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相信遇见的使然
善良和吝啬不冲突···终究还是电影对人物的过分美化
许记烧鸭店的老板老许,出场对蟑螂的做法真是让我替女神张艾嘉默默心疼。难道只凭借一些烧鸭的手艺和善良就可以俘获女神吗?女生可真是奇怪的物种,品味果然不能看老公···
【关于老板和伙计】
中式的生意永远都参杂着人情往来,这是避无可避的,中国人感觉处处是江湖,是江湖就要重情重义,所以烧鸭店就是一个小江湖,类比同福客栈。
【关于老许的性格】
口吞蟑螂?克扣工资?路灯缝衣?餐桌失仪?固执保守,盲目自信···老许的缺点太多了,甚至让我们忽视了人物背景,其实小人物的性格确实可以有这样的融合性,因为高光一刻不就是要升华这部作品吗?
但是我仍然想不通,扬一为什么永远要贬一,善良的白雪公主一定会遇到邪恶的继母,老许的烤鸭店明明那么不好,对面的炸鸡店却要做出更反人性的举动。
【关于婚姻】
老公吝啬抠门,年年忘记老婆的生日,这对于张艾嘉的角色设定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吗?
拥有那样成功精致的母亲,是把子女教育的太傻白甜了吗?
餐桌礼仪老婆倒是处处都懂,那自家烧鸭店那么恶心的环境,视若无睹吗?这个女人是恋爱脑没有上进心和要求吗?
品德真的能唬住人,关于动物保护对皮草的发言(虽然我也很赞同),但是这种品德修养并没有渗透到对生活细节的践行中。
婚姻是相互影响的,我注重你的才华和品德,但是你的短板,我也会帮你补齐,这才是坚不可摧和不断进取的婚姻本质吧?
还有好多想吐槽,但是想了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图你对我好现在已经变了风向,爱情早已经不是过分美化的东西了,物化的东西就失去了美感。
这种婚姻要不是老许骨子里的善良,真的撑不起来。
---(来自周六的无语)---
2 ) 卫生和经营方式真的很重要
此剧的开头真的很搞笑,搞笑的同时又能反映出这家店里的卫生真的极差极差。这也导致了很多顾客的心声不满,才会在对面开了一家现代化炸鸡店的时候,失去了老顾客。
虽然期间也搞过很多的改变,然而卫生却没有提高。直到后来在岳母的资助和提仪下,这才焕然一新,不但卫生搞好,连经营理念也现代化,这才使得许记烤鸭店生的意蒸蒸日上。
确实不管在哪里,重要的就是卫生和经营理念。
3 ) 微观商战史
1.定位:中式慢餐,西式快餐
2.目标客户:传统街坊邻居,年轻活力学生
3.就餐环境:传统人情味,暖色调整洁
4.员工:个人家族制,社招制度化
5.利润:单个利润,扩张兼并
6.运营:老板掌握核心机密,流水化快快快
7.开除员工,人情味与直接火并
等等里面可以咂摸的东西真的有很多,结尾只能算是个大团圆,实际上西式快餐是占了上风了,如何改良中餐到现在还是个难题。
4 ) 许冠文生活小市民的小确幸vs周星驰市井小人物的小悲凉
过年连续看了四部许冠文的作品,摩登保镖,鬼马双星,半斤八两,觉得这部最搞笑最有人情味,也是唯一落泪的一部。
跟周星驰的喜剧不一样的是
许冠文的喜剧透着生活小市民的小确幸,而周星驰的喜剧透着市井小人物的小悲凉
许冠文看完让人焕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有言行身教的正面意义。怎么做一个好老婆,好老板,好人工,好街坊,那种喜剧的感染力,受教于无形。
周星驰更多是以无厘头搞笑进行的自我嘲讽,自我调侃,自我膨胀,小人物到阴差阳错实现英雄梦,对于观众来说几乎不可复制。
许冠文御用自己的许氏兄弟四人,他们外形正好可以形成互补,许冠文负责贱坏,许冠英负责丑怜,许冠杰负责耍帅,许冠武负责幕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毛病,也有自己的优点,每个句台词每个行为觉得搞笑又觉得那么真实。
周星驰相对与许氏兄弟,只能自己组合,凑丑角,所以人物是通过搞怪扮丑作贱的奇葩来逗笑观众。情节对白会给人脑洞大开的感受。
总的来说许冠文是暖笑,周星驰是凉笑。
PS:片中许冠文能有张艾嘉这样的好老婆,真是夫复何求
5 ) 鸡同鸭讲-观念之对话
“鸡同鸭讲”字面意思为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操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也有对牛弹琴的意思。在粤语地区,还有一则俗语叫做“鸡同鸭讲,眼碌碌。”
而在冷面笑匠许冠文主演的电影《鸡同鸭讲》中,方言“鸡同鸭讲”则不单单是讲人和人语言上的障碍,我觉得还反映了观念之间的对话与激烈碰撞
《鸡同鸭讲》主要讲了老许这个市井小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观念上的“沟通障碍”,其中既有他守财抠门和岳母看重享受之间的金钱观念障碍,也有他苛刻吝啬和员工需要自由公正待遇间的人情观念障碍,当然“鸡鸭”障碍在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表现更为激烈
