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拯救和被拯救的人都重新获得幸福
和前段时间看《天伦之旅》时一样,我瞬间被这种安静、缓慢、温情的电影击中
没有丝毫抵抗力的泪流满面
因为通篇弥漫的失去的孤独、阴阳相隔的无能为力
尤其是在与那些井井有条色彩鲜明的过去的对比后
尤其对象是亲情缺失后比成人更加无助的老人或孩子
电影的色彩在澳洲自然的景色下始终细腻和充满昏黄的旧日感
六角镜下散漫的阳光、玻璃窗上聚集的雨滴、夕阳下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汽车疾驰过扬起的长长的尘土
音乐也多是简单和弦的乡村吉他曲 充满生活感
死亡在单纯的孩子眼里 只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带走她的也许是一棵树、我可以去那里和她一起生活、她会从敞篷车的顶上
扔下给我的信
烦躁孤独缺乏安慰的时候无处宣泄只得听不见劝说和威慑的猛蹬车座后背 或是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另一个男孩因为父亲有了新的生活 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不被肯定和喜爱的
正是因为失去 让原本大条的男人开始懂得重视亲人的陪伴 正视生活的琐碎细节
从对孩子而言只是很多天才出现一次带给他礼物的那个人 开始注意孩子的起居住行 开始重视被自己留在远方的孩子的
最后 三个男人开始过起真正的公猪乐园的生活 在彼此的生命找到联络的脉搏和平衡
逝去的妻子坐在窗边与收拾衣物的丈夫闲谈
他告诉她不用担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
我知道 这是最让人欣慰的结局 拯救和被拯救的人都重新获得幸福
2 ) 《男孩们回来了》——成长,以男人的方式
《男孩们回来了》由英伦硬汉克里夫·欧文主演。克里夫·欧文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是其在《偷心》中的出色表现,被妻子背叛后隐藏在冷峻外表下的愤怒、颓废、尖刻和不择手段被其演绎得入木三分。硬朗帅气的外表加上厚积薄发的演技,他的片子可以一看。
该片由真人回忆录改编,主要讲述了由克里夫·欧文扮演的乔痛失爱妻以后如何担起父亲的责任,怎样应对纷繁的生活琐事,怎样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怎样与两个孩子(亚特和与前妻所生的哈里)进行情感沟通,在伤痛的阴影里相互依靠相互温暖。
一个失去妻子,一个失去母亲,一个从小被父亲放弃,无需更多言语,导演用平静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掩藏在若无其事的外表下的男人的伤痛。那是乔搂着妻子不愿抽出的手臂,是乔手握话筒拼命咽下的哭泣;那是亚特路边车里突然发疯般的狂躁,是亚特不经意间趴在地板上的发呆;那是哈里拘谨闪躲的眼神,是哈里敏感不安的寡语……没有人大声哭喊,没有人刻意提及,却更加让人心疼。
乔说,“对亚特来说我只是离家几周后给他带回礼物的人,我得多陪陪他”;亚特和父亲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告诉他,“别担心,我暂时在这里陪着你”;哈里在电话里问父亲,“你没事吧”,从英国来到澳洲看他。在生活的重要时刻,乔、亚特、哈里谁都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陪在亲人身边,也许他们甚至不会说一句安慰的话,不会给一个温暖的拥抱,但,承担,就是男人最深沉的爱,这里,亲情在流动。
经典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中唱到,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可能就这样奇怪,有时,男人生来就是男人,比如年幼如亚特,却同样以男人的方式对待伤痛,有时,男人也是个孩子,比如长为人父的乔,依然会慌张无措无所适从。从乔在家庭与孩子之间坚定的选择,从哈里做出照顾亚特的承诺,从亚特执意带回哈里的执着,我们看到,面对生活,乔,亚特,哈里,三个男人都在一点点成长。
天地很神奇,一阴一阳赋予男人与女人天生的不同。男人粗犷,女人细腻;男人坚强,女人柔弱;男人为刚性做诠释,女人是韧性的代名词。男人渴望高远辽阔,无拘无束,所以乔打破条条框框,告诉孩子“just say yes”,无论是影片开头乔将车开上沙滩让亚特坐在车窗前迎风驰骋,还是贯穿其中的在巴伐利亚小旅馆的浴室里高空跳水、抑或在自家门前跳上蹦蹦床滑下空中滑索道,不管是为了发泄愤闷还是为了开心刺激,在打破常规中找到精神的释放和自由的乐趣,这,也是一种男人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没有什么做不到。
