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老年女性
《天堂》用两个故事讲述了老牛吃嫩草和嫩牛啃树根这两种并不算主流的爱情状态,表达了一种人人都需要爱情的社会和人生常态。这是尤里西•塞德尔的一个三部曲的第一部,这个三部曲将记录3个女人,3个假期和3段渴望幸福的故事。
开始的时候特蕾莎还试图用真心寻找真爱,在几次被骗之后,特蕾莎也成了老手,懂得如何发号施令,从一个被剥削者变身成剥削者。
如果说影片前半部分特蕾莎毫无所惧的坦露身体算是勇敢的话,那么影片后半部分众多演员的裸露戏份,则在银幕上上演了令人吃不消的“酒池肉林”轰炸。偶尔能坚持下来的观众,在面对最后长达数分钟的“裸体和器官戏”,也会陷入绝望之中。不过奇怪的是,导演尤里西将影片的尺度精准的控制在“勉强坚持”和“呕吐离场”之间,所以并没有出现大批媒体离场的“惨剧”。
而如果查看导演尤里西.塞德尔的履历,不难发现其之前的作品《狗日子》、《进出口》(入围2007年戛纳影展)早就有“肉色无边”的“前科”。这位毕业于著名的维也纳电影学院的导演,完美的继承了欧洲导演偏好重口味的传统。几部作品全部剑走偏锋,并将焦点锁定在人类的欲望和堕落之上。《天堂》是其三部曲的第一篇,很难保证观众们不会再几年后的戛纳,再次遭遇尤里西导演的“肉欲大阵”。
2 ) 梦工厂
发达国际的失去魅力的中年人或生活中的失败者,来到第三世界国家用自己的金钱和种族地位重新获取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即使这样的天堂只能维持短暂的假期,他们依然乐此不疲的追寻并沉溺于这个虚幻的极乐世界中,自我沉醉。这样的事情在东南亚一带遍地可见,一个个秃顶中年男人牵着性感妖娆的当地年轻女人在海滩,夜市,酒吧街招摇过市,你侬我侬。在游客聚集的地方,一个个站街女浓妆艳抹的在街边等待嫖客或寻找“恋爱”的金主。这里是发达国家屌丝的天堂,是造梦的圣地。而本片中,尤里西.塞德尔将故事搬到了非洲大陆,游客众多的肯尼亚。寻找第二春的屌丝们换成了一个个肥硕油腻的中年大妈。特丽莎就是这众多追梦者里的一个。
一开始特丽莎只是单纯的度假,面对朋友关于当地黑人的描述她既好奇又害羞,与她的那些早已驾轻就熟的朋友相比,特丽莎显得青涩稚嫩......面对沙滩上一拥而上的推销首饰的黑人们,她不知所措。塞德尔的影像风格在本片中几乎达到了巅峰。大量对称构图,固定镜头,高饱和度的色调,让黑与白的对比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具有冲击力。蓝天白云,海浪沙滩,一片静谧之下是欲望涌动的激流。直到特丽莎遇到了海滩上帮她赶走人群的年轻黑人蒙戈,特丽莎才算真正找到了她的“爱情”。她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教蒙戈如何抚摸自己的乳房,如何舌吻,如何让自己舒服,直到最后完成性交。随之而来的便是谎言后的真相,蒙戈让特丽莎给自己的妹妹一笔治疗孩子的钱(实则是他的妻子),让特丽莎给学校的老师一笔爱心捐款,总之,上床前满嘴的爱如今变成了满嘴的钱,这是蒙戈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的,而特丽莎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直到她识破了蒙戈的骗局,她才正式步入了朋友们的行列,认清自己,告诉自己,如今的自己,只有钱和钱带来的性,没有爱。她与朋友们在房间里与一位黑人的淫乱狂欢可谓在压抑中的彻底爆发和对这个异国他乡彻底清醒的认知和接纳。