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后与80后对话
60后与80后对话
大先生来北京公干,仅指一天,打电话给我要约见面。而第一句就骂自己说,“我靠,我真是猪脑,我又忘记给你带那电影了,你到底看了那电影没……”
“那电影”指的是一部叫做《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小成本台湾都市题材电影,嗯。
几个月前,依然是大先生公干来北京,就一直跟我说着,有部电影啊,你一定会喜欢,很触动人的,我哥们儿拍的,就钮承泽,拍特好,我看了好几遍,乱感动的……
我当时没当回事儿,心说,一个拍偶像剧的导演,台湾偶像剧耶,能拍啥我喜欢的电影啊,根本没可能……于是一副悻悻然不感冒的样子,处于对大先生的尊重就没敢当面反驳,先生还很上心的直接打给导演,要他寄一片来……
后来也在娱乐新闻见到过豆导和一般主创演员接受采访,居然看到他们是主流院线大规模上映,觉得有点惊讶,居然用这样的方式,让我充满了不认同感。
再后来是某次因为公事跟大先生通电话,说到一些工作与生活中的无奈,唯只做这一行才有的甘苦,先生又一再说,不行,闹闹,我一定要让你看那电影,真的……。当下依旧不以为意,但却有点惊讶,做了30年艺术和创意事业的大先生如此强烈的推荐一部作品,这好像第一次。
再来就是昨天了,大先生大概跟自己较上劲了,一定要让我看到,于是,3个小时后,豆导的导演工作室的北京工作人员就把电影送到了我手里,嗯。
全片的主人公只有两枚,男女主角一个是60后,一个是80后。60后的男导演,处在不尴不尬不红不黑的事业期,为了能拍成想拍的电影,无所不用其极的面对着生命中的灰色地带。80后是女演员,面对着所有那个年纪,又从事这样行业的文艺女孩们一样的问题,干净与固执的并存,因为被呵护而无法懂得给予呵护的人所付出的无尽甘苦与不得不的卑微。
最妙就是看完,大先生与我各自唏嘘短谈,直觉得电影根本就是在慰籍自己,而我与他,完全是各取所需罢了,他感同身受他的60后,我感同身受我的80后,电影安慰到他的部分,与安慰到我的部分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而这完全不影响我们一同喜爱着这部电影。
我想,这是导演具备的过人的能力吧,大多数电影,大家会因为一些相同的理由,亦或是得到了相同的慰籍而喜欢着,而钮承泽就是可以做到,让不同年龄段的两代人,在他的桥段与讲述之中各取所需。
于我而言,看完的最大感受,基本就是我的标题,我觉得根本是在跟60后的一代男性对话。也许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朋友、前辈、搭档或者经过的人都是60年代,电影几乎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或者在我从未停留的地方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很多几乎是发生在自己生活之中的情境,只是我从来没站在这样的位置上去旁观过,因此不得不承认,看电影的整个过程,我一样在不断的动容,不断的反省,不断的对号入座。
片中的男女主角都在坚持着这个年代不应该再坚持的事物与追求,比如拍这样的电影,比如在一个不再谈爱情的环境里始终要辛苦的爱着,这是一部没有情节的电影,让你看到的,就是现在文艺圈,尤其是台北电影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但豆导并不是戴立忍。虽然两位都是帅帅的中年型男,但如果说台北朝九晚五是戏剧性的夸张了现实生活,以最不真实来表演最真实的话,那钮承泽此次比较类似于把自己的生活做了一个真实的呈现,一如一个外表光鲜的大冬瓜,丫从中间切了一刀,让你看到里面的瓜瓜瓣瓣籽籽肉肉与汤汤水水,总之就是你平时在唬人的外表之下都看不到的真实生活。
顺便赶紧得瑟一下,导演喔,双子座喔,不过看到电影里又拿另外一个双子座的朋友林暐哲开涮的时候,我的哈哈大笑还是没忍住的喷了出来,可怜的暐哲……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嗯,不是一部装B电影,但我依然把他看做文艺片,但必须得说这是部很值得看的电影,虽然它不是我更喜欢的《经过》那类平平静静娓娓道来的类型,全片根本就是要在屏幕上写了一个巨大的“幹”字,但假若有机会,我依然推荐大家看,因为真的很真诚的在用心的拍电影,这样。
顺便说一下,对于导演本人与大先生都相当推崇的女主角,本人相当不感冒,也许是因为脸长成这样的文艺女青年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一抓一大把,而且演技平平,她实在吸引不了我,从这个角度比起来,桂纶美演《蓝色大门》或《经过》的时候毫无名气,但比她强万多倍。
后记:看完之后,我说喜欢。先生说,如果你真的喜欢,就写写吧,因为这电影在内地几乎没啥人知道……
嗯,立刻就写,因为这是应该被更多人知道,并让一部分对的人充满认同感的电影。据说BT的资源不多,挚爱亲朋可以直接来跟我借,我有导演自制版DVD和介绍。
