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家之言,如果你不是为了很high很high来看的,也没有看过老版,那真的值得一看。看完了在看老版,试试?你会发现,一切不过都是电影,何必这么认真。
电影其实还算完整,结构什么的也还不错,人物如果没有老版的先入为主,纯纯的从电影来讲,我觉得很可以。
有人说这个歌舞性质不是很浓。。我只能说那你要看的不是电影,而是歌舞表演。
电影里面牧师说的话,女儿说的话,家庭的矛盾和整个镇子的沉闷都是如此的鲜活。如果你不能理解,只能说你的生活还没有这些东西。还有里面的台词我觉得如果你真心想了解美国文化的人,也许需要好好看一下对白的逻辑和习惯。
就算抛开这种美国本土的文化冲突,单纯的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话,我也不断地感到共鸣。例如ren一个人在废旧厂子里面跳舞的一段酣畅淋漓。还有ariel和父亲的对白已经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论这是旧瓶装新水还是什么,也许老版的台词比此更经典,但是没看过老版的我表示,这里面的对白的节奏我很喜欢。那种慢悠悠、绅士的、缓慢的方式。当然看过老版的我也许会发现新片的不足之处。但是我只是想说,对于一个想看电影,又没看过老版的人来说这还是个不错的片子。
还有看完了以后,很想跳舞,很想跳。当然看完歌舞青春还想唱呢,那个high的程度自然本片无法相比。但是,也给我很多启示和发觉值得学习的地方。
觉得收益也很大,发现看电影的时候带上大脑也是一种enjoy的方式。
2 ) 看2011版浑身是劲还能看到老甲壳虫车
看到那可爱的老甲壳虫还以为是很老的片子,可刚开始看时(从半截看的)里面那演讲的说人们都沉迷于上网和发短信,想应该不会太久远,可再看主人公那老甲壳虫又迷茫了,网上一查才知是2011版,想不到美国都21世纪了还能跑老甲壳虫,要放咱帝都这新甲壳虫恐怕都快算黄标车了,不信去网上查查新甲壳虫是哪年上市的,记得02年时街上就看到了,帝都这好像有的车10或8年出租车就得报废了,这老甲壳虫绝对要强制报废,而这片里美国那这老车还能在街上招摇,片里还被警察抄牌而没如咱这收缴上路的报废车,是导演用错了道具还是咋的
3 ) 《浑身是劲》:简单意愿遇到复杂思想
五名十几岁青少年晚上纵情狂欢之后,深夜开车在回家的路上途径一座大桥,与卡车迎面相撞,五名年少生命当场全部遇难。惨剧震惊整个小镇,在牧师的大力游说之下,得到当地议员的首肯,开始对小镇实行严厉的宵禁、禁酒、禁舞的法案。几年后,一名从大城市波士顿而来,热衷跳舞的帅气小伙对忍无可忍的法案发起猛烈抨击,并且联合牧师女儿一起,对牧师进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直至最后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和响应,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精彩舞会。
没看过1984年老版的同名电影,本以为又是一部类同于《舞出我人生》和《名扬四海》的激情歌舞剧,却发现此片要深刻和现实得多。当听到牧师慷慨陈词的说道“该是我们好好管教孩子的时刻”时,终于明白这又是一部披着说教外衣的华丽剧。不知此片的七零后导演是否完全领悟到编剧的良苦用心,编剧试图通过为大家理清法案来龙去脉的同时,也代表大多数民众的心情来诉求跳舞的真正含义,从而为大家找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来解决这种极端的评判方式。
影片最后并没有给出结果告诉大家法案是否得到纠正,只是用一场激情洋溢和火力四溅的群舞来结束影片,让大家对此种美好事物怀以无限憧憬的向往之心。尽管当看到近乎荒谬变态的严厉法案不容辩驳的被实施时,多少有点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之感。这都没有影响到我们观赏别出心裁的现代气息浓厚节奏明快的热辣歌舞的欢腾心情。其实,这并不是一部HIGH到顶点的歌舞剧,但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在尽情热舞之余思考一下舞蹈真谛的有氧之作。
