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看本片出糗的吃瓜心态,进了电影院。反正一年到头,天寒地冻的,不看点爆米花片,好像也说不过去。
还有一帮朋友在群里吐槽过电影海报,夸张、油腻、明星大头照,反正心里头,真不看好中国版翻拍。
岂不料,原名《手机狂响》的《来电狂响》,居然超乎我的意料。
原本设定的底线,它就是一般水平,类开心麻花电影罢了(始终有原片剧本的底子)。看完之后,甚至觉得,即便《手机2》还是《朋友圈》啥的如期能上映,观感估计也拼不过这片子(请理解一个冯小刚黑的心情)。
我衡量一部国产片是否好看的标准,不在跑水的“尿点”二字。那关乎的,更多是肾功能。跟多数人一样,衡量标准很简单,你中途,是否会掏出手机来——无论是用来看时间,还是点开微信,打发无聊。电影是制造另外一个情境故事,如果你中途各种原因跳开了,走神了,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它的吸引力,显然是抱歉的。
《来电狂响》没让我看片中间掏出手机。但在继续往下说之前,我想先解决几个观影前,多数人会冒出的问题顾虑。
1、翻拍
《来电狂响》的所有物料海报,全部标注了它是翻拍自意大利那部《完美陌生人》。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6分,有三十万影迷观众看过,而且还跻身了豆瓣电影的Top250榜单。
翻拍是常见的,消除语言、地域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本地化操作,比如大卫·芬奇翻拍的美版《龙纹身女孩》,评分居然比瑞典原版的《龙纹身女孩》高。还有老马丁翻拍的《无间道风云》,居然圆了多年夙愿,拿下了奥斯卡最佳。
但在中国,“翻拍”常常会被误植为是山寨、抄袭、扒窃行为,与偷懒、投机、敷衍等混淆在一起。《来电狂响》是正常的,走版权途径的翻拍操作。你在豆瓣搜索栏,会发现《完美陌生人》底下,除了原版,还有中国版、韩国版(最近刚冒出来)、西班牙版、墨西哥版、土耳其版、希腊版……
如果你觉得这些国家,似乎在我们的电影视野以外。那么,像韩国的《阳光姐妹淘》,今年就有上映的日本版。而且并不夸张的,它还有越南版、中国版、美国版。另外一个被韩国电影人事先布好局的,是那部《重返20岁》。原版是韩国的《奇怪的她》,同样有日本版、泰国版、越南版、印尼版以及美国版制作。
因此,电影的翻拍行为,实在太常见了,不仅仅发生在亚洲,也在全球领域内发生着。
2、翻拍也可以有原创
许多人会把翻拍,等同于一场一镜的现学方式,原样复制成另外一部本土化的电影。
这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最蠢的操作。
如不少人所想象的,《来电狂响》如何处理原版中的同性恋元素。这好像变成了一处硬伤。
但在成片里,这个元素顺其自然被调侃到,并巧妙隐藏了下来(楼下那个被砸烂的婚礼现场)。
过往的手机,跟拨入拨出有关。但如今,尤其是在中国,要跳过微信——无论是信息、语音还有视频、直播,简直是不可能的。《完美陌生人》里头不可能有微信,《来电狂响》所做的,就是合乎情理地,把这个故事落到中国社会的角落。这些内容,原版电影是不可能告诉你的。即便意大利人想当雷锋白求恩,那也没招。
3、翻拍并不等于安全无风险。
许多人认为,翻拍太安全,与躺尸无异。
拍好了,原版功劳。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没拍好。太喜闻乐见,不翻车,简直不正常了。
《完美陌生人》是一部往死里黑人类,尤其是电影里道貌岸然的中产阶级,从自以为情比金坚的男女爱情,到幸福美满的婚姻结合。需知,这些三观不正的内容,在本土反而会遭遇风险,容易有太灰色,太负能量,跟核心价值观有背离之嫌。
正如同样的,也有人觉得《完美陌生人》不对劲。在自带风流的意大利,搁现在居然还有人恐同?所以,翻拍同样是考验技巧的。这也是许多翻拍并不成功、车祸居多的原因。
4、大有没看过原版的观众
这是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截图。
说出你没读过的经典书籍。越经典越好,这样你就获得冠军。正如许多人知道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但真读过全本者寥寥。
所以,无论《完美陌生人》怎么个经典高分,依然还存在没看过的中国观众,且为数应该还不少。
回归正题。《来电狂响》的故事,是压缩了时间(一个晚上),封闭了空间(阳台、客厅、洗手间),撒了手机游戏的面粉,揉了一群人的面团。故事看下来,就是层层推进,导火索一点着,就会迎来最终爆炸的那一刻。
看这样的电影,观众容易有参与感,又有幸灾乐祸、看人出丑的心理。这就像科恩兄弟电影说的:讲故事的人和与听故事的人。
人们把故事联想在自己身上,正如我们都喜欢听自己的事。只要故事里的人物是我们,但不是我们——尤其是最后不是我们。《来电狂响》牢牢抓住了观众“听故事”的心理,好比片中还有一个编剧角色的存在。
《来电狂响》也跟原版那样,所有出场人物,都有前后对比,性格命运上的变化反差。到头来,最是紧张的家伙,其实最没有事。貌似玩世不恭无所谓的,反而油腻得有理,大无畏向前。这个手机游戏,本质上与真心话大冒险无异。它没有胜负。玩了,你就得认。因为将心比心,你没有权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judge)别人。你参与了游戏,就是局中人,是共同体,允许任何不堪事情的发生。
当然,我个人是不会同意这类缺心眼、试探底限的游戏开始。翻看别人手机,跟强迫别人,大声朗读自己日记是一样的核弹灾难。好比玩笔仙游戏,必然会闹出鬼。真要交出手机,亲密爱人之间,不洒狗血当场翻个脸是逃不了的。