谢谢你,大先生。
2 ) 【1】迄今可见的年度最佳台湾片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坦诚真挚、毫不做作,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影星屈中恒扮演本人、政治人物邱毅接受采访、演艺圈的蔡康永等人现身说法……电影以假乱真的设定令观众非常过瘾。无论你是想了解台湾电影界的辛酸,还是想知道台湾演艺圈的内幕,这部电影都不容错过。
========
这是我今年到现在看过的最佳台湾片……不等该话说完肯定有人要呛声:你哈拉个啥,这年头还有台湾片可看?去年金马奖上钮承泽的新片以黑马姿态杀出,今年四月未映先热。正如外间评语所言,《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一部披着伪纪录片外衣的剧情片,讲述一个有心创作的电影导演,陷入越来越深的泥潭。与一些同类型伪纪录片的自溺暗爽不同,钮承泽态度诚恳,不满政治黑暗和媒体混乱的同时,把整个电影圈包括自己都看得太透。阴暗面的暴露和低姿态的位置换来了观众的认可,回报也比一般导演的处女作要多得多。
影片讲述豆导厌倦了过去的电视剧拍摄,决定大胆创作,拍摄一部针砭时弊的伪纪录片《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不料八字还没一撇,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他的事业跟个人生活完全被搞砸了。里面的豆导就是钮承泽本人,他主演过《风柜来的人》等新电影,拍过《求婚事务所》等偶像剧。
众所周知,台湾电影出现断层后,许多导演难以拍出新意甚至是合格之作,要么重复前人足迹,要么困于青春同志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一部反映创作者焦躁过虑、周围环境嘈杂不安的影片,完全没有以上常见的缺陷,坦诚真挚、毫不做作,带有台湾社会的真实气息。因此,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有影星屈中恒扮演本人,有政治人物邱毅接受采访,有演艺圈的蔡康永等人现身说法,甚至豆导的母亲就是现实中钮承泽的母亲(钮承泽获奖后接受采访时特别感谢了母亲及幕后推手王小棣等人)。
电影以假乱真的设定令观众非常过瘾。过去几年台湾社会的丑闻绯闻、风声流言经过处理改造后,被大量放入影片。每个人都在演自己,有些时候你分不清楚影片是在讽刺还是在自嘲,比如邱毅那一段身心投入的告白,痛快之余又令人感慨生存不易。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对白尽可能地生活化,粗口三字经更是毫不掩饰。画面上也追求真实感,镜头习惯性地摇晃抖动,接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几个配角如张钧宁还有公司的助理小弟,表演中举手投足的小火花都很有看头。
若你是想对台湾电影有所了解的人,那不能错过本片:豆导跟制片人陈希圣会告诉你投资环节的辛酸,不单是争取辅导金、拉人找钱、磨破嘴皮子的事。若你是一个对台湾演艺圈兴趣浓厚的人,那应该看看本片:打公关、搞车震,加上街头采访的一幅众生相,影片会呈现一个演艺圈的真实内幕,正如结局处钮承泽又一次面对情非得已的现实。如果你只是抱有看看笑笑的简单想法,那带有喜剧风格的本片更加合适不过。
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8-09/06/content_565719.htm 3 ) 一切都有道理。
成功的,或者说有意义的人生大概是这样:要勇于挑战自己,要诚实面对人生。
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轻轻松松的说,你应该去坦白,把你以前的错都承认。之后她可以再道歉说我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可是你难道觉得以前那样是开心的吗?你不如再看看坦白之后带来的变化。
于是你接受了这个理论。
你洗心革面,剪一个正常中年男子的头发,戒掉毒品。
然后你发现你的女朋友即使很感谢你的坦白,即使她已经原谅你,可是她还是受到了伤害,还是没法再和你在一起。
你的性问题解决了,不过方式是你学会了打坐学会了参禅所以心静了不需要了,还是和女朋友没有关系——虽然你的确不再去和别的女人鬼混。
于是你也决定不再借着拍片发财,你要认真朴实的拍片子,你决定你要改拍一部真正可以表达内心的、真实的片子,
可惜你诚实报税后公司要补200万的税,而你公司那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逼得你最忠诚的员工流眼泪。
这时候金主提出你吸一管白粉得200万,看着面前400万的现金,你该怎么办?
