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挺难受的,大篇幅都是被霸凌被欺辱被排挤被嫌弃而报仇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 总感觉看不过瘾,刷了好些条评论看到一条说这个父亲拿到日记本了居然是先去的学校而不是警局,或者记着媒体什么的,我觉得挺疑惑的。 从刚开始子若第一次反击把善惠打了被叫家长的时候,她父亲并不知道子若在班级里受到的欺负只是被打了而已,所以他当即觉得女儿只是和同学打架了,然后大概是秉着女儿好不容易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吧好不容易才从小岛来到城市里,不能因为这一点点小差错就被辍了学,因此父亲一直道歉一直再请求原谅。 在学校里被叫家长的那一次父亲还不知道其实并不是子若的错,而是那群人渣的错,当他看完日记本时会找到学校,跟校理事会表明错不在自己的女儿而是那群败类,我觉得也没错吧。后来被打发回来去报警也被告知需要当事人口述以及证人在场,光有证物没有什么用,才只能选择自己给孩子报仇了。 大家都说社会险恶复杂,我觉得险恶复杂的不是社会吧,而是人。就算有钱有高贵奢华的生活又能怎么样呢,蚯蚓永远只能是蚯蚓,而认真努力的毛毛虫才能破蛹成蝶。最后父母报仇的环节看的好不过瘾啊,总感觉太简单了太轻了,这种人渣不该就只是这么简简单单的死掉的,应该让他们也尝尝饱受虐待的滋味儿然后再慢慢被折磨死的吧。这么想可能会觉得有些变态有些极端,但真的难以泄愤!!
个人觉得剧情不是压抑,而且憋屈吧。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影视反映的都是贫穷里的自尊,从而为了自尊而有了谎言。 但好像在我的生活里,穷好像还是可以“炫耀”的事,可以大大方方地跟其他人说(当然一般跟关系好的,不熟的人不会说,应该起码也不会感到尴尬)(︶︿︶)= 而且也没有明面上彻底的贫富歧视 一部分原因也是女主自己造成的吧,虽然女主也有一点虚荣,但更多是自尊。也会避开残疾的父亲,但仍然互相扶持与父亲。 有些地方莫名地快很突兀,例如草丛里就离谱…… 前面是有脾气的,写请愿书也不退让 后面却一再退让不敢还手 对“社会黑暗面”的刻画些许刻意 还有结合现实,这是专门挑的好人主角吧……现实里的小贩,其实没这么善良,都有些小市民的不良习性,食品不卫生态度不好利益优先…… 父女两很难吶!起初我是为啥选这个来看来着?
女主很符合角色设定,因为没钱没权被沦落到社会最底层,挣下又被更严重的报复。也只有韩国敢拍这种片子,这部电影看的人很痛心,女孩在学校受尽屈辱,被威胁成为妓女,遭受暴力,最后自杀,脑瘫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为女儿报仇,最后将害女儿的人用鱼钩挂起来投入湖中,也算是点题蚯蚓,韩国电影的特色,一惨到底,然后绝地反击,属实看的有点揪心
电影看完之后半天缓不过劲儿来,总感觉好像是心里有块石头堵着一样,其他的这种惨兮兮的电影最后那种复仇完之后的快感会快速消褪掉前面造成的压抑感,但是这部电影最后的复仇情节过于短暂以至于压抑感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电影就已经结束掉了。。
思考点:
1、自己的对手拥有强大的政zhi背景下怎么办?
这好像是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设身处地的去考虑一下,子若的死因也是由于对方的家庭背景比较大,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只能算是原因中的一个而已,而且好像也不是特别重要的原因,但是关于背景这件事情,还是想说几句。
惠善的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被别的孩子打了之后,随手做的一个动作显示了这个家庭很深的背景(给学校的校长打了一个电话,语气极其随意的告诉了校长他“认为”应该是的事情。),惠善的母亲更是不需要多说了,自己就把身价爆出来了,而且一副颐气指使的样子。
这个感觉很奇怪的说,明明是两个小孩子打架,从小就娇生惯养的惠善在与子若1vs1的真人对抗赛中败北,就想到了利用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感情大做文章,“家族小皇帝”式的状态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李某一对吧,你们都懂得,很大的事情在一些有背景的人们手里就会变的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而那些只有背影的人。。比如小儿麻痹老爸李元术就只能很迷茫的去申诉。。除了这个之外,面对势力弱势群体做什么都是错的,连维护正义的警察好像也这么认为,这要不是法律出现的极大的漏洞,就是这个国家已经不靠谱了。。
小孩子打架升级成了拼爹模式。
这背后可思考的事情很多,当手中有权利的那些人孩子犯了罪,是否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包庇孩子,甚至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难关”?我觉得应该会的。。得到这个答案之后,就突然感觉到人生好黑暗,万一不幸被自己遇到了可以跨越法律的人,那这一辈子貌似就要万劫不复了。。
2、人!尤其是女人,无法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很悲哀的事情!
