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真是看得相当不爽。
首先是觉得“父权”和“男权”真的是…连女王和未来的国王都要“屈服”于不讲道理的丈夫和父亲。我不知道是剧组是不是故意这么拍来证明这一点,菲利普的语言和表现真的很让人火大,例如对妻子吼“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我们共同参与的决定——我已经决定了…”,这是故意讽刺么?“共同参与”等于“我来决定”?下一句居然是”你要keep住你的丈夫”。这是威胁么?你不听从我的决定我就离开你?虽然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但是这里压迫的痕迹也太明显了吧。
然后是觉得父母觉得是为孩子好的决定就真的是好吗?菲利普或许觉得那个学校锻炼了自己,但是适合自己不一定适合孩子,更何况时代在变,适合过去的不一定适合现在,这一点真的很难明白吗?
第三,就算那所学校“锻炼”了菲利普,也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个”好“学校。就好比战争幸存者必定经受了极大的锻炼,但是这并不意味战争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应该去经受一下——而且回到上一点,有些人经受了这种考验变强大了,有些人可能却永久地创伤了。我觉得菲利普这种心态简直就有些”斯德哥尔摩“,对折磨自己的人/事物产生依恋。或者是那种“我的伤不能白受”心理,就是说我经受了痛苦,必定有所原因,我不能接受我是白白受了苦,所以我要为它赋予某种意义,因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痛苦,所以我要让我爱的人也去经受。——《未来简史》里提到“我们的年轻人不能白白死去”这种心理,这是一战原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最后却持续好几年的原因,因为当士兵们死去,此时若投降,那些死去的战士就“白白死去”了,于是必须要“血战到底”,让更多人去送死,到最后可能连最迟开战的原因都忘记了。当然这也是一些工程/项目一拖再拖投入资金越来越大远远超过最初预算的原因,因为中间停止就意味着之前的投入“白白浪费”了。人们总是要为投入的、失去的、经受的,赋予意义,这个意义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痛苦,更多人的牺牲……人们往往难以做到到此为止、接受过去、及时止损……
最后,那个学校本身的“哲学”“教育理念”也很成问题,男孩子要体格强健这种军事主义男权主义的理念简直暴力和战争的根源之一吧。更不用说校长的个人权威。我觉得编剧也是故意讽刺,例如在菲利普颁奖的时候,先是说“我们鼓励的是团队合作”,然后接下来就是颁发以公爵个人名字命名的奖杯,获胜小组led by xxx。你讲团队为什么还要突出个人?为什么奖杯的名字不是什么“集体主义荣誉奖”,为什么还要强调组长的名字?不是我杠精,而是言行不一致同样是罪恶的来源之一。个人权威+伪善+军事化+封闭性(难以被外界监督,军队和教堂也同理),猜都能猜到这样的学校可能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就谷歌了一下,果然,好几条关于该校abuse的丑闻。
由Netflix重金打造的网剧《王冠》第二季于12月8日上线。作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传记剧,《王冠》两季20集共花费了1亿美元的制作费。美国流媒体的财大气粗,也让这部英国王室题材剧集摆脱了BBC剧一贯的“寒酸”,变得金贵养眼起来。
《王冠》计划拍摄六季共60集,演绎女王在位60多年来的风霜岁月,至少使用3位女演员表现女王的青年、中年、老年,以每十年为一季打造一幅宏大豪华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大女主剧”,然而它六季规划的篇幅也不过60集,中国的“大女主剧”通常一锤子买卖连轴转拍它个七八十集。
在第一季中,伊丽莎白初登王位,并且搭档的是第二次担任首相的丘吉尔,两位历史风云人物的对手戏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第二季开篇是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时肯尼迪遇刺。一边是美苏争霸,一边是殖民体系的解体,日不落帝国不复昔日荣光,皇室成员的家长里短在变革的大时代下仍将继续。
《王冠》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故事,并且都有自己的分集名称,精致的文本结构让它像是十个独幕剧合集。某种程度上讲,《王冠》和《军师联盟》有点类似,它们本质上是历史剧,但是把历史人物的家庭生活做了很多层面的展现。
