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与此同时
同一个导演的片子,18年后的《一无所有》就看的进去,这部就看的烦躁的要死。30年前英国底层工薪家庭的破烂不堪的生活,大人艰辛,孩子无所事事啥都不干还玻璃心爆棚。蒂姆罗斯演的1900我就特别不喜欢,这是年轻时的他演的同样一种闷的要死的倔驴傻小子,看着真想一个老拳。也许这是他的演技吧,太会演了,我不知道本尊是不是就是这样。要不是下载的不容易不看完对不起我自己早就关掉了。
受不了的又慢又鸡婆琐碎的毫无意义的日子,不好看!200个给了8.1分的豆瓣高人真是神人啊!
2 ) 穿越回30年前,一切都未改变
在电驴上拖了两个礼拜才把这片子下下来,为了看看年轻的Tim和Gary, 一个多小时看下来,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以下有剧透)
电影围绕着伦敦郊区一户四口之家展开,时值经济萧条,父亲和两个儿子都没有工作,待业在家,有大把的时间却无事可做。哥哥选择四处和他的mates玩乐(Gary是其中之一,小光头党),无聊了则拿有点缺心眼儿的弟弟出气(20出头的Tim在戏里瘦得像个电线杆,戴着一副大框眼镜,表情木讷,真是把一个天然呆演到极致),至少在电影刚开始时是如此,让人对小Tim心生怜悯,对哥哥有些排斥。
然而随着各种生活片段的展开,兄弟情俨然成了电影的主旋律。弟弟喜欢上一个女孩儿(女孩儿明显对他也有好感),却傻傻说不出口,只能看其他男孩儿在女孩儿身边打转,哥哥看在眼里,挺身而出,给弟弟制造机会;但看到弟弟结交了Gary小光头bully,可能受欺负时,急在心里,又不想弟弟如果在社交上失败受打击;当auntie Babara给小Tim一份油漆工的工作时,哥哥先是担心弟弟会走丢(路上要换乘火车),又担心弟弟做不明白活儿会弄伤自己,于是自己也跑到了姑姑家。(不出所料,小Tim果然走丢了)但当弟弟看到哥哥时,却产生了严重的抗拒心理,坐在沙发上生闷气,觉得哥哥是来抢他的工作了,让人又气又笑。最后两兄弟先后回到家中,谁都没干姑姑的活,Tim还被Gary拉着剃了个光头。
故事就在这时到了高潮,爸妈怪Tim没去干活,哥哥为弟弟挡枪,爸妈又怪哥哥给弟弟添乱,最终小Tim爆发了,一声SHUT UP所有人都震惊了。(是光头赋予他的力量吗?)爸妈推出房间,哥哥开导弟弟:
I love you,you know.
……
Are you hungry?
Starving!
第二天,一如既往在妈妈做饭,爸爸抱怨声中开始了。电影到此结束,但这一天对于两兄弟来讲,似乎像Tim的脑门儿一样,明亮了许多。
电影名为meantime,我想有以下多重意思。
在一家穷困窘迫的同时,富亲戚还想着重新装修房子;
游手好闲又粗鲁的哥哥,同时深爱着缺点儿心眼儿的弟弟;
生活富裕又受过高等教育的姑姑,同时深陷于不幸的婚姻……
以上这些“与此同时”,在30年后的今天,不也没什么两样么?