电影的最开始,通过一对儿男女入店用餐的桥段将许记烧鸭店脏乱差的就餐环境很直白的表现给观众,随后随着电影的发展,观众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老许思想的腐朽和对鸭店员工的刻薄,这些都为之后他鸭店生意一落千丈埋下了隐患,当对街出现了西式快餐店丹尼炸鸡之后,许记长久以来积累的问题在一起爆发,于是老许也不得不求变,但是这种求变只能算得上是改良,老许守旧的那一套也无时无刻不表现在其改良的每一个环节中,因心态上始终保守,其求变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表面功夫显得徒劳无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原有的社会事物必然会遭遇新的社会事物,当新的社会事物来自于不同的文化、民族或者意识形态,必然会带来观念的冲突。独特的历史决定了这种“鸡同鸭讲”的冲突在香港格外明显,在香港这个既中又西,或者说不中不西的地方,最终的胜利者究竟是中呢?还是西呢?,《鸡同鸭讲》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冲突之后的合理融合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引申到观念来说,并不是固有的观念完全剔除,也不是新生的观念全盘接受,而是要两者结合,各取所长,各避所短
现代餐饮的经营环境与理念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餐饮注重的是食品本身,而现在的餐饮注重的是企业文化,如果在以前,餐饮业要靠“手艺”来吃饭的话,现在的餐饮业则应该由“文化”来做东,其注重的是一种依托现代企业制度所构建起来的“企业与食客的交流文化,在我们这个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如果能把现代的营销观念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融会贯通起来,餐饮业的潜力大到难以估量。而在其他有观念冲突的领域,我想这种冲突后融合的办法也同样适用···
这部《鸡同鸭讲》也是表现小人物的市民电影,但是与许冠文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还是略微不同,《鸡同鸭讲》的故事更为简单易懂,全片可以说是许冠文的独角秀,叙事也基本采取了单线的铺陈叙事,许式固有的社会批判意味在此变淡,反倒是融入了更多更为直白的人情味,用了不少笔墨放在对家庭、朋友间“情”的描写上
整个社会环境和电影市场的变化是导致许冠文电影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冠文在香港喜剧电影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作品继承了70年代以前香港喜剧片松散随意的解构,另外他对底层,就是所谓草根阶层的刻画也深深影响了后辈,如周星驰,但是进入九十年代,许冠文对香港社会的深刻挖掘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他曾经尖刻独到的幽默表现已经是过时的产物,另外随着他两个弟弟,尤其是许冠杰的发展,许氏三兄弟的黄金组合也必然会走向分崩离析
就像这部电影里经常所提到的“适者生存”,香港电影在其最为辉煌的八、九十年代,市场选择性强,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在这一时期,走过顶峰的许氏喜剧正在走下坡路,与此同时新生力量也在慢慢发展壮大,基于新时代的“无厘头”更受新一代人青睐,许冠文蕴于严肃冷静的幽默在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无厘头前逐渐显出老态,于是许氏喜剧由市场的宠儿慢慢转变为市场的消耗物
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豪门夜宴》里的那个颇有蕴意的桥段,分别作为两个时代、两种观念代表的许冠文和周星驰坐在桌子的两头,因为一只鸡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周星驰在言语上占了上风,以巧舌如簧著名的许冠文不得不无奈的败下阵来,当时新旧两代喜剧之王的较量也算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两个人的较量也是新旧两种观念的较量,而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答案,旧的观念必然会败于新的
