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失望透顶。
就当星爷“致敬”《灾难艺术家》算了。王宝强那个人物设定看起来就觉得有些像《灾》的腐兰兰,脾气暴躁演技有限又很执着。戏里有场王宝强老记不住台词,连现场工作人员都帮他念,真没有参考了《灾》的这场戏吗?
而且好像都有“床戏”,区别是王宝强没露屁股,而且也跟《灾难艺术家》里腐兰兰一样,当众羞辱女生。
至于这场,在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说像《灾难艺术家》了,觉得像吗?
还有,里面有一个好像叫李洋的吧,是个跑龙套的富二代,如果你们爱看港剧,是不是想起《难兄难弟》里林晓峰那个角色?如果再说细点,新喜女主前头倒霉,真能说不像《难》的李奇吗?
《难兄难弟》本来就是讲跑龙套的故事不是?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对星爷无语:《难兄难弟》是1997年的电视剧,现在都9102年了还用类似的人物设定?原创性呢???
更恼火在于富二代给女主钱,女主居然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居然想睡我?”这样的过时网络梗,我佛了。
王宝强短视频火了咸鱼翻身,这个情节别说普通网友都想得出来,2011年有部港式贺岁片《我爱香港开心万岁》都看过类似桥段,也是“丑态”上网,被人当众拍照,结果大红,只是新喜给腾讯微视植入罢了。
星爷啊,那时民众还用滑盖手机,现在你都植入荣耀V20了,咋就不把创意也更新一下?
另外,不知为什么想起一部很早的香港喜剧片,跟这部戏一样片名都有“新”,开始觉得或许是巧合,但找来看以后有点诡异。
许氏兄弟1990年的《新半斤八两》。两部戏都有整容和闹鬼(都是人扮的),新喜女主也是照着样板整,把鼻子和下巴整得很好笑,新半也有这样的情节。
还有装鬼吓尿,新喜是吓王宝强,新半是吓拍MV的。
也不说抄袭吧,但两个梗都让人想起这么老的香港喜剧,“老套”你总能认吧?
女主片场被人打,这类“演员就位,替身滚开”的梗,吴宇森的《八彩林亚珍》和朱延平的《新乌龙院》都拍过了啊,新喜女主也是这样爬的。
都“精确”到台词了,哎哟。
看豆友提到《我要成名》,王宝强刚出场介意人家怎么叫他,也的确想起这部戏刘青云的反应。
说真的,《我要成名》对刘青云这个人物的设定,比《新喜剧之王》好太多了。如果看过这部戏,前头有场戏刘青云去见老板被各种无视,这才符合“过气”的描写。
最重要是,戏里刘青云的角色虽然过气暴躁,但人家演戏很好啊!
王宝强却是一个演戏烂还很没职业道德的家伙,逼得导演要用“装鬼”的方法吓他,同时编剧又不提及王宝强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过气,他有没有要重新崛起的动力,导致人物毫无成长,连咸鱼翻身也是靠“运气”,完全是流于表面的失败形象。
《灾难艺术家》腐兰兰起码自己花了几百万美元倒腾电影,“无理取闹”在性格上反倒可以理解。你王宝强过气又不是带资进组,在片场还拽个二五八万,要放现实里,腿都给你打断,还翻身呢?
连那个导演都写得很失败,前面对王宝强各种低声下气、言听计从,后面突然又翻脸,星爷是不是在山上太久,不懂体验生活了?
更让人讨厌王宝强的角色在于:自己不好好演戏,被女主吓尿以后反而鼓励女主,你自己有资格说这话吗?关键是,要鼓励对方,对方总要有什么东西能触动你,才是人之常情吧?
你王宝强除了踹翻人家饭盒,把人家摁地上踩,又被人家吓到尿裤子之外,这女主作为临时演员,演了什么戏,做了什么事触动你了?
触你大爷。
之前那些列举,是模仿还是致敬还是借鉴,自行领会吧。
总之都能在那么多年前的电影里找到同类的情节,你好意思说尊重观众吗?至于有人说致敬《惊魂记》,我当然看得出来,王宝强被赶走跟人抢剧本,不也是致敬周星驰自己的《喜剧之王》吗?
但是“解构”和“致敬”,跟2、30年前的电影出现过的桥段,你现在都拿来用,完全是两回事。
你们觉得我在“解构”,不好意思,这部戏于我而言,还远没到这个水准,因为它的诚意只属“偷懒”。
要吹解构和解读,怎么不去看姜文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解读出了多少,但基本的剧情人物逻辑,以及片子核心的娱乐性都不能满足观众,解读有屁用?观众花几十块钱买票是来听你上课的?