特别有趣的一个情节:
Tim家的窗户坏了(都赖小Tim不能煎好一个鸡蛋),爸爸叫了人来修,来得是个高帅男,恰好aunt Babara也在,两人就在Tim家三口人的眼皮底下调起情来。可当Babara谈到她上过大学,学过经济,又给当场所有人做了个关于money is not power的演讲后,调情也到了头。毕竟,这个受过高等教育不缺钱花姿色尚在的女人的世界,修窗工不懂啊。
3 ) cnm
很舒爽的电影,从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哥哥是一副很叛逆的样子,父亲叫他把脚从桌子上拿下来,他回到:whatd you care?我就心想,又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后来叔叔用很礼貌的态度请他把脚拿下来,他很快就拿下来了.而且哥哥的穿着和在家中的行为都好像在说他是一个叛逆的,调皮的,什么都不管的人,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那么,我叫他哥哥说明他还有一个比他年纪小的,也就是他的弟弟,他的弟弟看起来 像一个有智力缺陷的人,例如父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很长时间不说话,不和父母交流,但是到了后面我发现他的智力并没有缺陷,他只不过是表现得像,只不过他的行为恰好和智障人是一样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是一个智障,比如在和喜欢的姑娘聊天时,和陌生人搭话时,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家庭有问题的是他们的父母,是父母把这两个孩子逼成了现在的样子,弟弟其实很聪明,他只不过是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解决父母对他的迫害,哥哥则是通过强硬的方式,正面的对抗父母,当然了,哥哥很爱他的弟弟,他也很了解他的弟弟,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即使是弟弟不乐意说话的时候,他也能立马知道弟弟的意思,这对我对哥哥的看法有了改变,那就是哥哥是最正面的人物,是一个好人,而他的父母是反面人物,无聊,刻薄,总是抱怨生活现状,总是骂孩子,就算什么也没做也把孩子往坏的地方想,同时也很懦弱,面对哥哥的反抗他们通常会落入下风,所以他们会把枪口对准没有攻击力的弟弟,这对夫妻更像是幼稚的孩子,哥哥才是家中的大人,只不过父母有着薪水和房子.
我很喜欢哥哥和弟弟的卧室,他们住在一起,两个男孩住在一个很拥挤的房间,而父母睡大床,哥哥和弟弟经常在卧室里谈心,聊天,是一副很和谐的氛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我说不出那儿喜欢,其实我根本不管电影背后的真相,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我根本不在乎,我只想看到一些我没见过的,好的东西,说不出来,可能是拍摄镜头和故事本身,还有演员的演技,电影烘托的氛围,这个是我看重的.
4 ) 聒噪的电影配乐就是英国底层平民生活(生存)的主旋律
1. 聒噪的电影配乐与家庭里每个成员被生活折磨得绝望不安的情绪,对应得让人烦躁(与此同时)。
哥哥和父母对Tim的嫌弃与怜爱,与此同时;
英国底层平民的绝望与希望,与此同时;
电影里小姑的富裕(装修屋子,要大大的落地窗)与这家人的匮乏(住的是廉租房,坏的窗子),小姑的感情却破碎了,与此同时;
以此等等,一一对应,迈克李完全点题了。
2. 迈克李暗讽了撒切尔时代统治下的80年代,二周没收入但又必须找工作才能领取的失业补助金与后期肯洛奇的《我是布莱克》完全对齐,三十多年了,扯淡的所谓“救助”系统依然狠狠地折磨着底层平民。
迈克李,肯洛奇,英国有这样始终关注平民生活的导演,佩服佩服!
5 ) 美好的电影。。。
首先说,我的听力太破了,以至于基本上没有搞明白这个片子是讲什么的,由于搞不清楚这个片子是讲什么的,所以没有Gary和Tim的情节我就直接快进了。反正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找来这个片子看,是为了看情节的吧。。。
那就直接进主题吧,有人说Gary演Sid时瘦的简直不像样,那他肯定没看这片。当老男人还不怎么老的时候,那小身板简直了~~我飞起一脚估计都能把他踹折了。。。罪过啊。一身This is England 扮相,小衬衫,屁股蛋子上啷当个小背带,细腿裤卷个边,下面小皮靴,还剔个大光头,标准朋克小青年造型嗲得很,最后把自己装在一个破铁桶里滚啊滚非常销魂。
Tim比Gary好些,但是智商好像不太正常,一天到晚闭不上嘴(我妈妈跟我说成天闭不上嘴的小孩都是傻子,不让我跟他们玩,可怜的Tim)开始的时候Tim还有头发,也瘦瘦的(不小心差点打成受受的,不过也没啥错)很粉嫩,戴眼镜,简直就是弱智版的Graham Coxon。。。这里不会有Blur的粉丝看到吧。。。最后也剃了一个光头。我很喜欢看他坐在沙发角落里抠手指头玩(我妈妈说总抠手指头的小孩自闭,不让我跟他们玩,Tim你简直太可怜了)因为那个时候Tim的手指看起来好修长好漂亮啊。
别的,没有了。
哦,对了,里面有个女孩,眉眼和轮廓超级像Man Who Sold the World时期的Bowie。。。
还要什么自行车?一部电影里面有粉嫩嫩的Gary和粉嫩嫩的Tim,还有一个长得像Bowie的女孩,难道这样还不够美好么?
