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啧啧啧,我也文艺过啊...
sign...现在自己读简直一身鸡皮疙瘩,好想吐好想死好想移民......
当初敲键盘的时候可是好认真好认真滴忧伤来着...谁没有过那二逼的青葱岁月大蒜年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做作的人生...
谁说白活10年一事无成来着,至少这白纸黑字可以证明:
当年的2逼现在不再那么2了,
现在不再那么一副弱受范了...衰然,还是时不时暴露弱受滴本质...
夜奔:转身之后,生离死别
2003年06月11日17:16:44 网易娱乐 傻乐的猫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第一次看《夜奔》是3年前。凤凰电影台播了一周的广告,因为这个卡司阵容很有受众,当晚就聚集了3个人守在电视旁。公共电视删剪起来当然干脆利落,2小时的戏硬生生少了半小时,整个电影暧昧得变成晦涩。我不得不耐心向两位同学解释,其实某某爱的是某某,而非某某。好在他们看过《霸王别姬》,接受起来不算困难。直到现在看到足本,才发现原来不是徐立功故弄玄虚,原本是再清楚不过的故事。凤凰的剪刀猛得不亚于中影公司对待《红玫瑰与白玫瑰》,可以把电影赋予新的生命。
这张碟在国内的牌子,我知道的就有丽晶和飞马,都是有口碑的单位。可惜做的虽是一区碟,但原版就制作简陋,画质一般,连彩蛋也有点粗糙。毕竟是只出品GAY MOVIE的小公司,寒碜了点,好在算是还原了真面目。
《夜奔》终究是小家子气的电影。有人说它是《霸王别姬》的弱智版,这让我想起迈克把《蓝宇》比作吴君利粤语残片的复活,话虽刻薄,但电影这东西,本是见仁见智。第一遍看《夜奔》,记忆只是一瞬间的。回头看了2小时的足版,心中一阵感动,未必是这多出半小时的戏让含糊的剧情清晰起来,可能只是3年前和3年后,人的心境总有改变。
尹昭德很多人不喜欢,也难为他。生角要演的“惊艳”,实在困难。他毕竟不是萧芳芳那样的戏骨,《虎度门》里一个亮相,不懂粤剧的戏盲如我者,也会立刻被吸引住。好在林冲这个角色的讨好,不喜欢他也是困难的。最爱的是他对少东表白那场戏。林冲坐在墙头,叫了声少东的名字,一掀长袍,一跃而下,动作干脆利落,此时倒更显武生的英气。然后走到少东面前,一手抚胸,轻声道--
我这儿,记着你。
声音虽轻,但目光坚毅,每个字大有斩钉截铁的意思。少东不由得一呆,待得会过神来,他已纵身跃过墙去。
看到这里,不由想起《雪山飞狐》里,胡斐与苗若兰雪夜定情,胡斐只问一句,“现在相逢还不迟吗?”苗若兰便答,“不迟,我很欢喜。”金老先生生怕读者反应迟钝,特意加一句话解释,“古人男女风怀恋慕,只凭一言片语,便传倾心之意。”
《夜奔》说的正是旧时的故事,说它矫情也好,虚假也罢,这样的剧情,本是属于旧时代的。换了今天,无非一夜情后各奔东西,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说蓝宇象旧时的风尘女子赎恩客,林冲何尝不是又一个蝶衣。也许梨园子弟信的便是个“忠”字,心交出去,就是一辈子的事,一个时辰也不能少。所以即使不识字,不识路,也会远赴重洋,去那个听都听没听过的异国,便是英儿说的,“他浑浊的眼里有了希望”,于是这希望,让他不会放弃,直到死去。
反观少东,他受的西式教育,倒成了束缚感情的障碍。他只能说,我不能够爱他。他的理性让他不可能象黄子雷那样,反而把感情表达的那么直白,即使是肉欲,也含着爱,因为赤裸裸,反而潇洒了,可以做流氓,可以学薛蟠戏柳湘莲;而他,连做贾宝玉的勇气也没有,他只能抱着他的大提琴,拉啊拉啊,压抑着那份爱,即使那份爱已经在眼前,即使那份爱伸手可及,他还是逃了。逃跑的代价,成了一生的怀念。
"这些年,我的梦始终在那条雪夜的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冲进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着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少东对林冲的爱到底有多深?也许观众都会疑问。从少东看见林冲第一眼,那个我们看来并不新奇的亮相,已经让少东痴迷。黄磊的戏总是有争议的,这回倒把这个角色演的可恶也可爱。动情的凝视,动情的哭泣,能够牵动观众的心。只是那个夜里,他即使接受了林冲,恐怕结局是一样的,更可能他会厌了,那爱反会慢慢淡了。偏是自己错过了,便一辈子也忘不了,一辈子去后悔。爱情的规则就是这样,直到今天也没有变。
