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寻找灵魂的现代人
这片看过后开始觉得有些不能理解,从昨天到今天,经过一天的发酵酝酿后,加上看了一些别人的影评,加上我自己的一些关于“抑郁”的感悟,刚巧又碰上我最近在看的书《逃避自由》,我突然觉得书中描写的状态跟电影描述的状态很符合,虽然个人的语言不是很能表达得好,但这些都促使我写一篇心得体会,首先上一段《逃避自由》中摘抄的文字:
“一旦赋予个人以安全的始发纽带被切断,一旦个人面对着与自己完全分离,自成一体的外在世界,他就面临两种抉择,因为他必须克服难以忍受的无能为力和孤独状态。道路之一是沿‘积极自由’前进;他能够自发地在爱与劳动中与世界相连,能够在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感觉与思想中与世界相连;他又能成为一个与人,自然,自己相连的一个人,且用不着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与完整。另一条道路是退缩,放弃自由,试图通过消弭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的方式来克服孤独。这个第二条道路永远不会再把他与世界融为一体,永远也达不到他作为‘个人’出现之前的那种状态,事实是,一旦分离,便不能再返回。这是一种摆脱难以忍受之境地的逃避,如果这种境地继续下去,生活将不可能了。因此,像逃避任何一种恐惧一样,这种逃避便具有强迫特征。它多少还带有完全放弃个体性及自我完整的特征。所以,它并非一个解决办法,不能带来幸福与积极自由。原则上讲,它是一种见诸于所有精神病症现象中的一种解决方式。它缓解了无法忍受的焦虑,避免了恐惧,使生活成为可能。但它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所谓的生活常常只是些机械的强迫活动。”
我想维罗妮卡代表了大部分生活在机械的强迫活动中的现代人,由于长年累月不得不被迫“适应”,完全丧失了个体性,完全没有了“自发的内心”,这样,一个人当然得不到由衷的幸福感。如此,潜意识自然要采取措施,于是她的自杀不过是潜意识以这种方式在唤醒她自己,提醒并警告她注意,让她看到并照顾自己的真我。
维罗妮卡代表了这样的一个“乖孩子”群体,因为儿时的过度听话,导致没有自我,一切都生活在父母的安排,良好的生活道德规范下,这一切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吗?不是,这一切是“被强迫的”,于是,抑郁出来了,反抗出来了,在治疗过程中,“钢琴”是她的一个解药,死而复生的儿时梦想激活了她的内心,才让她从要命的压抑自我,适应规范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不乖”才是拯救内心的良药,不是按别人的要求和社会的标准去生活,而是按自己内心的要求去生活才是解药,才是获得真正幸福的途径,才是成为“自己”。
再摘抄一段,“大多数心理学家想当然地认可他们自己所在社会的结果,认为那些与社会不合拍的人就是没有价值的不健康者。另一方面,与社会合拍者则被认为更有价值,更合乎人类的价值尺度。如果我们区分常态与精神病症两个概念,就会得出如下结论:一个所谓能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不如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症患者健康。前者很好地适应社会,其代价是放弃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所有真正的个体性与自发性可能都丧失了。相反,精神病症患者则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可以肯定,他挽救个人自我的企图并未成功,他并未良好有效地表达自我,相反,却借精神病症状和遁入幻想生活寻求拯救。不过,从人类的价值角度看,他要比那些完全丧失了个体性的常人更健全些。”
我想,抑郁也许只会发生在有梦想,有思想深度的人身上吧。
总之,电影就是反应了人类的这一矛盾,如果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委屈压抑自己,如果你硬要追逐自己的梦想,保留自我,有点难度,只有自愿沦为精神病,你从中二选一吧,估计大部分人都无法冒沦为神经病者的风险,所以生活得勉强,痛苦又焦虑。最好是选择第三条路,既适应社会,又不丧失个体性,也就是维罗妮卡恢复后能够欣赏日出的这种状态,从消极自由到获得积极自由。
2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用爱拯救
最初,我就猜到了这是一个圈套,是一个激发生命存续的治疗方法。
后来随着愈演愈趋向真实的剧情,心有些烦躁,有一种不悦似雾般蔓开。
然后,看到在凌晨的深蓝中,维罗妮卡慢慢垂下头,爱德华再次陷入痛苦深渊。
我开始讨厌这个故事。
难道珍视生命,一定要用真实的绝望医治另一个绝望么!
