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五毛便宜王毛贵!
有些电影还没上映就火了,有些电影还没上映就被遗忘了,《我不是王毛》就是这种!
说它被遗忘,是因为它无论是出身,还是选题,又或是演员,乃至电影的营销推广都像是刻意营造的一般与市场格格不入!
说真的,电影于2016年3月11日上映,最终名气了了,甚至都没有几个大众知道它的存在便草草下线,最终的票房也只有可怜的193万,真是活该被遗忘了,不过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觉意外,甚至觉得应该如此,毕竟先天不足么!
<图片2>
只是,在偶然看完了电影之后,稍稍回昧,还是未免会感觉有些可惜。
先说说他注定被遗忘的几个原因:
第一,这电影出身太正!确实很正,电影是八一制片厂的出品,算是根正苗红,却偏偏小制作,上不得大席面,而且八一制片厂的特性也使得它不可能得到太高的推广费用,映前关注度几乎为零。
第二,这电影的选题!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少有人触碰的“抗日”题材,这一方面也不用多说,随着抗日神剧被人口诛笔伐,再加上国内一些“文化人”引导起来的“逆反”思维,导致所有的抗日题材或是“正能量”抗战剧几乎都逃不过一个“未映先衰”的结果,而对于一些影评人来讲,你去夸这样一电影,都要冒着被扣一顶“五毛”帽子的风险,实在不值。
<图片3>
第三,演员方面!我只想问一句,若不是几年前的“白莲花”事件,谁能认识王大冶?
而王大冶在电影里,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人了,你就可以想象他的演员阵容了……
就这么一部几乎注定要被人遗忘的电影上映了,然后也确实被人遗忘了,可在某天夜里T哥看到了之后,却决定要夸一夸它,就因为从这电影里流露出来的“诚意”!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赵小溪,他的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他的父亲赵葆华应该不陌生。
<图片4>
没错,传说中《无人区》延期四年上映,就是他的手笔,在某一部分,甚至说很大一部分观众眼里,赵葆华简直就是广电的代言人,也就是手持一把大剪刀毁掉你们想看的电影的人。
<图片5>
父亲是广电剪刀代言人,而电影又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从这两点来看,《我不是王毛》就算想不是五毛都不可能了,想必这也是许多人从它还没上映的时候,就把它划进了黑名单的原因,因为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它必定是无趣的,说教的,一昧歌功诵德的……
<图片6>
但它真不是!
《我不是王毛》讲述了一个抗日时期的屌丝青年狗剩,他从少林寺挑了十年的水回来,想逆袭白富美却又没钱(需要三间大瓦房),因缘巧合下,狗剩代替自己的干弟弟王毛从军(干爸不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挡枪子),从而学会了把自己卖入军队来换大洋,三次从军然后返回的故事,这构成了整部电影的核心结构,也表现出了狗剩的心理变化,而在电影的结尾,也并不像简介里说的那样最终逆袭,实际上主角只是被生命当头劈了一棒子,杀了他的白富美,也断了他的最后一份念想,最终签了一份不再逃脱的卖身契而已。
<图片7>
电影不无趣,通篇地道的山东话台词以及扎实的剧本,使得电影格局虽小,却跌宕起伏,在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上几乎达到了满分,或许不会让你大笑,也不会让你大哭,但总会让你在该笑的时候咧下嘴角,在该哭的时候攥紧拳头,简单来说,就是看进去了……
电影也不说教,包括片中新四军指导员的那几场“教导”,都抱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意味,而且电影里也没有任何试图教化观众的意思,他只是不急不躁的讲了一个故事,把小老百姓、汉奸、伪军、日军等各种形象徐徐展现在你的面前,最终能看到了什么,瞧你自己。
<图片8>
至于歌功诵德,就更不用说了,最让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坦白与直接,从来没有试图用镜头去歌颂任何一个角色,统统都是直白到让人心里发闷的风格。
主角狗剩(王大治饰)本身是一个看似憨厚实则有些鸡贼的人,他一心想娶自己的干妹妹杏儿,为此颇有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气概,通过卖自己进军队然后当逃兵来赚钱,可见他打从根上就不是一个传统样板戏里高大上的工农兵,就算他最后一无所有,成为了新四军一员,但影片也没有对他彻底的歌诵,反而用更详细的篇幅铺展了他的投机取巧以及农民式的“狡猾”。
<图片9>
而第二配角,汉奸杨三,也就是狗剩的情敌,则是一个将奸猾表现到了极致,但最终内心还有着一份良心的人,最终这份良心也最终让他丧命在日军屠刀之下,没有彻底批叛。
<图片10>
至于电影里的平民代表——狗剩的干爸王大举——则一心给自己天仙儿一样的女儿“攀个高枝”,因而对狗剩下了三间大瓦房的高门槛,也是他为了护住自己的傻儿子王毛的命,跪了下来求狗剩替他的儿子去“挡枪子”,而且直到最后答应了把杏儿嫁给狗剩,都一直在念叨“亏本了”,这份觉悟也着实与传统抗日电影里睿智开明的“老乡们”丝毫不沾边吧?
