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abemus Papam
2022-06-03 16:22
结局出乎意料然而合情合理,看似激进,反思起来其实我们同时正面临的也就差一点就到此处了(PS.后知后觉,两年后的2013年教宗辞职了)。开头先用现场氛围暗示了当下教宗换代所面临的背景和任务压力,选举过程则提出了特定情境下民主选举制的不对付性(宗教世界或世俗统治都适用),圣人角色回归普通人的特写和心理学家的引入则提示了个体意识觉醒乃至常驻的现代风格,整个传统过程和组织机器的严密运作,和群众依旧把扭转时势寄希望于寻找新的圣人领袖的思维惯性,在当今形势下显得那么不合时宜,结局的名正言顺翻牌则预示着此一体制已从内部彻底崩坏并一去不回头。如果说早期是建立、巩固和增益,那么现在则是走到了消解,(下句为主观反思,非本片内容)消解的因素可能有多种,科技、商业、权力和影响力、人与人连结方式改变的加乘作用、地域和信息流通的相对缩小、个体意识等……如果时代变了我们头脑还来不及转过来,则容易发生危险。
表演和编导精良。群体表演给力,各国主教和广场群众都是,从选角到抓拍镜头均达效果——可见群戏掌控力。对整个大矛盾的逻辑深思熟虑条理清楚,还能用贴地的情态和细节表现到位(如氛围烘托的精彩开头:出手就知有没有),难得,人物情节选择也精准且始终围绕主题。最后一星给题材,难得,也大胆。增进了梵蒂冈的知识。
2 ) 你是否有勇气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无能。
东北有句歇后语,王八垫床脚——死撑。
看完教皇的最后告白,突然很解脱。之前在看一直担心,教皇要怎么样流放自己的内心,才足够让自己有勇气去面对重天而降的重任。看看他在演讲前的突然崩溃,一路狂奔,着实有点替他担心,任何人在面临巨大压力时,除了崩溃还是崩溃吧,直至被彻底打垮。然后任由自己沉浸在被打败的苦滋味里慢慢咂摸。
至今记得曾经一位同仁说过,把一个人放到并不能胜任的位置上,并不是捧他,而是害他。教皇比我们更明智的在于,他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不能,也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不能说“自己不能”。真这是一个无比虐心的困境。别人把你推向众望所归之位,你自己却被压力逼得节节败退。
还以为教皇自己折腾半天,终于决定认命,要承担起这千金重担,却没想他反倒请求大家原谅,告知自己所不能,坦坦然卸掉了身上的担子。想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面对上帝的选择,子民的仰望,舆论的喧嚣,他却真的选择说出了“自己不能承担如此重任,自己不能做大家的人生导师”。
思至及己,若有此等机会,更多的可能会是王八垫床脚——死撑吧。毕竟,当着所有人承认自己的不行实在是太难以启齿。原因只有一个,当那么多人对你寄予厚望,你怎么好意思临阵退缩呢。还是该好好学学教皇,有勇气选择自己不去承担这份责任,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自由。
3 ) 一些想法
一、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ta们要动手(采取暴力、恐吓、威胁)了,ta们要动手了... 当然从头到尾“ta们”没有“动手”。Reflect了一下,因为我还有一部分mentality来源于authoritarian社会生活的经验。
具体来说,这个mentality是:“权力“会用极端的强迫、暴力的方式让我妥协、让我做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权力“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会被具体化,比如manager、“公司“,“zf部门” 都可以是“权力”的具体化代表,在这部电影里,权力的具体化体现是“教廷”。
这个的mentality 对我目前的生活状态:1) 已经不再对我有帮助了;2)instills unncessary fear into me.
我准备慢慢把它从我的体系中祛除,it'll be another step for self-liberation.
当然这部电影里面还是有一些“迫”在里面的,比如唱票结束红衣主教一起围着新当选的pope唱歌,目的是他同意做pope,这是迫使;比如在影片快到末尾的时候,主角们一起去剧院公布pope人选,这也是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的行为。但这两个行为,和我想象中的“暴力、恐吓、威胁”从程度和频率上比,有数个数量级的区别。
二、
在片子的末尾,新当选的pope对公众说:我...不适合lead.
这让我reflect了一下,about “being a lead”.