还有,去年《灾难艺术家》口碑好,你就跟人借桥,可你没办法在演技上给观众一个“腐兰兰”,这就是你值得被观众嘘的地方。呵呵。
对了,还看到把这部戏各种上天入地解读,还说这是“恐怖片”,女主在雨夜已经死了之类。抱歉,笑完以后,我也可以顺着这个逻辑分析:
1、女主父亲拿玻璃瓶砸自己的时候就死了,鬼通常对生前怎么死的都会惦记,所以打电话时女主父亲说他头痛。
2、为啥女主说要参加选拔,父母能立刻给她一沓钱和订到头等舱?你们没见过给死人烧冥钱和飞机吗?
3、王宝强来到女主家,看到的都是鬼,因为桌上的食物其实是元宝蜡烛,所以王宝强没有吃。
4、鬼在雨夜都是最凶的,所以女主雨夜死不瞑目,才能在后面有那么大的法力,逆袭成功。
5、选秀现场的选手,第一个不是机器人而是僵尸,第二个柔软体操其实是头身分离,而且现代怎么会有民国间谍出现?分明都不是人。至于哭惨那个,就更确定是个冤死鬼了。
6、女主推开大门,其实是走向鬼门关,因为最后一幕还是回归“城门”,但我们看恐怖片,都会有这样的“鬼门关”,那些招手欢呼的“粉丝”,其实都是招魂小鬼。
7、女主开头以为被车撞的老头是碰瓷,结尾对另一个丑女直言鼓励,表示遭报应了,可能那老头送医院后死了,最终对女主索命。所以女主置身明星领奖的幻境,放下这一世的心结后,就要踏过鬼门关,喝下孟婆汤了。
你们有意思吗?
我觉得他成名后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忘记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样子了。西游、美人鱼、新喜剧得不到认可,可能原因之一是太浅了,就像一个小品,让人一眼就望到头了,没有回味的必要。我喜欢《大话西游》的短评: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他在水帘洞躲避风沙做的一个梦。电影是个造梦的地方,让人觉得如真似幻,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年看夕阳武士在城墙上和紫霞接吻那段,看了几十遍,觉得好震撼,就算是片尾师徒去取经在沙漠里追逐打闹的镜头都觉得很美。可是后来的电影几乎没有能让人记得住的片段了,因为那些都不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真,也没有假,只是戏了,浮夸的戏,无法进入情境,无法产生共鸣。
新旧两个版本的《喜剧之王》,按照艾柯的理论,是作者意图与文本意图发生巨大背离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妮娜》有一个著名的佳话,托尔斯泰越写越发现自己无力控制安娜,安娜仿佛有了自由意志的生命一般,根本无法任创制者随意处置。周星驰多次在访谈中表示,《喜剧之王》是一部励志电影,拍摄《新喜剧之王》的重要动机之一是鼓励一下打拼的人。周星驰的动机并不伪善,并且非常温情。但是电影本身予人的感受与励志温情可是相距甚远。两个版本共通的情感要素是绝望,处于绝境中的人的奋力挣扎,非但不会予人以希望,《新喜剧之王》更是相当激烈地嘲讽了那些励志-成功-传销学的信徒。
以《爆裂鼓手》、《爱乐之城》为代表的励志成功学电影,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功利主义主题:唯目的论。目的就是必须要成功,为了成功可以付出一切,甚至不择手段。但同时这样的逻辑也隐含了这样的叙事主题: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只要努力奋斗,肯定可以成功,改变社会地位。这便是美国梦。两部《喜剧之王》与之差异甚大,影片实际是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悲歌,深处于绝望深渊的尹天仇、如梦,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明知不可为而为,在被人无数次嘲讽与戏谑的荒诞瞬间,却透射出人性最真切的严肃性思考。这是周星驰喜剧迈入卓别林式大悲大喜境界的标志。