道理就是:不管你要拍部怎样的“真实”电影,妈妈可以真实的不好看,你可以真实的长得寒碜,但女主角得好看还要样子清纯,来撑场面的友情客串得多牌得大,还有就是千万要注意在某个环节要借着角色的语言说:“我这部片子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当然也有一些是我看过的身边的故事我把它加进来。”反正这事得让它搞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不然官司打不清。
所以,你开了个很好的场,中间节奏掌握的不错,可惜收尾的时候你必须草草结束,因为你还是拿不准应该“真实”到什么程度。
4 ) 这就是生存啊~~~它让你快乐吗?
情非得已这个名字或多或少有点庸俗的偶像剧成分,如果你还记得那部曾经风靡的流星花园主题曲的话。电影原本是叫《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起因是一次几个台湾电影圈老男人的喝酒扯谈,片名随着钮承泽夹着对目前台湾政局不满的无数国骂和IPOD的音乐诞生。这次扯谈还简单的交代了一下这些老男人的出处,比如那个被称为“台湾偶像剧之父”的胖子冯家瑞,大辣出版社总编辑黄健和,还有古惑仔台湾方执行制片陈希圣(出演过《一一》的阿弟,本片中还出演了钮承泽团队的制片人)。
当然,对于台湾政治并不了解的我,没能看懂他们关于那年台北市长选举的讨论,也无法了解不同的政治立场可以让当年豆子(钮承泽)奶奶对豆子支持陈水扁的痛心疾首。豆导(钮承泽)原本是要策划一场社会风暴似的伪纪录片。“武昌街起义”或多或少引起了我的一点敏感神经,不过后来一查,才知道这里说的武昌街其实就是台北武昌街和中华路转角处的“鸭肉扁”店。陈水扁引火烧身时,因为谐音相通,他也被唤作“鸭肉扁”,意思是可以随吃随骂。而搜“武昌街”的时候无意也看到《情非得已之武昌街起义》确实作为一个拍摄计划真实存在过,在06年底还一度造过一些新闻声势,不过后来没见成果,不知是不是因为本片提示的一些辅导金、投资以及演员等问题。总之政治风暴没见到,到是上演了一部以豆导作为原型的剧情伪纪录片。
虽然是伪纪录片,但给人感觉还是比较真实的。关于豆导那段爱烟、爱酒、爱毒品、爱马麻、爱女人、电影难产的昏暗过去。确实很像低谷时期的豆子。包括豆导在片中为了找投资,节约成本,不得不结交两岸许多三教九流,请亲友出镜和合作,东拼西凑、卖房卖车,甚至找自己的妈妈借钱,应该都是很多台湾导演(或许不只台湾)都曾做过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绝非容易的事,对于豆导的勇敢自嘲和揭露,值得赞赏。勇敢自嘲的,还有屈中恒在片中讲起某某吸毒被抓去勒戒蹲牢房,其实他调侃的正是他自己。
片中有一句我认为比较经典的对话,马麻对豆子说:“你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甚至不懂得什么是做爱。”而豆子很无辜的回答:“我到底做错什么?”马麻应该是钮承泽逝去的一段感情,由张钧宁饰演,她在新晋台湾女演员中算是气质出众的一位,和桂纶镁一样,让人可以嗅出文艺而清新的味道。而简单总结一下我看这段感情戏的感想,男人若不管好自己的下半身,失去的不只有一段真爱,而是更多东西。混乱终将蔓延到事业和生活中的每一个隙缝。
值得一提的还有片头关于“你快乐吗?”,片尾“如何看待钮承泽”的群访。你可以看到蔡康永、郑元畅、小S、ELLA、西门町路人甲乙丙丁的种种答案,这个时候你才发现,豆子导演为什么要感叹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片子的英文名,大概可以翻译成:我他妈到底做错什么了?)生存之上才有快乐,情非得已为生存,这也许就是许多人对于生存与快乐的理解。