王惠玲的剧本,还是这群人最合适,到了周润发杨紫琼的嘴里,这样的台词只会是笑场的引子。刘若英偶尔会犯把“冲”念成“聪”的错误,但不影响整体;戴立忍也是台湾口音,但胜在演技好,成了最大的亮点。黄磊的念白依旧最出色,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对白,本是属于他的。他永远是那个在爱情面前退缩的男人,无论爱上他的,是女人,还是男人。
于是,在鲍比达的大提琴声里,那场大雪过后,这段没有发生的爱情,变成了一生一世。
2 ) 昆曲《林冲夜奔》在影片《夜奔》里的作用
《夜奔》讲述了昆曲艺人林冲,通过表演古老的昆曲《林冲夜奔》,而认识了韦英儿和徐少东这一对未婚情人,三人遂成好友。林冲屈服于富家子弟黄子雷的压迫与占有,内心却喜欢上真正尊重他的人格的徐少东。同时,徐少东与韦英儿发现,自己所爱的并非对方,却都是戏子林冲。于是,同性与异性之间的爱恨交织以及社会与家庭的世俗压力,使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这部影片拍得很好,在立意与人物塑造上都非常成功。然而,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夜奔》与昆曲《林冲夜奔》相结合,使影片拥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昆曲《林冲夜奔》在整部影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昆曲《林冲夜奔》联系到一起。
韦英儿是一个戏迷,她对昆曲的领悟力非常的强。她对林冲的感情,是从“崇拜”这个角度开始的。由于她们家的便利条件,韦英儿很容易结识并爱上林冲这个她心目中的“偶像”。
徐少东第一次进戏院,有一点“被迫”的意思。他作为一个完全接受美国文化的年轻人,对于古老而又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自然的排斥。然而,徐少东在美国学习的是大提琴。对艺术家来说,音乐这种超然于语言的艺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上不会造成任何障碍。当徐少东起身离去时,一个悲凉的声音透过喧闹的人群传进他的耳朵。他被林冲的唱腔惊骇,被戏上的林冲所震动。是昆曲《林冲夜奔》,让徐少东认识了林冲。又正是出于艺术家对艺术家潜意识里的怜惜,林冲才成为徐少东一辈子难忘的爱人。
摒去黄子雷的品性不说,黄子雷也应是林冲的知音。他一样因为昆曲而结识了林冲,继而爱上了林冲。《林冲夜奔》被林冲唱得凄凉,黄子雷首先爱的,是戏里那个彷徨无助的林冲,于是才对现实中的林冲表现出了强大的占有欲望。
其次,将“林冲”、“夜奔”在不同时空、不同意义下展现,形成意识上的强烈对比。
昆曲《夜奔》是明朝李开先《宝剑记》里的一出戏,后来被昆剧采纳,成为昆剧的保留剧目。夜奔一段基本取源于《水浒传》,主要描写了林冲在夜奔梁山的路上,“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情。这种复杂,实际上是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在得罪高俅被逼上梁山的路上,骨子里的官本位思想使他对落草为寇表现出极端的无奈。夜奔路上的生死难料地忐忑心情,造成了整个故事的悲凉气氛。戏子林冲之所以能把握住这种心情,源于林冲在黄子雷与班主的压迫下对戏子生活与欲逃不得的无奈。林冲以它本身的生活阅历,并不具备很高的艺术解读力,只是他生活的茫然于林冲对未来命运的茫然恰巧不谋而合。今天的督军教头林冲,明天不知道会变成什么人;今天的戏子林冲,明天不知道会演什么角色。在宿命论思想的禁锢下,他们所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对生活的麻木与悲观情绪,于是造成了戏里的林冲与戏外的林冲性格在表现上的巧合。
而戏里戏外的两次夜奔,则是传统故事与现代故事的碰撞。林冲在杀死班主后夜奔在逃亡的路上,他不忘的是韦英儿和徐少东。我们可以看见在这个时候,导演给了天空一个画面:漆黑的天幕上没有星星,并不圆满的月亮皎洁明亮。这一个意象将戏里戏外的林冲,以及不同时空里两种相同的情感汇合到一起。然而,它们的意义已经有了不同。戏里的林出更趋向于屈服,而戏外的林冲更趋向于反抗。虽然反抗是软弱的,但至少已经不象历史上的林冲那样懦弱。这样的对比发生在故事的高潮,在几乎相同的原因下被迫逃跑。他手拿着萧在夜路上奔驰,那眼神是坚定的、充满光明的,并不畏惧,没有怯懦。这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巧合,与紧张的气氛,形成了协调的统一体。