这段全程露黑jj的荒淫场面毫无修饰可言,塞德尔依旧用纪录片般粗粝直观的镜头让一个个肥硕的老女人把玩着黑人的JJ,发出淫荡的笑声,黢黑的酮体与臃肿的酮体纠缠在一起。这是专属于尤里西.塞德尔的疯狂时间,在《狗日子》里有两男一女的羞辱派对。在《进出口》里有继父对妓女的调教和口交。而本片的种族混战可谓在视觉冲击,疯狂程度上更上一层楼。最后,特丽莎因为一个黑人不愿给自己添B而生气的赶走了黑人。此时的她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此的目的和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她独自在床上哭泣,为痴心妄想的爱哭泣,为松垮的皮肤和肥硕的脂肪哭泣,为这个只有钱和性的梦工厂哭泣,为丑陋而孤独的自己哭泣。
3 ) 为了那坚挺的臀
影片一开头的场景便有种铺天盖地的压抑感。一群残障人士坐在游乐场的碰碰车上。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极少有的一次机会,可以去尝试这种低廉而普通的娱乐设备,可他们的眼里仍然是呆滞和死气沉沉。碰碰车发动,他们的表情由呆滞变惊恐,再变回呆滞。不是刺激和享受,更像是伤害与噩梦。
女主角Teresa的工作就是照顾这群残障人士,以及在工作之外照顾好吃懒做,跟自己同样肥胖,同样满身欲求得不到释放的女儿。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不能给予Teresa任何情感上的慰藉。送走了女儿,她搭上了飞往肯尼亚的飞机,开始一段寻爱之旅。
Sugar mama,指来自欧洲,又肥又丑的中年女人,来非洲企求能用不多的钱买来年轻男妓的“爱情”。在奥地利,Teresa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而在肯尼亚,她却凭借中产阶级的身份为自己找到一份无因的优越感。她与朋友们操着一口德语尽情地嘲弄肯尼亚酒保,放肆地大笑……而更让她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是在她那一群喜欢谈论雄壮的非洲男人,满嘴色情的朋友中间,她宣称自己更喜欢与一双真诚的眼睛对视,她渴望通过眼睛注视一个人的灵魂,她相信爱情。像一只骄傲的火烈鸟,只觉超脱和纯洁。
与肯尼亚男妓的第一次经历,脱光衣服的Teresa却边念叨着“你不爱我”边推开男妓。第二次遇到体贴的munga,Teresa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充满感情地爱抚自己下垂的乳房。面对只有通过性交易才能“被爱”的残酷现实,Teresa选择不妥协。当munga一次次地要求她给当地人捐钱,一次次编造俗套的事故意外,向她伸手要钱,Teresa脆弱的,一捅就破的感性被彻底击垮、踩碎。当肯尼亚女人心安理得地接过钱,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只给这么少的时候,这群千里迢迢来用钱买爱的Sugar mama们,显得落魄又可怜。从寻爱之旅一开始对爱情的执着,到最后的生日聚会上,与朋友们狂欢般地轮番把玩脱衣舞男,Teresa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自我放逐的终极转变。这时,性交易与真爱、现实与天堂之间的界限,已经完全无处可寻了。
无论是电影开头的游乐场,还是肯尼亚水清沙白的海滩,电影中处处可以发现人物、景物相对静止的镜头。当你欣喜地发现隐约可见的超现实主义时,随后而来的故事情节与长镜头将恶狠狠地告诉你:这不是童话,这里不是天堂,这里没有爱情!
