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女子,形单影只,醉卧夜店……
接下来的展开估计大家都能猜出个十有八九。
猎艳捡尸,呼之欲出。
眼看就要直通社会新闻版面,但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展开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部——
女主凯西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登场。
电影刚开头,她就四仰八叉的瘫倒在夜店的沙发里。
迷离的眼睛根本无法睁开,说话含糊不清随时会咬到舌头,四肢有气无力就像没有骨头,脆弱的颈椎看似根本支撑不起千斤一般的头颅。
凯西糟糕的状态,引起夜店中一伙男士的注意。
他们衣冠楚楚,看起来风头体面,但一张嘴就充分暴露出人模狗样、肮脏龌龊的丑恶嘴脸。
油腻男A指着凯西,大放厥词——
猥琐男B在一旁帮腔&品头论足——
看起来相对正常一点的小白脸C是个行动派,直接上前搭腔——
一阵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没有任何有效信息交换的尬聊后,
小白脸迫不及待地提出来一个看似相当绅士的请求。
凯西明明清清楚楚地蹦出了一个代表着“不用”、“不需要”、“请别多管闲事”的NO。
但小白脸不仅置若罔闻,还忽忽悠悠地将凯西架上了车。
一到车里,马上故技重施——
不是说好了要送她回家吗?
而且她都已经醉成这样了……夺笋呐!
听到提议,凯西在肢体和语言上完全没有给予哪怕一丝丝的回应,
不过小白脸立刻把这短暂的沉默一厢情愿地当做同意,随即火速让司机改道,完全不给凯西任何反驳的机会。
到家以后,小白脸又展开了一系列骚操作——
首先,他急吼吼给凯西灌酒。
自己杯里只有一点点,给对方整上满满一大杯。
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接着就开始往凯西身边凑,边贴边忽悠——
忽悠完捧着凯西的脑袋就往上啃。
接着,抱起来就往床上丢。
小白脸迫不及待地就要往高速上开,已经全然不顾凯西“你在干嘛”、“你要做什么”这样的质问。
眼看小白脸的魔爪就要朝着凯西的股间伸去,
突然,凯西的神色戾然转变,涣散的双眸随即射出刀锋一般的寒意。
她猛然起身,厉声质问对他图谋不轨的渣男。
攻防瞬间转换,小白脸吓得目瞪口呆。
捕食者这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才是猎物……
下一个镜头,大功告成的凯西举着一个汉堡在清晨的路上边走边吃
身上如鲜血一般的番茄酱,象征着她刚刚完成了一场正义的处决。
没错,她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给渣男心灵重锤的正义战士。
她将自己的金发,白皙的皮肤,姣好的面容化为武器。
她会故意显得孤独、脆弱、被人遗忘落单。
为了完美还原醉酒时的仪态,她会先精致地涂好唇膏,再故意蹭花——
就是这样细节之处的缜密,让她从未翻车。
她将自己的战绩记录在笔记本上,里面的狂蜂浪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最让我震惊的并不是凯西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而是这里面的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一起实施未遂的犯罪事件。
其中的每一个名字,都不该只是被凯西记下并藏在床底,而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公诸于世。
当她每一次故意的瘫倒在酒吧夜店,总会有一些道貌岸然自诩为“好人”的骑士站出来,他们会把她抱起来。
抱进怀里,抱到车上,抱去酒店,抱回家中。
一旦她昏倒了或者哪怕有一丝丝的吐字不够连贯清晰,骑士们的舌头就会充满探险精神,骑士们的手就会不受控制的来回游荡。
对于他们心怀不轨的“跟我走吧、送你回家、留下过夜”,凯西从未给予过肯定答复;
而每一次在人渣得寸进尺之前,凯西都会明确的表达,“我要离开、我要回家、请你停下”;
不断给他们悬崖勒马的机会,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她的话置若罔闻,没有一个良心发现过。
讽刺的是当她猛然恢复到理智冰冷的清醒状态时,
这群人渣会猛然抽身、双臂护体、满脸惊恐、发出尖叫,手中抓着刚从女主身上扒下的内裤,扯着嗓子让她离开,就好像被侵犯的人是自己一样。
所以,刚才是聋了吗?要脸不要脸啊!
