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这部圣诞上映的片子。导演佩恩在2017的年末以一个缩小人生尺度的概念大开脑洞。该片沾了一些科幻片灾难片的元素,却并不想就纯技术层面探讨人口与环境危机。
佩恩擅长将尖锐的社会讽刺融入喜剧中,绵里藏针地抨击社会万象。全片以生态和人口问题开篇,讲述科学家发明出将人体缩小至五英寸高的技术,以应对地球能源粮食的短缺以及日益庞大的垃圾处理等等生态问题。此处导演借男主病重的妈妈之口,抛出了第一个伦理批判,科学家聚焦于宏大的环境问题(集体和长远的维度)却不能开发出能治病(眼前的个人的尺度)的新药。
影片跳转到十年之后,技术已经成熟,地产商们从科学家们的救市方案中看到了利益点,开发了一整片看似楚门世界的微缩乐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们忙不迭地将自己送进一列单行的迷幻乐园快车,另一头是象征着精英主义的微缩版豪宅生活,是付费购买了下半场人生后的集体狂欢。现世的中年焦虑似乎都可以落点于穷这一个字上,而将自己的人生打包压缩,便可在另一半世界仍然以正常物质尺度运转的时候进行兑现,相应成倍地放大了在微缩世界的购买力。
戳完中产阶级的疲软之后,导演继续戳婚姻这个巨大泡泡。男主和妻子去微缩地产乐园参观之后动了心,郑重地和家人告了别,将物件置卖,和房产告别,并仪式化地将婚戒取下,放进进入乐园唯一需要携带的手提箱。这里的设定是,下半场微缩人生乐园需要的一切物质(包含人际关系)都是提前购买的套装。金钱可以购买到舒适的社区,上层的人际圈以及出行交通等一切所需。进入微缩手术之前需要将所有身体以外的物件摘除,否则手术过程中像是戒指或者是牙齿头发都会产生爆炸挤压人体的可能。于是,婚戒作为夫妻签署缩小合同后唯一一个象征性的物件,被庄重地带入乐园。
然后是一系列警世寓言版的手术室画面,男主和同一批手术对象们经历了剃发拔牙等一系列医学上的自我告别仪式,赤条条地躺在病床上,回应了影片开篇时的小白鼠实验画面。仪器操作结束,医务人员将微缩后的马特达蒙用不锈钢铲子铲到微缩版病床,并由微缩版医务人员推往休息室。此处显然会有反转。马特达蒙没有等到妻子从女士手术室出来,而是在电话中得知了妻子临时反悔并背叛了约定。为了妻子的豪宅梦踏上这趟没有回程票的列车,却惨遭变数,变成需要孤身一人来面对新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生老病死贫穷富贵显然不是唯一能衡量婚姻脆弱与否的准绳,是否能携手面对未知,和习惯的人生轨迹告别,迅速地检测出婚姻的忠诚和每个人的真正的价值观。在这里,导演并没有滥用镜头来打婚姻的脸,而是冷幽默地给你看婚姻的分崩离析之猝不及防。
影片的前半段以一个类科幻的乌托邦设定,打开了微缩社会的大门。佩恩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批评中产阶级的疲软。手术后咆哮崩溃的马特达蒙走进乐园,抬头看了一眼高墙,对自己回不去的熟悉的世界进行了悲哀地注目。之后的影片后半段,才是该片不同与普通科幻片之处。导演没有聚焦在马特达蒙的个人婚姻悲哀太久,而是继续以他之眼,开始了在这个极小尺度社会之中开启了主人公的旅程。
将社会微缩之后会发生什么?马特达蒙看到了不同种族、肤色、语言、阶层因地理尺度的缩小而能够聚集在一起的狂欢派对。他在邻居杜尚家里遇到了来自社会两极的人,纸醉金迷的富豪们和名人们,还有在杜尚家里打扫的前越南政治犯身份的清洁女工。极端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在这里碰撞,不管是抛弃自己爱安静的性格束缚,参与了派对狂欢,还是第二天醒来错愕地跟着越南裔女工回家,并不是影片的巨大BUG。导演安排男主挣脱了前半生被一个正常社会定义了的自带的偏见和限制,在因为被前妻抛弃后丧失了物质之后,开始去思考自己是谁。没有了家庭,没有了物质对应的社会阶层,没有了自己矫正师的工作之后,赤条条的微缩人生该如何过的问题。
杜尚的扮演者,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的昆汀御用男演员-克里斯托弗,以61岁出演倜傥的老花花公子,片中没有太多需要刻意发挥的空间。但是他那张表情丰富的脸,在马特达蒙需要靠衰和丧撑完全场的同时,为影片加了不少浑然天成的喜剧效果。