每次想起惠善的报复,感觉好像看到了中国最近“小三”事件的感觉,常常可以在一些公众号上看到,好几个女人揪着一个小三在殴打,嘴里还不干不净的骂着:狐狸精,勾引她老公之类的话,每每看到这个就感到十分的好笑,自己的老公出轨了,你特么不去割了你老公的JJ,你去怪别人?!(当然这件事情上双方都是有问题的)一味的去苛责小三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道德绑架?惠善明显也是受到了中国公众号的影响,她喜欢的人上了别人的床,她只有折磨子若才能变得更加开心,这爱。。。有点不同凡响。。。
子若的死是一种无奈的死,也算是一种无奈的解脱,那种对前面的路一片黑暗找不到方向的无奈,看不到任何指引的迷茫和痛苦。
反过来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子若的意志是坚定了,申请已经递交上去,被QJ的事情也采取报警的方式去处理,或者多和杂货店的雇主多交流一下法律上面的事情的话,那群小王八蛋和他们的父母早就被法律所制裁了。
(1)子若不敢报警,诚如很多被QJ的女孩一样,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报警之后自己就没脸见人了,还不如死来得痛快。
(2)如同前面说的一样,子若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法律上会怎么样的处理方法,并且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并且对法律也不抱以什么希望,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太腐败的原因,那我只能说这就属于法律意识太淡薄了,不会利用法律的武器去惩治这些混蛋。
(3)写下面话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点,子若好像不敢去报警是因为被其中一个QJ她的小子的话给误导了,对方称: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即使你报警了,最多也只是将我们驱逐出校而已,去,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是议员,委员什么的,他们是不会放过你父亲的。他的话淡化了之后的后果,同时加强了报警之后的危害,这真是极好的话术,凭借这个也完成了恐吓的效果。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第一次被QJ,我们说你是被胁迫无奈的,而后边一次又一次,各种人身攻击式的侮辱,到最后居然还被逼去援交。看着心疼的同时还恨得牙根痒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都想要去帮子若报警了。
尤其是当她为自己鸣不平的时候,主动的请教了懂法律的店主之后,我本因为这一定是一个转折点,结果发现此女子只有去开始的勇气,却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转折点好像就是子若第一次去给惠善道歉的时候,以前那么坚强的一个小姑娘活生生被折腾成了一只任人摆布的木偶,无奈!压抑!悲哀!气愤!各种感觉都交织了。
3、识人是人生最大的事件!如何定义朋友?
敏京!又是一个可悲的人物设定!敏京这样的朋友好像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都会找到一个原型,总会有这样性格的一个人,他们非常期待,也非常想融入到其他人的圈子里面去,但是收惯了压迫的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忘记什么叫做反抗。敏京更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明明前脚还是玩的非常好的“朋友”,几个巴掌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告密者!垃圾堆里的老鼠一般令人厌恶!这样的人也算朋友吗?
子若,识人不明,可怜可恨!
敏京,胆小如鼠,可憎可恶!