一定意义上来说,《男孩们回来了》是一部解析男人的影片,讲述了男人的伤痛和爱,男人的承担和成长,看这样一部片子至少可以帮助女性观众更好地去理解男人们的内心和表达。
3 ) 人生长恨水长东
很动人、真挚的片子,看的过程中数度落泪。
很多感人的细节。
母亲去世那天夜里挣扎着起来给孩子准备午餐(用孩子喜欢的做三明治的方式),之后躺在丈夫怀中吐出最后一口气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
孩子看似懵懂不知离殇,但在车上拿着父亲烤焦的面包片(意识到妈妈不在了)突然爆发的狂躁和在旅馆突然趴在地上陷入呆滞状态,无不表明母亲的突然离去对孩子内心的震动有多大。幼小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的情绪呈现方式剧烈又原始,很真实。
孩子想要一辆敞篷车,希望天上的母亲可以看到他,这个愿望他一直没忘,最后父亲买了一辆敞篷车,片尾他趴在敞篷车的后座,面带笑容仰望天空,正好回应了之前父亲幻想中和母亲的对话:
母亲:他还会记得我吗?
父亲: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
今天连看了两部亲情佳片(另一部《法兰基,我的爱》),一部讲单身爸爸和儿子,一部讲单身妈妈和儿子,都非常棒,细节真实饱满,小演员的表现尤其精彩。
4 ) 如果男人是朵花
人生就是种责任 责任可以拥抱生活 乔失去了最爱的人以及那些并不属于他的琐碎烦恼
他坚持自己的勇气去承担一切 去呵护纳提去了解哈瑞 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过无从招架 也有过身心疲惫
但这又怎么能摧垮已经变成一朵花的男人 当花接触到更多的阳光 当Sigur Ros的配乐响起链接那温情的画面 我真的完全被这个男人的魅力所吸引 我们还需要谁? 一个没有女人的家庭 因为我们喜欢它
5 ) 男人的责任
我想对于一个长期工作在外,家务事都是有妻子打理的男人来说,失去妻子不仅仅意味着失去了生命中的挚爱,还意味着接下来他将要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如何在在悲伤中抽离出来并且有条不紊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Joe明显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有着十分合理的教育理念,例如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为孩子的小小错误而动怒·····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问题总会一个接着一个出现。我想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承担起责任的时候了。
他没有总是请救于别人,他希望靠他自己的力量能将这头家打理地好好的,尽管有时他必须要在工作上做一下牺牲。当Harry来的时候,我突然害怕他会引起该片最强力的矛盾冲突,因为我怕Joe会崩溃(可能是因为我把自己代入角色,而我会因此抓狂吧),但是还好,Harry不是坏男孩,这要感谢编剧没有狗血。但是,最终Harry的离去还是带出了影片的另一个高潮,那时我就自己跟自己猜,Harry会不会最终回到Joe和Artie身边呢?我拿捏不了,因为无论怎么样都是合理的,影片都是能够继续进行下去的。当然我是希望一家团聚了,所以Harry出现在车站时,我十分感动。(在此之前我还责备了一下编剧怎么突然狗血了:让Artie失踪)。
影片最终还是走向了大团圆,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难道生活中的悲剧不够多吗?这只是一个发生着的故事,不必太过典型吧。你们认为呢?但我想,影片中许多桥段都是现实生活中父母们会遇到的,但是他们会怎样处理呢?我不敢想象,因为我又将自己代入角色中去了。
PS:Artie打Joe那个情节哭了。
6 ) 《男孩们回来了》来自三位先生的感动
何种伤痛,都无法刻意去忘却,就像橡皮擦抹不去过往一样。把烦恼一股脑装进行李箱,逃离伤心地,服用的不过是暂时有疗效的止痛片,治本的方法依旧是要勇敢面对一切。
《男孩们回来了》讲述的故事就如邻居家里的不幸遭遇,你坐在屏幕前感受他们的悲伤,回过头瞬间会有经历过的闪念,但描摹不出始与末的真实印迹,仿若走入镜头,你站在栅栏外看到院内的表象,却无从深入一样。这样是好的,无法承受的重不要背负在任何人身上,只记住最后被拯救的幸福画面就好。
我记得乔开着车,载着两个儿子,重新上路的背影,那也是最后的结局。开始于乔带着小儿子恣肆驰骋在海滩上的天伦景致,畅快的笑、忘情地享受违禁带来的快意,以为是段温馨乐章的前奏,却不想悲剧恰恰被掩藏在父子俩的欢声笑语中。
车驶出海滩,向等待主人归来的家驶去,乔推开房门,屋内一片狼藉。传统观念上,没有女人的家,或许就是这般惨状。乔开始叙述这个家庭的不幸,从妻子离世前,毫无征兆的生活画面说起,很多不幸与幸都是悄悄降临的,像霍桑在《大卫的机遇》中所言。
