘丝洞 剧照 NO.1盘丝洞 剧照 NO.2盘丝洞 剧照 NO.3盘丝洞 剧照 NO.4盘丝洞 剧照 NO.5盘丝洞 剧照 NO.6盘丝洞 剧照 NO.13盘丝洞 剧照 NO.14盘丝洞 剧照 NO.15盘丝洞 剧照 NO.16盘丝洞 剧照 NO.17盘丝洞 剧照 NO.18盘丝洞 剧照 NO.19盘丝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3 20:04

详细剧情

唐僧师徒一行四人离开朱紫国,途经一片庄园。唐僧执意亲自化缘,遇见七个绣花玩耍的女子,然这些女子乃妖精所化,分别为:红蜘蛛(于倩 饰)、绿蜘蛛(沉依 饰)、金蜘蛛(刘亮华 饰)、黄蜘蛛(马海伦 饰)、蓝蜘蛛(尤倩 饰)、银蜘蛛(田梦 饰)、白蜘蛛(黄莎莉 饰)。她们得知唐僧身份后,遂将其虏入洞府,欲吃其肉求长生不老。   悟空久候师傅不归,情知不妙,唤来土地知晓唐僧许被蜘蛛精所获,于是带领沙僧、八戒打上盘丝洞,解救师傅……

 长篇影评

 1 ) 但杜宇的《盘丝洞》

1927年上映的《盘丝洞》,是由但杜宇导演,殷明珠、夏佩珍等一众明星演绎的中国早期神怪武侠片。影片取材自《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与盘丝洞蜘蛛精之间的纠葛和爱恨情仇。

电影的银幕造型风格突出,人物服装考究精致,例如蜘蛛精精致的妆容、猪八戒的头黑脸丑,这些都是忠于原著的人物形象;

布景服务于剧情需要,既有户外实景拍摄,又有盘丝洞的室内搭景;

镜头使用灵活,多用俯拍和全景展现打斗和聚会场面,特写也多用于表现人物情感,从而塑造一个为爱痴狂的聪明的蜘蛛精形象;

影片的色彩运用也颇为精妙,尤其是最后一个叙事片段,银幕的红色既起到参与叙事的作用,代表着能够打败蜘蛛精、解救唐僧的三昧真火,又烘托了氛围,体现最后一场打斗戏的激烈。

片中特效的使用在当时来看也可谓是中国顶尖水平了,像蜘蛛精的消失术运用了停机再拍,以及孙悟空的变身术运用了叠印技术等。除此之外,据说在损毁的片段里还包括了猪八戒在浴池中的水下摄影,以及老鹰叼走衣服的航拍镜头,只可惜因为战争导致这些珍贵片段无法与我们见面。

所有这些精心安排,都在于导演但杜宇对电影艺术表达的追求,不愧是中国早期电影唯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盘丝洞》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票价涨到一元一张,而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元,可见其火爆程度。再考虑到其原底片因战争失传又通过挪威拷贝版收回中国的坎坷经历,《盘丝洞》确是为数不多的“国宝级”典藏影片。

 2 ) 《盘丝洞》观后记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观看的《盘丝洞》修复版,胡伟立先生配乐。 (一)历史价值 真的是很珍贵的影像。其一这是1927年但杜宇导演的作品,中国现有为数不多的旧片拷贝,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二《盘丝洞》也可以算是当年的春节贺岁档影片,服装和置景开了为影片定制的线路,影业寒冬期间,这部影片在商业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三影片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和开放的思想弥足珍贵(现代人看可能看不太出来,觉得都挺正常的,但有些地方可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衔接的话就可想能知了)。 (二)表演 总体观感上,唐僧的扮演者的表演是令我感觉最脱戏的,那种怯生生的小家子气,没有高僧的威严和庄重感,反而像极了普通的“懦夫”,而且竟然还有明显的笑场(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安排的,但真的蛮突兀的呀),是个表现力很弱的主角。

蜘蛛们的表演比较出彩。蜘蛛大王是由但杜宇的妻子殷明珠扮演的,很明显可以看到她当时已经是身怀六甲了。蜘蛛大王和二蜘蛛(戏份比较多长相也比较出众的蜘蛛精)的表演都比较自然,表情动作和神态都很丰富到位。

盘丝洞里的仆人们都只穿着三角裤,身上抹着程光发亮的油彩,表演也很夸张华,为影片增加了戏剧色彩和很多的笑点包袱。

孙悟空的脸部沾了些毛发,在特写镜头里很明显,曲着身子颠来颠去的样子猴样十足,导演还安排了多场打戏,以及变身和化烟逃脱的剧情,丰富了剧情,丰满了人物形象。

八戒的懒样、怂样、色相、撒泼、委屈等表现非常丰富,戏份占比也挺多的。里面有一段八戒被蜘蛛精砍头追着讨要的剧情,脑洞着实很大。

蜈蚣精的小童兔子精是个小男演员,伶俐调皮的模样实在是惹人爱。

btw,在人物设计上,还安排了一场悟空和八戒因救师未成而在山坡哭泣的戏份,相较于无所畏惧和一有问题就求救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安排给西游师徒增加了一丝人性(的弱点),同时也为之后三昧真火火烧盘丝洞的举动反衬出了智勇气质。

