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技、人工智能这些词,跟我们普通人的关系,就是存在于新闻稿里的专业词汇,枯燥乏味,遥不可及,高精尖的行业,在传统认知里,代表着未知、攻克,不过我最近看了一个剧,完全推翻了我这个看法。《青春之城》是秦海璐、林雨申、热依扎、朱雨辰主演的励志剧,讲的是2012年之后一批人投身人工智能研发的故事。想想十年前,智能手机刚刚普及,好像我们的生活从那时候开始,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距离近了,速度快了,我们也开始谈论AI、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这些词。虽然我们感受着每一天生活中的科技福音,但是对于科研工作的认知,却是寥寥无几。 这个剧主线是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之路,从外国对中国“无原创”“无核心技术”的讽刺中,方远舰为代表的研发者、以姜楠楠为代表的基层服务班子、以夏末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等多个主体,带来了新的诠释,让我们更具体地去理解了科技研发。 再伟大的使命和目标,拆分开来,就是脚下这一步一步的路。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原创能力,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投身钻研,科研第一靠的是人才,方远舰对人型机器人的执着、陆路穷困潦倒也没有放弃的坚定,让他们还未丰满的羽翼后,散发着勇敢光芒,而且剧本对研发的科普是渗透型的,他们研发的第一款是送餐机器人,所有从人的需求出发的科技,才是有温度的、有生命力的。 科研工作是为民族争光,听起来高大上的使命背后,他们要解决资金的问题,方远舰拿着构想去打动张枫出资,这就是特别真实的还原。研发、创新从来不是一个主体的事,它需要热依扎所在的基层政府部门,解决的是鸡毛蒜皮的琐碎,支持的却是星辰大海的梦想;还有夏末的传统制造企业,依靠外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缠身,他们代表的是那些奋发、坚守、前行、转型的民族企业……这些看似跟研发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们,共同怀揣的是一份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民族基因。 从来没有孤身前行的个人英雄,我们有的是携带星星火种的传薪者。我们如果想给时代创造一些东西,拉起手、迈好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之光!
春夏之交的温暖与灿烂,恰逢都市励志剧《青春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看起来特别应景,毕竟这部剧的故事,也是从一个春天开启。该剧开播当天就收获了上佳的收视表现,与观众们的热议和好评,是这个档期最值得关注的爆款剧。
《青春之城》由郑烨执导,秦海璐、林雨申、热依扎、朱雨辰领衔主演,飞凡、大兵、蒋雪鸣、黄米依、孙阳(中国香港)、韩立等主演,罗嘉良(中国香港)、黄维德(中国台湾)、巩汉林、果靖霖、余皑磊、安悦溪等特别出演。该剧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以我们国家的生产制造业,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制造”到“智造”转变的艰难过程为时代背景,描绘了多个行业众多创业者们与支持他们的基层工作者们在鹏城奋斗的群像。
可以清晰感觉到,剧中的鹏城,就是我国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深圳是中国看世界的前沿地带。深圳曾经用三十年的时间,成为了“世界工厂”,所创下的“深圳速度”令全球瞩目。
但是在十多年前,伴随着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以及世界新格局下的工业革命,这里的产业结构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而整部《青春之城》的故事也是由此而起。所以,整全剧从开篇第一刻,就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紧迫感:
女企业家夏末(秦海璐 饰)因为遭遇贸易壁垒,二十多年心血几乎毁于一旦,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艰难的抉择;
学习精密机械制造的方远舰(林雨申 饰),为了研发在国内尚属空白的人形机器人,付诸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但仍遇到资金与技术瓶颈,亟待破壁;
澳门女孩孟梦(黄米依 饰),怀揣满腔对首饰设计的热爱,兼顾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要决意开创属于中国人的时尚品牌,却始终找不到用武之地……