导演用一个越南裔难民身份的女主将一个困惑的赤条条的男主从精英粉饰的微缩乐园拽入微缩贫民窟。以前大概是只从电视上看到过的难民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垂直的监狱样式的贫民窟上演着。导演的野心在此处显露了出来,在同一个时空,科学家们研究着人类的环境问题,为地球末路而忧心忡忡,而贫民们难民们想的是每天的生计和如何能体面地死去。导演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是在天灾人祸的2017年末,以微缩的概念把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群的困境,浓缩在一处,并以戏剧的方式呈现,是高明的,是以观察者的视角,戏谑的对左右两派的警示。
马特达蒙跟着女主在贫民窟派发食物,导演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施与恩惠之后的男主的内心的除了震撼以外的良好的自我感受,而是穿插了弄坏了女主的义肢的喜剧桥段。一个强势的说蹩脚口音的越南裔难民的女主身份,很容易受到政治正确的攻击。然而生活在绝大多数时候,不就是错愕地给你一鞭吗?男主的中年焦虑和失婚的痛苦在看到另一个阶层的女主用义肢顽强蹦跶之时被已然忘却。女主并没有被塑造成高大上的圣母,也并没有用刻板印象来戳少数族裔的爱国情怀。导演用女主的特殊身份带出了社会的另一面,并让男主在错愕中去理解,去平视。
影片最后设置的一个冲突,来自于男主跟着杜尚去到科学家们设立的第一批微缩人村庄去参观科学家们最新技术-科学家们语言地球将要灭亡,他们在地下开挖了一个不需要阳光照射的全人工化世外桃源,并以为人类献身的口吻号召大家移民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刚刚建立起忧患意识想要找寻新的人生意义的男主,感受到了人类的宏大使命的感召,下定决心加入。
享乐主义的杜尚和经历过重生的女主认为他疯了,认为末日只是科学家们搞出的实验室焦虑。男主抛下他们,带着英雄情结进入地下隧道。然而在最后一秒隧道入口将要炸毁之前,男主回望入口,飞也似的逃离。导演借男主之口,说出了男主在最后一刻的抉择,他是他自己,他并没有跟着一众科学家做出了救世的抉择,而是他作为软弱的人类的代表的最真实的抉择。男主在最后一刻认识到自己是谁,认识到意义的虚无,意义需要在此刻而不是未来来铸就。女主和杜尚在隧道口等待男主的回头,在男主仓皇逃出后,隧道口的大门永久的关上,镜头切换为正常世界的尺度,所谓的大门在真实世界其实只是小小的一块木板。镜头在不同的尺度之间转换了好几次,似乎在提醒观众,庞大的救世议题在另一群人眼中,不足为道。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又真实地在运转。
可以说女主的难民设定只是一个影子。男主在缩小人生这个设定中,经历了数次抉择,和对于抉择前的不同世界的回望。世界之大,看不清也道不明,但男主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人性之弱,看到了世界之大,压缩的是高度,可是他看到了很多横向人生的可能性。
2017年末的好片,奇幻的剧本,现实的人生。
缩小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主题。尽管这个主题并不新颖,早有无数的作品使用或诠释过这个。但这个电影把缩小用科幻包装了一下,再赋予环境保护的意义,这一点挺有新意,也挺让人期待的。但观景下来却很让人失望。
电影想讲的东西似乎挺多,中年危机、反乌托邦、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生命意义,但都没有讲好。可能就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交织在一起反而都淡了,结果就是哪样都是浅尝辄止,清汤寡味。
