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年度热门词汇总结表,“大湾区”想必有99%的可能会上榜,而成为热词的原因,自然是和今年的热门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分不开。
节目里“大湾区”的全称,即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新概念,如今通过文娱节目得到了更好的普及。今夏的几位“大湾区”的哥哥们,更是直接成为《披荆斩棘的哥哥》最成功的输出之一,直接帮助他们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因此,早在该档节目尚未完结时,芒果就已经向观众表示,将制作一档围绕着“大湾区”的衍生综艺,名为《大湾仔的夜》。懂得抓住观众黏性的影响力,也擅长流量的多次变现,不愧是芒果。
10月初,网上就已经有节目路透传出来,先是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和梁汉文被拍到在菜市场买菜和围在一起聊天。
之后陆续有欧阳靖、惠英红、苑琼丹、邓萃雯和黎耀祥等香港艺人加入,这就让节目的阵容看点更加丰富起来。
不过,虽然路透不断,但是官方却迟迟未定档,而至于是仅网播还是有上星安排,全都未知晓。
一直到17日,节目才正式官宣,且定档之日即是播出之时,上星、网播双管齐下。但值得庆幸的是,《大湾仔的夜》首播收视成绩位居同时段第一,且峰值曾达0.8%。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第一期节目究竟有何吸睛之处?
先了解下节目的定位和主题,即:从“大湾仔”的视角出发,以大排档作为情绪出口,记录粤港澳大湾区奋斗青年群像,探寻他们在求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新风尚。
这里的“大湾仔”,不仅是包括常驻嘉宾,也包括节目中出现的其他艺人嘉宾和素人。
而第一期节目还未出现其他艺人嘉宾,所以基本上就是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和梁汉文5个中年男人之间的相处日常和大排档营业前的准备过程。几位平均年龄51岁的港圈“大佬”勇闯新职场,既能打下怀旧牌,也可以一睹明星的打工人模样。
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明星,来到新职场,也都各有各的“笨拙”。
陈小春,一来就盯上了财政部长这个职位,虽然因平日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一度遭到其他哥们的质疑,但最终还是拿下了。
看看这数钱的样子,像不像大哥来收保护费?
若要深究原因的话,怕是因为和钱打交道最容易,毕竟小春哥堪称是社恐的“晚期患者”。
和兄弟们相处时,可以笑得见牙不见眼,但面对陌生人就紧张得仿佛要去受刑一般。
与之相反的,是“社交牛逼症”的终极人物——张智霖。
节目一开始,其他几位哥哥就对他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的花式夸赞,像长得帅这种明面的优点就不用说了。
情商高、社交能力强、沉着冷静,这种性格完全就是真人秀观众们的最爱。
而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像大家描述的这样。
节目中,哥哥们邀请了几位邻边商户过来试菜,有当地人也有外国人,张智霖全程中英文转换自如地和他们进行互动,根本感觉不出来是刚认识的。
接下来是林晓峰,洁癖加强迫症,一看就是清洁部长的不二人选。
椅子上的花纹必须得统一、桌上的餐牌朝向必须一致,哪怕已经走了几步,感觉到不整齐还是得跑回来再处理下。
一边做还一边碎碎念,喜感十足。
而梁汉文担任的是采购部长,and搞气氛的乐手,“生活不易,汉文卖艺”。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经主持过TVB美食节目《美女厨房》,美女明星们在现场手忙脚乱的画面,成为了那档节目的主要看点。像Angelababy以前就曾经参加过。
