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稻草狗 剧照 NO.1 稻草狗 剧照 NO.2 稻草狗 剧照 NO.3 稻草狗 剧照 NO.4 稻草狗 剧照 NO.5 稻草狗 剧照 NO.6 稻草狗 剧照 NO.13 稻草狗 剧照 NO.14 稻草狗 剧照 NO.15 稻草狗 剧照 NO.16 稻草狗 剧照 NO.17 稻草狗 剧照 NO.18 稻草狗 剧照 NO.19 稻草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15:05

详细剧情

大卫(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为了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大卫携爱妻艾米(凯特·波茨沃斯 Kate Bosworth 饰)回到了风景宜人的南方老家。老家清新的空气和闲散的生活让两个疲惫的城市人感到十分的新奇,而在这靓丽的风景之下,原住民们对这对初来乍到的夫妻却并不能算得上友好。   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卫对来自外界的种种歧视选择了默默忍受,甚至在妻子被一名当地的建筑工人设计强暴之后,他也只是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大卫的一味忍让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欺负,当一群“野蛮人”试图闯入他家时,曾经懦弱的大卫选择了拿起武器,为了保卫自己最后的家园而战。

长篇影评

1 ) 强奸戏的拍法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高潮并非后面的以暴制暴,而是中间的强奸戏。
女主没有提到被强奸的事,在暴乱中被撕裂衣服的情节也与前面断裂,很奇怪,导演把霍夫曼完全晾在强奸事件之外,而他最后也不明白女主角为何如此抓狂,还以为是现代文明的价值观丧尽呢,真是讽刺。
女主角是以乳头进入镜头的,然后镜头到地痞帮忙搬捕鼠器。直接有力地点出了后面的强奸戏。暗示推进了1个小时,强奸戏终于到来。
那段“丈夫野外放空枪,妻子在家被放炮”的神一般的剪辑真是太厉害了,看得我呼吸急促,颇为惊叹。导演的掌控力也实在要赞一下,按照一般剧情发展,霍夫曼得知妻子被强,奋力发疯报仇,那就沦为无聊了。导演很清楚故事的魅力,让故事转了个方向,撞到大个子后剧情的主题立即被升华到“现代文明与原始暴力”的冲突。
而这段强奸戏既惊悚又令人难忘。先是反抗屈服交织,然后互动缠绵不已,最后的轮奸又逆转观众的情绪,太牛逼了。

2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邻村的一位老人,在腊月三十这天,和自己的老伴喝早茶,老头放了额外的冰糖:“今天咱甜甜个喝上一顿”然后又说:“听说那醋客的醋还有,你去灌上一点,今天咱香香个吃上顿饺子。”醋客在其他村,来去路程大概需要多半个小时,等老伴回来时,老人已经在自家的上坡中悬梁,地下还有未烧完的纸片,是老人的儿子在外所欠债务的纸契。

很难想象老人的前夜是如何度过的,或许那夜他与死神进行了促膝长谈,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老人只希望在年关能够甜甜个喝上一顿早茶,香香个吃上一顿饺子。在把一个人剔除的所剩无几时,能够如此坦然的老人,那刻就是上帝自己。

当听完这个故事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恐怖分子》中那位老实巴交的小医生李立中,《恐怖分子》是杨德昌导演在1986年的作品,素有“台湾社会的手术灯”美称的杨德昌,除《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之外,他把自己的镜头全部放在了当下的台北,用自己独特而又理性的视角去思考正在发生的平民的生活,用极尽克制与冷静的手法深入到每个小人物的内心,去剖析那深藏在内心底层的人性所在,为台北这座城市留下别样的手术报告单。在《恐怖分子》中,导演在四个人物的相互切换中,让故事一点点现出眉目,自小生长在破碎家庭的淑安因为逃避警察追捕而闲待在家,在闲来无事时,翻阅电话簿打出一个恶作剧电话,这个电话打到了李立中家中,李是一位等待提拔的尽职尽责的医生,而李的妻子是位放下白领生活,在家专职从事写作的失意作家,淑安谎称是李的女朋友,使得李立中本来很冷漠的夫妻关系一下出现裂痕,李的妻子周郁芳也重新开始与自己的老相好往来,在遭受职场冷遇与妻子外遇之后,李立中最终知道“真相”,尝试着去挽回婚姻,但是遭到妻子的拒绝,和大多数人想的一样,李立中开始复仇,分别枪杀了淑安、周郁芳和她的相好,结果却是一场梦魇,枪响之后,只有李立中自己被轰掉的半个脑袋还在滴血,当蔡琴《请假装你舍不得我》的歌声响起时,才发现弱者往往是这样一点点的被蚕食掉,他们的试图改变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命运总是在不忍心中扣下射向自己的扳机。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片子应该可以拍的和《大象》那样,通过反复的寻找和探究,道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也就是一个恐怖分子是怎么样形成的,没有人天生是行恶的,怎样的遭遇和环境一般会造成怎样的人格。这部影片最出彩就在他的自我毁灭,他的心灵和他的梦魇一样,已经在走向恶,可是他已经没有了那样的行动力,而那样的行动力本身就苍白的像个笑话。