看完本片之后,时间已过零点。眼睛终于扫到摆在眼前的这本XX资格考试的教材书,这本书对于我有无比强大的催眠效果,每次即使有更强大的愧疚感作祟让我去看,我还是无法坚持看完2P。此时脑中还不断回荡片中乌龟哥的那句话:“你他妈还想做李安,你以为我他妈就想做黑社会吗?”这就是生存啊。它让你快乐吗?
5 ) 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文_谢长留
我觉得这部伪-纪录片真的没有白看,不管钮承泽私下是不是个拽人,不管他和张钧宁的关系到底有没有描述的那么惟妙惟肖,我还是要承认,这片子对我来说很受用。
鬼才知道这社会到底怎么了,我到底怎么了,我的人生怎么了,反正我不知道。说个最俗喇最无聊的例子。我大学毕业之后体重飙升20斤,20斤哦,不是小数目,这二十斤肉均匀的分布在我从脸开始到脚底这段空间里,陪伴我起居、工作学习、混吃等死的每一天。其实我早就想把这些肉让它哪来的哪回去,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终于有一天,我一周没拉屎,导致大便郁结,医生说,这些和我暴饮暴食也有关系,还有就是生活不规律,好,为了革命的本钱着想,我下定决心减肥。
我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进食标准和合理的饮食搭配。包括早中晚的各种安排都尽然有序,我还在几个我十分爱吃但是又得忍痛割爱的食物旁边用彩色马克笔注明:吃必死。还用ps制作了吃必死的桌面。结果嘞,咔了。周一上班第一天就胎死腹中。部门来了新员工,晚上大家一定要出去聚餐庆祝,庆祝什么啊。今天他来,明天她走,可能今天他来,明天他就不来了。谁说他来了,我就得陪吃陪喝啊。我不去,好,所有人都说我搞独立,不合群,还有人非说我不去,她也不去。我叫你去死,你去不去啊!
最后,得,怨不了别人,还是我自己立场不坚定,没原则。去吧。好,点菜,都是鸭血旺、辣子鸡、水煮肉啊这种油大的菜,还非得喝酒,没办法啊,头儿也在,大家都喝,我也喝,反正我来也来了,就好比什么,既然你无法反抗,就只能选择享受。那我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好,我减肥的决心是百折不挠的。周一不能开始,我周二开始。周二不会再来新人了吧。嗯,周二客户请吃饭,晚上七点半,我给自己规定晚上五点以后不吃东西。嗯,歇了。
周三,晚上赶稿,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实在饿得饥肠辘辘,两眼发绿,头皮发麻,大腿都情不自禁的乱抖。看字儿都是双影。打开冰箱门,里面只有几枚鸡蛋,我心里洼凉洼凉的。回到电脑前继续奋战,打算用精神胜利法克己制胜。最终没能抗拒荷包蛋的诱惑,一边在脑海中憧憬油黄的荷包蛋,一边想象它的美味,垂涎欲滴。而且,我不光吃,还吃了三个。
这就是我的现状。
我想说什么?我就想说,你觉得很容易的事情,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阻力,包括内在的外在的,你觉得就那样啊,没问题啊,ok啊,你就去做好了的简单的事情,其实根本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简单,我只能说是你的脑子很简单。
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影片最后,钮导貌似听从了商咨女的建议,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了。而且他也改头换面获得了心声,可是最后呢?还不是要被迫出来卖。卖自己卖别人。你真的离得开吗?任我行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你想退出江湖?怎么退啊!你有种就去做陶渊明,你就算去做唐伯虎,你还得种桃花换酒钱呢。
别傻了。就像电影里乌龟对钮导说的:你想当李安?我还不想当黑社会呢。人生哪那么简单!