中国历史剧向来注重权谋争斗、江山社稷,《军师联盟》在司马懿家庭戏笔墨过多曾经引发不少剧迷不满。假如非要把家庭戏看做历史剧的“尿点”,《王冠》几乎没法看。事实上,《军师联盟》增加生活戏是为了让现代观众有更多代入感,《王冠》充斥生活戏根本在于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皇室日常很少参与国家大事,主要便是家庭生活。
《王冠2》开始于女王“被绿”,结束于女王“被绿”,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情感长跑是这部剧重要的一条线索。王权和父权的矛盾让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关系一直很紧张,这一点从开篇女王和菲利普摊牌时就能看出来。
女王说道,“我们需要谈谈做哪些改变来使得婚姻维持下去。好吧,谁先说?”菲利普愤愤不平回应:“愚蠢的问题,目前为止我所学到的就是从来第二个开口。”为了安抚菲利普,伊丽莎白册封了他亲王的爵位,这样他就不至于比自己儿子的爵位还低。但这依然没能阻止菲利普出轨。
正如剧中女王所感叹:“君主政体太过于脆弱,一件国家丑闻,一切就完了。”伊丽莎白就像一位消防员,奔走在王世家庭成员之间,小心扑灭一堆堆星星之火。除了放荡不羁的菲利普亲王,女王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叔叔温莎公爵,爱出风头、个性张扬的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也经常会点燃王室火药桶。
在第二季中,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在美国闷闷不乐,希望回国谋取一份公职,但他当年和纳粹交往的历史档案却正要被历史学家公布。玛格丽特公主终于放弃了有妇之夫,但她下嫁之人却是一个前卫艺术家,生活作风比较超前。女王因为之前棒打鸳鸯同意了妹妹的婚事,却没法对有历史污点的叔叔宽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格言在剧中并非指的是江山社稷之重,更像是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自我牺牲。作为英国社会特殊的一个组成部分,王室成员有着严格的戒律,这使得他们无法享受普通人一样的自由和情爱。
由于本身代表英国国教,女王既具备人性又具有神性。“人性和神性的冲突”是《王冠》一个重要的戏剧内核。
如果仅仅只是讲述家长里短的琐事,故事难免沦为狗血。除了人性和神性的冲突之外,《王冠》贯穿始终的另外一条线索便是:君主制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二战过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时代在改变。
用中国的话来讲,如何在礼崩乐坏时代退而求其次,是摆在英国王室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君主立宪的制度设计下,王权和政府,一个属于庄严部门,一个属于效率部门,两个互相配合维持大英帝国运转。
但是二战之后,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不少君主制国家也转变成了共和制。而在大变革时代,王室的侍臣对于这些微妙的变化却没有洞察,给女王写的演讲稿依然是一副大家长式的口气。终于有一次,一位报社记者对于女王的发言做了严厉的批判。
刚开始,人们还比较同情女王。但当这位记者在电视对话节目中对自己观点做了一次发挥之后,民意开始转变,人们认为王室也应该随着时代做出改变。女王不禁感叹:“宪政危机又要开始了。”
女王随后秘密召见了这位批评者,让他给自己提意见,其中第一个得到实施的便是通过电视直播进行圣诞演讲。录节目之前,女王紧张地在背演讲稿,她向菲利普抱怨:“我感觉自己像个演员,或者歌舞女郎,需要背台词、记角度、化妆。”
在BBC的直播中,伊丽莎白面带微笑撑到最后一刻,以显得亲民、平易近人,当直播一结束,她立马停掉了自己的塑料假笑,变得一脸严肃。果然,政治家都是一流的表演艺术家。随后,为了与时俱进,摆出开放的姿态,王室开始接见普通阶层的家庭来参观王室,而不限于固定圈子。
看着昔日的礼仪、制度一点点被侵蚀,皇太后开始向女王抱怨:“这个国家君主制的历史,是为求生存不断忍受耻辱、牺牲和让步的历史。难怪我们对于屈膝礼、礼仪和旧例如此看重,我们只剩下这些了。我们就这样从支配统治变成提线木偶。”
这一集的名称就叫“提线木偶”。
不管是王权对于皇室成员情感生活的压制,还是新旧交替大变革时代的“礼崩乐坏”,《王冠》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笔者这样一个局外人,也对这个异国第一家庭的故事看得投入而不产生隔膜。
反观中国的“大女主戏”,清一色架空历史,千篇一律玛丽苏,叫人如何下咽?
