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
大多数人对于菲律宾电影并不熟悉,正是因为这份陌生、好奇和距离,反而让这部《猎鸟》生出了意外的惊喜。这部菲律宾2018年的“申奥片”,用一个罪案故事的外壳纵深解切入了菲律宾的社会现实与政治背面。
罪案设定作为一种成熟度和程式化程度都很高的类型,在一些有个人想法,想树立作者性的导演手中,通常会被当做一种介质用以承载更广阔的内容,这一点在韩国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典型,近年来,一些年轻的中国导演也开始尝试着把浓郁的个人表达与标准的罪案电影结合,比如《暴裂无声》,比如《暴雪将至》,而这部《猎鸟》同样充分展现了这种特征,甚至在作者性的表达上走得更远。
故事从两起案件展开,一起是作为国鸟的鹰被猎杀,另外一起是一辆大巴车上通通失踪的多位乘客。这两起看似无关的案件交织在一个年轻警察的身上。而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互为表里,一个案子成为了另一个的遮丑幕布。故事的展开方式一直强调着对峙关系,无论是这两件案子之间,还是年轻警察与整个机制的对立,抑或这位警察自己与自己内心道德的撕扯,抗衡的力度支撑了整部电影。渐渐的,就会发现,真正引发这些紧张对峙的并非只是因为两宗悬案的未破之谜,背后牵扯的利益、势力、一些刻意掩盖的、想要转移的、企图蒙混的,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那些苍白与残忍的隐秘事项远比罪案本身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猎鸟》的野心潜藏于细部之中,那些象征的、隐喻的、映射的细节此起彼伏、明灭闪烁,最终联结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精神网络,成为了这部电影独特的魂魄。最初,父亲教授柔弱的女儿如何瞄准野鸭,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射中猎物,这个过程不只是一种生存之需,更多的还为整部电影奠定了“猎杀”的基调,其实,这是一个有关于食物链的故事,蛰居荒野的父女瞄准游弋的水禽,但在暗中同样也有盘踞在食物链更高端的生物瞄准了他们,这人类世界的故事,与动物世界的一切没什么两样。
像所有这类故事一样,《猎鸟》的主角是一个具备高度道德感、责任心却被裹挟于各种利益纠葛与黑暗势力中的角色,从外部叙事技术上讲,这个警察角色在推进故事进程,其他所有人都在躲闪、迂回、逃避、阻挠,只有他拼死向前,而从内部精神意义上讲,他同时也在进行一次严肃又残忍的自我拷问和自我觉醒,在上司的辱骂与苛责之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对那一车失踪人口的追寻,他的搭档一次次对他提及,“领的这份薪水不足以让我们卖命。”但他就是无法像旁人那样对一切视而不见,他为之卖命的不是薪水,而是道德,他终究无法接受对如此多的生命的漠视。而这对抗的过程中,他见证了深不可测的黑暗,也面对了无处安放内心的巨大虚空。破案的过程伴随着自毁。最初,他看到同事殴打嫌犯都无法接受,到后来,他也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怀揣着一个高洁的梦想却堕落到自己曾经鄙夷的底端,这是怎样的反讽和无奈?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故事在不断向前推进,向外扩展的同时,也在有效的向着内心和精神深处掘进,外部景观与内心世界以同样的速度垮塌。
这是发生在边缘地带的故事,见不到马尼拉的高楼与繁华,只有圈禁的动物保护区,荒无人烟的树林与蒿草,那对隐居的父女像是保护区内的两只水禽,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独特的环境让一切看起来如此魔幻,不似现实,但故事中的一切暗色与死亡却又如此粗粝真切,这是菲律宾版本的魔幻现实,又一次穿透文化隔阂让包括中国观众的在内的很多人看到人性中共通的一切。
从节奏上说,《猎鸟》是慢热的,有的地方是年轻导演把控力的稍稍失当,而更多的时候看得出是有意识地控制着温度故意远离沸点,但最后的那一幕,像突然升腾的蒸汽扑面而来,那些被草草掩埋的尸体,那些在空中盘旋飞舞的鹰,以保护为名的禁地却成为了掩盖罪恶的渊薮,国鸟看见了一切,见证着人性的腐烂过程,罪恶的生发,善良的泯灭,而事到如今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明了那只被射杀的国鸟又象征着什么——一种整体的、精神意义上的垮塌。