另外,林冲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林冲因昆曲《林冲夜奔》而具有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林冲成了韦英儿和徐少东在爱情上的障碍。两个具有高等文化素养的现代人为什么会对一个下层人产生如此大的好感?通过影片我们看到,林冲真正的个人魅力微乎其微,他几乎没有个性。然而作为戏子,他承载了巨大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他独特的内涵,昆曲又给了他戏中人物所拥有的个性虽然这束缚了他本身个性的发展。因为昆曲《林冲夜奔》,人们欣赏他、喜欢他。而韦英儿和徐少东所爱的,正是具有了这样深刻的文化背景的、一个活在戏里的林冲。这样的林冲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不是戏班老板赚钱的工具,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人。同样的,黄子雷之所以对林冲纠缠不清,除了强大的占有欲驱使,更多的也是对于“林冲”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
还有,昆曲《林冲夜奔》在林冲消失后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而存在。
“逃”回美国的徐少东,不能正视他跟韦英儿和林冲之间的感情。在美国看似平静的生活下,隐藏了徐少东对于爱情的巨大痛苦。他努力埋下自己对林冲的怀念和爱恋,可是这些努力却在他再次听到《林冲夜奔》后功亏一篑。一段昆曲冲破了他思念的堤坝,徐少东痛哭流涕,不能自持。对于他来说,林冲和昆曲《林冲夜奔》是一体的,不可分的。林冲因昆曲《林冲夜奔》而存在,如今昆曲依然哼唱,林冲却不见人影,这自然引起了徐少东的伤感。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昆曲《林冲夜奔》是这部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影片的灵魂、影片的存在基础。虽然这部影片有一些模仿《霸王别姬》的痕迹,但由于昆曲与影片的完美结合,使它仍然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3 ) 其实无处可逃
《夜奔》竟然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我因为看得清楚而喜欢,因为太喜欢而无法言说…因为我是如此明白她,我了解她的长处,也遗憾她的短处,这了解和遗憾,无一例外,都是爱。
先拿一段戏来说吧,拿英儿带着少东找林冲学戏,到他们三人在长城上的部分完结为止,差不多5分钟的戏,单讲少东和林冲,英儿不表:
1 道具:笛子和烟,这是比较明显的暗示,少东找林冲学昆曲,首先学笛子,笛子是“吹奏乐器”(这个选择至关重要),与少东的大提琴不是一个路数,少东学来自然费力,而林冲演奏起来则悠扬动听,此后又接了段少东独自拉琴的戏,算是照应。这往明了说是音乐上交流,对话。往暗处说,笛子要用嘴吹……在长城上时,有段点香烟的特写,一根火柴两根烟,意思再明白不过。此后笛子成为两人的信物,贯穿全戏;而林冲借“还有烟吗?”引出对少东的表白。
2 构图:夜奔的构图比较教材,没什么特别出新的,整体处于中上,很容易理解。在多人戏的时候拍得很明白,人物关系一目了然。说一个推的镜头,少东和林冲在长城上抽烟,坐在一个门中,林冲恰好在门框内居右,少东在门框左,身子未全入门里。一两人都是背对镜头,中上部恰好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天高地阔。然后镜头缓推并向右上移,最后林冲在画右居下,少东在左侧占据画面的主动。此后顺着人物台词进展,镜头有部分变化,最后移上,拍少东站起后的侧脸,此时画面的平衡已经完全偏向少东,表示少东言论已经说服了林冲。
3 表演上:这没啥好说的……
4 整体上的……:接着上面的说,构图稳定后,出台词。大意是少东赞扬林冲的戏,觉得是至上的艺术,并感慨山河,请林冲来一段。而林冲一开始低头无奈于戏子的身不由己,最后却深受少东言论的影响,不禁在长城上唱开了。这段的含义颇深,算上后面所有冲突的引子,主要的方面是林冲和少东从艺术上的交流到情感上的交流的变化,同时又表现了林冲对戏的思想变化,一开始时林冲只把自己当做个戏子,唱戏只是份糊口的活,而少东却叫他艺术家,最后激发了他对戏曲本身的认同和追求(同时也导致了他对少东的情感变化)。后面有交代,黄少爷说“今儿个,是他唱得最好的一次”。但电影后面却只抓住了林对东的情感,而彻底忽略了林对戏的情感。或者作者的意思其实是,林爱戏,只是为了爱少东?