极为讽刺的是,在朋友们为Teresa庆祝生日的一幕,几个中年丑女人轮番调戏年轻男妓,可任凭她们施尽浑身解数,男妓始终不举;Teresa把酒保领回房间,温柔地强迫他一吻裙下“芳泽”,面对床上这一坨欲求不满的肥肉,酒保始终有所顾忌。电影还是以微小的细节,无力地述说着千百年来被大部分人无视的一个真相:性在物质面前,无法彻底妥协。
一个假如,你是年老色衰,满身横肉,无依无靠的中年女人,暂时逃离无聊枯燥,令人绝望的低薪工作;逃离不断索求、毫不贴心的青春期女儿;逃离那个因年龄、身体的禁锢而长期与爱情、性绝缘的自己;逃离压抑了你大半辈子的现实生活。被一个精壮的非洲小伙子牵着手穿行在深夜肯尼亚人来人往的街道。你问眼前的小伙子:“你只是想要我的钱吗?”他睁大眼睛注视你:“不,我不要你的钱。”并真诚地告诉你:“我对你只有爱。”然后,你筋疲力尽地笑了,自欺地窃喜,恍惚中忘记了这是用钱买来的瞬间的速成爱情……这次,狡黠的现实用迷人的海滩、热情的阳光、体贴多情的肯尼亚年轻男妓,将自己包装成“爱的天堂”,掏空你的腰包,掏空你的心。
但你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相信那些虚情假意的情话,为了内心深处那个勉强歌颂着爱情的诗人,当然,也为了那坚挺的臀,粗壮的男根。
4 ) 天堂:爱。这是作为ta的生活。
每看一部值得圈点的影视作品,我都在想她的圈点之处在哪里。我在想如果我向别人介绍这部作品,我要说些什么,我要如何让对方感兴趣来看完她。这又是一部我不敢于有胆量向别人直白的介绍的作品,我不觉得别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坚持看下去,看完她。
这部作品是为了讲什么,讲人、讲性、讲生活、讲欲望、讲现实?她什么都有。起初我只是觉得既然是爱与寻找爱,就会像自己脑中第一反应那样,有人为爱付出,有人接受另一个人付出的爱。可以是悲剧,可以是完美剧。于是乎,电影里的确如此了,但是却与自己想的不用,这就是大师级的水平。
从第一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开始,我以为这是爱与交易,的确是交易。然后是第二个黑人,我知道了这是爱与交易,也的确是交易,但是Margarethe宁愿这样交易。她难道就笃信这种交易是公平吗?但是她依然重蹈覆辙,即便看起来那么显而易见的欺骗,一次、两次、一直到最后她还主动去给钱。其实Margarethe也知道了,钱是最主要的,于是没有人问,她都会嘲讽地提起钱。要钱吗?要多少钱?当然,Margarethe此行就是为了这种让人绝望的没有回报不公平的交易。Margarethe只代表一部分人,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看她们失意,为自己忧愁,点上一根烟,愁容片刻,你看着会难受,心里会酸,但是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你只是旁观代表队。其外还有黑人,例如第二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初次接触他用怎么的方法和Margarethe搭讪。法子确实不怎么高超,我自嘲地说我真渣极了即便这么简单的搭讪都学不会,但是作为Margarethe,一次一次的直奔金钱,即便是看客的我黑人不说话我都知道他什么意思了,但这是Margarethe的生活。
黑人有黑人的生活,黑人可以坚持每天站在警戒线意外,像鳄鱼一般等着自己的猎物,等着主动送上门的猎物,这就是他的生活。也许我这样说给另一个人,说有这样一种生活存在,一定会有人不信,但是作为看过一些非洲以及异国风情、生活风格与中国习俗极度格格不入的片子之后的我,勉勉强强接受的了这种生活的存在。于是我向别人介绍的是,一种有别于你所认知的常理,有别于你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你有你的生活,Margarethe有Margarethe的生活,黑人有黑人的生活。就像第二个黑人boy所说,黑人也是要花钱的,这里黑人的钱的来源、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种你可能理解不透、看过才明白的原来如此。你可以不理解,可以觉得惊讶,但这就是与你不同的生活。
