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仇恨是最猛烈的光芒。
不要因为烂片看多了,就理所应当地认为一部你还没静下心来看的电影就一定烂,《少年》完全是一部易忽略和被低估的作品——在近期热门的院线档期中,前者《你的名字》、《萨利机长》等片还未下档,后者《长城》便已经两天破了三亿票房,《罗曼蒂克消亡史》低调地横空出世,《少年》也同样选在12月16日这天上映。 一片口舌之战中,我给《罗曼蒂克》和《长城》的评分相加,得到了我给《少年》的评分。
电影的主色调灰暗冰冷,充斥着各种钢筋铁锈的气味,它想要给观众展现的画面是很明确的。无论是视觉呈现的生冷效果还是暴力血腥的打戏场面,从头到尾氛围都营造得相当饱满。 剧本是整部电影最值得议论的地方。作为一个悬疑片来讲,其中的漏洞非常明显,诸如动机不明确,解释含糊,很多细节都能觉察到逻辑上的不足。而在没见过剧本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先天剧本中就存在的问题,还是导演编排后期剪辑的问题。据说,导演剪辑版长达4.5小时。 电影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铺垫,抛砖引玉,摆足悬念。刚开始很像多线叙事,抛出了各种碎片线索——这样的碎片结构其实就像张警官拿着那张被撕碎的纸在拼图。而电影实际上只有两条故事线,指向苏昂和林巧两人的成长回忆和之后的复仇故事:林巧向音乐家李志民复仇,苏昂向申哥复仇。两人合二为一,便是向丑恶现实复仇。 若是在《少年》中看到青春残酷的那一面,那这片着实要比失恋、背叛、堕胎的青春片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但既然它是明确的悬疑犯罪,那么剧情上的缺少动机、编排刻意,仍是整部电影的重伤。黑客少年苏昂的织网布局,各个人物的行为举动等还是会有诸多站不住脚的逻辑,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可是,织网捕鱼,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其实一切皆有迹可循。 张警官在调查苏昂档案的时候拍到苏昂的出生日期,我记得是11月,但具体多少号不记得了,大致判断这个人物是天蝎座(回头二刷的话再确定一下!),加上电影刚开始就交代的剧情,那“复仇”这个词汇完全可以站得住脚。
其次是欧豪在其中的表演,特写的镜头时间都很短,作为主角但其实戏被剪得很散,没有足够长的一整段表演,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把苏昂这个角色相对完整地复刻出来了。心中交织的仇恨:为自己复仇、为爱复仇,冷静的黑客,爱戴帽子,一身黑衣,沉默寡言。在众多戏骨中间,他的表演虽然没有突出到完全跳脱开配角,但也毫不逊色,完全没有被压住,眼神到位,痞气十足。 这应该是他从快男结束后演的剧情片中我最满意的一部。
林巧这个角色是电影的亮点之一,因为没有她就无法完成苏昂因大脑损伤而形成幻觉,一人饰演两角的构思,同样也形成了结局的反转。这个反转虽然显得比较生硬,似乎在自圆其说,没用到巧劲。但也借此反转才令之前布下的线索得以合理,也让整个电影的结构变得完整。 之前没有看过郭姝彤的其他作品,在《少年》中她的戏份虽然不算太多,但是相当有灵气,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区区几个场景似乎就能看到她表演上的张力。
除了欧豪与郭姝彤在片中的扮演与原型如出一辙,与角色吻合之外,其他演员例如一直很钟爱的张译,包括郭晓冬、余男等,都在电影中有固定的发挥空间。似乎设定的每一个角色都像一个方块,能量只在固定的区域内爆发,整体显得稳定而且和谐。 医生韩云、酒鬼崔大力、林巧的母亲等角色并不是最主要的复仇对象和重要角色,但这些角色就是影片织起的网,他们与苏昂、林巧以及李志民交织缠绕,相互牵连。 少年的复仇诞生于成长的苦痛,一身黑衣终抵挡不住现实的黑暗。这是一张机关算尽的复仇之网,也是尘封往事的泛黄碎片。最终由一根绳索串连起所有不明确的点。尖锐的刺刀可以沾满滚烫的血液,而仇恨才是最猛烈的光芒。 “旋律不是最主要的,等待的滋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尝得到的。” ——游戏的结局不是最关键的,血脉喷张、欲望燃烧、仇恨释放的感觉才是最可靠的。 偏要在放映厅坐到字幕全部放完,银幕剩下空白一片,观众早已全部离场我才起身。因为那首重新改编翻唱的《一生何求》实在太好听,电影还未上映前我就已经来回听了几十遍。 事实上对于111分钟的公映版来说,整体的雏形是完整的,情节也很紧凑,只是对悬疑的控制还很稚嫩,悬念仍需思考和琢磨。 即便剧本不够严谨,漏洞层出不穷,一个弱点就足以被放大批评。但不得不提的是,这样风格鲜明的类型片在现在的院线电影中极为难得,看得到很大的野心,又有十足的诚意。所有演员和角色契合度都很高,表演力度非常足,多处摄影可圈可点,人物场景设定与气氛搭配,音乐与剧情相融,至少从头至尾我没在哪一段觉得出戏。 透过银幕呈现,仿佛可以感受到蔓延出的爱恨的钝痛和少年的热血,不非得拍成黑白,却始终渗透着黑白背景与鲜红血液的质感。 没有《你的名字》般美好,《萨利机长》的工整,《长城》般的气势,《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繁华……《少年》用卖力真诚的演绎,同时携带着刺痛与钝痛,还有生冷的毁灭般的气息,在不见天日的渔船上溢出了血泊,竟成为年末院线最大惊喜。