4 ) 爆米花青春歌舞电影
爆米花青春歌舞电影,很雷……表演和跳舞十分做作,看起来非常的别扭。
台词方面简直惨不忍睹,各种生硬的对白轮番轰炸,情节不连贯或者过于牵强。
至于标榜的歌舞方面,我只想说除了个别的还不错,剩下的都是大众以下的水平。
5 ) 简单的电影,却左右了我的情绪
在我的观景记录册里,我是用粗体来标注这部电影的,因为,这是一部需要我再次回顾的电影。就象喜欢吸血鬼电影一样,一直以来,我都喜爱着关于街舞的片子,因为那是青春的象征,是燃烧的生命,是动感的激情。
在小城贝尔,五个十几岁的少年,因为晚上出去游玩,遭遇了车祸,全部遇难,惨剧震惊整个小镇,当地的议员、牧师和德高望重的名流共同起草了一个法案,禁止年轻人晚上出去聚会,禁止摇滚乐等等。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深闷,年青人几乎失去了激情。几年后,从波士顿新搬来的热爱跳舞的马科,联合牧师女儿一起对压抑青春热情的法案发起猛烈抨击,几经波折,直至最后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和响应,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精彩舞会。
2011年《浑身是劲》并不象以往的《热情四射》《舞出我的人生》那样仅仅只是讲述叛逆、文化冲击,局限在描写激情歌舞电影,它不属于纯炫技型的舞蹈类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从大城市来的男孩挑战一个小镇因为车祸而颂布的禁止了跳舞的法律,一部包含了好的歌舞,好的内涵的片子。
牧师的女儿因为压抑而叛逆,而伦因为磨练而坚忍。
父母对子女那种约束的爱与渴望独立自由的青春激烈碰撞。
都在互相的体谅和理解中,更深的解译了我为什么这么向往欧美的人文主义了。
一切的改变不是强制,而是尝试感受对方的思想,
国内很多片子,从头到尾的强调道理,孜孜不倦的育人。
看这部片子时,我竟然落泪了,看到教堂里牧师对伦说谢谢,看到牧师夫妇临窗目送儿子去参加舞会时,看到最后,伦冲进仓库扬起一桶闪光纸片倒入鼓风机时,我感动。
没有大说教,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大篇幅的绚丽舞蹈,
但却让我感动了,让我珍惜了那种理解的爱。
这部电影并不仅仅只是讲述叛逆、文化冲击的电影,而上用延伸了的视角,通过街舞,追寻着年轻一代奔放的青春和自由,在处理亲情,以及成年人要怎么样和孩子相处的问题上进行了更多描述。
片子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比起国外年青人追求的自由和梦想来说,我们国家的年青人好象规划整齐的让上一代的家长教育成了朝“钱”看。成批的年轻人,都将爱好与未来是否能得到回报挂勾,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家长在给孩子报这些班的时候,考虑的是学了这个后,以后能用这挣到钱吗?而根本忽视孩子的爱好,中国越来越势利,步子越走越大,一些都向物质看齐,忘记了文化底蕴的培养。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存在禁令法案的小镇里,而这个禁令法案来自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失去与众不同的梦想,使我们失去追求理想的勇气和支持,在你追我赶,急着向前冲的人群中,我们不敢任性的做一些没有前景的事,一切行为都标上功利外衣,我想我会再看一次,只是为了在急行军中,偷个空感受一下别人的青春。
6 ) Darker, Harsher, More Pumped up...
But the boy still ain't Bacon.
