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我好感动呀 我们祖先如此聪颖过人,留下了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 可惜到了近代没能好好的传承,居然是从老外的拍摄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可悲可叹~ 非常喜欢这个片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希望能生生不息下去~
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140字 140字
老外视角解读中国24节气,高端大气传统味浓郁,跟着镜头在大中国游历,品民俗观文化感觉特别过瘾!对“雨后春笋”那一场景真是印象深刻啊,清新美丽的大中国,真令人神往自豪。起初对外文解说有些不适应,但从节目角度解读是非常恰当的处理了,好在老外可以简单对白。可惜电视盒子只更新了4集,必须看完。
春 1.立春 贵州石阡 报春官 2.雨水 成都都江堰 雨后春笋 3.惊蛰 福建长汀 长汀竹纸 祭祀 4.春分 湖南安仁 中药 5.清明 江苏茅山 祭祀 河蚌 6.谷雨 湖南安化 炒茶(黑茶,丝绸之路),牡丹 夏 1.立夏 广西巴马 插秧节,五色米 2.小满 吴江盛泽镇 蚕, 丝绸 3.芒种 河南项城 小麦丰收与播种 4.夏至 黑龙江漠河 极光 5.小暑 杭州 莲芯茶 6.大暑 重庆 挑夫,火锅 秋 1.立秋 山东临津 斗蛐蛐 2.处暑 云南大理 白族板蓝根染色 3.白露 广西桂林 中元节河灯 4.秋分 甘肃敦煌 棉花骆驼 5.寒露 阳澄湖 大闸蟹蟹黄包 昆曲(巴城) 6.霜降 陕西富平 柿子醋,柿子,柿子饼 冬 1.立冬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 鉴湖黄酒 状元红,女儿红,花雕(花凋) 2.小雪 贵州雷山 苗族小雪新年开始 银首饰(拉丝,花丝工艺) 3.大雪 黑龙江雪乡 4.冬至 陕西西安 德发长饺子馆318种饺子,剪纸编灯笼 5.小寒 东北人20年间迁往海南200万人
6.大寒 哈尔滨冰雕大世界
晚上睡不着偶然刷到的纪录片,打开看了《立春》这一集,因此评论暂时也只限于单集。
节气,虽然没有传统节日那么有影响,但是从小长大,24节气歌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有印象的。选择这个内容,本身着传统性,又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是很好的题材。
而主持人选择外国人,其实原本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以一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视角,理应能看到更多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习俗特色。
但一方面两者本身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两者都有着很大的短板。
从内容来说,如果挑选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气内容进行深挖,能够与人产生共鸣,会比较讨巧;但制作方选择了去寻找一些特色习俗,值得夸奖的是这是很有诚意的表现,但可能受制于摄影团队的能力问题,“春官”这一部分,并没有拍摄出任何应有的仪式感,甚至就像一个游客拿手机随手拍出来的内容。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比《了不起的村落》,同样是悠远的村落,《村落》的镜头感与代入感都要远强于《四季》。同样,无主题的细碎感,也不适合于这种选材(如果制作费选择讨巧的方式是可以这么打造的,类似韩国的慢综艺)。
而另一方面,选择外国人为主持人,我很期待可以看到文化的对撞,然而并没有。可能因为他已经在中国居住了25年,中国对他来说已经没有那么有稀奇感,他无法成为一个桥梁亦或是'Freshman',仅仅是一个解说。而配音本身对于纪录片不遑多论,我更宁愿他用带口音的普通话讲旁白,至少能带来一定的冲突感。现在更像是一个向外国人播放的纪录片,展示中国文化啥啥的。
听说后面有几个不错,有空补。虽然写完影评我二刷《村落》去了……
《四季中国》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立春 春官“说春”,告知耕种时节到了
2.雨水 雨后春笋 卤制手剥笋 回娘家、竹椅
都江堰分水原理
3.惊蛰(宗祠团聚) 客家人的来历 长汀竹纸的制作过程
客家,迁徙族群,血脉,余姓,紧密
涂坊围屋
4.春分 3.20前后 上山采药 春分时药性最猛
5.清明 “茅山会船”,纪念阵亡将士 “踏青节”,从这开始天气开始变暖
6.谷雨 香椿 安化谷雨茶 茶叶“杀青” “谷雨”的来历,仓颉造字
7.立夏 插秧 树莓成熟 巴马祭米 五色米
8.小满
9.芒种(6月6日前后) 河南项城小麦,年产5亿斤 小麦收割之后马上种玉米
10.夏至 漠河,中国最北端,俄式建筑,白桦林
北红村,中国最北端,河对面就是俄罗斯