还有一处《来电狂响》的改编,是我比较喜欢的。电影吐槽了手机长在所有人身上的现代病:所有人的脸庞,被手机发光屏幕所吸摄的恐怖画面,发生在高铁车厢、朋友聚会,甚至是春节团圆上。表面上,更加快捷的沟通,无处不在的WiFi,随心所欲的移动支付,似乎把中国人推向了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所有人被手机绑架、工作入侵私人生活、被骚扰被隔绝的痛苦和风险,那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也许真是可以排得上号。
小小手机,集合了电话、钱包、照相机、工作电脑等诸多功能,如果手机隐私被曝光,就无异于在光屁股裸奔的基础上,连脑电波都被人截取了。
这也是比翻拍合理化更大的一个话题,即故事发生的合理性。不夸张的说,这样的手机故事,比之意大利,真的更适合发生在中国(哪怕是原版在先)。
鼓励这样的翻拍,加一颗⭐。
《来电狂响》中,家庭主妇李楠抱怨老公吴小江,说他一回家就坐在沙发上,只知道看着手机傻笑,根本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而吴小江也有话说,抱怨李楠吹着空调,舒舒服服窝在沙发里,就知道捧着手机追剧。
曾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曾经说也说不完的话,在一起相处久了,就成了同在屋檐下,各自捧着手机自娱自乐。这样的情景,正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明明应该是最亲近的伴侣,却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杀死爱情的,真的是手机吗?
这部《来电狂响》,讲述了七个朋友的聚会,他们玩了一个游戏,约定每个人将手机放在桌子上,在聚会期间的任何消息和电话,都要在所有人面前公开。由此引发了三对伴侣之间的信任危机,每个人都发现,原本自己无比熟悉的爱人和好友,其实都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来电狂响》翻拍的蓝本,是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除了中国版,《完美陌生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被韩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多国翻拍,这样全球范围的广泛追捧,不仅代表了原剧本的优秀水准,在我看来,更显示出人们已经注意到,手机对亲密关系所造成的危机。
相较于其他国家对原剧本的重现与还原,这部《来电狂响》有了很多本土化的改编,除了更接地气的笑料和梗,难得的是,在关键情节上也有突破。
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完美陌生人》中单独来参加聚会的男同,改成了由马丽主演的职场女强人韩笑。她一头利落的短发,和一身缺乏女人味的西装,很容易让人以为,这不过是男同变女同,没有多大新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鉴于本土的电影审查环境,《来电狂响》避开了主线剧情中的同性恋情节,却极为大胆地涉足现在广受关注的“Me too”话题,聚焦权力性侵和职场性侵的女性视角,这绝对算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改动之处。
除了“Me too”以外,这位新出现的职场女强人韩笑,还与家庭主妇李楠产生了对比的效果,侧面探讨了当代女性的困境:
家庭主妇要在家伺候好小的和老的,却成了丈夫眼中只会买鞋买包、窝在沙发上看看剧的黄脸婆,哪里比得上网络美女主播性感妖娆?还动不动就被老公指着骂:“你用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的,有我,你住三室一厅,没我,你就住地下室吧。”
职业女性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管你工作能力再强,性骚扰、性别歧视和权力性侵,哪一样都是戳心窝子的利刃,让人痛不欲生。
另一方面,电影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同性话题的展示,体现在他们聚会的楼下正在办的婚礼上,浮光掠影的寥寥数个镜头中,婚礼上一面彩虹旗飘扬,而聚会中途,有一群人跑来砸了婚礼的场子,喊着“不要脸”云云,这是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暗线。
还有一处有趣的改编,就是在七人的聚会以外,展现了与手机有关的人物群像:网络平台的美女主播,关了视频也是个照顾残疾弟弟的好姐姐;靠着手机接单的外卖小哥,送餐之余还要跟老婆幼子视频聊两句;还有上夜班悄悄跟异国男友聊天的小护士等等。这些人的出现,乍看之下与主线情节并没有关系,却最终都与聚会的七人产生了联系,甚至成为推动冲突的重要节点。
另外,对于七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少大的改动,尤其是后半段,导向了跟原作截然不同的结局,因此,就算是像我一样看过《完美陌生人》的观众,在看这部《来电狂响》时,也有很多新鲜感。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爱情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先是爱缠缠,再是恨绵绵,最后是淡淡然。
