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切都将归于平静
这片子让我想起《夜幕低垂》,原本想会不会是一个导演,回来一查,不是。里面的音乐,和一直穿插其中的光,还有一些气氛吧,给人的感觉都有点像。
另外还有一点点想到死神来了。。当然当然,这俩电影完全不是一回儿事,只是因为关于死亡的不可规避性,它们是相同的。即使你以为你逃开了,转头一看,它又来了。
个人很喜欢这片儿,就像我很喜欢夜幕低垂一样。
觉得John Malkovich是个长得就很荒诞的人,所以无论是像阅后即焚里面那么莫名其妙的事儿,还是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里面根本就荒的都没谱了的事儿,安他身上,还挺正常的。。觉得他说话挺有意思,不张嘴,咬着说的。
影片营造的氛围我很喜欢的,既平静,又躁动不安。或者说,和片子所讲的故事一样,它在帮你在结束之前寻找和求得平静。
很多人在关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上,常常摆出一句话:人都是要死的,那为什么要活着?
我没有经历过死亡,也没办法想象真的要面对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做过两次关于死亡的梦,第一次是梦到我妈,一个礼拜后,梦到了我爸。这事儿到现在也还是觉得有点蹊跷,但毕竟只是梦。不过梦里那种难受的压抑的或者崩溃的感觉,让我在睡醒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哭了,这很少,很少。
那如果我知道自己快死了呢?或者知道我最亲的人快死了呢?
世界上没有什么距离比生死更遥远更不可知更难以跨越的了。
片子里男主角Nathan对女儿说,他觉得死亡就像远航的船只一样,当它淹没在地平线时,并不意味着它就消失了,它还在那儿,只是你看不到它了。
每个人内心中的痛苦也是一样的。在你没有真正释然之前,它永远都在那儿,即使你以为你再也不会看到它不需要面对它,但其实它一直都在那儿,影响着你。
和夜幕低垂不同的是,《夜》不是关于死亡的片子,却贯穿着对信仰对上帝的探讨。而这个片子,从开始没多久,就把上帝——这个在西方概念中与生死密切相关的家伙——给抛开了,他的信徒一样逃不过死亡,他的信徒在Kay眼中和所有将死的人一样环绕着光晕。所以这和上帝无关,和人离去后会不会升上天堂无关,它只是每个人无可逃避的宿命。
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什么是内心的平静,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你在无能为力时唯一能做的
什么是生活
它在用生命最极端的形式来试图诠释生命存在的意义,或者,生活的意义。
你会看见不少死亡的画面,他们不会在荧幕中停留五秒以上。死于脆弱,死于嘲讽,死于来不及有任何反应的意外。每次死亡都表现的力求真实,所以你会看到被子弹打穿脑袋的瞬间,也会看到流满血的腿,或者只是医院里正在收拾的床铺。没有着力的渲染,也没有刻意的淡化,只是真实的重现。不会恶心,也丝毫不可能唯美。但这就是死亡,是每个人最无能为力的事情。
那在此之前呢?影片里重复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我们对于死亡的时刻没有任何办法。另一句是,生活就在时,此地。
其实这个意义太简单了,所有人都知道都明白,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关于影片的画面,有唯美的梦幻的一面,也有像死亡那样真实而残酷的一面。但是结合的很好。
不过这不是一个剧情片,没什么跌宕起伏(尽管它也不完全是你所想像的那样),没什么特扣人心弦的紧迫感,没什么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煽情,如果你只是要一个好看的故事,它很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它会在电影院十几个厅里面最小的那个厅上映,所以我前排坐的几个年轻姑娘根本看不进去时不时说说笑笑(全世界没素质的人都是一样的),也所以有对老夫妻直到看完最后一行字幕才走。
明白我的意思吧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平静都可以平静的
2 ) 《后来》
我们都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就像生与死一样是一个闭环,那些我们所爱的人或事,成为了我们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我们终将离开,我其实对死亡这件事情看的很淡(只是希望那个过程不要太痛苦),总而言之,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
妻子和两个孩子漂亮又可爱。其实一开始我很不喜欢那个男主角,他答应了女儿回电话,却让她等了一天,在他的生活里工作大于家庭。他可以去帮助自己之前的朋友,却在他的女儿害怕时只是告诉她just do it,女儿说想他,需要陪伴时,他说:你可以的。在和医生相处的时候,暴躁易怒,没礼貌,不过挺喜欢最后15分钟的,在他不再纠结和接受死亡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但却发现爱人马上要不在了,所以珍惜身边的美好吧
