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别当悬疑来看
没有清楚的犯罪动机,全部是教授一个人为维护自尊的yy。甚至可以盗窃证据和以他人的性命来试探自己的推测,当权者如果如此草帽和莽撞,那么底层的人民是需要暴力和更深一次的智慧来洗礼他和教育他。冈萨罗戏份太少;
word flag weight
0 教授 n 0.301819
1 冈萨罗 ns 0.184924
2 电影 n 0.115104
3 受害者 n 0.085103
4 凶手 n 0.075724
2 ) 喜欢意识流的可以看看
喜欢意识流的,或者想体验一下的,可以看看,否则真的是浪费时间。
听不懂的西班牙语,配合着很有感觉的拉丁音乐,完美的镜头场景,一些难以理解但是很有趣的南美情调,可惜,瑜不掩瑕,整个片子其实就是长得像金刚狼一样的教授的胡思乱想。
实话说,我觉得这类题材看书更好,电影很难表现书中的那种微妙,相信大部分豆油一开始肯定会把它当成悬疑犯罪片来看,显然开头二十分钟就让人猜到了结局,不过随后又被开发式的结局搞得不爽,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总之,要么就认真的看,想消遣大可不必找虐。
3 ) 厉害的凶手把神经质的教授玩得团团转?
开头的种种设定都和死亡倒数88分钟有几分神似,所以顺着主角的主观镜头,我们不难发现凶手其实早已确定了下来,但是故事的发展却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教授着手调查男配角,甚至不惜潜入家中,但是却在没有发现什么有力证据的情况下,自己凭空的臆想,反正一切包括男配对教授说的关于蝴蝶的故事,还有抽屉里面的超市小票,书里面的书签,教授都能想到这事关于一个杀人的阴谋。这样的猜想让观众不那么能信服,我们总司期盼着主角能够找到什么惊天的线索,好解开这个谜团,但是反派角色还真可谓滴水不漏,直到最后教授失控锒铛入狱,反派都还是那么从容,让后片子就在教授幽怨的眼神中就莫名其妙的完了,最后给一个匕首的镜头,暗示凶手其实就是教授一直怀疑的男配。
这种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呢,有一个厉害的凶手把神经质的教授玩得团团转?
虽然影片的故事是那么大的不合理,结局也是那么的奇葩,但是不得不说影片的摄影还是很有功力的,360度的摇镜头刻画教授在家里焦急的找东西的那一场戏都很说明问题。
唉可惜就是烂尾了。
4 ) 可以媲美汉尼拔的天才少年
首先,这部看起来没头没尾的电影
基本事实:教授本人不是凶手,
1、两个主角•双向追踪
教授的特征:
拳击(拳击总是年轻的打败年老的)
饮酒:迷醉与失去理智
感情关系:失败的婚姻,无法控制的情绪,纯粹的男性化
冈萨罗的特征:
开车(对自己人生的驾驭)
口气清新剂(不留痕迹的做法与手段、故意透露给教授的线索)
看展览(对事实与人物的思维有艺术性的理解)
感情关系:并不幸福的家庭生活,学费由伯父资助,家庭关系紧张(父亲与母亲长久分开)
我们一直被教授的话和行为引导,而教授一直被冈萨罗的话引导,这部片子貌似教授是主角,但主角其实是冈萨罗
“异常的行为威胁到了权力”
“我想我还是他的得意门生”
2、父子成仇•青出于蓝
冈萨罗对教授怀有非同一般的情绪,从一开始的刻意迟到(通过开玩笑挽回了局面),到找教授聊天或交谈,出席新书发布会,准备问题。“我的理论是没有办法去说明哪个是正确的理论”与教授“一些事是固定的,在法律上,这就是关键”“我们都有一个理论来证明世界是或应该是”最终冈萨罗的目的是彻底践踏教授的理论,而这个剧的关键就是谁把谁送进了监狱。
3、道具&牺牲品•双重诱惑
我们一直以为教授是观察者并且是胜券在握的人,殊不知冈萨罗极有可能是幕后的观察者
从一开始需要打扫卫生的阿姨(阿姨有两个人的钥匙)到在讨论时看到教授与另一位女性的暧昧(在当时教授就有可能被跟踪并知道教授喜欢这一口)在教授的教室窗下开始一个谋杀案(如果这只蝴蝶是属于一个亿万富翁的收藏)校园圣地是教授的领域,体现了教授的控制权与权威。如果冈萨罗童年生活不幸,那他极有可能对女孩并没有兴趣,或者说他对女孩有着敌意与妄想。女孩遇害时,她的手指向了教授上课的教室。冈萨罗碾死了教授的蝴蝶,而教授需要将碾死蝴蝶的人关进监狱。教授慢人一步,提前被冈萨罗算计,冈萨罗知道教授会被受害者的妹妹诱惑。