理想主义者并非没有目标,但绝不唯目的论。在《新喜剧之王》中,王宝强扮演的马可在如梦的家中直接说出了点中理想主义者要害的台词,“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对理想主义者而言,过程比目的更为重要。因为一切源于无比的热爱。尹天仇只是想做一个演员,原因只是热爱。这里便有一种崇高感。成功学的主角则视目的为一切,疯狂学习英语并非热爱英语,只是因为英语可以改变人生,出人头地。崇高感还来自于目标的虚空性以及目标本身的价值及意义。立志改造国家之人当然是理想主义者,但若以追星以见到周星驰为理想,当然算不上什么理想主义者。更为重要的一点也经常为人忽略的一点是,理想主义者身上浓重的精神属性。理想主义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idealist”,但在英文范畴,中文里说的唯心主义者也是idealist。换句话说,理想主义者必然是唯心的,必然是将精神属性放在第一位,物质属性等而下之的。《重庆森林》里的阿菲,对663的爱便是理想主义者的爱,非以物质性的身体占有为目的,而是精神性的灵魂爱恋。发展到极致便是,我爱你,可以与你没关系。因为是唯心的,理想主义者更注重自我的发展,注重与自我的对话。而这种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无需获得他人的承认、外界的认同。这是理想主义常常展现出自虐式表达的根源。成功学的主角与之相反,本质上都是自恋者。总是企图将自我崇高化,奋斗的过程回过头来是如此美好,应当视为欣赏的对象,人人效仿。而一旦失败,又会轻易沦为受迫害狂,仿佛全世界与自己为敌。理想主义者的自虐属性则常常是无意识中已经意识到无可挽回的失败宿命,但因为无法自控的热爱,依然绝望地前行。这便是透露着荒诞苦涩喜剧意味的深刻悲剧。理想主义者身上还有一种天然的残酷性,这也是其自虐的根源之一。残酷性来自巨大的落差。在《新喜剧之王》中,存在着三层境遇。一是如梦现实的境遇,二是如梦的理想,三是作为戏中戏的电影。影片一直在放大这三层境遇的反差。现实是两只鞋子,仅仅抹了一些红药水就变成了两只可怕的肾,这里没有喜剧效果,有的是笑不出来的黑色恐怖。现实是作为白雪公主替身的如梦被穷殴,身为幻境的电影里却是另外一个白雪公主在表演。
有一个事关影片题旨的焦灼性问题,如梦最后的成功显得有些模棱两可。尤其是门打开的那场戏,强光射进来,如梦走进去,显得无比虚幻。如梦真的成功了么?真正的拍摄意图是怎样的呢?周星驰在访谈中对此的回应是,实际上拍摄的时候是拍她成功了,但回过头来看,这种成功就是马可说的,人生如梦。
周星驰的这句话值得玩味,如梦的成功也值得玩味。对于一部真正的励志电影来说,主角在结尾的成功场面必然是鼓舞人心,观者心中有强烈效仿意愿,可《新喜剧之王》的结尾明显不属于这种表达。人生如梦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反倒证明了如梦成功的虚幻感。如梦始终非常努力,奋斗,十几年来一直跑龙套,没有获得过任何实质性的机会,但仍旧忘我地努力。最实质性的疑问是,如梦最后被周星驰选为女主角当真是因为她卓绝的演技潜能被慧眼捕获了么?这其实是一部自反的电影,周星驰选如梦当主角与选鄂靖文当主角的理由是一样的,如梦和鄂靖文一样并非因为突出的演技而是因为丰富的龙套经验被选中。换句话说,与其说二人是因为努力奋斗成为了女主角,毋宁说是因为偶然的运气成为了女主角。这是非常黑色的表达,也是周星驰最近十多年迥异于以往的表达方式。
不止于此。在《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毫无顾忌地设置了一个最典型的成功学践行者角色──如梦的男友,张全蛋扮演的查理。查理那场以白雪公主也只有两个眼睛为例子激励如梦的戏,是最典型不过的成功学催眠术、洗脑术。影片最终也揭示了查理是一个骗子。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扮演白雪公主,最终证明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成功学神话,励志毒鸡汤。电影以查理为负面角色,无情嘲讽了这种骗人的把戏。与之相反,电影却借马可之口道出了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而马可最后的咸鱼翻身,与努力奋斗也毫无关系,纯粹运气使然。
老版的《喜剧之王》勾画了一个令人笑出热泪的理想主义形象,但关于理想主义的主题表达的并不完整,并不纯粹,有些漫画式的处理显得潦草,结尾莫名又强行滑到了尴尬的枪战戏,个中原因很难揣测。二十年过去,周星驰已经成为了香港电影界纯度最高的电影作者之一,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角色的样态都透射着他个人的创作灵魂。《新喜剧之王》因之彻底放弃了取悦于人的逗乐式表达,影片成为了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绝望悲歌,它更在诅咒成功学践行者的同时,浸透着严肃的人生思考。