导演其实并不是简单地丑化或者抹黑男性。
这样女斗士的设定也不是为了博眼球,吃题材红利。
她只是将保护罪犯、抛弃受害者这种已经存在已久,早就应该面对解决的问题精准的还原出来。
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女孩如何……如何……;
所有的结果,都是因为女孩不该……不该……。
毫无疑问,本片是一部关于猥亵、性侵、强奸的电影。
但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上面这几个词语在通篇文本中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这种邪恶的早已如空气一般,弥漫在每一个场景、每一套说辞、每一次接触、每一段借口中。
甚至连配乐都在表达同样的情绪。
“Toxic”(小甜甜布兰妮)、“Stars Are Blind”(帕丽斯·希尔顿)这些歌曲的演唱者,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大难不死的幸存者。
小甜甜布兰妮当年被资本和娱乐圈倾轧,在媒体和舆论的暴击中沉沦;
而被简单贴上“豪门艳女”标签的帕丽斯·希尔顿在不雅视频流出后,受到大众猛烈的抨击。而恶意散播视频的前男友却没有受到一丁点影响。
导演自始至终都对这种邪恶、这种不公充满愤怒,而这样的愤怒也自然而然地蔓延到片中的角色身上。
凯西不锈钢铠甲一般的外表下,其实掩盖了一种哀嚎的悲伤感,一种对世界现状的绝望。
她曾是王牌大学医学院的尖子生,而她最好的朋友、同学、青梅竹马、灵魂伴侣妮娜,在医学院同学组织的一场派对里遭遇了公开的性侵。
事后妮娜尝试了一切办法,但所有救济手段都失灵了,作恶者逍遥法外,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妮娜退学了,凯西为了照顾她也中途辍学,但最后妮娜还是没挺过去。
曾经的她们,都是前程似锦的女孩;
而如今,孤身一人的凯西已经几乎已经完全被复仇的怒火所吞噬。
伤痕累累的往事被揭开,但导演还是给了凯西一缕曙光。
在咖啡馆,凯西偶遇了一位老同学,他风趣、英俊、上学时便对凯西心生倾慕,在他的陪伴下,凯西一点一点体会到一个女孩原本应该感受到的爱和温暖。
她渐渐从怒海走出,开始慢慢踏入爱河。
就当一切看似好起来的时候,凯西从他的口中听闻曾经把妮娜逼上绝路的罪魁祸首即将结婚。
往事再次涌上心头,而当年事件中冷眼的旁观的同学、息事宁人的院长、颠倒黑白的律师……一个个都浮现在眼前。
凯西到底会不会放过他们呢?
本片在后半部分,数度反转、高潮迭起、并且有一个足够震撼的结局。
想知道的话,就去片中寻找答案吧!
戳【有用】,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前程似锦
到处都是villanelle的影子,从表情到打扮,但为什么JODIE COMER没有演?如果是她来演,里面出现的男性角色都会被扭断脖子。最后一幕也用不上手铐,她用酒瓶,就能把那个男人的肠子肚子给捣烂了 。
但正如超级英雄只存在于漫威电影里,很多次我们希望女主能把那些男人全部干掉,然后逍遥法外,如果你这么想,那你一定会失望,去看杀死比尔吧,那里有你们要的绝地反杀,复仇爽片。
前程似锦的女人,只是一个身高160略显瘦弱的普通女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杀死另外一个人有多难?难到超出你的想象。
本片现实的令人无奈,无奈的背后是数不清的类似案件的受害人,她们从来没有去复仇,每次我们从新闻里看到自杀者,总是会问你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去把伤害你的人一起带走?
为什么不?因为做不到啊。
当然大多数观众,其实也不是真的关心一命能否还一命,伤害也能一对一交换吗?故事已经写的这么现实朴素,几乎没有特别戏剧化的情节,女主换了几套衣服也只是想让整个气氛不要那么沉闷,但是想让人去理解这种无所作为,还是太难了。
生活已经这么苦,看个电影还要复制现实,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
对,没有希望。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欺压是全方位,令人窒息的密不透风的整个社会的整体,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受害者加害者又是旁观者,电影里关心女主的人叫她放弃,参与的人对她疏离,直接加害者当做无事发生,当长相英俊职业优秀身高差足以一手掐死她的那种男朋友出现时,有多少人希望女主别复仇了,过去就过去,好好过日子吧?
本片的结局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自杀秀。戏内cassie诱导对方杀死自己,并安排了死后的正义程序。戏外,正邪对立时主角有很多种经过殊死搏斗惨死现场的设计,毕竟她可是让villanelle用爱马仕领带杀人的编剧啊,还有谁比她更熟悉各种五花八门的杀人手法呢,但她选择了女主被枕头闷死,这是一个不见血,但极其残忍的死法,因为她就是要让我们看到女主四肢无力的挣扎,发不出一个完整的音节,慢慢归于平静的过程,这是一个完全压制性的杀人场面,处于激烈和冷静之间,在真的死还是晕过去之间,让观众避免了冲击力的场面,把所有可能要爆发的情绪闷死在一个枕头之下,堵住这个宣泄口,难怪有人看完气的要骂,导演没有通过这个结尾来传递激烈的仇恨,她没有把男人杀死女人的场面表现的像一个电影的高潮,因为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
电影结束了,受害者死了,爱着受害者的人也死了,这是她们远离罪恶的唯一方法,如果世界上的罪恶不能消失,那就让自己消失吧,普通人的字典里没有复仇二字,只有反抗,她不想反抗了。导演啊,你好悲观哦。
大家去看杀死伊芙吧,那里面有各种杀死男人的方法,但可能有些男人女人看了还是不爽,女权不是仇男,男的也不是电影里面拍的那样,虽然她们被强奸被闷死,但是男人可是被骂了啊,心痛勿cue!
这些年有关女权主义的表达,我们腹背受敌,男的一听到女权主义就跳脚,女的一听到别的女人说女权主义恨不得原地割席,所谓的温和派不敢提女权,小心翼翼的说平权,让你冷静,让你小声,制造对立的不是犯罪本身,而是揭露犯罪的女人,这看上去如此直白而荒谬的逻辑,大行其道,我已经从愤怒变成冷笑,本片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不是平白无故,突然出现的,所有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部电影的伟大,她完美复刻了现实里发生的一切,但我们只是把她当成一个投资几百万的小成本电影。
对女权主义的表达,世界已经在变化,导演的意图很明显,你们讨厌愤怒的女权主义是吗?那我给你一个乖巧的自己去死的女权主义如何呢?