作为神怪片,后期剧情安排了好几场打斗戏,双打、三打、群打都有;还有一位蜘蛛精表演的“天魔舞”。

(三)摄影 这部影片的摄影技法非常丰富,拍摄视点全是固定视点,但是景别上,远景、全景、近景、特写的拍摄皆有包含。全景大多为最佳旁观视点的平视正拍,而人物在画面中运动表演;中景在餐桌戏上还采用了侧后位45°拍摄;为了表现演员的表情和打斗突出戏剧效果,采用了较多近景和特写镜头,才有人物的纵深运动,增强了惊悚效果,也同时为转场剪接提供了新的技法。

除了平视正拍外,还运用了仰拍和俯拍镜头(小道士去溪边找他师傅时),在空间呈现上表现得更加真实和丰富。

构图上也较多的采用了极简风。内景拍摄主要是最佳旁观视点构图,外景上则更多更丰富,以能展示所需人物与动作为景别选取要求,主要人物较多置于中位;小道士去溪边找师傅的镜头则因着桥与溪水的高度差而采取了上中下三分结构……

为了展示影片的神怪色彩,变身、穿墙等戏份,采用了停机再拍的手法,配合叠化的剪辑效果,大多都比较自然。

(四)剪辑 剪辑上大多是以动作为剪辑点,或重复表演或中途衔接;还有就是按照剧情编排进行场景跳转衔接(当人物离开画面后则剪接到下一个场景)。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这一版本是由16帧改24帧的效果的原因,有些剧情的剪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演员从停止到开始表演的开始点(场景跳转后,人物没有及时表演)。有些地方也不知道是残片的原因还是本来就剪成这样,可以看到明显的动作不连贯。但总体来说都还是蛮不错的。

在本与本,以及残缺的片段之间都有胶片标志,不知道以前的电影播放换片时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

(五)服化道 这部影片的服装打破当年神怪片借京剧戏服的惯例,花费2000余大洋为角色定制服装,因此人物服装上更加简练精致而减少了舞台表演的浮夸感。中途还有蜘蛛精非常大胆的肚兜短裤战斗装,在那么保守的年代这么做,实在是佩服!

蜘蛛精的妆容有一点点民国时期的味道,妖怪们也大多奇装异服夸张化。八戒的头套野猪头样做得也挺细致,还设计成了嘴部活动形态,是下了功夫的呀!

蜘蛛网的设计很仿真也很现代化,虽然很多道具都是纸或木头做得的,但是造型感也很到位。

场景主要是盘丝洞和蜈蚣精的道观,器物不多,但摆放到不显得单调。假石假山的脉络也颇为别致。

发现民国时的女子(戏中演员)大多含胸驼背,颈部前倾,男子里也不乏相似,竟和曾经看过的老照片一致,看来这一陋习是着实存在的,怕是到了30年代后才慢慢改善的吧~

(六)音乐 《盘丝洞》本是默片,本次展映邀请了胡伟立先生为影片配乐,在数字母版中本以插入胡老混音的电子乐,现场先生还跟随剧情点即兴伴奏,以增强剧情效果。音乐以影片的融合度很高,代入感很强。但总体上,音乐很满,节奏表达和剧情安排较为契合,还插入了16mm胶片转动的音响填充空白,别有一番趣味。

(七)挪威版的遗憾

现存的这份拷贝是13年从挪威领回国的,非常珍贵,也非常可惜已是残片。据李政老师说,在残缺的部分里有蜘蛛精洗澡,孙悟空变成老鹰调走衣服的片段,而这一部分是由真实的老鹰演绎的,非常精彩,但已缺失了。

同时也因为是流传到挪威的版本,因此在字幕编排上,有好几处字体翻转,或者手写的剪接,稍显突兀(字幕采用的字体非常丰富,有正经的手写体,也有可爱的Q型字,破有意思)。修复师没有可以修改而保留原样,也算是为历史留痕了,遗憾美吧~

因为是1927年的旧片,硝酸盐成分的胶片极易着火,而随着时间洗礼,开头和中间部分片段的画面都已出现曝光过度或被溶解或有划痕等情况。但总体修复后的版本超过4/5的可看度是很高的,也不会影响影片流畅度和对表演置景的观看。为历年保管员和修复师们致敬。

(八)其他

这部经典小说改编的影片除了保留部分原著探讨的问题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探讨空间。一些人性贪婪、怯懦,人物戏嬉、成亲、闹洞房等等的表演,丰富了影片的可看度和笑点。