当然,名导这部作品并不是仅仅想说人与人的生活、习性、步调、风格等等什么的不同,名导是为了给你展现一场活生生的故事,让你懂得什么是现实,懂得一些你原来如此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对于电影的拍摄风格什么的,作为看客我还算勉强接受,没办法黄种人是在某一区域内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人种。当然这种相对来讲的大尺度,既然对于现实的表达以及拍摄的完美上至关重要,还是要拿来称赞的。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尺度,你看到的还是生活人性的复杂赤裸裸和个人对认知的渴求。
总而言之,天堂:爱。不错的一部片子。有了之前看过《无主之城》的经验之后,即便是再想不到的生活方式,看到之后我也可以接受,同时还是对自己的一种科普。
5 ) 《天堂:爱》《天堂:信仰》和《天堂:希望》:如梦天堂
如梦天堂,虽然遥远,却很渴望。
奥地利电影“天堂三部曲”之《天堂:爱》《天堂:信仰》和《天堂:希望》都证明了这一点。尤里西·塞德尔于2012年执导了这部系列电影。既然天堂不存在,那么爱也就是虚无的。如同《天堂:爱》中一直从事护工的中年女人特蕾莎,终日辛劳,懒散的女儿虽已上中学,仍不谙世事,更谈不上理解妈妈的不易。
这样一个单亲的家庭,一切都得妈妈扛着。扛到一定的极限,就想找到一个出口逃避和解脱。这一天到来了,特蕾莎积攒了平时的假期和半生和积聚,就为了去一趟被称为“欧洲女人天堂”的肯尼亚优美海滩,度假的同时也想着寻觅着理想的爱情,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热带海滨黝黑俊美的胴体,总是晃动在这些失意女人的面前。她们来自欧洲各个发达国家,她们也都有着相似又深具个人印记的失意,都是为了在天堂一般棕榈树林立的阴凉下,期盼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享乐之爱。
这部本来称为《糖妈妈》的故事,至少主叙事就是这样的简单,而次叙事是特蕾莎与女儿的几次通话,其中所隐含的孤独与落寞,如一场梦中狂欢的告罄。特蕾莎与孟加的所谓爱情,富有戏剧性。之前她刚逃离与一个黑人青年的“爱”,这次终于遇上了孟加,一个还能说上几句德语的年轻黑人。特蕾莎被他善解人意的谈吐所吸引,很快二人就有了诗一般的爱情。雨。依偎。手牵手漫步在棕榈林。这一切似乎让人相信她真的如愿了。
但还是为她捏一把汗。果然,孟加开始摊牌,带她去自己的姐姐家,说姐姐的男人狠心离开了她,留下两个孩子,生活困难,其中一个还在医院抢救,需要一大笔钱,首次的讨要,让特蕾莎毫不犹豫的给了他们。之后,孟加并不满足,总是编织着五花八门的谎言,诈取她的钱财,稍不能满足时,特蕾莎所渴望的爱也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可她已被他几乎掏空,再无出手之力,于是孟加干脆溜之大吉。这让已深陷恋情中的特蕾莎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寻人未果,恍惚的她不知向何方。度假变成了煎熬。正当她徘徊痛苦之时,在海滨突然发现了孟加与所谓抱着孩子的姐姐一起,她愤怒地上去揪住孟加的头发,一阵噼里啪啪的耳光子“明明是你的妻子,你却欺骗我说是你的姐姐,还撒谎说你爸爸病了,你这个骗子……”。
打归打,人终归是要放的,回到酒店的她身心俱疲。生日这天,另外来自奥地利的三个女人为她庆生,还花钱请来黑人青年表演脱衣舞。尽情地玩乐之后,独自的她仍空虚无比,于是找来酒吧一实习生,如同她与孟加第一次同床共枕一样,她手把手的教他如何抚摸如何让她开心。当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时,黑人青年就是不愿意,他说很不习惯。她愤怒了,边赶他边说别想从我这得到一分钱,老实的黑人青年吓得逃之夭夭。而得不到满足的她坐在床上掩面痛哭。
这是得不到爱的声嘶力竭。本来天堂就不存在,既不存在,也就没有爱了。只是她们不敢面对不敢承认而已,其实她们心里都很清楚,却甘愿冒着受骗的风险去寻找一场本就虚无缥缈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可笑又可悲。明明是买春,却渴望爱的重生。这不能不说是西方文明的某种末落的体现。
《天堂:信仰》则更犀利。这个失意的女人是特蕾莎的姐姐安娜,她在医院放射室工作。收入方面比妹妹好很多。家庭方面,她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老公,几年前遇到一次意外事故,瘫痪后,只能靠轮椅行动,但夫妻二人因她坚称的信仰,已分居好几年。自她皈依了天主教,就成了一个狂热的信仰者,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献给了基督。
