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军团宋时轮,下辖第20、26、27军,约15万人。曾在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淮海战役让杜聿明成瓮中之鳖,解放上海
2.分东西战线,长津湖为东线战役,其中27军军长为厦门市翔安区彭厝村彭德清
3.美军第10军阿尔蒙德军长,海军陆战队1师史密斯师长,约10万人
4.以诱敌深入,寻求各个歼敌为方针。对美军进行分割隔断
5.战果:全歼北极熊团创造朝鲜战争期间歼灭一个建制团的范例;俘虏德赖斯代尔特先遣队240人
6.长津湖战役美军陆战一师伤亡减员约14000人,我军战斗减员14000余人,冻伤减员30000多人
7.坦克围起环形防御圈、美军飞机投下凝固汽油弹、杨根思,特级战斗英雄、蒸馒头的布、自行高射炮车,每分钟射速240发,每发相当于一颗手榴弹
8.美国总统杜鲁门
2021年10月16日看完电影《长津湖》,第二天补了纪录片。当时可能因为战时刻不容缓,士兵没有补充充足的御寒衣物,最后战死一万四千人,冻伤减员达三万左右。 感触颇深的是冰雕连、发放冻土豆的请求和水门大桥。 冰雕连是为了阻击敌人的退路,第二天却没有激烈的枪声,团长很生气,去到战地,发现整个连无一人后退,保持前进的姿势,冻成冰雕。 发放土豆是某次战略任务前,志愿军向团子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发放几个冻土豆。团长无奈的痛苦,因为美军空中力量的轰炸,食物和弹药根本运不到前线,发不出土豆。最后志愿军还是完成了任务。 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大桥,被砸毁三次,被修复三次,强大的工业能力实在可怕。 面对装备和后期巨大优势,中国志愿军能取得这么大的战绩,靠的是志愿军钢铁的意志,保家卫国的信念。上学的时候学过最可爱的人,当时感触不深,认知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现在体会到了,最可爱的人,就是对他们的致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做了什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看完《冰血长津湖》,对国歌歌词有更深的理解。
建议大家也看看美国拍的《长津湖》纪录片,两个纪录片讲的都是长津湖战役,《冰血长津湖》侧重讲战术,《长津湖》侧重美国兵的体验,对比着看会发现我们的志愿军真的太不容易太伟大了!
《冰血长津湖》这个纪录片很短,一场电影的时间,在B站可以看的!
志愿军的装备有多差,去对比美国拍的那个纪录片会对比更强烈。
今天本来应该是国产战争大片《长津湖》上映的日子,因为当前的防疫形势,影片的出品方作出了延期上映的决定。
在等待《长津湖》上映的日子里,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2011)、《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2016)。
这两部纪录片,分别来自于长津湖战役对决的双方:中国和美国。《冰血长津湖》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由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出品。
两部纪录片分别以中国与美国的视角来回顾这场关键之战。两部纪录片在立场上是有分歧的,但在对战役的描述上是大体一致的,都客观地“重现”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冰血之战”——两部纪录片甚至使用的少量相同的影像素材。
《冰血长津湖》比较具体地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过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诱敌深入的,又是如何在天寒地冻中隐秘行军并最终形成了对美军的包围圈,“瓮中捉鳖”阶段又是如何围点打援的,以及美军最后是如何凭借空中支援仓皇撤退的,都讲述得比较清楚。《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的重点在讲述美军的遭遇,各种“卖惨”。
两部纪录片都采访了大量各自的亲历者。志愿军的亲历者在描述战斗的惨烈和气候的恶劣之余,更多地讲述了志愿军官兵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而美军的亲历者似乎沉溺在“地狱之旅”的痛苦和绝望中,主要讲述“死亡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甚少提及美军的“斗志”。
美军亲历者对志愿军的英勇是印象深刻的,他们回忆说,志愿军没有一个人退却的,前面的部队打光了,后面的部队捡起武器,继续发起进攻。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上,志愿军远不如美军,但在精气神上,志愿军甩美军几条街。可以说,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美军虽然有强大的空中支援,但被围困后,日子也十分难熬。美军亲历者在访问中“大倒苦水”,食物紧缺,保暖不足,营地设施简陋,等等。而志愿军这边,食物不是紧缺,而是有时候两、三天都吃不到什么东西,还要坚持战斗。有一个团的战士在作战前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给他们每个人发一、两个土豆,让他们吃了再去冲锋。团长却无法满足他们这个小小的要求,只能当场泪洒。而战士们在吃不到土豆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奋战,宁死不屈。
志愿军亲历者回忆,他们取得战斗的胜利后,就会在战利品中搜寻美军的罐头,找到了就和战友们分着吃——这可能是他们在战场上的“快乐时刻”,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饿了。
美军在抱怨保暖不足的时候,从南方开拔来的志愿军更是只穿着薄薄的棉衣,而且因为隐秘行军,他们有时候无法扎营,只能簇拥而眠、抱团取暖。正是因为对严寒的预估不足,志愿军的冻死冻伤造成的减员,远远超过了战斗减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军的“卖惨”,在志愿军这里,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
