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荒诞,大谄媚
《为子搬迁》(Away we go)是一部Sam Mendes的新片,作为《美国美人》的导演,这位奇才最近的出产速度明显快了一些。继08年的《革命之路》之后,09年快速完成的《为子搬迁》虽然并非潦草之作,但也让人很难提出更高的要求。(导演之前的创作规律一直是三年一部:99年的《美国美人》、02年的《毁灭之路》、05年的《锅盖头》)本片演员也都不是导演惯用的,虽然男主角曾经出现在《锅盖头》中,但也很难让人想起他饰演的角色。本片IMDb链接为
http://www.imdb.com/title/tt1176740/,评分7.5,6700余人参评。
看得晚了,碟应该已经出了一段时间了。这里依旧尽量少谈论剧情,而是分析影片。
萨姆•门德斯是我十分推崇的一位导演,之前在上学时,我曾用《美国美人》完成过自己的第一份作业,我还记得当时我分析了一个窥视镜头的画面空间关系;我们也聊起过那个风中的塑料袋——我一直认为那个镜头就是一部电影所能表达的一切。这个被梦工厂、被斯皮尔伯格发现的男人因长片处女作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这就是当年的萨姆•门德斯,34岁的时候用才华秒杀一切。
十年之后,看到《为子搬迁》的时候,我有点怀疑自己看得还是不是门德斯的电影。的确,自《美国美人》之后,门德斯的几部电影水平并不稳定,即使是去年获了不少奖的《革命之路》,虽然犀利有之,但总觉和之前的高度还差这么一点灵气。相反,我反而更喜欢05年的《锅盖头》,也许是题材比较讨好我,但我认为那至少是一部不太一样的电影:导演在影片中传达出了一种美国电影慢慢正在失去的怀疑和审慎——不似同年的《撞车》那么武断,《断背山》那么偏安一隅。相比之下,《为子搬迁》只能说是一部应景的流水线作品,不能说其水平有多么差,甚至看下来也让人颇为舒服,几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我总觉得影片失去了门德斯应有的一份固执,这一点点缺失让人颇不过瘾。
从技巧上来说,门德斯到的确是回归了对于家庭题材的敏感把握,用场景引导人物,总是把小的尴尬加以放大,把小的荒诞进行累积,用重复的机位述说人物内心的变化。影片前面部分也相对更出彩一些,直到男女主角开始炫耀自己的爱情之后——“蒙特利尔”段落的后半部分,以及“迈阿密”的大部分内容,都把影片前面累积的不协调一下子冲掉了,而冲掉的方法则并不令人信服——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相爱的两个人。呃,第一,从说别人不好到怀疑自己,最后落在原来是自己比他们都好——这是严重的顺拐;第二,我们知道美国人民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美好的希望,但这是妥协——我最怕看见的就是冠冕堂皇的妥协。
评价也许有些极端,由于不愿进行剧透,这里分析的也不能说准确而透彻,我只强调自己的看法,不论是从制作周期,演员阵容、导演手法,故事走向,我们都能看出这是一部典型的迎合市场的温情回归电影。不是说我讨厌这样的电影,只是我没有做好看到它的准备。对于我来说,没有比弯下腰、努力去接受一部电影的安抚更别扭的事情了。
《为子搬迁》难称失败,对其进行恶评,更多地还在于对导演的失望。诚然,一个标准的好莱坞剧本给我们的电视剧导演拍和给这些大师们完成肯定还是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从深度上来说,如果丹尼保尔只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西科塞斯只拍《无间道风云》、萨姆门德斯只拍《为子搬迁》这样的电影,他们是到不了现在这个程度的。经济不景气导致人们缺乏心理依靠,而市场总是谄媚的,电影有鸦片的功能,但它终究不仅仅是鸦片。或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鸦片。
2009/10/27
2 ) 每个人都需要平静的爱,平静的生活
如果把爱狭隘的定义,那么我就是个没有过爱的人。
尽管我不曾被爱,但是我总是希望加入各种与爱有关的活动中去。
从juno之后,我迅速的迷恋上这种清新的电影,总觉得她们中有着对生活本真的探索与追求,电影中的人可能穷困潦倒,家庭状况混乱,失业,失恋,灾难和不幸时常发生在左右,他们可能经常会抱怨,嘴里说
着fuck you,愤怒的敲敲墙,开着破破烂烂的小汽车一骑绝尘,然后在一个阳光洒满的午后重回生活的怀抱,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否就是我们的写照,最起码我是希望这样的生活,编剧一般也会给我一个幸福的结局。