4、无欲则刚•代价
教授确实看到了裁信刀为冈萨罗所取,硬币代表了教授的理智与判断,裁信刀则代表了冈萨罗要对教授进行制裁。
“每天都有蝴蝶被人捏死,但却没有法律来预防这类行为。有趣的理论,这个不仅仅是理论......”这还是事实。
蝴蝶在这里面有丰富的含义,首先如同歌剧《蝴蝶夫人》主人公巧巧桑就是一位被欺骗并被遗弃的妇女。
另,蝴蝶极有可能代表了性的含义,片中的教授可以简单的称之为衣冠禽兽,他简单,直接,控制力强,不喜欢承担责任却喜欢同年轻女性发生关系。而并不会缔结稳定与长期的家庭生活。相信这位教授做了不少“蹂躏蝴蝶”的风流韵事(对应片中女性受害者遭受的蹂躏、女性身上的伤痕代表了年轻的狼对成年狼的挑衅,成年的狼马上体会到了其中寻衅的含义并惯性的做出反击去执着寻求事实真相),而冈萨罗正是毕加索画中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人成为了狼,却没有法律可以改变”,而现在,冈萨罗要扭转局势,使用祭品(蝴蝶)来转换胜利者与失败者,冈萨罗倒在酒吧地面上的动作就像画中的耶稣,劳拉成为了圣母,而教授成为了犯罪者(百夫长与士兵)。
5、上帝使人灭亡,必先使人发狂•英雄折戟
教授对冈萨罗正面交锋,虽然自己恰恰犯了“自负”的错误。教授暗示冈萨罗的故事中即是弑父情节,而且是失败的弑父情节(对应于电影中成功的弑父情节)劳拉的问题:你是西班牙人?阿根廷人,但有些口音。西班牙的冈萨罗(贡萨洛•希门尼斯•德克萨达Gonzalo Jiménez de Quesada (约1495年-1479年2月16日)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征服者。他率领探险队探测并征服了南美洲的西北部,即如今的哥伦比亚。)可能喻陟冈萨罗是一个成功的侵略者。
“钉子钉进他的手,百夫长的矛”痛苦的东西,教授受伤的即是他的右手,教授的故事里的犯罪者,也是用“右手”这个关键情节而失败,教授在冈萨罗的布局中一步步深入,最终也是用“右手”将冈萨罗击倒在地,右手成为失败的道具。教授攻击无辜的学生,并控告学生谋杀,“你还没意识到在这里你失去了多少”他的权威扫地,他成为了自己行为的受害者,拳头代表了暴力,也代表了男人的象征,教授为之前玩弄冈萨罗母亲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走进了冈萨罗布置的“正义”陷阱。“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法律给出了界限,司法系统处罚任何越界的人,但正义依然冷漠,等待一个新的受害者”冈萨罗正是引诱教授越过了法律的界限,使教授成为“正义”的“受害者”。
结论:应当说,左手战胜了右手。
冈萨罗最终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则一方面伪装了自己,另一方面向冈萨罗表明自己是一个胜利者(胜利者的姿态,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他以残忍代价诱因教授越界,而自己则在界限的保护之下。
确实如同冈萨罗名义上父亲的说法“他是一个天才。”可以媲美汉尼拔的天才少年。
5 ) 法律的基本精神
在那个大妈对律师讲的话其实已经揭示了这个电影的主旨。它不是悬疑,也不是讲谋杀案。而是来讲一个法律基本精神:根据事实说话。那个律师是找符合他猜想的所谓的犯罪事实 而不是根据事实去下判断。身为一个法律人,已经失去了法律的基本原则。无罪推定原则都已经变成有罪推定了。而且在最后那个大叔对他说,他还没意识到他所失去的。我感觉那个律师已经毁了。最起码,他的事业生涯已经没了。当一个法律人没了法律原则,他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法律人了。到最后躺在沙发上,他还在想是男孩杀的。没救了。对了,那个手上的伤应该是比喻,因为是由正义之剑来划伤的。也象征着抛弃法律原则之人终会受伤,也是自己伤害了自己。因为抛弃之人是自己。律师对女孩的喜欢也是导致他更情绪化更偏激的原因之一吧。以上是愚见。这个电影是老师推荐的,还好吧。道理也挺浅的,不难懂。