<图片11>
也就这么一群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我不是王毛》里形形色色的镜头。
我从未见过任何一部抗日剧里将百姓的愚昧与荒唐刻画的如此淋漓尽致——当然,除了一部遭封杀至今的《鬼子来了》——大家都知道骂人的时候最气人的就是面无表情的说着最为歹毒的话,而《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不动声色的讲述着最残酷的故事,甚至整部电影用的都是黑白色彩,直到最终白富美一家死光了,希望没了,色彩反而回来了,这一点与《鬼子来了》极为相似,但说不上谁模仿谁,都带着种残酷的绝望美感!
<图片12>
论格局,论深度,《我不是王毛》当然与《鬼子来了》相差甚远,但若是结合他的出身来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了,它是八一电影制片场出的,而他的导演也是比电影更为根正苗红的出身,但他做到了这一步,是不是代表着,某些时代的变化也要来了呢?
<图片13>
当然了,《我不是王毛》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说电影本身的名字就有些撑不出主题的味道,并不贴题,更像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且某些情节的设定,也太过巧合,多了些许斧凿痕迹,只不过,这些东西却都不是我想要说的了,有句话叫“瑕不掩瑜”,电影表现出来的诚意,足以让我们忽略这些美中不足的点,而这份诚意,也正是我推崇它的最主要原因。
《我不是王毛》在中国电影市场里存在感很低,但它的意义或许还要大过存在感,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部注定被遗忘的电影,但或许该有更多人看看,更多人支持一下,也好让我们中国的导演们更大胆一点,多做一些这种打破格局、挽回口碑,也拥有更多闪光点的佳片。
最后提一句,《我不是王毛》票房不佳,豆瓣得分却达到了7.6,算是少有的好口碑了。
<图片14>
从这一点讲,或许《我不是王毛》也算赢了。
⊱ 关注剧透社(Jutou321)
⊱投稿:jutoushe2016@163.com
剧透,是为了让你更懂电影
2 ) 一个三次参军,三次当逃兵的人,居然成了主角
国产,抗日,战争...的标签,
几乎全部黑白的色调,
毫无卖点的片名,
还有这分不清是孙楠还是杨臣刚,绯闻比作品更红的男主——王大治!