不仅是夏末、方远舰他们,政府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集思广益、竭尽全力的维护着各个企业的利益与市场,包括和企服办的蒋楠楠(热依扎 饰)和科创委的崔江北(朱雨辰 饰)这一对公私分明的夫妻。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蒋楠楠数次拜访夏末的电力设备公司澳雳,为企业筹措救命资金,帮企业排除网络谣言……这是蒋楠楠与夏末关系的递进,更是政企间信任不断加深的过程。随着剧情的推进,蒋楠楠与剧中的几组人马都有很多的交流与沟通,也非常认真负责的完成着被赋予的服务重任。
崔江北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他从产业与政策层面给了大家太多帮助,这些建议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价值。政企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剧中被呈现得真实可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座腾飞之城的鹏城,无论是人才优势,还是服务意志,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特别值得点赞的,还有身为房东的卓烨(孙阳 饰)。他不仅是方远舰工作室的房东,恰好也是孟梦的房东,但这位房东却打破了我们既往对于房东只会收钱涨房租的固有印象。他在方远舰工作室,了解到对方的资金困难及研发前景后,直接减免房租,并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到其中。卓烨代表的不仅仅是房东群体,更是鹏城的许多市民,他们并未满足于悠闲生活,而是随时做好了准备,时刻关注着科技风向与市场动态,也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翻滚。
话说在前面,这剧从制作来看,只值三星。但我还是要给它打五星,因为机器人这条线很真实,虽然有些观众质疑不合理、质疑空喊口号、煽情。个人以为这条线绝不是一个对AI行业一无所知的人能写出来的。
记得剧里的科学家有一句话,大意是看到别人国外的技术已经这么先进,都焦虑得睡不着。
很巧,我在一个从硅谷回国的计算机专家那里,听到过几乎同样的话。
这位专家曾经跟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共事,彼时不满三十岁的Sam Altman已经是行业孵化巨头YC的总裁,但2019年Sam Altman果断辞职,因为他在四年前和伙伴一起创立了一家公司,他想完全把精力聚焦在这家未来的“伟大公司”,想做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这家公司名字叫做OpenAI。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这家公司烧干了数亿美元,没有盈利,造出来的每一代产品都被谷歌碾压,工程师不断退出不断被挖,甚至AGI本身被同行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直到2022年,他们推出了一个叫做ChatGPT的产品,引燃了整个世界。
ChatGPT不仅仅是应用领域的改变,这是方远舰口中的基础科学的进步,是从知识搬运型AI到知识生成型AI的巨变,是大大提升人类效能、解放生产力,甚至改变世界的开始。那位专家一边激动,一边心惊,从此和无数国内同行开始焦虑得睡不着。
而当我看到执着于搞双足机器人的方远舰,我总是不免想起搞ChatGPT的Sam Altman。少数理想主义者,年轻有成财富自由,在摆脱了生存重力之后有勇气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意图创造未来,把别人都认为不可行的东西当作一种信仰。在这个过程中,理想被挫折消磨,同行人越来越少,金钱资本时刻悬在头顶,最终不得不和资本共舞。无数人不理解,觉得没必要,不可能,放弃吧。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业的价值,知道先驱者必须付出的代价,知道一旦成功会是多么伟大的前景。
比起Sam Altman,中国的方远舰们也许没那么天才,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直白地说落后者的角色,长期不得不做一个捡别人剩饭渣还要看脸色的代工或者买办,于是只能寄期望于弯道超车。他们甚至比不上硅谷同行可以拉来大佬们动辄几亿美金的投资,只能用青春、用热爱、用中二、用加班熬夜大力出奇迹。但这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想象,需要这样一根筋的固执狂,需要中二纯粹的殉道者。那句歌怎么唱的来着?你可以叫他们疯子,但别笑他们傻子。
总的还行,但有的太假了。就像那个入职六个月,怀孕六个月的,凭什么证明是意外?她老公破产,她就得工作,这是拿企业当避难所当慈善机构了。以后大家都学着,怀孕了假装不知道,就来应聘,签的协议当个p! 总的还行,但有的太假了。就像那个入职六个月,怀孕六个月的,凭什么证明是意外?她老公破产,她就得工作,这是拿企业当避难所当慈善机构了。以后大家都学着,怀孕了假装不知道,就来应聘,签的协议当个p!