2 ) 解气的复仇故事!
如果评选2016年荧幕两大轴人,我想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莲和欧豪扮演的苏昂是绝对的首席候选人。他们一个为了讨说法,告状10年。一个为了复仇,埋藏秘密,谋划算计,把一生都搭进去了。但相比较前者的憋屈,《少年》看得非常解气,因为李雪莲的执着靠的是近乎偏执的纠缠不休,而苏昂的执着有黑客技术和高智商做后盾。
少年复仇,十年不晚。看片子的时候,总是想到《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不过苏昂比起《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和《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的,应该说他自始至终没有被救赎。而且故事的溯源都可以推到主人公遭受司法机关的不公平待遇。这样的片子居然能过审,对电影审查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斗智斗勇估计比电影还精彩。正因为故事有点偏黑暗,所以这片子跟韩国某些悬疑作品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拍得还是很过瘾的。
如果从做局者的角度来拍,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那样悬疑性估计就不好体现了。《少年》采用的多线叙事方法,使得这个电影成了“剧透可耻”的那种作品,这也是一开始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原因,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基本就可以把之前支离破碎的情节都联系起来了。作品的戏剧性还弥补了演员的短板,欧豪作为主角前期出现的镜头都很短暂,但故事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弱化。这也得益于超级强大的配角阵容,郭晓冬饰演的衣冠禽兽,抽余男那几个耳光,真是把电影院里的人都吓了一跳。周一围演的混混也非常有震慑力,在几个血淋淋的猪肉镜头下,显得狰狞可怖。张译的警察最后的爆发力很足,余男在里面打扮得太性感了,总期待她能和其他人发生点什么,结果在里面老是被揍。
《少年》这部片子好看在于他纯粹,因为主角没有被救赎,所以他的复仇干净利落,没有良心上的纠结和自我审判。几个案件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背后的人的联系也是逐渐才浮出水面的,深陷局中的人没有被冤枉的。主角以其超高的智商设计了这么一出,然后一窝端了。因为纯粹,所以电影非常解气。
不论是曾经遭遇的校园霸凌,还是去办事碰到的怠慢,还是挚爱之人那化不开的宿怨,那种恐惧、愤怒和憋屈很多人都有同感。有的人对小时候欺负过自己的人,即便过了几十年,现在见到还是会十分生气。你去一些地方办个简单的事情,来来回回给你设卡,有的人也会生出反社会的愤怒来。盖因这些事情在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完全无力反抗,并且他必须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怒,心怀绝望地积蓄力量才能有机会在未来报复回去。这是复仇这种故事的魅力所在。
苏昂的黑客技术给了他当上帝的机会。这和《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是一样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聪明才智,使得他们具有了非常大的能量。冉阿让想要报复社会,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他的改变来自他的一次偷窃,他偷东西后,竟然意外得到了丢东西的人的原谅,他的善良被激活了。他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感受到了可以说是来自上帝的启示。而基督山伯爵也是一样,当他具有能量进行报复的时候,对仇人进行了清洗。但是他发现了事情的复杂性,因为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了,所以他做了反省,最后还宽恕了一部分仇人。“受欺负——复仇——反省变好人”是这两个小说的特点,苏昂的故事在“复仇”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内容上是非常泄愤的。他作为上帝,监控、审判并惩罚了所有该惩罚的人。