这些标签组成了这部——《我不是王毛》。
最初听到这部电影时,我内心是拒绝的。
直到把影片完整看完,才由衷地认为,和其他抗日题材的影片相比,本片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片是赵小溪执导,投资270万,历时26天拍摄的小成本电影,
主要讲述了一个有着赚钱娶漂亮媳妇的单纯愿望的青年,
一群自私自利,趋炎附势又安于现状的乡民,
在日军侵略的大环境背景下,上演的一出注定悲剧的群戏。
在见识了手撕鬼子,裤裆藏雷这样辣眼睛的操作后,
观众对于近些年的抗日题材作品已经谈之皱眉了。
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本片的题材本身就不太讨喜。
但导演偏偏迎难而上,剑走偏锋。
01 脱离了光环的男主角
作为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
本片的主角既没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也没有什么优秀的出身,就是一个朴实的小青年狗剩儿,
长相中等偏下,却向往着娶到方圆百里的人都想睡的村花杏儿。
成人——赚钱——盖房子——娶媳妇,这是一个淳朴农民最简单最普通的愿望,
这样一种人物设定直接让主角脱离的高大全的光环,而变得平易近人,有血有肉。
02 善恶美丑交织的群像
围绕在主角周围的,是一群在困苦与压迫中挣扎,却又各怀心思的村民的群像:
如杏儿的父亲,
作为一个酿酒的老板,他既有商人的精明算计,又有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他对男主人公这个干儿子,可以说并不薄待,下山回来后依旧收留他。
但是当担心自己的傻儿子去战场送死时,他马上想到让狗剩儿去顶替。
杨三到他家敲竹杠时,明知要大赔一笔,商人本性的他还是不忘和杨三讨价还价一番。
为了保住儿子,狗剩儿提出要娶杏儿作为参军的条件时,老王头一口答应,重男轻女的思想一览无余。
但是当日本人闯到家里时,明知寡不敌众的他却为了维护“家”的存在做最后的抗争。
再如狗剩儿的头号情敌杨三。
作为乡公所的所长,杨三有着鲜明的仗势欺人,以公谋私的嘴脸。
为了娶到杏儿,他利用身份之便,以王毛的性命要挟老王头答应婚事。
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狗剩儿,杨三抓住一切机会羞辱他,甚至为了彻底除掉他,想方设法让他去战场送死。
但是朴实的本性让他守住了杀人的底线,
当发现日本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杀掉杏儿一家人时,他还是用一己之力做出了螳臂当车的牺牲。
还有虽然脑袋不灵光,但是对狗剩儿言听计从,对杨三异常厌恶,对日寇深恶痛绝的杏儿的哥哥王毛;
胆小爱显摆,却又单纯的战友毛小二;
文弱却细心,特别准许王毛解决家事的新四军指导员...
这些人物虽然出场不多,台词不多,
但是每一段简短的情节都折射了人物的不同侧面,
构成了一个个鲜活而又立体的形象。
03 张弛有度的黑色幽默
虽然是抗日题材的影片,
但本片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悲壮的气氛,也没有特别突出家国仇恨,
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
为我们讲述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轻喜剧。
狗剩儿少林寺学艺十年,没习得任何功夫法门,却练就三点一线的神枪法。
询问习得的原因,他说因为他师父经常三点一线偷看对面尼姑晾衣服,而他则三点一线偷看练功。
狗剩儿每次去参军都是为了赚钱,
周围的人每次送他上战场都是报着有去无回,甚至人死了还能领到抚恤金的心态。
但每次狗剩儿都能死里逃生,枪林弹雨中总能全身而退。
虽然拥有百发百中的枪法,但是狗剩儿在战场上却从来不积极作战,
甚至三次逃回家中,他参军的目的单纯是为了那几个铜板。
还有征兵的队长侯七,他从一开始就瞧不上狗剩儿,处处针对他,
但是每次阴差阳错又总能碰上这个冤家,
俩人几次参军就这样在打打闹闹中同生共死过来。
本片是16年上映的,如今也过去三个年头了,
就像注定平凡的片名,
电影如今也只是在小群体中流传着。
有人说从《我不是王毛》中隐隐约约总好像看到了《鬼子来了》,
也有人说它是一部注定会被遗忘的电影。
但有着八一制片厂根正苗红的加持,
有着大于票房无数倍的口碑,
这样的电影,也不能单纯以成功或失败来定性吧...
毕竟,拍电影的人也罢,看电影的人也好,
总会有些名利以外的因素在吧!
3 ) 我不想说:勿忘国耻,我想说:勿忘命债
总说读史可以明智,亦有勿忘国耻。原来对于日本侵略死伤人数仅有数字的概念,不对....连数字的概念也是模模糊糊。本听过南京大屠杀人数不应报出一个总的数字,而应该是:一个人,一个人,又一个人......但感触或者那种愤恨并没有在心里面刻下痕迹,仅是浮于表面罢了。这部电影深深震撼到了我,那不是简单的死亡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脆弱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个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看似偏颇,但大致该是对的吧!心疼狗剩,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庭破碎了,自己的杏儿就这样走了;又很欣慰,至少他能手刃仇人。当他给杏儿报完仇后,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依然笑了。有大仇得报的笑,有将去陪杏儿的笑吧!
