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点点爱,足矣
《声梦奇遇》男一号只有一句台词的电影
这部电影写男主角保罗的幼年梦境,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线索,道出人生教育成长历程的三种不同价值观。一种以钢琴做代表,精英教育,模式化的教育,与之对应的是模式化的上流生活;一种以“青蛙乐队”的通俗音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物欲满足,市井庸俗的生活;一种以弦乐做代表,与之对应的是自然和谐,回归自性的生活。其中弦乐又分两种,西方的小吉他和东方的二胡。
影片开始有一段字幕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看完整个影片,我觉得镇静剂是钢琴所代表的价值观,毒药则是青蛙乐队所代表的价值观。
伴随父亲的的恐吓表情与婴儿保罗的哭声,成年保罗从梦中惊醒,这个噩梦,象征着保罗童年家庭的不和谐。
两个姨妈一大早掀开钢琴盖,把窗外的阳光一下子挡住,屋子里一下子让人感到窒息。
生活中的保罗是个哑巴,一个羞涩的大男孩。不会说话是因为2岁时父母去世,之后就不会说话了。父母的死亡代表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失败。爱吃蛋糕,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满足生活中的小成就感。保罗在生活中是两个老年姨妈舞蹈课上的钢琴伴奏。
生日礼物,都是与钢琴有关,因为大家都期望保罗在几天后的钢琴比赛上能有好成绩,显然保罗对这些礼物不太感冒。弹钢琴并没有给保罗带来太多成就感,倒不如泡芙的口感。那几样礼物,特别是哪个把手指套在铁圈里的奇怪机器,太让我觉得像是学校应试教育的调调。
电梯坏了,而女邻居就住在电梯口的小房间。电梯象征乏味循环的日常生活,电梯坏了,人们才发现女邻居,象征着摆脱生活琐碎,才能进入潜意识反思。
偶入楼下女邻居的家,简陋的门,一进门一条黑狗,壁纸有些恐怖,再向里面走,一道道阳光、植物和泥土象征着自然和谐之美,桃花源记的调调。小吉他在佛像之上,女邻居说,弹吉他是让自己开心。如同一次进入潜意识的心理治疗,保罗要找出父母的死因。
舞蹈课窗外的乞丐,象征现实生活的破败,姨妈要给保罗营造一个古典的环境,所以赶快把乞丐打发了。看到影片后面发现乞丐是爸爸的死党,也是装修工人,父母的死与他有一定责任。
女邻居偷偷来到楼上,发现保罗的照片上没有爸爸,爸爸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
床头的耶稣不见了,变成了小熊。治疗师知道了,保罗童年有不好的经历。保罗再次喝下迷魂汤,这次他看到幼儿时家人对他未来的期望,姨妈让他成为钢琴精英,爸爸让他成为手风琴手,妈妈说让孩子自己决定“只要想画就给他画笔”。
医生想成为标本师,胖女人想跳迪斯科,女邻居能够在梦中满足他们的愿望。“你的命运就是成为钢琴师吗?”第二个梦,妈妈和魅力男人的暧昧让爸爸很生气。
保罗与中国女孩的钢琴二胡合奏很好听,象征男女恋爱,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钢琴评委,一个胖家伙,手指又短又肥,完全不像和钢琴沾边的人,外行指导内行,爱吃,说出的话都是在忽悠。如同现在的应试教育,大家不觉得他多有水平,只是人家是评委,考试成败人家说了算,而且还喜欢现金,这就是体制教育的形象。
女邻居与医生的见面,原来她得了癌症,要放弃治疗,但她非常乐观,面对死亡没有畏惧,反倒在临走时提醒医生不要嚼口香糖了,显示出一种人格的力量。
女邻居捍卫大树,象征捍卫自然的人生观。两个姨妈让医生查一查吃蔬菜对人体是否有害,很讽刺,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国家长一样,觉得让孩子保持天性,天天游戏运动,他们觉得这样不正常,对孩子有害,只有报个培训班心里才踏实,觉得这样这样也是对孩子有益。大树被截成几段,小吉他被弄坏,象征主流社会不认同自然发展的人生观。
干牛粪上长的蘑菇,再原生态不过了。
女邻居说自己中了大奖,总是和有缺陷的人打交道,盲人调音师,聋狗,哑巴保罗。可见女邻居是心理咨询师。
这一场梦,是父母打斗,开始以为很残忍搏杀,后来发现父母只是逢场做戏,他们关系还是很好的。保罗醒来后,感觉如释重负,脸上流露出大病初愈后的喜悦,他亲吻拥抱贝多芬,似乎空虚的生命又重新变得有意义。正如影片说的“不好的回忆,会在喜悦的溪流里被稀释。”
父亲的海报和照片被保罗恢复,表明幼年的家庭创伤基本愈合。
钢琴比赛现场,有牙齿上带着矫正器的年轻亚洲女孩精彩弹奏做铺垫,保罗会比她更出色吗?