第一次观看菲律宾电影,不是太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不做过多的解读,要不会有孤陋寡闻之嫌,不过电影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任然是普世的。
电影前半部分略显沉闷,看着让人昏昏欲睡,最后时间电影推向高潮,虽然能猜到事件原委,但当真相血淋淋的出现在面前的电影画面中的时候,依然会震惊不已。
电影中的小女孩,开始猎杀鸭子(水中的鸟,姑且称为鸭子吧)的时候,就下不了手,是善良的,后来误入保护区,猎杀了一只鹰,但是此时,她并没有意识到对、错,在父亲告诫保护区是不能去的,要求她处理了猎枪和那只鹰,她还不太完全明白,问父亲她什么地方做错了?相依为命的父亲、母亲早逝、奶奶也离开了自己、唯一的伴就是一只忠诚的黑狗,身世甚是可怜。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小姑娘,做了大人们认为错了的事之后,父亲为了保护女儿,开始了他的行动。小女孩在这些事件中,也自我成长,在目睹了唯一的忠诚玩伴惨死在枪下,亲爱的父亲在火拼中惨死之后,她依然善良,举起了猎枪,最终放弃,在一个涉世未深了小女孩儿身上,彰显人性的光辉。
无疑!父亲是伟大的,手把手的教育孩子,想让孩子尽快学会独自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为了保护孩子,自己选择独自面对一切,从警局出来,看到女儿,对女儿一个人独自活着表示欣慰,为了女儿,最后一刻,他选择同归于尽。父亲,这个世界上一个伟大的称谓,都说父爱如山,父亲撑起一个家庭的全部,隐忍、坚韧、不屈,是家庭的依靠。
菜鸟警察,就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的代表。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对不公平的愤怒。他在面对中巴车上人员失踪一案的调查中,确实想有一番作为,当然,黑幕面前,肯定过程很曲折,被上司鄙视、唾骂,被威胁烧房子等等压力之下,他选择了妥协,当他戴上四个戒指的时候,当他毫不犹豫的开枪射杀了一只狗之后,他的灵魂漂离了身体,他向生活、向权贵、向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妥协,也向人性妥协。
故事并不复杂,林中幽灵也显得可有可无,从种种迹象,就会知道在土地纠纷中,欲上马尼拉的农民被杀,于是就成了失踪,除了菜鸟,大家心知肚明,然而当他们死亡的状况突兀般的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惨状触目惊心。每一个国家,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可能有黑幕,有普通人无力抗争的权贵、集团,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同人的选择,更能彰显人性。整体而言,电影太过沉闷,表达的故事也并没有大多新意,观影过程并不愉悦,说是惊悚片又不能抓住你的神经使之紧绷,菲律宾的乡土风情也不好看,如果你时间确实充足可以一阅,时间紧任务重的朋友,不值得推荐。
第一次看菲律宾电影,非常好,一个24岁的年轻导演能拍出这么有深度的电影确实很难得。
猎鸟这个名字只是整片一个引子,牵出背后很多深层的东西,菲律宾是个不起眼的小国,它急于让人们去了解它,导演就是从一个个的细节来让全世界观众了解菲律宾这个国家:
1.父亲用心培养女儿猎技,为的是让女孩能养活自己,这个侧面反映了菲底层人民的艰辛。
2.父亲是土地管理者,其实应该就是佃农,替地主种地打工的。
3.巴士案背后是佃农与地主抗争的结果,放映了菲律宾土地私有化的弊端,富者占有着资源,穷者没有土地,一直被压在社会底层。土地私有化是个大话题,争论空间很大,这里先不置可否。
4.巴士案的调查过程,反映了当地司法的粗暴很黑暗。
5.巴士案的背后逻辑影片没有展开,只做了些暗示,但观众不言而明,这是经典的官商勾结实例,不用废话。反映菲的政治环境恶劣。
6.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持越来越艰难,我特意搜了一下菲律宾的人口密度,排世界前几名,说明人口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负担和破坏。父亲也说了,马尼拉拥挤!反映了菲的人口和环境的国情。
