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动
且让这部《天天好天》成为一种效应吧。就叫做《天天》效应?这部戏是一把推手,对一些人(当中包括了自己)来说,它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或许做得不够,抑或我们只有在戏院里心动、感动,在网络上高谈阔论;但还依然没有真正去行动,去实践 林孝顺老师说:子欲养而亲不在。做而言不如起而行。多谈未必无益,但是行动才是最实际的。
2 ) 莫名触到一些泪点
“Mummy,人可以活多久“
”7,80岁吧“
”爷爷已经70岁了
一年只能见一次的话
那就只能再见到他10次了“
10...
当生命用见面的次数来换算的时候
时间跳跃得万分短暂
这样的紧迫感 带来不安的惶恐
当一个人与你相处的次数
能够用手指头数出来的时候
你会不会意识到
会不会想要在后面画上加号
温情的片子勾勒出许多无奈与善良
品味到一些体悟 却终化为一种心情
越来越拙于书写
越来越怠于记录
人情冷暖
无可厚非
3 ) have a great day
最近很迷恋这种温情的家庭片。感情真挚又内敛,收放自如,不会把悲伤拖得太长刻意赚取眼泪,也不是单纯追求喜剧效果而猛添笑料。一切都好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但你又做不到那样的隐忍,那样的包容,那样的善良,所以无比的羡慕,无比的感动。
阿福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
林叔叔和外孙女慢慢溶解距离。
一份炒蛋炒面的烛光晚餐。
还有很多的感动,慢慢在细节中荡漾开去。
今天陪姥姥去看病,她多发性脑梗塞,血小板又减少到48。症状上看很像脑中风,嘴有点歪,话说不清,脑子也不是很灵光,吃饭喝水都会往下漏。昨天出去,她就看着我张着嘴傻笑,我怀疑那一刻她是不是已经忘了我。今天早上还听到她很有底气的骂我姥爷,和往常一样,但醒来才发现那只是个梦。我多希望,能听到她还有那么多的底气和我吵架,颐指气使。虽然我是那么反感,但是我真的希望她没有什么病,能健康安享晚年,等我有了一个很好的不会欺骗我的老公,生一个很健康很可爱很听话的宝宝,然后她甚至可以帮我抱着宝宝去树荫下乘凉,就像她当年抱着我一样。
其实妈妈也有些健忘了,当然与她头部受过两次伤有关。但她越来越记不住我说过的一些话,一些事。有时候听她说什么事,想一个名字,要等一顿饭都吃完。妈妈总让我给她把头上的白头发剪掉,可是我发现,越剪越多了,但还是要装作没看见,不是吗。
林叔教子欣写对联的时候,有个特写,爷爷的手握住孙女的手。我想起小时候,姥爷也是这样教我练毛笔字的。小时候,他带我爬山,其实有点类似于攀岩,他的手被石头砸到,涂了紫药水的样子,我现在也能想起。小时候他带我去扎吊床,带我骑车子去东八里洼买土豆,带我学琴回来,一路用嘴呼噜呼噜叫着赶走那些在车前乱跑的小孩。我是他的骄傲,他不喜欢妈妈,但对我永远都是那样好,我是他炫耀的资本。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他成了我偏心妈妈的证明,我会嫌弃他不爱干净,对妈妈不好,对姥姥不负责任。我总是从细节处挑他的毛病,却忽略了他对我永远那么好。
烛光晚餐,我希望我的男朋友能带给我平淡的爱。不需要五星酒店,不需要小提琴伴奏,只要他能真心对我,让我信任,让我幸福就好。很多年后,我发现很难。我怕失败,又向往幸福,于是只能一个人一直等。
我怕离开,我怕我走的这三年,有亲人会不等我。可是我又劝自己,死亡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他们会一直保留原来的样子,在你的记忆中。可是活着的人会一直变,那才是真正的离开。
天天好天,有多好,终日在麦田里,挠挠痒,变变脸,和一群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在一起。enjoy life,which could not be better.
great day.
4 ) 一贯作风
阿牛创作风刚刚过去不久,
另一套本地创作又划来一大阵风,
听闻的剧情消息都是有笑有哭。
我也赶紧买票捧场,抱着很大的希望。
搞笑片段不会少,
感动画面少不了,
也有一片乡间漂亮的稻园。
马来西亚语,华语,粤语,闽南语。。。全部登场。
故事段段麻麻,
无法全意投入。
捧场原因就因为它是本地创作。
5 ) 好天之后呢?
