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的自然史

记录片其它2022

主演:内详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剧照

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2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3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4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5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6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3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4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5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6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7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8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19毁灭的自然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4

详细剧情

  Inspired by W.G. Sebald’s book and based on WWII archive footage, the film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 is it morally acceptable to use civilian population as a means of war? Is it possible to justify mass destruction for the sake of higher “moral” ideals? The question remains as relevant today, as it was 80 years ago, and its urgency is tragically manifested in the current events.

 长篇影评

 1 ) 毁灭的自然史

首发于深焦DeepFocus

《毁灭的自然史》受到德国作家W·G·塞巴尔德的著作《论毁灭的自然史》(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estruction)启发,同时基于二战真实档案影像进行创作。继2006年《封锁》(Блокада)之后,洛兹尼察这位极具实验性的电影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在二战战场的真实影像之上。这一次,他质疑道:将平民人口作为战争手段,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而所谓更高的“道德”理想,已经成为实施大规模毁灭的借口。

童话与毁灭

《毁灭的自然史》是洛兹尼察第七部完全基于档案资料创作的长片。影片的素材组织与叙事线索清晰明确。开场前十分钟的第一部分如同“童话”,描绘出战争爆发前德国平民宁静的日常生活。随后,则是与之对位的第二部分“毁灭”,展示了夜间航拍的城市被轰炸场景,与轰炸结束后的满目疮痍。黑白画面呈现出惊人视觉效果,不断有白色的爆炸火焰从混沌的黑色城市中绽放而出,后期制作的爆炸音效与飞行员通话声强化了吞噬一切文明的恐惧感。这一段落里,洛兹尼察罕见地在作品中增添了无声源音乐,由荷兰作曲家Christiaan Verbeek谱写的交响曲悲伤又宏大。

影片以洛兹尼察标志性的纪录片处理手法完成,例如对档案影像的蒙太奇再创作,以后期重新设计的声音增强临场感,不加干涉、仅以影像进行表现的素材组织方法。《毁灭的自然史》中,依旧能看到洛兹尼察对于来自各大档案馆近三十个小时的档案影像的独到编排。

片中一共有三种叙事视角。首先是战争前后普通德国民众的两种生活状态,洛兹尼察刻意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引入,纳粹标语、或其他国家旗帜等具有标识性的物件鲜少出现,亦没有详细说明轰炸事件的始末与背景,而专注于展现受难的普通人之状态。在遭受轰炸之后,断垣残壁下德国平民排长队逃难的场景,很容易让观众想到洛兹尼察的前作《娘子谷大屠杀》(Бабин Яр. Контекст,2021)与《封锁》中出现的类似横摇镜头。

其次是美军与英军在兵工厂制造武器、装载飞机的视角,人们机械地制造、装配着那些即将用来轰炸德国的导弹,像冰冷的工具,维持着一条生产邪恶流水线的运转。最后来到主宰战争的统治者视角,丘吉尔与将军们的动员演讲,是全片少数的有声段落。此前镜头不断捕捉的盲从于流水线生产的军工,逃难与救灾的民众,这些无法发声者,如破碎墙壁上那些幸存者写下“我们还活着”的文字,正是对政治家们发表气势恢弘的演说一个具有讽刺性的无声注解,也使全片呈现出一个“残缺的多声部”式叙事结构。

空战与电影

塞巴尔德的《论毁灭的自然史》德语原名为“Luftkrieg und Literatur”,意为“空战与文学”,论及德国文学在二战后的集体失声问题,又指出“人类亲手制造战争并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灾难”。而洛兹尼察的影片,则对电影与战争的关系做出全新探讨。

维利里奥在《战争与电影:知觉的后勤学》中提到的法国人艾蒂安-朱尔·马雷(Etienne-Jules Marey),这位将连发式武器同连续式照相结合起来的科学家,也是连续性摄影的发明人,并由此影响了卢米埃尔的电影摄影机与柯尔特左轮手枪的出现。可以说,影像与武器的联系,正是在这一刻纠缠起来。占据全片四分之一篇幅的军工厂武器制造部分,如同对人类自掘坟墓的提喻。洛兹尼察将镜头切分得极为细致、严谨,完整呈现出一枚导弹从制造到装载的过程,这种高速、强调秩序的剪辑方式,让观众通过影像对军事工业制造的拆解,体验来自军工厂强大生产力的压迫感。

尽管大段城市航拍镜头在洛兹尼察之前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但在《毁灭的自然史》,这部围绕着战斗机在城市轰炸讲述的影片中,航拍镜头的使用产生了更丰富意涵。穿梭在德国城市科隆、斯托克顿和吕贝克上空的飞机群,同时放置着导弹与摄影机。它们投下将平民家园炸成废墟的导弹,却也将这一毁灭性时刻完整记录。全片的最后一段震撼人心,摄影机记录下轰炸结束之后残存的建筑物、街道、城市、雕像,镜头缓缓滑过文明的废墟,随后再度转向航拍,悲怆的乐曲响起。这种毁灭与记录的二重性,恰巧无意识地回应了戈达尔在《电影史》中所批判的“电影对二战浩劫的漠视”。