6 ) 谜一样的真相与正义
很少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西班牙语电影,在上海影城看《谋杀论文》时,前排一溜儿都是拉丁裔观众,这也让本次观影别有一些意味。据说本片有原著小说,内地没有引进出版,在此完全不知小说版本是怎样设置悬疑及解释过程的。至于电影,则是从头到尾就是送给观众无数的细节,又刻意不将真相告诉观众。其实本片角色并不多,然而他们行为动机却不可而知,非此即彼的凶手的真实关系不仅彼此不知观众也是惘然,然而《谋杀论文》却犹如西班牙和阿根廷足球一样,技术真是漂亮,摄影、配乐和演员的气质,都足以令观众不去管结果和真相如何,事实上本片难以归类为律政、侦探、悬疑、惊悚等类型片,而是杂糅了法律、精神分析、意识流等元素的开放式文本。
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法学教授罗伯特,与一群弟子在课堂上讨论真相与正义的纠葛与战栗,尤其是老朋友之子甘萨罗从西班牙慕名到阿根廷拜师,两人都是高智商且充分有意的展示智力优越基础的思索,却被窗外一桩奸杀案打扰。罗伯特陷入迷狂般的好奇之中,动用一切资源试图找出真相,而甘萨罗则以此案为例做论文研究。单身的罗伯特,越来越怀疑甘萨罗,为此找到诸多老朋友、受害者之妹来寻求帮助,且试图请君入瓮,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谋杀论文》至少告诉我们,罗伯特嗜酒、甘萨罗挑战罗伯特、受害人姐妹容易被魅力男吸引、凶手极其聪明、正义没有降临即便师徒都在较劲、他们都有机会进入对方家中、且都有谋杀时不在场证明、很可能是父子关系,凶手要么是精神分裂的罗伯特,要么是谋杀且挑衅的甘萨罗,整部电影在潮湿而暧昧的意识流里穿行,里卡杜·达林在《谜一样的双眼》的精彩表演对于本片观众来说,本身便是象征没有答案。
《谋杀论文》与《谜一样的双眼》构成互文勾连关系,前者很可能是幻想、幻觉或者是对高才学生的臆想,也可能是超级计划中的嫁祸,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显摆自己的才能,试图引起名师的认可,再或者就是学生干的,先是谋杀行为本身,再就是以论文的形式打击老师,他或许知道自己是老师的私生子,也许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这层关系。而在教授的幻灯片里,葡萄牙和阿根廷的受害者与学生妈妈的长相神似,也仅仅是他在脑海里的构建。而在《谜一样的双眼》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本杰明·埃斯波西托,是个已经退休的法院调查官,对于一件25年前的强奸杀人案念念不忘,试图通过写小说来回到过去。其中又涉及他与女上司艾琳娜的感情纠葛,在小说中他欲言又止,现实中终于可以讲出。他本人并且将正在写作中的小说带给她看,电影明显带有主观回忆的镜头不少,作为观众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他的回忆,尽管留下的只能是回忆,真相始终很迷离的被揭示出来。两部电影都是通过幕后创作的方法,来打击观众的想象力,脑补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电影的创造,这就又与拉丁美洲几十年来爆炸文学有了实质性的呼应。案件的受害者、加害者的过去、性格都如记忆碎片一种真实而琐碎,而著名阿根廷电影人里卡杜·达林塑造的两个角色,都是银幕流动的中心所在,却更多是对时间的灰烬的经历。
7 ) 凶手是谁重要吗?