文/杨文山
但是不想翻译了,直接放链接,看的懂英文的去看啊不光有历史对照还随便八一八出现的珠宝,第一第二季都有
http://www.thecourtjeweller.com/2018/01/jewels-on-film-crown-season-2-episode-9.html?m=1
下面放一些搜到的相关图片。
。
Queen Elizabeth II and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pose for a portrait at home in Buckingham Palace, December 1958
It is known that Stephen Ward, who was a gifted artist, painted a picture of the Prince
看完了《王冠》前两季,实在是太喜欢了。特别是第二季,有几集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季第五集,因为女王一次不妥当的演讲,奧特林厄姆男爵公开批评英国王室、英国女王,称女王没有人情味、拘谨刻板、代表了衰落的英国王权,称历史潮流是共和政体代替君主政体,王室也应该更加民主、平等。特别喜欢奧特林厄姆男爵在电视上和主持人进行辩论的一段,两个人都风趣幽默又不失体面;更喜欢女王接见奧特林厄姆男爵的那一段,女王的气氛、傲慢甚至一点点屈辱表现得非常好,但面对指责,王室最终选择了退让,尝试更加现代、亲民的运作方式。在剧中看到几代不同立场的争锋,女王一直深谙妥协的艺术,想必这也是她一生令人尊敬但同时也令人唏嘘的原因吧。
第二季第八集,女王和肯尼迪夫人争锋,为了展示自己的政治能力和影响力前往非洲加纳参与政治谈判,直接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同时也展示了二十世纪英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这一集实在太有张力了,非常喜欢两位女性之间细腻的情感(从暗自争锋到惺惺相惜,肯尼迪夫人道歉时女王的眼神和表情太丰富了),以肯尼迪被刺后女王看电视说“让她穿带血的衣服一定是故意的”作为结尾也暗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小心思。
第二季第九集,我看得最难过的一集。看剧的过程中我一直不太喜欢菲利普亲王(他无法真正理解女王的责任和压力、他在婚姻中的不忠)。这一集看到他在飞机上呵斥查尔斯王子的时候真的很愤怒,他自己经历过被压抑的童年,但又把这种痛苦传递给自己的儿子,用一种极端父权家长制的教育让儿子变得敏感、脆弱。因为第一季花了大量笔墨对比女王和玛格丽特公主的性格差异(一位严谨、自律、无法犯错、毫无个人偏好,一位热情、开朗、随性、自由自在),导致我在这一集看到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相处模式时觉得非常难过,不同代际的悲剧重演,“王冠”的重量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了。
《王冠》第三季主演大换血,最不舍的就是Vanessa Kirby!
Kirby身高170cm,拥有完美的身材比例。她的超凡演技让我们爱上了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Margaret公主!即便是天生丽质的Kirby,要演绎四五十年代最出名的时髦女人,也是不容易的。Kirby坦言,在《王冠》剧组的两年,对Margaret的深入理解直接影响了她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时尚态度。
Vanessa Kirby:
“我从不觉得自己有穿搭的天份,但看在我们在戏服上花费的心思,以及揣测Margaret这个角色——每天早上要花1–2小时决定当天穿着的女人——让我更加认识到服装设计的力量。”
她是英国400年以来第一个和平民结婚的王室,英国100年以来第一个离婚的王室,第一个用电视转播结婚实况、当年全球2亿人收看的传奇公主。
Margaret公主:
“我知道我是谁,以及我代表着什么,”她说到,眼中带着炽热。“一个拥有自己权利的女人。一个摩登的女人。最重要的是,一个自由的女人。自由生活,自由恋爱,也能自由分手。”
乔治六世国王曾说过:Elizabeth是我的骄傲,Margaret则是我的快乐。
如果说头顶王冠的Elizabeth II 是理想的女人范本,那么Margaret公主就代表着每一个活在现实中的我们。Elizabeth II 隐忍、自律、有责任感,总带着温和亲切的微笑;Margaret公主任性、叛逆、脆弱、傲慢、刻薄…凡人该有的一切不完美,她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在尘世间兜转的我们似曾经历过她的忧伤、她的彷徨、她的混乱、她的自私…就在Margaret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
《王冠》剧中关于公主的情节主要围绕其与空军上校Peter Townsend及摄影师Antony Armstrong-Jones的爱情传奇。
王室向来在着装上有诸多限制,Elizabeth女王只穿英国本土设计师品牌,而特立独行的公主却是法国时尚的极大拥护。相较于Claire Foy扮演的女王着装的端庄娴静,戏服设计师们为Kirby准备的Margaret造型则更为大胆、奔放,挑战传统。
在遇到Tony Armstrong-Jones之前,五十年代的公主更为时尚和富有魅力。之后受Antony Armstrong-Jones影响,她穿起了短裙,开始转变为波西米亚风。
五十年代Margaret公主衣橱里数量最多的品牌该属Dior了。1947年Dior先生的“新风貌”(“New Look”)在战后巴黎闪亮登场。经历了面料定量配给的艰难时期后,Dior浪漫的大裙摆,充满女性气质的细腰,俘获了17岁年轻公主的芳心。
1947-1957年是Dior时装屋最精彩的十年,也是Margaret公主最美好的十年。年轻的Margaret穿着Dior花花裙子在贵族酒会中流连,正是Christian Dior先生的“花样仕女,有着柔美的肩膀,上身风韵多姿,腰身如藤条般细腻,裙摆如花冠般丰硕”,是真正的童话公主。第一季中Kirby的礼服裙特别精彩,有象征甜美浪漫气质的粉色和印花,有极其抢风头的金色和绝美刺绣。Margaret特别重视裙子的肩部设计:或繁复的装饰,或夸张的领口,一定要露出锁骨,突出肩部线条!