技术的提升加速了毁灭的效率,却也正是构成人类自然史的一部分。这一痛苦的悖论推动着洛兹尼察制作影片,并不断以影像质询,道德在毁灭的自然史面前是否能产生抵抗的力量。

在采访中,洛兹尼察认为《毁灭的自然史》探讨的是关于战争的性质。直至今日,我们所生活的文明社会依旧能诉诸大规模毁灭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杀害平民仍是实现政治与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洛兹尼察无意强调国家的概念,无论盟军或是德国,在双方不断提升技术手段的大轰炸下,最终承受毁灭性代价的始终是平民。因为,洛兹尼察的纪录片,从不以严明的历史叙事为目标,而是给予观众一种敏感、沉浸的历史体验。

 短评

【C+】史料继续复现,对于毁灭的凝望。

6分钟前
  • Cardinal
  • 还行

78/100 历史走进2022

10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时间起始于卢米埃尔式的明媚,到地狱游览之后开始了毁灭的进程。战争机器的制作、流水线生产、启动运转再投入毁灭,画幅打开伴随炮弹出膛,黑夜里对文明的轰炸,历史倒退过程中绚丽的烟火。进入彩色的时空,在废墟上光脚前行。

15分钟前
  • 吃查3000
  • 推荐

日常与毁灭的日常,开头便快速将这一结构预演,随后展开为完整的影像衔接,以一种声音并置的方式展开,一是共同的听觉主题,一是演讲、音乐演奏笼罩历史现场。对比Sokurov将所有人设置为在场,此处则处理为了画像符号的存在与人物在场的对照。几个极为重要的视觉场面,炸弹的光束点亮黑场,轰炸机舱门开启带来光亮,“毁灭”于此盛大出场。

18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是的,人类危机是存在的。因为当今世界,我们带着冷漠的态度、假惺惺的友好、研究的好奇心,或毫无反应的态度来看待人的被害和受虐。是的,人类危机是存在的。因为致人死地本应让人觉得恐怖或羞耻。人的苦难被视为了一种无聊的义务,和为车子加油、排队买一盎司黄油差不多。”——加缪

19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4】毁灭竟如星点般闪耀,但你我知道这是罪行。洛兹尼察的声音“创作”依旧无可匹敌,罕见的配乐使用令这些时刻变得更为惊惧和悲怆。

20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要看战争,还是要看纪录片。因为你知道哪怕一个瓦砾丧气的落下那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白熊扑出一般的大火发出的焚烧声不断挑战人固定的知识,那些发生过的毁灭会比以任何方式所接触到的记忆更让人对人类失去理解。

25分钟前
  • 洛兹尼茶
  • 力荐

和德国朋友一起看的,电影本身没有解说和关于时间地点人物的字幕(但Sergei少见的使用了配乐,且情绪饱满——inspired by 《现代启示录》中瓦格纳的《女武神》?——Sergei也使用了瓦格纳),朋友(帮我)把有关历史的解说自言自语的添加了。作为Sergei粉丝,再次钦佩导演的“人间清醒”;从德国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destruction这个词从希特勒口中说出,他同时呼喊,对这种“terror”唯一的反抗就是“counter-terror”,)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太困难,本片的影评少得可怜。作为第一次看Sergei电影的朋友,准确的抓住了影片的风格和情绪。本片延续了导演的特色外,另一个少见的情况是使用了快速剪辑(也许和素材本身有关系。)

28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

7.0。通過剪輯形成的英德同頻。

32分钟前
  • Orpheus+
  • 推荐

战争对文明的毁灭,触目惊心

33分钟前
  • Spy Liu🌈
  • 推荐

俯瞰城市的断壁残垣,这里曾经欢声笑语。制造飞机零件,年轻的士兵试飞战机装弹,脸上都是轻松愉悦。天上的人投弹轰炸。地上的人灭火救援,重复文明的毁灭。耶稣无力拯救,婴儿横尸街头,平民流离失所,士兵拄着拐杖,都在历史中发不出声音。有声音的只是胜利者,他们说驱逐了乌云,历史却在等待微光。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7.8 详实客观的历史资料,素材的剪辑编排也比较清晰,通过对比、战争场面和少有的配乐来讲述

38分钟前
  • K-SchoLoss
  • 推荐

关于战争本身,不分国界,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在夜晚向城市投弹时如星空般的璀璨,只有在玛尔斯眼里才能欣赏。而只能抬头望的我们,只有满目疮痍。

40分钟前
  • 电车
  • 推荐

7/10

43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似乎是《封锁》的镜像,反propaganda的propaganda。

47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开头从生活日常到毁灭迅速构建了一套叙事逻辑。后续则是通过结果前置自然引出战争工业的发展与侵入日常。我很喜欢开头,黑白第一时间分不清是战火还是星空

50分钟前
  • 张小晗
  • 还行

at this very moment,我们需要把各国政要压到卢米埃尔宫里,然后放一部这样的电影。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有点失望。完全是二战footage剪辑的,理解用意但还是觉得“强行”联系了

56分钟前
  • SaynomorE
  • 还行

京子独家代言

5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人类实在是太无聊了。炸弹倾泻触目惊心,声音剪辑其实很有技巧,比如丘吉尔那段冷酷演说,画面最后才出。最可惜的是柏林这座城市,战争中没有道德和文明可言,也是洛兹尼察着意表现的。塞巴尔德啥时候能出啊!

5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