在一个“lead”的治下,也许状况会从当下的情况,慢慢转向“人们更加开开心心的生活,互爱互助、各司其职”;也可能转向“人们更加互相仇恨、冲突(升级)、互相伤害”。
这在大环境、小环境中都是如此。
做pope有做pope 要lead的scope,做小组长有做小组长要lead的scope,性质是一样。
4 ) 一群来自幼儿园的红衣主教
其实此片和宗教没什么关系,只不过借新大主教产生这一本该神圣庄重的事情用幽默风趣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解读:1 神性和人性的关系 2 封闭的体制下的黑暗压抑和公开透明环境下的轻松自由自在的对比。当看到一张张长满老年斑的脸漏出孩子般的笑容,当看到一个个红衣主教纷纷询问自己在选举前的赔率,当看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老头们举行的世界洲际排球赛时,谁会想到他们红衣大主教的身份呢?!
不得不说扮演被选上的大主教法国演员米歇尔.皮寇利的演出为此片增色不少 老人家满含悲悯无奈又欲言又止的表情像极了在幼儿园排演节目被强行推上舞台的小演员,真是可爱。
5 ) 跪拜一下
神作啊,先顶礼膜拜一下。开始半个小时以为是故事片,然后马上发现根本不是故事片,不仅微微超现实,还舞台剧化了的,通篇探讨了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性观。
里面除了教皇出来蹭吃蹭住不给钱之类的事情以外,最夸张的安排就是里面欲望强到已经发疯了的男演员。教皇也是急切想为天下做点事,也基本上处于不正常状态。但是在片子最末,教皇被找到的那个场景里,男演员却迫不及待的抓取了他想要的东西,登台表演。而教皇,却在世上最高荣耀,在一切垂手可得的机会里,坚决选择了不欲不贪,坚决选择了承认并接受自己人性的那一面,自己的弱点。就凭这一点,他应该算是有史以来最有资格的教皇。
关于宗教这个题材,国内可能很多人不感兴趣。虽然我不信教,但是我理解(至少试图理解)宗教(在此感谢:远古外星人理论家们)。从某种程度上这片子我认为不仅仅讨论的是人性,而且是作者的宗教观。里面为什么教皇一直重复教堂需要改革了,其实他自我唠叨时有一句台词说,教堂离人已经太远了。他如果再身居高位,恐怕更是看不见也记不住,别人和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了。
而人,是不完美的。如果再假装完美,那就更不完美了。
连两个心理分析师的塑造都在说一个道理:一个优秀的心理分析师把什么问题都用冠冕堂皇的理论来生硬解释;一个最优秀的心理分析师能简单明了看到事情实在的那一面:教皇目前很郁闷。
不得不说当时为教皇被找到那一幕跪了,看完了又倒回去重新把那场景看了一遍。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最简单,最合理,最优雅的设计轻描淡写就把观众的感情给煽了。我不崇尚高技术含量的长镜头什么的,我觉得那些片子很多牛逼是在摄影组上面。一个片子,作为电影艺术,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片子怎样在形式上被表现出来,而是一个导演怎样讲了一个故事。这就跟一个交响乐团指挥比首席小提琴重要差不多。扯远了,可能我今天是心情好,把一个或许无意识的编排看爽了。我知道这边其实是煽情,很多文艺片不喜欢煽情(尤其在法国片上),不知道是不是觉得煽情太俗。其实我也觉得大部分的煽情俗,因为它们煽的是荧幕上有的东西,就像政客们的就职宣言,群众不用脑子就可以激动。但我觉得这个场景,煽的是荧幕上没有的东西,选举会员们的善良决定,男疯子演员的成果成就和小人心态,当然还有教皇被找到这个明线高潮,经过前期所有的铺垫在同一个场景做完交待。气氛渲染用的是演员们时断时续的表演这一个具体例子,起立鼓掌当然是老套。或许不能说是极品场景,但这个节奏这个构思很值得人学习。作为一个草根类(或者努力靠拢草根类)的电影爱好者,我其实更同意Walter Murch的观点。这个现存的剪辑大师认为电影最重要的目标是能让观众投入进去。只要能投入,其他很多的缺陷都可以被原谅了。我觉得这是个很实际的观点。毕竟如果一个电影没人看,拍得再好也等于零。我觉得一个最好的电影应该是既有艺术价值又能吸引观众的。当然这要求极好的剧本和极好的班子,结果就是千里挑一。