美军的“惨”,是被志愿军围困所致,而志愿军的“惨”,一定程度上是因美军轰炸鸭绿江(切断了志愿军的补给线)所致。如果志愿军能够像美军那样得到空中支援,被围困的美军很可能被全歼,根本走不出长津湖地区。
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和美军的差距有多大?空中支援不算,坦克、大炮也不算,就是步枪、机枪等也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志愿军亲历者回忆,当时的美军已经有了红外线装备,在夜间也能看见,而志愿军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玩意。
武器装备上的天壤之别,加上极度寒冷的天气,志愿军在打败美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战斗减员14000多人,而冻伤冻死减员更是高达30732人。志愿军9兵团一共投入了约15万兵力,战役结束时,减员约三分之一,可谓损失惨重。
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下称“陆1师”)伤亡也高达13961人,这支王牌精锐部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重创。1950年12月12日,是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生日,他的“生日礼物”却是第10军在兴南港悻悻撤退。从留下的影像看,在兴南港撤退的美军,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士兵们成为了一群了无生气的“幽灵”。
《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多少还是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的,美军的一些亲历者还诬蔑志愿军战士抢夺当地居民的粮食。但影片并不讳言美军战败的事实,亲历者们不得不悻悻地说,从结果上来看,志愿军才是战胜的一方。
同时,《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也分析了美军战败的原因。
“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在仁川港冒险登陆,取得了成功,之后,美军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平壤。一连串的胜利让麦克阿瑟变得狂妄自大,于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向外界喊出“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口号。
麦克阿瑟命令主力部队陆1师加快北上的步伐,争取在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战争,然后让美军士兵回国过圣诞节。
陆1师的市长史密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研究了长津湖地区的地形地貌后,史密斯认为贸然北上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掉入敌人的包围圈。但是,他不能违抗上级的命令。于是,他故意放缓北上的步伐,在下竭隅里驻扎,并下令工兵就地修建机场。
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根本不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认为志愿军不过是一些扛枪的农民,战斗力有限。好大喜功的他,见史密斯阳奉阴违,十分恼火,下了死命令,让部队必须在某日之前行进到指定地点。史密斯无奈,只能命令部分部队继续北上。
美军很快在长津湖遭到了志愿军的分割围困。其中,在新兴里的美7师31团被志愿军“团灭”,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
吃到苦头后,美军开始向下竭隅里聚合,志愿军则沿途伏击。而部分美军幸运地“躲过”了志愿军的伏击,因为部分伏击的志愿军虽然保持着射击姿势,却已经冻成了“冰雕”!
美军撤退的时候,史密斯在下竭隅里修建的机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如此,美军撤退得仍然十分狼狈。美军是很重视为国捐躯者的体面和荣誉的,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死者的遗体运送回国,给予厚葬。但从长津湖撤退时,他们却不得不用炮弹炸开一个大坑,然后将1000余具的美军尸体就地掩埋。那些尸体全都冻成了“冰体”,“堆埋”起来,体面尽失。
和麦克阿瑟、阿尔蒙德比,史密斯是更强劲也更可怕的对手,如果他是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整个朝鲜战局可能不会那么快就得到扭转。
史密斯在向上级汇报时,强调了志愿军绝非农民军,他们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在某种意义上,史密斯是美军高级将领中非常“尊重”志愿军的人之一。
1996年12月,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率团访问美国,在德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基地,接待他的是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查尔斯上将的父亲正是长津湖战役中的陆1师的副师长。据查尔斯说,他的父亲对长津湖战役记忆深刻,讲述的时候无比激动,他说志愿军飞机封锁挡不住,大炮轰炸挡不住,冰天雪地挡不住,大兵压境挡不住,非常了不起,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跑出来。而作为志愿军亲历者的迟浩田告诉查尔斯,志愿军当年没有飞机也没有大炮,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完全是靠勇敢精神战胜美军的。如果当年的志愿军有现在的武器装备,他的父亲早就当了俘虏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勇敢精神和钢铁意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国威,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敬意!