电影里的男性凶手杀完了以后担心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电影外的男性观众看完电影以后在乎自己的形象被矮化被污蔑。
而女性观众却在尸体平静后,起立鼓掌,说干得好。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具讽刺意义。
刷了一直想看的院线片《Promising Young Woman》,非常好看。
1.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漂亮女孩在酒吧大醉,被一个猥琐男带回家,看似好像猥琐男要强暴她,但是她突然清醒,准备大开杀戒——
2.导演编剧是《杀死伊芙》第二季剧集运作人兼执行制片Emerald Fennell。整个影片虽然画面看起来色彩丰富,用了很多饱和色,极其漂亮,像一支MV,但是故事是女性复仇,有女性复仇片的快感,但影片的内核非常忧伤。看上去是个女子复仇的爽片,但是实际上是个悲剧。
3. 女主Carey Mulligan实在太美了,男主Bo Burnham各个方面都符合鲜肉的定义。
4. 暂时看不到影片的可以先去听电影原声,非常非常好听,我mark这部片必看就是因为看了一个trailer,配乐是Britney Spears的弦乐版《Toxic》,有古典的编曲了,非常好听!配合女主Cassie要去复仇的画面,非常惊悚。而还有一首是经典Disco曲目It’s Raining Men,也做了更加惊悚化的处理,更有力量。《Can’t Help The Way I Feel》也好听!
5. 复仇女Cassie装醉,被猥琐男们带回家,然后突然清醒,看起来貌似是Cassie把猥琐男们全灭了,实际上她没有杀他们,她只是吓他们。男性在女性醉酒不清醒的时候想要侵犯她们,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女性突然清醒,那么她们就掌握了控制权,男性们会突然软掉,成为他们的耻辱和噩梦——Cassie只是在恐吓他们,并没有杀掉他们。
6. Cassie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她有心理创伤:她在医学院里最好的朋友Nina曾经喝得大醉,被医学院的男同学侵犯和围观,之后Nina退学,然后自杀了,而Cassie也因为太受打击,从医学院退学了。
7. 所以整个片的设定非常女权。Cassie复仇其他人的路上,也有过和她的同学有过关于feminists(女权主义者)的讨论,但是她的同学(女)说:“女权主义者有时候还蛮受男孩欢迎的,因为她们大多愿意尝试肛交。”太讽刺了。所以片子到后面有一种极其非常悲观的女权的态度。
8. 看到一则影评,说“如果不去酒吧,不喝醉,或这样的照片别发到网上,至少不会让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影片正是如此,每走一步其实都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揭露男性如何用谎言和手段狡辩,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女性敲警钟。”Excuse me?给女性敲警钟?女性不要去酒吧不要去喝醉?作者还是一生活在洛杉矶的女的,真是气不打一处出(也蛮讽刺的)。不好意思,女性有去酒吧喝醉的权利,影片在控诉这些趁女性喝醉侵犯他们的猥琐男!
9. Cassie复仇的路上都不是真正的复仇。她只是恐吓了一些人,这几个片段都非常精彩。
10. 故事的每个反转都是巨大的悲哀。反转一:Cassie遇到了一个完美男人,尝试和他约会,看到这条支线,我本来以为是她开始弥补自己的心灵创伤,尝试move on了,结果这个男人是当时她朋友被侵犯时候的旁观者。
11. 反转二:Cassie的终极复仇,是找到侵犯Nina的男主角,给他点教训——这里的疑点,我觉得Cassie应该不是杀了他(参见Cassie之前的复仇模式),而是给他弄给刺青和文身什么的。结果Cassie被他反杀了。
12. Cassie本来是让这个侵犯男承认他做了错事,但是这个渣男说,对于所有的男性来说,the worst nightmare就是他们侵犯女性被发现。Cassie说那女性们的worst nightmare呢?
13. 影片的整体风格到这里急剧往悲情的方向发展,后来这些男人把Cassie烧了,我一度以为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这些男性脱罪,然后回去结婚过日常生活,那简直太残酷了。不过还好故事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14. 有个疑问,Cassie去杀侵犯男的时候,是去赴死的吗?我认为不是,但是她安排好了她死后的一切。所以这里其实是有点矛盾的,但也没必要追究了。要不然结局太黑暗了。
15. 回到影片的标题,promising young woman,前程似锦的年轻女孩,Cassie和Nina是医学院的尖子生,看似前程似锦,却毁在这些渣男手里。再看看我们的生活里,弦子、拉姆、也曾都是前程似锦的年轻女孩。
☆☆☆
叫你好看
真正在巴黎的人,才不会觉得《Emily in Paris》好看
文 /绝望生鱼片 (提示:本文有剧透!!!!)
一个穿着性感超短裙、烂醉如泥的女孩坐在酒吧一角,找不到手机无法打车回家,此时酒吧里的男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会做什么?