 3 ) 盘丝洞2017

8.0分。

得以一窥华语电影动作戏发展脉络的初级阶段:效仿京剧唱段。上海作为当时的亚洲电影大都会,因战争电影人不得已南下,将影视创作工业带到了香港,发展成后来的港式动作戏。

现场配乐选择电子风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与默片影像搭不搭这种事还是见仁见智,影像能成就配乐,反之配乐也能成就影像,我对现场配乐部分不太喜欢,有时未能根据剧情场景的变化酌情变化,尤其是动作戏。

字幕问题蛮大的,光“长老看来是疲乏了,该去里面休息一会儿了”这一句就反复出现三四次,还换着花样出现,正的、反的、镜像并反着的,又与字幕后剧情不搭,明显错误。还有就是剧情发展至关重要的字幕“三味真火”出现的时机也不对。还有就是部分影像的缺失,比如孙悟空变鹰调走蜘蛛精的衣服、水底景象等,没办法,能看到残余影像已然欣慰了。

剧情硬伤还是蛮大的,孙悟空第一次和第二次对战妖怪时妖怪的能力完全天壤之别,况且第二天妖精数量还比第一次多出几倍,但中间却没看到任何猴子战斗能力提升的细节(可能是影像缺失的原因),至关重要的三味真火也只是结尾才起作用,并没太多帮助猴子战胜妖精。

有趣的是八戒对猴子美色下手的那段,还有抛猪头那段,光怪陆离,蜈蚣精的童仆也蛮出彩。

(广州金红棉影展)

 4 ) 盘丝洞

但杜宇导演、殷明珠主演《盘丝洞》(1927),缺了一本(约10分钟),蜘蛛精们洗澡悟空化鹰将衣服叼走的“香艳”卷。挪威教授Eivind说此片曾因审查原因(裸体)在挪威耽搁一年,1929年才上映。

《申报》广告宣传里还有“哲学”“巨片”等关键词。

化妆、服装、表演、舞蹈等有戏曲舞台影响(一场“天魔舞”令人想起梅兰芳)。当时荀慧生也在演京剧《盘丝洞》。

但杜宇擅美术和摄影,讲究布景、服装和道具(夸张的巨型锤子、剃刀、人脚、夜壶实在太有趣)。多为固定镜头,内外景交替,有些高角度镜头展示盘丝洞,远景配合中近景,超级特写则作为吓唬观众的恶作剧及attraction。

殷明珠的确是个眉眼秀媚的美人。

 5 ) 西游东归: 从寻回《盘丝洞》看电影资料馆海外收集工作的意义与启示(网转)

【本篇作者】:沙 丹
        2014 年4 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历经两年努力,终于从挪威迎回了国宝级影片《盘丝洞》修复版的胶片和数字拷贝,并在北京举办了交接仪式、研讨会和配乐活动,引发了学术界、媒体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作为此次影片回归的见证者及配乐活动的策展人员,我内心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甚至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以身为一名国家电影档案工作者为荣;同时,我也认为,《盘丝洞》的顺利回归,亦是近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海外收集工作中的最大亮点, 其影响堪比香港电影资料馆寻回、修复费穆的《孔夫子》,台北电影资料馆寻回、修复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与《孔夫子》《恋爱与义务》两片出于华人捐赠不同,《盘丝洞》由于在北欧发现且保存并不完整(影片片头及前段部分遗失),在接洽、鉴定、谈判和回归的跨国实践操作中更显难度。因此,这次回归的意义显然是多元的:有效地填充了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推进了电影史的研究,提高了公众对于早期影像保护的认识,对于电影资料馆本身而言,也增加了我们寻回遗失海外的华语老电影的经验、荣耀和责任感。本文即从我个人经历感受出发,简单谈一下《盘丝洞》回归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意义和启示。



西游归来的《盘丝洞》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资料馆是在2012 年4 月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北京年会期间,得知挪威藏有一卷古老未知的中国电影。会后,在我馆外事处与对方的跟踪交流过程中,挪方发来了数十幅影片截图,那也是我本人第一次见到这些斑驳珍贵的影像。经过专家鉴定,很快就确定了这是在中国失传已久的《西游记》电影《盘丝洞》。同年10 月18 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大型早期电影学术研讨会上,时任电影资料馆副馆长的孙向辉女士在大会致辞中首次向与会代表透露了这一消息,引发了很多电影史专家的浓厚兴趣,像来自上海的石川教授便通过微博转述了此事,让《盘丝洞》通过社交网络最早进入了公众视野。此后,孙馆长为此事还专门率代表团赴欧洲,与挪威有关方面洽谈,就影片的修复情况进行了初步沟通。


