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

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王珞丹袁泉陈乔恩贾樟柯白客孔连顺高华阳

导演:韩寒

剧照

后会无期 剧照 NO.1 后会无期 剧照 NO.2 后会无期 剧照 NO.3 后会无期 剧照 NO.4 后会无期 剧照 NO.5 后会无期 剧照 NO.6 后会无期 剧照 NO.13 后会无期 剧照 NO.14 后会无期 剧照 NO.15 后会无期 剧照 NO.16 后会无期 剧照 NO.17 后会无期 剧照 NO.18 后会无期 剧照 NO.19 后会无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15:04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虚构的中国最东边的小岛“东极岛”,智力低下的青年胡生(高华阳 饰)讲述了关于他的两个哥们儿——马浩汉(冯绍峰 饰)和江河(陈柏霖 饰)的故事。浩汉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故乡,却发现全岛面临着拆迁问题,而他最好的朋友,岛上唯一的老师江河也将被调到更为偏远的地区。于是 浩汉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开车送江河去三千多公里外的学校报到。兄弟三人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旅程,途中他们见了当临时演员的童年玩伴周沫(陈乔恩 饰),误入歧途的苏米(王珞丹 饰),还有浩汉心仪多年从未见面的笔友刘莺莺(袁泉 饰),以及不羁的摩托车手阿吕(钟汉良 饰)。看似平常的旅程却暗藏伏笔,浩汉和江河最终走到了终点,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本片是著名作家兼赛车手韩寒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长篇影评

1 ) 《后会无期》:关于理想主义的终极定义

自与你告别,路终于平凡。故事里后会无期的人,穿过人山人海,却不曾离开。
——题记


你终于看完了《后会无期》,这部许多人期待也许多人等着看笑话的电影。你一个人,眼睛有些潮湿,却没有哭。散场了,你听完片尾曲慢慢站起,走在夜的街上,某些味道却似乎开始慢慢弥漫在空气中,被你吸进肚里。第二天早上,你起床,脑中忽然响起那句歌词,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心有点痛,你却自嘲地笑了一笑,打扮干净上班去。这生活,和相聚之间的距离,仍然隔着千山万水。


一篇令人信服的影评,不谈质量先谈感受无疑是耍流氓的。

除去最后结尾前的部分稍显凌乱急促尚可商榷修饰,韩寒的这份处女作在工艺层面已经逼近八十五分的优秀线。公路电影的多段式叙事风格既考验导演对镜头和节奏的掌控力,也考验情节的张力和连贯性。于前者而言,在摒弃了大冲突大回转的“微观景观”式剧本之上,导演成功地让全片贯穿了基本稳定的节奏而没有失控,显然,源于对剧本的自信,韩寒适当提高了对中国观众观看故事时耐性的期许。于后者而言,各种跳跃式冷幽默的台词非但没有碍于情节的伸展,反而在主线故事叙述里承担了调节的阀门作用。那些在常态情节推进中穿插的每一个蕴含着导演恶趣味的小意外,如一首抒情歌里的鼓点,因反差而生动了影像,也缓解了偶尔说教的尴尬。这些优点与本片的其他技术闪光,如旅馆部分惊艳到可以给九十分的蒙太奇式剪辑,如每段故事衔接处悠然的空镜头切换,如出色贴切全满分的配乐,共同成就了《后会无期》。以舒服的方式把故事讲完整,甚至讲出了火花,在国产电影中已是佳作。

冷静克制,不急不躁,这八个字大概可以形容《后会无期》在技术层面体现出的气质,它无疑是这个第一次执导电影的青年因才华和努力带给我们的惊喜。

全片演员基本人尽其用,水准以上,连狗的演技都没有乱入违和感,导演的选角能力堪称碉堡。袁泉明净的脸与不俗的台词功力,王珞丹在大屏幕上第一次被如此淋漓尽致地挖掘出的味道,是前半段的最大亮点。钟汉良的人物设计是惊喜,而他本人也以相当松弛自然的演技和把观众震到了豁出去的表达方式将神秘与朴素完美结合于角色,宛若带来一阵清风,引出本片后半段最大的唏嘘和散场后仍然抹不去的疑惑费解。冯绍峰与陈柏霖对人物的定位感知准确稳定,对于孤独落寞和倔强执拗均诠释有佳。

技术以外,自然还有更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夜的公路旁,紧紧拉住一个人的手。
那时你年轻,你幼稚,你疯狂,你无止尽地付出和索取。
后来的后来,这个你,和那个人,都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仿佛从没来过这个世界一般,无论那夜的路灯多闪耀,那夜的你们在寒风里哭的多伤,抱的多紧。

谜一样的世界,是韩寒在《后会无期》里为这路给出的终极诠释。

谜一样的出发。是从东极岛上一个失业青年一个宅汉和一个傻小子的目瞪口呆开始。爆炸的房屋,没有后路的前路,面朝大海的理想,背离岛屿的流浪。阳光沙滩留不住聪明的人类,son of bitch才是愤怒的那年对平庸最好的评价。

谜一样的行走。是大城市里替身女演员面对窗外认真提供背影时静默的神情,是扭头看着同伴远走时的安稳眼神,是妓女在夜半的旅馆走廊里回眸那一刻的心颤,是飞机跑道上长发飘散风里时被吹散的数不清的道理,和道理里永远过不好的人生。

谜一样的遇见。是马桶冲不散的记得,吟诗时产生的静电,台球桌前的对视,一杆杆被打碎的童话,没有斑点的狗。是林间隐蔽的潇洒硬汉,在夜里岩石上高颂的理想,面对一颗卫星迸发的幻觉梦境,和头盔里的飘渺与真实。

谜一样的告别。从开始即开始,到结束未结束。如果喜欢是可以留下的理由,那么世界怎会有那许多无可奈何和颠沛流离。如果骄傲可以让青蛙顶破锅盖,那么地球只怕早已被无数个堂吉诃德征服。如果拥抱和讲述可以穿越迷雾成就坚不可摧的信任,那么人生又哪来那许多背叛后的恍然大悟与再一次的情难自禁、不能放手。

原来,一切的答案是没有答案。其实,一切的再会是后会无期。


在影片结尾,在叙说告别的台词里,曾经以为不再相见的人们,却似乎又见了,曾经以为要匍匐一生的人,似乎真的绽放了。韩寒他,在一段残忍真实的讲述之后,以这个侮辱智商的温暖设定,向那个一次次侮辱了尊严和梦想的世界发出了和解却又似乎夹带嘲笑的声音。

即使我知前路漫漫,即使你已后会无期,即使平凡是唯一答案,即使无力是最终结局。
可在梦里,本该爱的人,最想去走的路,仍在继续。

把真相撕开来给你看,却又无视真相。
这,才是理想主义的终极定义。


不是你变了,是我们变了。感谢韩寒。

2 ) 想要打一星的朋友,请你进来看完这篇文再打分(严重剧透,转自百度贴吧)

先说明是转载,任何不同意见请对原作者表达,楼主不作任何回应,楼主影商极低,楼主觉得这二十几年来看的最好的电影是《一代宗师》,楼主只是觉得这篇影评精彩才发布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原作者意见和楼主意见并不完全相同,楼主认为作者稍有解读过度之嫌。对于影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成年人,没必要谁非得说服谁。但有一点楼主觉得毋庸置疑,《后会无期》是部好电影,绝不至于打一星。先放上原文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3188859331
(以下为作者原文)


废话最后写。


我对结局的看法:江河浩汉和马达都死了,胡生回到东极岛。东极岛还是繁荣了,但与江河浩汉无关。周沫、苏米、刘莺莺、阿吕各自走在各自的平凡之路上。所有人一经分别,后会无期。


以下是分析:


先来进行两个推理,了解一下此行的背景。


从1994年的17号台风,父亲出海时浩汉10岁,莺莺口中的19年前,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周沫所在的某中国南部影视城的黄叶满,苏米口中的天气马上变暖地这些线索基本可推知:三兄弟出发的时间大概是2013年冬天,浩汉2013年29岁左右。此行的出发点是东极岛,根据发射地点在印度,江河口中的3980公里(图上直线距离,因为浩汉偷蛋的情节里江河拿出地图说到了比例尺),基本可推至目的地在中印边境的西藏南部。

人物分析。电影里,所有人都是骗子,也都被别人骗了。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说的假话,骗了电影里的人,也骗了电影外的人。


【胡生】

胡生这站,叫乡情。

如果你以为傻子就只是傻子,那你就错了。

胡生其实很明白,自己根本不适合外面的世界。在周沫工作的那个影视基地,你可以看出他对外面世界的巨大陌生与疏离。所以他骗了江河浩汉,说是去抽烟,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他自己思考了许久,见江河浩汉已走,便自己回了东极岛。

依据是,浩汉打电话问宾馆前台,宾馆前台就没看到过“抽烟”的这个人。当然你会反驳,前台根本懒得理他们。但是按出发前江河给胡生的指示,“无论你在哪公里走丢,只要回到原地等就可以,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所以如果胡生在原地等,宾馆、电台是一定会找到他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样一句话,“大家都说我脑子有问题,他们(江河浩汉)说我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江河没观过世界,有着老师一样平等待人的善良。而浩汉则是因为,胡生是东极岛上唯一说他“很坚强”并且“很欣赏”他的人,所以作为本能回馈,说他脑子没问题。

然而事实是,当胡生丢了的时候,江河浩汉根本就没回头找他。只是在电台广播登了一条寻人启事。然而事实是,当寻人电台反问浩汉所寻之人是智障否的时候,浩汉没怎么犹豫就回复了“啊,对”。然而事实是,甚至在江河的幻想中,邻居周沫姐姐成名了,兄弟出书衣锦还乡了,根本就忘了有他胡生这么个人。至于为什么是江河的幻想,后面说江河的时候再解释。

胡生跑回岛上,等了他们所有人3年。从岛歌时的破败荒芜到最后的开满烟花,都没能再见到家乡曾经的朋友。胡生自离开东极岛的第一天晚上私自跑回家乡,他熟悉的,没有第二个人的东极岛,找回属于自己的平凡之路,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或许胡生的结局,是所有人里最好的。

【周沫】


周沫这站,叫友情。她有点像《1988》里的孟孟,但却不是。


你身边一定有一个叫周沫的人,她儿时同你一起成长。后来,你们分开,但是,你们都没忘了彼此,偶尔联系一定会说,有机会一定一起吃个饭,或者是,要常聚常联系啊。


而她却已不是当年的她:“大城市就跟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意思”,“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虽然自己只是个替身,不过依然乐观。因为她坚信,“背井离乡就得要出人头地”。


其实哪有公平呢,当他们走在影视基地里时,一旁的群演三五成群的聚成一堆,替身从空中吊着威亚落地,蓝色衣服的八路、绿色衣服的伪军、黑色衣服的国军打成一片,或许在镜头之外,许多正演在那边补妆吃饭,而很多想演群众演员的路人正在门外等待。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有怀有一个演员梦。片场里,一行人穿过影视基地,其实是穿过了太多人的人生和喜怒哀乐。(楼主乱入一下,这里楼主认为还含有对目前泛滥的抗日神剧的一个讽刺)


在江河意淫的结局里,她红了,结尾船上的电视里,她成为万千人的偶像。或许她真的红了,因为她有一天摸透了这个行业真正的规则;或许她依旧只是个小演员,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打拼。


然而在真实的场景里,周沫骗了浩汉。


她先是试探的问了浩汉关于莺莺的情况。浩汉说自己“混得一般,留个念想”。看到浩汉依然对莺莺念念不忘,她自己找了个台阶:“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的父亲离开了浩汉,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开始与莺莺通信,从此心中只有莺莺。


然而喜欢就是喜欢。不然怎么会那么努力,去找浩汉喜欢的明星要签名照?不然在分别时,怎么有那么深情的一个回眸?


然而,粉转路人,以及,浩汉心不在焉,这才是事实。


浩汉说粉转路人的时候,周沫的脸上,先是笑脸,然后僵住疑惑,接着是自嘲似的淡笑,最后是巨大的失落。自信满满希望能让对方喜欢,却换来一个残损的回应,浩汉啊浩汉,你哪怕是安慰我一下也好,为什么就那么忍心伤害一个喜欢着你的人?

因为对恋人,我们习惯说假话,对朋友,我们习惯说真话。所以周沫和浩汉,只能是朋友。


然后浩汉继续补刀,说周沫“这身衣服没刚才那件好看”,周沫终于从对浩汉的幻想中走出,“这衣服也不合身,头发还是假的,你以为我有的选啊”。


你。以。为。我。有。的。选。啊。周沫的悲剧就在,她没得选。喜欢的角色没得选,喜欢的人也没得选,一切都是因为,走上的路让她没得选。


完美时不真实,真实时不完美。你看我完美时,我不过是替身。你看我不是替身时,我却只能穿上不合身的衣服,带上假的头发。


浩汉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却说不算青梅竹马,希望两人时常见面。周沫此时的脸上,洋溢着巨大的喜悦。没关系,你记得我们一起长大就好,没关系,你希望时常见我就好。


她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用真实的完美的站在儿时喜欢的浩汉面前。就像是他们在电影里第一次相见时那样,浩汉和他就这么互相凝望对方到出神。


她不想去接浩汉送她的花,我猜不是因为“不好拿”,而是她怕那束花侵占了拥抱浩汉的空间。她是多么希望和自己哪怕是曾经喜欢的人在可能是诀别的那次分别前互相拥抱。


然而只能是,朋友。所以,什么都没发生。周沫说去下一部戏,浩汉说去下一个地方。周沫的下一部戏,是被枪杀,是终结,是死亡,或许,也是释然。浩汉的下一个地方,据胡生的交待,是莺莺,是浩汉从未见过的lover,是希望,是新生,是浩汉在外10年的支柱和动力。然而事实是,殊途同归。


“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在说这话之前,周沫用手把浩汉英俊的脸扭向自己。这个小动作像极了情侣之间信誓旦旦前的准备活动,然而周沫说出口的不是“你知道吗,从10岁那年我就一直喜欢你”,而是她知道,只能是朋友,不然连这样轻松逗弄你的机会,都没有了。


“记得啊,要是你们以后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来找我了”。这话虽说是“你们”,但却是对浩汉一个人说的。潜台词是“浩汉,如果你落魄,我会一直等你”“浩汉,如果你成功,就去给你爱的人幸福,那个人,一定不是我”。周沫说这话时云淡风轻,就像是对自己说一样。

我没有一个字说我爱你,但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说我爱你。因为你粉转路人,因为你心不在我。所以,你。以。为。我。有。的。选。啊?我能做什么?我只能默默地,凝望你,祝福你。


这份情感,像极了莺莺口中的“但爱,就是克制”。这克制,在片场你望我的时候,在路上我逗你的时候,在桥头你伤我的时候,在路上我离开的时候。


周沫留下的那个美极了的回眸消失在浩汉继续前行的路上,眼神里,是对浩汉单纯而炽烈的情感,或许你的视线里早已没有我,但我知道,你肯定会在那个方向,转身离开。所以在你消失的那一刻,我依然可以,挂着幸福的笑。


一声枪响,在替身小演员的平凡之路上,周沫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然而你是这世界上最好看的姑娘。

【苏米】


苏米这站,叫爱情。他有点像《1988》里的娜娜,但也不是。


苏米也是个骗子,不折不扣的,正义的,组团来的,骗子。


同江河的相遇,就像是江河给那个宾馆下的定义一样:“顺路又便宜,缘分吧”,于是此等便宜且顺路的“好事”,摊给了江河。


仙人跳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埋好了伏笔,此时故事双线开展。浩汉注意到的那辆满身泥点的黑色轿车,这便是三叔团伙的线索。


