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评论,不应只有清一色差距和怜悯的大同小异的文字。在我看全部集数的过程中,我从未以自己相比于他们的优越感而自傲,也不只是低声下气同情他们。 同样是对于像纪录片中那样的自然环境,我们的汉唐先民以昂扬豪迈的姿态,书写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样豪气蓬勃的诗篇,打出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盛世;就算是在后世眼中的弱宋,我们的先民也以这样的姿态,开创了当时亚非航海贸易的奇迹……而现在,看了这样的环境,大家的评论中,反应差距和空有怜悯之意的居多,能够联想到上述内容的,又有多少?
无意间看到网上有人推荐这部纪录片,今天无聊的时候找出来看了一集,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
❶ 肯尼亚
第一集主要讲述了 肯尼亚,这里是非洲西部,居住着马赛人,马赛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几乎只有20%左右,方圆20里,只有一所学校,而肯尼亚的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便是途径危险遍布的大草原,草原风景真得很美,但是与此同时,草原上的大象,狮子对他们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漫漫求学路,就像闯进了没有笼子的野生动物园。
家庭的贫困,物质的匮乏,以及求学的艰辛,消耗了这些孩子大部分的精力和体力,所以他们的成绩也不太好(看到这里突然想感叹:我们社会主义真的很幸福了,贫困地区有很多希望小学,还会有免费的营养午餐,而这些孩子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
纪录片中,有这么一幕也是很震撼到我:孩子们一路上天气炎热,却没有一口水喝,一路上饥肠辘辘,只能摘着野果子吃,而走到取水点,也只能多喝几口却没有塑料瓶带走。
❷尼泊尔
相比于第一期,这一期的震撼小了很多,这是尼泊尔来自60M宽的河对岸的一群孩子们,因为河阻断了他们上学的路,而且又没有桥,所以,他们每天行走在钢索上,当别的孩子可以5,6分钟到学校时,他们却需要两个小时,因为每天走钢索过河,所以他们没有精力投注在学习上,所以成绩也不尽人意,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可能因为贫穷,因为落后,我不禁感叹,在小小的尼泊尔,也有着贫富差距这么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孩子遭遇着“校园暴力”。
❸西伯利亚
这一期很轻松,好像寒冷让一切生活都变成了慢生活,-50度是冬季常见的温度,所以也决定了他们连上厕所都得速战速决,而且从水里边钓上来的鱼不用宰杀,直接就会被冻死,西伯利亚的冬季是漫长的七个月,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很独特的,洗了衣服不会晾在屋里,因为这样会使木头开裂,所以冻在外边,把冰再敲下来。
❹秘鲁
秘鲁有一群乌鲁族人,因为战败所以居住在的的喀喀湖上,他们的家是芦苇做的,一切生活用品,也几乎是由芦苇构成的,平时需要的水果和蔬菜需要用鱼来换取,这里的孩子每天要划船去学校,有的甚至要划两个小时,在路上浪费了太多精力的他们显然不如陆地上的孩子聪明,在这危险的求学路上,每年都会因为恶劣天气而有4-5个孩子丧命,但是为了上学,他们不怕辛苦,更不惧危险。
才看了菲律賓的,正在看玻利維亞。就情緒也很複雜且難受。
倆姑娘在下山路上跑著跑著在落葉上滾了起來還在嘻嘻笑的時候,就覺得她們也好了不起。
Elma背起他弟弟又摔了下去的時候,唉,心都疼。
看完西伯利亞,覺得相較而言他們的生活至少沒有那麼困苦。
看這幾集的時候都在想生活這個問題。他們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是難以選擇,只能接受的。這樣生活的人也遠不只是這些孩子。
我遠比他們幸運,但同樣非常受限的生活,又應該怎樣儘量不負這每一日呢?陷入這樣的困惑中。
情緒不好的時候看巴布亞新幾內亞就更難受了,有話說獲得人身是極為可貴的,但我幾乎體會不了這句話。才看到一個詞語叫「污染式」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多講「挽救式」故事吧。
Kenya:
I’m hungry 😭
女性吃內臟,肉基本是給男性吃的!
Nepal:
只要沒人死,這橋就沒必要建! 拉達克:
也心疼父親們啊,還立馬要應付回程。
尼加拉瓜:
They don’t forget to be children.
邊洗衣服邊潑水玩的哈哈笑聲聽的人心一暖。
媽媽做早飯的騰騰熱氣感覺要從屏幕裡飄出來漫在我眼前。 Ethiopia:
精瘦的男孩子們
割禮
對某一宗教的偏見日益深厚...
Mexico:
三個姑娘不把警告當回事,蹦蹦跳跳跳下最危險的那段路,下來就開始嘻嘻笑,吊著樹蕩,孩子的天性真是可貴,但還真是希望她們take it seriously.