《夜奔》的前2/3都很好。夜奔拍人物关系拍得极精确又微妙,上面那段单说了林和东,实际上导演一刻都没落下过英儿,三人的关系发展一直说得很明白。但我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够好,在心中跟《霸王别姬》一比,不足的地方就清楚了。前面的故事肯定是不像《霸》那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夜奔》长于细腻的叙事,两片没可比性。真正弱的地方,唯性格二字。《霸》的三位主角,除巩利不太着力外,小楼有霸王的刚傲,碟衣有别样的柔媚,角色的性格太得人心,后面煽起情来,便如干柴烈火……而《夜奔》犯了言情小说少女漫画的通病,人物是为爱情而存在,人性的完整,太过模糊,所以后面能煽情,全得益于文字。到是戴立忍演的反派黄少爷,虽是纨绔子弟,却痴情而有义,怒急拍碎玉扳指和空对戏台泪含光的戏,让我觉得印象深刻,他的结局也让人回味。恰好算得是袁二爷的人气帅哥版了。
林冲的爆发作为故事的转折,情节上讲是否合理不做讨论,但此后导演拍得实在有点糊涂,前后叙事风格大相径庭。
片子一开始,用英、东二人的书信做交代,以文学气息浓厚的双人旁白,读了差不多十来分钟的信,做开场还是不错。可后1/4差不多半小时的结尾部分,全用二人的书信叙述角色命运,搭配平行蒙太奇双线进行,核心人物林完全成了两人笔下的人物,这实在是也太文学了点……
不过《夜奔》最讨人喜欢,最令人无法忘怀的,也就是它的文字。且不说《夜奔》这个题目取得是如何的巧妙,即指那出戏,又暗合全片“逃”的主旨。台词也当属翘楚,更何况还碰上两位最对角的人物,黄磊和刘若英,那些台词虽好,但要是换了人来读,只怕也是《夜宴》的下场(还只差一字……)。当然《夜奔》的剧本和台词,若脱离了画面来读,那也是不会差的。但也因此,最后那20多分钟的戏,不像是电影,几乎就成了一部电视散文。
虽然我在这里批评那20多分钟拍摄上的差强人意……但想必对大多数人来讲——我也是大多数人之一,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这20来分钟吧。
再说说导演和编剧,这个组合同年带着几乎同样的班底,完成了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现在想来,只是有些巧妙啊。
情节上我不赘述,《夜奔》的故事并不艰深,情感也绝不虚假,虽复杂却不离奇,然我无法不被打动……此时此刻就如这屋中的冷空气般包围着我,任我如何包裹自己也不能再暖和。就算我逃出这屋子,外面的天地,全是一片霜冻,谁能逃得脱呢?
“当我的一个背转身,我和…,即是生离,又是死别”
那两个逃亡者,最终也只能相拥着,互舔着孤独的伤口,连追悔的机会,也不再有。
4 ) 夜奔,也是分离
自看完《霸王别姬》,后还陆陆续续发现了《游园惊梦》之类以折子戏为名的影片,当然还有《夜奔》。
开始,想象不来他们会怎么拍林冲,怎么把那么严肃的戏文变成电影。正巧找到了,看着影碟封面上的黄磊和刘若英,还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林冲在里面。
林冲,林冲,本想嘲笑编剧和导演的蹩脚,取这样的名字,但当看到他向少东解释自己本来没有名字,因为演林冲出名了就叫林冲,以后叫什么就不知道了,忽然听出这些话中的悲凉。无根无源的一个人,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名字,也没有社会地位,像林冲,像夜奔时的林冲。
林冲的内心渴望有人又走近.英儿给的友情,少东给的关心都让他觉得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时才是一个自由的,被尊重的,一个能享受世间最为单纯开心的人.
林冲的夜奔有3次.和少东的分离也就有了3次.
第一次是逃开了黄子雷的邀请和少东英儿一起在晚上吃鱼,临别时,林冲又返回来问少东有烟么,可是他没要烟,只是用拳头敲敲胸口说,少东,你对我的好,我记在这里.