可能两个人要一直爱下去真的是件很难的事,不是爱情本身,是因为我们,因为残酷的生活,它非要对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无法喘息,然后连爱的机会也互动放弃。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我想找个又、有担当的男子,勇于面对一切风浪,不管发生什么都会站在我前面,我想要个宽容大度的人当我的伴侣,不会嫉妒我的成功,也允许我的走神。这样的人很难找,我的经验这么对我说。可是总应该相信爱吧,我把这条作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我喜欢这部片子,这样说太直白了吧,可是我一直都是个很直的人。所以原谅我不文艺。
不记得是谁说的,人在旅行中认识的并不是一个又一个目的地,其实是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我想每一对想要成为对方终身伴侣的人一定要计
划一次长途旅行,因为在旅行中我们能认识自己与对方,认识到幸福与不幸的生活各是怎样的,然后选择一种能让自己幸福的生活方式。
祝我幸福,祝所有人幸福,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使自己幸福的生活方式。
清新的电影没有什么野心,在我看来她们想揭示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残酷,然后给我们好好生活的勇气。
orange sky
3 ) 何处是我家
最新文艺片推荐
《为子搬迁》
●导演:萨姆·门德斯
●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
萨姆·门德斯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片中的夫妻彼此默契,交流无碍,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没了之前两部作品的沉重压抑,只是就事说事谈情论理。格局不大,关于寻找的主题不新鲜,那就用千奇百怪的人物和现状来做戏。片中的大龄夫妻要迎接新生儿,烦心事不是没经验,而是家在郊野。他们想找个好地方,方便照顾孩子,有利孩子以后的成长。趁着孩子还没出生,两人托亲拜友,多处联系,踏上了寻找快乐老家的漫长路途。
打从开头的床上戏开始,《为子搬迁》(Away We Go)就种下了幽默的种子。丈夫幽默风趣,从拿捏腔调到打情骂俏,无所不能。他总能想出各种方法来逗妻子开心,也会对遇见的极品们进行必要的行动反击。扮演妻子的那位不是传统的美型演员,但这个夫妻二人组合确实般配,跟他们的“自由身份”很搭。可能正是面对眼下的无根状态,加上意识到以后有了孩子,生活必须有所不同,他们才郑重地考虑起将来的事,那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家。
菲尼克斯、亚利桑那、威斯康辛、蒙特利尔、迈阿密……夫妻俩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看着胜似蜜月,可产期却越来越近,内心焦急。言词粗鄙的老同事,不大开心的妹妹,一对特立独行、接近变态的教授夫妇,让主人公遭遇了几次不小的摧残。回顾这些古怪配角的出场,影片无一例外地把孩子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受父母言行的影响,也说明一个健康或糟糕的家庭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多大影响。正因如此,主人公也出现了不小的心理波动,他们会觉得承担不起将来的重任。还好在蒙特利尔,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意义和家庭的欢乐。只要两个人能做好基本准备,无论孩子在哪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事实上,这对夫妻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欠缺一个形式上的婚姻,可彼此默契,交流无碍。片中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他会说我会一直爱着你,即便你(因怀孕)胖得让我找不到阴道;她会说我不会答应结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样的二人世界不需要什么忠诚度考验,也没有中年危机的侵袭,唯有平平淡淡才是真。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需要一个家,毕竟一旦有了孩子,那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了。在影片绕圆圈的编排手法里,他们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合适的地点———没有惊喜,但也请别丧气,那当然不会是开头的那个家。【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8/92/89225d82bd5d406b/Blog/b3a/f4ae11.html】
