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篇

剧情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陈年喜邬霞乌鸟鸟老井吉克阿优许立志

导演:吴飞跃秦晓宇

播放地址

剧照

我的诗篇 剧照 NO.1 我的诗篇 剧照 NO.2 我的诗篇 剧照 NO.3 我的诗篇 剧照 NO.4 我的诗篇 剧照 NO.5 我的诗篇 剧照 NO.6 我的诗篇 剧照 NO.13 我的诗篇 剧照 NO.14 我的诗篇 剧照 NO.15 我的诗篇 剧照 NO.16 我的诗篇 剧照 NO.17 我的诗篇 剧照 NO.18 我的诗篇 剧照 NO.19 我的诗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7:08

详细剧情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皆有诗心。六名打工者,六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同时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我的诗篇”就是写给世界的情书,来自...

长篇影评

1 ) 阳光不会公平的洒在每个人身上

关于这部众筹拍的纪录片《我的诗篇》最初是在吴晓波的网络节目里听到的,他说在现在的中国还有人在写诗,这些诗人是最想不到的活在最底层的工人,他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于是和朋友一起策划了这部纪录片。

他们在众多工人诗人中选定了六位,而其中一位富士康的工人许立志,在他们要联系他时,才得知他已经跳楼自杀了,他们还是以各种方式将他留在纪录片里,还为他出版了诗集《新的一天》。

这部电影如期赶在了上海电影节上映,并获得了金爵奖最佳纪录片。

就像吴晓波的初衷,我希望更多人去看一看这部纪录片,去看一看这群人被我们漠视的生活,去感受他们写诗的环境,念诗的口音,和他们的诗句形成的强烈反差。

我像流水线一样辛苦的光阴,和最新款手机一起打包
贩卖到大洋彼岸,等候下一个轮回

——许立志《打工仔》

看着镜头里的他们,我觉得羞耻,特别是看到他们的文字,想到自己写过的矫情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诗句,我更觉得羞耻。

我羞耻的是这种城市人天生的优越感,骨子里带着蔑视,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些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依靠体力谋生,所以是没文化的,粗鲁的,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脏的,臭的,没有理想抱负的,我们对他们视若蝼蚁,视而不见。

我们不会去想这群人过的怎么样,他们快不快乐,他们脑子在想什么,只会嫌弃的躲开,警惕的保护人生安全和财物。

我们视若不见的,不仅仅是他们也拥有和我们同样的情感和自尊,更是对于生活。

我们对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缺乏感受力,我们在追逐的是金钱,是表面的虚浮,是别人的眼光与评论,我们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感受,是多么贫乏。

我们轻易的拥有了他们这辈子都期许不来的幸福,却缺乏去感受这种幸福的能力,我们并没有因此快乐,我们的内心充斥着欲求不满,嫉妒与妒忌,贪婪与暴力。

那个在服装厂熨衣服的女工邬霞,最喜欢穿吊带裙,但平时都要穿工作服,于是她在半夜里偷偷换上她喜欢的吊带裙,溜到工厂厕所,拿夜色背景下的反光玻璃当镜子,照着自己穿裙子的样子,这是她疲惫第一天里最感到欢喜的时刻。这样的女人,是多可爱啊。

她还为吊带裙写了首诗:

包装车间灯火通明
我手握电熨斗
集聚我所有的手温
我要先把吊带熨平
挂在你肩上才不会勒疼你
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
多么可爱的腰身
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
林荫道上
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
最后把裙裾展开
我要把每个皱褶的宽度熨得都相等
让你在湖边
或者在草坪上
等待风吹
你也可以奔跑
但,一定要让裙裾飘起来
带着弧度
像花儿一样
我要洗一件汗湿的厂服
我已把它折叠好
打了包装
吊带裙
它将被打包运出车间
走向某个市场
某个时尚的店面
等待惟一的你
陌生的姑娘我爱你

——邬霞《吊带裙》

而陌生的姑娘在实体店会看品牌和标价,在意镜子里的胖瘦,在网店会看评论和模特图,在意物流的快慢,或许会谈谈面料,谈谈设计,谈谈时尚潮流,但绝不会想到出厂前还会有人工熨烫的步骤。