       挪方后将《盘丝洞》送欧洲某专业公司进行影像修复,但据说其过程并不顺利,其间还发生了该公司因破产保护而连累《盘丝洞》修复素材被暂时查封的惊险一幕。好在“劫难”度过,在更换服务商之后,影片最终修复完成并于2013 年10 月在奥斯陆重新公映。挪方通过当时的媒体报道,称要将影片无偿捐赠于中国,这引发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兴趣,搜狐等门户网站也找到我咨询此事, 说实话那时我对该片的回归日程并不知情。后来我才了解到,挪方于2013 年底专门委派人员来到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方主管领导就《盘丝洞》的回归事宜进行了正式会谈,双方最终确定于2014 年4 月在北京完成影片的捐赠交接,届时挪威国家图书馆的馆员和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均会来华。就这样,《盘丝洞》这部讲述历经磨难、西天取经的“孤儿电影”(Orphan Film,指查不到出处的早期影像,或找不到版权方的早期影片),经过八十多个春秋的海外流浪,终于东归祖国。

       2014 年4 月15 日是影片正式回归公映的日子。而从此前的3 月14 日开始, 作为单位的节目策划,我已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此次重要活动进行了不定期的介绍,尤其结合片中蜘蛛精们的“翻绳”游戏、唐僧屡遭挑逗而坐怀不乱等有趣段落进行宣传预热,取得了影迷们非常积极的反馈和互动。同时,为方便观众,搭着即将开始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们还对《盘丝洞》活动进行了预售,仅在4 月13 日一天便销售出385 张票。因此,到了4 月15 日当天,能容纳六百多人的艺术影院早早便出现一票难求的盛景,对于一部20 世纪20 年代创作的老电影,这可是相当罕见又令人振奋的事情。


《盘丝洞》的非凡价值

        4 月15 日晚7 点,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济济一堂。我很荣幸作为主持人为全场观众进行了影片片前讲解,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从2013 年国片放映场次开始增设的服务环节,目的就是通过介绍影片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便于观众更好地回到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早期电影作品的独特价值。当晚我主要谈及了四点:第一,画家出身的但杜宇导演对于《盘丝洞》的影像造型具有独特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影片既携带了他强烈的个人旨趣,也体现了“吸引力电影” (cinema of attraction)元素与叙事电影(cinema of narration)元素的巧妙融合。这两种形态在西方早期电影中,常用来描述电影进化的不同阶段,即从早期注重“暴露”的吸引力电影逐步向注重“窥视”的叙事电影发展。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相较于西方起步较晚,在中西文化交融的20 世纪20 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两者汇流的集中表现—武侠神怪浪潮。《盘丝洞》正是这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卖座大片,按照郑逸梅的记述,影片最终为但杜宇夫妇赚得了五万余元,并扩大摄影场地,添置了道具、工具和私家汽车等奢侈用品。



        第二,《盘丝洞》是旧市民文化与新技术结合的奇妙产物。作家、编剧柯灵在他著名的文章《试为“五四”与电影画一轮廓》中早就提及,在五四运动新思想疾风骤雨地在中国绵延散播的时候,电影界的反应是相对缓慢而麻木的, 这和电影所承载的市民通俗消费趣味有着直接的关系,20 世纪20 年代的电影(譬如反映才子佳人的鸳蝴派电影或苦儿弱女的情节剧类型)更多地指向普罗大众而非精英知识分子。《盘丝洞》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却耗费了但杜宇大量的投资成本,使用当时最尖端的技术进行摄制(原片中甚至使用了航拍和水下摄影,可惜现存拷贝中已不复存在)。这一旧一新两个维度,体现了源自西方的近代幻想科学在市民通俗文艺的土壤中的落地。《盘丝洞》无疑就是这种新旧碰撞、孕育生长出的奇妙果实。


       第三,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神怪玄幻类型片,《盘丝洞》具有多向度的、超越性的美学趣味。在早年的“官修”电影史学中,出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语境, 神怪玄幻这类电影常被视为“落后”“庸俗”“宣扬封建迷信”的落后产物。但随着近些年“再写电影史”的学界风气推动,尤其是对海外学者汤姆•冈宁、米莲姆•汉森、张真等新的方法论和文化史观的引入,典型的如所谓“白话现代主义”(Vernacular Modernism),早期电影打破了“进化论”的宿命,被赋予超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盘丝洞》对于吸引力奇观与叙事的融合,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考察,这也并不独属于20 世纪20 年代,直到最近中国的卖座商业电影(比如《画皮》系列、《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这种样式仍然普遍存在。《盘丝洞》就是今天国产魔幻电影的现存最原始雏形。同时, 影片中众多噱头设计(比如蜘蛛精斩下猪八戒的头当球玩、孙悟空发动三昧真火大破魔窟)不仅有效,更令今天的观众震惊叹服;再加上随处可见的、通过高级的电影化技巧传达的佛家精神和哲学理念,都展现出影片多向度的、丰富的美学层次。比起《盘丝洞》,今天动辄花费上亿拍摄的商业魔幻制作,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与时俱进的,《盘丝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盘丝洞》对于情欲的大胆表达,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另类折射。“过于色情”是《盘丝洞》上映后遭到的典型指责,但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的感觉。影片改编自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本来就有很多露骨色情的描写,而但杜宇表面颇有锋芒的影像再现,固然有市场的考虑,但也有人性价值方面的激进和妥协。所谓激进, 要考虑到但杜宇所受到的西洋美术的影响(对人体美的展现),以及当时上海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如果大家看过当时的著名妇女流行杂志《玲珑》,那么与之相比,《盘丝洞》对于情欲的表现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而所谓妥协,则有趣地体现在影片的结局,当蜘蛛精们葬身火海,字幕卡上接连显示出“只为动了情欲一念,卒致自焚其身”“万缕情丝,收拾得干干净净”“作如是观”(电影放至此时,观众席上早已笑倒成一片)—但杜宇哪里是在“宣扬”情欲,而分明是在表述情欲的危险嘛!这也让人不禁想到姚苏凤在《西游记盘丝洞特刊》上所写的那篇文章《人生消磨在盘丝洞里》。他说,盘丝洞就是“七情之窟”,就是“我们现在所寄生于内的一个世界”,七只蜘蛛精所代表的七情之魔力,无人能够解脱。而正是这种典型类型片的结尾处理,微妙地表现出但杜宇对于社会舆论的小心谨慎:既要让观众沉溺于奇观叙事的“盘丝洞”中不能自拔,又要使电影结尾携带有必要的教化色彩,以确保高资本的制片投入带来稳定的回收。事实证明,他果然成功了。