关于这段追忆的片段,是考验硬汉子克里夫.欧文演技的操练场,他表现出色,无论是在隐藏悲情的坚毅眼神中,还是在躲进无人地发泄痛苦的啜泣里,那种失去挚爱的丈夫、及单身父亲形象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要赞扬片子里表现突出又各具特色的三位男士,就要先提及故事素材,不愧为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影片,从内容及对话中都能看到深刻逼真的生活细节。特别是从小儿子阿蒂的一举一动中,能感受到更多的生活杂味。
是因为无法驱散母亲病逝对自己的伤害,坐在车子里小儿子阿蒂才会有那么任性烦躁的反应。是因为未得到过父亲肯定的爱,大儿子哈利才会那么小心地接近父亲。幼小心灵的创伤必须及时医治,乔在舔舐自己伤口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他未曾留意过的过失。大儿子哈利是带着伤长大的,乔必须在醒悟到错误的时候尽可能地补救一切,并让自己振作起来,保护好两个儿子脆弱的心。
片子中最常看到的便是车窗外的风景,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路片。是在借用车子的速度,用充满激情的爆发力去吐纳心中郁结的闷气,那正是苦闷时最需要释放的感觉。
乔带着小阿蒂眺望大海的那串长短镜头,剪辑得唯美旷然,注视脚下的坚石,面对咆哮的大海,徒然升起藐视一切烦恼的勇气。这浩瀚的宇宙,无影无形的大自然,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可以顽强地繁衍生命,那困苦磨难又有何可俱的呢。
其实,这类让人感悟的画面在本片中随处可见,对于生活片,这也是我越来越迷信真实的原因,可以从“神”的境界超越生活,但故事一定要从生活的“形”上老老实实地讲述。
是悲剧,新近已不时兴没边的煽情方式,泪可以奔,但鸡皮疙瘩不能抖出一个。让观者看到笑着落泪的脸,才算修炼得上了道。当然增添一丝恰如其分的点缀,自然更好。动听美妙的音乐伴着一路的颠簸与愁苦,免费游历澳洲,欣赏当地的美丽风景,可谓用心良苦。最后送上“the boys are back”,前方的路要继续走,父子三人会走得更平稳更顺畅。再回味,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附上原声大碟目录:
1 The boys are back ------- Hal Lindes
2 fjotavik --------- Sigur Ros
3 Water fight ------- Hal Lindes
4 All the wild Horse ------- Ray Lamontagne
5 Joe&Laura ------- Hal Lindes
6 Katy’s Garden ------- Hal Lindes
7This wasted life ------- Mayfield
8 Joe’s office ------- Hal Lindes
9 Family photos ------- Hal Lindes
10 Harry&Artie Home Alone ------ Hal Lindes
11 The Fix -------- Elbow
12 Jounery to England ------- Hal Lindes
13 Love me Chase me ------- Carney
14 Don’t abandon us Now ------ Hal Lindes
15 Paddington Farewell ------ Hal Lindes
16 You Belong to me ------ Carla Bruni
17 The boys are back (Reprise) ------ Hal Lindes
18 Ara Batur ------ Sigur Ros
19 Don’t Abandon us now (Revisited) ------ Hal Lindes
妻子死后关于男人独撑一个家庭,通过自身努力和性情改变两个男孩回到自己身边,一起在澳大利亚过上正常家庭生活
他又再次看到死去的妻子就在身旁。他为她收拾衣物,他与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她担心小儿子会忘记自己,他告诉她不用担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 我的眼泪噼里啪啦的掉
Sometimes we make mistakes in our lives, sometimes we hurt people we love. It’s a pity we don’t know that and cannot fix the damage. However, if we do, and we get to be loved back, then we are really lucky.