同样反映一个人一点点被走向毁灭的还有山姆.帕金法的《稻草狗》。帕金法和北野武、吴宇森合称为“世界三大暴力美学大师”,而帕金法则被认为是暴力美学的开山鼻祖。在《日落黄沙》和《稻草狗》中,佩金法通过直接对暴力场面的展示,显得要比北野武和吴宇森的影片血腥的多。

《稻草狗》这个片名的解释,大多认为是取自老子《道德经》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庄子则补充说“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古代用的祭祀物品之前都用活物,后来发觉真是浪费,去祭祀上苍来求个饱肚皮,还不如自己吃掉的划算,渐渐地开始使用替代品,比如说用木头雕个牛羊,用稻草扎个哈巴狗,这就有了老子用来说事的刍狗。稻草狗在祭祀的时候受尽人的跪拜与荣耀,可是祭祀完了就成了人脚底下踩的垃圾。影片使用这个名字就显得很有意思,其实苍生在天地面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不过是那只在祭祀卓上的稻草狗而已。

在影片中美国数学家大卫.萨莫是一个老实而又木讷的人,他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钻研学问,就来到了英国妻子的家乡,这里环境安详,空气清新,看来是一个很理想的家居地,结果这种安静正好是灾难的滋生地。先是当地流氓看他好欺负,并以此为乐。而后一个建筑工人设计将他骗出家门,趁机强奸了他的妻子。之后,他为了救一个被汽车撞伤的傻子,经那些流氓的挑唆,遭到当地居民的疯狂围攻。他们围在房子的周围,大卫试图和他们理清头绪,结果遭到这些居民的谩骂。大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反击,而这样的反击却是来的那样的凶猛和血腥。谁也料不到结局会发展到什么情况。这种情形完全可以用“狗急了都要跳墙”来概括,即便是一只稻草狗。他带着家眷漂洋过海,为的是独享恬然宁静的乡村时光,他与人为善宽厚有礼,为的是融入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就是会有人蓄意参与破坏,其实从大卫.萨莫和妻子刚到小镇的时候就已察觉,但当时他好心地以为这只不过是穷乡僻壤的人们对外来者的一贯的警惕性反应而已,他还是试图去理解去适应。直到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李立中的梦魇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中尽情的宣泄。

看着海报中那只破碎的眼镜,使得人们看到了一个人在被一点点抽掉所有的支柱后所迸发出的能量。我一直不相信去深山以求得心灵安静的人,古代的隐士好像都隐在离国都最近的山上,他们在造一种声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炒作,以得到国君的赏识。还是冯小刚《甲方乙方》中说的实在,让那个吃腻山珍海味的大款放在乡间体验一段时间后,老乡说他到了晚上眼睛直接发绿,和那黄鼠狼无两样。这当然是一种最直接的戏谑,但是在一个地方呆腻去其他地方寻找安宁,假如在没有说假话的情况下,一般是事与愿违,就连很有小清新调调的《浓情巧克力》,其中的女主角都在反复寻找自己的理想之地。给心灵安个家就好了,干嘛要把它抛到荒郊野外去。

最让震惊的就是大卫在杀戮中透出的那种自信的眼神,世间最可怕的事就是给杀戮找到正当的理由,假如这会把老子搬出来让他评判,他说出自己的“刍狗”理论,会不会也被大卫爆掉头。就如小时候父亲评判打架的兄弟俩说“你俩没一个是好东西”,由这样一推理,倒觉得这话已到了老子的高度,这或许就是父亲的别称是老子的缘故,脑勺后的每一巴掌都伴随着老子的警句。

和《疤面煞星》中阿尔.帕西诺那种自大的毁灭,还有《现代启示录》中马龙.白兰度理性的毁灭所不同的是,《恐怖分子》和《稻草狗》中李立群、达斯丁·霍夫曼则是一种被迫的改变,人们往往会给被迫以正当的理由,然后大力渲染这种正当就会成为一种主旋律,经常会提到“师出无名”,邱吉尔也曾提到他准备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新近王全安拍了《白鹿原》,争议不小,说一点点我小小的看法,其实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取名《田小娥》,肯定会讨巧不少,不至于取了个这样大而无裆的名字遭人唾骂。假如就田小娥这一个人物深挖下去,说不定也会拍成《恐怖分子》、《稻草狗》那样的佳片,错就错在这厮太贪心,骗得一个美女老婆不说,还想拍一部史诗级别的电影垂青影史,上天那会这样去便宜一个“刍狗”,既想被人供奉着,又想被人永远供奉着,供奉过后的“刍狗”改变不了做垃圾的使命。