有意思的是,《来电狂响》中的三对伴侣,正好处于这三个阶段:
贾迪和白雪娇在热恋中订婚,随时随地秀恩爱,又哭又笑情话一大堆,听得旁人直起鸡皮疙瘩,这是爱缠缠。
吴小江和李楠结婚近十年,两人在一起时就是各自抱着手机,各自心怀鬼胎又巴不得抓住对方的把柄,不是正在怀疑,就是正在吵架,这是恨绵绵。
文伯和戴戴结婚多年,孩子都大了,两人早就没有了爱的激情,甚至,连恨的激情也消失了,这是淡淡然。
前两对承包了这部电影中的绝大部分冲突和笑点,真是大开大合、大哭大笑,然而我却更在意最后一对,因为他们这种淡淡然的状态,大概是我们身边最常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婚姻状态。
文伯和戴戴明明已经离了婚,还因为瞒着孩子老人,不得不挤在一个屋檐下,在家人朋友面前扮演相敬如宾、不吵不闹的模范夫妻。聚会中,手机暴露了戴戴要去隆胸的秘密,在只有他们两人时,戴戴问文伯,你都不好奇我为什么去隆胸吗?
文伯确实不好奇。恰恰是他这种无足轻重的反应,成为压垮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以前就觉得,爱情消失的标志,不是失去新鲜感,而是失去对对方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失去了与对方分享任何事情的欲望。
这看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一体两面。
假如一方乐于分享,另一方没兴趣知道;或者一方没兴趣分享,另一方乐于知道,谁在爱,谁没有,一目了然。
戴戴正是通过这件事,彻底明白了他们多年的感情,究竟走到了哪一步,在真正的心灰意冷下,收拾了行李,离开这个爱过恨过,最终只有漠然的关系。
杀死爱情的,从来都不是手机。
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视而不见;是我跟你说话,你却充耳不闻;是我愿意跟你分享一切亲密,你却没兴趣知道。
这不是手机的可恶,却是人性的可悲。
2016年意大利原版的《完美陌生人》一上映,无疑成了当年全球的一匹大黑马,国际性的手机隐私话题,每个人心中的秘密和魔鬼的共通性,再加上《完美陌生人》拍摄成本的运作低廉,从而让《完美陌生人》的剧本成了一本多卖的香馍馍。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有法国,德国,西班牙,希腊,韩国,土耳其,瑞典,俄罗斯,墨西哥翻了,当然,还有咱们的中国版本,也就是今天要聊的《来电狂响》。
此外还有阿拉伯,印度等国家正在拍摄,是不是奇怪为什么没有美国版本对吧,因为改编权在哈维.韦恩斯坦手上,但他已经...(所以从制片角度来看,哈维.韦恩斯坦的眼光真的够毒辣,早早就看中了这电影)
我看到有人说国内是最差翻拍的版本,我首先得呵呵,我就想问有人看完了全部正在上映的版本了吗,墨西哥版本12月25日当地上映,有人看过了吗,中东和印度的还在拍摄中,这种情况能说国内是最差版本吗。
在各种颁奖典礼上,都有一个叫“最佳改编剧本”的奖项,由此可见改编故事的重要性,改编并不是简单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逻辑。
电影的改编,通俗点说就是买下别人家的菜以后,并不是重新热了直接上锅,而是要把菜的食材重新买齐,用自己的烹饪方式去制作新的菜肴,原版是菜,改编是肴。
改编在电影界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为了服务于各地区人们更适合的观影文化,还有当下的观影习惯。
比如瑞典的《龙纹身的女孩》被大卫芬奇改编成同名影片,《无间道》被马汀斯科塞斯改编成《无间行者》,意大利的《女人的香水》改编成《闻香识女人》,挪威的《失眠症》被诺兰改编成同名电影等等。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给大家扶正一下改编的态度,好的改编不是偷懒,不是蹭热点,更不是打安全牌,尤其是改编已经是神作的电影,改编无疑是玩火自焚。
原版的电影越是在金字塔口碑的顶端,改编的难度就越大,毕竟原版让观众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感觉。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不抱期望去看《来电狂响》,看完以后,认为影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先说影片的优点,在这里点名表扬马丽和乔杉的表演,他们的表演在这部电影得到了不少的提升。
在影片中马丽戏剧舞台感还是有,但在人物某些情绪转换的关键时刻,马丽有了自己的表演,这同时也得益于马丽饰演的韩笑有完整的人物弧光,从开头的轻生,中途想要用聚会来忘记不堪回忆,到最后自己选择直面侮辱,这样的人物会给演员很多发挥空间。
乔杉在影片中的表演也松弛了很多,不会像《缝纫机乐队》一样,为了达到一些笑果僵化了表演。想必他们也很认真对待这部电影,让自己来一次荧幕形象上的过渡。
其他人的表演没啥突出的,奚梦瑶明显不是演员。
再来影片出彩之处是本土化落地,就像《无间道》改编成《无间行者》,马丁斯科赛斯只保留了《无间道》的骨髓,即黑白角色的互藏,但里面的人物和桥段,全盘西化,这也造成中美对《无间行者》口碑上的差异,当然拿《无间行者》举例不是说《来电狂响》有这高度...