这次,她也是把平日的假期积聚后,请了一个长假。每晚,她会对着受难耶稣像鞭打自己,以宣示自己对上帝神圣的爱。这种自虐的方式,似乎给她带来某种快感和释放,更离谱的是,她拒绝与老公同床,饥渴难耐时,却会用挂在墙上的受难基督十字架像,放在自己身上,当作自慰的工具。其实这是对神的莫大亵渎。
白天吃完饭,她就会边弹琴边唱颂。之后,她就会带着圣母玛丽亚像,挨家挨户传教,有理解的有拒绝的还有辩论的,影片中她所遇到的最后一个是来自俄罗斯的一个醉酒女人,这次不但没有传到教,还挨了一顿打,狼狈出来后,她徘徊在车站。
她沮丧地回到家里,看到老公打碎了她所有与天主教相关的供品。这深深地刺伤了她。激怒的她,收走了他的轮椅,让他只能艰难爬行。老公嘶叫着说你对我没有感情,你要害死我,你就是个妓女。他还找机会企图掐住她就犯,但于事无补,反而一阵缠斗中,她占据上风。但这些给她带来极大的痛苦,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她对着耶稣像边控诉边鞭打:你没有给我带来我想要的一切,你让我陷入巨大的痛苦……
但凡一个信仰虔诚到一个极致的时候,总会走向它的反面。安娜把信仰当成她生活的所有和包括所有的爱,其实与她妹妹特蕾莎一样,都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信仰和爱都需要建立在最基本的人性基础上,如果置现实和周遭于不顾,无疑她们所谓的信仰和爱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触及伤痛,也就远远大过她们所企求的东西。这是人格与灵魂的丧失。这也证明天堂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甚至只是一个虚妄的幻影。
《天堂:希望》沿续了《天堂:爱》,母亲特蕾莎送13岁的女儿梅兰妮参加减肥夏令营后,就飞往肯尼亚寻找自己的浪漫假期了。梅兰妮在减肥营受到同室女孩的鼓噪,也想好好谈一次恋爱。可在此只有两个男人,一个是苛刻又冷酷的训导员,一个就是看起来和善的中年医生。于是,梅兰妮瞄准了医生,之后,她就总是找借口前往看病。不是感冒,就是胃痛。医生的听诊器也总“咚咚”地在她胸口上听个不停,渐渐她对他的迷恋开始炽烈,渐渐医生也情不自禁深陷其中,以至最后为了控制事态,他不得不告诉梅兰妮别再找他了。
想想这一对短暂的忘年交,为了爱,在众目睽睽中,他俩曾躲藏到深林处幽会,这是怎样的胆颤心惊。明知不可为,中年医生还是无法按捺自己的蠢蠢欲动,或者这就是脆弱和乖张的人性。当医生提出分手后,梅兰妮脸色突变,可谓愕然,继而泣不成声。
天堂如梦,恍惚又茫然。
但是时间会抚平一切伤痛。慢慢,她会平静下来,她也会成长,从心痛中领悟爱的能力,或者找到爱的方向,恐怕这就是所谓的希望吧。
2013、7、14
6 ) 欧洲妈妈的非洲男孩们
大部分时间充斥满整个银幕的生殖器,男的、女的、黑的、白的、老的、嫩的……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的新片《天堂:爱》,或许是这些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戛纳影史上色情尺度最大的作品之一。但是,影片所反应的社会现象,确实就这么真切,它裹挟着我们常规视野之外的性别政治、种族议题、南北差距,实打实的存在于某种特别的“旅游文化”中。
这是一种我早已听说的“旅游文化”,如同有钱有闲的白种老男人热衷于在泰国和菲律宾“投资海鸥”(像是候鸟般的,与贫穷的当地年轻女性生活几个假期)。寂寞的退休欧洲女人,也在找寻她们的天堂,首选投资目的地是肯尼亚的海滩,那里有着精壮健康的、巧克力味道的黑人小伙。肯尼亚,这个与南非一样重要的非洲旅游目的地,有着太多并不指望多大回报的投资项目:懂得理财后的索马里海盗过来投资的房产、白种老女人买给小黑情人的摩托、出租车和公寓。