《新喜剧之王》据说只拍了一个月,然后就匆忙赶制上映,因为《美人鱼2》的后期实在做不完了。
做不完为什么不能慢慢做?周星驰为什么要这么着急?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
2017年的时候,上市公司新文化13亿投资了周星驰的公司PDAL。周星驰和新文化签订了对赌条约,2016-2019年,周星驰承诺PDAL将分别实现1.7亿、2.21亿、2.873亿和3.617亿元净利润,合计10.4亿元,不足承诺的部分,将由周星驰现金补偿及回购。
10亿利润什么概念?我们假设2016年《美人鱼》的成本是3亿,33亿票房,投资片方的票房分账大概14亿,假设周星驰的公司占比30%,投入1个亿,分账4.2亿,那么利润差不多能到3亿——周星驰需要每年一部《美人鱼》级别盈利水平的电影,才能完成他的业绩对赌。
很不幸,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扑街了,票房只有16.5亿,成本据传4亿,几乎没赚到什么钱。新喜剧之王没什么成本,如果能达到15亿票房的话,制片方能拿到超过5亿的利润,占比30%差不多能有1.5亿的利润——看起来仍然凑不够10亿,《美人鱼2》可能必须得在今年上映了。
往年周星驰的电影或好或坏,总觉得还能说点什么。《新喜剧之王》看到一半的时候,一起去的同学问我,“这真的是周星驰拍的电影吗?”
我看完也感觉很无力,无力到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前半段故事多少还算流畅,结果女主突然就成名了——成名到我一度以为是女主在做梦。为了减缩电影时长好能让电影院多排片,《新喜剧之王》压缩到了90分钟,大概是整整剪没了一条故事线的后半段吧。
周星驰给我们造过无数梦,可是对于长得不好看的人来说,演员这个梦,真的不是靠着一根筋甚至有些弱智的努力和轴,吃尽苦头就能成功的。你不仅需要运气,你更需要的是实力,电影里的女主有实力吗?靠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能拼得过别人多少年的专业训练?
至于整部片子里大概有一半在玩老梗、“致敬”自己过去的电影,甚至还要致敬自己过去的配乐,我感觉连生气都生不起来,就是坐在电影院里感到悲凉——还有什么比你儿时英雄的尴尬演出却死撑着不落幕更让人难受的吗?一个当年的天才演员、导演,已经要在电影里花一半时间来“致敬”自己,并且毫不尊重自己的粉丝,生硬植入各种尴尬广告,就为了挣钱。
小时候谁没看过周星驰呢?谁没有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过?又有多少人被两部堪称神作的“月光宝盒”圈粉?
65岁的李安仍然在尝试各种可能,两年前还在尝试4k技术,57岁时还拍出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7岁的周星驰已经吃了自己几年老本了。
不得不说,即便再是天才,人也都是有上限的。对于电影这种文艺创作作品来说,如果短时间做不好,不妨多花点时间打磨。我真的不希望《功夫》就是这些年彻底转型做导演后周星驰的巅峰,可是我更不希望他为了业绩对赌拿出《新喜剧之王》这样的东西来骗自己当年粉丝的钱。
不知道《新喜剧之王》后,周星驰的口碑还能剩多少。且行且珍惜吧。
二刷归来,细思极恐!
如梦其实在那个磅礴的雨夜中死掉了!
雨夜之后的一切,都是“如梦”那些从未完成的念想。
具体表现细节为:
1.在那个雨夜之后,如梦(鄂靖文)在餐厅当服务员,看到了电视中出现的马可(王宝强饰),马可说很感谢如梦,但是不知道她的名字。结果下一秒镜头一切换,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的马可,为何下一瞬间可以来到了如梦的家里?
2.马克告诉如梦,她入围了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主角的竞选。后面我们看到了,那根本就是海选,可能在一名努力奋斗的跑龙套的心中,每一次海选都和“最佳女主角”一样,是入围。
3.如梦入围海选这个消息,为何是马可通知,而不是直接由制作方直接联系本人?逻辑上讲不通,可是“梦”,是没有逻辑的。
4.马可拿出手机要把入围的消息给如梦看,结果说没有网络打不开,可转眼如梦的妈妈给如梦订了机票,而且是瞬间就订好。(不要用连wifi这种理由硬杠,电影拍摄手法一定程度上就是暗中表现)
5.如梦晋级成功后,推开的那扇光束门,像不像“梦境”?