男孩子從始至終因為爬山呼呼的喘氣聲。 Peru:
秘魯的風景好美。
I really wanna study. 聽到這句有點淚目。也是因為自己最近的身體狀況原因吧。
喜歡少年自己做的船。
姐姐好棒啊,全程划船不說,接送別家小朋友目送他進門才走。 蒙古國:
我要是有這樣的父女關係已經滿足了。 Columbia:
女孩子們都長得好好看啊。
男孩子要趟那麼多水還是蠻辛苦的,最怕水裡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像裡面說的
stingray,被sting了會致死。
覺得老師像是個好老師。
央视曾播过一部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 纪录片讲的是一些落后国家地区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去上学。 要穿过大草原,和野兽同行。 要飞越“吃人河”,稍有不慎就命悬一线。 或是要克服超过零下50℃的严寒。 又或是要划着芦苇做的小船,独自穿过80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 他们不是不怕苦,更不是不怕死。 而是怕没有出路,一辈子困在原地。 明明那么苦,那么危险,为什么还要上学呢? 因为他们不想再过这样的苦日子了。 我们都上过学,但如此艰辛坎坷的上学路,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要知道,只有站在高山向远处眺望时,才能看到最壮丽的美景。 读书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着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 可以让你领略不同的人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 读书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找一份好工作。 而是让一个人保持学习的习惯,有将知识变成成长动力和养分的能力。 只有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血和肉,才能获得更加充盈的人生。 当你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最渴求、最直观的感受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寻得。建议作为家庭教育片,陪家里人都看看。
我们生活在都市当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各种便利,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便利,是那么的珍贵。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取材于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墨西哥等不同国家,拍摄孩子们一条条凶险的上学路。
埃塞俄比亚沙漠上住着阿法尔人。每个村子之间可能相隔十几公里,而这个村子有可能就只有两户人家。
这里的孩子要上学,通通到一个学校。这一期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村庄,他们要步行15公里到学校去上课。
早上沙漠上方太阳升起,11岁的哈米德喝点儿羊奶,吃几口自制面包,叫上同村的伙伴,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沙子路很难走,脚经常会陷进去,有时候遇到沙尘暴,辨别不了方向,人会迷路,片子里讲曾经有学生再也没有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仅太阳炙烤,路上也没有水源,甚至他们没有钱,买一个水壶,只有在出发前多喝点水。
放学的时候是下午1:30,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沙子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多度。
在烈日的炙烤下,沙子的灼热中,他们只有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行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而相比之下,我们简直太幸运。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享受了很多便利。打开网络就可以有很多信息,去到哪都可以搭车,不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不需要冒着生命的代价求知。。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曾经一个线下的活动,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也有15公里远,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看这个片子会让我觉得羞愧。
所以,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别躺在上面睡大觉。
仅看b站四集。 【肯尼亚】 马赛族(传闻猎杀狮子的民族)的小孩每天仅凭几口牛奶穿越大草原去上学,大象是最危险的动物?逆风而行。 【尼泊尔】 只有人因此丧命,政府才会关注这个问题,比如修桥。上学路必经大河上的铁索,六年级以上推着前进,那个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孩子说“我并不期待,我只是害怕”。以及需要碰运气的顺风车。 【西伯利亚】 对于寒冷总是有着美好的幻想,不论是林清玄的“煮冰”,还是一直梦想着冰天雪地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举目茫茫唯此二人。可是不知为何很反感片中踩雪时嘎吱嘎吱的声音?明明自己踩时很喜欢。喜欢那个小孩上学绕路到结冰的河面玩耍,虽然无甚乐趣,但还是可以自己寻找趣味所在,不是吗? 【秘鲁】 印加文明的起源地如今存在的证据只是一些破落的神庙遗迹。乌鲁人是的的喀喀湖的原住民,他们居住在芦苇搭建的漂流岛上,每个家都是一座小岛。虽是祖先为了躲避战争而流传下来的习俗,不也很美么?依靠芦苇发酵产生气体使岛体保持漂浮,但底部的芦苇全部腐烂后便得打造新的“房屋”,相比较我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钢筋水泥下?四年级的小女孩很喜欢划船,她把这个当成游戏,另一位十一岁的男孩却担惊受怕不已,因为这全靠老天爷赏脸活着,还有尼泊尔的那个对即将要推滑轮而感到恐惧的孩子,这就是还不用为生存而担忧时所保持的童真吧。
“我把他的命运交给神灵,剩下的我就无能为力了,我只希望神灵能在上学路上保佑他。”
他们的梦想?当医生,当飞行员,或是仅仅想要一座桥。可惜呀,寒门难出贵子,这些上学困难的孩子的成绩普遍更差,毕竟,他们每天几乎要花比在教室里更多的时间在路上保证生存。天道不公!