门德斯作品里的人物依然为现实和道德所阻,不得自由,这是两名羇客为理想的家展开的一次搜寻。———David Denby(《纽约客》)
主线故事温情滑稽,很有观众缘。影片在幽默和感人中间找到了合适的落脚处,虽有一些小失误但瑕不掩瑜。 ——Ross Anthony(《好莱坞报道》 )
4 ) 对“巴黎”问题的回答
在门德斯眼中,幸福感(或者获得幸福的本事)应该是遗传的,而且是阶级遗传。
所以,美国的中产阶级注定不会幸福,就因为他(她)们是中产阶级。他们享受不到大财阀超然于普通生活的生活方式,他们仍要思考生存问题,在门德斯这儿,主要是带孩子的问题;他们也不屑于劳工阶层的粗粝生活,那是“没有理想的”,他们或者他们的往上追一两代的先辈就从这个群体来,他们不想再回到这个群体中去。
以上虽然只是外部条件,但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产阶级的窘境,至少是在门德斯电影中的窘境——上不上、下不下的半吊子,统统生活在茶米油盐的桎梏中,操的却是宇宙洪荒或精神美好的心。
像艾波尔(《革命之路》)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单放在那部电影中,很容易就能引起我们的同情:生来追求自由,却被婚姻和家庭所困,那作为彼岸与解脱可能性的巴黎终究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于是我们不禁想,要是她去了巴黎呢?事情或许真的有好转。莱斯特(《美国丽人》)或许也会被我们同情,他虽然没有自己的“巴黎”,但他的无聊生活充满了绝望感。
然而,《为子搬迁》将以上一切都颠覆了。当“家庭责任”这个富含道德感的词汇加入到门德斯的故事中时,一切想逃离无聊生活的尝试都变成了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整部电影用了五个中产阶级家庭作为事例告诉我们:你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你总觉得幸福在别处。在门德斯看来,这几乎是中产阶级的通病,不可改变的通病。而这句话,恰恰就成了对艾波尔“巴黎”问题的回答。
如果《革命之路》有导演评论声轨,我想,当艾波尔独自徘徊在树林里思考时,门德斯想说的是:“亲爱的,你去巴黎也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你就算去南极也没用”。
伯特考虑到自己的父母想亲近孙女才和女朋友维罗纳搬到他们附近居住,但父母却悄无声息地说要搬去希腊,感受生活(不负责任1)。维罗纳的好朋友一家在经历了长期婚姻后,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变得无所顾忌,任意嘲笑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2);伯特的假表亲一家是文科知识分子和灵修者,他们不让孩子接触“便利的”现代生活,美其名曰互相亲近(不负责任3);维罗纳大学同学一家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为生不出亲生孩子而过着压抑的生活,有“不正常”(我并不认为这不正常)的嗜好(不负责任4);伯特的嫂子离家出走,抛弃丈夫和女儿,被伯特看作是典型的不负责任(想到了艾波尔,不负责任5)。伯特和维罗纳正是通过这不负责任1——5的前提,推导出了他们最初的错误,即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是在世的伯特父母(中产阶级家庭),而忽略了维罗纳的去世父母(通过回忆来叙述他们的美好,重要的是他们与前五个家庭不一样,他们没什么钱,但他们“幸福”)。
假设幸福感能够遗传,(伯特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遗传到幸福感,而片中有几处都在暗示遗传的作用,)伯特的女儿将遗传到的是来自母亲一方的幸福血统——一个劳工阶层的后代,一个能拥有幸福感的阶层的后代。