而这一次则是要哥哥们自己做菜,让客人来评价。
于是,我们laughing哥谢天华,作为几位常驻嘉宾中,唯一一个有做菜经验的人,可以说是“抗下了一切”。
他的紧张,似乎从走进厨房那一刻就开始了。
先是不小心被刀划到,然后就是望着一口大锅久久发呆。
介绍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档节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足够真实。
几位常驻嘉宾的各种反应都很自然真实,由于他们本来就是有多年交情的好友,所以相处日常也会让观众感到很舒服。
既放得开,又肯输出,真人秀的嘉宾其实就该这样。
当然,最能体现真实这一特征的,当属他们为营业大排档所做的那些事儿,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又好笑又可怜”。
首先是定菜价,大家从499、588一直下海口涨到了888,结果被隔壁开餐厅的老板泼了盆冷水,说最多不超过200。
难怪林晓峰也质疑他们开的是“黑店”。
而这类来自专业人士的评价,后面还有很多,而且一句比一句犀利。
接下来,大家开始商讨具体菜式,避风塘炒螃蟹、濑尿虾和煎酿三宝等提议层出不穷。
但很不幸,wuli大厨天华哥通通都不会做,听了这些只想“连夜逃回香港”。
或许是因为曾经做过美食节目,在大家聊得风风火火的时候,梁汉文依旧保持清醒,将其他哥们带到正事话题上来。
虽然经常是这种空气突然安静的场面,但总归是有提醒的作用。
最终,谢天华决定将母亲经常做的食物作为试吃菜品,而其他人则负责打下手和招揽客人。
但即便是熟悉的味道,自己动手做还是不一样,更何况还要给客人吃。
因此,谢天华几乎在80%的时间里,都是皱眉、慌张和担忧的神情,而且汗流不止,几乎没有歇下来的时候。
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做的每一道菜,试菜的客人都认为有不足的地方,有的菜更是直接被打上差评。
十足扎心。
好在谢天华心态很好,他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改进做菜水平。
不仅如此,其他几位兄弟也都给足了他支持和鼓励,这即是该节目另一吸引人的地方:嘉宾们相处时所体现出来的深厚友谊,让节目的氛围也跟着温情起来。
除了张智霖在外面招呼客人之外,陈小春、林晓峰和梁汉文基本上都是在厨房帮忙。
除非场外需要,不然就不会让谢天华一个人。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隔壁餐厅老板过来的时候,就厨房的情况提了好几个意见。
因为谢天华主要负责厨房这块,所以听起来感觉就像是在指责他不够专业一样。
陈小春就赶紧出来解释,而这也是社恐小春哥少数几次在陌生人面前讲话的情况。
但必须承认的是,谢天华确实不是专业的。
我们不否认,许多网友之所以喜爱这几位哥哥、之所以热爱大湾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真实。
但问题是,哥哥们之间的相处很自然、看起来有烟火气,并不代表节目组真的有下够功夫在做事。
犀利点讲,就目前看来,这档节目和之前的《中餐厅》系列并没有太大区别。
只不过是嘉宾之间因为友情深厚,所以芒果的神剪辑并没有发挥功力。
反而是在滤镜方面“搞事”,观众很难看到食物原本的色泽,感觉是在画蛇添足。还有一点明显的不足,就是字幕翻译的各种出错,甚至连基本的歌词都能写错……
这显然就是节目组的不用心所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即是《大湾仔的夜》最终呈现出来的真实情形和节目的定位比较违和。
节目的美食形式是大排档,但大排档的经营方式,就注定它并不适合类似《中餐厅》系列的节目拍摄。
另外,谢天华在这一期做的菜品也太过精致,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大排档桌上。
虽然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但大家对于大排档的印象,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而节目中街边路人的采访回答就可证明这一点。