不知不觉总会将自己带入到狗剩的位置,那个村庄使自己的家乡,村里是自己的乡亲,有淳朴的、有奸滑的、有虚荣的、也有可爱的。家里有父母,有姐姐。我深深爱着他们,我想我会跟狗剩一样,拼尽性命保护他们。如果真是电影里的情况,我希望我跟敌人同归于尽,我的家庭能保全。
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想到就说了。
这部电影真的好看,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分两次看完,看后真的觉得震撼人心,至少触动了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饶人。不要等到别人对你的土地、你的家人动手了的时候,才知道还击,那时候怕是晚了。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吧!
再说一句,看看这部好电影吧!
4 ) 一部好电影
战争年代中对小人物的聚焦,以贫民百姓的苦难和愚昧所构筑的脉络,成为了《我不是王毛》的黑马所在,电影透过主人公三次的逃兵历程,巧妙将黑色幽默以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表达,并透过黑白影像形成了独出机杼的魅力。
全程朴实亲切的河南方言,人性、丑与恶,刻画的淋漓尽致。很多小细节刻画的非常棒!全片最后的2分钟彩色镜头可能是导演为了安慰观众的观影情绪而虚构了一个完美且寓意的结局,而正是这2分钟让我看得最揪心,在民族侵略的年代,老实善良的人最后都死了,哪怕连狗仗人势偷奸耍滑的投靠日本人的杨三儿也为了保护信儿徒手握住日本人的刺刀而被剖腹惨死,每个角色都恨不起来。狗剩虽然在国军和伪军中劣迹斑斑成了逃兵,但在新四军指导员BUFF光环的加成下,也完成了思想的蜕变。
一部好电影就是看完能影响你的心情,你的思绪,你的心里会很难过。
5 ) 关于《我不是王毛》的一些个人想法
某人终于战胜懒癌去看了我不是王毛。
第一次看黑白色调的电影,感觉着实不错。故事结构简单清晰,以战争中小人物的视角入手,去写这段历史。狗剩三次入伍,从gmd到伪军到gcd,经历了只为赚钱娶媳妇到坚决不做汉奸再到最后终于找到组织的过程。比较神奇的是侯七和毛小二居然也一直跟他经历了三支不同的部队,他们大概是为了印证狗剩的心理变化而存在。
电影前半部分笑点足,看到结局之前某人曾幻想大团圆结局,但是看着整个村子的人被屠杀尽没,狗剩独闯鬼子营区时,我就知道我的想法错的离谱,这样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是皆大欢喜呢?整部电影只有结尾在放狗剩回忆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是彩色的,回忆总是温情而暖心的,可是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一想到这些,心脏一下就被人戳痛了,说不难过是假的,可这样的结局才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残酷的,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真实。这样的故事内容不得不又想起团长。
其实本是冲王大治和罗老爷子去看,觉得士兵帮能有人在一起合作拍戏不易,就这一点足以让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
然,看过简介也一心以为这是团长的缩略版。其实团长写的是战争年代下炮灰群像,我不是王毛则单拎出来狗剩,着重写这个孤儿在战争年代的人生经历。不过两者都以小人物的经历为切入点,教会我战争的残酷。我不想高喊感谢前辈们热血奉献换来现今安稳幸福的人生,只是想说谨记历史,莫失莫忘。
看着电影里的狗剩和干大,不禁想到不辣和许老爹,而且深深觉得当初9爷和康导选角时的眼光毒辣。王大治的演技比我所想的还要好,一个人足够撑起一部九十多分钟的电影,而且他确实很符合这个人物的特质。虽然我命比纸薄,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好好活下去迎娶媳妇安稳过日子的信念。