少东对他的好是怎样的一种好,是一种能让他被班主打伤还有勇气和他在一起,让他从为了戏班而把自己牺牲给黄子雷的犹豫中觉醒,让他敢于和少东在黄子雷眼皮底下逃走,让他决定反抗班主的好.好像一种力量,让他自信了,勇敢了,明白了争取和抵抗.
第二次是他和少东从黄子雷的眼皮子底下逃走,坐在车上,赞着少东的手,贴近想要吻他,遭了拒绝.少东逃开,剩下自己挂着一脸悔恨懊恼的表情在车里.少东回来,林冲走了.在雪夜里奔跑.
第三次是林冲杀了班主被众人催劝走了,连夜的逃.只是已不能见少东最后一面.一别竟是一生.
林冲总在逃,想逃开戏子的身份,想逃开被人控制的地位,想逃开伤害和孤独.他也总在奔,想要奔向追求真爱的自由之地.这三个夜奔都是比水浒林冲夜奔更为惨淡的奔.无一例外都直指结局的悲剧性.他的反抗是对社会对戏子的一贯认同的反抗,因此是无力且渺小的.除非他放弃这个身份.后来他也真的这么做了,然而那个时期他只能做苦力.还是下层.不能与少东平等.
电影中多余的地出现了林冲在做苦力后还养着活死人黄子雷的片断,是要说他和水浒林冲一样讲忠义还是要说他的重情,不得而知.黄子雷在电影里是跋扈霸道的,但也是痴情的,还做着他和林冲中的女角.可是他的林冲还是不想要他那种令人窒息的爱,所以他跑了,对于黄子雷夜奔也是别离.
少东在爱面前的畏缩,对父亲的禁锢的无奈,对林冲落难后没有尽力的寻找,都成了夜奔变为分离的催化剂.他也逃了,别了英儿,逃离了中国.只有在听到”望家乡,去路遥”时才忍不住感到悔和痛.
林冲去找他,而他却未曾找他,直至领到他的骨灰, 才后悔,才感到夜奔是分离。
对于英儿,她也爱林冲,参杂着对他的怜悯,心疼,珍惜和欣赏。她愿意做他的朋友,就像做少东的朋友那样,也羡慕着少东,也希望林冲有难时能想到自己。然而林冲的夜奔于自己的关系并不太大,最终的一次他来别她依旧是要让她转达给少东。然而也是别离了。因为再次相见林冲已改了名,不再是戏子的身份,也不再俊美了。
夜奔,逃跑,丢了爱人和友人,就是分离。
5 ) 4.19
1.20世纪末的中国戏曲电影总是与男txl的情欲、死亡、压迫交织在一起,像是那个时期京城文艺界的昏暗文化。戏曲舞台所表现的“林冲夜奔”、古典小说里文字描绘的“林冲夜奔”与少东想象的“林冲夜奔”三者跨时空交互在一起,暗合了现实生活中这对苦命鸳鸯的“夜奔”。我想,戏曲舞台激发的历史想象是被“催眠”的过程,看电影也是被“催眠”的过程。
2.京城有些景观像《悲情城市》里的山城,可能是少东的“美国”身份、英儿的台湾口音使得京城故事不那么“京城”,我才有这种错觉。跨国身份与在纽约的结尾给这个京城txl悲情故事增添了一种悲壮感、宿命感与阶层残酷性。孤儿林冲在戏班受压迫,逃离后在社会上受压迫,阶层限制他永远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下定决心追爱,可是“他都不识字,怎么会懂你的英文住址”。阶级性的身份压迫使得林冲逃离了遭受肉体压迫的戏班子,却也逃离不了遭受精神压迫的黄子雷,受虐者终被迫主动进入“受虐”心理,于是将饥渴的孤独转化为继续进行自我压迫的怪圈。少东的优越出身使得他在原生环境中受到挤兑也可以逃离到另一个更优越的环境中野蛮生长。异国空间缓解其在原生文化上受的压抑。
3.在音乐上,巴赫的大提琴西洋乐曲与传统昆曲以一种侵入式的姿态配合着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博弈。
4.男txl之间的情欲表现在典型的澡堂空间,多角情欲关系呈现出一种阶层权力的张力。女性在其中扮演着中介身份进行沟通。
5.最后纽约的霓虹灯景观与三块墓碑使得这个悲壮的故事略显虚幻。
6.喜欢旁白书信的文学性表达。“当你眼睛触到林冲的那个刹那,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6 ) 一个转身,即是一生
爱,是各自一生的独白。
——王惠玲
电影一开始,听到黄磊和刘若英充满诗意的对白,还有鲍比达忧伤的大提琴演奏的配乐,我就觉得,我会喜欢这部电影。有些电影看完以后,你会很痛,很伤,有点压抑,可是却依旧沉迷,《夜奔》就是这样的电影。
1.“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他们是未婚夫妇,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应该会正常的发展下去,结婚,生子,然后一起苍老。可是,我们猜中可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他们遇见了林冲,那个因为命运不断“夜奔”的男人,那个“我演谁,就是谁”,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戏子。只是生命里的一个偶然,在嘈杂的戏院里,从不懂戏的少东,却听懂了林冲,听懂了林冲的愤懑和郁悒,听到了林冲想出逃的呐喊,听到了林冲无奈的悲凉。