《盘丝洞》回归的社会影响

        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盘丝洞》回归首映,引发了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活动当天,就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电影频道、北京电视台、《南方周末》《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电影报》《参考消息》等十几家重量级传统媒体,以及凤凰网、腾讯、搜狐、网易、新浪和人民网等大型网络门户参与了此次回归活动的报道工作。媒体普遍对国宝级影片《盘丝洞》能够在八十七年后回归祖国表示由衷的惊叹,并对电影资料馆寻回老影片的工作给予赞许。这当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报道来自于《南方周末》资深记者李宏宇所撰写的整整半个版面的长文《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 年:修复老电影的故事》。《盘丝洞》回归当日中午,他对孙向辉馆长、我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采访;其间我得知,他正是澳洲电影档案保护专家保罗•谢奇•乌塞关于影像保护的名著《电影之死:历史、文化记忆与数码黑暗时代》的内地版译者,难怪如此关注老电影修复保护的话题。

        在此之后,《盘丝洞》又陆续在上海、北京放映了两次,算上去年挪威奥斯陆和今年4 月北京的回归首映,至今总共放映了四次。2014 年6 月,《盘丝洞》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了配乐放映,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活动中的一部分。当时我正好陪同馆领导参加中国电影资料馆和英国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阮玲玉《神女》交响乐团配乐活动,而台湾刚刚在博洛尼亚修复完成的《恋爱与义务》也送至上海进行世界首映。如此多重量级的早期电影齐聚上海,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的原址(现上海电影博物馆五号棚)上举行放映,让活动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纪念意义。



         为此,我也先后两次接受了沪上重要媒体《文汇报》的采访。我从中尤其感觉到,《盘丝洞》回归事件不再是那种惯常媒体报道的“一锤子买卖”,而在不断地绵延发酵:从一部电影逐步发展到对于中国早期影像保护的宣传上来, 而这种提升公众保护影像遗产意识的报道,在《盘丝洞》回归以前是相对缺乏的。今天的公众都在享受电影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但根本不会注意这当中充满了风险和隐忧,正像李宏宇在《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 年》所提到的那样:“数字影像技术和存储技术频繁升级换代,消费者很开心,但对电影档案工作而言, 这制造了始料未及的保存成本—海量影像以当下的主流格式存储,一旦文件格式随技术更新,转码又将是巨量的工作。”因此,大家尤其应该注意到,回归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盘丝洞》不仅有数字版还有胶片版,“胶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仅能保存4 年,而在最理想状态下可保存1250 年。这是有完整理论和科学实践证明的推论。储存在硬盘里的数据,目前反而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它能完好保存超过一百年”。(李宏宇文)
       这种观点正是我们在与媒体的交流中所反复强调的,一如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所坚持提倡的那样:胶片不死,勿毁它们。最近8 月8 日的上海《文汇报》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修复完的老电影如何找到新观众》,进一步探讨了老电影在修复、保存之后的利用问题。当中也引用了我的观点,即对此类老影片推向公众需要加以适当的包装,比如配乐、主题性编排、讲座等。事实上,作为常年坚持放映老电影的国家文化机构,中国电影资料馆一直都在利用策划包装的手段, 引导观众走近他们本不熟悉的老电影。就在《盘丝洞》6 月回上海放映的同时, 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的“金猴传奇”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集中放映了9 场10 部与孙悟空有关的影片,比如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修复完成的著名无厘头喜剧《大话西游》等。这一来是对但杜宇《盘丝洞》回归的巩固和扩展,二来也是对《西游记》影像文化的历史追溯,比如原本黑瘦好色的猪八戒如何慢慢“漂白”变得馋嘴可爱,这些都是非常学术又有趣的话题。其中,6 月28 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再次放映了《盘丝洞》一片,我们将4 月15 日晚现场配乐的录音声轨(由中国音乐学院金野教授伴奏)与影像合成在一起,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同时, 还邀请我馆青年电影史学家李镇副研究员,为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讲解。第二次放映观众仍然超过四百人,连《盘丝洞》女主演殷明珠女士的数位后人也专门来现场观看。据统计,整个“金猴传奇”影展,平均每场观影人数超过了两百六十人,充分证明了即便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小众影片,只要包装宣传得当, 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影像档案与史学研究