第一次读《白鹿原》,着实被田小娥这个人物所震撼,感觉她实实在在的是邻村的一位女子,后来看陈忠实的访谈,他也提到田小娥是他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的灵感来自于翻遍老县志,方志,其中贞妇烈女的部分最不能让他平静,他撷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故事最后汇聚成一个活生生的田小娥。本来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后来被卖给郭举人做妾,郭举人虽是武举,可年事已高,什么都不能举了,就想歪招做整人。把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作为吃“泡枣”的工具,和曾国藩娶妾为了抵抗蚊子有一拼。后来认识黑娃,假如黑娃安心过日子,有可能会成为乡间很幸福的一对,可黑娃不可能像鹿三那样顺从,最后抛下小娥去闹革命。把一个女人抛在荒郊野外,古代虽有王宝钏守寒窑被传诵,但是平心而论,这样的困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考验,田小娥肯定不是鲁滨逊,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

这样的场景其实我们见过很多,就是先设立一个异端,然后大家很理直气壮的孤立他,甚至扼杀他。在《天狗》中淳朴的农民是长期靠乱砍乱伐为生甚至发家致富的,而复员军人李天狗却要守住这片林子,天狗的职责和农民的生存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天狗一家就和全村百姓也成为敌人。最后由于黑社会的介入而进行了惨烈的火拼,影片凌厉的剪接是一大亮点。而在《杀生》中,则完全是在讲一群人如何联手杀死了一个“不合规矩”之人的故事。在《笑傲江湖》中因为令狐冲与魔教有交往,同样遭到名门正派的扼杀。因为田小娥的出身不干净,所以遭到全村人的遗弃,直到被乡约鹿子霖所算计,本来想让黑娃回来不再受乡规处置的田小娥,却不想成为被“刺刷”毒打的罪人,她开始从卑微的生活变为有计划报复的怨妇。最终被自己的公公鹿三所杀,那段场景写的着实不错。而田小娥的这些经历很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边的那个漂亮女人,可结局完全不同,在《西西里》里面,最终那个漂亮女人等到了归来的丈夫,很自信的穿过大街小巷,去了其他国家,将这个伤害过她的地方远远抛在了脑后。田小娥则不同,她死后变为厉鬼,给白鹿原带来一场瘟疫,最终人们在坍塌的破窑中掘出已发绿苔的尸体,修了一座塔永远镇压在下面。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是很脆弱的,比如说那个最不理性的年代,为了惩治不听话的政治犯,会把他们关禁闭,也就是关在那种只能坐不能躺,站不起来,没有厕所,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中,一般的人会在一周之内变得很听话,仿佛被切除额叶的病人一般。过于强大的外力剥夺一个人的一切当然是特例。人在一点点被蚕食的过程,就像一个负重的骆驼,当这个重量已经达到它能承受的最大值时,即使给加上一根稻草也会压趴下。而这根稻草就是开篇那位老人繁重的债务,《恐怖分子》中李立中的多重冷遇,《稻草狗》中大卫的信任被损伤殆尽,《白鹿原》中田小娥想做一个正当的村妇而不得。当然这些人本身不是完人,可他们的愿望却都很淳朴,做一个人本应做的简单事,有时候就是这样荒诞,人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偏见附加在某些人身上,欲图将其毁灭而后快,而大多数人的集体作恶会被赋予很多正当的理由。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容纳异端和不歧视弱者的社会。

3 ) 文明的暴力VS原始的暴力

一个窝囊废书呆子忍无可忍大战地痞流氓的故事,堪称小鬼当家的鼻祖,但它经典就在于充满了解读的空间。

影片的故事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婚姻故事,一层则是暴力故事。电影前半段的讲述了夫妻二人极为微妙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特别具有代表性。

一、婚姻故事

大卫作为个数学家理性无趣,敏感又懦弱。他能快速的察觉到四周的人际关系,但他选择装傻沉默、熟视无睹。毕竟他搬到穷乡僻壤之地为的就是躲避人世专心研究,然而他又把自己关到书房,把妻子的任何要求都视为打扰,甚至随口说只要猫进书房就会杀掉它。虽然表面上,这位成熟的男性有的是道理,比如,“我在专心工作,你像个8岁小孩……”