一个导演可以拍出来一部让观众跳脚骂街的电影也是完美的,给不到高分的原因不是因为电影的情节,而是因为仓促的结尾,这复仇看的完全平息不了前面情节带来的愤怒。
(1)几个小王八蛋死的太轻松了,既然法律搞不定的事情,那么就由自己来终结好了。——子若爸爸
(2)复仇的情节极其经不起推敲,小儿麻痹,走路都会摔跤的老爸居然可以轻松搞定四个高一的学生?!还可以轻松徒手勒死一个,这也就算了,导演拍摄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真实一点?主犯最后跑到水里的时候明明有机会反手一顿打的,结果就那么束手就擒式的等着子若爸爸去拍打。。搞不懂。。
最后,我宁愿相信是因为国家的腐败导致的子若惨死,我十分不愿相信是因为子若不懂法律而导致发生惨状,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电影。。
不真实,前面很好,但是后面,他爸爸一个脑瘫患者如何能制服四个青壮年?自己走路都成问题,行动不便,站立不稳,他是怎么做到的?超现实了,不现实。用刀偷袭是这位父亲报仇的唯一的可行的手段。不真实不现实。如果这是韩国人的现实的话,韩国人真没有道德。前面的情节铺垫做的很好,但是后面捡父亲为女复仇的情节过于简单,过于魔幻,缺乏现实可信性,将整个故事搞得一下子没劲了。感觉。
刷热门微博刷到这部电影,了解到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的影片。
看到长相有点甜美的女主,联想到我国的谭松韵,脸颊肉肉的酒窝很深。女主的经历也是很励志了,家境贫寒,和患有脑瘫的父亲相依为命并考入首都顶级的贵族音乐高中,勤奋好学加能力突出,得到了同班女生的排挤不过也受到了男神前辈的注意。
影片到了这里,很像玛丽苏剧里穷女孩得到高富帅的倾心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套路一样。
可惜不是这样,“男神”也不过是想玩一玩“门当户对”的优秀女生,而女主的家境却让他感到“屈辱”,便联手同班蛮横的女生教训女主。而正是女主不卑不亢正直的性格,激怒了这群纨绔子弟,女主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凌辱。最终不堪这种折磨选择离开人世。
女主尝试过和强势的女生谈判,要求保证自己的权利,却发展成了斗殴被贵族高中开除。在便利店打工期间在考司法的店主的帮助下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维权请愿书,可请愿书威胁到了前辈的出国计划,女主遭到了变本加厉的欺凌。
欺凌者的背后有着强大的财团,有着富足的家境,有着掌管某方面权力的家长,有着一群狐朋狗友。相反,被欺凌者只有贫苦的家境,只有还需要自己照顾的残疾父亲,只有一个同病相怜的弱势朋友。在被欺侮时,再大分贝的尖叫和求救都是徒劳;本是温暖小窝的屋塔房,在欺凌者的入侵下显得如此单薄;在贫苦又残疾的父亲面前,学校 警局没有一处是能够伸张正义的场所,得到的只有嘲笑和无视。
在这种阶层等级差异很大的社会中,底层人民感到的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吧。就连考司法的店主,在看到女主自杀前留下的记录施暴者的罪行和自己无助处境的日记本后,只有还给女主父亲,却不敢帮这位父亲找回公道。父亲被警察拒绝受理案件后,颤颤巍巍的离开警局,掉落的不仅仅是女儿记满屈辱的日记本,还有对社会的信心。
之前一直不懂影片为何取名《蚯蚓》,中间看到女主被退学父亲跪下求校领导仍被拒绝二人走出学校后女孩对父亲说“能不能不要因为自己贫穷就要在他们面前像虫一样生活”时,我在想蚯蚓是指社会底层见不到正义的光明的群众吧。影片最后是漂泊在湖面上的小船,四支鱼竿四只鱼钩,有只鱼钩曾在“男神前辈”的嘴里深深地捣住。这里是将罪恶的人作蚯蚓也就是鱼饵的比喻吗?投入湖中去钓取更深重的罪恶吗?
演员的演技都很棒,尤其的父亲的扮演者,将脑瘫患者不便的躯体动作和对女儿的百般疼爱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女主的性格也很饱满,小演员的表演同样很出色。
但我最后只给三星,因为影片在展示社会的根本原因这方面不足,网络的作用也没有显现出,想看到女主发布请愿书后普通群众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但影片只给了校方和欺凌者的反应,难道店主的一句简短的问候就代表了普通大众的反应了吗?这种题材的影片应该有抨击叩问社会每个阶层的作用,希望能起到调动每个公民的关注和维权的作用,这是本部影片欠缺的地方吧。
反正我在刚看完后先想到的是理想中的玛丽苏剧情很大可能会发展为校园欺凌事件。
可能是我比较极端,我更喜欢《不哭妈妈》里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种热血沸腾式的复仇,或者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父亲,还能怎样呢。他只能赌上自己的命,能做多少做多少罢了。这类题材的电影,真的是不能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只是以沉默以眼泪
想到初中时,隔壁班有群男生一起欺负一个矮小男生,飞起一脚踢他的头,老师从走廊路过假装没看见。实施校园暴力的孩子都应该去死! 其实小孩的心性残酷又黑暗,真是人性之恶。很庆幸自己没能当教师,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好老师,温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得到幸福,像光一样指路。现在很庆幸当了记者
复仇的桥段太奇怪了,减弱了这种悲剧的冲击力...