《来电狂响》在前两幕中,本土化做得算是到位的,首先原版和国内版的类型定位就不一样,在写剧本的是时候,其实编剧得先要确定一个电影类型的偏向性,国内要多增加喜剧元素,主创有他们的考量范围,不然也不会找到乔杉和马丽。
而且影片中使用的app,还有国内看手机的方式和习惯,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还原,比如微信,感性直播,还玩起来菜和爱的谐音,这些都是国内版本才有的特色。
商业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即便同一个故事,也可以分好几个类型方向去偏移,影片可以严肃些,也可以轻松些,如果所有的改编都按照原版的类型定位去走,一字不改,到时候一定还是会有人说,一模一样照搬有什么意思。
聊完了优点,进入影片不容忽视的硬伤环节,也就是到底是什么毁了这部电影。
影片到了马丽砸酒瓶子的时候(进入第三幕),剧情显然有些失控了,当乔杉和佟大为在闹的时候,马丽摔酒瓶子的动机就很奇怪,然后拿着手机嘚吧嘚(舞台剧总结陈词),有种怪罪手机的意思,但最后其实想引出自己要和老板法庭见。
我就是想问问,他们三爷们吵架,为什么就能引出马丽决定直面过去,控诉她老板了呢?这一场景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他们都知道马丽被上司侮辱以后,大家几乎就当啥事没发生一样。更夸张的是,马丽老板现世报,给车给撞屎了,请问有考虑过卡车的感受吗,好一个政治正确。
再接下来剧情就更失控了,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是佟大为出轨在先,为什么最后奚梦瑶要回来给佟大为机会?!我?????
更诡异的是,佟大为从出轨中,居然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他的内心独白是:原来我喜欢的是未婚妻的闺蜜。 而闺蜜作为第三者,还被感动了。我??????
喜欢谁当然没问题,但你别搞大了未婚妻闺蜜的肚子,还要继续瞒下去呀!
而且最后佟大为挂掉手机,面对一群打手,逆光而上,颇有韩剧大哥视死如归的feel,我????
佟大为后面的人设,可以说彻底崩塌。
再来是乔杉夫妻俩,我可以理解他们在平淡如水的夫妻生活中,渐渐不去顾及对方的感受,从而两人天天在手机中找慰藉,但最后两人因为你做错一件事,我也做错一件事, 然后居然和解了,这夫妻俩解决问题的方式,像一对正常的夫妻吗。
还有那对已离婚的假夫妻,根本没利用好,是最弱的存在,所有冲突的蜻蜓点水,为什么离婚没有深究,离了婚各自对女儿的态度没有深究,女儿到底如何做回家的决定不清不楚。
最后是出字幕时,出现了各种煽情桥段关于手机的片段,EXCUSE ME?!一定要做得这么满吗,片尾还要给手机洗白?!