从此开始,三个人开始了那段纠缠一生的爱恋。
2.“我这儿,记得你。”
始终觉得,少东和林冲之间,更多的是相惜。然后,默默的,开始试探,接触,进而产生了暧昧的情愫。在两人的感情里,木讷的没有多少表情和语言的林冲,却显得更加的勇敢,因为,他,更想逃,逃走,逃开这世界的嘲笑和屈辱。于是,他爬上墙头又下来问少东“有烟吗?”;于是,在汽车上,试探地向少东伸出了手;于是,他指向胸口对他说“我这儿,记着你”;于是,在黄少雷死后,他漂洋过海,寻找远方的爱人。
可是,他依旧逃脱不了宿命,一次次地被上帝作弄,直至在医院里孤独的死去,却始终未能再见到他。也许,这就是戏子的悲哀。
3.“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少东说,他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这一生也有乡愁。可是,他埋葬的却不仅仅是眼泪,还有纠缠一生的爱恋,深刻地无法割舍,这样的“乡愁”,也许太过沉重,刻骨铭心。他只是太怯弱,没有勇气去面对,他不敢去爱。而当他回头时,想去寻找时,却再也找不到林冲,在背转身的那一刹那,既是生离,更是死别。听到少东的这句独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唏嘘不已吧,一个转身,居然是一生一世……
于是,在他后来的生命里,他一直在夜奔,在梦中,在那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伴随着遗憾和感伤。
4.“我喜欢和你同行,我没有想过,你是我的未婚妻,也许是因为越过了这层关系,我们之间才有更多。”
“这是最幸福的,也是最不幸的。”
少东从来不把英儿当作是未婚妻,所以,才给了她最大的信任,林冲也是。这是英儿的幸福,更是英儿的不幸,面对两个她爱的男子,却只能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维系,一条绳索。
英儿和少东,是文字上的恋爱,甚至在书信里,他们的关系才更加地自如;而对林冲,一次次的相对无言,也许爱也早已渐渐萌芽。
电影尾声,少东和英儿的重逢,其实只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依偎取暖,取暖而已……
《夜奔》是三个人的一场戏,英儿似乎始终只是那个配角,可是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英儿才是一切的中心,就像影片的最后,少东还是将英儿埋在他们的中间……
5.“我感激我这一生,虽然她是那么遥远又漫长,我始终有你听我说话。”
“我们的事,也只能对彼此说。”
“所以,你明白我此刻的孤独,是吗?”
才发现开头的那个老者,正是孤独的少东。
苍老的少东,坐在三块墓碑边上。
这个城市还在,可是,他不在了,她也不在了。
只剩下孤零零的他。
他告诉路过的人
“这里埋的,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
他,把她埋在他们的中间。
依旧是在鲍比达悲郁苍凉的大提琴的音乐里面,电影幽幽地落幕。也许,一生的飘泊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安定的港湾。最后,英儿,少东,林冲是否已经找到?
电影,也许在岁月的洗涤以后,在你的心中,只剩下一个表情,一缕眼神,一句台词,一段配乐,但依旧还有一点点感动,一点点坚持。
7 ) 她爱他,他爱他,他爱他
很喜欢刘若英和黄磊那个时候的文艺气质,重温人间四月天,冲着黄磊和刘若英,看了夜奔。
夜奔,我以为只是单纯的一部同性题材电影,看到接近尾声才发现那是他们三个人的故事。
英儿和少东,是未婚夫妻,但更像是知交,两人一直写信给对方,述说着彼此的心情、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没有荣庆班的到来,没有林冲的出现,他们应该会按既定的人生轨道前行,然而,林冲的出现,使得他们偏了一下轨。
开始英儿看到戏台上的林冲,她的反应,我以为就是对他的欣赏,毕竟她是个戏痴,直到后面林冲要离开时,她送那个水晶提琴给他,我以为她是代少东送件少东的东西给他做纪念,毕竟那个水晶提琴是少东送给她的,英儿见到少东时对他说“我嫉妒他那么爱你”,原来如此,只是他们三人,对于少东和林冲的事,她却浑然不知。
少东: 你一直没有告诉我,你把那个水晶大提琴给了他。
英儿: 是的,我没有告诉你,我一直爱着他。
英儿,对林冲的爱藏得太深了。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林冲是不是就不会偷渡最后客死异乡?