结果,我错了……
其实有时生活就是这样。
被伤过,得到了,怕失去的痛苦有时大过拥有的快乐。
仿若在剧尾,我还曾那么害怕,怕爱德华会一跃入海,真是万幸,也是我多心。
坚持等到日出……
坚持守护彼此……
我们有了爱,找到了爱,所以我们会倍加珍惜我们自己。
很好看的电影。莎拉.米歇尔.盖拉娇俏可人。最后一场烟花最美丽!
3 ) 为什么推荐
1,她叫veronique,最爱两生花了
2,自杀吞药丸时放了个歌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
3,ost不错
4,女主的头发和黑衣服好看
5,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漂亮有钱会弹琴的姑娘不一定高兴,知道自己快死了的漂亮有钱会弹琴的姑娘才真的高兴
6,有最精彩的短评:艾薇儿的抑郁症被卢平教授治好了
4 ) 精神的出走
关于人生,我向往的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能够让人永不知疲倦,好像没有死亡,不需要为任何的未知而恐惧。
近一段似乎不太好,常常被并不轻松的梦打扰了睡眠。因为担心很多,患得患失很多。头脑中都是问号和巨大的哀伤的感叹号,挡住了风景。隐约再过一年我就会成为28岁的Veronika,披着成功的人生和灰色的人生观,有着让人羡慕的小小成绩却没有找到人生的乐趣。生活中交杂着各种欲望,可能某天就被绊倒在途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爬起来……
我不会像Veronika那样极端,相比她不得宣泄的人生压抑,我的只是冰山一角。然而相同的是,我应该也遇到一个可爱的人,他打开我心扉,我抚慰他伤痛,在四目相对、时光流转间找到永生的幸福感受。
电影里,这幸福,要感谢医生的谎言,关于Veronika只有不多生命的可怕谎言。这让她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去看眼前的世界,又在情节上激发了浪漫的爱情。Veronika睡着了,而刚刚重获得新生的爱人,悲怆含泪看着远处绯红的朝阳,以为她死去。这让我想到莎士比亚笔下喝毒药的小情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没有打对时间差,而失误恸失生命及爱情。很温柔的编剧显然给了观众一粒糖果,男主角并没有在误会女友Veronika死去的时候就跳海轻身。而在他雕塑般站立着,周身洒满朝阳的光辉时,爱人醒来,给了他一个再一次的拯救……一个拥抱,我知道他们从此会幸福了。
对于作为观众的我,深知爱的等待不仅是时空上的错位,更有如神灵的捉弄。那我们何不玩笑一些的面对这种残酷分离,一个人的时候,就尽情的去做哪些两个人、四双手会显得太杂太吵的事情吧。总之,人生每一刻的幸福就是要去懂得享受现在独一无二光景的时候。
扯得略远~我也精神出走了!总结本篇,类似《逃离疯人院》的情侣版,今天的我看它,很喜欢。
5 ) 生活的真相
Veronika决定去死,为什么要去死不是问题,死没死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导演有没有能力给出一部Veronika的精神分析报告?