但到了除路人外的嘉宾嘴里,就跑出来一些家庭温暖、真诚之类的概念。
这,应该是更像茶餐厅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观众吐槽将大湾区的综艺做成《中餐厅》模式,所以就要用“大排档”来洗脑。
当然,这只是猜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播出的情况看来,《大湾仔的夜》和以往的芒果台综艺相比,在形式上并无太大的突破。
而在内容方面,几位常驻嘉宾虽然有趣有梗,但个人魅力也都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甚至有网友diss说是在“卖情怀”。
总的来说,用心、创新和突破都不够,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其实最初听说要制作这么一档延生综艺时,网友都非常欣喜,有的人甚至是抱着“爆款”综艺的希望在等播出。
虽然首播的收视成绩不拉垮,但高开低走向来是芒果台许多综艺的共同宿命。
而从宣发内容来看,地方媒体的官博有帮忙宣传,加上节目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所以就更需要注重节目质量和观众反馈。
尽管“大湾区”哥哥们现在很受欢迎,但如果只是光抓住一时的流量而不多用心,观众的热情也会消退的。
当然,我们还是期待之后播出的节目,在质量方面可以逐渐提升。
青石电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作为慢综艺中的一股清流,芒果TV《大湾仔的夜》开播以来颇受热议——
有时事热点,大湾区题材综艺从基因上就有社会浪潮助力;
有万众期待,《披荆斩棘的哥哥》后,希望大湾区哥哥们合体营业的呼声非常之高;
是优质艺人,在去流量、去偶像的,这样一个OLD SCHOOL的全实力阵容是正道所在。
占足了社会向、观众向、行业向的全方位关注度,让《大湾仔的夜》既叫好——豆瓣开分8.1,豆瓣口碑综艺top3,也叫座——湖南卫视收视三网第一,微博全端热搜30+,综艺影响力榜top1。
但是,1号认为,除了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外,《大湾仔的夜》备受关注,还有一个底层逻辑——大湾仔有大智慧。
慢综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正点」了,越来越紧绷,越来越有压力,越来越「内卷」了。
《大湾仔的夜》的行业智慧,就在于它「知卷而不卷」,决定要做一档「正点」的慢综艺。
它准确地抓住了慢综艺的模式精髓,并结合着大湾区的地方特色,找到了一个关键词——
烟火气。
这个烟火气,源于「事」,大排档就是最有烟火气的一种餐饮文化,并在烟火气中滋生出人情味;
源于「地」,小店选址在东山口,坐落于街坊中,最有土生土长的地方味道;
源于「人」,像是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林晓峰这一代港星,是少数有「市井感」的艺人,既在舞台上光芒万丈,也能在人间烟火中接地气。
所以,人、事、地,无比和谐地、自洽地交织成了一个有烟火气、有人情味、有市井腔的,地地道道的慢综艺。
但是,内容慢不代表节奏慢。
你会看到一条「线」——
仅仅从第一期到第二期,大湾仔们就完成了一轮「进化」:
在厨艺上,第一期试营业只有谢天华有一点厨艺功底,但也只有家常菜水平,大家们提议的港式风格的菜单也全部被否;第二期每人都学一道菜品,终于把「椒盐濑尿虾」「避风塘炒蟹」等港式经典搬上了大排档的餐桌;
在经营上,第一期弹幕里观众还在「哈哈哈哈哈」地「吐槽」大湾仔们分工不合理,四个人都在外头,空留一个谢天华在后厨;第二期就规定好必须保持两个人在后厨,三个人在前堂的「阵型」。
在他们身上,观众会在真·白手起家中看到了真·成长,这个成长历程,同样也沾染着烟火气。第一期,大湾仔们去街坊邻居做餐饮的同行们拜会取经,并邀请来招待试菜;第二期,大湾仔们又兵分两路去茶餐厅里当「学徒」,跟着粤菜师傅学做特色菜品。