干大从第一次求狗剩替亲儿子王毛从军到领抚恤金时的假慈悲,到狗剩第一次逃跑回来后对老婆说旧账一笔勾销并打算为女儿谋一门好的婚事,再到护子心切想要拿钱买命,再到最后看着儿子被打死拎起镰刀想要反抗却死于日本人的枪口下。不同的节点给出不同的适度反应,必须称赞罗老爷子的演技实在是棒。
几个配角不错。女主角足够干净纯美只可惜最终难逃厄运。王毛的傻气恰到好处(PS。这个演员在好多抗日剧里演过类似角色,角色的辨识度有些低)。干妈的善良醇厚多次替狗剩抱屈。以及杨三的一脸奸相,虽然他属于灰色乃至黑色人物,多次与狗剩斗智斗勇,并且从影片中间就已经成为汉奸,但他最终也为了护女主角而死在日本人手中。还有那个日本军官着实很帅,看完片尾才知道他确实是日本人。原谅我在如此正经的情况下依然花痴。忘了说,还有那个指导员慢悠悠的性子还有满口说教的山东腔,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倍感亲切。
其实我想说,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在我心里已然算是上乘之作。而且这样的题材可以被完整的放映出来,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希望更多这样可以反应现实的电影可以被搬上大屏幕,作为一个国产电影的脑残粉,期待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出现,为了支持这些优秀电影的创作者,我愿意进电影院去看。
PS。今天一早等电影开场的时候遇到一男生借手机充电器,因为他手机突然没电没办法取票,最后把我手机借给他登录账号查验证码,结果他取完票便道谢还说要请吃饭,我拿回手机才知道他是跟我看同一场电影,后来入场前他再次道谢,最后看完电影出场了又特地跑来道谢。虽说他干的事着实有点蠢萌,但是他不停地道谢却让我觉得他是个有趣的陌生人,搞得我今天心情也大好。也许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对的吧,哈哈哈哈。
PPS。某人是士兵团长迷,所以第五星是私心给罗老爷子和王大治的,见谅。
6 ) 我不是王毛 我是WangMao
一、剧情
1、我不是王毛,我是狗剩。
2、战乱和饥荒中我失去生母,幸得遇见干娘,视如己出。干大不待见我,驱我去少林习武。
3、十年少林,我每天都想学真本事,可师傅总说我六根不净,不愿教我习武,只叫我每日挑水。
4、逃回林河,偷窥杏儿妹子被他傻弟王毛发现,没认出是我,挨了一顿胖揍。干娘见我欣喜为我接风,席上杨瘪三挑衅戏我展示在少林学到的本事,舞弄了一番假把式,少不了一阵冷嘲热讽,却意外发现自己挑了十年水的右手居然能够使出神力。
5、干大迷信,不愿把过世的王大毛从户口中踢出,世事弄人,非独子家庭都要被征至孙殿英的部队抗日。名义上叫抗日,可是每个人只发三颗子弹,却要对抗鬼子的飞机大炮,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去挨枪子。王毛是个傻子,上战场绝对十死无生,干大怂恿干娘让我替王毛当兵,为报干娘的恩情我愿意去。我打小就喜欢杏儿,我知道杏儿心里也有我,可是干大一心就想让他嫁一户大户人家。如此一去,生死无料,我也大着胆子问干大:“以前承诺三间瓦房(二十块大洋)就能娶杏儿,算不算话?”干大为了让我甘心替王毛当兵,同时心里也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也就随声和了下来。
6、从此,我就是WangMao。
7、在少林我修得两个本事,一个是如炬的眼力,一个是巨大的臂力。三颗子弹我干掉两个鬼子,尸横遍野无处可逃,我装死人躲过一劫,又逃回了林河。
8、我参加过汉奸皇协军,但我知道当汉奸可耻。
9、新四军让我明白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没有小家。
10、我与鬼子同归于尽。
这就是我的一生