唉,没想到一不小心写成吐槽了,不写了,不写了。
6 ) 跟儿子的房间故事结构一样的~
我对导演讲故事的方式很感兴趣,还记得《儿子的房间》中那个无论如何都无法用心理学治愈自己的心理医生吗?这部《教皇诞生》玩起了同样的结构,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用宗教来治愈自己的教皇。
ps:很感动,看莫瑞提的电影总能让人回忆起最痛苦的日子,但是它们却都是很美好的样子。
两千年267任教皇,每一个都是压在继任者身上的稻草。在这里,教皇和红衣主教都走下神坛,还原为人。以诙谐手法展现教皇出走这种荒诞题材,增加了严肃题材的观影愉悦感。
他以为自己只是个演员,其实,他离主最近。主教们果然没有选错人,“尊荣以前,必有谦卑”,那个审慎对待权力和地位,意识到人力黾勉的人,才真正跳脱了人性,触碰到神圣。他一辈子没上过舞台却把台词记得特别清楚,就像他从来做过教皇,但真理一直在他这里。
我突然觉得很像中国古代皇帝自己出去玩或微服私访然后身边的人为稳住人心就说皇上闭关了或者找个假的来做样子。。。。好吧我康熙微服私访看多了。。。开头的仪式真有气氛,镶在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时刻,遗憾中国没有了
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37988/
very萌的心理医生,萌er的教皇,萌est的主教们。可惜这永远是童话。
南尼·莫莱蒂的调侃依然犀利,但梵蒂冈教廷内被褪去神圣光环的主教们却更让人觉得亲近。
又是一场盛大的意淫。导演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了他心中对于宗教、教皇的定义。电影总体还是可圈可点,意大利式典型的夸张和导演自己的想象力让电影增色不少,小老头们表现也还可以,只可惜现实世界中教会的各种丑闻和去过梵蒂冈见过教皇的经历让我很难接受电影里的设定。
推来让去,差点搞出人命,原来那么多人不愿意当教皇,是油水太少么?
能感受到南尼·莫莱蒂在拍这片时憋着各种坏。将主教们赋予更多普通人的性格之后就未必是嘲讽了,反而非常有爱。如何以信仰战胜自己,米歇尔·皮寇利非常精彩的表演。
本以为和《国王的演讲》同为一个路数,看完才发现错的离谱。它不似《国》的担当,却以退为进,从另一个视角促使观众反思宗教。
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集中在了这样一个最特殊的人身上。以小见大,背后何尝不是对现代教廷的拍击和对当下的质疑。《女王》,《国王的演讲》之后的同类型翻版,不过这一次对准的是罗马教廷。7.9/10.
直面自己是信仰的起点。
老爷爷们打排球那场可爱又欢乐。而最后沉默失语又是如此压抑。充满对比,讽刺,值得深究。戛然而止的结尾太喜欢。
电影挺好,可不知为什么老觉得有的地方打不到点子上。某些情节甚至有漏洞。另外南尼·莫瑞蒂自己演的心理医生让人感觉刻意低俗化。总之本是一盘好菜,但调料放量欠准。
连教皇都罢工不干了。请关爱教皇。
对于一部宗教题材,讨论神性与人性之间产生碰撞和挣扎的电影来说,南尼·莫莱蒂举重若轻,用诙谐讽刺的幽默语调来描绘褪去神秘面纱的主教们,在全封闭的教廷中的平凡生活,同时又用沉重严肃的姿态来刻画逃走的教皇对其信仰和自我的迷失与挣扎。排球赛尤其欢乐,戛然而止的结局也恰到好处。
居然这种结局!
随性之作。无神论者南尼·莫莱蒂也是个好演员,只会一种角色:心理医生。
“让我们聆听上帝的质疑上帝的箴言,承载着心中的渴望、梦想,也带来担忧困扰和恐惧,一切事物也许正是前所未有的,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上帝的旨意,承认我们需要上帝是智慧而谦卑的。我们需要他的原谅他的耐心,要把伤疤揭给他看,因为他是唯一可以治疗我们的人。”结局不走寻常路
一部“正常”的有关宗教的电影,把宗教人性化,对于生长在世界宗教中心边上的意大利导演,尤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