2013年这部纪录片获奖,我就想看,因为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我本人也是一名军人,对抗美援朝很感兴趣。可是到处也找不到资源。同样的,《抗美援朝》电视剧拍了快二十年了,到现在还没播。那么鼓舞人心的一段历史,为什么不播给老百姓看?为什么等到打贸易战了,才想起来我们还有那么鼓舞人心的纪录片、电影,早干嘛了?
说说这部纪录片,很感人,但是也蛮粗糙,配乐用了《星球大战》《勇闯夺命岛》的配乐,很多镜头也不是当时的实拍镜头,当然了那时候也没那条件,用的好像是老电影的镜头。
总体来说,很鼓舞人心,应该让所有人铭记。向先辈们致敬!
主要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总司令,宋时轮,陶勇,杨静思,美国陆军第一师:麦克阿瑟,阿尔蒙德,史密斯。彭德怀制定战略,利用长津湖地形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拦头断腰截尾,逐个歼灭。为此志愿军马不停蹄赶赴朝鲜,在长津湖设下包围,等待美军陆军第一师进入圈套。美军从仁川登陆后,按计划缓慢推进到长津湖地区(史密斯较谨慎,等待后勤部队到位再逐步推进),交战开始。志愿军按计划发起总攻,切断了美军联系,但是美军利用坦克形成环形防守阵地,并呼唤战斗机对我不间断进行轰炸。我军久攻不下,由于天气严寒,食物衣服补给短缺(美军轰炸鸭绿江桥梁道路,企图切断我军与大后方联系,志愿军未能按计划在沈阳休整,轻装上阵直奔朝鲜,造成补给不足),志愿军损伤严重,宋时轮及时调整策略,集中兵力逐个歼灭被包围美军,打响了新兴里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此战对朝鲜战场形势变化具有非凡意义。此后,美军开始南撤。在小高岭执行拦截撤退任务的志愿军一连战士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保持战斗姿势冻成冰雕,美军得以顺利撤退。在另一撤退必经之地,志愿军两次炸毁桥梁(炸桥敢死队以血肉之躯炸桥),最后美军第三次从日本造好桥梁,空投造桥成功。我志愿军穿着单薄的棉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用的是步枪,美陆军第一师号称王牌部队,吃着烤鸡、薯条,热咖啡,有坦克、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却被打得落荒而逃。这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中国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在不亚于长征的艰难条件下,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退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守卫了新中国建设发展需要的和平环境。和平来之不易,抗美援朝英雄永垂不朽!
拖延症终于看完了《冰雪长津湖》的纪录片。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当时原本是要去TW作战的,但因朝鲜局势紧张临危受命去朝鲜援战。
这些来自江南的战士们只穿着薄薄的棉衣,却要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行军,由于战略安排是要突击奇袭,不能让美军察觉,第9兵团的战士们只能在夜间行动,并且完全不能生火煮食,在美军派飞机低空侦察的情况下整个队伍从中朝边界穿越二三百公里行进至长津湖地区完全没有被发现,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由于美军炸毁了鸭绿江的桥路,阻断了粮草的运输,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行军十天冻伤减员严重,而美军陆战第一师他们不仅有坦克火炮,还有帐篷火炉,更有源源不断的投放补给。
在双方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完全是靠着极其坚强的意志力和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在战斗,他们背着炸药包与敌人共归于尽,他们在零下38的山顶头列着队扛着枪被冻成了冰雕,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冻死了3w人,战争损失了1.5w人,让美军原本打算在1950年圣诞节前拿下整个朝鲜的计划泡汤,让几乎战无不胜的美军陆战第一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用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中国军人的荣誉!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些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长眠的战士们,致敬!