你干倒我,我只要不死,有机会我就把你们都干倒,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少年》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镜头基本没有耽于心理的刻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发展逻辑上。打斗镜头极写实,打击感很强,而且主人公几乎没有依赖别人,全靠一己之力,这对于观众被剧情提起来的情绪的释放是有极大好处的。试问谁如果有巨多怨气的情况下,不想亲自出手发泄呢。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手刃,亲自出手杀死仇人,肯定大快人心。苏昂独立策划,一个人搞定,做局复仇,毕其功于一役。
点映那天结束后听到有人问,如果一个人要埋藏那么大一个秘密,生活多年就为做局搞死一帮该死的人,那这个人能过得快乐吗?我想说这就叫戏剧性啊。一个快乐的人可能给你制造一个复仇故事吗?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埋藏秘密的人,才可能出现那么强烈的凄美的幻觉,艺术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这片子最可惜的是主角最后自己把命搭上了。不知道是因为“坏人”必须死,还是其他。我觉得如果他能活下来,可能这部影片会更酷,可以搞得像《飓风营救》那样。观影后,还听说这片子和《白夜行》很像,我没有看过这个作品,估计导演有受影响吧。
总而言之,这片子能看。
3 ) 少年是块硬骨头
在看《少年》的时候,我想到了朴赞郁的犯罪片《我要复仇》,同样是复仇主题,同样黑暗,同样血腥、暴力,但两者所表现出的内核是不同的。
《我要复仇》里,小人物的命运交织,因为一系列戏剧化的转变,几个人避无可避地走上了复仇的道路,相互劫杀,荒诞离奇。最后所有人都不得好死。
而在《少年》里,杨树鹏用少年人的偏执和疯狂,把爱和恨这两种情感放大,通过不同的人物叙述为我们呈现人性挣扎和“悬疑犯罪故事的外表下藏着人物内心”。
杨树鹏曾说过,这个故事不仅仅直指人心人性,也具有很好的商业结构,在力求两者的平衡。“这个电影的结构很复杂,一条主线,两条像主线的辅线混在一起的,以至于张嘉辉在剪辑的时候,先剪辑了一版张译视角的,我说不对,你在剪辅线。按照顺场,我们最初剪出来是四个半小时,又剪了版两个半小时的,最后剪到105分钟。因为时长限制,需要取舍,当然保主线,所以删除了一些辅线上的推进。但我可能辅线拍得更好,崔大力、罗傻子等等,这些人物都有来处,也有去处。”
的确,电影里,复仇少年苏昂是主线,他深爱少女林巧,利用黑客技术,引君入瓮,打算借刀杀人;刑警张建宇是支线,他负责侦查一具白骨疑案,跟同事一路深入调查,逐一引出酒鬼崔大力、罗傻子等等。功成名就的音乐家李志民,人前温文尔雅,人后冷漠残忍,他家暴妻子,还与乐团新人暧昧。从苏昂打算用生命玩一场复仇游戏的时候,这些人物就逐个粉墨登场了。一开始,没有人会猜到他们各自的命运,似乎每个人都因为苏昂的引诱,带着各自的欲望和目的,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上演一出各自认为自己是主角的大戏。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渐渐误入了导演编织的大局,直到最后谜底揭晓,才恍然大悟。
影片的镜头语言很棒,有些细节,在不出现暴力动作的情况下,也传递出了暴力感。比如,利用蒙太奇的方式,上一秒还是警察之间翻查旧案时的调侃,下一秒镜头剪接到猪头和屠宰场,令人联想到血腥。另外,发现白骨和拍摄白骨细节的几个镜头,时快时慢,节奏和情绪都控制得很好。
观影结束后,朋友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是怎么过审的?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跟其他国内上映的犯罪悬疑片相比,《少年》里的暴力和血腥,有着非常先锋的风格。有的情节十分残忍,一场夜雨杀人戏的时候,我用手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周一围饰演的申哥是一个天性残忍的暴徒,他拿起带血的匕首,紧贴着苏昂的脖子的时候,我心砰砰直跳;另外,屠宰场里的鲜血、悬挂的整猪都令人觉得压抑。我对申哥拿着橡皮水管冲洗墙壁上猪血的画面也印象深刻。这种恐怖和紧张的气氛里,让人不得不绷起神经。