而苏珊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她像个孩子,随性散漫,孤独且渴望关爱,她要求的并不高,希望大卫摘一下生菜,修理一下面包机,陪她去散步,以及遇到流氓拿出一点勇气。

萨姆·佩金帕将现实中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歧视印象做了置换,大卫是个文明的美国人,而苏珊是个“不学无术”的欧洲人,当苏珊修改大卫黑板上的公式时,大卫抱怨她把这儿当学校了么?苏珊询问大卫二进制的问题时,大卫说苏珊并不笨(言下之意他一直觉得她很笨吧)。种种迹象表明大卫和苏珊的婚姻并不平等,甚至格格不入,大卫有着傲慢的优越感,甚至有点自欺欺人,他会用理性来维护自己的体面,掩饰自己的胆怯,甚至可以让苏珊哑口无言。此外大卫和老婆上床都像是例行公事,把表摘掉,把眼镜摘掉,把闹钟调好……而“没文化”的”苏珊更渴望坦诚的情感,面对大卫屡次的“闭门羹,”她只有通过坦露自己来排解内心的需求,穿迷你裙,裸露上身,甚至于勾搭情人。

简而言之把两个人潜台词直译出来就是,大卫觉得苏珊不成熟像个孩子,苏珊觉得大卫不关心她不像个男人。

大卫真的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么?这可能是萨姆·佩金帕给观众最大的幌子,也是观众对这个电影的误读。

大卫最后异常冷静的面对暴力说明他并非狗急跳墙之人,他的懦弱完全是因为他的冷漠,初来乍到的大卫在酒吧遭遇打架,他并没有惊慌,只是站在一旁点着烟,饶有兴致的观察;苏珊告知她被色狼盯梢,大卫则归结为苏珊没穿胸罩招蜂惹蝶;以及他用无理的对牧师调侃基督教。

比如在一段为什么搬到乡下的争吵中。

大卫说:我来这里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修烤面包机或是修理车库。我来这里是因为没时间做重要的事。

苏珊说:你来这里因为你没别的地方可躲。

接着,大卫让苏珊道歉:你是遗憾发生刚才的不愉快,还是只是说声对不起?

苏珊:是前者,我去洗个澡。

大卫:为什么? 你不需要洗澡。

苏珊:我需要。

苏珊为什么要洗澡?正像前面说的,因为她无法卸下大卫的伪装,只能靠暴露自己来宣泄。

大卫对宇宙秩序的兴趣远胜过他对生活和婚姻的秩序,所以他才躲进乡野和书房,这是他内心宇宙的中心,却也成为了真实生活的边缘。

二、暴力故事

电影里并没有现在很多电影里那种十恶不赦的坏人,反派是那种现实中常遇到的地痞盲流,电影中的暴力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土壤,那便是大卫和苏珊婚姻的隐藏裂痕,表面上是苏珊的招摇和大卫的无所作为导致了引狼入室,实际上是因为关爱的缺席。

电影中有个关键人物就是亨利,他本纯良无害,是个真好人,因为智商问题却被地头蛇视作可憎之人,亨利生存于文明与暴力的夹缝中,他的软弱一览无余,受到逼迫他会做出本能的反抗。而大卫的懦弱则不同,他用文明人的理性来遮掩麻烦顾全自我,自私让他懦弱,懦弱又让他默然。

电影本质讲述了两种暴力,荒野无赖的原始暴力,以及大卫背后文明的暴力,前者是粗暴可见的,后者是经过粉饰隐性的。哪怕最后大卫被迫要动刀动枪,他都是躲在暗处的人,他对苏珊说:你上楼把所有的灯都打,他们看不到我,但我看的到他们。

而苏珊才是暴力的受害者。苏珊的委屈被大卫视为不明事理,遭受着婚姻的冷暴力,继而又遭受情人查理的性暴力。在那两场著名的暴力场面中,情人和老公都对她进行了掌掴。 更讽刺的是,苏珊在遭遇强暴的时候尽然感到了某种享受和宽慰,这漫长一幕的冲击力现在看来都是极为大胆,甚至争议四起,因为它展现的不只是犯罪,还是被侵犯和被释放的情绪战场。更戏谑的是,与此进行交叉剪辑的是大卫在野外放空枪打野鸡,和《太阳照常升起》里唐老师在外打野鸡,小队长趁机钻洞子的画面如出一辙。这就是大卫把怯懦当体面的残忍代价。