所以,在这成长历程中,也自然地接入到了更多人,不只有食客,还有街坊,还有餐饮业的同行,这样一个有地方特色的人群,因此,它也就比大多数慢综艺都更扎入当地文化腹地。
还会看到无数「点」——
有笑点,大湾仔们的算数,总是一个过不去的笑点。开始定价499元/人,张智霖质疑价格高了,却越报越高,越来越不实际,588元/人、888元/人,后听取同行意见开业时改成了198元/人,但结账时候又临时给客户们打了五折,变成了99元/人。陈小春还神「预言」道,按照这个趋势,「离上市快近了」。
有泪点,第二期有两拨食客,坐在里屋的是一位形单影只的中年食客,他看着五个人的合影黯然神伤,说「我渴望有一份五个人的情谊」;坐在外头的是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食客,他们呼朋唤友,好不热闹。一里一外、一冷一热,让人好不唏嘘,而这就是人生的况味。
有甜点,每一期的结尾,都有大湾仔们给食客们带来的一首港式老歌,第一期唱的是《最佳拍档》,第二期唱的是《分分钟需要你》。就像谢天华说的,唱歌就是甜品,甜品就是最欢乐的时光。
不干预、不设定、不drama、不为吸睛,但正如陈小春所说,他们五个人的友谊是一天一天积累出来的,有这样经年累月的情感、默契、智慧为积淀,节目才有底气,真正地慢下来。
所谓,「饮食男女」,食物是最能打开一个人的方式。
所以,《大湾仔的夜》开的,并不是一个对标职场现实的餐厅,而是开一个人生理想的小店。借由着「饮食」这个切口,说说自己的理想人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理想——
三五好友共同开店,没有大哥、没有领导,互相尊重、互相体量,开开心心开店、轻轻松松生活,不是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而能有灵魂去工作,有心地去生活。
这就是1号认为《大湾仔的夜》高口碑的原因,因为这个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在这里被实现了:
这里没有领导,大家轮流抽签当店长,今天是谢天华,明天也许是陈小春,后天也许是张智霖;
这里没有逼仄,大家互相分担,看到谢天华过于劳累,陈小春心疼兄弟却有点好笑,「谢天华煮的眼袋都掉下来了」。
同时,这也是1号所见节目之中,最有价值观表达的一家店:
「半熟」概念是价值观的表达,「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没有完美的火候」;
餐厅的slogan是价值观的表达,「大湾仔有粥吃粥,大排档有饭吃饭」;
墙壁上的装潢是价值观的表达,「做人最紧要系开心」;
每一期的主题是价值观的表达,第一期「当理想照进现实」,第二期「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
每一期的歌曲是价值观的表达,《最佳拍档》唱道:「咖啡你冲水 我加奶落糖,你洗衫我将啲衫烫,我帮你搵钱 你帮我清仓」,《分分钟需要你》唱道:「有了你开心也都称心满意,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然而,大湾仔们该开玩笑时玩笑,该认真时认真,第二期,当堂前点单与后厨做菜出现交接失误,林晓峰给食客多做了一道没有点的皮皮虾时,他特地跟食客郑重道歉;谢天华的炒蛋没有做好,绝对不敢拿出来糊弄食客,必须重做。
这就是《大湾仔的夜》借着这样一家餐厅,传递的一种正确的奋斗观——
乐观开朗、团结一心、努力上进,但不逼仄,不倾辙,不内卷,而是有灵魂地工作,有心地经营人生。
这样的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大智慧的。
《大湾区的夜》之所以受关注,因为它可能是地方特色最浓郁的一档国民综艺:
人是粤港澳的人——一群港星大湾仔;
菜是粤港澳的菜——一个港式大排档;
地是粤港澳的地——一处东山口街巷。
这么一个不管是人、还是景、还是物,都有地方特色的综艺,在国产综艺中是凤毛麟角的。而厉害之处在于,这么有正点粤港澳风味的节目,竟然出自湘人。
正是在这一个湖南视角的粤港澳风综艺中,我们才知道,粤港澳一体化早已流通起来:
第二期中,来了好几拨的食客,其中有两拨人,都是香港来到广东闯荡的人,一波是中年人,2000年就来到了这边,算起来已经有超过20年;一波是青年人,说,「我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跟我们一样,来到大湾区这边,改善自己的思维」。
所以,《大湾仔的夜》其实是一个交互枢纽,它既是做给内地朋友们看的,让大家看到,既看到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火热,也看到这个火热其实由来已久;
也是做给港澳朋友们看的,就像陈小春在节目中说的,从港澳到粤,人更多,天地更广,要走出来,世界观才没有那么窄。大湾仔的五位哥哥,都在港澳文化圈中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他们本人其实也是打开世界、出来奋斗的一批人,40岁、50岁的前辈们尚可到天大地大的大湾区中奋斗、创业、白手起家,何况20岁、30岁的青年人呢?所以,他们也是一个榜样的力量。
而这,则是一个有时代格局的大智慧。
1号结语
对一档好节目,1号从来不吝啬夸奖。
《大湾仔的夜》就是一档值得夸奖的好节目。
它的好,好在它不是喧哗地、招摇地、用力地证明自己好,而是在咸鱼白菜中、在平平淡淡中,让你感受到一层一层的大智慧。
它先立好了自己的「本」,让节目本身就是一个在行业意义上有智慧的节目,才有这份智慧,去传递更多的人生哲学、时代理想。
开播之前觉得应该不会很好笑,一个慢综艺,估计就是像向往的生活一样,走温馨怀旧闲聊路线,怀着“点都点开了,就看看吧”的心情点开,万万没想到,开头就已经笑到我头掉,他们几个人可以用很平静的语气突然爆一些无厘头的话出来,然后还特别搞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三更半夜看到我一边猛拍大腿一边爆笑,我真的好久没试过看综艺看到那么放声大笑了。首播太晚,没看完我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晚上继续看,一点都不舍得拉快进,还好片长够诚意,真的看得我通体舒畅!!!大湾区五个老男人,互相之间真的太有默契了,笑点暴多、“剧情”也编排不错,有慢节奏,也有快节奏,天华哥炒菜那里急得我恨不得钻进去里面帮他炒,然后时不时“一言不合”就开始唱歌,也是笑到我腹肌疼。总体来说,第一期远远超出预料,甚至已经开始期待第二季的到来。那个年代的香港艺人确实很敬业,很努力在讲国语,虽然很多人希望他们全程讲粤语,老实说,我是希望他们像现在这样,80%讲国语,剩下讲粤语,因为这样确实更有利于节目在内地的传播,无论对他们,还是对节目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加油!!!大湾仔们!!!ヾ(◍°∇°◍)ノ゙说一个缺点:粤语翻译太差,粤语字幕出错很多,降低了一些观赏性和笑点,希望节目组能请真正会讲和听得懂的粤语翻译,最好是香港人或者广州本地人,他们可能更能get到一些粤语俏皮话的精髓(没有对其他地区不尊重,纯从粤语翻译技术层面考虑),这样会让节目更好。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林晓峰、梁汉文,大湾区五子,加油!
好像悄无声息地就播了,我是因为看过《披荆斩棘的哥哥》才看这个衍生综艺的,但真挺好看的。五个大湾仔关系很好,所以比较放得开,也不用怕粉丝或路人撕。然后性格又不一样,制造了很多笑点,比如陈小春好像脑子总不够用,有些异想天开,还有点社恐,说是队长其实是名誉队长。谢天华是大厨,是最辛苦的那一个,兢兢业业。张智霖是管家,说是队长助理其实是真正的队长,交际性强,考虑的够多。梁汉文和林晓峰也很好玩,就是点还不够足。剧情也比较有意思,几个人看起来没什么经验,做事情总是考虑不全面,想一出是一出,就有好多笑点。去试菜的几个人也很敢说,刚来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我之前也看过中餐厅,相比较下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节目吧。中餐厅就好像更考虑营业性,这个我感觉他们就想着走一步算一步吧,更日常一些。总之还蛮下饭的。