剧中Kirby的礼裙在传承Margaret爱好的同时,超低抹胸式设计更为大胆性感,衬托出Margaret骨子里更浪漫自由的设定。
Margaret最有名的Dior是她21岁生日时穿的白色礼裙。白纱堆叠成肩带,绕到胸前打成结;金丝线从腰部仅沿着斜裁的裙边装饰至裙尾,然后再在肩部、右胸前略微点缀做呼应;腰部用同色腰带勒紧。公主说这是她一生最爱的裙子。
这条美轮美奂的裙子在剧中并没有出现,但是另外一条Dior在第二部中“Beryl”一集中亮相,场景是Cecil Beaton为公主拍摄28岁生日照片。薄纱上飞舞着彩蝶,给人制造一种美好的童话公主幻境。
第二季中,Margaret与Antony Armstrong-Jones相遇。Tony对公主的造型有很大影响。第二季设计师Jane Petrie为Kirby制作的礼裙不如第一季中惊艳。其中,公主预备公布与Billy Wallace订婚时穿的淡绿色礼裙用飘逸的细绒毛装饰了背部,超低的胸部显示着公主的姣好身材。即便是参加姐姐的结婚纪念派对,也要做最闪耀的那个女人!
Margaret与Peter Townsend的恋情结束于1955年;据传公主与Tony在1958年爆出恋情,并于1960年结婚。在此阶段,公主还是非常幸福的。从她的礼服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她的甜蜜。
既然是富裕的王室公主,那么富人标配的皮草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真实的Margaret比剧中的Kirby更爱穿皮草。剧中Kirby只在女王结婚那天穿过一件白色皮草披肩!
高级时装对大多数人来说,只存在梦境里。当代女性不仅要兼顾家庭,还得在职场奔波。Dior先生时代的晚礼服自然不能当作日装来穿。所以能为我们日常着装提供灵感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Margaret公主的外套款式非常多样。我最爱她和Dior先生第一次见面时穿的天鹅绒连衣裙式大衣,特别优雅时髦。
另外一件是亮紫色缎面外套,搭配碎花连衣裙和珍珠项链,非常chic。Kirby在第二季某上层婚礼上遇到Tony时,穿的玫瑰金色、相似材质外套,大翻领设计,也算是致敬这件紫色大衣了。
五十年代公主还喜欢皮草装饰的呢子大衣。
纯皮草外套也是Margaret心头好,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能找到公主穿皮草的照片。
第一季Kirby穿过两件风衣,其中一件是和家人一起野餐时搭配头巾穿着的。果然风衣和头巾是绝配呀。另外一件外套是Claire Foy饰演的女王要求妹妹等到25岁以后再和Peter Townsend结婚,两人坐在长椅上时穿着的淡黄色系大衣,内搭同色系印花连衣裙,与穿着深色、低调内敛的女王成鲜明对比。在女王身上看到英国的传统,在玛格丽特公主身上看到的是有趣的时尚。
第二季最引人瞩目的外套当属这件动物纹样毛料大衣,散发着食物链顶端王者的野性和强大,用来掩饰公主极度脆弱的内心正正好。
第二季Kirby有两套两件式套装。第一套使用了比较前卫的面料,第二套是布满刺绣的蓝色,很雍容华贵。现实中,Margaret公主在这个时期的套装还是比较低调的,包括她和Tony订婚发布的照片里穿的蓝色套装,没有花哨的装饰,高腰短外套搭配A字裙,倒有些乖巧了。
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纱是皇家设计师Norman Hartnell所设计,白纱礼服、长袖V领,整体简洁大方,由30米长的真丝欧根纱缝制而成,搭配夺目的钻石皇冠。虽然公主本人一直很抵触按照传统的观念—偏向英国设计论,但是这套婚纱真的美极了。由于公主身材娇小,所以婚纱精致玲珑,是玛格丽特公主亲自参与做成的。因为公主的婚礼是通过电视转播的,所以必须尽可能完美复制真实的婚纱。剧中女王的婚纱有现成的复刻可以租借,而Vanessa·Kirby比真实的玛格丽特公主高很多,怎么缝制这件婚纱成为最大挑战。要找到一个完美的欧根纱重量,来保证Kirby穿上这条裙子时,蓬松度正正好;另外,缝制技巧和分层处理也是关键因素。
原来一直觉得美剧龙头是HBO,结果看完《王冠》以后,对Netflix刮目相看。可以追下Netflix的剧了,下一步锁定《纸牌屋》!