苏珊·乔治演出了一个女孩不设防的率真和“傻”劲,包括被凌辱后无法言说的哑忍和痛苦,很细腻,这种真实的表演在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大卫从极端的隐忍走向暴力的极端,用有头脑的暴力去抵御野蛮的暴力。可最后,当地痞们闯入门窗后,两种暴力再也难分彼此了,大卫文明的外衣也就此被撕毁,暴力捍卫了家的时候同时也摧毁了这个家。

影片中的暴力全都与情感有关,苏珊渴望着爱,却遭遇暴力,亨利是个好人,不懂得拒绝情感但却遭受暴力,大卫用工作逃避于生活和情感的责任,用理性去代替情感,他拼命捍卫自己的家并非因为多么爱妻子,不然也不会在危急时刻对苏珊颐指气使。而是暴力违反了他的规则,他捍卫的是自我理性的自留地,即他的文明外衣,而非真正的家人。大卫两次捡起自己的碎裂的眼镜戴是最好的象征。此外那只喜欢闯入大卫书房的猫也是苏珊的象征符号,大卫把水果丢向猫的情节也自有其暗示。

所以大卫迷失了,如同他永远解不开的数学题,并在结尾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我也不认识回家的路。

那么电影的核心是什么呢?与其说萨姆·佩金帕控诉的是野蛮,不如说是在控诉文明的虚伪和漠然 ,如同徒有其表不会叫的稻草狗,可如此就等同于暴力么?当然未必,但理性的暴力依然是暴力,尤其当文缺少了理解和关爱后,便成为了孕育暴力的土壤。

4 ) 《稻草狗》

没想通为什么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不想接拍这部影片了,这么适合他,里面的人物都如此令人不快,各个都如此矛盾重重。

虽然影片被奉为某方面的鼻祖,在当时应该算重口味,如今看起来不单单是暴力行为的表象,值得品味的是这对夫妻内心世界的各种变化,包括个人内心的起起伏伏,相互之间的疏疏离离,这是外部暴力导致内部暴力的归因。

但另一方面,影片在表现人物关系情绪变化是个软肋,特别是Amy这个最为关键的女性角色,她是一切的导火索,也是最潜伏的暴力源,可惜山姆·佩金法 Sam Peckinpah在处理她的变化时感觉总是归咎于女人的性情使然,而没有更多更深入有说服力的表述。

5 ) 典范之作

早期暴力片的典范之作。影片后半期一鼓作气把你推向高潮。

请在5秒钟内答出以下的题目,该片中共死亡几人?

如果答对了,就可以证明你是暴力片的中级粉丝了。

6 ) 谁是反派?

假如按默认的视角,是从David夫妇角度出发看问题的,那就是一个饱受欺凌最后报复的故事。

但本片精妙之处就是它塑造了一个冲突,在此两种公义的观念和实践发生了冲突。假如从乡下人角度出发看这一叙事,会发现David才是恶人。
(事实一:Tom的女儿Emma在教堂节庆上和边缘人John离开,Tom组织乡民寻找John,这时外来者David打电话到酒吧找医生,声称John受伤并且在他家中。Tom等人情绪激动(可以理解)并且集体上门要求David交出John,但是David保护John并声称这是其责任,为此他其后在其租住的房屋和乡民发生打斗,杀死多人。次日Emma遗体在教堂附近建筑内被发现。)
(事实二:警官在现场房屋外死亡,对此事双方各执一词。)
(事实三:外来者Amy声称有两名死者几天前强奸过她,这两人已被其夫David杀死。)

先前逐渐升级为强奸的欺凌事件在最后的杀人事件前显然已经失焦了,现在故事的焦点是一位父亲为了寻找被边缘人John掳走杀死的女儿而到外来者David要求带走John询问女儿下落。然而因为外来者David无理地为John撑腰,失去女儿的父亲和其他村民被激怒,从而闯入David租住的房屋,后者采取激烈的反击,导致包括警官在内至少三人死亡。

在人类社会的多数时间里,这种事件最后的处理是遵循修复社群的原则。或者可以说,在现代社会诞生以前,村民第二天发现惨案的结果就是在树上吊死三个人,两位外来的夫妇,以及一位本村的疯子。即使去掉了外来者方便作为消除内部危机的替罪羊的因素,以小社群为中心的熟人社会依然会倾向指责夫妇二人为这起事件负主要责任,因为。John最终会承认自己杀死了Emma,即使不考虑这一点,乡民对其的有罪推定并不无道理。问题的关键是,这是这个乡村里大家都熟悉的一帮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它从Emma的死亡扩散到再造成至少三人死亡无疑是David的责任。他在没有理由(既不了解John,也不愿与村民集体合作)的情况下保护John,导致惨剧升级。