保罗到哪里都要用手绢擦一下,这个细节,代表完美主义,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比赛中青蛙乐队出来了,保罗开始讨厌他们,有些乱阵脚,但后来逐渐适应,并且很享受。这象征高雅和通俗在保罗心中已经不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得益彰。一阵无声,评委和所有观众的内心都被保罗的琴声打动,相反两个姨妈却还在忐忑中,显然,她们的成功标准是被人肯定,活在别人的标准中。
又一段梦,保罗发现,父母是被楼上的钢琴砸死的。这象征本应该美好的家庭成长,被标准化的体制教育无情的终止了。夭折的天使,就是夭折的家庭教育,看着让人想掉泪。
钢琴盖子突然合上夹手,算是自废武功。保罗憎恨这杀死父母的凶手钢琴,但钢琴在现实中又给了它成功,心理矛盾,他满心愤怒,却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勇气把钢琴破坏掉,相反把愤怒转向自己,夹自己手,也是对姨妈的报复。后面在钢琴上种花也是一种被动攻击式的报复行为。
女邻居葬在大树下,很多人怀念她。保罗转身要走,突然发现,雨点与小吉他弹出声音,他决心要用琴声传播女邻居的自然精神,为自己弹奏,不在别人的标准里活着。
回到山崖上,保罗对女儿说了唯一一句台词:“爸爸”。这也是紧扣影片的主题:孩子不用很复杂的教育,简单一点爱,足矣。
我个人感觉电影就是在说家庭教育,和我们正在实践的在家上学异曲同工,法国人弹小吉他,我们拉二胡。
2014.06.28
2 ) 乔迈的真人童话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Marcel Proust
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回忆”在Proust的小说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分量,同时这也是电影《声梦奇遇》想要表达的主题。有意思的是片中男主角Paul的父亲姓Marcel,而隔壁邻居太太姓Proust,无疑这个姓氏上的小巧合是导演乔迈对Marcel Proust的又一次致敬。
片中关于回忆的部分都采用了婴儿的主观视角,在增添童趣之余又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可谓一举两得。如果算上开头的梦境,影片共有六段回忆的场景,这其中的情感是层层推进的。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Paul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其现实生活中的失语,而打破这个局面的唯一途径就是走出回忆的死循环。
这里编剧设计了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方式帮助Paul走出困境,神秘女邻居的一方汤剂加上原味玛德琳蛋糕做钩,和回忆有关的音乐做饵,剩下的就是等待回忆之鱼被钓出水面的那一刻。这种催眠的小桥段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经常会看到,像是《爱丽丝》中被催眠的米娅•法罗,当然伍迪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本片则是以治愈为主。
任何一段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在Paul的记忆中母亲温柔似水父亲爆烈如火,对父亲误解的加深体现在Paul撕掉了合照中父亲的那部分。可当回忆的全貌逐渐展示在Paul面前时,他发现了父母之间的水火不容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爱情表达,就像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父亲先是用暴力取得优势,接着母亲用舞蹈反败为胜,两个人又回到了如胶似漆的状态。Paul开始理解父母这种床头打架床尾和的行为是基于爱情,同时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成见,那些粘合好的照片预示着父子关系的修复。
