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看一个国家解体之后是如何的混乱和不堪,请看《那年伤口特别多》;如果要看一个女人因为心理抑郁如何逃离家庭,请看1981年的《蒙地纳多》。让我们暂时忘记《上帝之城》和《克莱黩夫妇》这样的电影。为何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只是因为它们都来自塞尔维亚来自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性情。这个民族好像一点火就着。所谓巴尔干半岛“火药桶”。克罗地亚、穆族、阿族和马其顿等都大致相似,虽然信仰不同。
《那年伤口特别多》由斯尔詹・德拉戈耶维奇执导,真实的再现了“后铁托”时代的混乱、荒谬、颓废和毫无精神支撑的景况。与库斯图里卡的《地下》不同的是,这部更加接地气,更加接近当时前南所谓转型期的全貌。当然,在表现风格上,这是两部完全迥异的电影。
主人公平治出生在1980年铁托去世的那一天,这本身就隐含某种宿命的成分。他整天与好友克劳德厮混一起,傍上了从德国回来的大款迪克。他们以暴烈成性又无恶不作的迪克为人生导师,渐渐从一个青春少年蜕变成冷血的街头混混。喊打喊杀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平治的家庭与当时所有的家庭一样,起初都对塞族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充满期待,他们都举着拳头支持塞族与克族的战争。就连平治同学中哪个父母是克族也会面临一顿拳脚。
此时的塞尔维亚完全陷入狂热和盲目中。他们分不清是非,错把黑当成白。只有克劳德的九十岁奶奶安静的待在家中,因为她经历太多。她知道混乱之后必会澄清。平治与克劳德跟着迪克,学会了抽大麻并参与贩毒,可谓威风八面,觉得无所不能。他们相信迪克说的你不干别人,别人就会干你。迪克被人射杀后,他们变得更加癫疯和血腥。
当民众的暴力替代了国家的法律,结果人人都难以独善其身,就如同“文革”中的浩劫一样。最后就连平治那个好战的父亲也失望了,所有的人都对执政者失望了,他们分抢面包。他们开始渴望和平。但和平迟迟不来,国家继续在混沌中不明。平治的父亲只得拿起枪结果了自己。平治和克劳德为一个电视台的淫荡女人开始互相射杀,尽管他们的射杀只是为了弥补天大的“友情”。
所有人伤口中的鲜血都流干了。就连他们欺负的克罗地亚男孩也给他们射来了仇恨的子弹,三人皆毙命。这就是平治在天国自述的故事。时间是从1991年至1997年。实际上还没完,后来又经历更大的“轰炸”。只是平治他们看不到了。
《蒙地纳哥》由前南著名导演杜尚·马卡维耶夫执导,有着库斯图里卡电影的诙谐,让人想起《黑猫白猫》和《流浪者之歌》,显然内容大相径庭。蒙地纳哥是女主人公约旦随老公买的一条宠物狗。老公为取悦妻子,买来狗又请来心理医生,但都没有用。抑郁的妻子该神经质还是神经质。她可以在老公不理她时烧被子。两个孩子倒是不管不问,随妈妈怎样,他俩与爷爷一起享有着属于他们的快乐。只有女主人约旦濒临崩溃中。
于是约旦借与老公出国之时,突发奇想的跟随着来自塞尔维亚的奇特乐队成员一起过新年。离开老公后,约旦原来紧闭的身心完全打开。吉普赛人的奔放与狂欢,深深吸引着她。她意外的遇到了买蒙地纳哥时认识的小伙子。她爱上了他。奇特乐队的欢乐无休无止。这让她大呼过瘾。她与小伙也完全陷入疯狂的爱恋中。
新年的焰花在天空璀璨之后总会熄灭。
脱离现实的爱情也不可能持久。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她在经历几天的释放后,还是回归了家庭,她带回了笑脸。这是她出走之后才有的蜕变。所谓心病还要心来治。如果不能打开她冰封的心扉,一切也是惘然。
这两部电影没有什么关联,只是因为它们都来自塞尔维亚,只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伤口。我们一直关注那里。好像巴尔干半岛总有着某种魔力,时常吸引着我们。我想说的是,这儿不只有库斯图里卡,这儿还有这样的好电影。它们让我们领略更多斯拉夫民族的特有文化与传承。
这种民族特性,注定他们是开放的。即或三十多年前的铁托时代,他们也是起初唯一一个不傍苏联老大哥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如同二战时他们面对德国法西斯所做的那样,用一百多万人的牺牲换来了胜利的成果。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民族。也是一个难以驯服的民族。
2013、1、21
南斯拉夫的少年铁血片,国破山河在的感伤流入少年忧郁的血液,也成就了此片
反抗吧,暴力又怎么样。
so disrupting...
被名字耽误了两个星期的片儿。Desperate and die.
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懵懂少年叛逆暴力史。
三星:国破山河在,无主少年心,大悲若喜,一切都源于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
他们分不清是非
战争中的混混,两个少年短命暴力史。本来非常好的故事,结局也挺让人震撼的。但电影的这种荒诞风格,却极大地伤害了电影,让故事讲得嗑嗑吧吧,影像零乱不成片断。有时,过度的风格化,反而是一种累赘。东欧与中南欧很多国家电影,均有此种倾向。
下载的没声音,草
天视D5
导演对荒诞风格的偏爱害了这部电影。本来这个题材可以拍到四星半的
暴力就是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