6 )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这两天见人就讲:靠,一定要看《情非得已 生存之道》,台湾这块地方弄出过不少好电影,这一部不算;但台湾这两年的电影乏善可陈,这一部就又算了。之前看过的《帮帮我,爱神》,也不错了,但是闷死人,这一部就不会了。
《情非》算是个伪纪录片,台湾这两年的纪录片出了出风头,导演肯定是要拿政局乱象开刀问斩。《情非》绝对不是纪录片,但不少情节也绝对是打了现实的擦边球,比如拔邱毅的假发,给台湾立委难堪,叫我也看了跌眼镜。就算天天在凤凰看台湾政治洒狗血,骂街,娱乐的不行,可看了《情非》里的这种拍法,发现宝岛的政治还真是被搞到家了。
《情非》就是讲豆子导演决定拍个伪纪录片。大意就是骂骂台湾社会的光怪陆离,给总统府那帮人扣扣屎盆子,也尝试在“傻叉”社会里找找生存之道什么的。我对宝岛没啥意见。导演钮承泽意见大了,爱之深责之切?钮承泽也是有来历的人,他演过《风柜来的人》和《小毕的故事》,《情非》是他的第一次导,谁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情绪,和之前在侯孝贤手下很不像的。
但生存之道着玩意儿不是一般的难找,豆子导演决定拍个伪纪录片,要辅导金、找投资,全得求爷爷告奶奶,还得会吸上两管,会拉皮条。反正是除了拍电影可以不会,什么下三滥的都得门儿清。这样被玩儿,豆子残存的价值观也被抽得干干净净了,剧组苟延残喘,自己在性上乱的一塌糊涂,最在乎的女朋友也没留住,定期就必须看看精神辅导,不然就跳楼算了。
但最叫人不爽的是,找来找去,电影里、电影外的那个生存之道,还是不知道在哪。电影最后也怂了,随便扔给了大家一条道:“大意是说人的不快乐都在于贪嗔痴,如果我们欲望深重,那我们每个人就必须对自己的不快乐负责了,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活该。”就烦讲什么人要戒贪嗔痴,这不是废话吗,戒的掉早戒了。看来导演也还是没找到那条道,干脆学了学俺们大陆的于丹,就是劝诫全民,减少欲望,所有制度方面的雷谁也没碰,看来谁也不傻。哈哈哈,原来诀窍就是老祖宗讲的知足常乐。
但是找不着生存之道,我们也不能赖导演,题目里讲的明明白白,情非得已吗?豆子自己也不愿意应酬、吸毒、喝酒、尬妹,只是不这么玩儿,哪儿去找金主拉赞助,更别扯什么拍电影了。看来生存之道就是情非得已,情非得已就是生存之道。知足常乐都算奢侈品了。
虽然这种扯淡结局叫人不爽,但基本上不会影响到影片本身的快感。这种快感首先来自于演员本身。豆子导演就是纽承泽自己披挂上阵。自己导演自己,给人一种奇异的装模作样的感觉,但是挺好,透着一种不尴不尬。
再者,《情非》的语言实在是牛哄哄,我都记不起来纽承泽是不是存在一句台词里没有三字经国骂。这也算语言魅力之一种,说这部电影就是两个小时的脏字,也不过分。有点像《绿帽子》,也脏的可以。但是和情节在一起,这么讲话怎么就觉得那麽合适,我一个女孩儿看下来,也不会觉得怎么着,亏了他们没有唧唧歪歪瞎得瑟,没有骂人不带脏字,不然我铁定堵死。
影片英文名字叫“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可以译成我他妈到底做错了什么?影片看完了,才发现,谁管你他妈的到底做错了什么,反正生存之道就是情非得已,情非得已就是生存之道。反正我们什么都搞不定,还不如看看这种台片,里面还有戴假发的邱毅呢!
http://blog.sina.com.cn/tongxinxiaoyu
人之所以不快乐,都是因为自己心里面的贪嗔痴,不是任何外在的原因。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政治的、媒体的、社会上的所有乱象都只是反映我们内心的不平静而已…
IMDB之这样的台湾片还算可以,比那票神狗同志青春校园音乐好多了。。。
看到最后才想起来,原来编剧之一是我朋友。真实得有点可怕的片子,豆导果然有实力!