3 ) 生如夏花,珍爱此生
古印度有这么一个传说,佛教徒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他都会问一问他肩头的那只小鸟:“请问是在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好好地珍惜今天,好好地珍惜每一天,不要把幸福放在未来的某一天,让幸福在今天此时此刻开出花来。”
这只小鸟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小鸟,据说这只小鸟就叫做死神。
这部影片中没有死神,而是守护者。
但不可置疑的是,影片中一直反复出现的话:没有人能阻止死亡的来临,就算你能预知死亡。
这部影片引起人们思索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最典型也最常见的,莫过于影片中,医院中得了罕见性心脏病的病人,他害怕、恐惧、孤独,他渴望别人来关心他,可是有有认为别人的关心那么虚伪,他渴望别人把他当正常人,可他只能不断地发脾气来疏解自己内心的恐惧。
然而,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他。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在守护者的帮助下,他做到了内心的平静,去感受躺在水中的感觉,去抚摸水的流动,去给每一位关心自己的人回信,去感恩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善意。
这也是对自己深深地善意。是对生命的善意,是面对死亡的平静。
影片中父亲和女儿的一段对话中,很经典。为了不让女儿伤心,他和女儿探讨了这个谁也避不过的生死话题。
父亲:亲爱的,关于死亡你知道什么?
女儿:我知道,我们会被埋在地底下,然后慢慢被鼻涕虫吃掉,我们就不存在了。
父亲: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在海边看到的船吗?船穿过地平线,最后消失在远方,你觉得船还存在吗?
女儿:我想是存在的。
父亲:是的,死亡也是一样,我们只是消失了,但我们依然存在着,用一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状态存在着。
......
其实这部影片的本质话题让影片充满一种沉重感,但看到这段对话,让人如释重负,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死亡就像消失在远方的船一样,我们只是消失了,但我们依然存在着,用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状态和方式存在着。
讨论生死话题的电影还有一部很老的但很经典的影片《相约星期二》,相对本片更加温馨,里面的教授就像本片中的守护者一样,能看穿生死,坦然迎接死神的降临,这让他能够充满爱地活着,去爱身边的人,去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去珍惜每一口食物,这种力量深深地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从教授身上,你能深切的感受到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意,就算是死亡也剥夺不走的。
本片中有一个场景,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色沙漠,这里有一种仙人掌花,一年只开一次,一次只开一夜,绽放,然后马上枯萎。
生比夏花更灿烂,死亦如秋叶般静美。
在沙漠中生存是顽强的,甚至是痛苦的,然而正是这些痛苦给了它成长的营养,能够满怀善意去绽放。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或长或短,都好,我们的生命其实每一天都在倒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
有时候我会想,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有道理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自然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去感受喜怒哀乐,赐予我们耳朵,让我们去听,赐予我们鼻子,让我们去嗅,赐予我们眼睛,让我们去看去欣赏这个世界...
死亡也一样,自然赐予我们死亡,必有其道理。或许死亡才是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去绚烂生活的动力,去全然地活,去酣畅淋漓地活,去尽情地活。
就像白天我们的每一分钟都活出了尽心尽力的自己,到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安然的无梦之眠。
而我们也可以全然的活着,然后也能安然的死亡。不管是哪一天,都安然的、平静的面对。
生如夏花,珍爱此生,每一天问一问肩头的哪只小鸟:是今天吗?
如果不是今天,那就请尽情的去享受从命运手中偷来的这一天,全然度过,尽情享受生命的盛宴!
安然的度过每一天,充满诚意的对待每一个人,你会爱上这样的生命,爱上这样的自己!