唉...总之影片后面四分之一看得我有些煎熬,电影如果虎头蛇尾的话,观影者一般都会一刀切给差评,毕竟结局真的很重要。
所以说来道去,我也只能给《来电狂响》一个及格分,多0.5,鼓励国产改编的历程的艰辛,加起来6.5分。
吴小江质疑李楠穿没穿内衣 李楠要掀起裙子证明的时候 吴小江按住了李楠的手 这很令我感动
还有一个直播美女既要直播又要养活自己的弟弟 拿了外卖给弟弟吃的时候会穿好衣服 不那么袒露
外卖小哥路上翻车 送迟了 没有责怪反而给了一瓶水
这些角色都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缩影 每个平凡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都在拼命往前跑 尽力维护自己的家庭幸福 试着放下手机 走近朋友 走近家人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不一样的生活
听说《完美陌生人》被翻拍得很烂,我就特意看了一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烂到不用咀嚼,想吐。
《来电狂响》槽点盘点之我见
1.中心主旨不明,不知所云。
本剧假装旨在表达手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在剧中韩笑有一段强而无力义歪严辞的胡说八道,那个感觉就好像有了手机才有了强奸案,有了手机才有了出轨,有了手机才有了离婚,有了手机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离。我挺心疼手机的。手机做错了什么!明明是你们瞎看惹的祸。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算是中心主旨扭曲但是明确。可是后来本剧画锋一转变成了手机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手机传播了信息,手机是爱和正义的使者,科技发展真好啊!所以本剧只是假装旨在表达手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实则旨在表达虽然“错误使用手机”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但是“正确使用手机”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不信你看一下开头和结尾,开头大家都死气沉沉地对着手机,结尾大家都充满正能量地对着手机。但是也没告诉我怎么用是错误使用,怎么用是正确使用,我努力的感受了一下,大概就是使用手机的时候多一些灿烂笑容少一些横眉冷对吧。这样手机心情能好点儿。
2.暴露隐私的好处大盘点。
死变态出门被车撞死,夫妻上一秒各玩儿各的,下一秒化干戈为玉帛,出轨男变身好男人,想不开的妈突然想明白了,本来因为被强暴不堪其辱的职场女强人因为这个暴露隐私局好好的活了下来…都是托“暴露隐私”的福。所以大家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坎儿,就和朋友们玩儿一次手机公开大冒险,世界都能和平。
原剧是讲的暴露隐私惹来了诸多事端,本剧虽然也引出了事端,但重要的是毫无遗漏地统统解决了。只要你真诚一点儿,再真诚一点儿,一切问题都能被解决!今天晚上就跟伴侣交换手机吧!
3.超级无敌“正确”的价值观
原剧最触动我的就是父亲给女儿打电话的时候,翻拍最鸡肋的也是这个时候。原剧的父亲是女儿的朋友,他只想告诉女儿在面对男女关系时怎样选择都没有错,如果真的喜欢就勇敢一点。但你要想好了,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爸爸永远是港湾。暖到爆炸。翻拍的父亲一下就把这个角色本土化了,这爹一张口全影厅都笑了。大概台词是,“这是你人生的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走,也可以向右走。”女儿正在寻求父亲真挚的建议,父亲的口吻如此调侃。这个笑点好呵呵啊。最后“爸爸知道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就知道了这根本就不是选择,这是一个威胁。你选错一个试试看。还好这个闺女识趣。
4.所有不尽如人意都有能被原谅的理由
外卖小哥晚送了外卖一定是路上摔倒了,网红大半夜直播收游艇一定有一个瘫痪了的弟弟……都是生活所迫啊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宽容。当你男朋友呼呼给女主播刷游艇的时候,要相信,他是在扶贫济困!我只是没想到,我国瘫痪的男青年比例如此之高。
还有就是,全片唯一的大坏蛋强奸犯,他难道就没有苦楚吗?他可能患有某种精神类疾病,他也是身不由己的啊!他应该得到关爱和治疗啊!怎么他就被撞死了呢?
总结一下,本片与原片最大的价值冲突在于,本片认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要勇敢面对,就能找到出路。但我更认为生活如原片一样,充满着不能言,不可说的无解命题。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我觉得原片编剧导演看到这个翻拍版本能气吐血。这种翻拍的意义,除了恶心人,恐怕也就只剩下………
冒着中雪,慕名去看了《完美陌生人》中国版。总体感受是超出预期的。
相对于原作(2016意大利版)场景的封闭性(封闭在一个房子里)和话题的单一性(所有的秘密都是两性关系),《来电狂响》的中国化改编可以说令人惊喜:
不仅有7位主角在房子里展开主线剧情,更有天南地北若干看似毫无关联的小人物一步步深入秘密中心,最终串联成一张完整的关系网,支线各自饱满而相互交错,这是其一;
其二,不局限于个人道德作风问题,而是通过多元的社会矛盾(职场性侵、婆媳关系等)和时代特征(网红直播、外卖迟到等),探讨了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无奈与无力。
以上两点,足以看出编剧/导演的功力和用心。单凭第二点,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格局和人文关怀,就足以让它“超越原版”——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是更有共鸣的。
当然,中国版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支线人物轮番出场,常让人有突兀之感,剧情不免有些散乱;临近结尾的大段鸡汤,结尾的MV画面,硬生生把画风拗成了公益广告片。
个人猜测,后者可能是审查的锅;前者也情有可原,毕竟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能把故事都说圆就不错了,还要兼顾起承转合行云流水,是太难了。
所以,也正因为咱们的中国特色,《来电狂响》离“神作”还差了点意思。
剧情就不展开说了。只是,有一点我很在意:
戴戴(代乐乐)为什么要去隆胸?