然后电影是一段复制《1988》的开房经历:保安裹着军大衣背对着路睡在迎客松的招牌下的沙发上?前台的服务员不知去向。我叫了一声服务员,保安缓缓伸出手,把军大衣往空中一撩,放下的时候那里已经半坐着一个女服务员。服务员边整理头发边梦游一样到了前台后面。


于是转角遇到爱。苏米出场。


苏米接到了三叔发来的暗号,就是那首《Que Sera Sera》。江河当着苏米朗诵歌词中文版的时候,我想不只是苏米动了心。一个满脸沧桑,一本正经却浪漫文艺的“大叔”放在任何女生面前,都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就着辣酱面包的文艺大叔,让苏米认识到,这世上竟有在如此诱惑下依然淡然于此享受音乐美食的特立独行的可爱之人。江河顺手递给苏米他的黑暗料理,打断了苏米想要说的话。这时舒缓的钢琴曲盖过《QSS》,江河的单纯引发了苏米对儿时美好的思索,侧脸上,浮现了与行骗相悖的美好的笑。


这一刻,不管你时妓女也好,骗子也罢。都会疯狂对这个厨师产生莫大的好感,因为他烹饪出了,你心里怀念的味道。


他们的相爱。一个是装狠,一个是真纯。

然后是分属不同次元的二人光怪陆离的对话。


——老师,你喜欢脚啊?
——当你赤脚踩在地板上时,就不会有静电了。


这样的对话一出,便预示着二人便再无可能在一起了。最后船上的镜头,不过是《旅行者》里的镜像罢了。


“江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别去教路人该走那条路。”,“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叫我怎么从良?”潜台词是:我怎么生活你管不着,你我不过路人。苏米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样的姑娘其实很难找到能说话的人。因为说出口的每句话都话中有话,可到最后你发现她通通是说给自己在听。好像肯跟着你去到天涯海角,真要离开的时候无所牵挂。


苏米虽然是个骗子,但本性依然有善的一方面。比如对肚子里孩子的绝对呵护。她关心面包里是否有防腐剂,她要赚钱在国外生孩子。她的价值观是:嫖客是错的,去赚犯错人的钱就是没错。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点“以邪制邪”的正义。然而在三叔眼里,她和江河浩汉还都是孩子,因为“小朋友爱分对错”。


她想把自己的故事都将给江河听,这故事一定很坎坷,但无非如此: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的妈妈,我将来会成什么样呢?我会变美丽吗?我会变富有吗?她是这么的告诉我的——568包钟,868包夜。


于是在犹豫之后,她还是离开了江河。江河是男人,是男人就有成为负心汉王八蛋的可能。所以她最后还是踏上了三叔的车,带着江河给予她泯然前的挣扎,走上平凡之路,与所有人,后会无期。


【莺莺】


莺莺这站,叫亲情。


同样的,也是骗子,骗了浩汉19年。


在一开始,她是我们生命中最爱的那个姑娘,而她所在的地方,叫做远方。莺莺对于浩汉,在胡生一开始介绍形成的英文字幕里,就是“dream lover”。


浩汉紧张而又专注的望着莺莺老练的换着电灯泡,而后刘莺莺回头,浩汉挤出了一丝微笑,而刘莺莺却像见一个老朋友般,大大方方伸出了自己的手,自信的说出来自己的名字,浩汉伸手,却被两人中间硬隔着一个台球桌阻挡了。


横在两个人中间的,是隐藏了19年的巨大骗局。


浩汉为了掩饰尴尬提出了来一局台球,自信满满的浩汉认为拿下莺莺志在必得,不仅是球桌上的拿下。于是开球的他上来没有什么策略,就是“大力出奇迹”,即使莺莺把巧克粉放在浩汉旁边,示意让他做好准备在出杆,浩汉也丝毫不为所动。


结果自然是换莺莺上手。“你先听我说完,别问问题”第一颗球打进。
现在告诉你可能不早不晚,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久,但见面时间短。第二、三颗球打进。
19年前,9417号台风,你父亲离开了你。第四颗球打进。
你视父亲为偶像,你认为他死得其所。第五颗球打进。
其实他没死,而是来找了我和我妈。第六颗球打进。
他来换欠我们母女的债,而你也长大了。第七颗球打进。
天底下不是所有债都能还,而他对你则欠下了新债,他很想知道你的消息。第八颗球打进。
于是我们就“偶然的”认识了,我们通信,是你父亲想知道你的消息。台面上只剩最后一颗球。
然而莺莺打不下去了,收杆。因为,父亲死了,真的是真死了。莺莺一直都在说,你父亲。却从没说,咱爸。


当一场浩大的骗局在你面前被坦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愤怒,失落,委屈,还是悲伤。浩汉拿着台球杆在一旁听完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一言不发看着莺莺一个一个打进台面上的球,就像一层一层揭开少年时的疤。


莺莺把球半轻半重地塞入球网,一切尘埃落定,开门离开,“你消化一下吧”。


讽刺的是,浩汉眼中神话一般的父亲,不是死在搏击风浪中,而是喝了酒,抽了烟,点了房子,烧死了。


“每一封信都是我写的,”所以莺莺在乎浩汉;“只不过后来,只剩我一个人读了。”所以莺莺在乎父亲。


然而2013年,莺莺只在这个小镇,开了一家小台球厅。所以她留不住弟弟浩汉。浩汉在外打拼了10年,却只有一部车,又要送江河入职。所以浩汉载不走爱人莺莺。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浩汉临走前刘莺莺沙哑着喉咙告诉他这个道理。我想,浩汉对莺莺是放肆,而莺莺对浩汉,则是深沉的爱。既有男女之爱,也有姐弟之爱。


骗一个人19年,浩汉难过,莺莺又何尝好受。骗人的人永远比被骗的人痛苦,在她根本不想欺骗的前提下。命运可笑地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用一种以为是偶然,但是其实是必然的方式。


“你有我的一切联系方式,走吧。”。潜台词是,“我等着你回来,在任何你想回来的时候。”。


于是浩汉上路,他甚至还没决定选择哪种情绪接受这个现实。那个注定要错过的好姑娘,转身离开,在新的一桌台球里,踏上释怀之后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阿吕】


阿吕这站,叫无情。


他用高超的骗术,印证了歌词里那句“当一部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回头再看,你仍然不知道他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我宁愿相信,他说的话都是真的。


你永远猜不到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遇见阿吕。一个计划之中的转弯,一次计划之外的停泊,每一个转角都有可能遇见未知的旅人,但又未必就是他。

阿吕,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或早或晚,迟早要出现的那个人。

他幽默,豁达,身上背负着千山万水的情怀。他行程十几万公里,心中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遗憾。他生里来,死里去,看着最亲爱的人离开自己,又用自我的方式将她铭记——即便那不是真的。


阿吕像一个悖论,你希望成为他,但又抗拒成为他。他说,小伙子,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江河下意识地反抗,可是我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于是他笑了,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江河无从反驳。


终究无法抗拒阿吕的魅力,于是你信任了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可交,甚至愿意和他一起上路。你满心期待,准备转身告诉他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接着你看到了他的背影。你不确定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能站在原地傻傻等待,心中怀有最后的欢喜。直到他放下了所有你的行李,也卸下了你所有的期望,你到那时才相信,他给你上了一课,却无情地收了高额学费。

或许他死了,和可笑的nt3m5p卫星一样没升空就炸了,因为在高温环境下,汽油车是吃不起柴油的。或许他没死,和旅行者1号一样冲破太阳系,运气好驾着骗来的车,回到东莞卖车买摩托娶个懂他的新老婆。


他到底叫吕洞宾,还是叫吕行者?总之,在放下马达的那一刻他驱车飞驰消失,走上荒凉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江河】


江河这站,叫兄弟情。


胡生对江河老师的评价是:“他人很怪”。连胡生都觉得他怪,东极岛民自然觉得他更怪。


自带“说教”光环和“全知”光环。书本上的东西,他全都懂,而且有个“我教你”的口头禅——“这是比例尺,我教你啊”,“我教你啊,面包和辣酱……” 面包夹辣椒,工作靠分配,不喜往上爬,从事小教12年。周沫说他不思进取。如果你跳出电影看这么个男人,估计哪个女的都不愿意跟他,窝囊。


然而就像阿吕说的,“有时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懂,这就够了”,对于浩汉,那个人是胡生,而对于江河,那个人是苏米。


三叔那条线,原计划该是“警察”查房,然后捉奸,敲一笔竹杠。一向正气浩然的江河表现出了一种少有的霸气,锁上门,踹开窗,带着苏米和浩汉开溜。这一切都是为了苏米那句“你要保我”,然而在全过程中,这种霸气只是一种看似冷静的霸气。因为他完全可以让警察进来,说这是我朋友和我妻子,这样或许胡生也就不会消失。在苏米“你要保我”的催化下,江河激发出的是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为了这个一见钟情的女子,一改以往“动口不动手”的儒士风范,做了带她一起上路的冲动决定。于是根本来不及思索,夺窗而逃。但这逃也是非常有趣的,来看看在“身败名裂”的危机关头江河的整套下意识动作:先送苏米出,再给苏米鞋,指了奶色的车,扔出行李,再掩护队友离开,随后自己跳窗,拉上心爱的女生,冲上车,并一度在惊吓中驾驶不肯让出方向盘。这套动作考虑全面几近完美,如果不是逃跑这个目的,那简直可算作《如何成为一个女生心中的男神》的教科书范例。在这样有情有义的男子面前,我想没有哪个女生不会对他产生好感。


此时镜头不断切换优雅的苏米,紧张的江河,腿麻而龟爬的浩汉,背景音乐重复苏米敲门进入时的诱惑音乐——于苏米这只是一个排演了不知多少遍的局,于江河浩汉则关乎“身败名裂”。这样的对比冲突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正搔到观众的G点,舒服的不行。


“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江河认真了,或者,还没回过神。但无论如何,他单纯的可爱。


谈谈即将分别的时候。阿吕开走了浩汉的车,两兄弟在经历了一路和谐之后,终于在最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江河觉得他一定有苦衷,情有可原。浩汉觉得事实放在眼前,何必用那种话安慰自己。转而产生了彼此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谁都劝说不了谁,于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斗在一望无垠的道路上展开了。这场闹剧越发强烈——直到nt3m5p轰然升空,缓缓上扬,又忽然爆炸。


在江河心中,他被阿吕“你连世界都没观过”的话刺痛,因为说到自己痛处,所以他相信阿吕没有说谎,有苦衷。然而看到连阿吕的梦“破碎”了,还没迈出第一步的自己,又去和浩汉争论什么呢?


在这一刻,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想到《秒速5厘米》的那个片段。吐个槽,两人打得很出戏,即视感全无,根本不像是动手打人,这是我唯一找出的两个男主演的不好的地方。


在火箭残骸旁,两人最终告别。此时江河已经发生改变,他从一开始关注“入职”到关注“横穿整个中国”。改变他的,是阿吕,而浩汉与之刚刚相反,他的回复是“那有什么意义呢?”。此时浩汉也已发生改变,他从关注“横穿整个中国”到关注“意义”。改变他的,也是阿吕。


马达一定会选择江河,因为狗比人清楚,在没水,没车,没朋友的境况下,浩汉原路折返,能不能活着走出这戈壁,都是问题。这是马达设定的第一个必要。


马达设定的第二个必要,就是印证江河之死。一会再说这个问题。

说说让人觉得甚至有些生硬的“后来”。


一周目的时候,觉得这结局简直草率。直到四周目的时候,我似乎看明白了点。


江河回到东极岛时,下着大雨。然而东极岛的柴伯公雕像,就是那个自由男神,居然举着燃烧的火炬!


大雨和火,在东极岛之歌的尾声出现过短短一瞬,毫无疑问,火燃烧了一刹那,就熄灭了。然而在结尾,大雨之中火炬居然熊熊燃烧在天际。


然后是幽灵导游的出现。全场景,只有江河一个人在山上走。


接着是无厘头的“80集电视剧”和“观影狂潮”,以及超越《继承者》。这里又有个很大的矛盾,电视连续剧怎么能用“观影”呢?而且,这样天马行空的介绍甚至扯到韩国收视,未免也太天马行空了吧?最后导游的话是,“要买纪念品的朋友请往这边走”,整组画面依然是江河和山头。莫非是平行时空里天上的街市?
是否能这样大胆猜测,唯一解释的是,“后来”不过是江河《旅行者》里的镜像。也就是把小说里的象征性描写语言以画面的形式展示。柴伯公的火代表理想自由与探索之火,在现实的滂沱大雨面前依然熊熊燃烧。幽灵导游则是反映了东极岛被建设的十分繁华。


于是后面的情节也顺畅了起来。在《旅行者》这部书里,江河依旧没忘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东极岛又有了学校,于是你看到了孩子们满街跑。船上电视里放着火了的周沫,那个理解他,告诉他人各有志的女子(浩汉则一直对江河小教12年表示不屑)。跟他之前向浩汉所承诺过的那样(当时两个人在没有挡风玻璃的车里,最后还飘来一张报纸砸在浩汉头上),他没有给浩汉一个结局,而是把最后留给了苏米。船上,苏米依偎在他的肩头。


这是《旅行者》的结局,不是《后会无期》的结局。苏米要出国生孩子,江河在西藏支教,同时丢失了苏米的卡片。如果最后的“后来”是真正的结局,那么两人相遇的概率是多少?这部电影还会叫《后会无期》么?


这或许就是江河的一场梦吧,《旅行者》中,江河的幻想的镜像。

江河篇的最后,说说江河之死。


一开始,我以为江河不会死,他会安静的在西藏写字,教书。然后一个细节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没错,就是【猫狗人】。电影里一个出现了2次的npc。摘录猫狗人原话如下: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6年了,可是一直没什么朋友。我养了4只猫,可是大家都说应该养狗诶,男的嘛,我觉得狗啊,是一种需要陪伴的动物,我是很喜欢狗的,但是我没有勇气养,可是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就看着窗外的车流,我觉得这个世上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人想听我说话。”
然后节目到点,猫狗人的话被停掉。
“你好主持人,我今天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我把那4只猫送给朋友了。我养了1条狗。”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吗?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这就是两个故事:4猫换1狗+抱狗自杀。


这说的不就是江河么:怪,所以没朋友。4只猫,苏米、胡生、浩汉、阿吕,换1只狗,马达。这不就是这条无期之路么?到了西藏,他算是迈出了一步,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那个地方,除了马达,以他的怪异,似乎叫不到朋友,而且那个地方,有几个人能通他在一个水平线上交流?写完了《旅行者》,他便没有什么期望了,苏米不知何处,而他又是个“等着分配”“不会争取”“不喜欢往上爬”的人,在没有什么动机,让他上路。


于是这个不喜欢往上爬的人选择下落。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我们是江河、马达,当然,还有他紧握着的《旅行者》里的浩汉、阿吕、胡生、周沫、莺莺。以及靠在他肩头的,他再也找不到的,苏米。

【浩汉】


浩汉哥。整部电影的灵魂和泪点,他是很多台词的注解。是“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的最好注解。有时候你真觉得,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像极了浩汉。


浩汉这站,叫绝情。


他也是骗子,不过他自以为是的觉得能骗了所有人,其实,他只是骗了自己。


在胡生眼里,“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幼年丧父,“出海捕鱼4年、出租车司机开了3年,跑运输2年,幼儿园保安干了1年。”。于是他买了一辆米色的车(但所有女人都会叫:哇,奶色《1988》乱入),“想回家乡大干一场”。


然后就发生了开始的那一幕。东极岛最后的岛民们开了一场演唱会,估计是庆祝“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主题是离乡歌唱晚会,晚会上,还很可能演唱了岛民们为了歌颂小岛而创作的《东极岛之歌》。就如同电影里播放《东极岛之歌》时的画面一样一样的,目的很简单,反讽。