4 ) 然后平静……
某堂课上Laura给我们做了个测验,她设置场景,我们完成想象。最后一步是会看到一只熊对你走过来,那只熊会是什么样子。我脑海中是一只看起来很聪明似乎能和我交谈的,平静的走来想跟我说什么,Laura说,那只熊代表的就是你自己。
我微笑,似乎似乎谜底揭晓前就有那么一点点直觉,不过,现在的我真是长大了,自然而然的,当然不是绝对的。说起死亡,我的体验没有那么真切,只是模糊记得外公过世那天下着大雪,而听到表哥离开的时候是炎热的夏天傍晚,姐姐听到消息就哭了,而我,哭不出来。没有特别的准备或探求,死亡对于我并不是特别难过的消息,只是在某个阶段设想最亲爱的爷爷奶奶时,会偷偷哭泣。相对而言,更加害怕那些至亲至爱的人要遭受痛苦,病痛也好,意外也好,那是些必须眼睁睁却无能为力的过程,会感同身受。死亡,似乎是一个结局了,一个必须接受的结局,一个我笃信对身边温存善良的人必然报之以善的结局,所以,我想我会平静,如同一个人安然走入另个世界的脚步。
从痛苦艰难的相信自己很快将死去,到懂得弥补过去来珍惜现在的Nathon,也从了解事实真相的愤怒里回归了平静,最后,他们只是拥抱……摊开手掌,那些线条说我并不能如期望般在某个最美好的时刻离开。也曾问过自己要不要去了解那个界限,会不会一切就发生得更完满一些……
还是摇头。死亡是设定了的闹钟,与其随时随地都在慌乱等待那一刻,不如享受到每一秒嘀嗒,至少铃声响起时,身姿优雅……
5 ) 绚烂之后是死亡
还是在沪江上看到Musso的推荐才开始在电驴上找这部电影。连续看了两遍。每次看完心房都会小震,真是很喜欢。
话说原著是在作者遭遇过一场严重的车祸后的构思,一部关于生命、死亡和爱情的小说。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才是深刻的吧,这部改编的电影也却是点击到大家的心灵。什么事业、前途、奋斗,到最后觉得真正关心的还是你深爱的人!Nathan以为自己不久人世后的最直接的举动是回归到家庭,虽然其实他只是在接受担任信使的训练,而第一个预知死亡的人竟然还是自己的前妻!不得不说,命运弄人。
尚未看到原著,不过就电影而言,拍摄得不错。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可却偏偏有这么个信使,阅尽人间无尽的悲伤与哀怨。该片基本上是个美国人打造的法国片,所以能看到很多的混合的元素在里面。主角选得很妙,John这个童鞋一出场就暗示事情的复杂,而Romain,这个在Dans Paris中失恋小可怜也将Nathan的性格完美演绎。音乐很好听,画面则优美得很,尤其是那个光圈和那些不时出现的光亮,把握的很棒。这也是我选择“绚烂之后即是死亡”这个标题的原因。在信使眼里,每个即将死亡的人都会被耀眼的光圈所环绕,真有在高潮爆发而随之湮灭的感觉!
影片一开头会让人误以为是风光片,极为优美的湖光山色,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在湖边嬉戏。可是,短短的几分钟之后,小女孩被卡在断裂的栈桥之中,小男孩在飞奔去告知父母的途中被疾驶的小车撞飞,生命垂危。故事也从此开始,纽约——故事的发生地展现在眼前,还是一如往常的高楼大厦,背景中听到小男孩的叙述,见到光,知道被车撞,没有死等等。
John出场,能时不时看到个别路人被光圈所围绕。不过他的主要目的是去找Romain,一个知名的大律师,最近早晨起床时手会不由自主的颤抖,他要告诉他,你快死了!Romain有自己的烦恼,妻子离异,小女儿跟妻子过,只能每年的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她。此时,他哪有心情去理会John这个人。不过晚上的一次体验让Romain的心上微微的震颤了一下——是不是他真的将不久于人世了。那晚,John领着Romain去地铁站,并指着一个穿着橘黄色上衣的男人说,他将在几分钟之内自杀,果真预言成真。Romain则开始去John的医院希望了解这个人,在医院里他看到的都是濒临死亡之人,而John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不再惧怕!在一次次的接触中,Romain开始相信John,并确信自己快不久于人世了。而通过一个旧友的经历,他也确信这是无法改版的事实。
John慢慢地指引着Romain回归自己的家庭,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之中。Romain就是那个被撞的小男孩,在大难不死之后,与那个青梅竹马的小女孩结婚,生活幸福。可是,当他们的小儿子早夭之后,他开始消沉,抛妻弃子,一个人来到纽约,通过工作来麻痹自己。可是John的到来却让尘封已久的Romain认识到其实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的家人,而自己却背弃他们!Romain开始与妻子再度重温过去的美好,与女儿共享天伦——因为他终于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事情了!