如果说父母早逝是造成Paul忧郁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成长过程中选择权的被动则加深了他的病症。从出生起,Paul就肩负着母亲家族势要培养出一个演奏家的重任,尤其是在被两个姨妈收养后,钢琴家就成了Paul不得不为之奋斗的事业,年逾三十还在参加青年钢琴比赛听上去就充满了无奈,这种压迫更是从Paul生日会上无不与钢琴有关的元素就可见一斑。片中和Paul对应的活在长辈希冀中的还有医生这个角色,和动物们相处的梦想如今只能通过制作标本来实现不可谓是一种悲哀。好在Paul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巨大的钢琴笼罩在脸上的阴霾也已消失不见,而医生的妥协则可以看做是Paul的另一种结局。
除了精彩的回忆段落,乔迈的想象力还体现在一些超现实的场景。像是Paul第一次喝过芦笋汤剂后产生的幻觉,以及参加比赛时突然出现的青蛙乐队,而表现两个姨妈与邻居太太的撕扯过程则明显是动画手法,这些充满梦幻色彩的元素都体现了乔迈的童心。其实无论是沉默的男主角,还是两个夸张的姨妈,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乔迈过去作品的影子。Paul有着《美丽都》里自行车手的孱弱以及《魔术师》里的孤独,他的忧郁让人想起了巴斯特•基顿,当然角色的成功还要归功于演员纪尧姆•谷伊的表演,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神态展现了Paul的内心世界,他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殊荣。而片中两个穿着一致的姨妈则融合了《美丽都》中奶奶的护犊情深以及三姐妹的夸张怪诞,聚餐一场戏吐槽中国人多势众相当具有黑色幽默,结尾两人在沙滩上的彩弹也充满乐趣。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部分,钢琴的演奏自不必说,其中一段与二胡的配合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同时也酝酿了Paul与中国女孩的爱情。邻居太太时而弹奏一段尤克里里则更像是对心情的调节,夏威夷的轻松与惬意顺着旋律蔓延开来,而乐器本身给人的感觉正如同角色一样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点能从邻居太太的生活方式以及她讲述的印度之旅中感受出来。在邻居太太这个角色身上导演投射了很多东西,包括对佛教的理解等等,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莫过于她对一棵即将被砍伐的大树的守护,除了自我情感的代入,还有一种对生命的崇敬。而影片结尾与开头的呼应更是体现了佛教中轮回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对生命的传承是这世上亘古不变的法则,同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爱,Paul对着女儿的那个微笑证明了一切。
3 ) 片尾曲的中文歌词
歌名是论坛里有人提到的Attila Marcel (version chinoise) – Chen Li Qing,下面歌词是根据法语歌词的字幕翻译和扔到百度翻译里的直译听出来的,估计错处挺多的不过我已经尽力了............
我猜这中文歌由来应该是把法语歌词找人翻成中文版本但是唱的那个人也不会中文,按法语谐音唱出来的....
歌词如下
我男人是真的
是坚硬沉重的
看到别人喜欢他
看到炙热的目光
他从来没认真(?)
他吵我打死我
伤覆盖了我身体
我的生活成蓝色
没有人像他一样的
我要找到我的光
我要等钟声响起
直到天堂的尽头
我男人是真的
是坚硬沉重的
看到别人喜欢他
看到炙热的目光
p.s 这首歌法语原版好像也是乔迈的《疯狂美丽约会都》里的配乐
p.p.s 这首歌在片中54:59处普鲁斯特夫人唱过一次,以及90:27处唱片播放过较长一段
p.p.p.s 钢琴比赛时台下一堆华人观众镜头那段他们好像讨论的很激烈的样子但是我只听清了一句“姐我已经加班加一个月多了”,还挺字正腔圆的.有人听到更多讨论么╮( ̄▽ ̄")╭
4 ) 疯狂的约会!乔迈再次向塔蒂致敬,这次还带上巴斯特·基顿!