《王冠》第一季从女王下嫁菲利普亲王的1947年开始到1956年玛格丽特公主与Peter Townson的爱情纠葛,第二季从1957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到1964年的政治丑闻普罗富莫事件,每一季跨越一个十年。
《王冠》服装设计由凭借《权力的游戏》荣获艾美奖的Michelle Clapton担当。Michelle很擅长根据每个演员身份、个性、剧情以及人物心态来重新创造、改造戏服,让画面更饱满。
在皇室公开照片里,贵族都是穿着各式规整套装或者精致礼服裙。重要事件里出现的这些华服在剧中被深度还原,剧组非常走心地耗巨资重现了婚礼、加冕、国宴等重要场合的着装,让我们得以大饱眼福;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对vintage girls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稍加运用就可以提升个人气质,让自己出类拔萃。
年轻的女王有细细的腰身,圆润的脸庞,短卷发,非常漂亮耐看。中年之后略有些发福。然而皇室的专属定制、量体裁衣很好地修饰身材(所以个人定制很重要呀)。话说Claire Foy在第二季里更为丰满,是不是为了更符合角色而刻意为之呢?
<头巾>
除去Vogue盘点的彩虹套装、网络上满天飞的女王帽子…五颜六色的头巾才是吸引我的制胜单品。女王65年的统治中,各式各样头巾轮番上阵,演绎了别样风致!剧中Claire Foy在骑马、打猎、修剪花草等不同场合均带着头巾;现实中女王虽已90多岁,对头巾的爱意不减,时不时就戴出来show一下。五六十年代的英国,头巾才是名副其实的hot piece!
<珍珠项链>
三串式的珍珠项链从第一季第一集一直挺到第二季最后一集。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未来女主不管换谁来演,一样不会脱下这串项链。可不是剧组穷,是三串式珍珠项链是女王真爱呀。据说女王有很多这样款式的项链,会根据不同场合变换。这样款式的项链几乎就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标志。出场比较多的是1952年女王登基时用家族珍珠制作的;另一串是女王爷爷(乔治五世)在其9岁时送的,在和Anna Wintor一起出席时尚周时出镜过;还有一串是卡塔尔国在1953年送给女王的,带着钻石搭扣。
<套装与针织衫>
头巾代表英伦经典,珍珠项链象征贵族优雅;而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礼服、精工细作的连衣裙、优良材质的套装则必须恰当地在英国、英联邦及世界其他国家面前体现女王作为精神领袖的严谨、稳重、荣耀。Anyway,我们平凡人对礼服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所以还是好好来聊聊日常着装吧。Frist,剧中针织衫的运用。抱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柔伊翻了N多皇室图片,竟然极少有女王搭配针织衫的日常着装!难道剧中的针织衫设定只是Michelle Clapton的大胆猜想?一件纯色开衫让整体造型舒适、亲切、优雅;这样的搭配方式完全可以拿到现在用。Second,公开照片中更多的是各式套装和连衣裙。印花和波点图案的连衣群超招人爱,五六十年代的风格,强烈的英伦气息,衬得女人温柔可爱极了。
五六十年代是西方时尚的黄金时期。下篇我们来扒一扒王妹玛格丽特公主的衣品。玛格丽特公主是皇室的自由与时尚代表,剧中有Venessa Kirby扮演,身材颜值爆棚!