强大的恶人用手指轻轻拨弄一下小人物命运的轮盘,无论他逃去哪里,都是满盘皆输,拿命搏也未必能赢。我看见了人性的黑暗面,也看见了小人物翻身的一百种不可能。
以暴制暴的戏码还是大快人心,虽然现实中不可能。其实我想看的是女主奋起以暴制暴,为什么要自杀,死都不怕了,不能干掉那些人再死么?
脑瘫小人物父亲vs恶毒权贵死孩子,往死里揍;硫酸模特电缆鱼钩,最后十分钟太仓促,不解恨。《绿洲》X《韩公主》X《复仇的金子》,立意是不错,但感觉只是这三部片最浅层直白的临摹拼凑
比韩公主更令人沉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靠鲜血来讨回一丝尊严
这个比妈妈不哭拍的好,爸爸演的太好了,如果这是真的,只能说韩国有钱的都没什么教养,家长也混帐的狠,才能养出那种畜生不如的子女。
这电影怎么说呢……模仿「妈妈不哭」的桥段有几处,基本从85分钟开始看比较推荐,前面的剧情都太虐了,看个电影解说都火大。片尾复仇的剧情太仓促而且好像和「蚯蚓」这个名字的深度不符,另外韩国硫酸很贵嘛,很想赞助爸爸一整桶。推荐喜欢韩剧的看看……
复仇部分比《妈妈别哭》看着过瘾些吧…我更想看那些禽兽的父母悲惨哭喊的样子…可惜没有演…再就是…为什么找一群这么丑的演员来演啊??除了女主没一个好看的…
虽然以暴制暴并不是可取的手段,但恰恰是以暴制暴这种人在绝望中才会使用的最后手段,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无助,政府的无能,和被伪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虚伪
想起前年的那部「韩公主」。最黑暗的地方如果能被分享出来,那么即是光明。昨晚睡前看了林奕含事件的新闻,青春期最沉重的一记暴击,鲜血沿着人生的脉络一直渗进骨头里,你想让它什么时候疼就什么时候疼。当这个世界真正变得好起来,从来都不是柔弱者开始变得强大, 而是因为强大者成功地控制了自己。
如果我是爸爸,我觉得我应该不会让他们死的这么简单!
看完心里非常难受,为啥就有那么一批人渣喜欢欺负弱势群体,以凌虐弱者为乐?它们到底是不是人养的?!
题材选的非常好,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撤回请愿书后被凌辱那段太脑残了)的部分过长,父亲复仇的部分又才仓促bug太多。男主演残疾人可真是绝了,看得真累。女主也很有灵气。渣男一号丑的一逼。校园暴力就是应该教育孩子绝壁不能怂,被欺负了一定跟丫往死里干,一次干翻丫的;或者保存证据,搞翻丫。
不知道韩国那边是不是都这么黑暗,也许只是隐喻社会的黑暗,但真的很沉重。
结尾小船的四个鱼钩下面是四条蚯蚓
傻逼富二代们也太丑了点 那么有钱为啥不整整容
《蚯蚓》这部电影,简直触目惊心,当校园暴力事件向着杀人复仇演化,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学校领导层的庇护,处在社会底层的父女无处申冤,只能被人踩在脚下任其蹂躏,感觉这部电影改名叫《蝼蚁》更为确切,小人物被欺凌只能委曲求全?亦或是以暴止暴?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直期待看个这种结果棒子先拍出来了。题材很好但是太夸张,父亲奇迹般复仇让全篇降低一个档次。我会这么拍:没有背景的女主遭遇校园暴力,学校息事宁人冷处理,警方口头警告完事。视频发在网上引发关注,各方介入调查,女主被大家骂婊子最终自杀。再探讨校园暴力的成因,法律制度、学校家庭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