很多男人都会做相同的决定——把她带回家或酒店,也就是所谓的捡尸。 当男人正要对醉倒的女孩实施不轨时,女孩突然清醒过来,直直地盯着男人,问:“你在干什么?”男人瞬间被吓到。
这就是最近的一部新片《前程似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的开头片段。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吸引人? 继续看下去,原来一切都是女孩提前策划的,并且她每个晚上都在各个酒吧装醉,等男人把自己带回家后,在男人侵犯自己的前一秒,她突然表现出非常清醒的样子,质问男人在做什么。 下一个镜头就是她从男人家里走出来,带着胜利者的姿态。
你以为她杀了男人吗? 看下去就知道,其实并没有,男人毫发无伤。 因此虽然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女性复仇爽片,但其实看了才知道,全片笼罩着非常悲哀绝望的情绪,女主的复仇过程一点也不爽。
女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孩,在咖啡店打工,跟父母住,被父母嫌弃,但她无法负担一个人出去租房的开销。在父母眼里她没有正经工作,没有上进心,甚至夜夜不归不知道在干什么。其实她白天打工,晚上则化身复仇女神,去各个酒吧装醉,故意让男人捡尸。
然后就像刚才说的,每次在男人想要侵犯她的前一秒,她突然表现清醒,质问男人:你刚才在干什么?我说我要回家了,你听到了吗?看到突然清醒的女主,几乎所有男人都会瞬间被吓得后退,然后才意识过来女主刚才是装醉。于是男人立刻不再碰女主,并且要她离开房间。
对,她的复仇计划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让人都无法置信:这样就可以免遭性侵了?是的。因为就在女性清醒的一瞬间,男人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对方不再是不清醒的、任人摆布的、事后也不一定记得起来发生了什么、就算事后闹起来也不占道德优势的被动弱势的女性。
于是男人也一下子清醒了:眼前的这个女人,不好惹,不能碰,赶紧远离她。 所以你说女主是在复仇吗?其实并没有,她只是在提醒这些表现上看似光鲜亮丽的男人们:你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我现在提醒你,赶紧收手。
女主以自己的方式提醒这些男人,最终的目的是要向这个仍然庇护强奸犯、仍然对受害者荡妇羞辱的社会报仇,因为她大学时的闺蜜,就是在一次喝醉的情况下被强奸,并且有一群人在围观叫好,而事后她向校长警方报案时,由于她当时是喝醉的,没有证据显示她不是“不自愿”的,而校长则说“那些男孩都前程似锦,他们以后都要当医生,是社会栋梁,不能因为这么小的一个性丑闻而影响了他们。”
事实也的确如此,女主的闺蜜最终自杀,而女主自己从医学院退学,如今三十多岁仍在咖啡店兼职打工。而当年的那些男同学们,包括那个强奸犯,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医生,前程似锦。
回到片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也是来源于现实中的新闻。2016年斯坦福大学一名男生被告性侵时,法官称他为“前程似锦的男生”(promising young man)。为何人们都在担心性侵丑闻会毁了这些前程似锦的男生,那有人关心过这些受害者——前程似锦的女生吗?
当女主得知当年的强奸犯如今也在当地的医院工作时,她又展开了一系列复仇计划。
她先找到当年上学时的好朋友(她到如今仍然认为女性喝醉了被强奸是自找的),把她灌醉后,找了一个男人把她带进了酒店房间,第二天早上她在酒店醒来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她找到当年的校长(她认为男生们都前程似锦,不可能干出那些事),告诉校长她的女儿现在就醉倒在酒店某个房间里,跟她认为的那些“前程似锦的男孩子们”在一起。
她还找到当年为强奸犯辩护的律师(他为不止一个陷入性侵案的男人们辩护使他们脱罪),找了个壮汉在律师家门口等待着女主的指令。
你以为女主用了这些残忍的手段来达到报复的目的?让这些人也尝尝被性侵的滋味吗? 又错了。 女主其实再善良不过。
她只是让一个男人把醉倒的好朋友带进酒店房间,什么也没做。她只是对校长说了个谎,校长的女儿其实完全没有处在危险之中。而当她发现当年的律师已经痛改前非,十分后悔当年的辩护,还跪下请求女主的原谅时,她让门口的壮汉离开了。她只是想让当年那些人体会一下作为受害者或受害者母亲的心情,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并没有让他们受到实质的伤害。
片中还有个小插曲,女主遇到了一个老同学,老同学对他展开追求,她也对老同学有点动心,两个人像小情侣一般相处了一阵,女主甚至还带他回家见父母,在他撞见女主在酒吧装醉被捡尸后,她还满怀愧疚地去找男生道歉。 谁知到最后,女主才发现了一个真相:这个老同学也是当年围观闺蜜被强奸的旁观者之一。
一切爱情的美好都破灭了,老同学被发现后还露出了直男癌的嘴脸:“我当年也是个孩子啊!我什么都没做啊!我只是在一旁而已,你现在是要毁掉我的前途吗?你这个烂人!”