6.那些在现实中完成不了的一切,在梦境中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跑龙套的如梦可以第一次有了选择权(参加或不参加),可以“看到”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可以“看到”前男友过得并不好,“看到”功利的闺蜜见证光芒万丈的自己。“看到”那个侮辱自己的导演给自己颁奖,“看到”宇宙毁灭后的自己。
7.女主的名字本身,以及王宝强最后的颁奖词:人生啊,如“梦”。
8.那个磅礴的雨夜之后,电影中展现的节奏极快,甚至出现快速切换,这是不是又像是梦境的展现?
9.二十年前的《喜剧之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死”跑龙套,《新喜剧之王》中全程充斥着“跑龙套”,可唯独缺了一个“死”字。
10.电影外的某次城市路演,星爷说他把人生的最新感悟放在了这部电影中,就是两个字,看了电影就会知道,我觉得这两个字就是:如梦。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个情节,是那滴因为“死都不会选你”留下的眼泪。我好像看到了曾经那个“死”跑龙套的,当了一个又一个人肉背景,在星爷心中留下了那滴珍贵的眼泪。
星爷这次还是温柔了,用童话般的结局包裹着满目疮痍的悲剧。
最后强烈推荐新喜剧之王 ,虽然目前口碑两极化,但我真的很喜欢。
(首发新浪微博:曹德智)
说实话,周星驰的这部电影,光看预告片,你就会大概知道是什么样,但我本人还是不够死心,于是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顶着沉沉睡意走进了影院。
结果就在电影开场后,大概几分钟时间,我被惊醒了。
不过不是因为好看得过分,而是因为难看得要死。
我无法相信这是曾经出演过这么多经典喜剧的周星驰导演的电影。
这部反串版《新喜剧之王》的开头,就是女主角在路上拿着《喜剧之王》中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然后就遇上一位撞车的老人,她误以为老人是在碰瓷,结果就夸张地向他讨教演技,然后在救护车声中,被围观的群众骂作神经病。
这是正常人吗?这个梗好笑吗?
不好笑,也不正常。
但女主角的不正常又远远不止如此,在父亲的生日宴会上,她因为要连续演几天群演不能卸妆(饰演头上插把刀的无名死尸)而惹怒父亲,在父亲拿起刀愤怒至极的时候,还叫他停下来,让她学习一下愤怒的演技;自己跑龙套十几年,未曾找一份安慰的工作,未曾结婚,未曾让父母安心,只是一昧的演员梦。
她不用生活的吗?没有理智的吗?
这部电影在试图比以往周星驰电影更加接地气、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况下(以往的周星驰电影都是在试图构建一个与真实世界酷似但又截然不同的架空世界观,所以当发生一些反科学、反伦理的事件时,我们不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就存在于这部电影的设定之中),与浮夸又严重脱离实际性的笑点产生了冲突。
这种就连玛丽苏电视剧都不会出现的角色,就这样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主角。
然则,在电影的后半段,还让她假仁假义地认清“现实”,仿佛整个人已经脱胎换骨,仿佛过去十几年都是傻子,然后又一层俗套的反转,这样一个认真演戏到惹怒父亲的青年演员,终于得到著名大导演周星驰的赏识,然后通过海选,麻雀变凤凰终获最佳女主角。
我们先不说这个桥段是不是周星驰自恋,认为自己能够慧眼识英雄,你就说这样一个傻白甜,努力就会成功的电影现在谁还会拍?故事还这么的别扭做作,人物这么的虚伪。
更何况有前作经典《喜剧之王》珠玉在前。
而且电影在质感上还近乎无限接近于廉价的网大,广告更是给钱上,什么新氧美容、腾讯微视、58同城、华为荣耀,一部电影活生生地做成了广告合集。
周星驰曾是一个有表达欲的作者(不信看看《功夫》),现在却沦落到了几乎无底线的圈钱地步。
至于电影整体笑点,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
《新喜剧之王》中有一个戏份比较多的人物,大概就叫李洋,他角色几乎毫无用处,虽然他的定位是有演戏兴趣在片场当群演的土豪,并喜欢女主角。但就是和女主角的主线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也没起到丰富女主角人设的作用。
他存在于《新喜剧之王》的唯一意义,就只有和女主角临时演了一段《喜剧之王》“我养你啊”的片段,炒炒前作冷饭,和在出国行商之前对女主角说起“我把你当朋友,你居然想睡我”的无聊笑话。
尴尬吗?多尴尬啊!