之所以会纠结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在这7位主角(3对CP,1位女性)中,戴戴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以下有轻微剧透)
其一,戴戴是唯一一个上帝视角,从头到尾都非常冷静。别人有问题,她能冷眼旁观给出专业分析;火烧到她自己身上,她也没有失态,而是表现得早已看透一切,继续冷眼旁观。
其二,戴戴被公开的3个秘密(要去隆胸,在女儿房间装了摄像头,已经离婚),相对于其他人来说,简直干净得不能再干净。
其三,游戏结束时,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已经交代清楚,剧情已经被补充得非常完整,只有戴戴还是一个谜。没人知道她为什么离婚,为什么离婚了还要去隆胸。
这不是很奇怪吗?我无法不怀疑这是编剧/导演刻意的留白。
而且,戴戴和她老公文伯(田雨)的关系,也是大家当中最平淡的。没有第三者来电,没有猜忌,没有爆发,有的只是隐忍不发、话说一半和不了了之。
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一定。知道戴戴要去隆胸之后,文伯明显内心有波动,还要躲起来克制情绪。戴戴反问他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也是不死心。但他这时候又假装不关心了。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原本恩爱的夫妻走到了这一步呢?
又是因为什么,明明都还有感情却无法回头了呢?
电影里没有回答。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夫妻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着,也不吵架,也没有第三者,过着过着就过不下去了,就离了。
别人看他们是羡慕,他们自己是麻木。离了还能住在一起,假装恩爱,无非是还没有勇气做回自己,不想失了体面。
比起第三者、婆婆、买房……各种外力导致的离婚,这种缘分尽了似的离婚,才是让人最无力,也最不甘心的吧。不然,戴戴最终离开的时候,文伯又为什么不舍呢?
热闹的social背后,人人心里都有说不出的苦。有感情的最终分开了,有问题的反而和好了。人生总是这样。
就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吧。反正,到最后都会后悔的。也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中国版的《完美陌生人》,也是各国版本中改动最大的一个,而从结果来看,它无疑也是最差的一个。
翻拍这个经典剧本,如何做到优质的本土化,一直是各国版本中的重要问题,而在保持一些噱头的同时,能做到真正以黑色幽默为灵魂,达到探讨人性、反思生活的目的,才堪称合格。
可惜的是,此版本在搞笑环节上的用心显然多于对整个故事的打磨,原本的好剧本在一些关键情节上被改得不忍直视,莫名其妙的场外人物和剧情的出现,不但没有良好地支撑主线,反而显得十分累赘,将整个对话的节奏打乱,而动不动就跳出来的说教和强行煽情催泪的设计,更令人十分出戏,人物的行为动机及变化说服力不强,原作中不少巧妙的手法被弃用,取而代之的多是大写的尴尬,特别是结尾的崩塌令人无语。
表演上,乔杉在搞笑方面还是令人放心的,马丽的角色算是个人突破,奚梦瑶假,佟大为还不错。
我一向有话直说,好就是好烂就是烂,翻拍还烂成这样的,还有脸吹?还本土化????
翻拍其实真的是最简单的拍电影方式了,特别还是有优秀的原作打底的情况下,然鹅这部。。真的,非,常,差。
全剧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立起来的,你会发现这批角色其实就像个工具,只是为了推动剧情需要而存在的工具。佟大为牵头手机游戏,马丽促进游戏进程,一开始看似矛盾重重的乔杉霍思燕其实问题最小,一开始风平浪静的代乐乐田雨反而是平静下的暗流涌动。你把这群演员全换了有什么问题吗?完全ok啊?这一整部剧的所有角色都是脸谱化,我本来以为马丽会撑起一点点,然鹅,马丽反倒成了全片最尴尬的点。我甚至觉得在这整部剧中乔杉的表现是最好的,他真是贡献了本片为数不多的笑点中的绝大多数。
然后片中的那些个配角似乎在说其实手机也是有方便的那一面一切要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它。exm???本片看似说手机其实和手机有什么关系?几十年前没有手机的时候这些夫妻矛盾就不存在?身居高位的强奸犯就因为手机才能威胁人???软饭渣男有了手机才会露馅??父母孩子间有了手机才出现的家庭问题?我可去你的吧?强行把这些掰扯到一起说手机有害?脑子是多有毛病的人才会相信?