前面的铺垫也挺长的,从博士的实验到演讲,再到男主看到报道,以及和病痛的母亲交谈。这一段其实内容也挺充实的,特别是母亲抱怨科技如此进步却无法让她避免病痛也确实引人唏嘘。然后后面一转场就是男主的柴米油盐了,这么回头看来前面的铺垫有点过长且没有必要了。
相对最完整的一条线应该是男主的中年危机或是房子危机了。虽然有着一套房,我也不理解住在母亲遗留的房子里有什么问题,总之就是没钱换好房子,最后就兜兜转转去缩小了。这里的设定挺有意思的,缩小之后由于资源消耗小,所以财产就相当于变多。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只要缩小过去基本都是富翁。这里其实可以展开的点很多。
老婆跑了之后就是颓废加放纵,不过也就放纵了一场派对,就遇到了越南女。紧接着就是去挪威参观地下火种计划。除了越南女的桥段有点轻松的笑点外,整个节奏其实又快又挺乱。男主的选择也是莫名奇妙,想要去地下这个想法就很莫名奇妙,突然又不去了就更莫名奇妙了。他和越南女的关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个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的人被一个高执行力的人推着走而已。所以说从最后来看,某种角度上来说,男主还是得到了救赎。至少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跟着女主的指挥走呗。
OK,中年危机这条线勉强算是通了。那缩小的作用是什么呢?整个后半段的剧情,从老婆跑了开始,就和缩小没有任何关系了。颓废放纵遇到一个历经生死仍满怀希望热情的女子,想要拯救世界却发现拯救身边的点点滴滴也很有意义。还算不错的主题,但是大家不是奔这个来的啊。而且如果是这个主题,那前半段电影是干嘛的呢?
其实缩小这个主题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电影里也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比如正常人和缩小人之间是否是平等关系,比如缩小是不是真正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拯救人类,比如缩小是不是反而会形成新的剥削关系,比如这背后是不是其实有什么阴谋。这些故事也许俗套,但都可以讲得很精彩。但电影就是巧妙地把这些都绕开了,偏偏去讲中年危机。关键是中年危机讲得也不好啊。结论就是去当义工吗?当义工当然是好事,但中年危机的我们至少知道当义工解决不了这个啊。
都没法打上科幻的标签……比起SF里的文,这部简直像野心勃勃却没发挥好的稀饭科幻。
先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缩小来试试!接着没想到老婆那么在乎剃眉毛,剃了一半跑了😔 马特达蒙的变身财务自由梦想破灭,又失去了行医执照,只能苦逼d接电话为生。
字幕飞一般到了一年后,头发眉毛重新长了出来。我还以为他得大变身了,毕竟人民也想看看这个微缩世界里的新生活啊(」゜ロ゜)」 结果又TMD起了新变化,南极乙烷泄露了,世界就快毁灭啦!大家这下忙着缩小也来不及了,只有1/3的人口能缩成功,不知道当中有没有他前妻?
回来说小世界,中年失意男认识夜夜笙歌的新邻居,本以为会有醉生梦死或其他变化,结果NO!套路是认识了邻居家的清洁工,由于ZZ异议被强行缩小的越南女。话说三金可不能得到这技术啊,否则真不敢想象南边会变成啥样😳 越南女用一口BABY ENGLISH趾高气昂d吩咐呆蒙干这干那,理由就跟查理布朗似的,U're A good man~ 这种话只有SNOOPY有资格说吧!然后莫名其妙的呆蒙打算为了人类存续去地下生活了,越南女BLABLA了一通后,这人走进地下隧道,发现得徒步上坡11个小时,马上崩溃了😔 真像他邻居说的,啥事也做不好的颓废中年……在最后一秒逃回熟悉的小世界,和越南女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当下各族人民去了……哦,HOLY SH*T!这故事真TM峰回路转,绝不套路!