这些糟糕的剧情和仿佛史前的糟糕笑话,以及刻意模仿周星驰表演的演员,就这样组成了这部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
但柳飘飘只有一个,尹天仇也只有一个。
周星驰的电影还是适合自己演。
其余的跑龙套就是跑龙套,永远都不会成为《喜剧之王》。
当看到《新喜剧之王》里王宝强使劲往外掏火腿肠,而且反复掏了好几次的时候,我就笑个不停,因为我知道,我熟悉的那个周星驰又回来了。虽然一边台词里说春节档有好多小朋友,好多家庭观众,不可以太过分呦,一边还是在继续往外掏,还在掏。
这才是周星驰嘛,这才是无厘头嘛,他其实不在乎你介不介意,他只在乎电影是不是能带给人欢乐,这是一种阔别多年的感觉。
刚好看《新喜剧之王》的前一天,酒店电视里在放周星驰的《逃学威龙2》,虽然是第N次看,还是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空怀一身本领却一直不得志的小警察星仔,甚至被发配去做交通警,闲得发慌坐在马路边烧鸡翅吃。但他还是不愿意放过破大案的机会,干脆辞掉交通警,去学校里做卧底,最终捉得绑匪,破得大案,成了大英雄,得到晋升,还意外赢得了同班女生(朱茵)的爱,尽管他已经有未婚妻了(张敏)。
无论是《逃学威龙》里的小警察,还是《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零零发,是《功夫》里的穷小子,还是《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周星驰始终醉心于这个模式:怀揣梦想的小人物,被人欺,被人笑,但笑对人生,始终坚持,不愿放弃,赔上一切,甚至永失所爱,最终他成为自己梦想中想要成为的样子。还有就是,无论如何怎样误会,女人们都爱他。
有人或许觉得这个模式有些老套,但是周星驰却乐此不疲。
到了2019年,在《喜剧之王》上映整整20年后,周星驰用女喜剧演员鄂靖文来做女版的尹天仇,再次重启了演绎怀揣梦想小人物的“周星驰模式”。鄂靖文扮演的如梦,做了十几年的临时龙套演员,今天演僵尸,明天演妖怪,连盒饭都不敢多拿一盒,却始终想要圆自己的演员梦,尽管同寝室的女友因为看脸的缘故都被选成了女主角,但她始终都还是一个小龙套。
这时,王宝强扮演的片场老油条、过气明星——马老师出现了,他甩大牌、欺负新人、霸凌导演、捣乱片场,却最终被“如梦”的执着劲儿给打动了,并帮她报名了角色海选,并且一直鼓励她一定能行。
周星驰似乎一直喜欢用无厘头这种“极不认真”的形式,来演绎这些对自己、对梦想“极其认真”的人。正是这种反差,让他的电影变得难忘。他不会直接把残疾人抬出来给你催泪,而是把人物的脸炸黑、嘴唇炸成香肠,然后让你看他那个坚持的背景,又联想到自己,才会觉得感动。
星爷打动人的地方,并不是让你可怜别人而落泪,而是心疼自己而落泪。
20年前,1999年。香港电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也受到“回归心态”的影响,票房总额逐年下降。然而即便如此,《喜剧之王》还是登上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之位。尽管《喜剧之王》并未排进周星驰最卖座的电影前十。
但星爷的粉丝们却始终难忘《喜剧之王》,因为它几乎就是周星驰的自传,从不甘放弃的龙套到喜剧之王的成功史。这再次证明了一件事:周星驰的很多戏,尤其是他自编自导的很多戏,其实是拍给自己的,虽然他很善于用无厘头的搞笑来取悦观众,但这并不妨碍他偷偷在很多片中插入自己童年的各种情节,从被忽悠买拳谱,到心爱的玩具。
因为电影是他的梦。不然他大可以在每年的贺岁片里做做客串,不必自己手握导筒逼着别人一场戏反复拍50条。
无论是当他初次成为“票房红人”之时,还是他已然成为公认的“喜剧之王”之时,他却始终没变,他的幽默感始终停留在把人打个鼻青脸肿、扔来扔去,要么是把人变猩猩,那种属于青春期的幽默感,看别人出糗就想笑。
但这就是周星驰不是么,他始终没有变,还是那个在催泪爱情片段之后要马上来个响屁的至尊宝。
不是周星驰不再搞笑了,而是有些人对周星驰那些乐此不疲的“点”变得钝感了。1999年,我还是初中生,还会每晚用卡带录最喜欢的广播节目给我喜欢的女生,然后第二天早上无论如何都会早起,第一个到教室,把录音带放在她书桌里。20年后,同学和我聊微信,都是在抱怨他每个月工资不够用,养孩子的成本有多高。
之所以有人会觉得周星驰的“追梦人模式”老套了,并不是因为周星驰变了,而是我们变了。我们学会了幽默搞笑还要区分“正确与否”,我们学会了不是所有坚持都会最终实现梦想,我们学会了说别人是“卖情怀”,我们学会看电影被逗笑了之后还要追求意义,以前看罗家英被炸成香肠嘴时从来不觉得需要什么意义,只会笑得前仰后合。
我们向时间妥协了,向世界妥协了,向自己妥协了,像片中的如梦一般,一度放弃了追梦,想踏实生活。反而,《新喜剧之王》里的马老师王宝强的存在,与其说是在提醒如梦不要放弃梦想,更像是作为一个给周星驰自己的提示:57岁的他,获封“喜剧之王”20年了,自己变成“老油条”了吗?