二、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1、模糊记得姜文好像说过:“电影应该是家长里短之上的一种梦想,需要非分的东西才行”。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里面,王大治饰演的主角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少林寺挑水十年炼得一掌神力和一双慧眼,三次当兵每次都能在枪林弹雨中如意穿行,仿佛子弹都躲着他一样。因此整部电影仿佛笼罩在一股传奇的色彩,如果主角第一次上战场就“正常”牺牲,那也就没有后面的剧情了。所以主角身上有这部电影里面非分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主角光环。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带着主角光环,脱离现实环境,那么这个作品顶多只能算得上意淫爽作,很难完成严肃主题升华。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不是简单意义的爽片,主角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其余的角色都十分符合角色设定,就连女主杏儿虽然很美,但是美得很真实,美得很贴切当时时空环境,没有任何突兀。主角狗剩虽然有特殊技能和主角光环加持,但是他的每一步心路历程都十分真实和贴切,没有太多假大空的东西,都是在完全符合逻辑的情形下推进的。
2、电影台词不多,很多表达都是通过镜头语言在传递,很多画面诙谐,很多画面震撼。摄影是王岩。
3、剪辑很好,比如在个狗剩接风宴上,快进的乡亲吃相;狗剩倒挂金钩,掉下来的一刹那剪辑到日本敌机投放炸弹;狗剩刚回来的时候,偷看杏儿时支撑的扁担呼应后面介绍狗蛋十年在少林担水的经历;整部电影的剪辑非常有趣。
4、第一次参军主要是为了报答干娘的养育之恩
5、第二次参军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愿意为了杏儿舍身求爱
6、第三次参军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尊严
7、和平的意义
杨三很坏,为了能够娶到杏儿,什么下作的办法都会用上,做人也基本没有什么底线。可是他最多是坏,日本侵略战争带来的是残酷,冷血的残酷。 日本人只允许所有人跪着,只要有人敢站起来,不管是不是傻子,枪毙。奸淫掳掠,无恶不做。这部电影确实会让人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和平的意义。
7 ) 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了三间瓦房
确实很像姜文的《鬼子来了》。但是相较姜文的憋屈、冷漠、无力,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更加主旋律,更加鲜活生动,更active。
中国人总是爱钱的,爱幻想的。盯着月亮看,因为月亮太美好,月亮上的嫦娥就是狗剩的杏儿,狗剩一生挚爱。三间瓦房盖成了,杏儿也就娶到了。
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所谓国仇家恨,狗剩真正懂得的那一刻,永远不是指导员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的那一刻。是因为现实杏儿嫁给了他又被夺走的那一刻。
杏儿嫁给狗剩,是因为三间瓦房吗?不是。是爱情的美好,或者说,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当美好幻灭的那一刻,三间瓦房没改成,月亮上的嫦娥也没了的那一刻,各人的选择就值得品味了。
王毛说:姐,快跑。老丈人亮了镰刀(之前杨三强抢杏儿的时候一直藏在身后),干妈调转枪口牺牲自己,连杨三,自己可悲又可气的小人,都男人了一次,握住刺向杏儿的刀。
中华民族的魂啊,是在这里的。
至于结局,和《鬼子来了》的区别无过是狗剩练过武。要是马大三练过武,《鬼子来了》最后那抹色彩还会不会有呢?
魔幻确实魔幻,现实也确实现实。
我不是王毛,我大名叫狗剩,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化身。(编剧用狗剩这个名字很神,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少有大名,小名狗剩的何止千千万)
就是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中国人乐意自己叫个狗剩呢?