值得一提的是,高志森是《豪门夜宴》的导演之一,而他也是这部《鸡同鸭讲》的导演,正是因为拍合家欢电影出名的他的加入,《鸡同鸭讲》才有了许多的人情味和积极因素,我想这也应该是许冠文对自己风格做出的一种改良,这种改良为他带来了成功,《鸡同鸭讲》获得了票房成功的同时,许冠文也收获了美国电影协会国际喜剧最佳男主角奖。
可是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鸡同鸭讲》是许冠文获得无数精品中的一部,也可以说是最后的一部,在经历了《富贵人间》和《创业玩家》的票房惨败后,他终于选择了退出影坛,虽然后来又复出,但是都是形式大于实际,他引领一个时代的喜剧表演最终还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感叹归感叹,惋惜归惋惜,但是我想许氏时代的终结,周氏时代的开始是市场和历史的选择,有其必然性,就像《鸡同鸭讲》里面预示的那样,只有博采众家独成一家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可惜这个集大成的不能永远是许冠文。不管结局如何,电影世界里也许没有成败,电影也不是论一时兴衰来论成败的,而看得是价值和意义,许冠文以及许氏喜剧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而他也将永远是一个符号一般的人物,我想不论观念再怎么冲突,鸡鸭再怎么斗嘴,这一点是不变的···
6 ) 鸡同鸭讲
炸鸡店——烤鸭店
西式宣传、包装——东式酒香不怕巷子深
主题围绕烧鸭店老徐商业意识转变,
小气、看不起宣传,
炸鸡店开业竞争后,
穷则思变,
放下面子、翻新店铺,电视台打广告。
片尾徐小凤客串那段最有意识,
可谓是包装意识之大成。
全片节奏明快,没有多余镜头。
笑点密集,偷师、碗中藏鼠、坐公交,不仅搞笑而且生活。
当然,老许的心理转变描写有些模糊。
许氏现实喜剧的发光发热之作,但已经难敌周星驰的无厘头。因为现实太残酷了,而香港当时也正处于逃避现实的阶段,周星驰营造的精神食粮才合口味,许冠文擅长把现实营造得步步紧逼,于当时的香港是不合口味的,所以淡出或者是最好的退场吧!
笑料高级,又有冷暖人情。冰冷无味经油炸变美味的成功营销,和一尘不变的传统餐饮业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在讽刺冷血企业和包装学营销之外,也做到对传统餐饮业毫无生机的自嘲(挖苦对方又自嘲是许氏喜剧的特色)。老许穿上时髦西装,迎合岳母的“包装思维“也是不谋而合。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能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我觉得把它归为正剧更合适。老许经营烤鸭店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和艰难,其中有很多人生况味在里头。店铺脏、环境差、员工怨声载道、顾客日渐稀少,更有一家炸鸡店直接开到对门来雪上加霜,老许的店铺经营得一塌糊涂。经营不佳,管理不善,抠门小气,大声聒噪,不讲卫生,不懂礼貌,刚愎自用,偏执抬杠,电影安排了诸多细节,全面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凡的烤鸭店主中年失意的人生,让观众一目了然地明白,他的人生如此失意,真是其来有自,丝毫都不冤枉。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人生。每个失意的中年人,往往陷入中年困境,慨叹怀才不遇,其实细细想来,我们之所以过得不顺,大多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幸运的是,老许还有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只是结尾他一晚上就转变思想,有点莫名其妙,扣2分吧。8分。
高志森拍的“许氏喜剧”,融合了两位喜剧人的特色。许记烧鸭大战西式炸鸡店,浓重的家庭观念,屡有纷争的伙伴最终团结一致对外,是高志森电影的典型路数。而关注小人物和劳资关系的市井气息,编剧之一的许冠文功不可没。许冠文饰演的老许,几乎是《半斤八两》里那个抠门刻薄的小老板复刻,连许冠英都是延续之前傻里傻气的形象。该片前半段嬉笑怒骂、极力讽刺,后半段积极乐观,走合家欢路线,也使得该片有些割裂。但整体效果还不错,毕竟这个剧本是太好了。几乎可以看做是行业电影了,借着餐饮店竞争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也反映出大量现实矛盾。而且笑料高级,后厨斗法、丈母娘过招等桥段现在看也不过时。这样充满市井氛围的喜剧片,当下最缺。本片可比那些玩梗、段子集电影强太多了。
许冠文的喜剧表演真是自成一派。反派是脸谱化的,在趋近结尾之前,几乎嘲讽了每个角色——没有一个不死有余辜。旧式老板周扒皮,新式老板假高级。许冠文演的老板真是太像我之前的老板,神情都一样,这种人是不会变的