浩汉哥在胡生的叙述中出场,他在台上的神演讲一语成谶:“我今天上了这个台,就不怕自己下不了台,现在我要说,我们要……”


回头再看,发现几乎所有的关于浩汉的剧情似乎都在讲,他怎么威风凛凛的上台,又是怎么“不怕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然后话筒扩音断了。这是必然的。电影场景里里,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把音箱都拉走了。


介绍一下这几组镜头的电影场景,台上是话筒和乐谱架,台下是小板凳。浩汉哥登台时,台下观众坐着塑料小板凳鼓掌,从下台演员的装束可推知,节目不是大合唱就是诗朗诵。胡生说了,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江河浩汉是最后离开东极岛的。所以基本可推知晚会主题可能与迁居离乡有关。


至于浩汉上台没说完的那句,从他和江河胡生的对话和遇到阿吕之后那天晚上的对话可基本补全:“现在我要说,我们要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东极岛建设成海上丽江,那片海岸上的沙滩,可以建成阳光沙滩(Sun of beach)……”。

然而,没人鸟他。除了胡生:“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胡生的欣赏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整个家乡都已经破落到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家乡的一条路还没有一辆车宽的时候,浩汉是整个东极岛唯一有勇气重建家乡的人,他的梦想是【振兴家乡的旅游业】。所以,【浩汉是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他爱自己的家乡】。也可以把这当做歌词里“当每个繁星抛弃银河的夜里”的注解,浩汉,就是那个繁星。


然而事实是:虽然浩汉满地都是“朋友”,他自己还是被家乡轰走。以送江河之名上路,顺路拜访周沫、莺莺。


这还不是浩汉上路的全部原因。在振兴家乡旅游业这个梦想受阻之后,他希望通过这一路的冒险,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历练。希望可以遇上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强大,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振兴家乡旅游业。而且,他的新车需要上路,不然不是白买了。这辆车在他眼里,是他可以对江河、胡生臭屁的资本。你看,江老师,我至少现在能用这交通工具送你上路,我还在外面认识不少人,满地都是我朋友,哪儿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


至少在出发时,他是这么想的。


当然,也有一丝悲壮。“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或许你没看懂他决定烧掉自己的房子的意义。这个行动的台词是:混不好,就别回来了,要像出海搏击风浪的父亲一样,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从后来莺莺谈到信件中的内容可推知,浩汉有轻微的恋父倾向,或者说,崇拜父亲。


戏剧的是,爆炸过后,浩汉的房子没有倒。反倒是胡生和周沫的房子倒下了,从《后会无期》曲子放出是浩汉安慰胡生的动作可佐证胡生的房子倒了,后面和周沫的对话可佐证周沫的房子也倒了,所以剩下没倒的,是浩汉的房子。然而房子倒了的,周沫和胡生,安然无恙。房子没倒的浩汉,却真的客死他乡。这房子能留下,也算是一个念想。供若干年后,胡生、莺莺、周沫凭吊故人罢。这或许可以微微算作为浩汉之死埋下的第一条线。


然后三人上路。


周沫篇已经分析了二人的感情,周沫其实是喜欢浩汉的。然而此时浩汉心里只有莺莺,他来找周沫的原因,一是单纯看周沫,因为两人儿时感情好,二是看周沫混得好不好,能否成为他振兴家乡旅游业的合作伙伴。然而周沫只是个替身小演员。在影视基地的路上,浩汉似乎有种撮合周沫和江河的意思,仔细看会发现,江河一直和周沫谈论人生,浩汉一直在和胡生嘻嘻哈哈,而除非周沫主动询问,浩汉不会主动挑起话题。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心怀愧疚,二是避嫌不想让周沫旧情重燃。


在江河苏米线里,浩汉则继续扮演撮合的月老角色。因为他知道江河木讷怪异,满口说教惹人厌烦,能让江河产生爱意并且也对他产生爱意的女生不多。浩汉处处为兄弟江河打圆场:“但我要跟你说的是,我们两个都在帮你,尤其是我旁边这位。”,“从来不知道替自己争取一下”(为兄弟鸣不平,同时恨铁不成钢),在白客过来寻事时“休想动我朋友”,小声提醒江河“昨天晚上这是个局”,拉开白客“让他们聊”,在宾馆发现的可疑车辆追来时快步赶回加油站,在江河加了柴油后也没怎么发火,甚至快步走上三叔面前“你这样不对啊”要给“三叔一个忠告”,只为了给江河与苏米博取一点机会,那半句被三叔忠告打断的话非常直白“你怎么说我都可以,但我朋友……”……在与自己无关的这条线里浩汉从没酱油,而区别于浩汉莺莺线里,江河的酱油。因为浩汉知道,江河这傻小子,根本不懂女人。然而浩汉这样淡淡的关怀以及包容,却丝毫没有,充斥着现下主流价值观的基情四射。而就是让你简单的感觉,来自兄弟的那一点支持。这在于二人的演技和语言动作的设定。你单纯分析两人的人设,一个臭屁,一个闷骚,这特么不就是标准的攻受二人组么,但你代入电影去看,你就不得不佩服台词、动作、演员对角色的拿捏的功力,因为这么攻受的人设,你却能看出微微的兄弟情。然而兄弟情不就是这样的么,不需要太浓,我懂你就好。


三叔这个人非常经典,可谓句句成谶。明天单独拿来分析。他那句“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和“汽油车不能加柴油。”绝对是对这一路旅程的注解。


然后是浩汉的失误,在回答电台主持人“是智障吗?”这个问题时,给出了“啊,是。”的回复。导致胡生因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呼而放弃与电台取得联系,从而回到东极岛的结局。


接下来是浩汉满地捡钱的情节,这就是转折的分界点。掏手机的一个意外,导致钱掉,导致晒钱晒卡片,导致车挡风玻璃被偷和卡片丢失,导致两人耽误行程遇上阿吕,导致车被偷,导致浩汉锐变,导致二人分别,导致浩汉之死。卡片丢失,导致江河与苏米失联,间接导致江河之死。这么一看,这个小细节的设计,关系到后面一系列的大事件发生。可怕的蝴蝶效应。


两人带上头盔继续上路。江河提出写《旅行者》的想法。这时有一段很关键的对话。浩汉:“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江河:“不,浩汉,那个位子不是留给你的,有很多话我们在生活里说不出口,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然后是尼玛一张报纸。这里通过《旅行者》的暗示,表明在最后,也就是结局,浩汉不会出现。结合最后一幕,那段“最后一面”“最后一句”,可基本推知,浩汉死了。佐证见下文。


夹蛋那段又很有寓意。我们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达成目标,发现结果是各种失败。当成功近在咫尺,却功亏一篑。你换一种方式达到目标,然而这时候你才发现,这目标早已不是你想要的了。这概括这段旅程的意义。三人以习惯的方式上路,却一路囧途,各种失败。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功亏一篑车被开走了。换作步行走到目的地的时候两人发现,和当初各自想要的相去甚远。江河想去入职,可却受阿吕影响,产生了“横穿整个中国”的豪迈。浩汉想去探寻冒险的意义和情义的价值,一路走来,他发出了“那也比情义这两个字寿命长”的感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是让浩汉三观第一次崩坍的19年欺骗,在莺莺篇里基本分析清楚了。浩汉的对莺莺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喜欢就是放肆”概括了,而莺莺对浩汉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带爱就是克制”概括了。浩汉还能说什么,只能将放肆克制,然后选择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心情。离开。莺莺的离去,浩汉的第一根支柱倒塌。


在这里顺路提一下浩汉的父亲,“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这正是浩汉父亲的写照,他带浩汉来到了东极岛,却没能把浩汉留在身边,所以浩汉父亲离开的时候,起初的打算一定是不再牵挂浩汉。然而那是他亲生的儿子,怎么能不牵挂。子如父,两人虽然表面看似洒脱,但却都不能做到真正洒脱,因为此时浩汉心中,尚有【情义】二字牵绊。


当浩汉知道父亲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第二根支柱倒塌。儿时坚持的,崇拜的都是假的虚无的,没有搏击风浪,只有死的窝囊。


之后浩汉心情低落,在浩汉计划的行程里,在他没把握的周沫和有把握的莺莺那里,他都没有找的他想要的—【事业】和【情义】。不过想到未知的远方,他又悄悄鼓起勇气,因为他除了相信一定有让他为这段旅途的意义作注解的人和事出现,对江河的询问,他只是搪塞了一句“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这和之前“你就等着看好戏吧”的胸有成竹形成巨大反差。意在点名经过此事,浩汉元气大伤,你看,这时的他早没有我的朋友满地是的臭屁得意了。


所以这时候他帮江河想了一个结尾,就是电影最后的那段结尾,浩汉用来用以自我安慰,却没想到让所有人为这句话做了注解。电影此时的场景,和电影结尾的场景完全一致。可断定故事结尾是从这里剪出去的。(楼主乱入一下,其实两幕场景并不相同,最后的时候车外飘着小雪,而此时的场景没有,所以必然其中一个是现实,另一个是小说中)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女儿情》这首歌的生硬插入,就像是打断场景一样。这是电影叙事的有意为之。


《女儿情》这首歌的插入其实也是有深意的,在人物分析篇之后的bgm和歌曲分析篇里,我将一一驳斥所谓的“bgm乱入说”和“抄袭音乐裁缝郭敬明MV说”。


在《女儿情》的进程中,司机换成了江河。而后浩汉为了给自己打气唱起了歌,结果马达出场。


至于马达的意义,已在江河篇做了说明,不再赘述。从二人收留马达时,马达就注定选江河,因为你想想看,马达是怎么醒来的?浩汉一巴掌扇醒的。我不知道狗记不记仇,反正如果黑这部电影的人被醍醐灌顶的扇了一巴掌,他们肯定记仇。


带马达上路的时候,你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浩汉的无力感:“连家乡都没了,哪来的什么家门,我们跟野人有什么区别。”之后是更大的迷茫,他们进了迷宫,“你确定是这条路吗?”,“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啊?”。这里江河问浩汉,其实都是在打自己的脸。大家还记得江河出发前对胡生说过什么吗?“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你看江河是地理老师,他能准确的说出nt3m5p的含义,然而让他真正走在路上,他却只能不断询问浩汉路走对了没。然而浩汉嘴上一直说“确定”,但二人始终在迷宫里打转。其实就是在说明,在人生旅途中,江河浩汉迷失了,江河的百科全书在现实面前毫无用场,浩汉开着车原地打圈圈,还不承认自己迷失。情节这个时候就是在攒大招,让二人一直掉血、掉血、掉血,只为了槽满憋一个人的上线,带二人走出迷茫。

于是阿吕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为了让江河浩汉从“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中挣扎出来的神一般的“骗子”。这个角色设定的恐怖就在于,他让二人没有看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路”,而是把二人带到巨大的精神狂热中,然后一骑绝尘。你看,走向平凡之路的人都会活得好好的:周沫、胡生、苏米、莺莺。阿吕带着江河浩汉非要在这么一条平凡之路上另辟蹊径,什么卫星啊,一号啊环中国啊之类虚无缥缈的,结果这三个人,少说生死未卜,按我的看法,导演编辑就是把他们往死里写的。


为什么。你们说,这个世界,需要阿吕这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么?阿吕就是带他们上路,可惜却把他们丢在半路,于是江河浩汉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就是所谓的信仰缺失。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自嘲。


好了关于主题的讨论日后分析。今天这章的重点在人物,我们继续。


很明显,浩汉是不喜欢让阿吕同行的。但队友送人头,没办法,阿吕上车了。浩汉开始开始瞧不起阿吕的,因为我有车你没有,所以他说“14万公里算不了什么。”随后,的这个回答,让阿吕一度成为旅途的掌控者:“我为的是自由,而你却是为了生活。”这一句,让阿吕逼格或者情怀立马爆棚。吐个槽,这句话的句式怎么那么像苍老师的某句名言啊。此时浩汉依旧不依不饶,逼问之下,阿吕说出了摩托车被偷的窘境。说的时候阿吕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有所隐瞒。估计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对阿吕的解读一直是双线并且互不冲突的,你可以认为阿吕一直说真话,也可以认为他一直说假话,也可以认为他一会说真话一会说假话。在没有肯定证据和完善想法前,个人倾向是阿吕一直说真话,半夜在行程上与江河产生矛盾,然后决定偷车完成所谓的理想。


这里有个地方其实在印证其实阿吕说的不全是真话。过隧道的时候,高呼“我不在乎”,然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隧道有多长。于是越过隧道后,缺氧的他说了句:“这隧道怎么这么长。”
说明,对这段跑了6遍的路,他确实不太熟悉。之后只听到浩汉的一句英文,就自信断定浩汉是教书的,“我悬崖都摔过好几次,一般人的职业,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句打脸也能看出他并不是那么的神。


但是这并不妨碍浩汉的改变。因为阿吕的出现,他开始对旅途重拾信心。原因是,他们在阿吕的带领下找到了路,注意路是双重含义,地理意义和人生意义上的。浩汉甚至在小解后对阿吕说出了要和他一起骑摩托车回到东极岛上的想法。“放心吧,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浩汉这么说,可推测,他的计划就该是送江河到站,卖车买摩托,和阿吕一起做一个“伟大的骑士”,拍照片,写稿件,让人们认识东极岛,这样家乡的旅游业就可以振兴了。


从此刻起,浩汉满血复活。但这次的复活,却是为殒命做铺垫。


在电台里,有个老女人问大夫男根固本丸的事,我曾经一度将之与阿吕的那句命根子肯定硬联系起来,认为这女的是阿吕的夫人。但阿吕帮二人走出了交警检查的困境,这说明阿吕跟这一带的交警很熟,于是我放弃了这样的分析。要知道,浩汉开的可是无照车,一路没走过车多的路。


接着阿吕给浩汉和江河讲述了同学会和老婆的故事。然后浩汉发现,这个人和自己是多么惊人的相似,阿吕的同学会和浩汉的上台下不了台不过是一个故事的两个讲法而已,你大声疾呼,结果是,根本没人鸟你。浩汉就是那个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的人,结果,真的只有一个人懂。而那个人是胡生。


接着是那段nt3m5p。这玩意我反正是没百度到,但是确实有点神,你想,芬兰卫星,印度发射,追赶旅行者1号。产地,发射地,目的地的联系太微弱了。或许历史上真的有,恕我孤陋寡闻。对这点,做个标记。留待之后查证。这个晚上对主线构成影响的是两件事,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产生。旧矛盾是头盔事件,被nt3m5p解决。新矛盾是行程安排,江河高呼,“可是我明天要入职诶”,阿吕根本不鸟,“我老婆如果能看到nt3m5p发射,一定很高兴”。车主浩汉的回答其实很明确,不看卫星,送江河入职,“我恢复得很快,男人嘛,不要为儿女情长的事情所牵绊,最重要的是事业。”这就是在告诉阿吕,别想你老婆的事了,搭着我的车,要听我的话。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偷车事件。阿吕也给了二人答复:“今天是旅行者1号,冲破太阳系,进入浩瀚宇宙的日子。”“他这样在太空孤独的漂流,只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所以,我,吕行者2号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你们这些菜鸟,挡不住我的。这话里的深意,浩汉显然没听懂。


阿吕还有一句是说给江河的“有些人,一辈子只蜷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此时音乐走起,天光微醒。这句话算是点醒了江河,这也可能是江河为什么江河一直替阿吕说好话的一个原因吧。


然后是猫狗人之死,已分析过不赘述。


如果你对半夜的矛盾有预设,阿吕接下来的偷车计划就特别明显了。先让二人休息一下,自己去试车,试了一下,浩汉没察觉,他就开走了。中途放下照片,马达和行李。他还不想害死两人。