“重识人生路”是乔迈2013年的新片《声梦传奇》的主旨之一,男主角由于童年刺激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两位姑妈的抚养下长大,却在即将30岁的时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这段记忆和未来的生活之路(就这么点儿内容了,不多剧透了)。这是一部关于将记忆的能力释放出来的电影。音乐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极具巴黎风情,而且一定新奇怪异触动心弦——这些要素出自乔迈的脑瓜真是让人毫不惊讶。摄影师Antoine Roch在接受采访时用这样一句话结束访谈:“我想你一定会记得这部片子的。”
之所以对这部新片有所期待是因为这是西维亚·乔迈第一部真人影片,而且放出风来要借此致敬雅克·塔蒂和巴斯特·基顿(两位经典喜剧大师)。由于乔迈之前都是做动画,所以这次染指剧情片自然需要一个给力的摄影师,经人介绍认识了经验丰富的Antoine Roch,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Roch可是《两小无猜》(神作!)《穿梭少女梦》(把苏菲玛索拍得很有看头)等著名影片的摄影师。觉得他也确实能够配得上乔迈那天马行空又冷峻旖旎的视觉风格。据说他们为此片设计了不少有趣的看点,包括男主的房间,是老式的高吊顶公寓,天花板很高,灯挂在正中好像要被房子吸走了一样,这就给房间留下很多阴影和未知的空间。而房间内的一扇小窗户,男主只有在弹钢琴的时候才打开,他不喜欢那种阳光射进来的感觉,因为这有种生命的视觉隐喻。
如果这些还不够促成你对这个片子的期待,那么就去看看乔迈的两部动画长片吧《疯狂约会美丽都》和《魔术师》(L'illusionniste),两部动画都没有对白,几乎完全靠动画呈现的各种镜头语言来呈现和推动故事。所以这部《声梦传奇》虽然男主是个准哑巴,我们也依然可以对乔迈充满信心,他会把这个角色和这个故事处理的很好。
本片将会在今年9月5日-15日举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放映。
简单说说乔迈和他的动画片。
西维亚•乔迈(Sylvain Chomet)出生于1963年的法国,童年疯狂地痴迷于《丁丁历险记》等法国的老漫画,中学毕业后进入艺术学院就读,从画四格漫画开始学习。他对线条和色彩都有独特的的敏锐度,而且想象力爆棚。1986年,23岁的乔迈发行了第一本漫画书,后来他为了学习编剧前往英国学习,并帮一些书籍、杂志画插画。在这期间,乔迈见识了不少的动画影片,也认识了不少英国动画界的朋友,但乔迈的第一部动画短片《老妇与鸽》(The Old Lady and the Pigeons)最初进行时并不顺利,从他递出剧情大纲算起,短短的25分钟内容竟耗费了近十年才完成,谁知竟意外获得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电影节的垂青,小有斩获名声在外,也给了乔迈创造他第一部动画长片的动力。
于是2003年这部《疯狂约会美丽都》诞生 ,故事讲得什么就不说了,反正很神奇,从过场到人物到节奏到音乐处处是看点。全片只有58句台词,男主角只有一句,奶奶也极少,最多的可能就是狗叫了。真的跟你看过的一般动画片不一样,所以能瞬间秒杀众生,让乔迈拿奖拿到手软。我不推荐这片儿我就不姓U。真的是谁看谁知道、看了才知道、千言万语也难道。
2010年,乔迈又为世人送上一部致敬塔蒂的影片《魔术师》,慢工出细活一词还真是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人物的刻画太精彩了,简直就是动画版的于勒叔叔(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扮演的著名人物),衣着、动作、面目都太细腻太逼真了,故事很软也很隐晦,看到最后酸酸的,既无大喜也不大悲,看得出乔麦在美丽都后为拍大师做的妥协,或者说相互妥协。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乔迈老师终于又有新作即将问世,相信任何一个看过他的动画片的人,都会舒一口气:这真是一场疯狂的约会,你让我们好等啊!
5 ) 乔迈,你究竟有几个好姑姑?
关于花茶和小蛋糕,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就没点心里障碍吗?哈哈,光从打开记忆之门这把钥匙的玄乎程度足见导演是做动画出身的了,花草茶和小蛋糕混搭一口,保罗马上就能开始零障碍追忆往昔身为Baby的时代了。近几年带点魔幻元素的电影编剧越来越过分了,美国队长拿他的盾打地洞的时候,我就崩溃了,现代的编剧们,真是赤裸裸地拿自己在写封神榜啊!!当然回到本片,考虑到普鲁斯特太太的人物设定本来就有点佛教根源,又有医生做参谋长,观众大概也不会在这点上太较真了。
西维亚•乔迈的作品之前只看过疯狂约会美丽都,听说声梦奇遇是他执导的第一步真人电影,冲着这个去的,先来谈谈惊喜处:
1. 别以为Baby什么都不懂,Baby的记忆也可以黑死老爹
目测是因为姑姑对保罗父母的离世只字不提,他才试图在喝药后回忆起童年时父母的关系,并找出他们离世的原因。分三阶段,保罗每一次都在拨开记忆的迷雾,逐步接近父母关系是好是坏的真相,这一过程,也展体现了西维亚•乔迈是如何看待记忆的自我篡改这一特质的。
第一次, 保罗记得是父亲对母子二人拍摄广告的事很不爽,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并没有导致什么,但保罗的潜意识却像一个狡猾的剪辑师,有意将这一幕放大,并直接安插在父亲家暴母亲那一幕前,然后保罗情绪一个激动,干脆不用回忆了,一定是父亲太糟糕了,母亲受不了了,才酿成了悲剧。
第二次, 保罗又隐约记起有一个亦真亦假的拳击台,父母气势汹汹地在相互搏斗,然而为什么母亲却穿着舞衣?为什么期间会有亲吻和恩爱的情感流露?哈哈,这种搏斗和探戈结合的虚实相生的做法,电影里并不少见,吴彦祖在《如梦》里和袁泉也有一段,但是这部片子妙就妙在它不是没有来由的,它象征了一个孩子对成人举动的困惑,在笃定了父母不合并为之惊恐的孩子眼中,爸爸妈妈这是在一起跳一段激情四溢的热辣舞蹈吗?不可能,他们一定是在打架!!!!对比一下,这种手法的运用比《如梦》要高明点,《如梦》里安排这一段的由头是女主是个精神分裂,所以她能天马行空地把自己对男主的纠结心境与推来扯去的舞蹈相融合。
第三次, 这一次场景是四楼的新家里,保罗终于记起来了,父母是纯粹的在开心的跳舞,他终于抛开了因自己对父亲的恐惧和排斥而强加在父母感情关系的偏见了!!但是既然是真相就要全盘接纳,那就是被钢琴砸死的事实随之而来。
2. 乔迈,你究竟有几个好姑姑?