林冲在监狱里的姿态:穿着长袍,笔挺地站着,自成一处风景,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何英儿、少东和黄子雷都为他痴迷。
有人走过我身边,问我这三块墓碑,我说,这里埋着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我还是决定,把你摆在我们的中间。是啊,英儿是连接他们两个的人物,也是少东在美国时连接这个世界的脐带。
整部影片透着淡淡的忧伤的味道,尤其在日本侵入的那几年。
8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黯,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这是京剧《野猪林》里林冲的唱段,过去李少春演的最好。昆曲折子戏《夜奔》同样令人百听不厌。戏曲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从一个侧面映证了这出戏对演员的唱功与做功的绝对要求。
“我演谁,我就是谁。”所以,电影《夜奔》里因这出戏而走红的荣庆班的名角就叫林冲(尹昭德饰)。因戏而红,又入戏太深,终于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一如“风雪山神庙”之后的毅然决然,只是,这个林冲奔向的,不是尚有生机的梁山,而是,没有复活的末路。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徐少东(黄磊饰)的画外音。故事讲到这里,开始有了一层莫可名状的悲凉之意。甚至,少东与英儿(刘若英饰)的感情,又何尝不是黯夜里的奔逐,彼此靠近,取暖,却又始终无法真正合而为一。
如果说,这部影片讲的是爱情,显然它遁离了普通意义上的男女之爱,英儿与少东之间,有爱,亦有情,最终却未能产生化学反应式的爱情。如果它讲的是林冲与少东之间的同性爱情,同样也不确切,他们之间同样有爱,亦有情,相互欣赏,彼此珍惜,却仍是天各一方,只能在心底深处默默守望。更不用说,这二男一女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爱,亦有情,却远非爱情两字那么简单。
编剧王惠玲说:爱,是各自一生的独白。
导演徐立功说: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真爱,没有性别;性别只是肉体结构上的不同,性灵上是不分彼此的。所以至今我不愿意说《夜奔》是一部同性恋的电影,我认为它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爱是超越性别的。
黄磊说:片中的主角,都是最孤单的人,一个从小受到精神创伤,一个自小寄居在国外,没有灵魂契合,没有心灵依靠,因此当他们聚在一起,互相依赖、寄托,反而成了外人看来十分暧昧的情愫。
没有找到刘若英对影片提及的评述,不过,她以一贯的轻灵、透彻、纯净的眼神,诠释了类似的表白。她的柔,她的忍,她的急,甚至她的怨,就是一曲表面波澜不惊暗底里却风起云涌的挽歌。
云天楼的压轴戏,林冲上场,一个转身,一个亮相,一段唱腔,赢得满堂喝彩。(尽管,林冲演得稍嫌干涩和木讷,戏台上的身手也远远不及真正的戏曲名角。)包厢里的富家少爷黄子雷(戴立忍饰)注视着楼下兴奋异常的少东与英儿,再盯住台上认真做戏的林冲,竟然,有泪,从眼中缓缓溢出。看到此处,怎能再怀疑,阴险邪恶的心灵里一样会有爱的洋溢?也因此,当看到林冲在战乱时的码头靠苦力为生时,仍对病入膏肓的黄悉心看护时,不由多了一些理解与释然。
爱,无处不在,没有理由,亦不问结果。或许,这正是《夜奔》的真正主题?