所以,回到“巴黎”问题,通过《为子搬迁》的互文解释,艾波尔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家庭能否幸福的问题,而是一整个阶级都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的问题。“脱离无聊家庭生活”的答案不在于巴黎或希腊,而在于艾波尔们自身,他们lost the ability to love(弗兰克之言),他们的中产阶级身份让他们一直处于追赶之中,希冀于未来或某种“彼岸”式的存在,他们不想也不敢看着眼前,因为眼前只有焦灼。所以当他们觉得生活无聊时,那他们就会一直缺乏改变当前无聊生活状态的动力。但是在门德斯看来,更为决绝的是,即便他们想重振生活(像艾波尔曾经想做的那样),他们也只能依靠可悲的“巴黎”想象来作为动力,而一旦这种想象也被剥夺了,那么剩下的只有沉沦或死亡。
不要和中产阶级谈“责任”,他们有的是超越生活的想象,门德斯可能是这么认为的。
5 ) 寻找两个人的快乐窝
上周在香港,实在不知道看什么影片了,于是选择了一部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在香港也只有几家院线上映,比较冷门的片子。也是,在IFC看的时候,整场只有四个人。怎么说呢,刚看完的时候觉得一般般,但在地铁上再回想电影中的情节,突然觉得好感动。那些小细节和争执,好简单好真实,其实也就是自己或身边朋友发生的事啊。
影片讲了一对恋人怀了BB,以为男朋友的父母会帮他们带小孩,没想到酷爸酷妈决定在他们的孙子(孙女)准备出生时搬去比利时旅行!当他们回到车库似的家中,女主角说“我们也可以去搬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他们联系了各个地方的朋友,决定一个个拜访,感觉哪个最好就搬去哪里。
就这样,一个怀孕6月的大肚婆和她的男朋友踏上了旅程。他们横穿美国,前往不同的城市,见到朋友、家人、同学、曾经的老板......在这之中,他们经历了种种温情和荒谬的事,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女主角已逝的父母家,那个女主角几多年不敢回去的房子,装满了她的回忆,而那所靠海的老房子,却是他们的“快乐窝”。
对于爱情、家庭、亲情、友情,影片从他们拜访的每一座城市中一不小心的流露出来。那对嬉皮士的夫妇,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法则去教育孩子,毫不顾忌宝宝的感受,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何等的难耐。而那对如此相爱的夫妇,他们收养了那么多孤儿,待他们如自己孩子一样,但他们,却从未能有过一个自己的亲生骨肉。
女主角是不婚主义者,当男主角问:“你能嫁给我吗?至少。”她回答:“不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我保证。” 或许,爱情就是这样两人在一起就好吧。
6 ) 感觉!爱! 感觉和爱! ——《为子搬迁》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什么?贯穿整部的情节是什么?
如果,我是一个悲观世界里的抱怨狂,我会说,一对儿吹毛求疵的中产阶级,带着不属于他们的小资情节,去寻找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的paradise.
很明显,我没这么苛刻.这也不是我的感觉.
如果,我是一个喜欢电影,只看情节的小电影迷,我会说:除了Maggie Gyllenhaal很打眼外,演员阵容一般.Sam Mendes像个热恋中的人,导出这样一部温馨,美丽的电影.
当然,Maggie Gyllenhaal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Sam Mendes也的确不同于以往.但是画面和音乐绝不输给这个"美国式"的情节!
其实,很简单,这个主线就是感觉和爱.
你看,Burt和Verona满美国的跑是为了什么?他们说自己fuck-ups,于是希望生活的地方能够有认识的朋友.但是最后呢?
他们回到Verona小时候的家,那座海边的的房子.也许是因为打开门,面对大海,感受海风拂在脸上的感觉吧!
也许是因为,他们经过这一趟经历认识到不管在哪儿,有爱有希望的地方就是他们要的!
电影里出现的5对夫妇或情人:
搬到Antwerp,自私的,爱生活的父母.
住在Phoenix,一家都是神经病的女同事.
住在Tucson,不懂得知足的妹妹.
住在Madison,坚持当着孩子面做爱的"Continuum Home".
住在Montreal,因为六次流产,一对儿悲伤的夫妇.
这是一个多么稀奇古怪的世界!!!
其实,这是一个既有爱又虚伪的世界..