David可以辩护的是,他是为了保护John不被不人道对待而这么做,但是问题是,这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性的正义,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里没有意义,并且在村民看来,John并不应该由David来保护(保护包括规训),他首先应该由其兄长保护,然后由村民保护,无论如何轮不到一面之缘的外来者David来保护。因此事情演变为,David破坏了乡村的内部秩序,正义的村民集体正要抓出内部一位坏分子,然而此时David悍然干预村庄内部事务,为坏分子提供庇护。

(正义在这里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此时缺席的现代社会的正义,它是以国家为边界的,默认每一公民享有均等的权利,以及涉及惩罚的权利伸张必须借由公权力来执行;第二个是五位执枪村民代表的正义,这里权利和身份挂钩,惩罚的权利得由自我伸张。)

现代社会一般而言是由普遍的权利来规范的,这意味着我们面对陌生人可以采取一套最低的交往规范(如同David在发现死猫恶作剧以后所作的那样)。而这种策略假如在传统社会中,就会被视为软弱和孤立无援。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难以描述,我试图以本片中David所犯的错误来总结:

1. 他不适合搬到陌生区域去。传统社会总是非常排外的,因为人们以习惯而不是权利边界来确定人际关系,这也是一种更自然的人际交往形式。换句话说,两个人间的相互地位,他们在青春期就已经确定了,他们父辈的地位在此也发生作用。类似地,中国在改开前期仍然属于流动性很差的社会,当时走南闯北的号称走江湖,并不是人人(如同90s以后倾巢而出的民工和大学生的全国流布)都有能力处理在陌生社会中生存面临的问题。

2. 他在搬迁之初没有处理好许多事情:比如没有对以旷工和死猫恶作剧展开适当的回应,事实上他Amy在这件事上完全是对的,即小事应该需要直接的回应,而直接又不意味着态度上的敌对。旷工事件和死猫恶作剧完全是他自外于其雇工的结果,倘若他和雇工的其中一人建立了略微亲密的关系,后来的悲剧不会发生。(在这里我的分析不关道德判断,和“假如一个富有聚落好好准备武装防御,就不会被抢劫”一样)
因为他来自于原子化的个人社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回应,他显得强硬的唯一办法就是拿一个吓人的“人夹”来显摆,并且用啤酒而非牛奶招待雇工。可以看到,他的回应采用的手段无非是在“他”和“我”之间划清界限,并且竭力展现“我”的力量。而退一步说,即使这一力量足够强大,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借由强力划分出一个孤立于社群的家庭)吓阻了雇工们的进一步侵犯,而不是和后者建立一对一的私人关系(而一个城市人会认为,这就非常足够了)。
ps. 他以无神论和批判宗教的态度对牧师回嘴也是相当愚蠢的,这一安排除了暗示整个故事是公义秩序的冲突,因此可以从另一面解读以外,看不出来还有别的意义。

3. 在John Niles事件中,他采取维护对方权利的做法,是一个良好现代公民的典范。但是任何对立都最终转化为力量(包括力图维护某种抽象正义的力量)的对立,这种做法在城市里可行是因为公权力站在你背后。在这个乡间,他的行为无疑被认为在“保护”John Niles。在他以为是守法和私刑之间的斗争,在对方则看来是乡民自治和一个敌对的、保护变态的外乡人之间的斗争。
Patron-client关系主导了共和罗马的人际关系,在帝国时期退潮,在蛮族王国时期再度主导,在这种关系指导的社会,不存在绝对的权利边界,所有的对错都紧密地和两个问题相连,即他是谁,我是谁。这种关系主导了从底层到顶层的时候,就是西欧封建社会,而当它仅部分地存在底层的时候,就是片中所示,或者在中国乡间可以发现的秩序。在中国的许多乡村,警察并不是不同层次的一种力量,而只是许多力量中较大的一种力量。因此当他们产生矛盾警察来调解时,后者并不扮演超脱性的角色,而被视为为其中一方(通常是被保护的一方)的保护人。成功的调解往往并不依靠武力和法律,而依靠警察个人与矛盾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
David用以展现力量制止侵犯的办法是划分他/我,在此事件中也表现出来。乡民不解于他为什么要对一位社会边缘人,半疯的变态“负责”,因为这意味着保护一位被其所属共同体拒斥的边缘人,对抗乡民的公义(至少在这一时刻,乡民无疑自以为是正义的),David的回应是“因为这是我的房子”,这时他的敌我二分意识最终清晰。(再次提醒,引发冲突的不是David要守护他的房子,而是David拒绝向其他村民交出一位有重大嫌疑的村民)