7.警察队长不只一次强调,这就是份工做、做多了也没多工资、不需要卖命、家里的老婆在等着我回家。。。等等消极的态度,反映警察队伍消极应付,不折手段,甚至草菅人命,只为完成任务。而警察队伍是国家政府的影子。
8.男主在屋外浇花,见邻居乱丢垃圾,他无奈地捡起放好,表现了男主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又有原则和注重细节的人。再巴士案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然而后来的逆转也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屈服顺从。
9.父亲的玩命坚持,都是为了保护女儿,这是片中无情冷血的一个反面——伟大的父爱。
10.奶奶说,长得漂亮不用干活,自然有人送食物来,这一点契合了菲律宾人懒惰闻名的现实。
11.片中一个跟随女孩的幽灵只是导演故弄玄虚而已,将两条线索有机的拉到了一起,冥冥中让一个小女孩发现了天大的黑暗。奶奶跟女孩讲述的那些迷信故事,给小女孩看到幽灵以及观众的一个心理铺垫,使剧情不会显得太过生硬。
12.悲剧的结尾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这么黑暗的案子,这么腐败的司法,不可能会走正常途径结束的。也正因为悲剧的发生,才使得女孩再次踏入禁区,才得以发现罪恶,两条线索完美交合。
13.女孩问父亲马尼拉怎么样,父亲的回答有意淡化女儿对大城市的兴趣和向往,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离开他,主要是怕她受到伤害。既是父爱,也是保守的一面。
14.父亲对打猎的心得,对女儿的教导,对丈母娘妖言惑众的不屑,对女儿打鸟的愤怒,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聪明,理智,原则,其实与男主是同一类人,好人!
15.对于女儿打鸟的事,父亲说责任不在于我们,他也没过多责怪女儿,只是责怪她不听话可能会惹祸,并非责怪她打鸟不对。说明底层人们生活非常艰辛,土地被有钱人圈了,连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被铁丝网圈了,站在他的立场,他这个群体是被遗弃的,是对社会充满怨恨的。
16.男主被迫改查鸟案,他很气愤,在他心里,人命案更重要,什么狗屁国鸟!这一点跟女孩的父亲一样,什么保护动物,人都没活路还特么什么狗屁保护动物。这一点反映了不同处境中的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非常真实。
17.男主抓主女孩父亲,粗暴地把自行车扔一边,把人狠狠按倒在水坑里,搁在开片那个他,是做不出来的,还有他戴上戒指暴打女孩父亲,这并不是他突然便坏了,他是在发泄对这个司法环境的愤恨,以及这个破鸟案是直接阻碍他调查巴士案的缘由,还有,他提议用另一支枪冒出女孩家的枪,不是他突然上道了,他是想尽快了解这个鸟案,他压根就对这个案子不在乎,一心都在巴士案上,一车的人命。这反映了男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没错,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想做个负责忍的警察,不是伟大无缺陷的英雄,导演这么表现这个人物,显得更真实,有血有肉。
急匆匆写完,不求关注,懒得检查了
(文/杨时旸)
大多数人对于菲律宾电影并不熟悉,正是因为这份陌生、好奇和距离,反而让这部《猎鸟》生出了意外的惊喜。这部菲律宾2018年的“申奥片”,用一个罪案故事的外壳纵深解切入了菲律宾的社会现实与政治背面。
罪案设定作为一种成熟度和程式化程度都很高的类型,在一些有个人想法,想树立作者性的导演手中,通常会被当做一种介质用以承载更广阔的内容,这一点在韩国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典型,近年来,一些年轻的中国导演也开始尝试着把浓郁的个人表达与标准的罪案电影结合,比如《暴裂无声》,比如《暴雪将至》,而这部《猎鸟》同样充分展现了这种特征,甚至在作者性的表达上走得更远。