于是浩汉当着江河的面,又一次重复了开头的打脸画面,威风凛凛的跑上台,高呼着自己不怕下不了台,说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豪言,看着话筒没声——车被开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此满血浩汉回到濒死状态。自己在旅途中建立起来的第三根支柱倒塌。车换摩托的骑士事业,和刚刚建立起信任的情义顷刻间化为乌有。要注意,浩汉一直在强调的两个东西,事业和情义。现在都没了。活着对他而言的意义,只剩下一个,送江河。


江河说阿吕有苦处,阿吕则说自己有痛处。当情义,事业都消失了。浩汉只剩下疼痛的自己,车没了,自己再没有臭屁的资格了。甚至一贯斯文的他在此时爆出了第一句粗。


江河依然对阿吕的话奉若神明,重复着“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骗了自己那么久,浩汉也第一次承认自己“我是没什么事业的”。“但我不会出来作孽”,我着谁惹谁了?凭什么我的车被偷”。这句话更像是在帮导演说。韩寒既视感:我是没什么事业,但也没出来作孽,凭什么我就代笔了?于是我就拍了这部电影,然后告诉黑黑们,韩仁均先生就藏在片场工作台的抽屉里,我只要不知道该怎么拍了,就打开抽屉问韩仁均先生这是该用仰拍啊还是俯拍啊,韩仁均先生就会告诉我,世事难料啊,难料啊,难料啊——568包钟,868包夜。


好了,大半夜码字太困太热了,寝室没空调,只能自己编个冷笑话降降温解解乏,顺便调戏一下无脑黑黑们。继续。


江河继续为阿吕辩护,浩汉直接归因于两人世界观不同。江河那句没讲完的“可是”笔者估计是想说,“可是阿吕说的对,我连世界都没观过,根本没有世界观”


然后是呼应开头的桥段,照片洗出来了。上路时浩汉说“未知旅程,合影留念。”然而结果是——“好不容易拍张合影还没有脸……”。哎,没有脸。


然后是浩汉很没有理智的把责任推给江河,浩汉什么都没了,也只能在江河面前,当一回马后炮教训他一番了。“我好心送你,你乱勾搭女人,把胡生给丢了,乱信任男人,把车给丢了,还替别人说话”平心而论,这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两人都有责任。


两人的争执非常合理,被真善美和阿吕洗脑的江河党们是阿吕的忠实粉丝,而车被偷了情义事业都没了一无所有就等着慷慨赴死的浩汉派是阿吕的铁杆黑黑。谈到妓女问题,两方动起手来。


这时秒速5厘米上映。然后炸了。这个炸不是两个王也不是四个二,是一定具有象征意义的。阿吕的理想破碎了,这就像是你拉着你老婆去看胸口碎大石,结果却看到了大石碎胸口一样。


这种失落,相信江河浩汉都感受到了。


于是打斗似乎都变得没有意义,跑到这大戈壁图的是什么,难道是和同行伙伴solo么?显然不是,这个爆炸,让二人重新回到,定义目的的问题上。


当然,江河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翻过山头就是入职地。但他却变得非常不安,你看江河不断重复的那句话:“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完蛋,这荒凉戈壁我来教书,不就是有把我圈在一个角落么。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江河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浩汉的目的呢?周沫是个伪后没起来,莺莺打野打废了,本来以为有个很牛父亲光环居然是个毒buff。打钱不容易,半路鸟被杀了装备直接让敌人运回血池。先知江河跑去送人头,请问浩汉怎么打?谈个求目的。


温水煮青蛙,《1988》里的经典桥段,表达两人对现实和自身的不同看法,是个人就懂不解释。


结局很好理解。焦躁的江河和绝望的浩汉。一个从沉睡的世界观里决定苏醒却注定只能继续沉睡,另一个连世界观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马达注定选江河,因为浩汉没水没食物没交通工具,原路返回,基本就挂在戈壁里了。江河这个连世界都没观过的人,早忘记浩汉怎么回去这档子事了。他现在满脑子就是,完蛋了,我被圈住了,人不应该永远蜷在一个角落的,怎么办,完蛋了。


浩汉最后说的几句话很耐人寻味:“我要去忙我的失业了”然而他自己也说了“我是没什么事业”他还在不遗余力的骗自己,或许只不过是在赴死前保留他一贯臭屁的高姿态。“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的浩汉已经心力交瘁了,根本不再去想出发前“横穿整个国家”的豪言壮语,更别谈意义了,能当饭吃么,能当车开么。“你不适合在这个社会上混”,此时的浩汉依然懂江河内心真正的想法,浩汉知道江河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绝境中,被现实的锅盖死死盖在荒凉戈壁,却生出了一颗跳出蜷缩之地的心。所以狗给你吧,至少可以互相陪伴。于是他放下狗,头也不回就走了。他知道狗不会陪他一起赴死。所以一眼都没回头看过。


当然浩汉在死之前依然选择欺骗自己,我这种人,哪都是朋友,狗你留着吧,我走了。


浩汉真的就走了,他没有平凡之路可走,他无路可走,在一无所有的戈壁里,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五周目看到东极岛胡生目睹东极岛开出绚烂烟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觉得这就像是《飞屋》里,最后那个房子落在老人设计的那个地方。虽然江河浩汉都已长逝,东极岛这个在浩汉眼中“多好的概念”还是成为旅游胜地。浩汉【振兴家乡的旅游业】之梦,终于成为现实。我想胡生必是代替浩汉看到了东极岛的繁荣,如此九泉之下,浩汉也可瞑目了罢。然而胡生,却只能在东极岛上,等江河浩汉,一个又一个三年。


五周目看完,听《后会无期》《平凡之路》《女儿情》《QSS》,真的,可以飙泪。


首先我必须道歉。除了1周目是在电影院看的,2-5周目都是看的ts。请原谅一个学生党没收入的苦衷。电影院看完1周目,我真心觉得这片子没故事性,但是很轻松,很能逗乐。我想就算是一部喜剧片,他也至少可以及格了。在2014年,你或许还真找不出几部能让你从头会心笑到尾的电影。当然,这只是1周目的感受,当时我只对柴伯公雕像大雨中的玄冥火耿耿于怀。于是手贱想ts求证一下。但是看的时候就各种脊背发凉了。


昨天和今天凌晨更完的主线人物篇在【阿吕】【江河】】【浩汉】这三篇中有很多内容上的错综问题,结构和情感也没有【胡生】【周沫】【莺莺】这三篇拿捏的到位,而且因为热饿困的影响,很多时候写着写着就忘了之前的篇章里写没写了,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今天也是要把人物篇做一个整合。


在四、五周目的逐帧分析里,我的word里面是截图了的。鉴于电影上映问题,暂不发截图。等一切尘埃落定,我自会新开一贴,对所有细节一一分析。


或许这真的是一部第一遍笑,第二遍笑不粗感到沉重,到第三遍泪目的电影吧。也或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


对于普通青年,它就是一部喜剧;对于文艺青年,它就是一部文艺片;对于喜欢作死磕细节的2B青年,它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公路片。对于不是青年的人,请出门左拐,《小3时代》等你。


然而那些自以为是文艺青年却没认真看几遍就瞎喷的,还是到幼儿园学学怎么刷牙和做眼保健操吧。


欢迎讨论。楼主要开始6刷了。ts清晰度太差,而且少了部分情节,有些地方写的不到位,还望各位吧友海涵。



(以上就是原作者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全文,楼主尚有三个疑惑作者并未解答:1、浩然和阿力在哪?结尾演员表上有两个人的名字,而电影中始终没有出现。2、从莺莺那出来片中和结尾到底哪个是真实哪个是小说?3、男根固本丸的广告到底是纯粹为了搞笑还是另有寓意?)



3 ) 放弃庸俗 挑选疯狂 回归平凡



这是现今、眼前、当下圈子里最好的青春片,用郭德纲的话说,不是我拍的好,都是当下同行衬托的。用韩寒的话说,中国烂片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才有信心拍的。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事实。他真的刚好超越了眼前这帮烂片而已。他曾经评价过《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以为他的目标是超越姜文的处女作,现在看来,这些只是我对韩寒的单相思。是我错了。

如果要给个最高的评价,他是超越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青春》的。超越点在于,他跳过了审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中国式温水煮青蛙的青春故事,几个年轻人,生活在中国的底层,不愿意复制千篇一律的生活,各种放荡不羁,对制度的抵抗,再加上上映前中国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光电绝对不会轻易放行的,导演一边打擦边球一边设计这个擦边球的姿势一定要帅,要酷,还要擦边成功。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擦边球而使球掉在地上。

三个年轻人不甘庸俗,驾车从东土大唐出发,一路向西,挑选一次疯狂的旅程,以为可以取到人生真经,一路打怪,坎坷不平,最后妥协,回归平凡。

有些青春之路,你还没有去走的时候,以为一路上铺满了玫瑰花,激情愤凯,高歌猛进。当你踏上这条路的时候,路上铺满荆棘,他是一具美女的尸体,你越过红唇,辛辛苦苦跨过两座山峰,最后掉进深不见底的阴沟,激情退却,回归平凡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那条青春之路摆在那里,如果你觉得危险,可以放弃,就当没看见过,一生都停留在柴米油盐之间。你也可以冒险去探索,慷慨的为自己的青春买单。你认为没有疯狂过可能会一生后悔,遗憾比失败更悲伤,虽然回过头来,那些平凡的人过的更好,自己却不得善终,但是你默默的安慰自己,至少曾经屌过。

理想主义者、文艺青年、愤青、行为艺术者、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词语已经渐渐的沦为贬义词,甚至成了骂人的词语,这些情怀元素用在电影里或者小说里或许还有些兴奋,拍的好点还有些浪漫,感动(比如后会无期),能够在电影院代入自己感动几个小时,如果现实中实践起来的话,必定遭人鄙视之,总有冷嘲热讽告诉你,别傻了,该交房租了!

冯绍峰骂陈柏霖,你什么都懂,最后还不是一事无成傻呵呵的杵在那里。

送给那些傻傻的人一句话,玫瑰花不叫玫瑰,换个名字仍然芳香美丽,牛字倒过来写也叫牛。————莎士比亚·小坏。

有些人来到世界上,总是不安分的,他不想浪费这一颗精子和卵子给予他的机会,总想搞出点大新闻,曾经啊……我和某某妓女……谈笑……。哎,不说这个了,一点都不好笑,说多了,反而想哭。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谈起那些年我们嫖过的妓.女,渗出来的全是凄凉。

关于电影里的幽默,现今的喜剧片,有两种,天生的喜剧片,比如泰囧,人物设定本生就是为喜剧设定的,徐峥王宝强两种性格的碰撞,出现了喜剧的效果。一种是智慧喜剧,这种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他不是主题,有些幽默的出现甚至会事先让人顿一下,然后才笑出来。打个比方,美国发新闻说发现某国家的试管里正在试验核武器,普京调侃说,式管里装着洗衣粉也说不定。这部电影里的幽默是为剧情服务的,我很喜欢。

一开始电影里的句子让我很失望,每一次的人生哲理性的句子的出现都很突兀,总是冷冰冰的出现在剧情里,甚至没有前因后果,仅仅只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悲情,如果说一段句子引出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故事引出一句名言都很好啊。原来是我错了,是因为我太了解韩寒,有些句子读的太多了,听起来肉麻而已,所以才突兀,如果仅仅只是喜欢电影的人,他依然是平铺直叙的。

电影画面。那画面太美,要花钱才能看。

结局,故事没有结局。这故事是一口仓井对天空的情义,只配有仰望的资格,永远得不到一个结果,雨过天晴偶尔有云彩投射到井里,晃啊晃啊,日复一日,熬过一段岁月,仓井对空,无解的,平凡的,就结束了。

看完电影,我想起了那一年每天放学回家跟我结伴的邻家小姑娘,想起了老家摇摇欲坠的房子,想起了有些闪闪发光的人物如同过客般消失在我的人生里,想起了有些人有些事纵然刻骨铭心也会被时间带走……呃,我错了,当我看见陈柏霖回到原来走过的地方,恍然大悟,时间没有走,它冷冰冰的停留在原地嘲笑爱因斯坦,是我们走远了。

舆论狂潮总是汹涌,你看,他们说韩寒要拍电影了,他是爱慕虚荣的人,他就是想攀比郭敬明,看着郭敬明小时代续集一二三鞭尸中国人的智商,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半夜躺在床上都想拿出苹果手机跟老婆拍部电影证明自己的实力。许多人都拿他和郭敬明比较,对他拍电影的目的表示怀疑,拍啥子电影嘛,还不如比身高……。

其实, 韩寒拍电影跟郭敬明毫无关系,他为什么要丧心病狂的强奸一个小孩。 说一句肉麻的话,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后会无期是一部真诚到令人发指的电影,正是因为太真诚了,没有去跟谁比较,没有炫技,导致一帮人没有看到大起大落的刺激,跑出来逼格高高的谈论电影的十大元素。如果你是一个真的喜欢电影的人,你会看见一个导演处女作的矜持,在这个浮躁的电影圈里,他是冷静的,有些人说情节太散,那是因为你不懂电影,我也不想教你懂电影,只是我说的,有种你打我。

有人说,他是要证明给方舟子看。反正他不是证明给郭敬明看就是证明给方舟子看,他才不会单纯的拍一部电影。要不然就是觉得文艺界太乏味了,想混进娱乐圈,泡几个妞而已。 哎,不说这个了,太无趣。

谢谢韩寒,他彻底明白。我看见他博客上写了一篇关于《青春》的博文,写了一群只有一两千工资的朋友,我很欣慰,我就是那群人,程序员、编辑、翻译、IT,还有一群人还只是工人、服务员。有些人根本不上网,不上微博更不会上豆瓣,他们的关系群都只是在Q.Q空间朋友圈里发表一下,微信圈里转发的那些惺惺作态的文章就代表了网络世界的最高境界了(类似于不转不是中国人、感动四十亿人必须转不转死全家那种文章)。这一群人被世界蒙在鼓里,上演丑态万千又令人怜悯的人间悲剧,就像这部《后会无期》,幽默到最后,却是个悲剧。

冯绍峰说,你这种人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像我人脉很广,聪明机灵…………

我告诉大家冯绍峰说的“你这种人”是什么人。

身边的朋友全是一群被铜臭味牵着鼻子走的无趣味动物,随时为了金钱揭开肤浅的人皮,背叛可怜兮兮的友情,他们满嘴的谎言和虚伪的嘴脸真的让人作呕,让我有种置身于垃圾桶里的感觉,不是我无病呻吟或是故作矫情,是我真的碰见过无数个这样混蛋,不对,他们不是混蛋,他们没有资格做一个混蛋,混蛋是光明正大的混蛋,混蛋不虚伪不自私,跟一个混蛋第一面相见就知道人家是混蛋,可是虚伪的朋友可不是这样,他们面带笑容,满口义气,上句友谊万岁下句有福同享,他们歌颂友谊的时候简直就是文学家,他们自私自利的时候简直就是地下党,阴谋诡计却又兄弟干杯。过得好的朋友不敢听我的电话,过得不好的朋友找我借钱,他们至始至终都没有单纯过,从未相信过友谊,他们是生活的骗子,是超完美的跟屁虫,是上帝拉的大便。他们认为理想、友谊、真诚、誓言、执着都是艺术作品里的东西,是电影取悦人类的产物,他们甚至认为电影也是骗钱的朋友,甚至认为我也是个想骗钱而没有成功的朋友。他们嘲笑艺术,嘲笑我喜欢的那些不知所谓的电影,小说。他们嘲笑一切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只有名和利适合他们的胃口。当我看了电影之后,他们在我眼里一无是处,虽然我在他们眼里也一无是处,我不在乎,他们滑稽的虚假表演只不过是电影里的一个画面而已,早已被我狠狠的看穿了,连骨髓心脏都被我看穿了,只是我不揭穿他们,他们的虚伪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渐渐的,他们发现我变得聪明了,在我身上看不见可利用价值,不再与我厮混。或者,他们认为我才是个虚伪的人,掉进小说情节栽进电影幻想的神经病,是一坨屎,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远离我。我只能看着他们跟随着金钱的味道屁颠屁颠的背影,轻轻的挥一挥手。没关系,我不在乎。