我们的女主终于从这段短暂的crush中走了出来,更坚定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而最后,当她终于计划好去报复最后一个目标——当年的强奸犯,一切都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剧结局。体型弱小的她根本无法和强壮的强奸犯抗衡,她只是想在强奸犯身上刺上文身,教训一下他而已,但却不小心被强奸犯压在身下,最终窒息身亡。
是的,这个娇小的复仇女子,最终付出了生命。但事情没有结束,原来她早就准备好了赴死,并且将对方杀死自己的证据保留了下来,影片的结尾,强奸犯终于以杀人犯的身份被逮捕。 强奸犯终于被抓,但是看得爽吗?一点也不。
这也就是整部片悲剧的地方,看似女主报复了一个个潜在的强奸犯,但比起她闺蜜的自杀和她生前遭受的荡妇羞辱,那些男人们遭受的“强奸未遂的小挫折”又算得上什么呢?看似强奸犯终于被抓,但这是女主用生命和一辈子换来的啊,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女主和她的闺蜜,原本两个前程似锦的女孩,因为一个男生的侵犯和一群旁观者的不作为,因为校方和警方以及整个社会的荡妇羞辱,一个年纪轻轻就自杀,一个30多岁选择用生命的代价来复仇。
这让人想到三十年前的电影《末路狂花》,同样也是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宣扬强奸文化的社会对抗的女性,在片尾,两个女性开着车向着悬崖纵身一跃,全剧终。那是个非常悲壮的结尾,她们付出了生命来寻求属于女性的乌托邦。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也大变样了,然而《前程似锦的女孩》这部女性复仇片的结尾,依然有种乌托邦式的悲剧、无奈和绝望。
这个社会依旧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强奸文化、荡妇羞辱、受害者有罪论,一旦女性爆出自己被性侵的事件,当事人男性还会被打造成受害者,一副委屈的嘴脸,觉得这件事毁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正如片中的女主所说:“男人们最大的噩梦是卷入性侵丑闻,那你知道女人们的最大噩梦是什么吗?” 答应我,如果不想卷入性侵丑闻,那就不要去性侵别人,好吗?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前程似锦的女孩》的台前幕后就是由三位才女撑起来的。
导演:Emerald Fennell【英】
演员、作家、编剧、制片和导演。参演作品有且不限于:2011年《雌雄莫辨》、2012年《安娜卡列尼娜》、2015年《丹麦女孩》、2018年《薇塔和弗吉尼亚》,BBC剧集《呼叫助产士》,网飞剧集《王冠》。
她最著名的身份是BBC出品的《杀死伊芙》第二季的showrunner(相当于第一执行制片的职位)。《杀死伊芙》这个项目连通了当代英国最著名的两个演而优则编的才女,Phoebe Waller-Bridge和Emerald Fennell。前者就是《伦敦生活》的编剧和主演,也是《杀死伊芙》的总制片。
Emerald Fennell跟她是《雌雄莫辨》期间相识、友情超过十年的铁姐们儿。受雇于她,Emerald成为了《杀死伊芙》第二季的首席编剧,亲自操刀6集剧本,并获得71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编剧奖。 如今,Emerald Fennell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就是2020年的这部《前程似锦的女孩》。
制片:Margot Robbie【澳】
演员、制片。她作为演员的身份更为耀眼。2016年《自杀小队》饰演奎因;2017年凭借《我,塔尼亚》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之后就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熟面孔、座上宾。2014年跟另外三个圈内人成立了Luckychap Entertainment制片公司,其中一个是她的丈夫。2020年的《前程似锦的女孩》是她作为制片人参与的第一部作品。
演员:Carey Mulligan【英】
演员。代表作,2009年的《成长教育》,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之后的再一次发光是在小李子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饰演雍容华贵的Daisy。但真正Get到她的魅力是在《醉乡民谣》里听她用中低音唱Five Hundred Miles,从此对她的女声低音炮念念不忘。《前程似锦的女孩》的角色配置是私人订制级别的,作为她的冲奥代表作,绝不掉分。
《前程似锦的女孩》,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洋溢着真正的女性品味。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主题表达,无论是90年代流行乐还是霓虹效果的照明,都在高调宣誓:这才是彻头彻尾的女性电影。
为解读它的结尾,网络上意见纷呈。有上纲上线者,罗列1234条,图文并用地试图证明女主角Cassie最后身着护士服前往森林小屋,就是英勇就义的暗示;之前小树林里的迷茫漫步,绝不是在求生,而是在求死。
Really? 女性复仇是一场行为艺术还是咋的。