这些肥硕的老女人,被肯尼亚当地人亲切的唤作Sugar Mama,像是一块块硕大的丢到热巧克力里的白糖,她们也像候鸟一样,时不时来一段异域非洲之旅,并说服自己相信对男孩们的金钱投资会换来暂时性的真爱,一种缺失已久的、需要黑白肉体相溶来澎湃的性爱。而她们的投资对象,则被称为Beach Boys,黝黑的他们,精神抖擞的站在五星级度假酒店的私人海滩上,被警戒线和来回巡逻的安保隔开——阶层分明的黑白世界,他们手捧假象牙、廉价珍珠和珊瑚礁,以熟练的“商务英语”外加些许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兜售着仅供温饱的生意,而要让生活奔小康,则得努力让Sugar Mama注意珊瑚礁背后的性感自己。别担心,Sugar Mama们,可不只是来给猴子喂香蕉、给狮子按快门的,她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块投入热巧克力中的蜜糖。
就像资深平面摄影师热衷的那样,尤里西将欧洲(奥地利)和非洲(肯尼亚)两个南北世界,以精心摆拍的人物群像呈于每个地理片段的开头,这是导演从2001年荣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的《狗日子》起就建立起的特别影像风格,一个个精致的平面化的镜头下,群像们开始缓慢移动,打扫酒店游泳池的工人、像货架一样等着Sugar Mama们选购的Beach Boys。让观众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
同样让人不禁要笑的,是导演处理色情场面的手法。勇敢迈出性历险第一步的Sugar Mama,被口口声声自称“不为金钱,只为真爱”的Beach Boys带到廉价小旅馆,男孩们迫不及待的想以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征服妈妈们殷实的钱包,可等待呵护的白糖希望热巧克力不要那么快膨胀,“你要懂得抚摸,爱更需要爱抚,手放在我的胸上,不要一起放,一只一只,温柔的慢慢来。”欧洲老女人们彻底成了黑男孩们的体育课教练,让旁观他们尴尬的观众没心没肺狂笑。
《天堂:爱》这趟包养之旅的女主人,是来自奥地利的Margarethe,这是这位53岁的戏剧女演员第一次担纲电影主角,电影里,离异的她留下同样肥胖的女儿参加“求爱”旅行团。在她看来裸体和性爱场面虽然很有挑战,但对黑人演员更加如此,“他们是如此的害羞,经常要穿两三条内裤。”而片中与她保持最长关系的Munga,则是肯尼亚首都蒙巴萨附近一名真正的beach boy,真名叫做Peter Kuzungu,对于第一次电影表演,对他来说就是把真实生活重新折腾一遍。Peter曾同时有着一个德国老婆一个肯尼亚原配,在蒙巴萨与他的Sugar Mama成婚,用德国大妈的钱买下了房子、汽车并成为出租车司机,两年后他们分手,Sugar Mama收回了一切投资。
让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戏份相当的搭配,是尤里西电影的标记之一,加上从无对白只待现场临时加上的剧本、实景实地拍摄、配乐只能是在片中实时发生……这些特质,让奥地利导演更像是昙花一现的Dogma 95电影精神在21世纪的实践者。天堂不仅有关于白糖加黑巧克力的“爱”,还有夏令营姑娘减肥的“希望”以及坚定基督徒的“信仰”。同一个家庭三个不同女人的追寻天堂旅程,共同组成了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
7 ) 一个白人欧巴桑的性爱之旅
年过五旬的肥胖女人特瑞沙和她的朋友一起来到肯尼亚度假,据说这里是“欧洲女人的天堂”。这儿不仅有阳光、海滩,还有散发着巧克力味道的年轻黑人男孩们——他们平日靠着向外国游客出卖色相为生。特瑞沙试图找到一份真爱,哪怕仅仅是“被爱的感觉”。然而,每一次邂逅给她带来的都只是苦闷与失望。这些站在酒店门口海滩上的“beach boy”和来寻求慰藉的“suger mama”之间,有的不是爱情,是情欲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性与爱,黑白配,男人与女人。这是在《天堂:爱》中你能看到的最显而易见的信息。影片讲述了一段年老女人与壮年男子、欧洲与非洲、利用与被利用的故事。作为天堂三部曲的开端,导演尤里西·塞德尔毫不吝啬他的镜头,一如既往地用出位的题材和大胆的画面冲击着观众的视觉与神经。对于尤里西·塞德尔来说,旅行电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风格,大量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旅行是任何人都想做的一件事,但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个充满了禁忌的主题,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消极意味:现代人的旅行更多是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这部影片在2012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堪称当届口味最重,主创团队的老太太们和非洲小伙走红毯时大跳色情舞也非常雷人。