《盘丝洞》在学术界尤其是电影史学界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长期以来, 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没有影像保存下来,那么通常依靠的是对文图史料的梳理和重组。但是,无论整合了多么丰富的文字资料,研究者在需要对一部无存影片做出重新评价时,总是感到尴尬无比和捉襟见肘。试想,没有找到《定军山》的影像,中国电影起源何时就总是疑点重重;没有找到《闫瑞生》《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野草闲花》……中国电影史研究就是一个个无底的空洞,只能流于合理的揣测和想象。我一直都认为,电影史学并非历史学的子学科,而与历史学呈交叉关系,这是出于电影自身的艺术特性。在电影史研究中,影像、文字史料和方法论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而这当中影像又是重中之重。换句话说,一部影片的影像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和说服力,因为仅仅凭借影像,完全可以做出中肯而客观的研究成果;而只依靠文字史料,却并不可以。正像海登•怀特曾提出“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的观念,以区分传统的“书写史学”;从这个维度思考, 傅斯年所谓的“史学就是史料学”,对于电影史研究有时并不适用。



2014 年5 月初,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民国电影论坛。会上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史学家郦苏元先生做了题为《民国电影史研究随想》的发言,提出了四种当下最具史学研究价值的民国电影研究维度:注重个案分析的微观研究; 注重电影人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心态研究;注重电影形式特性的文本研究;以及注重田野考察的考古研究。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而这四个维度中,文本研究(郦苏元将其称为电影史学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和影像相关, 这自不必多说;而微观研究和考古研究通常需要依赖影像作为核心支撑;心态研究貌似与影像距离稍远,但其实也有着潜在的联系,比如郑君里、桑弧、孙瑜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拍摄的作品,显然他们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创作“心态” 是完全不同的。5 月份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乱世红伶: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李丽华”影展,通过影像就能很清晰地触摸到这位女明星左右逢源、彷徨无措的“心态”史。总而言之,影像对于我们的电影研究是关键的核心要素。因此, 有了此次《盘丝洞》的顺利回归,20 世纪20 年代中国电影的明星形塑、摄影工艺、特技拍摄、化妆水平、剧本改编等各个工种细节,就不再只是流于空想,而是有了可以近距离触摸的质感,这怎能不令广大电影史研究者欣喜若狂?



        所以,展望未来,《盘丝洞》的回归为中国电影资料馆进一步的海外华语电影收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 年,在卢森堡曾经召开了一次“孤儿电影”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如何利用散落各国的家庭影像、残片和异形片进行了商讨,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第一次派员参加此类性质会议,“孤儿电影”的概念由此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在2012 年“国资联”北京年会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向与会代表发放了华语电影征询表,希望各会员单位协助查找遗留在海外的中国“孤儿电影” 影像。(当然,这种协助查找通常也不限于国资联年会期间,电影资料馆最近便为韩国找到并复制了馆藏1940 年八木保太郎为高丽映画社拍摄的《学费》一片)除了挪威方的《盘丝洞》外,会后我们还陆续收到了来自意大利、波兰、美国、德国、丹麦、墨西哥、香港等众多国家地区的反馈,虽然没有类似《盘丝洞》这样的重大发现,但还是获取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影像信息(不一定为中国拍摄)。



        同时,通过各种私人关系和媒体报道,我们也掌握了很多重要中国早期电影的踪迹,比如佐临的《假凤虚凰》、朱石麟的《花姑娘》、岳枫的《花街》现藏于法国,卜万苍的《国魂》、张石川的《小侠女》藏于香港,朱瘦菊的《风雨之夜》藏于日本,侯曜的《海角诗人》藏于意大利,此外美国南卡大学藏有天一影业公司的早期片场纪录片影像,俄罗斯也藏有非常丰富的、中国国内无存的珍贵资源,像孤岛时期的恐怖片《女僵尸》等。在过去的数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收集的同事已经和其中的很多机构建立了联系,但囿于信息沟通、经费及外交关系等问题,目前的海外收集工作进展相对较为缓慢。比如,我曾目睹大量我馆收集人员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关于《海角诗人》残片的来往电邮,为了换回那残存的二十多分钟早期影像,意方曾提出以我馆三部意大利早期纪录片交换《海角诗人》的苛刻条件,但不知因为出于何故,此事现在已陷于停顿,许久没有收到进展的消息。我想,“孤儿电影”能否回家,有时也需要某种机缘吧。因此再回溯《盘丝洞》今年的顺利回国,这真的是给我们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人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士气。希望中国的电影档案人能够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懈地沟通和努力,让遗落在世界各地的华语电影“孤儿们”早日重回故土。

 6 ) 2014/4/15 电影资料馆&2012六 with cx

1、现场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钢琴配乐,据说还有六小龄童在场,不过他比较机灵,电影没完就溜了,出资料馆的时候停着好几辆“使”开头的车,30元,值!