不是我苛刻,但Footloose在青少年电影中的传奇地位的确大部分是由Kevin Bacon奠定的。无论是他在本片中的窄领带、黄色甲壳虫、酒红色西装外套还是他之后近三十年中著名的创造“Kevin Bacon六级跳”都让美国人民津津乐道。于是2011版的男主角Kenny Wormald就被丢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论长相,27岁的Wormald(说来也巧,他正好是在原版上映的那年出生的)也算是周正标志,但是说他缺了Bacon那股精明和邪气的人绝不在少数;论表现,专业舞蹈演员出身的Wormald不但身材绝对好过腰如细柳胳膊像面条的Bacon,而且能够完成的舞蹈动作也更加复杂精致,但是比起在拍摄前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依然能原地起跳后空翻的Bacon,难免拦不住观众们撇撇嘴用一个“啧”把心里的感受全都概括了个干净。
好吧,其实比起原版的粗粝随意,在剧本、编舞、场景设计以及服装等各方面细细雕琢过的这次翻拍依然还算是成功的,但是如果细致到把原版的每一句著名台词、每一条梗都包括进来的话,这未免太缺乏原创性、太让评论界反感了一点。不过通过对一些情节的补全以及一些场景的重新排列,原版逻辑稍显混乱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但是原版中一些有意的铺垫也算是被拿掉了,并且有些段落里增补的场景怎么看都像是为讨好观众而注入的Cliche,所以……新版的Footloose已经不是80年代青春片的样子了,至于改的到底是否功大于过,我可没评价的资格——原版上映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
个人认为Ren McCormack的人设改变可以算是新版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Bacon的Ren身上David Bowie式的元素颇多:出挑但不张扬(这个时候Bowie已经告别了Ziggy Stardust和Thin White Duke两个persona,这样形容也许不算过分?)、感性但不冲动、清瘦但不虚弱、略带慵懒、微微心不在焉并且带着不刺激的反英雄气质,再加上Bacon本来就有一副类似Bowie的棱角分明、亦正亦邪的长相;而Wormald版的Ren却采用的更多是James Dean的符号:皮衣、白T恤、大部分时间紧锁的眉头和残酷而无法弥合的家庭与成长问题。对我来说,这其实有点难于理解:Bowie在原版上映的时候正是当时的巨星,青少年电影以其作为精神偶像并不奇怪,但2011年为什么反倒玩起了无因反叛的战后青年范儿?本来把影片的背景从84年移到如今就已经有点牵强,毕竟现在年轻人发泄自我的方式要比二十七年前多得多了,不用非要抓住跳舞不放,Ren这一人物气质上的漂移更让人觉得不够有说服力:原版里的Ren虽然离乡背井但依然算是个基本快乐的孩子,而新版里的Ren生活经历太过不堪回首,比较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人物会如此致力于利用一场Senior Prom来证明自己。十几年后再被问到这部片的时候,Bacon曾经说过:“在这些年间,我只要去什么婚礼、成人仪式、趴体、或者俱乐部,总会有DJ放起Footloose原声带里的歌来,然后人们就会立即兴奋地把我团团围住、集体鼓掌打拍子,似乎希望我立刻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猴子一样开始上蹿下跳地表演戏法。我最终忍无可忍,每回这种情况一出现,我就会跑去找DJ说,‘哥们,给你20块钱,求你把这歌掐了。’但其实我挺喜欢那张原声带的,我觉得里面的歌都挺好听。”所以大概这才是Footloose的真正位置:起哄架秧子的美式酒吧文化。不过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新版就是想表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Ren的行为背后有更加深刻的动机和更加强烈的情绪呢,比起原版松松垮垮的调子,新版倒真是无疑严肃了许多。