所有的亲人都期盼我能赚到大钱扛着面子回家扬眉吐气。金钱是强加于我的价值,他们说你要好好挣钱。他们说要有个妻子,生个孩子。他们说要像模像样,要成家立业。他们说他们不停的说,有了钱才有了一切,他们穿着森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人人都是哲学家,他们说着他们的哲理,我挑选沉默。我知道,他们关心我,爱护我,担心我的未来,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价值观里让我抬不起头。我不敢接通任何人的电话,我害怕听筒里传来金钱的味道,“对不起,你拨打的电话已经放弃狡辩”,我已经挑选沉默。

是电影把我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独立生命体”,我的存在与任何人无关,我不需要依附世界的生存标准,什么?小学同学全部结婚了?关我鸟事!全世界的人都准备结婚或是都已结婚呢,可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跟着大家复制生活的,我有我的权力挑选一切,哪怕是孤单的旁观这个世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操自己想操的女人,做所有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用一种牛掰的姿态矗立在一个没关系的世界里,没关系,我不在乎。

我的和女朋友分手的时候收到一封信,内容是:“对不起,我知道说‘对不起’显得太轻描淡写了,拒绝你这样的文艺青年至少要多写几个字,我不想假惺惺的说一些‘我爱你所以离开你’或者‘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废话,我只想说我他妈的真的受够了,受够了每天上班,受够了不能结婚,受够了你不理我独自在电脑面前打字,受够了你连续看七八个小时的电影不理我,别跟我谈什么电影艺术,我他妈的不懂艺术,你要知道,看不懂你看的电影真的很无聊,我的脑中只有一个画面,就是你托着下巴看电影的画面,这个画面从我认识你起出现了几百个小时!能当饭吃么?我想有个家,我受够了挤在十二平米的房子里等着房东来收钱,我受够了你身边的一切,除了你的爱,跟你在一起,你给我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爱,我喜欢被你搂在怀里听你说情话,喜欢牵着你的手逛地摊,喜欢躺在你的身体下面给我欲望,可是亲爱的,情话不能当饭吃,地摊货几个月就退色了,性爱不能连续做24小时。可是怎么会这样,我真想用橡皮擦擦掉你脑中的其他东西只剩下我,可是我无能为力。从这一刻起,我决定放弃了,放弃关于你的一切,并且我已经物色了一个有车有房的公子,哪怕他只是玩玩我,我也要过把瘾。求求你!对不起!我爱你!再见了,文艺青年。”看完这封信,我点燃一根香烟,打火机顺便点燃了信纸,像是在祭奠一个回忆里的女子,打开窗户,灰飞烟灭。在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中,我认为最好的是我的女朋友,她是最真诚的人。我对不起她,我无法给予她想要的生活,她有权利选择另一个新鲜的世界。我爱她,哪怕是她躺在别人的怀里,无论被多少男人睡过,我都爱她,她比我的那些虚伪的朋友好多了,她真的是最好的女人,我懂她,毕竟操过她至少一百遍,难道还不够懂她吗,我会永远爱她,因为,没关系,我不在乎。 没关系,我不在乎,我他妈从来就没在乎过,现在不在乎,以后也不打算在乎,真的无所谓。 爱上电影,爱上了虚构的世界,我决定做一个生活的叛徒。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堕落不堪,冥冥中不知被小说迷惑了,还是被电影带坏了,就拿《猜火车》这部电影来说吧,(韩寒这部电影显然比不上猜火车)似乎文艺作品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猜火车》这部电影刚开始做了一个与结尾相衬托的情节。男主角想方设法得到两粒毒品,两粒毒丸揣在屁股里,穿过繁杂的街道,路过纷纷扰扰的人群,这个世界都与他无关。走进了一个全世界最脏的厕所,这个厕所就是这个世界,繁杂、肮脏、混乱。男主当然看不见这些肮脏,他不在这个世界里,屁股里藏的两粒毒品才是他的世界,对于一个吸毒者来说,毒品就是他的全世界。正当他痛痛快快排大便的时候,两粒毒丸掉进了马桶里,男主慌了,他怎么允许他的世界掉进这个肮脏的马桶里?所以他奋不顾身跳进粪坑,去捞他的世界,他把手伸进马桶,快捞到了,还差一点,把头伸进马桶,还差一点,他把整个身体伸进马桶,完全爬进马桶里面,他看见了毒品,看见了自己的世界,那里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海洋里有一个太阳,那里多么美好,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

这个魔幻色彩的情节为什么放在一部没有科幻意义的电影里面?其实恰好与结尾相呼应,他钻进马桶寻找另一个世界可以理解成马克放弃繁杂的生活,拒绝生活,拒绝职业,拒绝家庭,拒绝他妈的关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与最后他背叛了几个朋友,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机,选择洗衣机,汽车,生孩子,逛公园……是相呼应的。 而我却深深迷倒在马克钻进马桶寻找毒品的世界。毒品只是这部电影用来表现“另一个世界”的代名词,除开毒品的世界,还可以是理想的世界,标新立异的世界,自我的世界,想要的生活方式,自由的生存准则等等。电影中马克的那几个吸毒的堕落青年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文艺青年,放弃职业追求理想的青年,拒绝安稳的工作,背叛亲人父母的愿望远赴青春盛宴的青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像马克那样放弃心中的魔幻世界挑选生活,也许我们会为了理想继续堕落下去,无论怎样,我们都屌过。这个世界太拥挤,每个人都完全可以拥有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那里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海洋里面有一个太阳,在这个艰难的社会主义,那是一个魔幻的理想。

我很懒,还是重复那句话。我放弃男朋友、女朋友、生活、金钱、阴谋诡计、社会主义、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一切。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跟着大家复制生活的,我有权力挑选一切,哪怕是孤单的旁观这个世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操自己想操的女人,做所有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用一种牛掰的姿态矗立在一个没关系的世界里,没关系,我不在乎。 也许你最终一事无成,你根本不具备改变世界的潜质,也许你企图哪怕像张国荣那样芳华绝代之后纵身一跃画上一个漂亮的感叹号,也许你像梵高那样悲惨一身,却死后也无人知晓。值得庆幸的是:你悲伤的走在马路上,遇见乞丐坚持要摸出两个硬币扔向他,因为你从未放弃过,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也许是一个奇迹,你的命运没有奇迹,狗日的社会哪里容得下那么多的奇迹!只要曾经屌过,后悔无期。

犹如那断了线的风筝,未知它会掉进哪条阴沟或是自由翱翔,至少曾经逃脱过命运的线。

——————————

我不想再跟倒韩派打嘴仗,幼稚!总结了一个原理,如果你在争论过程中发现对方智商越来越低,言论开始不分逻辑的时候,你就主动认输吧,明知道没有结果,为何还要相爱在一起。
收到许多反对意见,统一回应一下…………

极端的人有两面,一面是变态,一面是天才。

首先,我不是天才,这是我敢于面对的,虽然我时常被一些不公平的潜制度困扰,但我并没有那种伯乐不识千里马的失落,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态度而已。

其次,我不是一个变态,我有高尚的人格,具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末性博爱的优良品质,我会向路边的乞丐扔零钱,哪怕他只是一个骗人的乞丐,只要他伸出手,他就是一个乞丐,我不再向这个劣质社会斤斤计较,更别说做一个危害社会的变态了,我不是汉尼拔!

那我是一个平常人吗?也不是,我活在这个社会,就必须与这个社会染上关系,这是必然的,我要吃饭要生存要亲情要交电费要马桶,做一切平常人都要做的事情,不是有这样一句台词吗,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我既然没有去死,只能挑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活着。这没有什么叛逆的,并不值得张开嘴巴惊讶。

你可以选择在原处不停地跟周遭的人解释你为何这么做,让他们理解你,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讲,自顾自往前走。

生活上,我觉得人人平等,谁都可以做朋友。但思想上,我不需要任何一个朋友来扯我的后腿。————《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

周星驰先生说忘记什么也不能忘记最初的理想,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两眼泛泪,为了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他被香港演艺圈唾弃,承载了太多舆论压力,尔虞我诈,理想的路上总是闲言碎语恶言所指,没关系,他不在乎。时间能证明一切,虽时光然不会倒流,但是它可能回过头咬人一口。

有人说,你既不是周星驰又不是韩寒,人家都是有成就的人,敢去实现理想的人,你就是个堕落的愤青而已。哎,你们这帮人啊!这跟“你行你上”有什么区别,尽管鄙视我吧,你们说的太有道理了,我无言以对无话可说。其实我并没有文中那么自暴自弃,既然我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中处理感情其实更融洽。我只是没有料到大家那么喜欢上纲上线。有些人为上文中的“女朋友”讨伐我,说我太没良心,上文中只是她的一面之词呢,我都没有为自己辩护呐,仔细看看那封信,其实,不管我多么认真的活着,有些女人终究是留不住的。在我的生存空间里对得起那些善良的人就够了!

有人骂我是愤青,躲在黑洞洞的房间里扣着脚趾头寻找存在感,博取关注度,懒惰自私等等。曾经我有篇日记和一篇影评被微博段子手掐头去尾,写成长微博,不注明出处,不注明作者,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传播,我自私的打电话投诉,微博挨个举报,就差没到新浪公司玩行为艺术了。我就是不给这些人得逞,我就是这么自私。这导致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写文字,我写了又卖不到钱,又不想别人拿去卖钱,你们说我自不自私不。太自私了!对的,我曾经就是一个文艺愤青,一个20岁的年轻人曾经没有愤过,是没有大志向没有抱负的凡人,不过你24岁仍然是个愤青的话,那也真的是坨粪,蒙在鼓里蠢货。韩寒早就开始嘲笑曾经的自己了,敢于面对才是真。生活压力大,不要做了太长时间的妓女忘记曾经也单纯过。下面骂我的人说我自私懒惰,有说我哗众取宠,有人又说我想当网络红人。哎,舆论真是矛盾,我没红过,我不懂,豆瓣上那些转载别人的日志,然后在结尾留下自己的微博,最后还要在豆瓣发段子,仍然有人把他们捧上天,想到这些,我可真是贱!

这篇文字不是要你去当个艺术家,并不是让你丢掉六便士抬头看月亮,只想让你懂生活。我们只缺一个精神世界而已。

谢谢评论下面打了几千字支援我的网友,谢谢那些骂我的人,谢谢关注我的友邻,我爱你们。就当我为了博取关注吧

4 ) 【解读】一部水平一般的商业炒作片诞生始末

上映前:
韩寒在去年6月18日微博中说到:小说里的人物是你穿透世界的面具,而不是批判制度的道具,更不是承载段子的玩具。不能把大量时事评论和社会热点放置其中,那些都是杂文新闻和微博论坛要做的事。万万没想到,韩寒意识到在小说里应避免的事项,在一年后的电影中全部兑现。
电影上映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对这部电影挺期待的,同时有隐隐担忧:票房卖不过小时代多不好。这种感觉就像奢靡和浮夸终究打败内涵与情怀,“邪”还是压了“正”。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我们相约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奔向光明的道路铺上一块基石。
关于第一个预告片,我们觉得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好,旁白刻意僵硬。东极岛之歌让我们重新拾起信心:这歌多特别啊;要有多厉害的电影才能用得上这么独特的歌。终极版预告发布时又有些怀疑这部电影:怎么矫情又深沉的话这么多?但我们还是深信它和小时代有本质区别,至少高出很多个档次的。
韩寒对这部电影的前期宣传在微博上做到了极致。从一开始宣布要拍电影就获得大众的关注,拍摄期间时不时晒出场景照以及自黑图片,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包括冯绍峰陈柏霖等以颠覆性的造型出现在电影中,都让大家觉得电影很牛叉的样子。当然宣传影片无可非议,要让大家对电影保持新鲜感提高期待度嘛,不然票房怎么打得败小时代呢。
韩寒还请了一些有公众知名度的人看点映场,人情面子上不给好评说不过去,看罢发微博称赞一下,打打口碑基础。算是情理之中。

----------------------------
上映后:他人的评论
我是在首映那天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的,关于这部电影,个人认为最客观的影评是知乎上“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中朱炫的回答。看了这篇影评,我觉得自己没必要针对电影再写什么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回来看到豆瓣评分高达7.8,被深深地震惊了。一是因为“韩寒的团队也会雇水军刷分?”;二是“竟然还刷了这么高这落差太大根本无法接受”。于是怀着满腔愤懑熬夜写了篇吐槽文,也就是这篇评论的前身。
客观上说,这部电影大概处于6分的水平,超过6.5分已经够逆天了。虽说上映后褒贬不一,但是关注一些和韩寒有关的平台,会发现和平台相关的人相继写出称赞文。像是one APP长驻作者大冰,荞麦,邵夷贝等等。这也无可厚非,谁让现实就是那么现实呢,说不定有一天我也会为了一些好处写得一手跪舔文。但这种连环式宣传无疑给电影的好口碑渲染出良好氛围。
周黎明曾在7月25号发微博说:在近期讲年轻人的影片中,《我就是我》完成度最高,它的镜头比多数故事片更讲究……范导能把纪录片拍得像故事片那么好看,起码剧情更强。相信一般人都能够看出这段话隐藏的对《后会无期》的评价。四天后周老师表明自己对电影基本上肯定,影评也是基于这个立意有避重就轻之嫌。最后写道“它有瑕疵,但它从起步就在追求牛逼。”电影看的是成品,而不是本意。这不是宗教信仰中判断行为好坏要考虑道德动机。哪个人在起步时不想拍出名垂千古具有划时代意义既反映社会状况又刻画人性复杂并且最好摘取几个国际奖项的电影?(老张情何以堪)。评论一部电影应着眼于电影本身质量,而不是从创作者本身的因素出发,追求再牛逼没有表现出来有什么用?这一点其实周老师应该更清楚,又或者他只是相对于《小时代》而言更鼓励这种创作风格。
桃姐在豆瓣上给这部电影打了三星,短评中还提到是考虑到处女作的因素。以上是我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两位影评人的评价。
一些粉丝说即使看电影之前不知导演是谁,看罢也能感觉出导演肯定是韩寒,因为“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韩寒。”对于这种评论,我只想问:拍电影的韩寒什么时候能走出写书的韩寒的圈子?这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叙事语言,过度的相似还有什么好称道的吗。

---------------------------------------
上映后:韩寒及其团队的表现
影片的后期宣传上韩寒也是丝毫不懈怠,从加多宝合作到送礼品送汽车,再到放出片场视频,连快乐大本营都被上了。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虽说不乐意于商业炒作,但炒作起来比郭敬明还要高出几个段位。但也更加反映出一向以思想深度、言辞犀利著称的韩寒,在商人的路上越走越远。想必韩寒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年少轻狂,口无遮拦”,从这一次次的打脸经历中多少也吸取了教训。
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自己不缺钱,不缺钱不代表自己不想赚钱。郭敬明缺钱吗?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纯粹为了个人喜好而拍的电影,但要说不想多捞点儿票房,未免格调甚高。
韩寒在“佳访”中也说过:“如果有很多的解读,它其实有一个好处,就是势必不是一部烂片,它至少是有一定质量的。没有质量的片子,你会连解读都不想解读。”这个评判标准也让我挺震惊。虽然这部电影确实还算不上“烂片”,(其实也是差一点儿就成了烂片),但不知韩寒是否想过,如果不知名导演拍出这样的片子,会有几个人去看,又会有几个人去解读呢。电影的粉丝经济几乎成为大局,作为一个已经当了导演的人,以粉丝的评论作为评价参考,不知自身的评价标准何在。虽然有些解读也会让我惊叹:背后竟可以有这样的故事!但毕竟没有拍出来啊,并不是每个人的脑洞都能意淫出一个剧本,电影节评审也不会拿着一摞脑补文给电影参考打分。