这部影片的两代人之间的人物关系设定与疯狂美丽都非常相似——都是坚强、热爱生活到带点偏执的上年纪的女性,对一个因父母缺席而自闭的孩子的支持和保护。这些孩子往往身体孱弱,但通过姑姑或者奶奶的鼓励和栽培克服缺陷有一技之长,比如美丽都里瘦弱的孙子后来去环法骑车,本片中指头天生短小的保罗也弹得一手不差的琴。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导演惯用这种代际间的关系?而更有价值的问题是种模式到底还能在不同主题的表达上走多远?上一次是骑车,这一次是弹琴;上一次是奶奶从邪恶势力手里解救孙子,这一次是侄子从姑姑的隐瞒中找到真相,自我解救。不论如何,这种模式是深深打上了导演鲜明的记号了的,但回归电影本身,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种人物设定模式到底能为电影在主题探讨上带来什么?
3. 这部影片的细节铺垫和前后照应之多,某种程度让我们看见导演对影片自身严谨完满的追求,吐槽来说,大部分细节看着与主题揭示并非必然相关,总觉得做的稍显一板一眼,缺少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比如医生和普鲁斯特太太之间来来回回提到的狗的标本,最起码前后搞了5个回合,像保罗手受伤以后看医生,医生说我的狗不见了,然后再普鲁斯特的墓地上的陪葬品里,发现了那只出镜率相当高的狗。但总觉得不是故事本身带出来的细节,而是硬添上去的。看完这部影片后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电影里究竟什么样的细节铺垫和前后呼应是好的?是必然需要的?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坠余感,沦为煽情做的套路?
6 ) 一部治愈系童话绘本
法国导演西维亚·乔迈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他的导演作品均有着十分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之前的两部名作《疯狂约会美丽都》、《魔术师》都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虽然因为不属于好莱坞体系而没能最终获奖,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影迷心中的顶级动画经典。新片《声梦奇遇》不再是动画长片,而是乔迈执导的首部真人电影,但整体风格与内在元素依然是从动画延续下来的:亲情主题,童话氛围,复古情结,默片般的风格,超现实情节,以及对人物造型、器具功用、音乐与色彩的偏执展现。
乔迈是学漫画出身的,毕业后进入一家动画广告公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画画。出于对夸张形态的追求,他的电影中的人物都有着奇异的外形、诡谲的举止,比如《疯狂约会美丽都》里肉感十足、走路一瘸一拐的奶奶,拿手榴弹炸青蛙的三个疯癫老太,背驼得比脑袋还高、像一张会走路的扑克牌一样的连体黑手党;《魔术师》里高大笨拙、沉默寡言却心地善良的魔术师,都给人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声梦奇遇》里的人物设计同样有着浓浓的讽刺漫画感:呆若木鸡的哑巴男主角、拿根拐杖听音高的瞎子老头、两个永远穿同样衣服的姑母、擅长种植和催眠的神秘邻居……有着雅克·塔蒂和巴斯特·基顿式的肢体幽默。再比如道具和布景,男主角收到的生日礼物全部与钢琴有关,连泡芙塔都堆成了钢琴形;房间是五颜六色的复古装修风格,催眠师的家里更是从天棚到地板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植,给人翻阅一本童话绘本般的视觉触动。