其实去翻翻导演的访谈,里面会有答案。既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玄妙,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另类解读。Fennell这姑娘很逗,她说故事初稿原本结束在Al Monroe圆满的婚礼和山上烧尸的火焰。虽然她很满意这个结尾,但被一致评论太悲伤了。第一批观影的同行制片人们都问她:是不是因为穷,需不需要钱,我们可以资助你再多写点,求你把它写光明些。
这才有了复仇第五章:Cassie的自救。
在Variety出品的四人线上采访中,主创详细地谈到了故事结尾的设置。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导演和演员的意思都是:Cassie从没有一刻是抱着必败的决心去挑战Al的。她的被毁灭,某种程度上只是故事逻辑的必然,因为要达到跟Nina生命轮回呼应的效果,她的死亡几乎是注定的;但这种毁灭,绝不是人物内部自发的动机。她绝不是早早计划了用死亡去实现什么,而是说,她长期抑郁的精神状态,使得她总是不知畏惧地在危险的边缘踉跄。
她不是想死,她只是不怕死。
这是两件事。
但是很妙的是,复仇第五章横空出世之后,英雄主义的自毁反而更契合女主角结尾处的只身赴险。
感觉这一切都是Cassie盘算好的,一切都是她的心想事成。否则,为什么没有像之前那样雇杀手?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为什么目睹过这些男人的原形还羊入虎口?这些行为的不可解释,恰恰留给热血澎湃的观众过度解读的空间。
换一面来看,这既可以说是故事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故事的问题。结尾的模棱两可既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复杂性的折射,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动机摇摆的结果。
从采访中,能够感觉到Emerald创作结尾的重点完全不在主人公为什么这么做,而是拼命在朝她自己认定的某种结果努力——就是绝对不要写一个复仇成功的结尾,这与她想要关照的现实息息相关——女性没可能在一屋子都是男性的情境中胜出。她要揭露这件事,这才是女性需要知道的真相。
女性还要知道的真相是:她们往往真的就是被抛弃和忽略的对象。除了她们自己,没有人真的在乎她们的命运。
于是结尾真正令人窒息的点在于:连作者都放弃了对Cassie的保护。
一方面,导演坚持让扮演Al的演员牢记:“你是一个好男人,你前程似锦,你爱情美满。你根本不记得上学时做过的事情,完全不记得了。带着这样的感觉去演,当一个女人冲你亮出武器时,你一定是全力反抗,全力摆脱。”
另一边,导演又把Cassie的前途布置得意味深长:“Cassie走进的森林小屋,是没有后路的。它像个尽头立在那里。但她还是走进去。”
两边都义无反顾。两边都情有可原。
而扮演Cassie的Carey又补充说:“Cassie铤而走险惯了。她在酒吧恫吓那些男人时也不是次次都能全身而退。有时候她的身上是挂彩的。这不能代表每一次Cassie都是在寻死。”
所以究竟是不是Cassie安排了结尾这一切?我觉得至少主创传达的态度不是那么明确的。Cassie在整个故事中的状态是幻灭的,而不是深谋远虑的。试想如果她复仇的意志非常坚定,就不会7年的时间蹲守在咖啡馆,每周去酒吧吓唬男人。她一定会更加高效和精确地使用自己的时间,以及计算自己的生命。
这个动机暧昧的结尾,是整个故事最棒的部分。它成功地传达出了一种不可言说性:燃也可,丧也可。
而我更在意, 是什么让它看起来不是一段完整的移情体验,而是断断续续的一系列高能刺激。
这就是故事最好看的那些镜头。一人两面的神秘女人,永远在乔装打扮中,冷不丁给你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对你犯过的错点到即止,绝不纠缠。
这是个轻量级的复仇女神在人间的设置。
或者按照Emerald的说法,这不是一个复仇故事,这是一个原谅的故事——只要你承认自己做错了,就会得到原谅。很简单吧,但现实生活的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拒不道歉,只求被放过。
没有血腥暴力的这部电影,在揭露的,就是这个令人无奈的恐怖的现实。
一幕幕地反复验证,无一例外地,人都是如此。影片在直面这点上,做得极有想象力。
但是,串联这些有滋有味的细节的,是一个极其套路的故事线索——为了旧时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他人的枉死,她像孤魂野鬼,漫游在人间,寻找让一切尘埃落定的审判机会。
不管给它挂名是原谅的故事,还是复仇的故事,从叙事模板来看,它都是一样的东西。这种女性复仇的爽片太多了,《十三个原因》用的是十几盘录音带,将校园残酷物语的众生相各个击破;《亲切的金子》靠十几年牢狱之灾磨练出复仇之剑,将仇人千刀万剐;《魔女》中的神秘少女靠失忆的掩护,一路撕开过往的真相……
这种故事套路讲过太多次了,90年代经典气质和超现实的糖果配色也不是第一次见,要不是结尾突然崩盘又迅速聚拢的爆发性力量,这个故事大概就是那种看完就完了的片子。
它很缤纷,但都是泡影。
预告片的全程高能恰恰反衬出电影本身的故事性的虚弱。
预告片中这些最精彩的画面所构成的是高度凝聚的主题表达——Cassie,代表着所有前程似锦却毁于一旦的女孩的元神,心中永远埋藏着愤怒的火种,当傲慢又狡猾的男人靠近时,呼吸间烈火燎原,其炽烈程度即使葬身其中也在所不惜。
但是在如此应景的女性表达背后,那个支撑意识形态的故事血肉却水泡泡的。
故事里的桥段充满了无聊的铺垫和套路,看到Cassie跟Ryan的秀恩爱段落,闲得让人不知道手摆在哪里好。Cassie在恋爱中毫无破绽的健康面貌让人质疑她平日的阴霾和此时的无邪,究竟哪个是装的。
复仇目标三是Al的律师,也是复仇线索最坍塌的部分。律师的忏悔表现得极其突兀——一颗硕大油腻的头颅猛然埋进Cassie薄如蝉翼的纱裙里,这是干嘛?开玩笑的吗?