你TM就不能好好讲个小世界对大世界的影响,比如失去选*权,从人类变成锡兵娃娃之类的!再不然,光拍拍预告片里的小世界轰趴也好啊!在可乐瓶上开个酒龙头,大家抱着块橡皮垫冲浪🏄🏿 有那么多方向可供畅想,结果给我拍出来这个?就像一段作者写着写着,中途拍了三次脑袋的世情公号!最后还强行升华了一刚……只能说,呆蒙以供哀思,洋葱以供哭泣🤐
刚看到这个豆瓣评分5.4分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的,但是马特达蒙作为主角,主观上还是略微提升了一下预期的评分。下午标记完想看,晚上就能看了,这点很开心。
开始实验室(开头的配乐挺好听//music.163.com/song?id=5114005&userid=98966791)的那个装置,我以为是个火化炉,结果是个“微波炉”(后面陈玉兰照顾的那个生病妇女的丈夫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没取下金牙,头爆炸了,这特么不是微波炉是啥,好吧,这只是个吐槽点)。总之,在药剂和“微波炉”的双重作用下,实验成功了,可以缩小动物了。看到这里联想到刘慈欣短篇小说集《时间移民》里面的《微纪元》篇,把人类缩小,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保护地球,从科幻的角度来讲,是个大胆又棒的题材,我理解不了5.4分是怎么来的。
接下来是缩小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了,有一批人通过缩小技术去了隔离的“乐园”,男主保罗在“小朋友”的劝说及生活的压力下(换个大房子,不堪重负啊,贷款被拒了),参观了“乐园”,乐园仿佛是个天堂,人们可以过上奢侈的生活,而代价在正常社会几乎微不足道。保罗夫妇动心了,变卖家产,准备缩小手术。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在酒吧举办离别酒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陌生人来问保罗:你们缩小后还是正常人么?还有普通的投票权么?你们只是寄生在正常的社会上。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微型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关系与冲突。这算是一个亮点。
在保罗成功的不可逆的通过“微波炉”浓缩完身体后,他老婆退缩了。普通人在面对微型化面前的心理冲突显得很真实。
在只有享乐和接线员无聊生活中,保罗迷失了,他不知道微型人活着的意义。直到碰到了陈玉兰,通过陈玉兰,接触到了乐园的另一面,所谓的乐园里还有贫民窟,还有饥饿与严重病痛,恶劣的卫生医疗环境。乐园只是另一个社会而已,依然有阶级与贫穷。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陈玉兰依旧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
后面到了挪威的伊甸园(最初的微型人社区),伊甸园里人们在研究员的领导下(他已经变成伊甸园里的精神领袖了,这里面又涉及到社会学和宗教层面的问题)将进入地底生活,这又是一个很赞的设想,通过地下的诺亚方舟来对抗世界末日的大洪水。
关于情节的内容赘述完了,回顾一下整个电影:微型化设想,正常人与微型的冲突,微型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电影的科幻元素十足,带来大量关于社会与人类的思考,简直不能更赞了。
这样一部电影,居然只有5.4分,简直不可思议,以后对豆瓣的评分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
《缩小人生》蚁人寻梦记!当人类都缩小成12cm高,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影片有着很好的创意框架,将人类缩小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活压力,并有很多随之而来的自然资源的分配、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结果影片却拍成了男主一人的中年危机,而且几个主要事件的推进完全都是随机发生的,没有应有的铺垫,感觉特别不伦不类!3分。ps:马特·达蒙现在的演技这么尴尬吗?!