这部电视剧通过创业、商战、民生等多视角展现了主角辗转起伏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为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同领域的一代代创业者们挥洒青春汗水,与大湾区城市共同发展,在“青春之城”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 电视剧《青春之城》采用了四组人物、四条故事线并行的独特结构,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领域奋斗者的精彩故事,串联出一幅大湾区创业者群像,生动地展现了奋斗者的风采。专家学者表示,该剧折射了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时代背景,聚焦深圳故事,多维度展现了新时代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呈现了一群开拓者、奋斗者、创业者的精神谱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好作品,是一部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优秀电视剧。
一群已经不再年轻,但依旧有梦想,正热血的科研人员,所坚持的一条不一样的路,当新的危机降临,眼看一切都已经颓然不可挽回,山穷水尽的他们又将如何绝地反击,开辟一条全新的科研之路呢?人们的悲喜并不相通,所以作为观众我并不理解她的不容易,好在这并不影响我理解剧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正义与公道。一波接着一波的现实危机,冲突跌宕起伏,牵动人心
《青春之城》的故事看到现在,对于剧中的这几个主要人物都有一种朋友般的亲切感,也对他们从开始到现在一路走来经历的各种困局和磨难感同身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样一群人能成功,真的是有道理的。 【方远舰】 首先来说说这个理想化到让人费解的“骑士”创业者——方远舰。 从一开始,这个角色就彷佛“含着金汤匙出场”,年纪轻轻资产不俗,早早走上了人生巅峰的他,应该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羡慕的对象。 但是他却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反而在富足的物质条件之外,追求起了更高的精神信仰。 当他把全部家当和全部精力都悉数投入到“骑士联盟”和“哪吒”身上时,虽然看起来穷困潦倒,但内心的满足和热血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最新剧情里,当得知哪吒出现问题时,他和成员们几乎是没有过多犹豫的就选择了破釜沉舟,推翻从前的数据重来一遍。 因为在他心里,“先破后立”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 毕竟从一开始,他就是怀揣着十二分的勇气,“破”了从前身处舒适圈的自己,“立”了全新的信仰。 【夏末】 其实跟方远舰相比,夏末的“先破后立”更像是一种被动且不二的选择。 辛辛苦苦倾注半生心血建立起来的澳雳,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岌岌可危,此时若没有一个借力转折,崩塌几乎是注定的结局。 为此,她重置工厂、改良科研、转变战场,用尽浑身解数让澳雳焕发全新生机。 尽管她已经苦撑良久,当得知FC绝缘冷却液还有完善空间的时候,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延后变现,先提高自我能力。 因为她深知,只有现在勇于“自破”,将来才能更稳更快的“自立”。 【聂锌】 在“先破后立”这个议题下,我还很想说说始终在夏末背后默默努力的聂锌。 身在澳雳奉献多年,其实聂锌早就把澳雳当成了自己的科研之家,在这间实验室里,他几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是这一切平衡,在魏知远到来之后,都被打破了。 在同一战场奋斗数十年的魏老爷子,一眼便看穿了聂锌的科研成果还有改进空间。 但对于不知老爷子真实身份和履历的聂锌来说,这样意见相悖的提议其实也是在挑战他在这间实验室里的“绝对权威”。 这种情况下,有情绪真的是人之常情。 但是很快的,聂锌也学会了用“先破后立”的准则去处理。 认真思考良久,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他不仅决定悉心接受老爷子的建议,甚至还主动把实验室分给老爷子一半。 某种意义上,他也是在把自己的话语权分给对方。 经过他这样一“破”,我想澳雳的科研成果真的会很快“立”起来。 创业之路,何其艰难,在这样一群有梦想、有拼劲的创业者身上,我看到了“先破后立”带来的强大力量。敢于自破者,必能自立,我想属于这群人的成功,一定很快就会到来。
刚开始不太看好,但是前两集看完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题材选择很好,对于人工智能主题能看的出来是下了功夫做功课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故事很有力量感。机械腿、机械臂,人型机器人等…对于科技小白的我来说看起来没压力,顺便还能涨知识!
老且无聊
看剧情真是有毛病
救企业无可厚非,用“你本身是没什么价值的,因为平台,才有了价值”这种观点来给工人洗脑,真的是令人作呕
本来没报什么希望,冲着老林来瞅二眼,结果意外还可以,海璐姐的女老板有那个劲儿,和黄维德的对戏很有张力;朱雨辰热依扎二口子很有意思,对朱的印象都还停留在奋斗呢。几个主要配角演的都不错。故事虽然要正能量但也不乏有趣,电视剧里说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好像显得有点过于容易了,但放在现在这个被美国各种制裁打压的时代看,意义重大,毕竟不管差距多大,咱也还是要追嘛,掌握核心技术不管多难也不能放弃!暂时没有狗血爱情,加一分!