一个个中国志愿军,还只有20多岁的孩子,根据上级的指令,在朝鲜的大雪里坚守阵地,大多数的人都冻死了,死前还是准备射击的姿势。 有的为了让战友把打完子弹的枪带回队,让战友先撤退,自己一个人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大雪里,后勤被切断,连吃一个土豆都是奢望,队伍也没有乱,哪怕被冻死,也一直坚守在阵地上,这钢铁般的意志真的尊敬,是这样的军人才在各种条件完全不如美军的情况下,战胜了他们。 宏观上的战术包围到微观上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感到了战争的残酷,先辈们的伟大! 感谢那些先辈们的付出才让中国迅速强大,感谢国家的保护,我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价值的人,要帮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 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 士兵们翻山越岭,跋涉在一个个连名字都透露着寒气的雪山上,脚被冻烂了,不能停,战友滑下去,不能救。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棉鞋棉衣,只能从被子里撕出棉花做成耳套,把玉米的玉米须扯下来放到胶鞋里保暖。 为了隐蔽,志愿军在零下40度的夜晚行军,埋伏时,许多士兵长时间成进攻匍匐状,便再也没能站起来。 一个连的士兵被冻僵,但他们的枪口依旧朝着进攻的方向,战斗打响之际,神志不清的他们拖着冻烂的双腿冲锋。 有时候,在炮火连天中,大多数士兵应声倒下,他们不是被流弹击中,而是没能扛过严寒的天气。 纵然如此,依旧没有一名士兵退缩,只要冲锋号响起,英雄们就会用尽全身力气扣动扳机。
三野的王牌vs美帝海军陆战队主力
要不是因为贸易战,可能永远不会坐下来看到这部纪录片。影像素材用了大量电影片段,作为一部纪录片还需精进。作为抗战老兵后代,为了那些浴血奋战的国之脊梁打五星。
这部片可以说是平铺直叙,没有用太过煽情的语言,但却看的眼泪直流或许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神的力量,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我们这个国家一步步向前。
为什么大陆不拍一部电影?
原来长津湖冰雕连有两个!一个是58师师长发现的,一个是南撤的美军第一师发现的!北极熊团旗蒸馒头,永远的神!“我们同日本、国民党、伪军、汉奸都较量过,但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还就只有美国”,哈哈哈哈哈,志愿军最可爱的人!铭记特级功臣杨根思!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
补课把中美两国分别拍的长津湖纪录片看了。虽然视角不同,但对战斗进程的叙述比较一致,美版承认美军打了败仗(PBS出品的The Battle of Chosin)。比较两个纪录片,我们的片子叙事清晰,强调的是战略战术这些军事层面的宏旨;美版着眼于战争中的人,受访老兵谈及对敌军战士、对俘虏、对朝鲜平民的同情,对残酷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的反思,这是我们所忽视的层面。比如志愿军冻伤的真实惨状,我们的片子里只有志愿军老兵的口头回忆,美版除了美国老兵的回忆,还提供了从俘虏身上拍摄的照片和影像,令人震撼。
痛心疾首,冻伤冻死30000余人,当时入朝前负责冬装的人应该按军法枪毙。
金鸡奖最佳纪录片,终于在昨天看到了。潜台词就是:当年我们装备那么差,都不怕美帝,现在我们害怕什么?
2019.5.19央六路过。希望这样的题材越来越好
虽然纪录片的手法略显粗糙,而且夹杂着《星球大战》中黑武士出场的背景音乐的,但毕竟敢于直面了那段惨烈的历史。
从它2013年获奖到现在六年了,我从未见过此片公映,从未在网络上找到资源,为什么?为什么到关键时刻了,才想起来放这部片子鼓舞人心,早干嘛去了?
配樂居然用好萊塢電影的OST....................
与美国拍摄的《Experience》对比最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战场的真实镜头,本片的历史展示大多还用的老电影和老照片,实在是不够生动。但是老兵的采访很有看头,官兵皆有发言,看法不同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志愿军用意志逼退了“圣诞攻势”是那么勇敢又无奈……期待电影版《长津湖》,千万别搞成《我的战争》/《金刚川》那个熊样。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们拥有的现在,是无数中华好男儿用生命守护的。
战斗减员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六十年过去了,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岁月吹散了硝烟,志愿军第9兵团将士,冒着冰雪和严寒,在荒山野岭中,与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部队,与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在长津湖冰天雪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2020.4.22)
纪录片中的很多内容都曾听过相近或一致的讲述。特别是非战斗减员的问题,只比亲历者所述的更惨,未见粉饰掩盖。姥爷当时是27军干部科科长,即使始终跟着军部参战,脚指甲也都冻掉了。后半生提到这场战役会骄傲地讲团灭了北极熊团,但绝口不提伤亡数据。他认为这是组织干部必须的素质。而姥姥说当年姥爷记性极好,前方战报xx连长指导员牺牲了,他都能迅速从脑子里筛出整个军里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单,火线任命由xx顶上。姥姥当时是27军后勤部队,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翻车,司机死了,姥姥掉进雪坑里幸存。他俩本来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了就结婚,后来部队拉到东南沿海,就说解放了台湾就结婚。结果拉到了朝鲜,想想就在这儿结了吧。二次战役后大姨出生,取名凯旋。#老王家家族故事讲完了就想起立鼓掌#
片子拍的挺好的。然后,这某些短评看着辣眼,不能骂它我挺遗憾的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CCTV6。感谢无数义无反顾的先烈让中华民族能够挺直腰杆,从精神上站立起来!向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致敬!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