我还只是个学生,妄谈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许就像闭门造车班门弄斧了。那就只从我的观影感受和对剧集的理解来说说吧。
第九集最后,菲利普接儿子回家,女王看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女儿和菲利普互动的很开心,而查尔斯则是和家庭教师或者仆人管家相处甚密,这一点在学校戈登斯顿也表现出来(查尔斯最后依偎在私家侦探怀里)。女王没有再插手干预,也代表了女王的态度,是倾向于菲利普的教育态度,也是同样希望菲利普能变坚强的。这在老师先前评价查尔斯时说他是 delicate时,女王表现的是担忧的状况,也因此直接决定遵循意见送查尔斯去伊顿公学。
那么再看菲利普亲王,作为父亲,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查尔斯有些懦弱,我想也是正如此他才坚持将查尔斯送往戈雷斯顿,是希望在这个身体素质和学习并重并且远离家的地方能独立照顾好自己。我想导演或者说编剧本身是肯定菲利普的教育方针的,同样也是希望查尔斯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将其进行改造成一个坚定的人吧。
这多少看上去是有菲利普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但转身想如果未来我的孩子怯懦又敏感同样缺乏自理能力,我想这不仅作为普通人是一个错误,作为王室甚至作为王位继承人更是一个错误。不能说伊顿公学不能教育出好的领导者,而是查尔斯本身作为一个上位者,在伊顿公学里很大可能的是众星捧月,离家很近也可以有困难就回头看家寻求解决,没有人会拒绝帮助他。古语“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要经历和反思才能学习。我想剧情设计上,菲利普就是想让原本怯懦的查尔斯去体会他当时的困难和辛苦,疼痛不一定会是阴影,但疼痛会是记忆、会是教育、会是思考。作为父亲,菲利普也表现出了关心和决绝,对于查尔斯的懦弱他做出了努力也感到了最后的无力感。我想,这是菲利普作为父亲的感受和决定,我认同他的观点和做法,但也可以在最后片尾看出查尔斯始终无法接受。
片尾字幕中看到,查尔斯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伊顿公学,将戈雷斯顿比做是牢笼、炼狱。这里只是证明了查尔斯没有接受父亲菲利普的教育方法,也始终没有体悟到戈雷斯顿的集体大于个人的团队精神为重的理念。但我认为这是查尔斯自己性格的缺陷,而这个教育也许对他是有所裨益的,起码他能更久地承受痛苦。
走入现实,我认为查尔斯被教育的很失败。在剧中是在大学问题爆发了,但教育是一贯的,查尔斯从小就是懦弱的,长大了之后改变他的懦弱时,他更没有勇气去反抗,只是懦弱地在学校过了五年。这到后来他与戴安娜王妃的婚姻,有很显著的体现。查尔斯完全表现出一个自私、冷漠、毫无责任心的形象。从一开始的结合到后面离婚,以及离婚后的态度,都始终没有本着对自己妻子、爱人、自身身份的负责任态度,仿佛像一个不谙世事少年郎只求自我的释放。如果查尔斯是一个普通人,也许可以说是浪漫多情,但作为王储他只能说是懦弱且没有责任心。在成年之后或者二十岁、二十出头了,年轻人可以冲动可以肆意,但得有为自己负责的理解。回到剧集里菲利普对查尔斯,我理解的他的教育就是想让查尔斯成为独立的能为自己负责的人。
Part1 权力与家庭——专访《王冠》编剧彼得·摩根
过去的十年间,奥斯卡提名的英国编剧彼得·摩根将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2006年的电影《女王》和2013年的舞台剧《女王召见》(两部作品恰巧都是海伦·米伦主演)。当他带着第三个伊丽莎白项目找到耐飞时,这家公司恰好在全球扩张,耐飞不仅同意制作这部剧,还给他投了1亿美元,让他按照大卫·里恩和罗伯特·鲍特那样制作成一出豪华史诗。
在《王冠》第一季中,一个隐忍克制而又坚强踏实的平凡人女王形象已经初现,主演克莱尔·福伊表示扮演女王这样标志性人物太累人了,她一点儿也不介意第三季女王换人演,这样不仅她能够轻松下来去演一些更加开放更能表达自己的角色,同时剧集也能跳脱时间线的限制,展现老年的女王形象。
当被问及是否会在第三季涉及戴安娜王妃的故事,摩根透露他还没想好戴安娜王妃的事,因为这太传奇也太具有轰动性了,他保证肯定会有,但不能保证是第三季,有可能要等到第四季戴安娜才会出场。之前有报道说,《王冠》将会拍摄六季,以每十年为一季打造一部宏大豪华的历史画卷。
摩根表示《王冠》会有点像《教父》,同时他也解释道:「没有任何冒犯皇室或者《教父》的意思,只是《王冠》基本上像《教父》一样是关于一个家庭里的权力和生存的故事。我希望能写出旋转门(政治术语Revolving Door),枪击或者砍下马头的场景,但是我不能。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暴力的家庭,但是相较于《唐顿庄园》,《王冠》的确更像《教父》和《黑道家族》。」摩根承认即使他想写更多的暴力,像《盗火线》里的银行抢劫案一样,只有子弹嗖嗖而过的声音,但权力斗争的基本准则也依旧使他困扰。
《王冠》第二季里,最接近摩根所说的「炮火」应该来自于玛格丽特公主(由凡妮莎·柯比扮演)。第一季里,玛格丽特爱上了离婚的上尉彼得·汤森,却遭到了身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领导人的姐姐的强烈反对。
「凡妮莎这一季爆发了,」摩根笑着说,「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个优秀的女演员,但是她爆发了。这明显是一场悲剧,人性让位于王权,为了女王,她不得不牺牲自己,我太爱写她了……」
玛格丽特下一季(即第二季)能找到幸福吗?