露骨的性
尤里西·赛德尔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导演,对他的评价很少存在中间立场。赞扬者们把他奉为大师,批评者们认为他总是表现痛苦,并难以接受他那过分的尺度。《天堂:爱》所引起的争议尤为明显,即便是在包容性极强的戛纳,影片的色情尺度也显得太大了。
影片的裸露戏份上演了一场令人吃不消的肉林轰炸,大尺度的性爱和裸体镜头一度导致大量媒体记者退场,成为影展上一大争议丑闻。《好莱坞报道》评价影片“通过一个家庭中三个女人的故事表现女性的性旅行,极富煽动性”,《综艺》则称“通篇充斥着露骨的性爱,这样的电影恐怕只能在极具包容性的国家才能发行上映”。
这位在早期作品《狗日子》、《进出口》中就表现出“肉色”倾向的导演,本想在电影节上把三部曲全部播完,但被拒绝了。这一部已经让戛纳震动不已,看来观众和媒体“勉强坚持”的承受能力还是有限。在长达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几个肥胖的欧洲妇女在酒店房间和一个黑人玩脱衣舞派对,镜头毫无顾忌地拍摄了这一切。有记者这样描述观影感受:“大部分时间充斥整个银幕的是生殖器,男的、女的、黑的、白的、老的、嫩的。或许是这些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戛纳影史上色情尺度最大的作品。”
幽默时刻
尤里西·赛德尔称,他在《天堂:爱》中加入了一些幽默元素,而后面两部《天堂:信仰》很严肃,《天堂:希望》则比较温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放映过程中有观众会笑”。尤里西·赛德尔从《狗日子》起就建立起了特别的影像风格,在一种平面化的镜头投射下,人物像没有立体感的纸片一样慢慢移动,像货架一样等着被“糖妈妈”选购的黑人男孩们让人忍俊不禁。影片的前四分之一还看不出重口味的端倪,特瑞沙和朋友在对话中透露着对性与爱的见解,对黑人小伙的调戏也让人一边发笑一边惊呼:“天啊,我要是到了这个年纪会变成这样么”。
影片在表现情色上同样设置了幽默的桥段。黑人男孩蒙戈迫不及待想要征服特瑞沙,也征服她的钱包,却受到了特瑞沙的教育:“不要把我当成动物。你要懂得抚摸,把手放在我的胸上。不,不要一起放,一个一个来。”这些场景让观众在尴尬发笑的同时,也留下一丝心酸。糖妈妈们渴望的是爱和爱抚,男孩们想要的却只是金钱,她们还是逃脱不了被当做动物一样的看待。
纪录式拍摄
《天堂:爱》最初的构思只有一页,拍片时也没有剧本,故事情节是赛德尔在肯尼亚实地拍摄了两年后剪辑出来的。事实上,赛德尔一共拍了超过80个小时的素材,于是干脆决定把这些素材剪成三部片子,并在拍摄过程中一边看素材一边评估下一步的剧情设置。
纪录片出身的赛德尔喜欢用纪实性手法来拍摄影片,《天堂:爱》里几乎全是固定机位和长镜头,并在表演上启用了非职业演员。影片主角玛格丽特·提塞尔是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饰演蒙戈的演员从没有表演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真正的beach boy。演出这么大尺度的角色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我希望在这个环境里真实生活过的人来表演,”赛德尔说,“唯一的难点在于找到一个在摄影机前真实可信,表现得从容的人,他必须有勇气在镜头前一丝不挂。”
这种拍摄方式也给影片带来了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生活本身”,尤里西·塞德尔的纪录式手法,就像一只贴在生活墙壁上的苍蝇的眼,冷静地纪录下场景中发生的一切。影片的人物可能极端或是有恶的一面,但他们都十分真实。这种真实性也是尤里西·塞德尔电影的制胜法宝。另一种说法认为这种技法正是由于毫不掩饰,反而太过直接和外露了。想想那些在你面前的生殖器吧,“它们是如此令人难以忍受。”
落脚点在性?还是人性?