我们好像很少会去想到这些物品的生产过程,想当然的高估机器的能力,我们对食物或许还会心存感恩,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汗滴禾下土,却忽略农民工群体的辛苦。

相对于在车间工作的许立志和邬霞,深入地心800米煤矿的老井的生活就更难以想象了。

他和其他要下矿的工人一起,坐着通往地心的电梯,抬头看着入口处的光团渐渐变小,最后只剩一个点。

煤层、石缝间的老灵魂——
无色。无味。无情。

——老井《瓦斯》

比瓦斯更无情的是这份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没有像样的报酬,甚至还被拖欠工资。

虽然我们对于这样的现实毫无办法,也无力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阳光并没有公平的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但起码我们要看到,在我们身上的那些阳光。

除了徐立志,邬霞,老井,纪录片还讲述了其他三位的故事:爆破工陈年喜,彝族填鸭毛工人吉克阿尤和去应征编辑的失业叉车工人乌鸟鸟。

影片的最后,以许立志的微博结尾,他零点自杀,也在零点预设发布了一条微博 “新的一天”,他90年生,永远停在了24岁。

那我也以许立志的诗结尾吧: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把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
耻辱的诗

——许立志《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2 ) 沉默的咽下之后无声的爆发

没想到是这么沉重的电影。电影以工人诗人朗诵会开场,我一开始是抗拒和怀疑的。我觉得是哗众取宠,那是我的偏见在作祟。工人,能写出什么呢?然而,随着他们的生活徐徐展开,我看到了一群沉默的羔羊,忍受着社会的驱赶,最后变成香甜的羊肉。少数的他们,诗,是他们梦里的草原,灵魂的嘶吼。我们何尝去关注他们?既得利益的其他人,你们是如何的生活?

许立志的诗就是这样,咽下一切不满之后,汹涌成诗行,年轻的生命来了,又匆匆离去。来时很好,走的时候,也很好。就像天使一样。看到这里,我终于泪如泉涌。

3 ) 百无一用是诗歌。

诗歌有没有用?
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它既不会让一个痛苦的人变快乐,也没有办法让难以承受的生活变得更容易,反而让苦难和疼痛变得更加清晰。有一些诗人死了,大部分诗人都不快乐。
那么诗歌有没有价值?
它有。它让不可言说之物得以被重新看见,无形模糊的感受得到清晰的边界与形状,它让片刻即逝的得到某种永恒。最重要的是,一个坠亡的农民工,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一个坠亡的诗人农民工,至少能多收获一丝目光,一声叹息。

关于诗人的一些思考。
如果诗歌成为生活唯一的出口,人就容易爆炸。不要被诗歌困住,就像不要被生活困住一样。

关于诗歌的价值,必须要时刻警醒自己,切勿掉入这几个陷阱。
其一便是诗歌有价但无用,不要总问自己为啥我都会写诗了,还过得这么糟;其二诗歌的美大部分时间都是主观的甚至是随机的,写诗就像放漂流瓶进大海,一旦放出去,诗便只能在他人的眼光与评价中漂流,有人喜欢自然要感激庆幸,却万万不要因为负面评价去为自己的诗出头;其三写诗万万不可丢掉真。也就是说,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不能为了美而造诗。诗歌应当是灵魂的切片。因此第四,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诗,也不要觉得自己的诗微不足道和多余。

关于自己,也就是上述的第四点。
片中有提到,阳光并不平等地照在每个人身上,但诗歌会。
只要保持诗歌是私人的诗歌,永远把诗当做自己掏给世界的礼物,那么诗歌对于个人的价值就永远珍贵且不可替代。这里的诗歌可以替代成一切作品。

关于影片本身。
影片永远只能呈现一部分的真实,但至少有一部分。感激这个尝试,虽然有诸多欠缺。
诗句都很美很有力。片头的雪花也许是片尾撒入大海的骨灰,如果是,特别感动。
最爱邬霞,柔韧而明亮。