韩寒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我的读者和受众与一般的粉丝不太一样,他们的眼光、判断非常独立,会很客观冷静地去审视你的作品,并不盲目。他们的智商和想象力也是让我蛮自豪的一件事,我也根本忽悠不了他们。”这部电影还是忽悠到了绝大部分受众,韩寒对自己的粉丝质量也高估了许多。至于没被忽悠的,则被他直接忽略了吧。我曾以为他讽刺社会的虚伪,自然会真正坦率的面对别人的批评。但看了后会无期官方转发的影评才发觉是我想太多。可能再牛叉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脑残粉多一点,再多一点。无论什么时候自己发一条微博,立刻千呼百应刷上微博热门;无论写出什么样的书,都有人出于心中的热爱买个十本百本;无论拍出什么样的电影,都能够票房与口碑兼得。
韩寒终究成为大众垃圾文化生产者的一员,乐此不彼地刷段子,而不再有真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言论。尤其是后会无期官博,电影中有“内涵”的台词也就那么多,每天轮着来,配上意境千篇一律的图片,竟然没有倦的时候。再有深意的话看个几遍也就差不多了,何况那些台词真的没有那个水平耐得住这么多遍的领悟。

所以从出发点(也就是追求)来说,《后会无期》要高于《小时代》,可惜韩寒没有实力把影片做好。从影片质量和宣传方式来看,他们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靠娱乐大众博取关注挣得票子。
“这看上去是一部公路片,更是一部有着情怀的告别青春电影。”评论这样说。这篇文章无意谴责或贬低,但求金钱污染情怀的时代的到来能够慢些。

==================

后记:
关于韩寒,我最近在想,为什么大多数的我们都高估了他。他只不过是在精彩的过自己的生活而已:在我们都讨厌学习的时候他退了学;在大家千辛万苦考了个不怎么样的大学时他出书成了名;在我们为生活奔忙时他愉快地耍起了赛车;最终赢取白富美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走上人生巅峰。但这些和他个人的水平有什么关系呢?他在最近的采访中提到的电影十分大众化,文学素养比他好的人也很多。在图书馆翻阅他的杂文甚至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观点立意远没有蒋方舟独到深刻。一个喜欢他的朋友说起他的文章,像是刺猬,可能会刺的浑身不舒服,但缺少致命一击的力量。他过去是给这个社会带来轻微痛感的人,却被捧上这么高的神坛,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与包装炒作相结合的效果吧。
有的人从生活中获得智慧,有的人从书中获得智慧。韩寒是生活的赢家,不可否认;访谈中的回答也很有技巧。但如果说他读过多少书,水平多高,未免不符实。但现代社会大体上来说是不那么需要思想的,只需要娱乐就足够了。这也是无论《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都不是佳作,却能拿下高票房的重要原因。

==================================================================================================================================================================

以下为影评前身:
(纯吐槽,可能会引起不适。慎点。)

对这个标榜格调的世界绝望了,我要喜欢郭敬明给你们所有豆瓣的人看
2014-07-25 09:25:48
可以说这部电影只是韩寒又一本书的情节构想,继承了他一贯的犀利与搞笑、文艺与张扬并存的风格。
     欲抑先扬地说吧,岳父的情怀和格调向来标榜很高的。电影的细节之中处处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电台里轻柔的女声与现实的反差,诉说的听众孤独可笑可悲,寻人启事等等。处处也是好景色,可惜整部片弥漫着一种刻意讨巧的气息,尤其是邓紫棋那首突兀响起的歌,给我一种电影高潮之后情感爆发的感觉,违和,太违和了。我一直在克制自己别把这篇影评写成咆哮体。
     其实终极版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对电影的期待度已经降低很多,矫情的话怎么那么多,海报上不都写得好好的吗,“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岳父怎么还讲那么多道理。好在大部分矫情的台词在预告片里都放完了,有了心理准备。(预告片也把几乎所有经典片段都剪进去了,所以说,有预告片就够了,还要什么电影?)只是袁泉故作云淡风轻地说出“但爱就是克制”时还是差一点被刚喝进的奶茶呛到。
     这就是段子与心灵鸡汤堆砌出来的电影,前者负责搞笑,后者负责文艺与深沉。
     电影叙事语言基本上没有。
     唯二的亮点就是歌与风景。但韩寒不是做歌的,歌也不是韩寒做的。风景也是韩导去或不去都在那里不悲不喜的。
   一定程度上相似于王家卫的风格,但看看王家卫,《一代宗师》也显示出墨镜王的电影想进一步创新何其艰难,国际上也不吃这一套。至于放出将要拍摄的《摆渡人》消息,只想叹息。

     韩粉也经常容易自我感觉良好,说起《小时代》多不屑一顾。同样性质的话用在别的地方是low逼,用在《后会无期》里就是有格调。看完这部,我想说其实本质上它和《小时代》无差别,观众各取所需罢了。而且郭敬明起码还不会用心灵鸡汤类的台词支撑起整部电影呢,起码人家镜头叙事还是有的(第一部除外),起码人家主打就是时装秀与颜值而不是高逼格。 很多影评里写韩寒的情怀诚意什么的,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韩黑,相反挺多方面我很佩服他。两年前一个朋友过生日我还买的《一座城池》送他。

     韩寒是有情怀的,但仅仅有情怀,尚且不适用于电影。要想真在电影上有所小成,还是要走出写作思维的圈子,好好用电影镜头讲故事,而不是用台词感慨社会,感慨人生。

     吐槽一下英文字幕,真想高大上进军国际就请个好翻译啊...要么还不如没有。
     歌曲嘛...除了前面提到的邓紫棋那首,苏米与江河初见时bgm也不合时宜,其他配乐都很赞。我一朋友说,就当花三十几块钱来听几首歌了。上海音乐学院合唱的《东极岛》是我最爱,现已加入起床闹铃套餐。

     豆瓣评分竟然有7.7,微博公众号负面评论也极少。电影宣传时连只狗都不放过。心塞,对这个标榜格调的世界绝望了。我决定我要去看《小时代》弥补一下,小四也很努力的你们造吗。想想小四,顶着一五几的身高顶着多大心理压力走到今天,容易吗人家;还总是被韩寒被网友调戏,屈辱啊简直... 这部电影之后我要对韩寒粉转路人,对郭敬明黑转粉了。好了豆友们你们都去追求你们的格调吧,我要告诉全豆瓣我要粉郭敬明了。

   最后真诚地说一句,好久没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到这样的电影上了,感谢它让我有了重拾烂片的感觉。
  ------------------------------------------------------------------------------------------------------------------
   这部电影是有可取之处的。镜头色调好,歌曲好,这是真心赞美。有些细节之中可以体现韩寒的人文关怀。问题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既刻意又零散。也没有用镜头讲故事。
   楼主最喜欢的片段是苏米手机铃想起的时候江河同声传译了歌词。不真实但诗意化的情节。冯绍峰看着车被开走眼眶里溢出眼泪那几秒也算触动。
  ------------------------------------------------------------------------------------------------------------------
   究竟有多少人以为楼主真的要回粉郭敬明?好吧我承认题目是噱头,楼主只是想表达这部电影之后惊觉谁也不能比谁高出多少水平。曾几何时,我也对韩寒说的犀利俏皮话赞叹不已,对郭敬明的忧桑小清新不屑一顾。其实不过大家各取所需罢了,也没那个实力去说别人low。也没必要说到韩就提郭,就让他们各自去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吧。
   今天才知道韩粉里nc也挺多的... 只是更高冷了呢,文意都不理解还能呵了一嘴好呵。
   那些赞美楼主逼格高的,是没看到标榜这两个字吗。楼主知道自己没格调,楼主只是看不惯没格调还要宣称自己格调高的人。
  ------------------------------------------------------------------------------------------------------------7.31反思与补充说明
   严格说来这篇算不上什么影评。首映那天刚看完感觉电影不过如此,回来看到豆瓣近8分,被电影水平和评分之间的巨大反差惊到了, 再加上那些打五星的很多都在都说情怀什么的,没控制住情绪,所以才写成这样子。平静下来再写一篇的话怎么都不会写成这种风格...... 如果你被楼主一些偏激的话气到了或影响情绪什么的(对此表示歉意),嗯,静几天,然后就会忘掉了...... 无论电影怎样,生活都在继续n_n

5 ) 后会无期 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看过5遍的人对后会无期深度剖析(个人观点)韩寒的导演功力确实不俗

我对结局的看法:江河浩汉和马达都死了,胡生回到东极岛。东极岛还是繁荣了,但与江河浩汉无关。周沫、苏米、刘莺莺、阿吕各自走在各自的平凡之路上。所有人一经分别,后会无期。

以下是分析:


先来进行两个推理,了解一下此行的背景。

从1994年的14号台风,父亲出海时浩汉10岁,莺莺口中的19年前,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周沫所在的某中国南部影视城的黄叶满,苏米口中的天气马上变暖地这些线索基本可推知:三兄弟出发的时间大概是2013年冬天,浩汉2013年29岁左右。此行的出发点是东极岛,根据发射地点在印度,江河口中的3980公里(图上直线距离,因为浩汉偷蛋的情节里江河拿出地图说到了比例尺),基本可推至目的地在中印边境的西藏南部。

人物分析。电影里,所有人都是骗子,也都被别人骗了。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说的假话,骗了电影里的人,也骗了电影外的人。

【胡生】

胡生这站,叫乡情。

如果你以为傻子就只是傻子,那你就错了。

胡生其实很明白,自己根本不适合外面的世界。在周沫工作的那个影视基地,你可以看出他对外面世界的巨大陌生与疏离。所以他骗了江河浩汉,说是去抽烟,个人觉得更有可能是他自己思考了许久,见江河浩汉已走,便自己回了东极岛。

依据是,浩汉打电话问宾馆前台,宾馆前台就没看到过“抽烟”的这个人。当然你会反驳,前台根本懒得理他们。但是按出发前江河给胡生的指示,“无论你在哪公里走丢,只要回到原地等就可以,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所以如果胡生在原地等,宾馆、电台是一定会找到他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样一句话,“大家都说我脑子有问题,他们(江河浩汉)说我是正常的。”原因很简单。江河没观过世界,有着老师一样平等待人的善良。而浩汉则是因为,胡生是东极岛上唯一说他“很坚强”并且“很欣赏”他的人,所以作为本能回馈,说他脑子没问题。

然而事实是,当胡生丢了的时候,江河浩汉根本就没回头找他。只是在电台广播登了一条寻人启事。然而事实是,当寻人电台反问浩汉所寻之人是智障否的时候,浩汉没怎么犹豫就回复了“啊,对”。然而事实是,甚至在江河的幻想中,邻居周沫姐姐成名了,兄弟出书衣锦还乡了,根本就忘了有他胡生这么个人。至于为什么是江河的幻想,后面说江河的时候再解释。

胡生跑回岛上,等了他们所有人3年。从岛歌时的破败荒芜到最后的开满烟花,都没能再见到家乡曾经的朋友。胡生自离开东极岛的第一天晚上私自跑回家乡,他熟悉的,没有第二个人的东极岛,找回属于自己的平凡之路,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或许胡生的结局,是所有人里最好的。
据韩寒本人解释,本来有个番外情节:胡生听到广播“寻人启事,24岁,下颌很大”马上要拨打电话,拨到一半听到“智障”然后就慢慢放下了电话独自走了。在成片中没有放进去。对,这样的解释太合理了。

【周沫】


周沫这站,叫友情。她有点像《1988》里的孟孟,但却不是。


你身边一定有一个叫周沫的人,她儿时同你一起成长。后来,你们分开,但是,你们都没忘了彼此,偶尔联系一定会说,有机会一定一起吃个饭,或者是,要常聚常联系啊。


而她却已不是当年的她:“大城市就跟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意思”,“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虽然自己只是个替身,不过依然乐观。因为她坚信,“背井离乡就得要出人头地”。


其实哪有公平呢,当他们走在影视基地里时,一旁的群演三五成群的聚成一堆,替身从空中吊着威亚落地,蓝色衣服的八路、绿色衣服的伪军、黑色衣服的国军打成一片,或许在镜头之外,许多正演在那边补妆吃饭,而很多想演群众演员的路人正在门外等待。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有怀有一个演员梦。片场里,一行人穿过影视基地,其实是穿过了太多人的人生和喜怒哀乐。


在江河意淫的结局里,她红了,结尾船上的电视里,她成为万千人的偶像。或许她真的红了,因为她有一天摸透了这个行业真正的规则;或许她依旧只是个小演员,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打拼。


然而在真实的场景里,周沫骗了浩汉。


她先是试探的问了浩汉关于莺莺的情况。浩汉说自己“混得一般,留个念想”。看到浩汉依然对莺莺念念不忘,她自己找了个台阶:“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的父亲离开了浩汉,或许周沫10岁那年,浩汉开始与莺莺通信,从此心中只有莺莺。


然而喜欢就是喜欢。不然怎么会那么努力,去找浩汉喜欢的明星要签名照?不然在分别时,怎么有那么深情的一个回眸?


然而,粉转路人,以及,浩汉心不在焉,这才是事实。


浩汉说粉转路人的时候,周沫的脸上,先是笑脸,然后僵住疑惑,接着是自嘲似的淡笑,最后是巨大的失落。自信满满希望能让对方喜欢,却换来一个残损的回应,浩汉啊浩汉,你哪怕是安慰我一下也好,为什么就那么忍心伤害一个喜欢着你的人?