几乎不天黑,三点天亮,白夜
野生冷水鱼,高于20度即死,离水即死
11.小暑(7.7左右) 莲心茶 画荷花
12.大暑(7.23左右) 重庆3千万人口 棒棒
吊脚楼 大暑吃火锅
13.立秋 蛐蛐,1.4亿年历史 山东宁津,卖蛐蛐
“秋”字的来历
14.处暑 大理白族,板蓝根,手工扎染,蓝色
15.白露(9.8左右) 广西桂林,鸬鹚捕鱼
16.秋分 敦煌,干旱,盐碱,适合棉花种植
天然彩色棉花 戈壁中的胡杨树
17.寒露 上海蟹黄包,阳澄湖 吃蟹的一整套
工具 苏州园林 昆曲
18.霜降 柿子成熟 富平柿子 削皮,晾晒,给柿子按摩,放罐,成霜
19.立冬 浙江绍兴,冬泳 黄酒,糯米 酒曲
女儿红的由来 现代版的“曲水流觞” 黄酒醉虾
20.小雪 苗族过年 苗族有语言无文字 框捕
田鱼 二三十斤银饰 苗族“姑妈”
21.大雪 黑龙江,雪乡 零下30度, 2米高 童话世界
22.冬至 饺子,318种 来历,张仲景,耳朵
打农具,剪窗花
23.小寒 三亚,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 海南的
东北人
24.大寒 哈尔滨 松花江的冰 沙俄东方铁路,
100+年的历史 圣索菲亚大教堂 最冷零下38度
阿龙的推荐,24节气纪录片,挺有意思的,我好喜欢夏天啊
怎么说呢,一手好牌,打烂了......
贵州石阡的报春官,德发长饺子馆318种饺子,十分惊艳
二十四节气这么好的主题,做成这样。啥玩意儿
昨天看了《谷雨》,深深迷上了,于是今天找来了《立春》、《雨水》、《惊蛰》。画面制作精美,翻译很美,老外普通话很好。看完会深感先人智慧的绝妙,会更爱中国的风土人情,也很想到这些地方去看看,也会想起自己的故乡。
跟随四季节气走过不同的城市,有趣
我觉得挺好的,通过外人视角看下当下中国遗留的传统。印象最深的就是主持人江森海(主持人)普通话很好呀,有时候还能飚一句方言,让人会心一笑。
看似讲节气 实则旅游宣传片 海南“候鸟”那一期让人感恩老祖宗开拓下的广阔幅员 且发觉了东北人真的很热情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因此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片子每一集讲解一个节气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各地方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以及传统习俗的博大精深,非常好看,重新燃起了我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探索各地风俗的激情,喜欢!好想生活在南方依山傍水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己的特产和习俗就更好了,比如茶叶、赛龙舟等等,渴望这样的生活!宁津蛐蛐,一只能卖一百多!
乡土中国,能看到各地乡土秀丽风景和传统文化,也能看到很多糟粕,比如“我们不用西药”“女人不能来”,重在真实吧。其实也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有点失望。十几年前BBC就拍摄了Wild China 这部片子没什么新意。通过老外的体验介绍中国,依旧是一种“观看”和“猎奇”的视角。镜头下的场景早已与现实生活脱节,作为一名中国人都很难共鸣。
非常棒的纪录片,每个节气播放一集,表面讲的是节气,其实讲的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和快要消失不见的生活。片头字体等画面看得出专业团队的精心设计,结尾语言也一样经过精心撰写。主持人胆肥、嘴壮,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是个有趣的人。
制作水准相当高,有料有趣有心,科普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节气习俗。主持人虽然是英国人但毕竟在天朝生活了25年,还挺接地气儿哒。中英双语字幕加上爱乐乐团的bgm加分不少,最主要每集短小精悍,非常适合日常观看且无门槛。
调皮的节目组,刚刚在霜降日里看到更新了,才知道是按节气更新的。老外主持很可爱,选题新颖有趣,意犹未尽期待每年更新。汉字、诗词和节气是我最喜爱的中华文化,按节气生活非常准确、精致,且自然。
在中二十多年英国人的视角,双语,挺适合练听力。每一个节气选一个地方一些民俗,挺有意思的,但也有局限,稍显刻意浅显,但对今天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来讲,不失为了解中国(乡村)的好形式
看的是“寒露”那一集就爱上了,比《舌尖上的中国》的后几季好看多了。
小破站刷到的纪录片,真·年更。
拉踩,比另一个拿腔拿调、总想要展现什么鬼“深度”的《24节气生活》有意思多了!中国本就是乡土的,24节气本就是为农耕服务的,这样拍很好。而且,论所谓“文雅”,小暑杭州荷花那集够够的了,又说人家讲得玄乎,呵呵。
很好的题材,可惜中英合资,主持人也是英国人,全程解说都是英语。主要有的中国美好的东西,只能用中文表达,翻译都丢失了灵魂。
大美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