「她找到了爱,同时也经历了疼痛。我向你保证,整个过程都十分痛苦,」摩根重复了这句话,「相当难过」。
由于《王冠》有着官方传记的性质,所以想要对故事保密显然是不可能的。1960年5月6日,玛格丽特在西敏寺大教堂与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由马修·古迪扮演)成婚。琼斯被授予斯诺登伯爵的爵位,他们的婚礼是皇室第一次面向大众电视直播的婚礼。据说,在玛格丽特接受琼斯求婚的前一天,汤森对她说:「打算娶一位比利时籍女子」。
巧合的是,摄影师安东尼曾在2007年1月号的《名利场》发表过一篇文章,而他的拍摄对象正是本剧的编剧彼得·摩根。
摩根记得这次合作,他已经76岁了,彼时已经和玛格丽特离婚近三十年了。
「他很有魅力,」摩根指出。但随后的一番深入研究让摩根发现,这位摄影师对靠近他的人极度冷酷,同时又充满野心。他是一个有趣的人物,因为他患有小儿麻痹症。当你小时候因为缺陷而没法获得母亲的疼爱时,娶了全国社会地位第二高的女性就像一种心理补偿——「看啊!母亲!看看我!」
摩根同样着迷于第二季里白金汉宫的另一名丈夫,尤其是他外遇的名声在外:菲利普亲王(马特·史密斯扮演)。在第一季里,摩根就小心翼翼地为此留下过一条线索——女王的丈夫和她分房睡。
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故事 ,摩根和克莱尔·福伊的关于各种最喜欢的片段有一些分歧。早些时候,福伊告诉《洛杉矶时报》,她偏爱讲述1961年肯尼迪总统夫妇访问白金汉宫那一集。在这一集里,由于英格兰教会关于离婚的立场,伊丽莎白不愿邀请杰奎琳离过婚的妹妹波兰王妃李·拉齐维尔,但伊丽莎白最终屈服并邀请了拉齐维尔,但她却遭到了杰奎琳的报复。
摩根解释道:「这个情节更多地是关于伊丽莎白人到中年,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揭示了她的脆弱,她感到自己有点笨拙,粗陋,差劲,不得不和杰奎琳·肯尼迪打交道。这一集很好看。」
然而,摩根却偏爱另一位美国客人:比利·格雷厄姆。二战后最著名的基督教牧师,他是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期间的精神顾问。在美国有很多声音质疑格雷厄姆:「是总统利用他代表的宗教信仰达到政治目的?还是他依靠总统来宣扬宗教?」
「比利·格雷厄姆那一集是关于伊丽莎白想要加深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摩根说,「当被问及能否原谅他叔叔的所作所为时,她动摇了,不再深信基督信仰中宽恕。」
「第二季还有一条线是关于温莎公爵(伊丽莎白的叔叔,爱德华八世退位后的称号)对纳粹的同情」,摩根说,「在退位后,他曾在德国访问期间会晤了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领导。」(也有报道说,温莎公爵和德意志第三帝国保持联系,是为了在纳粹入侵英国后重返王位。)
对摩根而言,现代政治是非常有趣的背景。在《王冠》的第一季里,温莎公爵看着他的侄女加冕礼,他称:「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宗教仪式,模糊了许许多多的界限,牧师、历史学家或律师都无法解开这个谜题。」当有一个客人说这个仪式太疯狂了,爱德华若有所思地反驳道:「恰恰相反,当你拥有魔法的时候,谁不想保持神秘感?」
按照摩根的想法,政治制度和君主制一样不合逻辑。
「我看美国的选举制度简直就是灾难。在各党派推出自己的候选人的时候,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制造不可弥合的裂痕,当最终选出总统时,这名总统已经精疲力尽了。有时候,这个疯狂的君主制对我而言似乎很合理,就像是政治家的一次失误。但当我们看《王冠》时候,会觉得这是最不合情理的——就因为血统,一个家族就应该成为国家元首。」
尽管制度有不合理之处,但女王却凭借她的优雅与毅力,在换了一波又一波的首相后,依旧统治着她的王国。
「第二季末,女王换了三位首相,丘吉尔辞职,伊登辞职,麦克米伦辞职。在这十年里,这三位强大的男人先后遁走。这真的让我很震动,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政治家么!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英国已经换了三茬政治家了,接下来还要换第四茬。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就是那些该死政治家,目前的政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迂腐。」
摩根猜想女王之所以能在位这么久,部分原因就在于她不是政治家。
Part2 11张私人照片了解英国女王的一生
未完待续
Part3
Part4