这是一段尴尬到让人难以置信的表演,一度我只能笃定那是个黑色的伏笔,在未来,这个律师怕是要背叛Cassie的信任。
但是竟然没有。
还有某些镜头,暴露出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的质感。比如,无处不在的正面特写。
Carey Mulligan是很美的,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闺蜜被强暴的视频时,能不能机位挪开一点,别怼在演员的脸上。眼泪没有那么珍贵。
在明朗的镜头景别前表演抗拒和羞耻永远是矛盾的。
摄影叙事有很多时候是需要靠构图和机位调度来拉升故事格调的。把人拍清楚只是基础,拍出情绪和暗示,才是摄影的高阶手法。在《前程似锦的女孩》这里,很抱歉没有看到高明的摄影镜头和机位调度。
Fennell写故事是一把好手,写黑色女性尤其出彩。但这并不代表在导演的经验上,她天然具备大师的觉悟。她没有。
总而言之,故事是很讨喜的那种故事。它傲气逼人,既轻盈又分裂的感觉,女人味十足。跟《杀死伊芙》的气质很像,它的“我”性特别强,一看就不是男性作者模仿女性视角去讲的故事。它不需要费力去模拟女性视角,它就是女性视角本角。
开篇第一个镜头,肆无忌惮又漫不经心,暗中凝视一个个中年男人摇摆的下流之处。用男性消遣女性的方式,镜头把这些无耻男人们也调戏了个遍。只不过代替销魂肉欲的,是油腻的脑满肠肥。回忆起来,还是蛮过瘾的。
The End
—— 总有阴魂不散的怪人在到处秀着智商
奉劝各位男士(或者女士)们,不要再用你们七歪八扭的逻辑来给一部主题明确的悲剧挑刺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有本事去挑刺麦克白为什么在干掉邓肯之前能长篇大论那么一大堆。名著的犄角旮旯里刺多的是,为什么你们不去挑呢?究其根源:因为你们欺 软 怕 硬。再对照对照电影,哟,Cassie醒了,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像谁?人呐,果然都是一回事。
一个痛失挚友,以命报冤的女性角色,你们要质疑她没有脑子、你们要质疑反正美国没有死刑。用与主题八竿子打不着的细节、离题十万八千里的损招来批判女性题材电影,女导演的电影,是你们的惯用伎俩。一看导演是女的,就突然跟解裤带一样放宽了批判边界。还是那句话:欺软怕硬,是在你们血管里流淌了几千年的癌症。
关于是不是爽片,结尾处凯西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主义光环几乎将我震碎。男人杀你,世界负你,法律弃你,而我拿命来偿你。这的确是一部史诗。看明白她的意图后我的肾上腺素和血压一起狂飙,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所说的爽。但这不是重点。Let it go.
先说结论:凯西打扮成护士就是去赴死的,没有第二种解释。
这就一部复仇爽片!而且是用生命作代价换取司法正义的爽片!
为什么我说女主的死不是意外,不是所谓的悲剧性反转?
先看背景
即使有录影带作为证据,一边是功成名就,在母校演讲的医生,一边是案发时不在现场、穷困潦倒的咖啡店店员加已经死去的受害者。时过境迁,被告动用关系、施展手腕、减刑缓刑,就算胜诉,男人过几年出了狱又能在社会上生龙活虎的蹦跶。这配不上凯西想要的结果,这不是她所寻求的复仇。
为什么这么说?
强奸不是一个简单的性犯罪,强奸是一种对人格的摧毁,在伤害程度上与杀人无异(何况还有人围观)。因为巨大的精神损伤成永久性、不可愈合、不可逆,像给受害人套上一个巨大漆黑的包袱一直到死亡。
朋友Nina就像许许多多无法挣脱的受害者一样,提前走向人生终点。
凯西寻求的复仇,其实是对杀人犯的复仇,不是对强奸犯的复仇。
而面对密不透风的司法系统,人人但求无事生非的社会网络,只有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一条路。
也就是,把由强奸所间接导致的谋杀,转换为直接对自己的谋杀。按照谋杀获刑,才能配得上复仇一说。
一盘录影带的出现,就像死去友人递给她的第二次机会,来弥补至今无法走出的内疚感。
我们来看看导演是怎么表现这一点的:
证据1
拿到录影带以后。凯西在室外盘算了很久
证据2
男主让凯西再仔细考虑,凯西说 I cannot begin to tell you how much I’ve thought about it.“你不知道我已经考虑的有多么充分。”
你们以为她在想什么啊?在强奸犯身上刻字而已吗?
她心里想的是:这一次我绝对不能再搞砸了,绝对不会再辜负你。
而拿着证据付诸司法,或者是在罪人身上划两刀,都是彻底的辜负。
证据3
好好的手铐断了,打开了看到吗!
证据4
结尾,情绪逼近高潮有一个长镜头,图就不放了。
强奸犯一直在吼:Just stop moving!!!
而凯西拼尽最后一口气,挣扎扭动到底,把谋杀坐实。
(为了确认用意我把这一段看了好几遍我已经碎成渣了)
无权无势,一届屁民,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司法系统,只能粉身碎骨。这还不够燃不够爽?!
#MeToo时代过后,意识觉醒如同泄洪潮水。然而当要把行为落到实处的时候,全社会和执法体系仍旧在包庇罪人。女主凯西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与全世界同归于尽的英雄。告诉我,不是爽片是什么?