故事从两起案件展开,一起是作为国鸟的鹰被猎杀,另外一起是一辆大巴车上通通失踪的多位乘客。这两起看似无关的案件交织在一个年轻警察的身上。而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互为表里,一个案子成为了另一个的遮丑幕布。故事的展开方式一直强调着对峙关系,无论是这两件案子之间,还是年轻警察与整个机制的对立,抑或这位警察自己与自己内心道德的撕扯,抗衡的力度支撑了整部电影。渐渐的,就会发现,真正引发这些紧张对峙的并非只是因为两宗悬案的未破之谜,背后牵扯的利益、势力、一些刻意掩盖的、想要转移的、企图蒙混的,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那些苍白与残忍的隐秘事项远比罪案本身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猎鸟》的野心潜藏于细部之中,那些象征的、隐喻的、映射的细节此起彼伏、明灭闪烁,最终联结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精神网络,成为了这部电影独特的魂魄。最初,父亲教授柔弱的女儿如何瞄准野鸭,如何屏住呼吸,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射中猎物,这个过程不只是一种生存之需,更多的还为整部电影奠定了“猎杀”的基调,其实,这是一个有关于食物链的故事,蛰居荒野的父女瞄准游弋的水禽,但在暗中同样也有盘踞在食物链更高端的生物瞄准了他们,这人类世界的故事,与动物世界的一切没什么两样。
像所有这类故事一样,《猎鸟》的主角是一个具备高度道德感、责任心却被裹挟于各种利益纠葛与黑暗势力中的角色,从外部叙事技术上讲,这个警察角色在推进故事进程,其他所有人都在躲闪、迂回、逃避、阻挠,只有他拼死向前,而从内部精神意义上讲,他同时也在进行一次严肃又残忍的自我拷问和自我觉醒,在上司的辱骂与苛责之后,他仍然念念不忘对那一车失踪人口的追寻,他的搭档一次次对他提及,“领的这份薪水不足以让我们卖命。”但他就是无法像旁人那样对一切视而不见,他为之卖命的不是薪水,而是道德,他终究无法接受对如此多的生命的漠视。而这对抗的过程中,他见证了深不可测的黑暗,也面对了无处安放内心的巨大虚空。破案的过程伴随着自毁。最初,他看到同事殴打嫌犯都无法接受,到后来,他也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怀揣着一个高洁的梦想却堕落到自己曾经鄙夷的底端,这是怎样的反讽和无奈?所以说,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故事在不断向前推进,向外扩展的同时,也在有效的向着内心和精神深处掘进,外部景观与内心世界以同样的速度垮塌。
这是发生在边缘地带的故事,见不到马尼拉的高楼与繁华,只有圈禁的动物保护区,荒无人烟的树林与蒿草,那对隐居的父女像是保护区内的两只水禽,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独特的环境让一切看起来如此魔幻,不似现实,但故事中的一切暗色与死亡却又如此粗粝真切,这是菲律宾版本的魔幻现实,又一次穿透文化隔阂让包括中国观众的在内的很多人看到人性中共通的一切。
从节奏上说,《猎鸟》是慢热的,有的地方是年轻导演把控力的稍稍失当,而更多的时候看得出是有意识地控制着温度故意远离沸点,但最后的那一幕,像突然升腾的蒸汽扑面而来,那些被草草掩埋的尸体,那些在空中盘旋飞舞的鹰,以保护为名的禁地却成为了掩盖罪恶的渊薮,国鸟看见了一切,见证着人性的腐烂过程,罪恶的生发,善良的泯灭,而事到如今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明了那只被射杀的国鸟又象征着什么——一种整体的、精神意义上的垮塌。
这部电影同样涉及底层边缘人和警察的纠葛,曲折的剧情和细腻的处理让人想起三块广告牌,尤其是那个年轻警察的双面性,一方面他充满正义感,认真负责地要追踪大巴案的真相,即使上司阻挠甚至被责骂羞辱威胁都不肯收手,然而当自己的家人被置于危险迫使他不得不放手,他心中的怒意又被全部转移到他身边的其它对象上,毫不留情地虐打犯人,不加犹豫地射杀狗,他已经慢慢从一个慈爱的父亲,尽职的警察,转变成了一个冷血的刽子手。
同样是父亲的Diego为了保护不谙世事的女儿,隐瞒了她杀鹰的真相,又不巧遇上其它犯人越狱,成了他人错误的替死鬼,女儿在目睹爱犬和父亲都被警察枪杀后,举起了猎枪走向拼命挣扎的年轻警察,她悲愤交加的眼睛透过枪管对准了她恨的人,却又在冥冥之中默然放下了抢,虽然至今还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她要放过那个警察,我猜可能是在看到警察恐惧而乞求的表情想起自己父亲死时的惨状。