后来,在恳谈会上我也了解到,这部发人深省、多层次的故事的确面临着审查上的困难。杨树鹏坦言,“我剪掉了很多内容,这也没有办法,一是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暴力、血腥等场面的尺度很难拿捏,有时候可以露屁股,有时候不行;有时候犯罪分子可以有拿枪,有时候又不行。大家全都要摸索。二是,涉及到公职人员的形象,在最初的设定里,张译饰演的警察和余男扮演的医生是有感情戏的,但因为这个身份,不能出现,就被剪掉了。”
即便如此,导演还是觉得,近几年犯罪悬疑片的审查正在逐渐放宽。电影《少年》的坚持和保留对悬疑犯罪片来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少年》的一小步,是中国类型电影的一大步。”这对观众和制作方来说也是好事,因为长期的类型单一,很容易出现疲软现象。
不可否认,《少年》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所谓类型片,最简单的解释或许是将电影类型与商业完美的结合下,在突出导演个人思想的同时又不缺乏艺术气息。杨树鹏在艺术表达上的坚持从未消退,从《烽火》、《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他在每一部电影里传递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少年》是他第一次尝试悬疑犯罪题材,其中有很多人性的揭露和思考,“每一个角色都很有分量,也有着复杂的命运感。”
当然, 除了可看性极佳的类型化风格外,《少年》中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人物的某个动作、神情、语气都反映着和塑造着他们的内心。每个角色又都带着鲜明的特征,比如复仇少年的孤绝、偏执和热烈;问题警察的小心思、缜密和矛盾;戴着面具的成年人身上的残忍、阴郁和冷漠。
在一众戏骨里,欧豪的演技还有待加强,但他依旧以一副硬骨头,传递出了男主角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悍劲儿。
郭晓冬的演技很棒,真正展现出了人物的病态和凶狠。有一场他和妻子在家里吃晚饭的戏,他在手机上与人暧昧,妻子出言询问。郭晓冬立刻暴起,第一句话是驳斥“有完没完”,然后才是气急败坏地推掉桌子上的饭菜,揪住妻子进行殴打。明明他是过错方,明明是他在出轨,但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施暴,与他所听的古典音乐,在社会上所展现的形象,形成了极大反差。郭晓冬用一场戏把家庭内部的扭曲和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触目惊心。
或许就像导演杨树鹏说的,这个故事里藏着的就是人心,旧案浮出水面,新案扑朔迷离,都是险恶的人性在作祟,而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视而不见。
4 ) 疯狂的青春,暗涩的人生
苏昂、林巧是一对生活在寄宿学校的懵懂少年。就读期间,苏昂饱受学霸欺凌,林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并用实际行动惩戒了学霸,两人也因此开启了一段任由青春野蛮疯长的历程。在一起白骨案中,刑侦高手张建宇敏感的察觉到,案件与苏昂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也由此开始了步步惊心的探案、查案之旅。而随着包括音乐老师、医生、警察、劫匪等旁人的纷纷卷入,案件也愈加的扑朔迷离,烧脑燃智,少年的青春之路,人生之旅将何去何从?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惊天真相?杨树鹏用暗黑甚至有些血腥、暴戾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
一直以来,国产电影对校园青春的关注都止步于爱情等浅层的方方面面,鲜少有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正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注。《少年》则不然,他从当下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校园霸凌现象着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底层草根的人物命运给予了关注,对他们的心理世界进行了细数和剖白。特别是对以苏昂、林巧为代表的青春期少年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怀与关爱,更是脱离以往校园青春爱情片的惯有套路和路数,因而给人一种十足的新鲜感,和百分的震撼力。