2、夜壶精出场的时候满身油腻,活蹦乱跳,极为欢脱,还只穿一个看起来很厚的(三角)裤衩。

3、唐僧的脸型。。。莫名让我觉得她(貌似是反串的)全场都在笑!

4、夜壶精用菜刀刮脚上的死皮简直让人恶心死。。。。。油腻腻!

5、悟空悟能,降妖无能,徘徊道中,不觉泣下。

6、唐僧的三个徒弟:皮毛凌乱的悟空,碳烤八戒,打酱油眼睛小得像蔑视他的师兄们的悟净,抱膝坐在草地上……

7、蜈蚣精的小弟子肥嘟嘟的脸,一脸的呆萌,趁人家打架边偷吃边观战。

8、送彩礼时候居然有只鹅2333333333333333333333

9、元宝居然有夜壶那么大。。。。。账房乌龟精还偷偷藏了一个在胯下……………………

10、蜘蛛精们业余爱好居然是玩花绳。。。。。。。

11、大姐要唐僧从了她,让她的妹妹们喂他喝销魂酒。

12、八戒进了盘丝洞,被蜘蛛精诱惑去蜘蛛网里,那一阵的扭捏简直不能更欠,活该后来被蜘蛛精砍掉猪头当球扔,装回去的时候还装倒了!!!

13、八戒调戏悟空化身的蜘蛛精时满腔的饥渴你欲拒还迎的矜持呢喂1!!!!

14、八戒被蜘蛛精的网套住的时候。。。由于鼻子长,又是脸朝地,居然出现了猪扒地的场景!!

15、夜壶精第一回合大战孙猴子的时候拿了一个巨大的多面菱形锤。。。。。以后每遇猴子必用它,从没打着过。

16、夜壶精们给唐僧剃头的时候拿了一个有两个普通菜刀大的镰刀,刮去了光头上的头发,刮完要舔一口说一声么么哒。

17、蜘蛛精和唐僧结婚,群魔乱舞称为“天魔舞”,各大妖怪戴着动物面具撒着欢。

……………………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补充!!

 7 ) 下文来自于网络

2011年 4月15日,北京电影节揭幕的前一天,挪威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罗杰·约瑟沃德给中国电影资料馆送来了一部修复后的中国电影拷贝——1927年上海影戏公司出品的《盘丝洞》。

中国电影资料馆存有这部电影印制精美的宣传特刊,此外还有旧时电影杂志、书籍对它的介绍。电影史专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但杜宇和他的妻子,在影片中扮演蜘蛛精甲的殷明珠,当年上海鼎鼎有名的F·F女士(Foreign Fashion,即“洋派”)。但谁也没想到《盘丝洞》还有拷贝存世。

《西游记》里的这个著名章节,武有孙悟空的打斗,文有美艳蜘蛛精的色诱、逼婚,甚至有女子裸浴的描写,《盘丝洞》因此成为当年上海最卖座的电影,随后还带动了古装神怪片尤其是《西游记》题材电影的制作热潮。也正因为它的香艳、娱乐,在抗战开始后它成为政治不正确的电影,为国民政府的审查部门不容。再加上战乱和流离,《盘丝洞》的拷贝和同时期的很多神怪电影一样,没能保留下来。

2012年4月,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的年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确定了一件事:成员馆之间互助寻找“孤儿电影”。挪威国家图书馆的代表随即向中国电影资料馆表示,他们有一部很老的中国电影,是挪威放映过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现存的拷贝片头残缺,片名和演职员表都没有,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片子。双方通过交换资料图片比对,半年后,确定了这部电影是但杜宇的《盘丝洞》,随后挪威开始修复残片。

 短评

失传已久绝无仅有cult爆了!原来影片拍了八个月。20170715@广州花城汇UA影院,爱是残念乐队现场配乐。原来当时是胶片放映?