细腻的电影本身平淡真挚,美好的镜头和原声也加分不少。讲述关于单身父亲和两个儿子间男人成长的故事,孩子的表演自然流露,时常出现的妻子也令人动容。
克里夫·欧文主演的澳洲影片,讲述父子间感情的“令人心碎的喜剧”。演大儿子哈里的乔治·麦凯不错,真实自然。
温柔的Clive Owen ,绝赞的原声
剧情没有太多的迭荡起伏,但简单而真挚。Clive Owen这几年接了那么多的商业速食片,偶尔是该这么反朴归真一下……对了,Sigur Rós在里头的那些歌曲很抢耳~
男主的生活一团糟,观影过程我的心情也一团糟,我不喜欢男主抚养孩子的方式——散养对吗?虽然他丧偶!小儿子让他惯得都没样儿了!对大儿子他更没半点儿责任心,如果不是二婚的妻子病死,他怎么会想起大儿子?这样波澜不惊,沉闷冗长,剧情再紧凑一些会更好!倒是南澳大利亚的风景值回票价!
平稳含蓄的温情故事,一如澳大利亚乡野小屋外漫山的稻浪,沁人心脾。身为两个女儿父亲的欧文,眼神里的揣摩变化足以让你看到并信服一个单身爸爸的苦闷与渴望,两个孩子不造作的本色出演更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英国在处理父亲这种亲情洗的时候格外细腻,没有波澜的剧情,但很温暖
每次看完澳大利亚的片子就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太美了~~不过想着Joe的房子好郊区啊,不会影响工作或孩子上学么?伴着有点伤感有点怀念的音乐,影片流畅,感觉整个节奏较同类片要快,单亲爸爸带孩子太难了,何况两个异母、年龄相差较大的男孩,有时放纵他们尽情的玩,太危险了有点过,容易出事。。。
I wanna go to Australia, like now. Anything but smocking here all night.
画面很美 承认里面的父亲的确在与人相处的方式上有些自我中心 但我觉得他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到最好了 相反觉得2个孩子被宠坏了,小儿子年龄小又死了妈可以理解 但是大儿子没必要这么矫情算是叛逆期嘛? 不就是离异么父母也尽努力在补偿 发达国家小孩对于父母的精神需要真是太多了
不再是关于小女孩的温馨电影。儿子,爸爸,微妙关系,这比女儿,爸爸更让我动心
克里夫欧文暖暖的独白像秋天里慵懒的午后阳光,让人心醉神迷。
不禁想到Grace is Gone,虽然叙事重心完全不一样。Clive Owen如此硬汉的银幕形象当起了单亲爸爸,各种纠结怎不令人心碎。“爸爸爸爸我们换辆敞篷车吧”“为什么”“这样妈妈就能看见车里的我和我说话了“
男人之间表达感情是有自己的特定默契的
男孩和男人都需要成长。温情啊!You belong to me,don't say sorry。OST好。
这种文艺腔十足的片子果然不是我好的那口。拖拉的节奏,不时响起的忧伤的音乐,复杂的人物关系设置,费劲巴拉讲的故事以及欧文那张故作深沉和痛苦的脸,真是文艺到骨子里去了。同样讨论男人责任或者父子关系的片子,About a Boy和火星的孩子都比这个有意思多了。
还不错吧,宝马男演这样的情感片,虽然跟车还是离不了关系,但是结尾那里很感人,为什么要买敞篷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