《少年》的影像风格非常大胆,暴戾、杀戮、血腥、重口等一一俱全,变态、扭曲、嚣张、狂放一个都没有少。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寒而栗,甚至有些毛骨悚然,但他所营造的真实体验感却是前所未有的。
《少年》更是网罗了一批在内地影视圈内口碑好,有实力的演技派。张译扮演的警察完全颠覆了以往影视剧中警察必须高大上的刻板模式。为人一向低调演戏一贯认真的郭晓冬,此番在《少年》中出演了一个与其本人有着云泥之别的角色,挑战难度非常大,但郭晓冬演的非常棒。余男在片中饰演一个女医生,这个角色与余男以往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更让人看到了余男作为演技实力派的可塑性和全能性。刘天佐、周一围等也都在片中奉献了不俗的演技,为《少年》增色添彩不只是一点点。
5 ) 《少年》的真正结局,你在电影院看不到
10年前,一个在福利学校的少年,为了替女同学出头,脑袋上挨了结结实实一铁棒,血流满地,性命垂危。 10年后,少年已长大成人,被旧伤的后遗症时刻折磨的他,执行着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精密计划。复仇的代价,是他的生命,以及他拥有的一切。 在他的牵引下,一个心理变态的音乐家,一个高冷性感的女医生,一伙打劫银行的悍匪,两个唱黑白脸的痞子警察,统统被卷入罗网中。野兽般的较量和厮杀,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可以抽身逃离。
《少年》是个黑色的犯罪故事,用青山刚昌的话说,是一个纯黑的噩梦。我看过管虎的《老炮儿》,看过丁晟的《解救吾先生》,看过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但仍然很惊讶,一部当代都市背景的华语电影可以黑到这个程度。 风格上,它非常鲜明地受到了韩国犯罪电影的影响(这一点跟导演聊天时得到了佐证),比如《新世界》,《阿修罗》等,在一个处处布满了灰色的世界展开,这里被利益、欲望和秘密驱动,充斥着横流的物欲、卑鄙的算计和肮脏的交易。
所有角色都有现实的维度,都竭力躲避着套路。警察暴力执法,爱偷瞄女医生的胸口,可追捕疑犯时又尽忠职守,拿命去拼;歹徒不是穷凶极恶的敛财之徒,只是无聊了抢个银行玩玩的杀猪老板;衣冠楚楚举止儒雅的音乐家,在外面以睡女学生为乐,在家里以打老婆作消遣。 犯罪电影,一旦有了现实维度,必然是黑色的。它意味着没有鲜明的善恶,没有分界的黑白,好人和坏人的定义被消解了,每个人都有罪,只不过有的竭力逃脱惩罚,有的努力迎来了救赎。
另外惊讶的是,它竟然同时带有克制的童话气息。在这个故事里,爱情的篇幅微乎其微,但所占的分量却是重中之重。爱是一切的起点,也构成了终点。那些关于爱情的简短承诺,似乎比那些通篇都在说爱的青春电影更加浓烈。 有网友说,结尾那句告白太多余了,谁都能看出少年是用生命去爱,说出来岂不廉价。但我觉得,这个回响很有必要。 少年的爱,炽烈汹涌,不带算计,不留后路,是市侩庸俗的成年人无法想象的。而他们所要的回报,不过是狂风暴雨、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后,听到恋人轻声说一句,我爱你。
杨树鹏说,这是他第一次在电影台词中,写到爱这个字。可见,他一定也认为这句台词非常重要。 但同时他也暗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是他一心渴望却无法放进电影中的。 因为我们知道,因为某些众所周知又无法明说的电影制作规则,华语犯罪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因此《少年》,注定无法顺畅完整地表达自己。
再加上出于商业考量,片长越短越有优势。于是从四小时的粗剪版,到两个半小时的定剪,再到111分钟的影院版本。 最终呈现的,距离导演最初的构想,已经相去甚远。
杨树鹏的电影作品不多,反过来大概也可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快工出活赚快钱的电影人。从《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直在试图,做出跟这个电影市场的大路货不一样的东西,试图去敲破华语电影的现有边界,去完善还远远谈不上成型的类型化。 通过《少年》,他继续摸索着商业大环境与类型化尝试的平衡,跟片中复仇的少年一样,他也不得不付出堪称惨重的代价。 只看院线版,我难以想象它删掉了多少的内容:女医生角色在后半段仍有核心作用,少年原本执行的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完美犯罪,张译演的警察有更多的道德污点,他的搭档胖子有一条完整的支线,甚至那个喜欢扮演日本武士的傻子,也有详实的下落交代……