6 ) 我爱这个老头子
大一的时候想过要不要在身上纹个happy-go-lucky 哈哈 足以见得我对于这个老头的喜爱了 这个片子是他早期的作品立意表达上相对于之后的another year ,秘密与谎言来讲都显得很含蓄,但镜头运用上却很学院 没那么含蓄 大特写 仰拍来表现父母嘶吼的情绪蛮有张力的比较他之后的作品 不得不说这个老头演员挑的是真的好 哈哈 早期作品中还是有小鲜肉的 后来可能刻意为之避免了 但从始至终对于演员演技都保持着高水准的要求 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真实展开 好了大半夜叨逼叨了这么多终于要切入主题聊聊这个片子
之所以很喜欢他的片子是因为他的留白很充足 不绑架观众 很客观的记录但是导演的小心思你又能感受到 没有填鸭式的总结出一个道理 抱歉又跑题了。。。 meantime中文翻译与此同时 我觉得更像是一体两面 哥哥对于弟弟的关心 父母对于弟弟的关心 都是通过嘶吼来表达的 这一家人看似冷漠却又温暖 好像是都不懂沟通的人凑到了一起 弟弟在最后显然也是继承了这种沟通模式 但是最起码他尝试表达了
对于哥哥来讲是“我虽然嫌弃你但是与此同时我还爱着你 ” 对于父母来讲是“我虽然在谴责你但与此同时我在担心你”而另一个尽全力维持体面的小姨来讲也有着难言之隐 这种一体两面是我认为的“meantime”不知道有没有过分解读 但是我觉得这个老头子一定是心理学的专家人物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那么自然又觉得可怕 因为好像在自己身上看到过 每一个情节甚至是穿着棉袄睡觉的弟弟 我都觉得是某个时刻的自己哈哈哈
凌晨三点 我也不知道自己瞎逼逼了什么 估计会有很多错别字。。。不管了 困了 祝大家也好梦
傻里傻气的蒂姆有一个爱他却隐藏在心的哥哥,底层家庭的生活琐碎,也算是记录那个时期的英国吧,最后蒂姆把头剃了是在宣誓从头来过。Ps,蒂姆把二愣子演活了,奥德曼也把英国光头党痞子演得活灵活现,那时候俩人都太嫩了。
因为Blur两只童年情结而机缘巧合邂逅粉嫩roth和狗爷的片子--大家都如此神经质...马丁靴·玩滚筒·左耳耳环·小眼镜什么的各种穿越...
开场的屋内群戏调度和后来《秘密与谎言》中的聚餐很像,但最大的问题也是老问题,配乐太糟糕,真希望迈克·李在新片里能重点考虑下配乐问题。此外,中文字幕也烂得影响观感。
电视电影。交流困境和中产阶级崩塌,迈克李的知识分子主题。狗爹处女作+蒂姆·罗斯,两个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借助智障者作为剧作的“锚”这种手法有点太机械了,尽管确实有用。配乐非常戏剧化,英式口音造型功能突出。
Gary的秃头很销魂,Tim最后也剃了一个,里面那个女孩超级像Man Who Sold the World时期的Bowie
“撒切尔主义”统领下的英国,社会阶层的分裂和不平等加剧,从中产阶级到失业工人,从家庭主妇到光头党青年,迈克李用一个简单的故事铺陈出一副生动的时代画卷,“白痴”弟弟与“痞子”哥哥,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游手好闲,无法摆脱的无力感,逃离真的是唯一办法?争吵、误解的悲剧在这个国家同时上演着
看到典型的英国穷人,想到Mike Leigh, 看到所谓losers,想到Mike Leigh,那些郁结于心,隐而不发的情绪,想到Mike Leigh. 多一星给Tim Roth, 这部里的演技堪比海上钢琴师,比Lie to Me好了不知多少
大城市周围贫困区无工作靠彩票为生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一览无余 如此生活 如此破罐子破摔 感谢刻在床头板上的“colin”这些细节 感谢著名及非著名演员带来的真实视觉感受 感谢修窗户工人告诉我的 不要指着一颗放在沙子里的种子说:瞧,这棵树。
我想有的人生活即是如此,没有希望,也不对任何事情抱有期待,只是每天活下去,这不存在对错