我本来一直在想这么个漏洞百出的剧本最后要怎么圆回来到底,好嘛机智的编剧们最后来了一句,“以上故事纯属虚构,你要不要一起来玩鸭。” 666666666666666起身鼓掌太尼玛优秀了真的。全剧除了临近尾声马丽对佟大为说写死那个强奸犯然后强奸犯转头就死以外,哪里能体现半点这是个“剧中剧”???这和我小学时候写想象作文,片尾啊原来这只是一个梦简直异曲同工。有了这么一句话,前面所有的漏洞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真尼玛耍了我一小时四十分钟。真是谢谢您
比较“接地气”的改编:直播打赏、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都是中国当下社会议题。电影选择表现两个不同的世界:餐桌上是中产 阶级你来我往的虚伪套话,餐桌外是困苦的百态人生。由电话联系起、作为间奏的后者无疑更让我感动:直播女孩,快递员,孤死的母亲,高仿道具师…是原先那部偏向戏剧形态的《完美陌生人》所没有的。好于预期,有欢笑也有思考:乔杉的角色贡献半打笑点;马丽的角色从原先的同性恋改编为女强人也有点意思,算讨论了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
这是最不好的那种改编方式。因为原作实在太惊艳也太扎实,所以这样的改编无论如何都能徒留一点像样的框架,再有几个有演技的演员,多多少少能撑得起场面,这会糊弄着普通观众觉得还可以,会混淆判断力,实际上真的挺糟糕的。这样的故事就是冲着拷问人性暗礁去的,一刀扎下去再拧几下,而现在这版从深度上看彻底抹平了一切,不敢真的捅进那一刀,又不得不把刀拿起来比划,十分尴尬,导致故事始终在家长里短的表层打转,而从技术上看,剪辑和节奏都非常奇怪,人物情绪的过渡缺乏过程。结尾的刻意提亮可以理解,但损伤实在太大了。整体下来就是温吞水。当年改编的那部《十二公民》比这部就好多的,同样涉及现实社会问题,甚至还拷问了历史伤痕,同样结尾提亮,但深度和锐度都远超于此。
这是我看过的第四个版本的“完美陌生人”,改编的很接地气,嬉笑恶搞之间却反映出人际关系在私有化的手机被公开后变得脆弱不堪一击,看似亲密无间的甜蜜夫妻也许是同床异梦,猜忌、善妒、虚伪...那么,如果小心翼翼的继续隐藏着秘密就能相安无事么?果然,喜剧最高境界就是让你笑着笑着就哭了。
《完美陌生人》中国版,抱着感觉会扑街的心情去的,没想到本土化做得不错。跟国外比起来,我们的手机功能更强大:网购、打车、外卖、直播……手机基本上藏了全部秘密。台词说:“放兜里是手机,掏出来是手雷。”“以前分手删个电话就行,现在删电话、删微信、删微博关注、删照片……要和一个人老死不相往来太难了。”但朋友聚会又都各自抱着手机。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大家也是各显其能焦头烂额,你以为是骚扰电话,其实是暗号;还有把姑娘名字存成公司的……真是峰回路转笑料迭起。片尾曲居然是毛阿敏的《诺言》!当年《我爱我家》主题歌啊……一定要听完,因为还有直击面门的彩蛋哦!
笑声过后流下泪水,搞笑背后尽是讽刺;片子保留了原版剧本的精华,同时加入了外卖小哥、婆媳关系、直播这些富有国内特色的本土元素。由马丽佟大为领衔的群戏发挥稳定,就连前半程演技稍弱的傻白甜奚梦瑶也靠结尾露出黑化本体成功翻了盘。彩蛋巧妙则暗喻全片实乃一场信息社会人类学实验:一场因共享手机引发的撕逼大戏,当网络时代的秘密突然无处藏身,每个人都被迫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最真实的人性。这场游戏,你我都玩不起
嚓,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手机2》啊,珠玉在前,可能大家对改编要求太高了,我觉得OK啦,尤其中间部门,小空间里的围桌对话、互相拆穿,紧凑无冷场,人物之间的张力出来了,小心思、小秘密、小诡计,基本没尬戏,没尬聊,剧本扎实,演员合格了,导演稳健,喜欢奚梦瑶这种飒蜜,不憷一堆戏精,出活儿了,又高又甜,娇起来是黏人傻白甜,冷起来可以烟视媚行,好!