4 ) 《我的诗篇》:总有一种无力让我泪流满面



似乎好久,没有被一部电影这样深深地感动过,也似乎好久,没有在影片结束后,能够在影院里听到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我非常庆幸没有错过在哈尔滨上映的唯一一场《我的诗篇》,这部由作家吴晓波、诗人秦晓宇、导演吴飞跃联手发起的众筹纪录电影,让我听到了“低微的骨头里”江河的声音,这江河,流淌着他们的悲伤和梦想,也流淌着他们命运的走向。
叉车工乌鸟鸟开篇的那首《大雪压境狂想曲》,可以说奠定了整部影片美丽但却清冷的基调:“天上的造雪工厂。机械的/流水线天使,昼夜站在噪音和白炽灯光中/麻木地制造着美丽的雪花/超负荷的劳作,致使她们吐起了白沫/泄露的雪花/成吨成吨地飘落……”大雪的浪漫与诗意,与流水线的机械与枯燥,就这样被一个拥有着打工者身份的诗人,或者说是诗人身份的打工者,给错综交织在一起。而影片中所展现的六位诗人和他们的诗,几乎无一例外,都面临着同样的矛盾与纠结。工作与生活环境的粗粝、贫瘠、麻木,与诗人内心的柔软、丰富、敏感,在他们的身上和诗中,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而正是这反差,建构出他们作为打工诗人的命运感。
曾经长期观察打工群体的商业作家李志刚说过:“将人嵌入流水线,成为流水线延伸出的柔软肢体,温顺、驯服。流水线的程序和运动时间都是精密计算过的,人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单调机械的动作重复一整天的劳动。他们不允许有任何额外的思考,专注于眼前的一小块地方。也不允许有任何停顿或者错误,都会造成流水线的混乱。”很显然,诗人的个性与内心,注定与这一切格格不入,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又势必要与之妥协。诗歌就像一根脆弱的藜杖,能够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诗歌,可能会让他们中途倒下去的,也是诗歌。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群打工诗人,他们在坚硬的现实中依然保持内心的柔软,在冰冷的世界里坚持用诗歌来为自己取暖。对于城市里的时尚男女来说,即使穿上再漂亮的衣服也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喜悦,更不会联想到这些衣服的生产者,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可是邬霞,这个14岁起就在服装厂打工的普通女工,却能在她的诗中,满怀深情地憧憬和想象:“包装车间灯火通明/我手握电熨斗/集聚我所有的手温/我要先把吊带熨平/挂在你肩上才不会勒疼你/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多么可爱的腰身/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林荫道上/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最后把裙裾展开/我要把每个皱褶的宽度熨得都相等/让你在湖边/或者在草坪上/等待风吹……”
而就是这样一位爱美爱生活的女孩,却只能在深夜,偷偷地在工厂宿舍的洗手间里,换上25块钱买来的吊带裙,一个人在镜子前转来转去,当她微笑且平缓地叙述这一切时,让流着泪的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她这句诗的意蕴:“生活有多艰难,就有多珍贵”。
对于绝大多数打工诗人来说,诗歌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却能让他们更深地感知自己的命运。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单薄瘦弱的叉车工乌鸟鸟,在人才市场渴望寻求一份内刊编辑工作,面对一次次质疑时的窘迫与卑微;看到爆破工陈年喜一个人躺在床上,念他写给儿子的那首诗:“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却怕你真的看清”,然后熄灯的那一瞬间;看到吉克阿优家乡的老人只能自己为自己扎好下葬时的头巾;看到许立志的哥哥念着弟弟的诗,“我想再看一眼大海/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把他的骨灰洒向大海……我们仿佛看到时代和命运的车轮,在他们身上和心中碾过的一道道伤痕,而诗歌,就是他们的验伤报告。
这些打工诗人,用他们的诗歌,让这个沉默的不被人注目的群体,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们用诗歌展现他们的彷徨,也在用诗歌传达他们的呐喊,而我要感谢《我的诗篇》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苦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梦想,让小人物微茫的命运,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有了血肉丰满的细节。
走出影院,阳光打在我的脸上,寒意却依然留在我的心中,心中忽然浮现出《南方周末》那句有名的献词,却被我有意无意地篡改成:总有一种无力让他们举步维艰,总有一种无力让我们泪流满面。

安利一下本人公众号:静扯淡

5 )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这是影片主人公之一陈年喜的一句诗,之所以拿他来做标题,因为这是全篇我最喜欢的一句诗。

《我的诗篇》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还有出版的同名诗集。因为对工人诗歌这个题材的兴趣,在一年多前就参与了诗集的众筹出版(虽然本人从不读诗,也很少读文学作品)。半年前又参与发起了这部影片在北京的一场众筹放映,同时也协助了其他场次的众筹观影活动,当然也观看了这部影片不止一遍。

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我的诗篇》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了。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同样是对制作公司以及每一位众筹发起人和每一位认真看这部影片的观众的写照。

一家很小的制作公司,拿着从京东上众筹来的仅仅30多万的资金就上路了,去拍了这样一部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电影,而主人公可能是你我平时走在路上很可能会绕着走的一个群体,但就是这样一个群体里的一些人,却在做着你我这些人从来不曾做过的事情——写诗!