“大雪飘,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问苍天,万里关山何日返?问苍天,缺月儿何时再团圆?……”
多年以后,当少东在异国他乡偶然间与这段唱腔再度重逢时,一切的怨怼与怅然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被荡涤一新,留下的,只有曾经的投入与执着,放弃与拒绝,还有,便是无法释怀的不知如何把握的,藏在内心深处最柔软部分的那份爱,直到生命的尽头。
英儿的单纯与隐忍,少东的彷徨与胆怯,林冲的压抑与克制,甚至黄少的颓废与恶毒,就这么奇怪地纠缠在一起,撕扯着,抗衡着,靠近着,疏远着,其间,竟然都有那被称之为爱的影踪。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尘埃落地,一切复归平静,也就意味着,爱,终于找到了归宿。夜奔,无非只是过程而已。
片中,久违的鲍比达的音乐,加上三十年代旧中国的街景,唯美的抒情诗般的旁白与画外音,都足以让因观影而不眠的这个深夜,再添几分回旋的余音。
突然想到,只怕,三十以后的黄磊,微胖的脸颊与印象中的孱弱书生将不再合拍。幸而,有过《夜奔》,有过《人间四月天》,有过《似水年华》,他们,彼此牵引,相互凝望,却终于不可能如愿。莫非,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才爱得如此缺憾?
2006-11-1
骨灰被人随意从窗口推出来的那一瞬间突然就落泪了,少东比起黄老板反而更像被封建礼数束缚的人,雪夜那一个转身,既是生离也是死别。幕布前后不主动,围墙下面不主动,雪夜的车里不主动,那就只有守着墓碑和回忆了此残生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少东的爱别离,黄老板的求不得,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是大时代的浪潮里全人类的小小缩影,只是想到林冲带着与少东相遇的满心期待悲凉地躺在异国的医院最后独自死去的画面仍绝心里无限唏嘘。
一段情,三人嬲。夜奔千里,无处可逃。望家乡,去路遥。
我喜欢这种被宿命之手推动带出来的苍凉感,无奈、唏嘘,人生的几多错过,几多遗憾。
披着民国皮,内里还不就是一部标准的台湾同性青春片嘛,骑着自行车一起出游啦,在海边围着篝火喝酒啦,爬到山顶一起对着天空呼喊啦,还有管束严格的家长,男生女生之间的秘密通信,残酷的青春物语哟
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始终认为 黄磊和刘若英 是最文艺气质最合衬的搭档
他想要的只是一点点体温,可是他却拼命的逃。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以后有悲伤织成网...
她和他都爱着他。但是谁都爱得不彻底,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而已。
才发现原来是如此久远的片子,是同霸王别姬却又不同的片子,压抑又绝望。他说我没想到,那一个转身,从此便是生离和死别。但我一直责怪他软弱的逃避,从不曾真正回头,直到他在听到那熟悉的唱腔仓皇寻找最终窝在小小的他乡之家痛哭。
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闻乐见的逃避现实主义腔调在《夜奔》里全程都听得到。原是言情小说《似水年华》的前生今世谁想却又和《霸王别姬》《色戒》这样的宏大史诗盘上了根,大概也只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理想主义者才会把知己与知音分的那么清吧。可惜影片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桎梏的碰撞中失去了方向感,正如无家可归的男主角从这个审视性压抑的三角恋故事当中彻底抽离并草草结束混乱而缓慢的一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又见黄磊,又见刘若英,又是写信,经常不自觉穿越到似水年华。。。。
声如锥,形如电,唱练做打印心间。名如戏,人如戏,孤星泪注满天意。风花雪,落无言,一念一转既永诀。岁月迁,笃思念,人生若只缘初见。
若干煞有介事莫名感伤的台词组成的电影,感情产生不是通过表演而是旁白,感觉有些可笑。。
我那沉默的心慌,曾有个人来解放。没料到爱过了一生不忘,后来感叹交会的夜太匆忙。你还欠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解释的眼光,所以我不停回头盼望,只是在每个思念的夜晚哀伤编成网,夜从此又黑又漫长。当我一个人面对著夜晚,寂静的哀伤,我该如何将它隐藏
很文艺.个人感觉还不错,争风吃醋也是因为爱——那个黄子雷其实也是爱林冲的,当发现他不在的时候,会流泪(原来他俩都是台湾演员,难怪可以拍几个亲热镜头.黄磊正式拉手都没有).而少东只会逃避,所以一辈子也没有再见到他.这样也好,没有成功的爱情才会被记住一辈子.呆在一起了就会麻木然后厌倦
“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旁白很文艺腔,但是由刘若英和黄磊说出来,非常自然。这部电影很美,那种情调很容易打动我这种不要脸的文艺青年
最悲剧的莫过于他们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生离和死别,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欲望在矇昧中幻想里,一如最后一面时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信物,辗转,思念,跨山隔海,一切都不凑巧。铺成完全中国式的爱情悲剧,执念如海,思念不消,带着童话般的乌托邦气息。刘若英和林冲都很好,黄磊稍弱。
一个背转身,居然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