论犯傻没人比过英国人,狗爹和蒂姆俩人二得不分伯仲,后者造型好像伍迪·艾伦,迈克·李写英国百姓日常太厉害,从一场姐妹间的拜访就交代了很多隔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表现经济萎靡以及底层现状,洗衣机坏了那场戏只有低角度取景很妙。
看迈克李的戏总是让我跨越了地域国家的界限,任何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都能被缩小到最低点,感觉每个人物都是自家亲戚。迈克李的早期作品显露了年轻人的锋芒,不像后来随心所欲和又一年那样平和的心态,充满令人压抑的交流障碍。无望的生活,看不出何时才能出头,但总有理由让人坚持下去。
真实的八十年代英国生活写照,近似于纪录片的拍法。TR和GO在近三十年之前的演技已经到了如此地步,着实令人惊叹。
类比导演后作厚望(1988),不被外界“金钱”的影响下,即使是亲情关系间如此的兄弟,也摆脱不了因生活窘境带来的戒心,“与此同时”所设计的不同对立成为社会的缩影,“贫困的英国人”是真实的另一面
1. 聒噪的电影配乐与家庭里每个成员被生活折磨得绝望不安的情绪,对应得让人烦躁(与此同时)。嫌弃与怜爱(于此同时),绝望与希望(与此同时),富裕与匮乏(与此同时),一一对应,迈克李完全点题了。2. 迈克李暗讽了撒切尔时代统治下的80年代,二周没收入但又必须找工作才能领取的失业补助金与后期肯洛奇的《我是布莱克》完全对齐,三十多年了,扯淡的所谓“救助”系统依然狠狠地折磨着底层平民。迈克李,肯洛奇,英国有这样始终关注平民生活的导演,佩服佩服!
第一次看迈克·李的长片,看得真是揪心。加里·奥德曼虽然是Skinhead造型,但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倒是主演蒂姆·罗斯一直没敢认,虽然越看越觉得像他,但没看演员表之前真的没敢确认是他,毕竟这个时候他还图样。
1. 英国底层人民永远单曲循环的一种丧到了家的生活。2. 这个片子能看到跟《猜火车》一脉相承的血统,浓浓的英伦味道。看太多了英国贵族、精英们的生活,来看看底层的。3.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底层也大抵如此吧,只是性格比较温顺,而且我们家家都还有美食,所以生活的基调大概就不一样了。4. 演员们太出色
找到了加里·奥德曼导演《切勿吞食》的一个源头,但相比奥德曼在松散生活中依旧不散的家庭叙事与略显单一的情感主张,迈克·李却在明确家庭框架内打造了松散生活和多义的人物关系。为何不去工作疑问的不告知拒绝了对主题的单纯定义,导向了80年代家庭状态的展现。争吵不仅没有走向标准的结局性场景,还以此为契机看到各个角色的内心,将其设置为日常性的发生,并不值得深究的事件,从而消泯了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结尾总结,而是走向了更大层面上的生活依旧继续,人物仍然困顿的记录。结尾光头形象的亮相带入了当时社会风潮下右翼势力,但家庭早餐以生活小转折后的再继续显现家庭的同舟感,还表明了迈克·李对撒切尔时期的保守政策以及低垂经济社会危机的走出信心。所以阴郁表象下还是迈克·尔一贯的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聚焦以及明朗未来的渴望。
愣头青蒂姆·罗斯和加里·奥德曼大亮。依然喜欢配乐,结尾收得很好,整体过于琐碎和絮叨。马丁靴从80年代红到现在。
結尾收得真好,那種恰當的適可而止。
想要在愁云惨淡的Meantime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最好的"的叙事角度是完全徒劳的,迈克李在要求他的观众对他的每个角色进行无时无刻的认知调整。像这样关于贫穷、阶级和撒切尔时代的作品很容易走向单向的政治宣言,只有像迈克李这样目光犀利耳朵灵敏的创作者,才能用数不清的细节让他尖利的批评针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