然而,结局却远远不是那么的美好——最后John跟Romain和盘托出,他自己是个信使——通知世人将死去的信使,而Romain则是下一代的信使,所以Romain并不是将死,而是将要准备好面对他的新一个任务——做信使,而他的第一个需要通知的人则是自己已经离异的爱妻!
看到这,又想到那句歌词——生活如是,犹漫漫长冬,绵延不绝;犹堕入地狱,却如天堂般阴冷~~~
6 ) 《后来》:淡然面对死亡
记得有这么一个片段,上帝驾临凡间,他眼中的人们,头顶都有个倒计时,显示了此人生命剩下的时间。上帝创造了万物,有这能力不奇怪,如果人也能预知死亡呢?
人注定是会死,这是不可抗拒的,是自然规律;死亡那一刻并不是休止符,只是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有的人会希望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心愿,大胆去做想要做的事情;而有的人宁愿不知道这个日期,因为此后的日子都在倒计时,也是对自己精神上的摧残。
影片开头那个男孩所描述的濒死体验,是他身体在短暂死亡所经历的,和我之前写过的亲身体验很相似,可见死后真的不可怕,反而会感觉到非常愉悦,那种快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其实有过这样起死回生经历的,会对生命看的很开,让自己尽量生活在快乐的氛围里,享受恩赐般的每一天。片中男主角倒是有点特别,选择的职业是律师,还相当的无情,不愿意帮助弱者。直到得知自己可能会死,才大彻大悟,放弃虚荣的职场,回到自己的最爱身边。
对于这部电影,评价相当分化,无论乐观悲观、能珍惜生命、充分理解到影片的会给高分;自由选择生活、不愿意太用心思考、无视背后的哲理会给低分。这很正常,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并没有谁对谁错。影片总体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珍视身边的人,多留给家人一些时间,精神是大于物质的。看完能触动到自己,让自己精神多振奋一些,甚至有改变一些想法,那就是吸收到影片积极的部分了。
21 摄影好美
剧情太意识流,没看这本的原著不知道米索书里是不是这样。
很神秘主义的电影。关于影片的画面,有唯美的梦幻的一面,也有像死亡那样真实而残酷的一面。但是结合的很好。一切都将归于平静,凝视深渊与绝望,抽离虚幻的人生!死亡也许是另一种存在!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什么是内心的平静,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你在无能为力时唯一能做的,什么是生活?
重要的是现在和这里
冲着Evangeline Lilly 《LOST》班底
很美,很淡。
向死而生。
重要的不是死去之后 而是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竟然是个英语片 小罗说英语真怪呀
文艺版死神来了,还有点天使之城的味道,李屏宾的光影过于牛逼了
画面和音乐的基调太美丽,好适合这个主题
看完《乘着光影去游戏》才知道这部电影的摄影师是李屏东,有着梦幻般的镜头,讲棕着生与死的间隔。电影节奏很慢,且线索零乱,但却是我喜欢的风格,讲述生命的意义原本就是件复杂而缓慢的事。女主角很有气质了。至少摄影师充分地显示出她的气质。
所谓向死而生,对于生命的一次思考。把一些常见的元素综合起来,拍出了独特的味道。
我很无感觉,老爸超喜欢。。。。个人感觉,不知道是什么片的什么片,茶余饭后看看还好。
河马肚的首部英语电影,虽然我很想大声疾呼“哥们咱能不能切回法语声道”==||片子的主题也是一透到底型…画面很美,节奏如潺潺流水,但素介片说教味道太浓烈不对我的口,而且我对马老爷子的多种变态形象记忆太深刻,以致于看到这种引导天使样的角色都觉得“不好他是坏人他有阴谋”,囧弊鸟…
一颗星给辛苦剥虾的我,一斤那!!两颗星给无敌的视觉效果,柔和温暖
只有直面死亡,正确认识死亡,我们才会更好的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时此刻。我信仰我的心跳。
关于死亡的冷静思考,即使形式大于内涵,还算有真东西。
Kate我认识,谁能告诉我Romain duris在Lost里露过面吗?
剧情 表演都几近糟糕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