补充:看了第二期,发现这节目跟我想象得不太符合。第一期也说了是大排档,也有指出精致的摆盘就失去了大排档的感觉。结果到第二期,他们的营业时间是七点到九点,结果到了八点人才来。就很假啊,实际上追的粉丝那么多,怎么可能人没来?结果门是关着的,来的客人都是之前筛选过的,这就完全不生活化了啊。然后客人感觉也是大湾仔他们的粉丝,感觉好像他们随便做成什么样都好,反正最主要不是吃菜,是和他们聊天,那大湾仔他们认真研究菜式就没必要了啊。在价格上也并不亲民,一个人188元,这是大排档吗?然后基本只有谢天华在做菜,就两桌客人,客人在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围在周围,就很尴尬。虽然说粉丝会觉得有明星在旁边很物超所值啊,可是这完全不是生活化的大排档的状态啊!然后聊天也是尬聊,素人在镜头前确实很难放得开啊,所以聊天的内容就很浮在表面。总之大概看到节目第二期中间的时候就没看下去了,我觉得这节目如果是这样的形式之后我也不会看了。
评论里老是要求全程说粤语拜托这是上星节目非粤语区的人听不懂粤语而且芒果台这翻译水平算了吧偶尔说就可以了不能全程一直说何况小春哥在披哥里就说过要讲普通话。 这是面向全国关众的节目不是只有广东的人看而且港普也是一个看点香港艺人来内地普通话是必须的。如果这节目是广东台播讲粤语就算了毕竟就广东人看偶尔看字幕行全程看不如不看
1.相比做了五季的《中餐厅》,这个才更像韩国原版的《姜食堂》,比如全哥差不多就是白钟元的人设,然后哥哥们每次学完做菜后每个人负责自己的部分(当然学做菜以及平时做菜的过程剪的很少可能是放在会员版了,相对来说就有点差强人意,毕竟美食主题把食物做得美味好吃是最大的诚意,大排档的烟火气还是少了点,《姜食堂》有一季做超大的炸猪排,大家为了敲猪排每天敲到大半夜我印象很深刻)看点主要放在哥哥们和飞行嘉宾,和美食同行的交流,和顾客聊天听他们的故事等等。最最重要的看点是哥哥们自身的魅力和搞笑属性,这点和韩版是一致的,至少哥哥们确实关系比较好,这和几个陌生人临时凑起来做一档节目还是很不一样的。
2.这肯定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餐厅的节目,比如定价很随意,免单很随意,打折很随意,布瑞吉来的前一天哥哥们买的螃蟹是100块一只,但是打完折99一位的套餐,人多还能赚,一个人点避风塘炒蟹再加别的,这个价格是亏的。作为观众我的目的也不是想看哥哥们开餐厅赚钱,但是像《偶然成为社长》每天都有详细的收支,就感觉非常真实且有诚意,特别是和邻里的相处很温暖很真实很治愈,看的时候不会去想这是不是节目组提前安排好的。毕竟租了这么大的场地,立意也挺好的,我们的经费明显更多,就越是希望能把节目做更好吧
3.谢天华和女儿视频那段,个人觉得很真实,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刻意煽情什么的,在我看来这些老牌香港艺人为了赚钱独自来内地工作,他们也只是比我们收入更高的高级打工仔,收入更高的在外务工人员。就像我小时候父母去上海开公司,一走很多年,一年相处不了几天,那个时候我和他们真的有变生疏,也是后来花了很多时间慢慢相处改过来的。想想我们很多人的家庭也都是这样,才会更希望祖国的每个城镇,每个乡村都能变得更富有,变得更好,这样就不用那么多人离乡背井,多留在家里陪陪老人孩子。
4.跟这几年内地流量明星的收入比,哥哥们都是从那个辉煌的年代过来的,实力有目共睹,待人谦卑有礼。就像陈小春和林晓峰聊到如果餐厅第六年才赚钱那挺好的,那餐厅做六年起码六年不用担心没工作了(大概这个意思)多给香港艺人一些再就业的岗位,多创造一些适合他们的舞台,多提供一些展示他们的机会,对内地的明星也能形成一种良性竞争,鞭策他们好好提升自己,靠控评靠洗白什么的,没有代表作只能昙花一现,这个圈子永远有更年轻更漂亮的新人顶替你,对ww艺人也是一种信号,依靠内地的资源才有更长远的发展。
5.可以把说普通话当成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不要当做刻板要求,粤语原本就是当地的语言,哥哥们说粤语没有任何问题,既然是大湾区为噱头就尊重当地文化吧,而不是用普通话阻隔我们的交流。我看麦长青在小破站的短视频现在普通话和粤语就切换自如,多给哥哥们一点时间就好了。