2小时我以为我看了4小时 全程WTF 命题作文下指点江山大谈世界大事 结果无任何深入 第一第二幕完全无关 转折崩溃 剧情全线崩溃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奇观是如此切题的重要和显著,给佩恩电影带来前所未有且高潮迭起的幽默,也就不可能让观众去有意忽视。让人担心离开了特效就将沉闷下去的小人国故事,也成功变身成另一则精彩的“北京折叠“。本着某种环境政治正确原则,佩恩有些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把越南女带领的第三世界穷苦”小人“,塑造成正直英雄。
披着一副伪善的面具,隔靴搔痒了两个小时。一会气候问题,一会少数族裔问题,导演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以为你贴一脸的政治正确的标签你就真的正确吗?
并未因缩小,而改变一切! 人类的问题,不是尺寸的问题!
专门把主角缩小讲了一个不·用·缩·小·也可以讲的故事
马特达蒙虽然中年油腻但仍然憨厚可爱,周洪元素丰富但是角色扁平。佩恩借着荒诞的剧情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嘴,假装自己已经不再反复重复美国价值,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故事,最后回归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主题,也没错,佩恩还是那个异性恋白人男性。
在近未来科幻的构架(人类体积缩小而减少地球消耗)中,佩恩探讨的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弊病:阶级、贫穷、存在危机,不会随着社群的整体迁移而改变。一个神奇的概念,见微知著。
【FantasticFest】脑洞大是大,但是人文关怀一点没少。说政治正确的没事儿找事儿呢吧。
感觉剪进了别的片子
#Venice2017# 恭喜恭喜,终于找了个越南女残疾人当女主。这就是为了政治正确脸都不要了的片子,全片就讲了政治正确四个大字,白白糟蹋这么个设定,连基本的故事线和情节线都不顾了,就靠小段子逗观众笑。负分滚粗都不为过。
7.9/10 周小姐搶光嗮戲!!
3.6分吧,虽然剧情很离谱,但是人物很好玩,很值得看一看
其实进入缩小世界后还是挺有趣的。本来纠结的中产,缩身是助推,让他们踏入上流社会;而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来说,缩身是惩罚,是偷渡的手段,是无论身子多大都要给人刷马桶的宿命。这个故事要是从越南女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更好吧。可惜,佩恩或许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视角,于是也只能拍成白男自我救赎了
1.显微镜拿来,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你的丁丁!2.高仿版马特·达蒙去演了《黑镜》第4季第1集,然后马特·达蒙去演了一部高仿版《黑镜》。3.马特·达蒙在《雷神3》里当了一回洛基,这次又当了一回蚁人。.
前半段挺搞笑挺新奇的 后面越来越 “这他妈在讲啥”“这他妈又在讲啥” 尤其是感情线 嗯估计也可以作为笑点吧... 关于各国家的人的性格设定太太太cliche了...
其实特别无聊的片子 开头格局铺的挺大 感觉会很有戏 从商品社会 乌托邦式 反乌托邦 反反乌托邦 嬉皮士的环境转变 但是越往后越往小了收越流于不知所云的平淡 所以应该给2星 但是亚裔女配的表演实在可以加1星!(另 8种炮儿 ni打过几种?:).。
这片子就当个喜剧看看就完了,剧情什么玩意儿,白浪费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宣传的夫妻关系什么事,前面还在讲人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这种问题,后面突然上升到人类平等和谐和未来发展,不如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抗消费主义的缩水小人国计划,科技难以改变阶级固化;一事无成的中产赤脚医生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界,寻找人生意义。What kind of f#ck you gave me? 真是左右不讨好的切入点,但科幻世界观其实建立得蛮有趣。对大多数中产知识分子来说,这可能才是世界末日的样子: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tiff#前半部和后半部完全是两部电影,后半部完全浪费了前面那么有趣的设定,讲了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又强行固化亚洲人形象。笑点倒是多,但是都是些插科打诨,大多数时候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