乍看《天堂:爱》会觉得这是一部情色电影,好像讲了一个老欲女想方设法满足欲望的故事。然而,这并不是影片的关键。情色背后的人性,那些触动人心的颓废、孤独和疏离,才是赛德尔想要表达的。这部影片传达的不是乐观或悲观的情绪,而是孤独感。赛德尔说,“生活中,爱情总是个难题。人们得到爱、失去爱、又去寻找爱,这个循环在整个生命中不断重复。”
从第一部影片《狗日子》开始,赛德尔便在片中揭露出毫无修饰的丑陋人性,很多影评人认为他是当代欧洲最有潜力的导演之一。《天堂:爱》依然直面于对人性堕落的深邃观察,特瑞沙是西方经济萧条中的中产阶级的一个代表,她与非洲男孩们之间的性爱交易不能用对错来评价,但你可以从中看出人性的荒凉、丑陋和孤独。正如赛德尔自己所说的那样,“《天堂:爱》将会是三部曲的出发点和基点,你会发现,如果片中的那个女人不去寻找爱,各种罪恶便根本不会发生。”
中年妇女非洲求爱记。
in another country.
在赤裸裸的欺骗和横陈的裸体之外,影片将一切种族,政治,爱以为的东西都留白在影片之外。宛如天堂的美景之外,却是老妇人内心的地狱。并不美好的裸露面前,情色之味也并不那么浓烈,只是爱与性的关系在这个老妇人心中一定有了最真实的体会。
最后一场就是打破甜蜜的谎言。说是要爱,却沉沦于欲望。说讨厌谎言,却又热衷于谎言,人呐。
辛辣讽刺,大胆,直接,重口味,种族歧视,人性践踏,寓意符号,以及无法被满足的空虚欲望和爱。
gar keine Liebe
人沒這麼貧瘠。但不得不說仍是部具破壞力的電影。就應該在一個舒適的電影院裡播放,去讓無法離席或忍不住離席的觀眾都感到精神上的難堪。
不是很喜欢...视觉上有些接受不能...
没想到尺度这么大,挺重口啊,看之前完全不知道。影片本身像是挖掘世界另一个角落真相的窥探仪,里面所有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一手交钱一手上床就好了嘛。
被片名骗了。这样现实的白加黑,色情镜头处理的缓和生活。真爱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看的我无比压抑.......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非洲人的大丁丁
看到的只有第一部分,老年人的性爱,也许不能光看情节。。。法国人说lourd,我心中旁白,真的有这么纯真的事儿吗
三部曲中最重口的一部,赛德尔的镜头对准了被欧洲主流社会所排挤的人群,并毫无顾忌的把这两类人中现实存在的交易真实再现。构图独具风格却又略显刻意,距离大师仍有距离。
一个肥胖女人的非洲性爱之旅。沙滩上旁观的人都是冷漠的,只有瞄准猎物,才会一跃而起。投怀送抱的人都是自卑的,被剥去的不只是薄如蝉翼的衣裳,还有一碰即碎的自尊。她反复说自己不是动物,可当衰老的身体横陈在肮脏的床板上时,就没有人再把她当作人类了。年度十佳出早了,这部好震撼。
通过一个旅游业现象由点及面扯出一大片,一个在外国的中年妇女在野炮中渐渐明白自己的价值,性的背后只是骗局,源于地域性的贫富差距,源于金钱,看这群白人女性的身体和肯尼亚黑人的身体讽刺就不言自明。环境宛如天堂,现实堪比地狱,片中裸体的尺度让人变得和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尺度好大...我鄰座一女笑的好誇張...
我好喜欢导演对各个房间的全景拍摄。电影是对旅游业引发的黑色故事和妇女中年危机的描述。这个爱,有关性,但却与真正的爱无关。这些源自金钱,源自贫富差异。
5分,纠结的三部曲说明导演处于探索上升期。【分数范围5-6分】
提早退场的人真的不少,剩下的人大概也是先大笑后惆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