感觉谋杀论文不算是个传统的罪案片,我想导演也并没想给观众正确答案。
故事里没有真相。
年轻人是不是教授的儿子,他有没有杀过人,这些是不是教授的臆想,看片的人总想得到正确答案,但有些事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真相。
在教授的想法里,判断事实的依据是细节,这也是他作为导师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思想,但法律不意味正义,法律也不意味事实,这恰巧是全片的矛盾之处。所有将犯罪的真相导向学生的细节,其实都是主观的,充满了人为填充的细节。
在我们确认的真相里究竟掺杂了多少主观的判断,恐怕永远都是未知。
在我看来,这才是这部片有意思的地方。
文艺气质的悬疑电影,各种蒙太奇和长镜头,画面漂亮,细节做足,但结尾却大泄气。一件凶杀案让教授怀疑凶手是自己的学生,心理暗示很强大,他独自搜证,预备擒凶,下了各种套都不靠谱,以为后面总会有个反转出来解释,结果是果然不靠谱,一个开放式结局了了事,神神叨叨让人大感坑爹。
好怕这样的电影和这样的电影人。这片子不是拍给观众看的,既然是悬疑类型,那你总得让大家有个线性支撑吧,这种自己跟自己玩悬念,最后要开放式结局是OK的,但整个过程下来我对结局已经不期待了,那就是电影本身不够吸引人了。一股端着的姿态,这谁受得了啊。
讲了一个疑神疑鬼的教授的故事……
阿根廷国宝真帅喔,很多镜头都美翻了,摄影也是超赞。仿佛那句名言——你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剧情可以有多种解读,可惜大多数人热爱确定唯一标准答案。
觉得路易斯是罗伯托的孩子,那个树立硬币的镜头不仅仅是模仿。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去反向推出具有个人倾向的条件前提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对有偏执性格的罗伯托来讲更是如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但要分析之间的共性,更要分析出现的特有条件是否反常去排除疑点,而不可以用共性条件去反证自己的假设。影片节奏舒缓,但感觉不到拖沓。罗伯托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觉得除了性格有点偏执,还有自负以及被新学术势力超越的危机感,对罗伯托这般连孩子都没时间生的学者讲,也不难理解了。
仍是关于罪与罚的主题,正义、公正的相对性的讨论
为了便秘感,为了文艺片,两星
都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片了,悬疑吧好像电影没有悬疑,故事片吧一个疑神疑鬼的教授看自己学生是不是凶手,最后只能归结为意识流电影了
如果谋杀是篇论文,电影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由于是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凶手不再有悬念,动机便该是最大的看点。遗憾的是电影到最后也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让谋杀成为道具,仅仅展示了师生(or父子?)之间一场还算精彩但缺少注解的心智对决。这部片其实该叫:Like Minds。
从故事到主创都是神经病
不惊悚、不悬疑。貌似开放式结局,其实深想也还未必是,也可以是马脸帅用狡黠高明做好一切表面功夫,瞒过除了教授外的所有人,造成正不胜邪的结局。但总之,这种黏糊让人不悦。剧本主线不复杂,拍得凝滞了点。阿根廷这种失败国家怎么居家生活水平貌似蛮高的,或者是小资片拔高了?但公共建筑宏美很赞!
2013-137.原著应该比电影好
“尽你最大可能去充实你的思想,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西班牙女人这么漂亮
两星半,不喜欢开放性结局
这也叫悬疑片?剧情看一步可以猜两步,最后没料了干脆戛然而止了事。
所以最后还是没抓住凶手,明明知道是他可是就是没有证据,高智商的犯罪啊!镜头很美,就是节奏较慢。
有一种电影,叫阳痿电影,又名国足电影。前戏充足,倒脚勤快。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缺一锤定音,就差临门一脚。比全程看烂片还要难过,积攒的希望到最后一刻破灭,败兴而归。
3.5吧,和平时看的案件片不一样,这部片侧重在质疑司法的正义性,从这方面来说真是非常好看的。但如果从看查案片方面来看就太暧昧了,好像做了南柯一梦一样,醒过来连发生过的是真是假都辨不清那感觉,所有一切,都像教授的主观认定,又像真那么回事,但最终没有给出结果。
开放式结局你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