不难想象,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些都是必须的,都能极大地丰满角色和情节的血肉,但它们都遭到了无情的舍弃。 作为一部走高智商路线的犯罪悬疑片,《少年》有bug吗?当然有,尤其是当你习惯性地将它与《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白夜行》等同类佳作相比。相信思维缜密的观众,能比我找出更多。但这次,我实在不忍心苛责导演。
无论在欧美还是日韩,犯罪片都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影类型。而在中国,就像前文所说的,最近两年才逐渐出现几部既深入犯罪世界、又能在院线绽放光彩的作品。距离一种类型的成熟,我们仍然有着太远的路要走。 在规则和利益两座镣铐的钳制下起舞,是一种近乎自毁的修炼。我们应当明白,能在银幕上看到《少年》这样的电影,是多么殊为不易。如果说这个结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bug的话,那就让它们留在那里吧,它们绝非导演之耻。
今天的电影市场欢迎的,是那些中二的撕逼戏,偶像的三角恋,不说人话的古装片,不中不洋的合拍片。 犯罪电影,仍然是边缘产物。杨树鹏自述某导演吐槽过他的做法,说你拍这玩意干嘛呀,费力不讨好,能赚到钱吗? 华语犯罪电影,是一块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碰它的人,不是特别傻,就是特别可敬。杨树鹏,曹保平,丁晟,管虎……他们都是后者。
在可见的未来,牛逼如他们,也只能继续戴紧镣铐,蹒跚前行。但在荆棘之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它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无法在影院看到《少年》的真正结局,但我们相信,在更多《少年》这样的电影推动下,总有一天,华语电影的导演们,都能毫无保留地将他们的构思,完全地展现在大银幕上。
6 ) 心比天高的少年
文/梦里诗书
杨树鹏以《少年》为名,却并没有再拍一场为人司空见惯的青春片,而是用血腥与残酷的复仇,赋予了电影意料之外的惊喜,但这种惊喜却遗憾的并没有维系太久,难见缜密的悬疑,牵强附会的反转,都令这个故事看来是如此的蹩脚冗长。
从电影的风格看,沉寂多年的杨树鹏带来了一部与以往颇为与众不同的新作,这不仅源于电影在本自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所融入冷峻压抑的基色,更也源于那复仇包裹的深沉之爱,这些元素中以少年视角对大人充满物欲利益世界的审视,确形成了电影独出机杼不同很多套路化青春片的立意所在,但遗憾的是,杨树鹏却并没有能以一个真正为人惊艳的故事来衬托对这一立意的表达。
对于一部犯罪悬疑片,个人并不想做过多的剧透,只能说这个少年为爱复仇的故事,可以看出受到了不少源于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启发,也有着很多自设的悬疑构思,也正是那较为中肯的多线索展开,使电影在前段看来确做到了引人入胜,但随着剧情的发酵,这个故事非但未能做到扣人心弦,反而越发的苍白无力,直到最后导演用预想带有悲剧色彩的反转来升华电影的情感,但自觉已然很难去谈何般动容可言,反觉虎头蛇尾的平乏。
据闻这部电影的初始版本时长高达4个多小时,但碍于种种限制剪到了如今为人所见公映版的111分钟,虽然未能一览这部超长之作的原貌,但从现有的成片来看,我并不认为这部超长时间,甚至原版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要长的作品,能展现多么深刻细腻的内在纵深,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现有的成片中电影耗费了近乎过半的时长却还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剧情脉络,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塑造人物铺垫剧情?这恰恰暴露了导演对此类犯罪悬疑电影节奏掌控的不力。
固然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问题,但杨树鹏总归让人看到在已然烂透了的中国青春片中还有着这样一股别样的清流,心比天高的年少气盛总归要好过于死气沉沉的烂俗狗血。
一开始以为是中国版的白夜行,觉得三星差不多了。等碎片慢慢拼出故事轮廓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可以有四星了。最后看见苏昂坐在床上为幻想当中的林巧用iPhone录视频的时候差点泪奔。她问他 你爱我吗?他回答她 我用生命在爱你。在其他场景下我会觉得很造作,但这一刻我觉得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孤独。