【我不乐意,我很惭愧】
审片以来难得看到不是烂片的国产片。虽然挺明显有鬼子来了和美丽人生的影子。但还是蛮好的。
广院点映。超乎意料的好,相比电影本身的质量,电影的宣传倒显得廉价了。整个故事的结构很完整,脉络很清晰,特别是开放式结尾很干脆。此外,笑点密集,反派不话多,屠杀部分干脆利落,因而显得特别逼真和残暴。总而言之,是非常出色的小成本电影,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
小格局版《鬼子来了》,八一厂难得生产这样一部“歪”气电影。剧本创意、镜头呈现和艺术表达都足够特点,有人性的直观架构,如相同的人参不同的军,也有掺杂其中的符号隐喻,如唐僧式的新四军指导员。一部先笑后泪的佳作,在华语电影顶峰的《鬼子来了》面前,只能割舍一星,1%的排片让良心又凉了一回。
看完《我不是王毛》的首映,真的是觉得导演太大胆了,用着抗日这个题材,全片几乎全是黑白色调,却透过大屏幕真实地把那种中国味儿给演绎出来了。全片都是河南方言,不过很好听,除了那几句“信球货”以外都听懂了。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林河村的生态,许许多多的大事隐约让你看到却又不刻意展现出来
笑点多,但力度不是很足,其实不能叫做喜剧,人物刻画的很真实,三次在田野里的奔跑,小人物的蜕变,都刻画的很生动。音乐非常好,构图、镜头转换都可见是高手。全程黑白色,看得出导演是个内心很自信并且骄傲的人。电影节奏也不是很慢,是一部好电影,但估计票房达不到太高。
知道自己不算阅片无数...但是这个电影无论从节奏,流畅度,可观赏性,演员的表演,都属于上乘.....不矫情,不做作...毕竟就算电影发展到现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了黑色幽默,拍的出意味深长……
连指导员都算命了你们还不给点面子?当然、少了臣刚、董路、孙楠、不能给五星。
算得上国产抗战题材佳作了,总比雷剧要好很多了。尤其还有一个爱讲大道理的指导员,非常出彩。
把当时整个时代的愚昧与残酷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大腕明星,但每个角色发挥得都很好,很出彩;投资小成本,但战争场面精良,镜头运用讲究;剧本很扎实,不迎合,少做作。难得的抗日佳作。
最近看过最喜欢的国产片,小成本制作,但感情真挚,各个点和节奏也控制的不错。全程无尿点,很喜欢
这在国产片里可算次级神片了。因为这片也是一直黑白,最后彩色几分钟,就被一堆人往《鬼子来了》头上靠,别啊,不要一看到两瓣红的,就铁定说那是猴子屁股成不。仔细看了《鬼子来了》再下判断成不。不仔细看也成,别见风就是雨成不。——我就说说,你们随便。
#上海国际电影节#2014.6.15现场观影人数不足两位数。能在国产商业片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影院看到这样有趣的小成本制作实属不易。这也是影节的意义所在吧。影片通过三个政权下主人公三次“逃兵”反映了战乱年代不同政治统治对民众的影响。构思巧妙而合理。荒诞、讽刺、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突出。实属佳作
带爷爷奶奶去影院看的。神奇的是这种类型的影片全场居然座无虚席并且几乎全是年轻人。放映前段虽然镜头摇晃笑点留白部分又太过刻意,但是依旧全场笑声不断。后半段沉重和搞笑之间分寸拿捏不错,最后结局刚劲有力直刺人心。这个故事如果被余华写出来一定是部佳作。
一部注定被忽视的佳作
刚刚看的深圳福田区保利影院大中华店的点映场,8号厅虽然不大,百来号人也是基本坐满了。笑声比较多,看过后还可以引发一阵子思考。远远超越《小兵张嘎》,向被禁的姜文的《鬼子来了》致敬的电影。93分钟,节奏明快结构谨严。一众演员都很出彩,王大治和狗汉奸、杏儿的爹娘,等等,都演得很到位。
三星半。三月院线小片,挺有意思,做工不差,小成本战争题材,黑白,河南话,晃动跟拍镜头,拍出了不太一样的反战味道,荒诞诙谐,粗咧咧的野草精神,打不死的小强,屡屡服役,屡屡逃跑,只为赚几个银元盖房结婚。王大治的屌丝气质,刚刚符合片子本身,如果请杨臣刚、孙楠来演,也是成立的。
果然过誉,做作的角色设计和所谓形式也盖不住国产电视剧审美情趣,不过最可怕还是角色体现的作呕幽默感,配合着演员生硬台词表现好灾难。即便有电影创作理念,但依然属于国内电影最自恋,保守,原地转圈的那一类。
最爱八一厂片头,炫酷不让闯将令。一寸山河一寸癣,十万狗剩十万兵,青天白日满地爬,乐土抗日苦哈哈
虽说有抄袭《鬼子来了》和《举起手来》的嫌疑,但是真心算是良心之作。简直笑到停不下来,黑白画面充满了荒诞幽默。王大治刻画的狗剩这样胆怯又勇敢,愚笨又聪明,渺小又伟大的小角色真的挺让人难忘的。演员演技都很好,故事再有点深度就完美了。
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已然算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