说到钢琴,这部电影跟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男主角及其周围人几乎都生活在阳春白雪的古典世界里,衣食住行都谈论着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乔迈对音乐的喜好也是由来已久,《疯狂约会美丽都》里三个疯癫老太用废品即兴表演的一段打击乐为人称道,几乎是现实版的stomp乐队。
《声梦奇遇》与《疯狂约会美丽都》都用到色彩明度的变化来提示环境、烘托心情。《声梦奇遇》的男主角每次进入梦境状态时,画面色彩都变得空前浓艳温暖,再加上一点虚化柔光,使人如坠梦中。记忆画面里全部是婴儿的主观镜头,尤其是开场持续数分钟的长镜头,很有意思。
在《疯狂约会美丽都》片尾,乔迈深情地打上了“献给我的父母”字样,导演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寄托了对无私亲情的讴歌。《疯狂约会美丽都》讲的是祖孙情,《魔术师》可以理解为父女情,《声梦奇遇》讲的是对已故双亲的思念之情,尽管男主角的父母只能出现在被他遗忘的梦境里。
这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
7.6
温暖有爱的故事。第68人看过。
乌克丽丽带感~
太太太太太失望了。
三星半。典型的法国电影,典型的法国幽默。看完影片看字幕才知道,父子是同一个人演的。
超级sweet的电影,首部处女真人电影拍成这样已经很合格率,小巧腾挪做的很好,有些地方推得太狠有点生硬,但还是很可爱。映后见面会制片人来了,超美!
单纯、梦幻,轻松明媚。好想在这样的电影里一直睡去,然后醒来电影还在继续,然后再睡去,再醒来,永不结束……
动画片的即视感,还是挺可爱的
(中国人?)没错,保罗和那些中国人竞争15年了,(不过他们真的非常有天赋,)他们只是人多,人多才是他们的优势,就是,就像我们住的那区,我们住在同一区,那里和其他地方一样到处都是中国人,(但…这不代表他们没天赋啊!)他们肯定会赢,这是数学问题,人多到让人窒息…竟然吐槽中国人多,哈哈~~
个人不爱这种真人童话风格的电影,亦如韦斯安德森。如果不是情节有突出的勾人之处,看着就很腻,哎,我完全没有童心。音乐挺棒的,是我老了吗,突然对古典音乐有种莫民的亲近,倒是几段现代音乐没有太大共鸣。
极少极少的电影可以唤回普鲁斯特式的感伤,《Attila Marcel》是其中的一部,那两处海滩外景,活生生就是巴尔贝克。
故事的层次感颇有轮回的味道,就像一段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保罗一点点的召回童年的记忆,然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在风格上依旧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看着超现实的桥段上演总会让人不觉得的脑补成西维亚·乔迈以往的动画风格,加上“美丽都”和“魔术师”可以算三部曲了。★★★★
即便是真人电影,仍然秉持动画的想象力以及人物的天真,包括装置的布景。西维亚·乔迈的作品好像做喜欢讲两代人的感情。婆婆与孙子,父亲与女儿,以及本片男主对父母的回忆。
分明致敬塔蒂和豆子先生…完全乔迈风:执着呆萌男主、心机但善良老女人及各种怪咖,纷繁复杂的色彩,迷幻交错的城市,能把真人片拍得如此卡通质感。音乐辅助剧情进展,男主遇到嬉皮阿姨音乐是钢琴和尤克里里合奏,中国妹出现在公园背景音乐成了钢琴和二胡。节奏明快,台词搞笑,大树和扫墓段落感动哭了
不知是否前作先入为主,总觉得人物和布景的卡通色彩很浓,特别是催眠师Proust的小花园和保罗的俩姑妈。音乐很棒,男主父母的格斗式探戈惊艳。主题照例无关善恶,更多地关注小人物的互动和成长,男主的眼睛太适合演哭戏了~ @MOMA百老汇 with invisible friend. Guillaume Gouix出现在放映会真是惊喜。
还是继续拍动画片吧...
也想有童年记忆TAT
法国版的eva补完么。。。
和其他荞麦大叔电影,音乐很赞,对白不多,有着浓厚的默片质感,同时可以看到雅克塔蒂对他的影响,荞麦大叔真是一个有怀旧情怀的导演,影后主创交流没见到荞麦太遗憾了!【百老汇电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