6.还是比较期待更多的老牌香港艺人能来录一波,多用实力和诚意说话吧,少拿夫妻感情什么的买rs炒作。飞行嘉宾内容太少了,多剪点吧!还有个人也会更关心那些一人食的顾客,比如刚来工作的园园会不会回老家还是慢慢习惯这里,比如Raymond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后来他怎么样了,有没有交到好朋友,社恐有没有好点?等等等。总的来说第一季能做成这样还是值得肯定的,很多细节我都看笑了,(我有抑郁症,之前内地很多打着喜剧噱头的节目我看了都没觉得好笑)有不足的地方可以理解,也希望后续不要作妖尽量保持初心,尽量还原真实的故事,尽量不要乱剪乱拼,用心做节目,永远不会错。
就很喜欢五个哥哥,都很真诚。不过大湾区这个概念我真的是:呵呵。
一群老男人过家家,明明悬浮还自以为接地气,可笑极了。
稍微多看点儿影视剧,你就会发现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等的人们是相通但不同的。我喜欢这个综艺,是因为它轻快而精准地表达了大湾区的气质,在背井离乡、努力奋斗的同时,还有着对家的深切羁绊,孝顺老人、爱护妻子、养育儿女,一些星光闪耀过后的烟火气,令人惬意。
前面还挺好 但是到相亲就恶心人
后期牛逼
离我第一次去深圳已经有10年了。北方人,去到那里像是出国,语言饮食习惯生活态度都是新鲜的。新鲜到,街边的大排档,餐厅的露台,马路边的茶餐厅,都会令我惊呼,哇,这个在tvb看到过!中国真是神奇,相隔那么远,也能是一家人。愿我们都能团结友爱,好好吃饭,认真生活,过好每一天。
不错,但感觉节目策划很敷衍。全靠剪辑和明星的魅力。
芒果真的很会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对比之前那个姐姐请吃饭的节目,这个明显更上道一点。
变成上星综艺还是当天官宣当晚播 这种事情真的很魔幻 期待播出🥰ep01这种粤语浓度全国上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看过不少餐厅类节目真的算是有自己特点的 这种生活气息好喜欢!/《最佳拍档》/第一集网络加长版明显比电视上剪辑的要流畅太多太多了 可以直接看网络版的程度ep02 第二集剪辑滤镜感觉跟第一集比更流畅了些 相比第一集来说第二集的节奏更舒服效果也更有趣了。节目定位也逐渐清晰 这期是找在广州港人讲他们的故事 下一集就是找在广州打工的人讲他们的故事了。拜托开业看舞狮子的时候门口那么多人 怎么会正式开业一个小时不进客人嘛!/《分分钟需要你》ep03 《狮子山下》
唯一的不足是……让他们讲粤语吧节目组!!!求求了!
香港艺人就是有精气神,快点把一些混通告费的内地艺人内卷走吧!
能和好朋友一起做些事情真好
第一期手忙脚乱笑死了,大湾区干什么都是看着好像不认真但其实最认真,老一辈(不是)香港艺人工作态度真的赞,光看他们聊天我能看一个小时,老朋友的氛围真好。在广州拍的,如果能讲粤语就好了,普通话真的影响表达
追着看了五期,有点倦怠了,节目设定的很随意,先弃了。
是个合格的综艺,但是是一个不及格的餐厅。
你们真的可以讲粤语的。第一期体现了粤菜特点之一,“鲜”。湖南台把东山的大街小巷拍的好好,太有人间烟火气息了😍但字幕用点心吧,直接“痴线=清醒”,什么鬼啦…不过他们五个应该是可以把“大排档”拍得更接地气才对呀,🥭大胆点嘛。而且我不允许广东大排档竟然没有干炒牛河!……(其实我设想的大湾仔大排档应该是,laughing哥“身水身汗”在猛火前炒牛河;小春哥撸起袖子,叼着牙签在烤烧烤;晓峰蹲在水龙头旁洗碗;仙儿一边把大排档桌子擦得直晃一边和客人吹水;汉文就刚拉着三轮车去进完货,忙着卸车。这样才接地气嘛😬
一堆香港人开店,一堆广东厨师教煮菜,一堆广东人来食饭,全部要讲普通话……剧本写得太烂了,想做深夜食堂至少把故事写好吧……
首开不错,没有恭维,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不像有些,都是好吃到爆。不煽情,恰到好处,搞笑不浮夸。唯一的就是中间穿插太多广告
明明是大湾区,明明是五位来自粤语地区的香港艺人,在广州开餐厅,为什么五个人之间互相交流要用他们说得很别扭的国语,为什么不用粤语,那样可以听到他们流利自如地表达自己。唉!
《披荆斩棘》还有售后,选对人了,看他们耍嘴皮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