4.在第三点中我提到的警察处于多种力量之一,而非现代社会里司法机构的诸力量的超越性仲裁者角色,在少校两次于酒吧出场的镜头里,都给出了Tom(小社群里的非正式领袖/强人,或alpha male)邀请少校饮酒但被后者拒绝的镜头,这是一个显然的暗示,少校因为缺少和Tom的个人交情而缺乏调停的能力,这也是少校在事情仍未升级之时到场并未制止事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两个层面的正义谁胜利了呢?无疑是不借助公权力的,自我伸张的正义,这是村民一开始聚集要求交人的理由,也是David杀死至少两人这一行为唯一的正当理由。即使他维护私产正当防卫的理由在现代法律中依然存在,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一条法律的起源,无论你如何分析,正当防卫都是一种自我伸张的和公权力相反的私权,这也是在中国正当防卫如此困难的原因,因为公权力更加膨胀,它就超越了西方国家中的边界。

事实上,静静思考这一压抑许久的复仇故事,就会发现,其快感的来源就在于这种自我伸张的正义,我们屏住呼吸等待David终于达到正当防卫的条件,因此可以甩开警察,公诉检方,辩方律师,法庭,陪审员和监狱系统,用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巨大人夹把入侵者活活夹死。这一巨大人夹也是一个隐喻,攻击杀戮的潜能早已深埋,所等待的只是踩上机簧的一刻。

短评

太熟悉了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类型片语汇了,所以反过头看佩金帕,简直不是类型片里另开一只的那种奇葩,相反,他是那种不停挑战传统观影习惯,找人不痛快的导演,而这不就是霍夫曼这个角色扭捏之处吗?

6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都在说前半大部分乏味无趣,我倒是觉得精彩至极。一直在反复渲染和强化各种矛盾:男主与小镇价值观的格格不入和文化差异,女主与小镇藕断丝连的历史遗留问题,男女主的各种纠结不清,小镇居民之间的偏见与冲突,男主内心的徘徊挣扎。正是有了强大的前戏铺垫,强奸与暴力的发生才顺理成章并愈加触目惊心

9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1:学者不发威你确实当他病猫;2:不能不满足虎狼之年的妻子;3.让一群男性工人常年无性生活会对社会不和谐;4:“This is where I live.This is me.I will not allow violence agaist this house.”以暴制暴,不得已而为之,那确实是他的信仰。7.9

1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B-】剪辑棒!看的时候就怀疑强奸戏有被未麻的部屋借鉴,一查今敏果然推荐过此片。最后半小时全片精华,暴力的受害者转为执行者。

11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拖沓,不过处处受气光会忍忍忍的男猪脚最后被触及底线时爆发了一把,比某国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哪。。。

13分钟前
  • 快活林
  • 还行

影片一开始便处处营造着令观众极其不舒服的观感,剪辑、特写以及人物形象,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半小时,更是让观众不安、愤怒的情绪达到极致。与此同时,伴随着主角的爆发,一场暴力宣泄之后,主角与观众压抑的情绪都得到了疏解。此外,萨姆·佩金帕对于暴力和性两个方面的呈现真是太令人热血沸腾了。

1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真对不起,学了那么多年电影,我还是看不出这种片子牛逼在哪?看完以后,心情巨差,看了三集《武林外传》才缓过来……

19分钟前
  • 宋小卡
  • 还行

在最后三十分钟喷薄而出的暴力之前,佩金帕的镜头是不安的、微妙的、挑逗的,隐晦的,一如开场仰角对厚厚的羊毛衫也无法遮掩的凸起的乳头的特写以及随之而来如嗅到血味伺机而动的鲨鱼般的男性目光,每处铺垫都像是小刀在身上轻吻而过;影片提供了大量可供解读的角度,但我想到最多的是约翰·福特的《双虎屠龙》,佩金帕将狂野西部换成了英国乡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讨文明与野蛮:守护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往往是对等甚至更甚的野蛮,这样扭曲的共生多么令人着迷。

2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1、公民的住宅神圣不可侵犯!2、送法下乡是英国政府一项紧迫任务!