影片制作出来了,也几乎拿遍了国内为纪录片设置的所有奖项,但是,没有发行公司愿意发行,无法公映。朋友们,还记得方励的下轨和《冬》的惨淡吗?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悲哀!但这部电影是幸运的,靠着爱好者的力量,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百城众筹观影的活动,历时近一年的时间,目前已经成功发起了800多场,离众筹成功1000场的目标也指日可待了,无意中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还因此走上了申奥之旅,成为一支少见的民间代表队,而且英文版诗集也在美国众筹出版。能否申奥成功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的观众今后再使用苹果的时候,可能会想到在遥远的中国深圳,有一位年轻的工人诗人许立志,因为某些原因选择跳楼自杀。更幸运的是,影片终于找到了愿意发行它的公司,全国公映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

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我想每一位众筹发起人最深有体会,患有“重度码字恐惧症”的我,竟然在放映结束后写了长达1万字的众筹总结,真真把自己给惊着了,现在又来到豆瓣发表自己的处女评,没有优美的文笔,但有真挚的情感!

这“低微的骨头”不仅仅是影片中的六位主人公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庞大的群体,同样也是和我一样的这800多位众筹发起人,以及每一位认真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更是千千万万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的芸芸众生。因为有你我的努力,才有了这寸寸光阴的改变。

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有自己的解读,社会的现实,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渺小,以及种种的无奈,你的解读体现出的很可能正是你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我的解读更多的是生活的不易和心中的那份坚守。

长篇大论的影评我不擅长,豆瓣上有很多写得很详细很不错的影评,朋友们可以去看,比如《劳动者身份的尴尬错位》这篇,作者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感动于这些人这些事,写了这篇广受好评的影评,再后来成了一位和我一样的众筹观影发起者,而这样的发起人还有很多很多……

我只说几点我最有感触的地方。农民工睡在地下室里讨薪的那段,非常的短,我印象中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给我内心的冲击非常大,同一片蓝天下,如此强烈的对比。我很好奇当时在旁边玩滑轮的那些年轻人,他们看到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钱,不得不睡在地下通道的、这样一群衣着褴褛的农民工,心中真的是冷漠的吗?如果是我,我恐怕很难再继续滑下去了。

有很多朋友觉得这段太短了,可我想这可能跟我们电影的审查机制有关,能呈现出来恐怕就已经不易,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是有机会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这个群体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更好得让不同阶层的人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以往从我们的角度居高临下对他们的解读。所以我想制片方可能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意,不得不对影片的内容做一些取舍。

兵马俑的那段,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我们无法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虽然我们很多人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却过着机械般的生活;当看到陈年喜给卧病在床的父亲理发时,让我想起了13年自己的父亲因一场意外住院时的陪床经历;看到邬霞在半夜穿着吊带裙,用玻璃当镜子,既有心酸,又是苦中作乐,生动活泼;乌鸟鸟找工作时的处处碰壁,谁又没有这样的经历;吉克阿优对民族传承的困惑,让我想到了自己家乡的旧村改造,四百多年的村落1200多户乡亲,仅仅一年就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栋栋20多层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这样彻底的铲除与重建,难道真的就是好的吗?如今,对家乡的回忆只能从别人拍的照片里获得……

看过这部电影的很多朋友都会和我一样,想起自己,想起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因为我们和影片中的六位主人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经历的我们曾经或者也正在经历,影片讲述的是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我们的故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部靠你的双眼就可以看懂的影片,它还需要你带上心灵,如果你的心是浮躁的,你很难发现它的好。借用一位朋友在观影后的话,每个眼睛看到和理解到的都不同,所以我不知道好和不好的临界点在哪,只觉得这些工人的诗歌让我在浮躁的社会能将心下沉,沉到650米的地心……

一部走心的电影,等待走心的你去欣赏它......