还以为是公司宣传片
央视黑马剧果然嚼劲十足,全员实力派演技狂飙,尤其喜欢秦海璐和热依扎的表现,极其亮眼。秦海璐角色贴脸,兼具女企家的大气干练和人性暖度;热依扎的角色泼辣但干劲满满,梦回《甄嬛》!印象较深的是剧中夏末和蒋楠楠两人初见battle那段对手戏,夏末的“能发工资吗?”“能搞科研吗?”“能拉订单吗?”扎心三连问,短短几分钟的戏把两个角色的对立面,彼此的困境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体来说,剧描绘出了人在家庭与事业、现实与梦想之间犹疑与挣扎,也描绘出了追逐梦想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以从励志片/创业片的方式打开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这种剧都会有人刷好评啊,造机器人听了三集也没见他俩动一下手
刚刚看过两集,觉得很不错,剧情紧凑,节奏把握上很抓眼球,演员演技全员在线,特别是热依扎,更是不负众望,眼前一亮,新人演员不是很熟悉,期待他们有更精彩的演绎,都说献礼剧不容易出圈,不过我看好这部剧,会一直追下去,喜欢秦海璐,更喜欢林雨申。
方远舰真的好帅好帅,那股奋斗的劲头激发着看剧的人们
家里有矿的方远舰谁不喜欢啊,我可太喜欢了,陆路选择他也是明智之举,搞科研确实很费钱。
好鬼无聊,看不下去。总想表现剧中住豪宅开豪车悬浮人物的不容易,而普罗大众谁容易?总是歌颂高尚行业的伟大,可任劳任怨奔波劳碌的基层小老百姓更是平凡而伟大!剧情做作的装逼、编导的白费心机、安悦溪超短的花期、对童年男神罗嘉良的扼腕叹息,以及林雨申油腻的演技和秦海璐丑脸的高科技,都注定这部戏是个屁,播完就散了,不留一点痕迹。死台巴子装逼犯黄维德就是这屎剧中的一条大肥蛆。
看起来一本正经,好像是要讲粤港澳讲自主研究发愤图强,张嘴却那么儿戏,就很难给好脸色和好耐心。
好看!一部反映当下时代精神的好剧,以新鲜的视角切入,以人才创新主题为表达,当代年轻人的良好风貌被充分的呈现。林雨申、秦海璐、热依扎、朱雨辰人均演技在线。此外,这部剧对于现实的尊重让人欣慰,包括科技创新、商海博弈、政企协作等要素都很好融入剧情。
“我们曾经一无所有,我们终将无所不有”,当伴随着秦海璐的声音,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众多的理想主义者便燃起热血,创业和研发从来都是一条艰辛的路,在无法保证利益的情况下,资本并不支持梦想。那些倒在黎明之前的创业者们,随便揪出来一个,都是一段混着血泪的跌宕人生,而《青春之城》就是这些故事的一个缩影,诉说着伟大商业帝国崛起初期,那些夹杂着梦想和迷茫的萌芽故事。
互联网公司、大企娱乐部门多轮大裁员,元宇宙全砍,连在迪士尼工作22年的玲娜贝儿设计者伊赛恩·里德,漫威娱乐董事长艾克·佩尔穆特也都被裁,全球科技企业无数人停薪留岗;做贸易的没订单无数车间和生产线就这样停着,无数工人因此失业;热钱退出各种赛道谨慎再谨慎,创业者举步维艰。在这样一个全球氛围下,看这样一个讲老企业转型讲革新创业,讲技术和重投自主研发,搞机器人的片子,五味杂陈。
“我们一起来改变机器人,你来改变我”筱雨真的做到了,现在的方远舰很优秀!
制造业的确是要回归了
我也是搞科研的,所以深知这条道路上前期失败的家常便饭和最终成功的来之不易。男主对梦想有不懈坚守的信念,对追求目标有着焚膏继晷权衡揣摩付出无数心血的勇气和谋略,这让他即便经历各种挫折磨难,也能依旧持之以恒、破釜沉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有的投入终能如愿以偿。创新创业之路道阻且长。我觉得第一首片尾曲的最后一句“请让我在梦里停留”,就是男主的真实写照,也像他的内心独白——就让我继续留在我的梦想里,实现更远的愿景。现实中因为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很多不像男主这样本身有强大资金保底的平凡普通人可能都不能做到潇洒坦荡如斯地为爱发电,所以有人觉得剧情有点有失真实和空泛,忽略了小人物的奋斗不易、面对无力现实困境的挣扎,也有道理。但也正因为如此,目前能纯粹为梦想矢志不渝拼搏的那些人,就更值得敬佩了。
扫了三集,没有其他特别喜欢的演员,总不可能为了热依扎熬完这部剧,剧情没细看,光从画面来看总有种悬浮感。三十多集就不看了,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