其实我本来也只是想为电影正个名,即使脱离女权环境的跳板,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作品它的骨架也足够悲壮强悍。时代作为底色,不应该被时代吸附、席卷或者被归纳。我要被道德更加高尚的网友们踩死了。再重申一遍,不爽是正确的,爽也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也好,影片更加立体了。有人可能觉得我过分拔高了立意,但我看到的确实是一个与朋友阴阳两隔的痛苦女人,与全世界对抗,最终化为灰烬的故事,自始至终也没有打破反方的游戏规则。在精确反映了现实的同时,完成了99.999%的现实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近乎于超现实。凯西的角色厚度,冤屈可怜凄惨宽容决绝,到死也没有被操蛋的社会磨成一根尖刺,闪瞎了我的狗眼,你们踩吧,反正我瞎了看不见。
不像电影,倒是很有美剧的质感。人物剧情各方面处理的都比较仓促单薄,完全适合拍成一部长剧。
前半个小时让我以为这只是一部metoo时代的女权爽片,但编剧蛮聪明的,最后结尾用一个悲剧设定展现了社会上所有人是如何相互帮腔,受害者又有多么容易就此失声、被遗忘。Joe对强奸犯兼杀人犯Al说的那句“This is not your fault”太戳我了。总有些男人在出轨、强奸、杀人,也总有人在对他们说,it's not your fault.
看前期宣传本以为是同态复仇的爽片,但点开电影十分钟就知道不是这种情况。有人能从Cassie的复仇行动中感觉到报仇雪恨的痛快吗?我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即便是她抡着铁棍砸坏别人的车窗,每一下都像是砸在我心口,因她从来都不是psycho,看到这里我心已经碎成渣了,后续更是反复碾压。那些罪人里只有一个人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无力的自我救济,Cassie瘦弱的手臂和那人坚实的臂膀呈鲜明对比,你妈的我真的好心碎,她付出了所有才让罪人罪有应得,彻头彻尾的一部悲剧。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女性复仇爽片,它的爽不在于男性崇尚的暴力和鲜血,而在于女性独有的浪漫和伤感,用神经质的自我毁灭掩盖善良,用柔弱的身体与世界的不公所对抗。影片并非用女权攻击男权,而是让人以弱势群体的角度去审视强势群体所定义的“规则”和“保护圈”。那些享受这些利益的人不会忏悔,直到他们也成为这些“规则”的受害者的那一天。
男人毁女人只需要出一根Dick,女人毁一个男人需要赴死。
“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得到应得的正义”
怎么可以把一个还不错的故事拍的这么零碎分裂 配乐也好奇怪 除了toxic那一段配乐都很奇怪 除了女主几个男性角色演技都很烂 结尾也不好看 就感觉这个故事烂在导演手里了 哦对 最值得纪念的地方是 这是人生第一次不看中英文字幕看完一部电影 观感不好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没看懂一些台词吧…
好过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99%的女性复仇戏,当大部分男性导演还沉迷于将镜头中的女主角塑造成某种痛定思痛勇闯龙潭的“特工”时,同样是肉体凡身,本片却以一种近乎残酷和决绝的方式予以回应,也为所有善良且勇敢的女性立传。
电影中间那段甜蜜的、女主精神慢慢变好的情节把我看到烦躁,如果不是因为送上门的手机,她大概也会完全放弃这段复仇了。所以谈恋爱可真坏事,你永远不知道在你面前温顺可爱的男人背后在brotherhood中又是什么模样。“It's not your fault”,这句话简直养成了多少社会巨婴。而男人们又是多么团结,需要女人用如此殉道般的牺牲来换取正义。虽然结局真的让我看到压抑的心情好了不少,但这样的复仇,只让人觉得更绝望。只有抱着如此大的决心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才可以让男人付出代价。这厚墙已经如此密不透风,必须怀着必死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撞动它。Such a Promising Young Women
......
我觉得没有一个男的会懂这个片带来的窒息感 最后婚礼那里我爆哭
She‘s drunk. He’s just a kid.
看完了好几天,还没缓过来,一直没勇气标记。闷拳捶胸口,一下一下又一下。“女人要如何在几千年父权结成的铁牢笼中凿出一纳米的缝?”答案:你的生命,你的所有。
三星半,什么爽片女性复仇谁开的头贴的标签放你妈屁!这根本就是悲剧一切都是那么绝望自杀式救赎!·穆里根真美!!!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心想I like this film; 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心想omg I love this film.是大型狗血现场,以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浪漫又伤感、带劲又绝望的情绪铺展开来。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我们都想改变,可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丑陋的真相。所以无论这片子入不入围颁奖季拿不拿奖,我心里都给她颁奖。
年度失望,看作类型片能量匮乏(正反打贯穿几无场面调度),看作现实主义剧作牵强(复仇的时点与动机均为粗暴之必然)。依然是投其所好的喂食类电影,仅凭女主一人的表演烘托影像,令控诉被简化为点对点的个人私仇,失去了向外爆破飘散的可能。
想看女性复仇爽片的可能要失望了,这分明是同归于尽的悲剧,这份决绝与勇气让人敬畏也让人伤心,每一个前程似锦的女孩都在用血与泪艰难求生,即使是在复仇电影里,她们也无法看到应得的正义。
他拿枕头捂住她的头,大吼“别再动了”,她偏全力挣扎,直至死亡。既然“被动”被刻进女性的命运里,那主动求死,就是女孩们唯一还可以选择的,惨烈的,前程似锦。
#Sundance2020 个人认为在Sundance看到过今年最好看的复仇电影,真的屏幕打出第四道划痕的时候整个人激动得不行,是我这次最爱的电影,娱乐味十足但是又剧情在线!女主的复仇手段真的是惊人之举
和一般大女主反杀复仇的戏码不一样,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于这个前程似锦的女孩来说,要付出什么才能改变“坏人总能赢”的定律呢,答案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