注:本文基于《名利场》8月17日对《王冠》编剧彼得·摩根专访翻译而成,有部分删减,原作者JULIE MILLE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太过工整雕琢也就免不了会有些无聊,着力点更多聚焦于女王家庭生活的时候自然就对周遭更精彩的故事缺少笔墨;但只要是玛格丽特公主这个小浪蹄子做中心人物的分集,整体的氛围一下都活络了起来,似乎是所有的创作者都被她的不羁所感染一般;那个第四集啊,拍的真叫一个微妙。
女王归来,皇冠又重了,老公出轨也没空搭理,被工作挤满了的女王,会不会让各类妇女找了个平衡。
都说女王平庸无奇,但作为一位平凡的人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并从一而终就是一位伟大的人,作为君主,女王配得上头顶的王冠和鲜花掌声,是最优秀的民众典范。这剧最神的地方就是将这些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同样拥有平凡人的爱恨忧愁
延续前季优点,在各大政治事件上笔墨太少颇为遗憾,注重家庭内部的矛盾,女王的政治身份有所淡化,凸显其身份普通人的特征;幸而女王角色相当讨喜,桩桩件件破事儿袭来,曾被诟平庸被轻视的她,在漫长的忍辱负重和高贵的坚毅中,成长为真正的「王」;本季各主要人物均铺陈心理戏,冷暖自知。
不喜欢媒体对于女王婚姻各种称羡的调调。伊丽莎白之难,在于她身为女人,面对丈夫的出轨和暴躁(菲利普亲王生活其实很乱,这点不如维多利亚的老公阿尔伯特)可以愤怒;但作为女王,她却不可能选择离婚。天知道她为了忍受这些做出多少妥协牺牲。剧是好剧,但作为普通人,不支持这种婚姻价值观。
A confederacy of quitters!六星!最棒是王宫向平民公开那一集,时代和传统的碰撞仿佛就在眼前
我居然对查尔斯充满了同情,看连监视他的密探都对他那么好。。。
第一集看女王同学出轨的老公没辙然后还得操心工作简直就是当代女性日常 看了之后各位女性朋友的心情好就会多了 #爱上一匹野马 家里没有草原#
网飞现在真是电视界的杠把子!菲利普连续两季都在发牢骚,没能力就算了,连责任感都像被狗吃了。公主也是,想要自由又不愿放弃皇室身份带来的好处。这两位都让人心烦。要么就像女王一样,踏踏实实敬职敬责。古迪真是行走的荷尔蒙,又撩又性感。肯尼迪是Michael C.Hall哎,一下子没认出来。Oh Dexter
又一口气看完。剧本太扎实, 每句台词都讲究,每个人物都立体。女王感情线比第一季里饱满很多, 但对这个剧最喜欢的还是老戏骨们的表演, 尤其想念丘吉尔, 爱八还是可恨又可怜,老Tommy的退休生活过得也不安生XD。P.S. Margaret真是美极, 看她出场就想疯狂截图。
从苏伊士运河危机到普罗富莫事件 这十年间两次动荡整个英国的事件 剧本更为工整 每集各有关注点 大时代背景下的冷战反殖民化苏联等都是点到为止 重心依然是王室内矛盾与冲突 王冠的沉重与责任 布景灯光服装保持教科书水准 人物刻画和心理塑造深入人心 最后三集把整个剧带上新的高度
你的爱人有着不羁的灵魂。/铂金婚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我真的觉得十一在里面演得很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论身居何位,都要面对七情六欲和鸡毛蒜皮。不过演小菲利普的那个演员真的好帅啊!
Netflix今天已经更新了 第一集就看的我差点掉眼泪 女王在Philip箱子里发现别的女人的照片 正在震惊中伤怀 旁边人说 唐宁街打电话来说首相有急事要见你 瞬间心疼。
"If only." Such profound and naked sadness.
Lord Altrincham那集看哭了。这是女王所面临的那个正在巨变的世界的缩影,也是她以个人的智慧、勇气和正直的高尚品格力挽狂澜的绝佳范例。世界在女王在位几十年间的变化,是之前任何一任君主都无法比拟的,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长盛不衰,不是在白金汉宫做做吉祥物就能做到的。
想到下一季要换女王,还挺舍不得她。
玛格丽特和她妹妹表面上看上去就像第一季所呈现的那样,一个代表和继承了家族的永恒守旧与麻木无情,一个则是自由与现代派的叛逆代言人。而事实却仿佛截然相反。妹妹口口声声说的平等到了自己这里完全不成立,她也得不到完全的自由,相反她更享受皇族的特权。女王在其位,尽管渴望平凡,依旧尽其职。
Claire Foy的表演愈发精湛,把真挚、隐忍、坚强的情感层次把控得相当成熟准确。
不负我等一年的期待,一周看完,10集高潮迭起,开头和结尾呼应,很端正的结构了。Peter Morgan写人物的一把好手,就算是只出现一集的肯尼迪夫妇都觉得是饱满的。女王大概是全世界最能get her shit together的人了,整个剧就在看她怎么保持最后照片里的面孔了。Claire真的特别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