电影比起原著,逊色不少,说教的成分太重,露了痕迹。
生活的真相到底如何,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相同,或者说,生活的真相,根本是个伪问题。
最讨厌那样的评论,Veronika年轻美丽,什么都拥有,可是……………见鬼的导演也从这样的角度来切入,这种猎奇和窥视的角度,太落俗套。
抑郁和每个人如影随行,只是程度多少。太过关注自己内心感受,挣扎,纠结和不甘如Veronika的女人,决定去死,貌似不是坏事。
我讨厌这样的结局或者暗示,遇到了爱,于是选择了生。
生死之事,自己其实不能做主,遇到或者被爱抛弃,也是难以把握。
如果没看过电影,还是去看原著吧。
6 ) 微小新天地的重要性
主题是一部09年的美国电影,不太有知名度,IMDB评分也不高。主要讲的是一个各方面综合条件相当不错的年轻女性,精神抑郁自杀不遂,被医生施计拯救,还邂逅一段爱情的故事。
抑郁症和精神病话题在电影领域几乎是要被演烂了,毕竟电影需要造梦,在常人中“精神病”就是梦里的事情。天朝来说,这个主题是真正的烂,范冰冰的二次曝光就是例子,把精神病人理想化成一种莫名奇妙的天才状态,外表孤独冷漠内心才华绝世,这样的逻辑里,精神病=张国荣。
但现实世界有这样才怪好吗。好天赋是上帝的礼物,精神病就只是精神病罢了。当然有可能好天赋带来的高智商可能会影响天才与常人的相处,导致天才孤独感比较强,精神病概率高。但逆向并不成立。而按照这部电影的看法,抑郁症的精神世界大抵是因为在一个笼子里,无关太多智商。
Veronika来自一个不算健康的家庭,但确把自己经营成人生赢家,集齐青春、相貌、高薪、爱情多张卡牌。这样判断来是个倔强聪慧的人,顺利成章的会有自己的梦与独立的价值观。她不认同行尸走肉磨灭理想的上班族,抨击green is the new black的时尚逻辑,不喜好向自己求婚的十好男人。朝九晚五的时光里充满无限吐槽的火药味。她的眼里这一切都太无趣,能够预想的规则化未来并不值得期待,无聊大过欢乐,性价比一算不值啊所以决定要自行一死。
剧情的发展是Veronika自杀未遂,确被告知有了自杀药物引起的心血管脆弱,几周内还是要挂。于是Veronika破罐破摔生活随便过,没有包袱内心坦荡,但一个纯粹的灵魂容易遇见真爱,于是火速邂逅了男主。在移情热恋的浪漫节奏中知道自己重获健康,从此过上了愉悦的生活。
电影的中心在Veronika遇见的这个男主桥段,让她跳出了原来绝望的牢笼,拥抱新希望。编剧的逻辑初看起来有点非黑即白的二元主义,但细想不无道理——世间所有的不高兴都是因为被困在自己的牢笼里。
失恋可以靠新恋情化解悲伤;无趣可以靠新趣味重拾希望;如果有什么难过可以让人闷闷不乐常挂心上的话,那不过是因为当下生活太过乏味不丰富。所以就算是庸人的我们自己 ,更会懦弱更易畏惧,甚至在这个钢铁森林的城市里大多数时候不敢谈什么自由的欢乐,但还是要尽可能的过上丰富充盈的日子,持续的遇见微小的新天地,至少可以侍养好自己的灵魂。
虽然很俗,但确实认同:爱是精神世界的超级上帝,一场邂逅就可以拯救Veronika。对大多数人来说,爱会点亮生活,这是微小新天地的最直接形式。
根据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畅销小说《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改编的美国文艺片,探讨生与死及生命的意义。梅丽莎·里奥原来很多产呢,只是以前没注意而已,呵呵~~
''我讨厌你...我讨厌办公室里那群自以为钱能抬高自己身价的蠢货 我最讨厌的是那群在地铁里的行尸走肉 因为他们已忘记自己所有的梦想 或是忘记他们压根从未追逐过梦想!'' Edward于那夜驻足雨中倾听到得 想必是他的天使跳舞时的身影/3星半
立意不错 那个绝症的时候应该欠处理 一下就猜出来医生在说谎 看到一半不想看下去了 被音乐和摄影吸引了 真的不错 自闭症很帅
在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是疯子,要是每个人都实现了梦想得到了自己,那这个世界就不再有趣了,也许这个失望,追逐发现实现的过程才是生命的意义。