8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好cult,萌哭了

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SIFF2014#残片,部分片断花得厉害,蓝色段落倒染得干净;人物造型夸张,各种怪力乱神(笑场连连)显然借鉴了不少戏曲元素,包括花拳绣腿的打斗动作,加上偏氛围的电子配乐,果然cult味十分浓厚;女妖大胆露背,风格前卫,眉眼间果然一派妖冶;20年代的叠印就已经运用得这么纯熟了!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太好看了!!!!!!好看之外,情丝成灰,实在有些伤心。

17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各种原因看得不太顺畅,居然还有领导讲话真是太棒了。音乐很好,让我都想去看神女了。很符合我心中早期神怪片的样子,就是没想到会这么呆萌。殷明珠眉眼细致,举手投足都有种小家子的妩媚,真是很美。没有想到最后归结来的只是“情欲”而已,妖怪们好无辜啊。

21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现场钢琴太赞了,一瞬间真是回到当年的戏院(听过很多次现场配乐就数这个感人)。至于片子嘛,还不至于到怪力乱神被禁的程度,起码不是粗制滥造,外景比较令人印象深刻,内景要是表现主义走法就会更好点。沙师弟依然没有沙师哥有存在感,二师兄很喜感,意外的是大师兄太弱了!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早上的研讨太谬赞,晚上看到实物困意重重,五颗星打给钢琴师。这种片子实在有愧前来装X的文艺青年,火柴棍支着眼皮看完以后,还要打肿脸夸这片子真不错,辛苦辛苦。

30分钟前
  • 王恶
  • 还行

那一年弗里茨朗都拍出大都会来了,你们竟然看这个就高潮了?

34分钟前
  • 灰狼
  • 很差

资料馆2014.4.15.7pm 蜘蛛精们如花瓣般躺倒;火奴的多面体大锤、超大剃刀、最后现出夜壶的原型;堪称表情帝的蜈蚣精书童,现出小白兔原型;造型蠢萌的各位大王、造型极丑的猪八戒;砍下八戒头当球扔;三昧真火烧尽万缕情丝的结尾。有趣的地方极多,默片现场音乐伴奏就是好呀。

38分钟前
  • xīn
  • 推荐

20年后,magasa老师终于成功转型,一身西装变长袍,大变活猪头。一个世纪后,古天乐成功借鉴了这样的戏路。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1.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现场配乐的默片,太穿越;2.以殷明珠为代表的蜘蛛精们都美得很生动,尤其殷明珠,非常娇俏;3.群妖聚会那段最喜欢,魔幻又喜感,很西游记;4.猪头掉下来和猪头反了的二师兄,蜈蚣精旁的小兔子精都很抢眼;5.这里的大师兄意外很弱。全程一种在博物馆里般的心情,很棒。

40分钟前
  • 云吞老丸子
  • 推荐

老当益壮 令年轻人汗颜

45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A】9.0。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浓郁。2.对妖魔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3.对妖魔是非审判式的描摹。4.情感描写非常的细致动人。5.异常地幽默,很多创意非常精彩,想想真是神来之笔。6.终于西游不再是道貌岸然的代名词。7.我希望他们在一起的。8.画面感很好,殷明珠是个大美人。

46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映前发现了儿时偶像六小龄童就坐身后,伴着现场钢琴配乐看了最早的一部西游记大陆首映有如穿越时空。各种妖精包括师徒四人搞笑大乱斗,最后斩断七情六欲,遗憾没看到传说的那段90多年前在挪威被cut或遗失的香艳卷,和映后回头不见那提前逃跑的猴子,未免不觉泪下,作如是观。资料馆回归仪式首映。

47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MoMA的现场配乐。八戒掉脑袋令人想起无头骑士异闻录。每个女妖精出场,都以为是孔连顺穿越时空的客串。最后的主题揭开,居然是玉蒲团…

51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下午新衡山电影院《盘丝洞》,多谢挪威的人民群众,咱87年前的老片全世界就他们藏了独一份。开映前突发奇想从11排跑到最后排正当中位子坐下,居高临下看这群妖精打架,有玉皇大帝的赶脚。。。其中两端染蓝和染红,表明但杜宇当年对片子的视觉效果极其考究啊。。。

56分钟前
  • Tyger Tyger
  • 推荐

#2019亚洲电影展##电影资料馆现场胡伟立配乐版#想知道胶卷修复到底修复了啥,有些地方的挪威语没有中文意思,还有很多的中文都是左右反转的,在修复的时候不应该解决这样的低级错误吗?QA说是因为挪威修复不认识中国字弄错的,瞬间原谅了它#虽然里面有很多剧情上的无语,但是1927年的《西游记》,很多胶卷形式的特效,有很多cult画面,猪八戒是野猪好评,蜘蛛精的妆容很美,到现在看也不过时,现场的配乐也很厉害,加分不少。

1小时前
  • kakakarl
  • 推荐

少了将近40分钟的残片,还是非常大胆惊人,也很可爱。殷明珠真是个大美人。但杜宇是当时的中国梅里埃啊,可惜后来没有将这种奇幻风成功延续下去。

1小时前
  • 37°2
  • 推荐

重见天日了

1小时前
  • Trouble
  • 还行

1.据说原片长有一百多分钟,由于留下的胶片不全,片头还有很多片段如片尾孙悟空大战蜈蚣精等戏份都丢失了;2.人物造型方面,猪八戒最为雷人,猪头道具很是戳中笑点;3.此片并非之前媒体宣传的中国最早的神怪片,《西游记之高老庄猪八戒招亲》就在其之前制作放映;4.据载《盘丝洞》当年盈利5万大洋;…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