7 ) 今年佳作之一
"Away We Go"也是今年Summer IFF看的電影, 來自美國. 也是沒有細看簡介便訂票. 導演原來是大家熟悉的Sam Mendes(Kate Winslet的丈夫), 前作有"American Beauty"(1999)及"Revolutionary Road"(2008). 來自英國的他, 怎麼拍有關美國的電影都那麼到肉, 那麼出色?
此片很美國, 很地道, 尤其一對戀人每到一個城市找著不同的朋友, 都有點獨特的笑料及色彩. 個人更感共鳴, 因為曾居住過當中一個城市, 不過百份百相信不是在那裡拍攝的(上網找尋過, 一眾當地人都說不是在那裡取景, 騙不了我們啦 ~ 不過那裡的人不是都像電影中描寫的那麼瘋!).
香港九月會上映, 可以說是今年佳作之一, 非常喜歡.
當家人都搬走了, 哪裡才是家呢? 電影中男女主角Burt和剛懷孕的Verona在想, 不如四出找尋, 就到有朋友的地方去吧. 於是他們便起行前往美國多個城市, 還有加拿大的滿地可(Montreal)(一共五個地方).
對, 就是"尋找快樂窩". 三十多的一對戀人, 人生好像還未正式開始一樣, 相信許多觀眾都會有同感. "Are we fuck-ups?" 看著他們, 一點都不覺得他倆fuck-ups, 怎及得我?! hahaha!
對白精闢抵死, 笑聲連連. 當中又不乏感人細膩.
每個地方的朋友都有他們"惡頂"之處, 又或表面開開心心, 其實也有悲傷的一面. 一個安樂窩, 又或一對好的榜樣, 是否就是幸福美滿的保證?
二人兜了個大圈, 回來家時, 才明白家是怎麼一回事.
唯一想批評的是海報不吸引, 所以沒有放上來, 還有女主角更不吸引. 不過, 此片可以再看多遍. :)
《朱诺》式简单、轻松和温暖,看完整个人都很舒服。生活的精彩来自无数个平淡。Where ever, Away we go. “如果我死得很糗很难看,平淡得不值一提,你会告诉我们的孩子,我被俄罗斯将军在激烈的格斗中杀掉,是因为我冒险去救850个车臣的孤儿吗?”
轻松愉快中还有荒诞,挺不错的;只是门德斯拍这个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away we go from revolutionary road.love is a word till someone gives it a definition.
音乐不错,看似简单,却很长久这就是爱情,很温暖~
又是一部在熟悉了演员之后重看的电影。被人意外疏忽的一部非常文青简单的家庭片。谈不上深刻或者优秀,但是有很多道理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仔细品味。
我总觉得自己没有代入进去,虽然中间还是有部分的片段打动了我,最终还是家好…
Sam Mendes最好的作品 GO HOME
一出温馨的家庭小品,在四处旅行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和平。Go home. 大爱萨姆·门德斯。
玛姬和她老公彼得的选片口味都一直很棒,本片属于必看的电影。
男主角的设定就是我的理想型啊!!!!!!又好玩又可爱又性感又简单又暖又勇敢,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喜欢!!!
有点俗气的心灵之旅,不过还是对我的胃口的
温情多好~Sam Mendes终于抛弃了沉重片了= =
“你能嫁给我吗?至少。”“不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我保证。”
闷啊……闷啊……
感动的连看2遍,又找出革命之路看了2遍,萨姆门德斯前途无量
This movie makes me want to find a girlfriend and marry and have a baby and lead a quiet life together forever!
极简主义+温情幽默。即使黄脸婆女猪角胖得找不到阴道也挡不住我对这片子的爱~!
“我会一直爱你,就算你胖得我找不到你的阴道。” 感觉《革命之路》之后,山姆门德斯急需某个出口去消弭创痛。于是有了这样一部论述交流有效性的片子,把美利坚跑了个遍,最后以最不门德斯的方式结束,蛮奇妙。玛吉吉伦哈演神经质真是太出神入化了,让我想起《俏秘书》。
劳民伤财
最忧伤的一段钢管舞;一路见熟人的公路片;两主角形象与角色搭配,表演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