感觉这部片子应该是受了很多韩国罪案片的影响,片中有明显的压制不住的暴力倾向与变态型人格,这在国内犯罪类型片上,倒是些新鲜东西。不过,影片有点太想要那个反转了,多少会有些挑战观众,反而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46/100 少年成长中的潜意识反射:等我长大后,我要把伤害过我的人全干掉。电影语言还行,几段施暴场景代入感不错,但剧情平庸细节经不起推敲,眼看观众基本把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情急之下果然又把锅甩给精神科了。今年我的十大烂片名单竞争激烈。
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被片名蛊惑去看这个片子,里面的血腥和暴力不一定适合你们。年度最佳华语片头之一,把大提琴,屠宰场,罗马字母等重要元素融合其中,很花心思。开始依旧是不停的挖坑,让人摸不着头脑,后面没有像大部分烂片那般乱了阵脚,慢慢揭秘,豁然开朗,剧本的完整性超出预期。
故事上拼贴了松本清张《砂之器》中的逻辑以及凶手形象,《白夜行》中的男女主角情感联系和黑客元素,还有《杀人回忆》式的复杂罪案,但是整体松散凌乱,悬念感很强,却就是让人提不起观影热情。前半部分除了抛出问题并没有任何让人信服的解密过程,最后的大乱斗仓促而缺乏说服力。
人设与故事框架跟白夜行太像啦,包括影片气质。尽管好多地方欠说服力,能看到这种题材国产片还是蛮开心的
本来蹩脚的多线索叙事剧情编排就前言不接后语、莫名其妙得乱成一团浆糊,剪辑更是是整个故事崩裂得支离破碎,导演中途竟然还有空强行壁咚搞笑,最后收尾更是把犯罪悬疑片一会变成不恐怖的血腥片、一会又变成让我翻白眼的言情片、一会又变成提醒别人要认真工作的说教片!……看得我打1星的想法都有了。
三星半,半星鼓励。最后10分钟精彩。多线交织,是国内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电影。
少年的复仇诞生于成长的苦痛,一身黑衣终抵挡不住现实的黑暗。大部分剧情都在抛砖引玉,摆足悬念,两条故事线分散成多个分支有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逻辑虽不足但一切皆有迹可循。织网捕鱼,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生猛,暴力,血腥,看得到十足的野心,反转剧情即使没用到巧劲也足以令线索合理让电影完整。
杨树鹏对类型片的把握在国内年轻导演中数一数二,《少年》的黑暗也是大陆电影中数一数二,但如果按正常标准来看,只能算是同类复仇片的中游水平。幻觉这个梗太刻意了,有点为反转而反转的意思。
质感好,演员都不错,故事非常完整,为什么看到中途有些乏力,我个人感觉是讲故事的方式出了问题——直到结尾才揭示复仇动机,太晚了,前面一直带观众兜圈子,观众无法对人物动机建立同理心、同情心,想移情却无处投放,慢慢耐心就涣散了。最后的翻转好,使人物成立了。
拜托别说自己学白夜行了,麻烦先把逻辑立住再说好吗?看了一个多小时都还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嘛。郭晓东毫无动机地就非要当变态杀人狂,周一围竟然不认识十年前害得自己坠楼的人,欧豪搞半天爱情戏就是在对空气说话,余男到底在里面有什么作用啊??后半部分的剪辑杂乱无章,以为有船戏就高潮了吗?
你咋不反转成是报警小男孩的幻想呢?
我怎么连欧豪是渔船上长大这种事都知道?于是,这片完全是为快男定制。前面铺悬念还算可以,后面简直就WTF了
这电影多可怕,所有人都是神经病,没有一个人脑子正常的。不是类型都可以玩概念,不是玩概念都可以没逻辑。电影里周一围的台词太适合本片,“说人话!”
结局反转太强行,破绽明显。其实是个很好看的犯罪题材,悬念拉到了最后,但不知是不是失误,整得有点二……
作为一部严肃犯罪片,漏洞太多,太牵强生硬了,看的挺累的。顺便吐槽一下腾讯影业的片头做得太low了
剧情还可以吧…解谜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细想有bug啊。这么好的配角阵容居然都不出彩啊!失望…小欧同学再好好练练念台词,年轻时喜欢的男神晓东都走衣冠禽兽风格了,唔…周一围目前巅峰就是《绣春刀》了吧,之后演的小痞子角色都是那个劲。
导演很有诚意,也感觉是废了很大劲才写出这么个故事,但是这么精心做的东西,怎么就没什么吸引力呢,主要还是故事不好看,这种悬念令人好不想知道结果。
我就是想在电影院看这种硬伤种种却又诚意满满的准韩片范的国产片啊!等导演剪辑版。最后那张相片无法不感慨史今是坚持最久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