没有,周星驰没有。
即便是万人追捧之时,他依旧还在拍“小人物奋斗记”,他依旧还在掏肠子无厘头,依旧还在讽刺那些演戏只会数数配音的花架子明星,依旧在鼓励每一个有梦想的人,要相互支撑。他还是那个周星驰,看起来鬼马捣蛋“极不认真”,其实数他最认真,认真到得罪人。
相反看与他同辈或同期出道的电影人,已经很少有他这般旺盛的创作力和严格的执行力了。
在《新喜剧之王》里,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其实有三组,第一是追梦人——如梦自己,第二是追梦路上的恶人又是提携者——马老师王宝强,第三是始终不渝的追梦支持者、尽管嘴上在骂心里却在疼惜自己的父母。
这种设置可以看出导演周星驰对所遇之人孰轻孰重的看法:坚持支持自己的父母(周星驰跑龙套时母亲曾养他多年)、即便误会过欺负过自己但最终帮助过自己圆梦的人,其他者无论伤害自己多少,羞辱自己多少,嘲笑自己多少,都不足提及,都不再重要,都大可忘记,但这些记忆,就像如梦的渣男友一样,最后会成为自己的一种人生经历,成为表演者的灵魂,这大概是周星驰一路走来所悟出的人生哲理。
我们可以变,但希望周星驰永远都不要变,这样挺好。因为而立之年的我自己或许放弃了做尹天仇,但并不代表其他人都不要做尹天仇。电影应该是造梦的艺术,不是梦想拆迁队。
压根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但无法自控还是得这么干,这种极端自虐的深黑表达无情解构成功学神话,宝强总结得非常好,“不投降就是成功”。挺感动。
如果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有梦想的咸鱼始终是咸鱼!
《我是路人甲2.0》,我以横漂2年的经历和见闻这么说吧:没有什么越努力越幸运,没有什么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没实力没关系没背景在剧组就只能有背影,大部分群演都是得过且过没有目标,剧组人也只把群演当活道具。因为门槛低是个人都可以,群演真的不是演员,就像保安不是警察一样,有梦不可怕,自欺欺人才可悲。电影真实度60%吧,不是最惨最偏执就能成功,顶多算个鸡汤艺术品!周星驰没变,是我们见识多了审美变了,3星半!