28分钟前
  • Adiyat
  • 还行

萨姆佩金法版电影与小说原著之间的显著不同:1、角色比小说更年轻;妻子有在此村成长的背景;工人们慢慢侵入戴维的领地。2、剧本真正天才之处是让情节元素更针对性——艾米旧情重燃;其他一些有趣的模糊(小说中保护之人明确就是娈童犯和凶手。但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此人过去做了什么)。3、最讽刺的改变是结尾。小说原著高潮战斗情节占据了一半篇幅。可在影片中,素以“血性山姆”闻名的佩金法将其大幅缩减,他更感兴趣的反而是戴维与艾米的两人世界如何彻底破碎。这是一部关于婚姻关系而非地盘争霸的电影。承载的情绪使电影终局的暴力既不可避免又显得更为恐怖!4、但最大的不同是:小说中没有强暴情节。而这也是影片最具争议之所在。

3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将家庭伦理剧(爱情文艺)与房子攻防战(暴力)通过教堂的几个场景(快速插入镜头,和音响运用构建的心理幻象)连接起来。英国/美国-城市/乡村-欲望/禁欲-随性/严谨造成的无法沟通的情感危机,在痞子/知识分子-犯罪/守法的对峙环境中酝酿成强奸惨剧,最终以对更大危机(杀人与被杀)的解决而解决。

34分钟前
  • xīn
  • 力荐

【B+】看,一种可怕的剪辑理念正在诞生:性与暴力,作为影片的两大主题,并未寄托与单个镜头的尺度生成,而是在酣畅淋漓的剪辑下得以存在。「性意味」在人群与注视对象的镜头切换中,形成“暴露”与“凝视”的关系;而「暴力」的诞生,则是佩金帕最拿手的慢镜头插入,以运动的速率变化来加深观众对「暴力」行为的印象。两者并未只存在于单个场合中,而是在无数闪回插入中,与其他和谐的情境发生化学反应,「暴力」与「性」就这样被剪辑不断延续。最后半小时的室内保卫战,看看佩金帕是如何用快速剪辑来完成空间调度并将剪辑上的暴戾感持续到末尾的,用剪辑来实现角色的怒吼!

36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71年的电影还是有些舞台戏剧的影子,不过达叔的演技还是得夸奖的,另外女主除了歇斯底里和尖叫加半推半就的被轮奸以外,其余的真没啥看点。这片还算中等。

40分钟前
  • 劉老湿
  • 还行

萨姆·佩金帕又一部暴力美学典范之作,更厉害的是并非简单的复仇打杀,而是呈现(美国)都市文明人与(英国)乡村野蛮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妻子始终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暧昧模糊,遂引发那场争议巨大的强奸戏(面对旧情人先反抗后半推半就欲拒还迎,似乎演变成了偷情,及至另一真正恶棍登场,又剧变为强暴)。达斯汀·霍夫曼又一次人戏合一,与其说他饰演的男主懦弱,不如说是坚守平等、公义、道德等文明世界的原则底线。最后三十分钟的私宅守卫戏(触发原因也是坚守不得让外人私闯民宅与动用私刑的原则)让人心动过速,震撼无比,佩金帕的铺垫与节奏把控惊为天人!几处高速交叉剪辑堪称教科书——丈夫外出打猎与妻子在家被猎取,教堂中放大的声响/音乐与妻子脑中瞬间闪现的受辱画面。PS:牧师被刻画为拙劣无能的骗子,一如报纸复原的魔术。(9.0/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Dustin Hoffman 他的片看了那么多,直到这一部,才忍不住去查他星座。看到是八月八日狮子,眯了眯眼睛。很对。太对了。对极。

47分钟前
  • 鸳鸯
  • 力荐

一部关于僵尸+同性恋意识觉醒的片子。男主角开始极其懦弱,备受欺凌而不敢反抗,导致妻子被人轮奸,但似乎无动于衷。直到遇到颟顸弱智的亨利,才突然找到真爱,为了保护真爱,他勇敢地和五个恶棍搏斗,将其一一歼灭,过程极像僵尸片。最后男主角抛开妻子,和亨利一起驾车驶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48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还行

Oh no! Uncle Sam!

51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很差

布衣之怒,血溅三尺

5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首先我得说,我非常不喜欢艾米,她懦弱胆小却指责丈夫懦弱胆小,她任性妄为却心安理得自认有理,善于推卸责任。但艾米却是导演镜头下最真实的一个角色,是人性真实的一面。而主角萨姆,他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衡量事物的标准和价值观,他以一种以和为贵的处事方式与人相处,而这偏偏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事实上,影片所谓的三十分钟血腥并不血腥,它体现了萨姆的智慧、勇气和镇定,与惊惶失措几近疯癫的妻子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体现于一个男人和多个男人的战斗,也体现于一对夫妻无声的较量中,而这也可以说是英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结

57分钟前
  • 細細陳
  • 推荐

文弱如达斯汀霍夫曼,也是会爆发的。吓傻了。后半小时不用多说了,甚至有点disturbing... 前半段也不觉得闷。虽然的确是有点大男子主义没错啦,而且佩金帕怎么如此喜欢撕姑娘家的衣服。。一部电影里都能撕不止一次...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