广州香港主题影展开幕片暨映后谈。吴启华好帅!许冠英好可爱!女主居然是张艾嘉,完全年轻得认不出!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提出了西方饮食文化涌入时,本土饮食文化去向的现实问题。其实,敢于创新和改变才是面对舶来文化的制胜方法。回到家乡广州的许冠文表示,其实西方饮食并非比我们的更好吃,而是他们的包装和环境更胜一筹。
许冠文属于渐渐江郎才尽型。不过看这部片子的国语版让我明白一个问题,港片的国语版早年主要是针对台湾市场的,比如本片里把南丫岛改成绿岛,谈到钱的地方也按汇率改了数额。
老许卖了十年烧鸭,却斗不过一间炸鸡店。老许面临的中年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烧鸭换成其它行业同样适用,说不定哪天你最引以为豪的技能就被更新潮的事物所取代了。毕竟是喜剧片,结局还是太理想化了,现实中一家老店并不会那么容易就重新崛起。而且幸亏老许还有一个有钱的丈母娘,可以资助他装修、招人、升级。像老许这么幸运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遇到问题后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解决困难。
许冠文卖中式烧鸭,但他很鸡贼;吴启华经营洋式炸鸡,但他很鸭霸?所以这是鸡同鸭讲,还是鸡鸭同体土洋合璧?……塔蒂我的舅舅的背景音乐被通片借用,风格违和感相当明显。虽然最最宽泛角度上你也可以借口说,这两部作品同属喜剧,也都涉及传统vs现代。相比之下,卢冠廷偷师那段快入适出的007主题音乐就借用得比较贴切到位。
8/10。港式市井喜剧,将商业管理中人性尊严的沦陷拿来和动物比较:人扮鸡鸭街头斗殴、嘲讽岳母卖皮毛害动物受冻、炸鸡店老板辱骂经理为狗。吃汤里蟑螂逃投诉卫生、洗吹剪应付员工加薪、假妆印度女侦查敌情、碗遮鼠跳体操舞的热笑点频繁,而且有意呼应主角性格。防窥烧鸭做法一段恶搞了《007金手指》。
啊好看,卢冠廷亮了,奇异的萌感啊。暴力公鸡装那段好可爱。周星驰心心念念热衷于塑造的街坊群戏的来源就是许冠文吧看来。他有好多镜头致敬过这部的。这部戏的群戏塑造真的是亮点,中年老板的形象通过伙计,家庭塑造出来,很准确,笑料算是镶边的,分量也很精确,就是一个字,准。刚好边看边跟我朋友安利原来住的地方的一家烧腊店。其中有一个伙计(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板)胖乎乎戴个眼镜,穿个满是油渍的白衬衫,红色坎肩,是中山人,每次见到我感觉就很homie🤣那家店就跟这种老港片的气氛可像了。而且他家吃的很像小时候那种大排档吃到的味道。反正鸭腌得极其写意,盐放多了五香粉不要钱一样放那种范儿🤣🤣🤣
看得好开心啊,比《半斤八两》好看多了,大概是时代的原因吧,八十年代末的港片已经走上正道,笑料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通过餐饮店竞争表现中西文化冲突,以及那句管理箴言:“老板对员工不好,员工怎么可能对顾客好?”
《鸡同鸭讲》文明与野蛮较量,谁是文明谁是野蛮?在没有裁判没有规则没有良知的环境里,只能继续用腐朽的习惯培植出更腐朽的作恶手段。嬉笑怒骂,仍要说回到复杂的人性,有多脏有多劣!黑白较量,黑一定会用上贼喊抓贼这一招让白蒙上一层黑.无法诋毁的是,原本的底色不同,白的就是白的。
从此之后,许氏鬼马喜剧就开始式微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周星星的无厘头了。当时哥哥的无心睡眠真的很火,好多电影里都要唱一句。
9.0/10 分。2018.01.19,重看。开头就餐场面就非常搞笑。。。整体非常流畅,没有以前老喜剧的那种桥段拼凑感,又接地气,说出了中餐的很多卫生痛脚,感觉是许冠文的巅峰之作。。。卢冠廷好丑,真心没发觉他居然是唱《大话西游》主题曲《一生所爱》的。。。吴启华那时候好靓仔。。。
许冠文演起小市民来真是得心应手入木三分,传统生意在连锁经营的冲击下逐渐没落又带着现实关怀,不过最后烤鸭翻身终归有点想当然了。
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仍然是好玩的电影,生活化的调侃多过纯段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景和人物特写的关系,看上去比《半斤八两》添了些人情味。鸡鸭大战当然是高潮,但真正让人代入的还是烧鸭店员相处的那种状态。张艾嘉那时可真漂亮
喜剧演员其实也是吃年轻饭的 许氏兄弟喜剧的强弩之末
超爱许冠英,但是戏份不够多看的不太过瘾,还是一部挺有意思的老港。
有股气衡始惯之,再传统的手艺不经过变,不借外力终将要走上灭亡,经商管理、商业运作仅能让成功者有所调侃,所以电影结局的皆大欢喜后暗含‘伤线’。许氏风格的喜剧片不同其他的原因就在这里,别看屈居底层,他身子板硬的很,到哪都能摆一道,这点他和伍迪艾伦倒是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