原版Footloose的本质是牧师一家的家庭剧,而新版把重点移到了Ren身上来,变成了青年的成长故事,这无疑让剧情变得更紧凑,但略显遗憾的是总体来说Ren这个人物除了变得更加沉重之外,新版并未为他开发出新的维度,但是新设计的编舞倒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如果你真心想看这部片子,那么奉劝你忽略IMDB的评分,本片的分数低得吓人,而且甚至原版的评分也和其口碑不符——我不知道这分是为什么低的,我想大概是因为片中其实反映青少年生活阴暗面的部分真的不少,而像片中的牧师一样认为给十几岁的孩子看的歌舞片必须得是像Grease一样,传达的都得是无比高雅美妙的情感的人也不是没有;并且就像原版页面中有人评论的那样:”如果你觉得这部片子傻缺没意义,那是因为你不是在80年代长大的“。
顺口一提:原版中大概最为灵机一动的情节就是Ren教Willard跳舞的场景了,因为原版中扮演Willard的演员确实不会跳舞,所以才有了这著名的一段;而新版里通过Rabbit Hole混了个脸熟的Miles Teller表现十分惊喜,学跳舞时那股可笑可爱的朴实劲儿甚至超过了原版演员的表现,这大概是我看过新版又看过原版之后新版的亮点之一了。
7 ) 有一种青春片是专拍给非青春人士看的
以《歌舞青春》,《汉娜蒙塔纳》为首的一系列迪斯尼时装片都走这个风格。
纯情、懵懂、小天真、小树林里拉拉手,男孩开个破车,女孩借妈妈的首饰参加学校舞会……
这些剧主打的观众是两拨:
1、还没发育,恨不得赶快长大激情一把的小学生。
2、年老到对青春的记忆只剩下美好事物的中老年人。
观众群就是不包括真正的高中生,同时代的高中生现在在看《Real Stell》混战片、《灵动》感官刺激片、以及各种软性色情片。
这才是真的青春啊。
不知道原版是什么样的,这个新版做作到让人毛骨悚然。
8 ) 普通,也是一种罪
普通,也是一种罪。
浪费投资人的钱嘛。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不叫电影。叫过日子。
这就是一部过日子的电影。
看开头十分钟,你能猜到接下来的所有进展。
导演疯狂剥夺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与权力。
倒是4400男主角在片子里演一个莽夫,略有突破。
不过他在小偷家族里,也有过同样表演。也没有了惊喜。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近三成给了较差及以下,名实相符啊。
我给分真是越来越宽容了。。。
跟原版没有什么区别啊
我喜欢的类型。是一部活着的电影,好多电影都死掉了。
勉强还算过得去吧,凡事都是把双刃剑,不能没有度,这两年宗教影响对于社会或者电影来说确实不小,这片有股反抗性,但也没完全打倒,男主眼神蛮邪的,女主够疯够骚,没点管制看来还真不行!
的确是青春片,但是电影院里面其他观众都是来重温84版的白发老人们。
I don't like the girl (no country accent, that Miley Cyrus face.) still, good music, good dance. have to love the Kevin Bacon one!
这两个dancer的演技实在是……还偏偏是全片照搬原版,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头跳到尾么,Derek的音乐剧版本肯定比这个嗲十倍!
老版没看过!寓意不错,将为人父,谨记于心;舞蹈精彩……
剧情倒是挺俗的,但歌舞确实不错,年轻人也很热血。男主原来是职业舞蹈家啊,怪不得跳的真的不错
TT
女主不错
电影想表达的融合的东西太过多了。有想法但是舞蹈部分不够纯粹。但是那种自由,好像想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的美国主旋律还是多+1星吧。
好high的一部电影 散场以后全场鼓掌的说
太村了~
(乡)野味儿十足的青春歌舞片,气质上有点新鲜感。
好吧,我给你分低是因为我是冲着歌舞戏去的,可是这部电影看了实在没有多少让人想为之舞动的镜头,一直都是主人公们在苦逼的争取跳舞机会。到末了也没跳一场像样的
音乐舞蹈~但剧情实在是……
有情节的歌舞片~至少男女主角看到后面都挺顺眼的
没看过原版,不好评价。就此片而言,中规中矩的套路,舞蹈不算太出彩。
对这种音乐歌舞自由剧毫无抵抗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