因为对恋人,我们习惯说假话,对朋友,我们习惯说真话。所以周沫和浩汉,只能是朋友。


然后浩汉继续补刀,说周沫“这身衣服没刚才那件好看”,周沫终于从对浩汉的幻想中走出,“这衣服也不合身,头发还是假的,你以为我有的选啊”。


你。以。为。我。有。的。选。啊。周沫的悲剧就在,她没得选。喜欢的角色没得选,喜欢的人也没得选,一切都是因为,走上的路让她没得选。


完美时不真实,真实时不完美。你看我完美时,我不过是替身。你看我不是替身时,我却只能穿上不合身的衣服,带上假的头发。


浩汉说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却说不算青梅竹马,希望两人时常见面。周沫此时的脸上,洋溢着巨大的喜悦。没关系,你记得我们一起长大就好,没关系,你希望时常见我就好。


她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用真实的完美的站在儿时喜欢的浩汉面前。就像是他们在电影里第一次相见时那样,浩汉和他就这么互相凝望对方到出神。


她不想去接浩汉送她的花,我猜不是因为“不好拿”,而是她怕那束花侵占了拥抱浩汉的空间。她是多么希望和自己哪怕是曾经喜欢的人在可能是诀别的那次分别前互相拥抱。


然而只能是,朋友。所以,什么都没发生。周沫说去下一部戏,浩汉说去下一个地方。周沫的下一部戏,是被枪杀,是终结,是死亡,或许,也是释然。浩汉的下一个地方,据胡生的交待,是莺莺,是浩汉从未见过的lover,是希望,是新生,是浩汉在外10年的支柱和动力。然而事实是,殊途同归。


“幸亏我10岁的时候,就及时不喜欢你了”。在说这话之前,周沫用手把浩汉英俊的脸扭向自己。这个小动作像极了情侣之间信誓旦旦前的准备活动,然而周沫说出口的不是“你知道吗,从10岁那年我就一直喜欢你”,而是她知道,只能是朋友,不然连这样轻松逗弄你的机会,都没有了。


“记得啊,要是你们以后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来找我了”。这话虽说是“你们”,但却是对浩汉一个人说的。潜台词是“浩汉,如果你落魄,我会一直等你”“浩汉,如果你成功,就去给你爱的人幸福,那个人,一定不是我”。周沫说这话时云淡风轻,就像是对自己说一样。

我没有一个字说我爱你,但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说我爱你。因为你粉转路人,因为你心不在我。所以,你。以。为。我。有。的。选。啊?我能做什么?我只能默默地,凝望你,祝福你。


这份情感,像极了莺莺口中的“但爱,就是克制”。这克制,在片场你望我的时候,在路上我逗你的时候,在桥头你伤我的时候,在路上我离开的时候。


周沫留下的那个美极了的回眸消失在浩汉继续前行的路上,眼神里,是对浩汉单纯而炽烈的情感,或许你的视线里早已没有我,但我知道,你肯定会在那个方向,转身离开。所以在你消失的那一刻,我依然可以,挂着幸福的笑。


一声枪响,在替身小演员的平凡之路上,周沫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然而你是这世界上最好看的姑娘。


【苏米】


苏米这站,叫爱情。他有点像《1988》里的娜娜,但也不是。


苏米也是个骗子,不折不扣的,正义的,组团来的,骗子。


同江河的相遇,就像是江河给那个宾馆下的定义一样:“顺路又便宜,缘分吧”,于是此等便宜且顺路的“好事”,摊给了江河。


仙人跳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埋好了伏笔,此时故事双线开展。浩汉注意到的那辆满身泥点的黑色轿车,这便是三叔团伙的线索。


然后电影是一段复制《1988》的开房经历:保安裹着军大衣背对着路睡在迎客松的招牌下的沙发上?前台的服务员不知去向。我叫了一声服务员,保安缓缓伸出手,把军大衣往空中一撩,放下的时候那里已经半坐着一个女服务员。服务员边整理头发边梦游一样到了前台后面。


于是转角遇到爱。苏米出场。


苏米接到了三叔发来的暗号,就是那首《Que Sera Sera》。江河当着苏米朗诵歌词中文版的时候,我想不只是苏米动了心。一个满脸沧桑,一本正经却浪漫文艺的“大叔”放在任何女生面前,都具有足够的杀伤力。就着辣酱面包的文艺大叔,让苏米认识到,这世上竟有在如此诱惑下依然淡然于此享受音乐美食的特立独行的可爱之人。江河顺手递给苏米他的黑暗料理,打断了苏米想要说的话。这时舒缓的钢琴曲盖过《QSS》,江河的单纯引发了苏米对儿时美好的思索,侧脸上,浮现了与行骗相悖的美好的笑。


这一刻,不管你时妓女也好,骗子也罢。都会疯狂对这个厨师产生莫大的好感,因为他烹饪出了,你心里怀念的味道。


他们的相爱。一个是装狠,一个是真纯。

然后是分属不同次元的二人光怪陆离的对话。


——老师,你喜欢脚啊?
——当你赤脚踩在地板上时,就不会有静电了。


这样的对话一出,便预示着二人便再无可能在一起了。最后船上的镜头,不过是《旅行者》里的镜像罢了。


“江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别去教路人该走那条路。”,“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叫我怎么从良?”潜台词是:我怎么生活你管不着,你我不过路人。苏米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样的姑娘其实很难找到能说话的人。因为说出口的每句话都话中有话,可到最后你发现她通通是说给自己在听。好像肯跟着你去到天涯海角,真要离开的时候无所牵挂。


苏米虽然是个骗子,但本性依然有善的一方面。比如对肚子里孩子的绝对呵护。她关心面包里是否有防腐剂,她要赚钱在国外生孩子。她的价值观是:嫖客是错的,去赚犯错人的钱就是没错。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点“以邪制邪”的正义。然而在三叔眼里,她和江河浩汉还都是孩子,因为“小朋友爱分对错”。


她想把自己的故事都将给江河听,这故事一定很坎坷,但无非如此: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的妈妈,我将来会成什么样呢?我会变美丽吗?我会变富有吗?她是这么的告诉我的——568包钟,868包夜。


于是在犹豫之后,她还是离开了江河。江河是男人,是男人就有成为负心汉王八蛋的可能。所以她最后还是踏上了三叔的车,带着江河给予她泯然前的挣扎,走上平凡之路,与所有人,后会无期。

【莺莺】


莺莺这站,叫亲情。


同样的,也是骗子,骗了浩汉19年。


在一开始,她是我们生命中最爱的那个姑娘,而她所在的地方,叫做远方。莺莺对于浩汉,在胡生一开始介绍形成的英文字幕里,就是“dream lover”。


浩汉紧张而又专注的望着莺莺老练的换着电灯泡,而后刘莺莺回头,浩汉挤出了一丝微笑,而刘莺莺却像见一个老朋友般,大大方方伸出了自己的手,自信的说出来自己的名字,浩汉伸手,却被两人中间硬隔着一个台球桌阻挡了。


横在两个人中间的,是隐藏了19年的巨大骗局。


浩汉为了掩饰尴尬提出了来一局台球,自信满满的浩汉认为拿下莺莺志在必得,不仅是球桌上的拿下。于是开球的他上来没有什么策略,就是“大力出奇迹”,即使莺莺把巧克粉放在浩汉旁边,示意让他做好准备在出杆,浩汉也丝毫不为所动。


结果自然是换莺莺上手。“你先听我说完,别问问题”第一颗球打进。
现在告诉你可能不早不晚,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久,但见面时间短。第二、三颗球打进。
19年前,9417号台风,你父亲离开了你。第四颗球打进。
你视父亲为偶像,你认为他死得其所。第五颗球打进。
其实他没死,而是来找了我和我妈。第六颗球打进。
他来换欠我们母女的债,而你也长大了。第七颗球打进。
天底下不是所有债都能还,而他对你则欠下了新债,他很想知道你的消息。第八颗球打进。
于是我们就“偶然的”认识了,我们通信,是你父亲想知道你的消息。台面上只剩最后一颗球。
然而莺莺打不下去了,收杆。因为,父亲死了,真的是真死了。莺莺一直都在说,你父亲。却从没说,咱爸。


当一场浩大的骗局在你面前被坦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愤怒,失落,委屈,还是悲伤。浩汉拿着台球杆在一旁听完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一言不发看着莺莺一个一个打进台面上的球,就像一层一层揭开少年时的疤。


莺莺把球半轻半重地塞入球网,一切尘埃落定,开门离开,“你消化一下吧”。

讽刺的是,浩汉眼中神话一般的父亲,不是死在搏击风浪中,而是喝了酒,抽了烟,点了房子,烧死了。


“每一封信都是我写的,”所以莺莺在乎浩汉;“只不过后来,只剩我一个人读了。”所以莺莺在乎父亲。


然而2013年,莺莺只在这个小镇,开了一家小台球厅。所以她留不住弟弟浩汉。浩汉在外打拼了10年,却只有一部车,又要送江河入职。所以浩汉载不走爱人莺莺。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浩汉临走前刘莺莺沙哑着喉咙告诉他这个道理。我想,浩汉对莺莺是放肆,而莺莺对浩汉,则是深沉的爱。既有男女之爱,也有姐弟之爱。


骗一个人19年,浩汉难过,莺莺又何尝好受。骗人的人永远比被骗的人痛苦,在她根本不想欺骗的前提下。命运可笑地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用一种以为是偶然,但是其实是必然的方式。


“你有我的一切联系方式,走吧。”。潜台词是,“我等着你回来,在任何你想回来的时候。”。


于是浩汉上路,他甚至还没决定选择哪种情绪接受这个现实。那个注定要错过的好姑娘,转身离开,在新的一桌台球里,踏上释怀之后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阿吕】


阿吕这站,叫无情。


他用高超的骗术,印证了歌词里那句“当一部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回头再看,你仍然不知道他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我宁愿相信,他说的话都是真的。


你永远猜不到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遇见阿吕。一个计划之中的转弯,一次计划之外的停泊,每一个转角都有可能遇见未知的旅人,但又未必就是他。

阿吕,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或早或晚,迟早要出现的那个人。

他幽默,豁达,身上背负着千山万水的情怀。他行程十几万公里,心中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遗憾。他生里来,死里去,看着最亲爱的人离开自己,又用自我的方式将她铭记——即便那不是真的。


阿吕像一个悖论,你希望成为他,但又抗拒成为他。他说,小伙子,你应该多出来走走的。江河下意识地反抗,可是我的世界观和你的不一样。于是他笑了,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江河无从反驳。


终究无法抗拒阿吕的魅力,于是你信任了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可交,甚至愿意和他一起上路。你满心期待,准备转身告诉他这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接着你看到了他的背影。你不确定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能站在原地傻傻等待,心中怀有最后的欢喜。直到他放下了所有你的行李,也卸下了你所有的期望,你到那时才相信,他给你上了一课,却无情地收了高额学费。

或许他死了,和可笑的nt3m5p卫星一样没升空就炸了,因为在高温环境下,汽油车是吃不起柴油的。或许他没死,和旅行者1号一样冲破太阳系,运气好驾着骗来的车,回到东莞卖车买摩托娶个懂他的新老婆。


他到底叫吕洞宾,还是叫吕行者?总之,在放下马达的那一刻他驱车飞驰消失,走上荒凉的平凡之路,同所有人,后会无期。


【江河】


江河这站,叫兄弟情。


胡生对江河老师的评价是:“他人很怪”。连胡生都觉得他怪,东极岛民自然觉得他更怪。


自带“说教”光环和“全知”光环。书本上的东西,他全都懂,而且有个“我教你”的口头禅——“这是比例尺,我教你啊”,“我教你啊,面包和辣酱……” 面包夹辣椒,工作靠分配,不喜往上爬,从事小教12年。周沫说他不思进取。如果你跳出电影看这么个男人,估计哪个女的都不愿意跟他,窝囊。


然而就像阿吕说的,“有时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懂,这就够了”,对于浩汉,那个人是胡生,而对于江河,那个人是苏米。


三叔那条线,原计划该是“警察”查房,然后捉奸,敲一笔竹杠。一向正气浩然的江河表现出了一种少有的霸气,锁上门,踹开窗,带着苏米和浩汉开溜。这一切都是为了苏米那句“你要保我”,然而在全过程中,这种霸气只是一种看似冷静的霸气。因为他完全可以让警察进来,说这是我朋友和我妻子,这样或许胡生也就不会消失。在苏米“你要保我”的催化下,江河激发出的是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为了这个一见钟情的女子,一改以往“动口不动手”的儒士风范,做了带她一起上路的冲动决定。于是根本来不及思索,夺窗而逃。但这逃也是非常有趣的,来看看在“身败名裂”的危机关头江河的整套下意识动作:先送苏米出,再给苏米鞋,指了奶色的车,扔出行李,再掩护队友离开,随后自己跳窗,拉上心爱的女生,冲上车,并一度在惊吓中驾驶不肯让出方向盘。这套动作考虑全面几近完美,如果不是逃跑这个目的,那简直可算作《如何成为一个女生心中的男神》的教科书范例。在这样有情有义的男子面前,我想没有哪个女生不会对他产生好感。


此时镜头不断切换优雅的苏米,紧张的江河,腿麻而龟爬的浩汉,背景音乐重复苏米敲门进入时的诱惑音乐——于苏米这只是一个排演了不知多少遍的局,于江河浩汉则关乎“身败名裂”。这样的对比冲突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正搔到观众的G点,舒服的不行。


“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江河认真了,或者,还没回过神。但无论如何,他单纯的可爱。


谈谈即将分别的时候。阿吕开走了浩汉的车,两兄弟在经历了一路和谐之后,终于在最后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矛盾。江河觉得他一定有苦衷,情有可原。浩汉觉得事实放在眼前,何必用那种话安慰自己。转而产生了彼此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谁都劝说不了谁,于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斗在一望无垠的道路上展开了。这场闹剧越发强烈——直到nt3m5p轰然升空,缓缓上扬,又忽然爆炸。


在江河心中,他被阿吕“你连世界都没观过”的话刺痛,因为说到自己痛处,所以他相信阿吕没有说谎,有苦衷。然而看到连阿吕的梦“破碎”了,还没迈出第一步的自己,又去和浩汉争论什么呢?


在这一刻,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想到《秒速5厘米》的那个片段。吐个槽,两人打得很出戏,即视感全无,根本不像是动手打人,这是我唯一找出的两个男主演的不好的地方。


在火箭残骸旁,两人最终告别。此时江河已经发生改变,他从一开始关注“入职”到关注“横穿整个中国”。改变他的,是阿吕,而浩汉与之刚刚相反,他的回复是“那有什么意义呢?”。此时浩汉也已发生改变,他从关注“横穿整个中国”到关注“意义”。改变他的,也是阿吕。


马达一定会选择江河,因为狗比人清楚,在没水,没车,没朋友的境况下,浩汉原路折返,能不能活着走出这戈壁,都是问题。这是马达设定的第一个必要。


马达设定的第二个必要,就是印证江河之死。一会再说这个问题。

说说让人觉得甚至有些生硬的“后来”。


一遍的时候,觉得这结局简直草率。直到再看一遍的时候,我似乎看明白了点。


江河回到东极岛时,下着大雨。然而东极岛的柴伯公雕像,就是那个自由男神,居然举着燃烧的火炬!


大雨和火,在东极岛之歌的尾声出现过短短一瞬,毫无疑问,火燃烧了一刹那,就熄灭了。然而在结尾,大雨之中火炬居然熊熊燃烧在天际。


然后是幽灵导游的出现。全场景,只有江河一个人在山上走。


接着是无厘头的“80集电视剧”和“观影狂潮”,以及超越《继承者》。这里又有个很大的矛盾,电视连续剧怎么能用“观影”呢?而且,这样天马行空的介绍甚至扯到韩国收视,未免也太天马行空了吧?最后导游的话是,“要买纪念品的朋友请往这边走”,整组画面依然是江河和山头。莫非是平行时空里天上的街市?
是否能这样大胆猜测,唯一解释的是,“后来”不过是江河《旅行者》里的镜像。也就是把小说里的象征性描写语言以画面的形式展示。柴伯公的火代表理想自由与探索之火,在现实的滂沱大雨面前依然熊熊燃烧。幽灵导游则是反映了东极岛被建设的十分繁华。


于是后面的情节也顺畅了起来。在《旅行者》这部书里,江河依旧没忘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东极岛又有了学校,于是你看到了孩子们满街跑。船上电视里放着火了的周沫,那个理解他,告诉他人各有志的女子(浩汉则一直对江河小教12年表示不屑)。跟他之前向浩汉所承诺过的那样(当时两个人在没有挡风玻璃的车里,最后还飘来一张报纸砸在浩汉头上),他没有给浩汉一个结局,而是把最后留给了苏米。船上,苏米依偎在他的肩头。


这是《旅行者》的结局,不是《后会无期》的结局。苏米要出国生孩子,江河在西藏支教,同时丢失了苏米的卡片。如果最后的“后来”是真正的结局,那么两人相遇的概率是多少?这部电影还会叫《后会无期》么?