一位小朋友的可爱作品

一位书法爱好者朋友,在观影后写的片中陈年喜的一首诗的名字

一位书法爱好者朋友,在观影后送给主人公之一老井的书法作品

认真观影的朋友们

观影前后举行诗歌朗诵的小朋友们

可爱的小朋友们的打板照,O(∩_∩)O哈哈!好有爱

被誉为穿得最少的打板照,(*^__^*) 嘻嘻……你在往哪儿

瞧瞧我们的猴赛雷

美女发起人的打板照哦,据说有人因为看这部电影找到了女朋友

点点的星光,你就是那颗最亮的星

打板被玩儿坏之后,再来个南海保卫战O(∩_∩)O哈哈~

一位发起人朋友用电影票拼出的影片的名字,创意满满








6 ) “诗歌”在“电影”面前,显得如此廉价与弱势

工人,在中国,人数接近3亿的劳动群体,日益被边缘,他们从公众视野中退场,失去话语权;与此同时,都市白领阶层逐渐崛起,开始成为时代的主角,成为舆论的掌权者。生活境遇的巨大差距,以及迫于生存压力而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过度聚焦,使得人们逐渐失去对其他群体的兴趣,隔阂日益严重。
《我的诗篇》,试图将工人群体拉回都市白领的视野,实现阶层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但是,这将首先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两个群体之间难有交集,不易形成情感共鸣;二是以外人的身份去观察和记录工人群体,难以还原当事人的真实感受。
影片很好地找到了“工人诗歌”这一突破口。它不仅是都市白领、知识精英乐于接受的形式,而且是工人群体对其生活的主位讲述。诗歌,成为两个群体之间对话的通用语言,成为能穿越群际隔阂的声音,带领观众去阅读工人群体的世界与心灵。
工人诗歌,也是影片的情感基调,全片以此为主线,来组织视听语言,让纪录片本身转变为一首工人们的诗篇,来放大和渲染工人文字中的情感。但是,工人们只是使用了“诗歌”这种“廉价”的语言,并没有资格获得电影这种由白领阶层掌握、由资本运作的工业化语言的写作权,全片由导演完成了诗歌到视听语言的解读与转译,工人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在消费群体间的隔阂,以及由隔阂产生的讶异与震撼,但是影片在拍摄与营销过程中,并没有尝试去消解这种隔阂本身,工人们写完诗歌之后就退场了,电影完全成了导演个人作品,并没有表现出一些诚意的倾听姿态。
最后,不少观众们被深深感动了,但是让他们感动的是电影,并非诗歌本身;是导演在影片中的情感铺陈,并非工人的生活世界;是导演的讲述,而非工人自己的声音。我们对他们的生活依然知之甚少,只是充斥着大量一厢情愿的想象。可见,工人群体的声音在进入社会舆论时,依旧要被其他群体决定其模样。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的诗篇》至少让工人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各地观众众筹观影的热情,也让我们看到,实现群际间对话与理解的乐观前景。

短评

摆拍很严重。。。

6分钟前
  • 夜帝不熬夜
  • 还行

特别喜欢陈年喜的片段

8分钟前
  • ting
  • 推荐

看着看着哭成狗!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没有那种戏感,但这不是戏,他们真实,真实到触及心灵!估摸着票房不会高!但艺术不是用票房衡量的!

12分钟前
  • 白竹
  • 力荐

这世界本不平等,有人一生下来就输了,别提起跑线,大多数人连上跑道的资格都没有。影片质量一般,但与国产片横向比较,就显得好,带着掏心掏肺的诚意,从大工厂流水线到矿山井下,把他们的生活硬生生地摆出来,就这条件,你还写诗?矫情到了极致,就超越了矫情本身,如果诗写得再好点,真能让人落泪。