你们老是这么追捧他,他就永远不会再拍好片了。也拍不出了。
《新喜剧之王》和《喜剧之王》的关系,相当于《大话西游3》和《大话西游》的关系。跑了十多年龙套还是龙套,也要不顾父母的反对、不顾导演的批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面对现实、不过日子,反正就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要和所有人对着干。把钱给渣男,却拿着父亲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去坐头等舱,就为了自己那不切实际的梦想,未免太自私了吧。李洋真正对你好,你却嫌他给你添乱,反而找个渣男做男朋友;不接受批评,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还去和导演理论,最后搞得父亲用酒瓶打自己,只为给你要一盒盒饭。结果你不但不知道是父亲在帮你,还以为自己的好运来了。虽然说不能太世故,但也不能完全不要情商吧?“最大的灾难就是这种人,就是又不行,又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死心,整天出来搞事情。”既不新,也不喜剧,应该叫《广告之王》。
能叫我年初一一大早就跑去电影院的 只有周星驰
讲老梗,卖情怀,炒冷饭,小人物的努力、奋斗终成一句空喊的口号。
本以为普通情怀片,朋友请客看了个早场,结果被感动到哭,剧里的小人物真实到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代入及共鸣,不光是演戏的龙套,即使你是其它行业的平凡人都能被触及内心最柔软敏感的地方,扮鬼那段笑疯了,最后试镜的内心戏不由自主的眼泪夺眶而出,故事简单但真实动人,给星爷点个赞。ps:女主演技挺棒
同行的朋友看到一半问我,“这真的是周星驰拍的吗”?有点为周星驰感到难过。《功夫》可能就是他的巅峰了吧。
7。“我性格这么纯洁,不可以被娱乐圈污染。”去年被我狂黑的王宝强,终于接了个正常角色,有哀乐起落,哪怕裤裆事都被用上了。众多角色都处在一种「爆」演技给你看的海选现场状态。与其讨论好笑,不如说是人生角色被放大后的恶意与残酷。竖店现场都是赶时间、没时间,action、cut的大型炮仗状态,陪她花时间哼唱小曲的酱爆男子却把骗人二字写脸上。连龙套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最后也只能如梦了事。一开始无感的《疾风》,听多了还不错——但也难逃结尾滚字幕被工作人员赶出场,“先生,没有彩蛋啊,下一场我们要放3D片。”
周星驰生涯最差作品出现了(所以邱礼涛应该庆幸?)。杨超说,《喜剧之王》证明周是一个艺术片导演,那这部新作大概说明他已经倒退成一个网大导演。简单来讲,就是毫无电影质感。视听语言没有任何想法,情节更是一片稀碎,还充斥着各种无趣的自我致敬。当然,它更是完全不好笑(江山易主给沈腾),所谓的风格如今都变成彩蛋一般的存在。你要说的我都懂,但这只是一场打鸡血加洒狗血的春秋大梦。妖魔化横漂和戏霸,态度根本没有尔冬升《我是路人甲》来得诚恳和认真。王宝强的表现依然败观众缘,演技最好的竟是女主父亲。有那么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广告植入,还有那么多脏话,比《西游降魔》更不适合小朋友观看。如果去掉周星驰三个字,这部片子还有人买账吗?
7分。如果从私人情感上,这甚至是今年春节档,我最被触动的一部。即便豆瓣评分已经差到这个样子了。关于片子的问题,我同样能举出一大堆,重复自己、略显草台、植入过多。但是,影片在自虐式的搞笑,以及情感的部分,还是特别触到我,我是真的被这个故事,尤其是父女情感动到了,所以,即便大家都不喜欢,还是想支持下。当然,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是粤语版的原因,我倒没觉得几个演员演得不好。
这么多年,周星驰一直没变,始终关注有梦想又执著的底层小人物。不知他最开始踏入演艺圈当龙套的时候经历过什么,让他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喜剧之王》,有了女版的《新喜剧之王》,这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回到电影本身,对比《喜剧之王》,没有进步,退步也谈不上,基本上可算是原地踏步。但是评价肯定不如《喜剧之王》,因为星爷虽然没变,观众早就变了。
看过星爷的电影很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不服输的心,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条可怜的咸鱼,那你就真的是条无可救药的蠢驴,不等着别人盘你还能干嘛!
冷饭大火炒可能会变馊。与《喜剧之王》类似的故事结构,虽说做了性别转换,但针对女性视角的改编几乎为零。全片毫无基本的戏剧铺陈与人物动机刻画,只是一味的将其踩在脚底,试图用反复的践踏激起观众的心理波澜,如此粗暴的方式让影片的讽刺意味也沦为表面。值得玩味的是,若抛开现实影射,单纯将影片还原成一个Loser将自尊反复抛起又摔下的臆想,倒是颇具Cult意味。周星驰实在太负面了,是一种对世界极为通透的冷漠与鄙夷,很少有导演能做到圈钱都圈到如此六亲不认的。
什么玩意儿,不晓得星爷这几年在干嘛
剧情紧凑,节奏感好,宝强的演技完美,女主很出彩,最难坚守赤子心,返璞归真周星驰。
唉
尹天仇是个演员,没有得到演电影的机会还是个小人物;女主是个妄人,看不清现实,最后却当了影后领奖。这就是励志片和毒鸡汤的区别。
真是尴尬到可以,节奏的转折也是突兀到不行,完全没有任何新意,还少了路人甲的诚意。这绝对是一部负能量的电影,而且时刻充斥着绝对会恶心着你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