完美陌生人
这就是春晚上不如郝健的那类小品:表演感强烈+东北口音+刻意拔高主题,就差《难忘今宵》了。 给手机赋予这么多使命,却还不如十五年前冯小刚《手机》扯得透彻,是不是以为年轻人看不懂老片呀。 要想大卖可以在官媒吹一下,作为干部们深入反复学习的资料。 北京文化:!@#$再烂我也!@#$
《来电狂响》堪称教科书式的“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将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硬生生改编成了毫无深度内涵而言的喜剧片。原版里父亲对女儿说的人生哲理,在本片变成了“不管你做什么爸爸都支持你”;不敢拍同性恋,却敢拿同性恋开玩笑,简直太魔幻了。这都8102年了,还觉得同性恋是个笑话?韩笑收到强奸犯的消息之后还有心情继续玩游戏?继续为吴小江打掩护?最后打败强奸犯不是靠法律,而是靠运气?吴小江和主播聊骚,李楠和网友玩成人游戏,最后竟然冰释前嫌?真是婊子配狗,天长地久。娇娇身为白富美,得知贾迪出轨竟然去把闺蜜骂一顿,反而要再给渣男一次机会,这是什么逻辑?小三得知贾迪选择了自己竟然感动哭了,但她有没有想过贾迪可以在和娇娇谈恋爱的时候出轨,也可以在和她谈恋爱的时候出轨?灾难级翻拍,莫过于此吧。
意大利《完美陌生人》中国版,基于原故事,做了本土化的喜剧处理。“饱了么”、“兴许发错了呢,我想做菜,少打了个C”、“哪个游戏不穿内衣?是让你回血还是让你增加攻击力”…哈哈哈,马丽和乔杉是最大惊喜,特别是马丽,突破以往对于她恶搞喜剧角色的印象,这一次演了一个“Me too”式发声者,很正。“跟前任相处是门艺术”,跟手机相处也是一门艺术。
从啤酒、烤串到家庭、职场、艺术再到孩子教育、老人压力,《来电狂响》借了原版的框架填入了我们自己的中国式情绪,改编的刚刚好,喜剧和戏剧融合在一起比原版多了很多趣味。当然最喜欢的是新加入的“城市人”群像部分,直戳泪点,说真的,看了一部喜剧,我却哭了五次。
结尾彻底失焦,关手机啥事??片尾为啥要强行煽情手机的作用??太奇怪了!原作中的性教育片段亮点也没了,变成“做啥都支持”,so女儿不戴套啪啪你也支持??两星,只给me too剧情加一星(不过官司都不用打,人就直接给撞死了这也太……
国内翻拍这种全靠对话推动的室内戏,没崩就已经是超出预期了。本片把故事与国内的文化背景、社会话题结合得不错,很落地。演员表现得也比较松弛。乔杉算是戏眼和故事推动者,与霍思燕组合颇有喜感,两人金句频出。片子在小三、干爹、隐性离婚、职场性骚扰等话题方面没有搞说教和道德评判,而是站在角色立场去带出生活中种种不为人知的困境。作为编剧转型的导演,编剧技巧在片中体现得很突出,各种明暗呼应、话题转移、语言陷阱、节奏变化。镜头方面尽量做到了不死板,但略显刻意,不够沉稳。另一个不足是结尾处马丽(她表现倒一般)一番总结陈词,把本可以更上一层的生活体验变成了“电子设备有罪论”。好在几个角色的结局处理颇可玩味,让片子能带来些回味与陈思。
5分,原版剧本真的非常出色,以至于国内版的每一次修改和本土化,都让人觉得画蛇添足和破坏节奏。尤其是几个关键转折和爆点,戏都没有完全出来,有点浪费这么好的设定。原版其实是个密室惊悚片的设定,每一个变化都让人心惊肉跳,这次故意的喜剧化处理和各种自以为是的鸡汤和温情,也破坏了原有的剧情深度。以及,罪魁祸首真的就是手机么,怎么就变成了手机了?也是很奇怪。最后,作为演员,奚梦瑶还有太长太长太长的路要走啊!
1、故事口子很小,单单发生在餐桌聚会时的一夜却演变成了一出惊悚浮世绘。2、一部手机,一个游戏,展现出家庭、人性、社会万象。3、手机作为现代人最亲密、最私人的专属品已经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把手机拿在手上时,我们是一种人,交出手机时我们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4、直播的小姐姐、留下遗嘱的老人、道歉的快递员,手机的内部世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或许比生活更真实,细思极恐。5、一部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喜剧。
可能是《完美陌生人》最大胆也最颠覆的一版翻拍了,人物,台词,调性风格全都进行了本土化改编,意大利中产故事变成接地气的市民小生活居然一点违和感也没有。悬疑剧变成喜剧,但讽刺性依旧在,对比原作多了很多小人物关怀,总的来说是一次十分惊喜的改编。
这不就是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吗……增加了很多房间以外的戏份。ps奚梦瑶真的是毫无演技…尬死了
原版中描写的人性黑暗面和室内群戏,被改编成了中年直男式的酒桌文化和多余的室外延伸,安全无害还能讨喜。男女关系这个恒古话题,毫不意外的演变成了“求生欲”的那套价值观。奚梦瑶的角色不就是活脱的屌丝意淫吗?角色愚蠢的甚至可以忽略掉奚梦瑶演技的无法忍受。被取代的同性元素,适时的提醒着我们,过审和让主流观众认同的临界点在哪里,在这点上倒是很会投机。
全片最走心时刻是毛不易唱的片尾曲,觉得片子配不上它。“外面纷纷扰扰,里面乱乱糟糟。”
和想象的差不多啊,这么多版本的完美陌生人里改动最大的,本土化蛮多,照着贺岁喜剧模式拍的。就也不能说烂,有些地方还是蛮有趣,笑也是笑了,低分也下不去手。但有多好到是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