那位肯尼亚的教师说:“他们必须认识到上学的重要性,他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上学,否则孩子们只能一辈子放牛,失去过上另一种生活的机会。”受教育只是多了许多选择的机会,可是很多的孩子却没有这种机会,同样多的孩子们却还没珍惜这种机会。
天道不公!
如果片中的小孩如同自己的祖先父辈一样永远呆在自己的部落里,那这也就是一部简单壮观的风景纪录片,于我也不会有多么的震撼。难以想象在如今这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还有人为了获得最初级的教育需要面对如此的困难。
他们跋山涉水只为获得进入文明世界最基础的教育,并花掉家里所有的积蓄,当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不可能成才的,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去接受高级教育,国家没有这种条件,家庭就更没有,还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不胜枚举,或许哪一天他们就不出意料的死在了去上学的路上。但这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渴望进入文明社会的种子,如果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未来还是可期的。
希望国际社会多关注这些客观条件艰苦但又渴望获得知识的孩子。
如果我小的时候看到这个纪录片,我现在应该是学霸,太不容易了
我真的很反感每次看完这种片子就感慨“现在人/学生/孩子这么幸福了还……”的人,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没有比较性,如果让他们多看几部曼哈顿纪录片估计要感到落差巨大报复社会了。用脑子想想片子的社会价值,看完你能做什么。不要只会小学老师教你的那一套喟叹
小小年纪独自越过布满毒蛇的丛林,赤脚走过滚烫的土地,划着漏水的独木舟,他们每天的上学路比我们特意去参加的野外项目危险艰辛一百倍,不去看这个世界根本不知道手中拥有的是什么。
在看第二季,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了?
看多了都是泪,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每天都有可能跌落山崖,每天都有可能被野兽吃掉。最大的敌人是贫穷的家境,可能使他们放弃学业。但是孩子们还是努力坚持,坚持翻山涉水去上学!
公众号看到推送 立刻搞来肯尼亚那集原来在电视上看过 难怪熟…对知识的高度渴求支撑着孩子们的上学路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趟历险…
看看纪录片里的这些孩子,感觉到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比起他们每天要面对的困难,我们所遇到的,简直不值得一提。世界本无公平可言,我们只有自己更加努力,尽可能的去改变它!
B站上看了央视放的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和秘鲁,其他的想看。尼泊尔的最揪心,连老师也说他们不可能学习优秀,他们经常分心。
我们总是可以从更惨的人身上找到满足感
刚刚看完巴布亚新几内亚分集。相比迈克尔和露丝翻山涉水躲避猛兽毒蛇上学之路(迈克尔因为恐惧湍急的河水没有去成,露丝到了学校还要70美金的学费30美金的生活费),我们的边远贫困地区要幸运多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德政和仁政。
他们的经历是我从没想象过的,这也许是他们的财富
哎太不容易了
好艰难,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与物质贫瘠相伴的,真的是精神的富足吗?
不过也应该看到现代文明带去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很多土著文明的自然条件来看,现代文明其实还远远不可能在短期内足够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倒是更多地破坏了他们原本已经与自然环境建立起来的平衡关系。当下的情况是,他们面对着两个现实,一方面要被动接受现代文明不负责任的童话许诺,另一方面又被迫洞见了他们自己有多贫困,这贫困其实只是以现代文明为标杆而制定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厌弃自己的出身,渴望去大都市,终于心甘情愿背离故乡成长为现代文明需要的棋子,廉价的劳力,便宜的新娘……
一天过的那么辛苦,只为去上学!大家都想通过知识改变现状,所以才会越来越卷
孩子们上学之路充满了危险,却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大草原上的日出日落,成群的牛羊,微风中飘荡的芦苇荡,波光粼粼的蔚蓝色湖面,温柔治愈的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愿这大自然的美好会永远存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给他们带去的是美好的童年记忆。愿他们实现梦想之后,回首童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曾经也走过3.9公里上学,深有感触。
真的好想给尼泊尔的小朋友们寄手套,看着他们每天都这么辛苦地冒着生命危险越江推着爬索道,真心不易。他们努力着试着改变自己命运,实现梦想。上学学知识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们当下轻而易举地拥有着,却是他们竭尽全力才有机会期冀的生活。太容易得到就认为是理所应当。同样是人,我们为什么活成这样?反观他们,真的要自省。
过于艰苦的生活,真的会分散人的精力啊,纪录片里不止一次提到。长途跋涉到了学校,这些孩子却又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因而很多人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都比较靠后。仅仅是为了能达到学校,他们就已经付出了全部力气,社会从来不是公平的。但最终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对他们来说,也只有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