然后最妙的结尾出现了,女孩回到她猎杀珍稀鹰的保护区,竟然发现消失大巴里的乘客(前往首都维权申诉的农民们)的尸体,原来这所有人的悲剧命运,只是因为政府想要掩盖自己丑陋血腥的行为,想要维权的农民被杀死埋在不让人进入的保护区,而有鹰被杀意味着有人进入保护区可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排除这个可能,警察局才被下令追查杀鹰的事,女孩,管理员父亲和警察互相追杀,付出生命,仅仅只是为了政府的一件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滔天罪行,所有人周旋来,厮杀去,却都只是强权者枪口的一只鸟。
看完觉得这是部非常压抑的电影,不仅是当中人物性格的阴暗面与暴力的打斗,而是各种抗争都被无情碾压的绝望,维权的农民被秘密谋杀,想查真相的警察被豁出身家性命,就是想安生过日把女儿拉扯大的森林管理员也被意外拉得家破人亡,可是最后当女孩放下枪,听见鹰叫的时候,我觉得她就像是保护区里的一只鹰,电影里说道保护区里的鹰在保护区外是存活不了的,而在片头父亲也一直担心她无法照料自己独自存活,然而她最终做到了,她不仅能举起枪打猎物,也能放下枪宽恕命运,即使社会继续黑暗,即使抗争依旧被抹杀,我相信这只雏鹰终有一天能够在保护区外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最近臺北電影節選到的片子都有期待太高,然後猛吃一口屎的感覺。
拍苦大仇深类型片的新导演绝大多数都是符号控。
一个没文化父亲和一个愣头青警察扛起的晦涩剧情。节奏太缓慢,但是人的转变又很快,谈不上多好,但是足够沉重。
菲律宾电影每年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去年是“罗莎妈妈”,今年是这部“猎鸟”,前半部分的悬疑气氛铺垫得很赞,最后一幕也尤为震撼,相当讽刺了
政府故意杀了一车人去喂保护区的国鸟鹰?
2018年菲律宾的“申奥片”,导演只有24岁。沉稳的节奏带有强烈的自我风格。盗猎和人口失踪双线叙事,最后因政府的贪婪和警察的无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失望的社会景图。贫穷、落后、无序,逼着好人变坏,影片过于黑暗,以至于让我对那个东南亚小国充满恐惧。
两个应该不同的案件,交织在一起
菲律宾电影的神秘主义和悬疑主题结合
年轻警察的堕落让我想起了李沧东的薄荷糖,都是丰满的理想倒在了骨感的现实前…
评论区很多解读都错误站不住脚。片子本身的质量很好,氛围质感都很棒,完成度很高,但是故事叙事乏力,乱,节奏平,且过于晦涩。遗憾之作,该强化的地方弱了,该弱化的地方累赘了。
预料之中,很有质感,一般观众还不一定make sense,分值自然比较低!
这是一部2016年的菲律宾电影。也许也是我生平看过的第一部菲律宾电影。我想这样的剧情在天朝根本不可能过审。简单来说,一车农民赶往马尼拉上访。结果半路就都被截杀了。政府、警察、黑恶势力之间纠葛不清、是非不分。原本富有正义感、良心未泯的年轻警察多明戈在面对家庭的威胁时,也不得不缴械投降。
应该是有质感的电影,不过刚开始看就觉得是文艺片,对话太多,看不下。删除
导演这么年轻拍得这么沉稳,即便符号化使用得过于明显也完全不是问题。只是节奏上完全可以稍稍加快一点。国鸟看见了一切,人性的腐烂过程,一切罪恶的生发,一切善良的泯灭,国鸟自己也被杀死。黑暗到底。
生涩或者说质朴。
巴士失踪,国鸟遭猎,边境小屋一父一女一狗,月圆还魂夜,燃烧棕榈树,婚戒手指虎,脱狱,逃亡,被放弃的复仇,处刑万人坑……腐坏体制下正直之人的堕落,不错
議題很沈重,可是沈重的有點刻意
巴士失踪与国鸟失踪对比起来,警察很“务实”的调查国鸟失踪案,孰重孰轻,不言而喻。菲律宾电影很少看,还是蛮不错的。前半段比后半段好,小女孩不错。
既是自然保护区,也是见证人类罪恶的猎场。不明觉厉、带着作者风格的惊悚罪案片,还有超现实元素和少女的成长。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像在看《杀人回忆》?后劲很强!
两条平行的线索,老练父亲与稚嫩女儿,及老油条警察与血气新警察之间,他们互为镜像。警局与政局的腐败,所有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最后的结局很是血腥。影片故事很丰满,镜头也很美,但讲述得很拧巴,太过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