当然是去看了《天天好天》这部本地电影。制作比《大日子》更好,《大日子》是弟弟叫我看的,他说不错。由于《大日子》,朋友特地去米昔拉度假,以为拍得出类似的渔港照片。近来报上大肆报道《天天好天》,所以也去看了。原以为画期不会久,过了数天去看仍旧在上映,而且散场走出戏院,人潮是拥挤的。
戏是感人肺腑的,是圆满结束的,不过还是有遗憾吧。
那个兔娃娃的阿公回去老人院之后,她回复过去的生活模式,妈妈没空理她,女佣会确定她温饱,但电脑网球是独个儿玩的,秋千旁边的位子是空的,文化作业没人帮,长幼有序没人教。
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来?自家亲人比不上蓝天白云、绿田地大树荫,还有一众臭屁老家伙的调侃。为什么阿公不要留下来?转为单亲妈妈的女儿成天扑上扑下,为生计操劳,对主任老师说,不是不想多关心女儿,而是无法,因为糊口是燃眉的。剥削人性的工作,城市的正常规律。
妈妈远远看着台上的女儿与阿公的合奏,哭得稀里哗啦,百感交聚,接着抹泪吸气变脸,带着笑容上车向客人介绍下一个行程。由不得她矫揉造作,全家由她扛起。阿公如果留下来,多好。
<图片1>
从戏院回来的周末,看了《第四张画》。同样是由许多美丽的画面组成的电影,《第四张画》的导演是摄影师出身的钟孟宏。戏的主轴是社会底层,破碎家庭的小孩。这样的小孩,比兔娃娃更惨上百倍,爸爸妈妈都不能保护他,也没有长者帮他一把,他只有靠自己。
这套戏看到最后真要骂导演,怎么没让警察破案?怎么没让戴立忍就地正法?怎么没交代小孩以后安全幸福地生活下去?至少让毕小海的妈妈带他离开继父嘛!怎么样的妈妈和熟人嘛?交代他自己小心,就把他丢回去跟杀他哥哥的继父相处。
这些大人都是鸟蛋。
然而导演的目的不是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一个仍然发生中的故事,在台湾低层社会不断上演的故事。他没有让小主角给我们美好的期许,他会好好的活下去,努力奋斗,安全健康,学有所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彩带从天而降。没有。
他让我们看见,如此的环境,生存着这些小孩,如果不要变成报上的负面社会新闻,变成械斗死亡的统计数字,观众们能做什么?该做一点什么?
当我们拥着爱儿,对他的前程充满似锦的幻想之时,我们看到那些兔宝宝和小海同时存在吗?
25/01/2011
6 ) 永续着华人温存质朴的不变情意
《天天好天》,聪明而明媚的电影标题,同青元导演另外的一部大马华语贺岁片《大日子/wohoo》,制作公司“wohoo”,拟声又关联。
一年总有这一天,相见、相聚、相濡,充满热烈、洋溢温情,永续着华人温存质朴的不变情意。
会继续关注大马的华语电影,听海外华人的声音~。
大马版《天伦之旅》
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悲催啊~
简单温馨
很不错的电影,充满了鲜活的大马风味。
晴天,雨天, 都是好天。
很感动
晴天 雨天 都是好天
10+1+1
一枝一叶总关情
支持本地电影~
如果生个不孝儿子,还不如生块叉烧---- 大马天空下华人的传统孝观念。全剧的演员都和影片淡淡乡土的气息很搭,唯独那个小女孩除外,做作,表演习气太重,是影片的败笔。
晴天雨天都是好天
10+1+1
1.阴晴,都是好天;祸福,此生有幸。2.凡有华人处,便讲孝亲。
晴天雨天,都是好天。。。很感人的伦理剧,虽然没有帅哥美女,但是情节很深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
典型东南亚亲情华语电影。语言总是亮点。
很温馨的电影。演员演技比较生硬,情节的安排上不是特别新颖。但是胜在细节动人,墙上的10+1+1看着让人鼻子酸酸的。语言混杂让片子充满欢乐,总之很喜欢~晴天雨天都是好天
一部不错的本地创作,有诚意,至少我被感动了。。。。
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电影
简单温情的电影最打动人。事情换个角度看,就会好了,晴天、雨天,都是好天。逃离安老院的亲情修复之路,有点飞越老人院+天伦之旅的意思,不要等到失去才去后悔,能做的就是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刻,用心陪伴。p.s.闽南话对粤语感觉莫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