15分钟前
  • 张敦厚
  • 推荐

诗是最温暖的秘密。

18分钟前
  • 蓝蓝蓝蓝
  • 力荐

最受触动的镜头是电梯摄像头拍到的许立志生前的最后几秒影像,最受触动的诗也是他的那首《一颗螺丝掉在地上》: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 在这个加班的夜晚 / 垂直降落,轻轻一响 / 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 就像在此之前 / 某个相同的夜晚 / 有个人掉在地上。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看片子之前,因为该片总策划的身份,曾有过对片子过于商业化和猎奇的担心。然而看完全片,惊喜远超想象。相对精良的视听语言,克制隐忍、不过度煽情的表达,朴素诗句自现的内在力量,很受感动和震撼。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本片,准备买几本同名书送给朋友。

27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力荐

那些诗人让我又相信文学了(电影本身匠气重,很不喜欢导演对村寨祭祀的奇观化展现)

30分钟前
  • 影子
  • 力荐

詩被肢解,又沒有重新構成自在的結構,無奈淪為苦難的註腳。喜歡陳年喜的詩,自有一番風味。「美人濟貪,英雄濟富,沒人上過梁山。」開頭不久有一段很像《失衡生活》,或許可以這樣來拍中國工業化歷程和工人生存現狀。

34分钟前
  • 介意
  • 还行

看起来像是一部半成品...配乐很生硬,影像和文字结合得不错,社会意义也OK。但没有把一个如此出众的题材呈现出效果,表达真是硬。

38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圖文並茂PPT,三星給人們。

43分钟前
  • 風景
  • 还行

关乎流离、失根、漂泊与寻找,讲述磨砺、倔强、痛感和执念,无言与字行两相对照,最朴素的生活生发出最入骨入魂的诗性,强烈的真实感与点滴嵌入却力抵千钧的诗意缠绕,镜头与诗作的拥抱也相当灵,如石缝之花流动的殷红血液与跳动脉搏般深沉动情,锋利现实、笔端情愫和影像质感的结合更如诗般直戳心房。

47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推荐

“我住在XX花园,但这里没有花,只有农民房;我们在农村是农民,到了这里还被叫作农民工,挺有意思的。”“200年前,不存在煤矿工人,200年后,可能也不会存在,我只想把此刻记录下来,让历史知道我们的生活。”即便不是诗歌的普通话语,亦充满诗意,内容远大于电影形式本身

51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是时代变化太快,太压抑了么?逼着这些底层工人们只能通过诗来展现高贵灵魂?……很遗憾没能在许还在世时关注到他……请珍惜身边滴诗人吧……

54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力荐

中上之作吧。工人自己念诵的作品,不乏震撼人心的时刻。但是始终没有切入政治经济学;没有讲述工人与工作场域的内在权力关系,而诗歌为何是一种反抗形式。试映会开始,各种“知识精英”与资本家诵读诗歌那部分,真把人看吐了。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吸纳与消解异质文化产品的,从而把之包装成中国最贵思想。

56分钟前
  • 江离载菁
  • 推荐

毋庸置疑,诗人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被当作了砧板上的肉,去满足白领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猎奇心,去满足他们所谓触动的“灵魂”,最后所有人都被自己感动到了,然而一点意义没有。废镜头太多,作PPT看挺不错,作纪录片是不合格的,根本什么都没有记录到

58分钟前
  • madaoooo
  • 还行

这部片子要给工人看、读书人看;中国人看、外国人看……工人的澎湃,诗人的温柔。泪水一直模糊了双眼,从头到尾不断起鸡皮疙瘩。太震撼了。

1小时前
  • Fawn
  • 力荐

纪录片本身好,今天的经历更跌破眼镜!他们的每一句诗都凝聚着无比粗砺的生活经验,而纪录片的作用就是把这种经验曝晒于日光之下。最喜欢老井的《矿难遗址》。

1小时前
  • 西西弗斯之歌
  • 推荐

画面挺精致的,但是导演太沉浸在他的抒情段落里了,其实这几个人物不用煽情光听他们说故事就已经很动人了,但每次讲了几句想要进入人物就被导演切到“诗意”的画面里开始刻意渲染,就好像在不停地摇着你的肩膀说“我们都这么努力了你怎么还没被感动”。配乐也是个问题。题材很好,有点可惜。

1小时前
  • 王子洮
  • 还行

读了kindle上的诗集电子版,那么简单朴实的文字,却又那么有力地叩击着你的心灵,这是时代最真实的样子。震撼,震撼,震撼。

1小时前
  • Letter 蔻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