影片发展,便可猜到这个美好的骗局,喜欢电影优美的节奏感,喜欢纯真的眼神,喜欢因为年轻而蓬勃的感情,最喜欢他问她,你觉得感觉如何,她明媚的笑着,我觉得可以得到永生。影片仓促而美好的结束,心里很舒服,一部干干净净的电影。
去死吧烂片
又是精神病院故事。我们等死的吸血鬼猎人巴菲。我们的失语自闭狂唐纳利兄弟。灵异少女为黑帮少年弹钢琴,然后差点发生很情欲的事情,没关系,床戏留到最后了。简直全美剧演员阵容。当然还有电影连续剧HP的Lupin化身眼镜男医生。演员表演时有亮点,但整体剧情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
奇迹,呵呵,也许活下去只要一个理由她能活下去不是奇迹,而是她遇到了爱,她想要的爱
我讨厌你那张烂桌子,我讨厌你那条丑陋的领带,我讨厌你那双滑稽的袜子,我讨厌被锁在这个地方的所有人。我讨厌我父母倾囊所有把我困在这个动物园。我讨厌办公室里那群自以为钱能抬高身价的蠢货。我最讨厌的是那群地铁里的行尸走肉,因为他们已忘记自己所有的梦想,或是忘记他们压根从未追逐过的梦想!
女主好看挺像Avril可你是為毛要突然把自己扒光然後自慰吖!真是呆久被同化了麼!所以這在講愛的力量咩?然後Veronika就等著如之前自己"期待"的那樣過日子吧連會死是假的都猜到了沒懸念,抨擊雜誌的點也沒怎麽用上啊!只是為體現帥帥Lupin的責任感麼0 0歌不錯
2010.09.26 @ HomeVeronika弹钢琴那段好美OST整体应该不错 影片本身到是没有给我太大惊喜 开篇还不错“marry him, get sick of each other, have kids... he had an affair.. etc"
哎这个改编又美式又正能量,从情绪来说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Jonathan Tucker那个小卷毛好可爱,可是看他其他照片就又不好看了。。。还有,是不是只有我最在乎书里的“斯洛文尼亚在哪里”呢?
典型额欲扬先抑 看在女导演的份上 原谅你疯癫旺盛的表达欲和感染欲~ 男友的眼神和腮红加分~ 其它么 人呀,还是争一个主动权的问题咩?自己不要命 和老天要自己命 事实结局能差多少捏? 然而应对时候的态度到底还是会差好多~ SO, 让我们要了自己的小命吧~ 哪怕只是陪疯子去看看日出
这片子误导了多少人啊。Veronika如果仅仅因为遇到一个男人才能感觉到生的快乐,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外界上,那么这种快乐转瞬即逝。生活的美好不是因为它本身是美好的,而是我们在残酷的现实世界努力创造美好幸福。
Suicide is legal, helping someone to die is not.
她为什么治愈了他?他又为什么治愈了她?就因为两人都关在了同一只笼子里面?no,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笼子。只有走出笼子才能相互遇见。
艾薇儿的抑郁症被卢平教授治好了
感动了 还是个爱情故事 谁有有权爱。。。
最初以为她只是一部教化性质的文艺片。想不到整个剧情那么丰满,跌宕起伏。从故事开始维罗妮卡看透世事的决绝,直到进入疗养院的彷徨,到最后她得到那份终于迟来但是永恒的爱,观众的心跟着一起起伏,最后几分钟真是飙泪时刻。
前半段女主一直清新脱俗傲视苍生,宁死也不愿嫁人生孩子随大流。后半段立马性情大变拖着汉子为了真爱飞越疯人院... 大婶你自杀用的难道不是安眠药是春药吗?.. 其实影片一开始女猪翘着兰花指把药丸一粒粒放喉咙口就显示出她已经矫情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吞一粒都要仰下脖子,只有绿茶婊才会这么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