灵修辅导广告片。重要的事情不是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安置它在生活中的意义──解释就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是一部有点矫情的伪纪录片(为什么台湾人总是那么纠结亲子关系),但至少纽承泽坦诚得很可爱。
"你TM想做李安,我TM还不想做黑社会呢."
本片以伪纪录片的方式,电影游走真假之间,真实诚恳地呈现生命挣扎,并将男女情感中“坦诚”的重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上对现今社会与政治幽默嘲讽,带出台湾当代社会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
个人情结超严重。
社会乱想 社会乱象 钮承泽就是钮承泽 龙套都很大牌 面对无奈的现实 最终的结尾反倒显得异常黑色 台湾男人骂脏字还真是别扭而难听
我最喜欢的是豆导和张均寗在餐厅那一节,张均寗说:现在想起来,还真感谢你当时的坦白,要不,整段感情都像是一场欺骗.另:豆导哭得声嘶力竭的时候,我被那只路过的猫弄笑场了。不好意思。
快乐和不快乐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还是好好的选择快乐,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台湾电影中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加上艋舺,钮承泽算是地地道道的文艺青年范,游走在资本市场和文艺坚守的纠结边缘。另,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当年没有考电影学院的方向正确性。以上。
贪嗔痴,放开了是不是就能容易点?只是钮承泽配张钧甯好怪= =
钮承泽总想做什么都不在乎的大丈夫,最后还是一个什么都放不下的小男子,活到现在也跟风一样的男子没关系,那都是天生的,所以他不快乐,名字就难受的,心软混什么黑社会嘛
越到后面越变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zI2ODg=.html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负责。)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加倍地还给你。)别告诉我这是真的!别告诉我这是真的!(每个人的生存之道,都有其情非得已的地方吧?)别告诉我这是真的!(你在乎的事情越多,你越容易不快乐。)—— 2020.04.09:昨天看《康熙来了》12.01.11-钮承泽“爱”的树枝状,然后冒出了重温《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念头,今夜便找来观影:1.初次看片时对片中一众卡司以及采访片段出现的蔡康永与小S都比较陌生,如今反倒因相对熟悉了些而增加了人物角色的代入感;2.和2015年的《下众之爱》一样,电影的故事情节让我对梦想之路的某些现状产生心酸、嫌弃、无奈、畏惧等心理;3.采访了Ella却没有Selina和Hebe;4.台词里脏话太多,有时还是会听得不太舒服;……
脏话在最后自白中几乎不见。不知道那个改变了什么,戒酒戒烟戒女人,可逃出圈子了么。马麻要继续麻木么。
伪纪录片的逼真程度直超纪录片。一个向生活不断撒娇的人只会把人生搞成一团糟。撒娇的借口真的可以很多,事业压力吖、一时糊涂吖、情非得以吖、或者寻找原生家庭的伤痕与罪咎,小时被妈抱少了吖……借口只要想找,总会有的。只有不再给自己找借口不快乐的那天,快乐才会来。
惊讶的与今天看得另外一部片儿的主题吻合,想的都是doc的那句“Dear Jesus, i don't know what makes people live such miserable lives"。(或者,干,这世界TMD怎么了,操!)话说,还是很想吐槽,豆导,你啥时候才能不那么爱演啊!自恋之集大成之作,简直都想扣一颗星了。。
What.On.Earth.Have.I.Done.Wrong.2007.PROPER.DVDRip.XviD-BACKUP
很巧妙,借伪纪录片的壳,避免了拍成诉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