这或许就是江河的一场梦吧,《旅行者》中,江河的幻想的镜像。

江河篇的最后,说说江河之死。


一开始,我以为江河不会死,他会安静的在西藏写字,教书。然后一个细节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没错,就是【猫狗人】。电影里一个出现了2次的npc。摘录猫狗人原话如下: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6年了,可是一直没什么朋友。我养了4只猫,可是大家都说应该养狗诶,男的嘛,我觉得狗啊,是一种需要陪伴的动物,我是很喜欢狗的,但是我没有勇气养,可是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就看着窗外的车流,我觉得这个世上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人想听我说话。”
然后节目到点,猫狗人的话被停掉。
“你好主持人,我今天终于迈出了这一步,我把那4只猫送给朋友了。我养了1条狗。”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吗?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这就是两个故事:4猫换1狗+抱狗自杀。


这说的不就是江河么:怪,所以没朋友。4只猫,苏米、胡生、浩汉、阿吕,换1只狗,马达。这不就是这条无期之路么?到了西藏,他算是迈出了一步,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那个地方,除了马达,以他的怪异,似乎叫不到朋友,而且那个地方,有几个人能通他在一个水平线上交流?写完了《旅行者》,他便没有什么期望了,苏米不知何处,而他又是个“等着分配”“不会争取”“不喜欢往上爬”的人,在没有什么动机,让他上路。


于是这个不喜欢往上爬的人选择下落。


“那我可以再迈出一步么?”“当然可以。”“我们现在在天台上。”


我们是江河、马达,当然,还有他紧握着的《旅行者》里的浩汉、阿吕、胡生、周沫、莺莺。以及靠在他肩头的,他再也找不到的,苏米。

【浩汉】


浩汉哥。整部电影的灵魂和泪点,他是很多台词的注解。是“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的最好注解。有时候你真觉得,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像极了浩汉。


浩汉这站,叫绝情。


他也是骗子,不过他自以为是的觉得能骗了所有人,其实,他只是骗了自己。


在胡生眼里,“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幼年丧父,“出海捕鱼4年、出租车司机开了3年,跑运输2年,幼儿园保安干了1年。”。于是他买了一辆米色的车(但所有女人都会叫:哇,奶色《1988》乱入),“想回家乡大干一场”。


然后就发生了开始的那一幕。东极岛最后的岛民们开了一场演唱会,估计是庆祝“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主题是离乡歌唱晚会,晚会上,还很可能演唱了岛民们为了歌颂小岛而创作的《东极岛之歌》。就如同电影里播放《东极岛之歌》时的画面一样一样的,目的很简单,反讽。


浩汉哥在胡生的叙述中出场,他在台上的神演讲一语成谶:“我今天上了这个台,就不怕自己下不了台,现在我要说,我们要……”


回头再看,发现几乎所有的关于浩汉的剧情似乎都在讲,他怎么威风凛凛的上台,又是怎么“不怕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然后话筒扩音断了。这是必然的。电影场景里里,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把音箱都拉走了。


介绍一下这几组镜头的电影场景,台上是话筒和乐谱架,台下是小板凳。浩汉哥登台时,台下观众坐着塑料小板凳鼓掌,从下台演员的装束可推知,节目不是大合唱就是诗朗诵。胡生说了,他和他的两个兄弟,也就是江河浩汉是最后离开东极岛的。所以基本可推知晚会主题可能与迁居离乡有关。


至于浩汉上台没说完的那句,从他和江河胡生的对话和遇到阿吕之后那天晚上的对话可基本补全:“现在我要说,我们要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东极岛建设成海上丽江,那片海岸上的沙滩,可以建成阳光沙滩(Sun of beach)……”。

然而,没人鸟他。除了胡生:“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胡生的欣赏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整个家乡都已经破落到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家乡的一条路还没有一辆车宽的时候,浩汉是整个东极岛唯一有勇气重建家乡的人,他的梦想是【振兴家乡的旅游业】。所以,【浩汉是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他爱自己的家乡】。也可以把这当做歌词里“当每个繁星抛弃银河的夜里”的注解,浩汉,就是那个繁星。


然而事实是:虽然浩汉满地都是“朋友”,他自己还是被家乡轰走。以送江河之名上路,顺路拜访周沫、莺莺。


这还不是浩汉上路的全部原因。在振兴家乡旅游业这个梦想受阻之后,他希望通过这一路的冒险,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历练。希望可以遇上一些人和事让自己强大,甚至可以帮助自己,振兴家乡旅游业。而且,他的新车需要上路,不然不是白买了。这辆车在他眼里,是他可以对江河、胡生臭屁的资本。你看,江老师,我至少现在能用这交通工具送你上路,我还在外面认识不少人,满地都是我朋友,哪儿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


至少在出发时,他是这么想的。


当然,也有一丝悲壮。“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或许你没看懂他决定烧掉自己的房子的意义。这个行动的台词是:混不好,就别回来了,要像出海搏击风浪的父亲一样,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从后来莺莺谈到信件中的内容可推知,浩汉有轻微的恋父倾向,或者说,崇拜父亲。


戏剧的是,爆炸过后,浩汉的房子没有倒。反倒是胡生和周沫的房子倒下了,从《后会无期》曲子放出是浩汉安慰胡生的动作可佐证胡生的房子倒了,后面和周沫的对话可佐证周沫的房子也倒了,所以剩下没倒的,是浩汉的房子。然而房子倒了的,周沫和胡生,安然无恙。房子没倒的浩汉,却真的客死他乡。这房子能留下,也算是一个念想。供若干年后,胡生、莺莺、周沫凭吊故人罢。这或许可以微微算作为浩汉之死埋下的第一条线。


然后三人上路。


周沫篇已经分析了二人的感情,周沫其实是喜欢浩汉的。然而此时浩汉心里只有莺莺,他来找周沫的原因,一是单纯看周沫,因为两人儿时感情好,二是看周沫混得好不好,能否成为他振兴家乡旅游业的合作伙伴。然而周沫只是个替身小演员。在影视基地的路上,浩汉似乎有种撮合周沫和江河的意思,仔细看会发现,江河一直和周沫谈论人生,浩汉一直在和胡生嘻嘻哈哈,而除非周沫主动询问,浩汉不会主动挑起话题。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心怀愧疚,二是避嫌不想让周沫旧情重燃。


在江河苏米线里,浩汉则继续扮演撮合的月老角色。因为他知道江河木讷怪异,满口说教惹人厌烦,能让江河产生爱意并且也对他产生爱意的女生不多。浩汉处处为兄弟江河打圆场:“但我要跟你说的是,我们两个都在帮你,尤其是我旁边这位。”,“从来不知道替自己争取一下”(为兄弟鸣不平,同时恨铁不成钢),在白客过来寻事时“休想动我朋友”,小声提醒江河“昨天晚上这是个局”,拉开白客“让他们聊”,在宾馆发现的可疑车辆追来时快步赶回加油站,在江河加了柴油后也没怎么发火,甚至快步走上三叔面前“你这样不对啊”要给“三叔一个忠告”,只为了给江河与苏米博取一点机会,那半句被三叔忠告打断的话非常直白“你怎么说我都可以,但我朋友……”……在与自己无关的这条线里浩汉从没酱油,而区别于浩汉莺莺线里,江河的酱油。因为浩汉知道,江河这傻小子,根本不懂女人。然而浩汉这样淡淡的关怀以及包容,却丝毫没有,充斥着现下主流价值观的基情四射。而就是让你简单的感觉,来自兄弟的那一点支持。这在于二人的演技和语言动作的设定。你单纯分析两人的人设,一个臭屁,一个闷骚,这特么不就是标准的攻受二人组么,但你代入电影去看,你就不得不佩服台词、动作、演员对角色的拿捏的功力,因为这么攻受的人设,你却能看出微微的兄弟情。然而兄弟情不就是这样的么,不需要太浓,我懂你就好。


三叔这个人非常经典,可谓句句成谶。明天单独拿来分析。他那句“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和“汽油车不能加柴油。”绝对是对这一路旅程的注解。


然后是浩汉的失误,在回答电台主持人“是智障吗?”这个问题时,给出了“啊,是。”的回复。导致胡生因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呼而放弃与电台取得联系,从而回到东极岛的结局。


接下来是浩汉满地捡钱的情节,这就是转折的分界点。掏手机的一个意外,导致钱掉,导致晒钱晒卡片,导致车挡风玻璃被偷和卡片丢失,导致两人耽误行程遇上阿吕,导致车被偷,导致浩汉锐变,导致二人分别,导致浩汉之死。卡片丢失,导致江河与苏米失联,间接导致江河之死。这么一看,这个小细节的设计,关系到后面一系列的大事件发生。可怕的蝴蝶效应。


两人带上头盔继续上路。江河提出写《旅行者》的想法。这时有一段很关键的对话。浩汉:“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江河:“不,浩汉,那个位子不是留给你的,有很多话我们在生活里说不出口,所以在书的结尾,我要对苏米说:”然后是尼玛一张报纸。这里通过《旅行者》的暗示,表明在最后,也就是结局,浩汉不会出现。结合最后一幕,那段“最后一面”“最后一句”,可基本推知,浩汉死了。


夹蛋那段又很有寓意。我们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达成目标,发现结果是各种失败。当成功近在咫尺,却功亏一篑。你换一种方式达到目标,然而这时候你才发现,这目标早已不是你想要的了。这概括这段旅程的意义。三人以习惯的方式上路,却一路囧途,各种失败。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功亏一篑车被开走了。换作步行走到目的地的时候两人发现,和当初各自想要的相去甚远。江河想去入职,可却受阿吕影响,产生了“横穿整个中国”的豪迈。浩汉想去探寻冒险的意义和情义的价值,一路走来,他发出了“那也比情义这两个字寿命长”的感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是让浩汉三观第一次崩坍的19年欺骗,在莺莺篇里基本分析清楚了。浩汉的对莺莺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喜欢就是放肆”概括了,而莺莺对浩汉的所有情感,都被莺莺一句“带爱就是克制”概括了。浩汉还能说什么,只能将放肆克制,然后选择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心情。离开。莺莺的离去,浩汉的第一根支柱倒塌。


在这里顺路提一下浩汉的父亲,“带的走的留不下,留不下的别牵挂”,这正是浩汉父亲的写照,他带浩汉来到了东极岛,却没能把浩汉留在身边,所以浩汉父亲离开的时候,起初的打算一定是不再牵挂浩汉。然而那是他亲生的儿子,怎么能不牵挂。子如父,两人虽然表面看似洒脱,但却都不能做到真正洒脱,因为此时浩汉心中,尚有【情义】二字牵绊。


当浩汉知道父亲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第二根支柱倒塌。儿时坚持的,崇拜的都是假的虚无的,没有搏击风浪,只有死的窝囊。


之后浩汉心情低落,在浩汉计划的行程里,在他没把握的周沫和有把握的莺莺那里,他都没有找的他想要的—【事业】和【情义】。不过想到未知的远方,他又悄悄鼓起勇气,因为他除了相信一定有让他为这段旅途的意义作注解的人和事出现,对江河的询问,他只是搪塞了一句“没事,还是送你去入职要紧”。这和之前“你就等着看好戏吧”的胸有成竹形成巨大反差。意在点名经过此事,浩汉元气大伤,你看,这时的他早没有我的朋友满地是的臭屁得意了。


所以这时候他帮江河想了一个结尾,就是电影最后的那段结尾,浩汉用来用以自我安慰,却没想到让所有人为这句话做了注解。电影此时的场景,和电影结尾的场景完全一致。可断定故事结尾是从这里剪出去的。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女儿情》这首歌的生硬插入,就像是打断场景一样。这是电影叙事的有意为之。


《女儿情》这首歌的插入其实也是有深意的, 在《女儿情》的进程中,司机换成了江河。而后浩汉为了给自己打气唱起了歌,结果马达出场。


至于马达的意义,已在江河篇做了说明,不再赘述。从二人收留马达时,马达就注定选江河,因为你想想看,马达是怎么醒来的?浩汉一巴掌扇醒的。我不知道狗记不记仇,反正如果黑这部电影的人被醍醐灌顶的扇了一巴掌,他们肯定记仇。


带马达上路的时候,你已经能明显感觉到浩汉的无力感:“连家乡都没了,哪来的什么家门,我们跟野人有什么区别。”之后是更大的迷茫,他们进了迷宫,“你确定是这条路吗?”,“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啊?”。这里江河问浩汉,其实都是在打自己的脸。大家还记得江河出发前对胡生说过什么吗?“至于其他的,我都安排好了。”你看江河是地理老师,他能准确的说出nt3m5p的含义,然而让他真正走在路上,他却只能不断询问浩汉路走对了没。然而浩汉嘴上一直说“确定”,但二人始终在迷宫里打转。其实就是在说明,在人生旅途中,江河浩汉迷失了,江河的百科全书在现实面前毫无用场,浩汉开着车原地打圈圈,还不承认自己迷失。情节这个时候就是在攒大招,让二人一直掉血、掉血、掉血,只为了槽满憋一个人的上线,带二人走出迷茫。

于是阿吕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为了让江河浩汉从“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中挣扎出来的神一般的“骗子”。这个角色设定的恐怖就在于,他让二人没有看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路”,而是把二人带到巨大的精神狂热中,然后一骑绝尘。你看,走向平凡之路的人都会活得好好的:周沫、胡生、苏米、莺莺。阿吕带着江河浩汉非要在这么一条平凡之路上另辟蹊径,什么卫星啊,一号啊环中国啊之类虚无缥缈的,结果这三个人,少说生死未卜,按我的看法,导演编辑就是把他们往死里写的。


为什么。你们说,这个世界,需要阿吕这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么?阿吕就是带他们上路,可惜却把他们丢在半路,于是江河浩汉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之中,就是所谓的信仰缺失。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在自嘲。

很明显,浩汉是不喜欢让阿吕同行的。但队友送人头,没办法,阿吕上车了。浩汉开始开始瞧不起阿吕的,因为我有车你没有,所以他说“14万公里算不了什么。”随后,的这个回答,让阿吕一度成为旅途的掌控者:“我为的是自由,而你却是为了生活。”这一句,让阿吕逼格或者情怀立马爆棚。吐个槽,这句话的句式怎么那么像苍老师的某句名言啊。此时浩汉依旧不依不饶,逼问之下,阿吕说出了摩托车被偷的窘境。说的时候阿吕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有所隐瞒。估计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对阿吕的解读一直是双线并且互不冲突的,你可以认为阿吕一直说真话,也可以认为他一直说假话,也可以认为他一会说真话一会说假话。在没有肯定证据和完善想法前,个人倾向是阿吕一直说真话,半夜在行程上与江河产生矛盾,然后决定偷车完成所谓的理想。


这里有个地方其实在印证其实阿吕说的不全是真话。过隧道的时候,高呼“我不在乎”,然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隧道有多长。于是越过隧道后,缺氧的他说了句:“这隧道怎么这么长。”
说明,对这段跑了6遍的路,他确实不太熟悉。之后只听到浩汉的一句英文,就自信断定浩汉是教书的,“我悬崖都摔过好几次,一般人的职业,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句打脸也能看出他并不是那么的神。


但是这并不妨碍浩汉的改变。因为阿吕的出现,他开始对旅途重拾信心。原因是,他们在阿吕的带领下找到了路,注意路是双重含义,地理意义和人生意义上的。浩汉甚至在小解后对阿吕说出了要和他一起骑摩托车回到东极岛上的想法。“放心吧,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浩汉这么说,可推测,他的计划就该是送江河到站,卖车买摩托,和阿吕一起做一个“伟大的骑士”,拍照片,写稿件,让人们认识东极岛,这样家乡的旅游业就可以振兴了。


从此刻起,浩汉满血复活。但这次的复活,却是为殒命做铺垫。


在电台里,有个老女人问大夫男根固本丸的事,我曾经一度将之与阿吕的那句命根子肯定硬联系起来,认为这女的是阿吕的夫人。但阿吕帮二人走出了交警检查的困境,这说明阿吕跟这一带的交警很熟,于是我放弃了这样的分析。要知道,浩汉开的可是无照车,一路没走过车多的路。


接着阿吕给浩汉和江河讲述了同学会和老婆的故事。然后浩汉发现,这个人和自己是多么惊人的相似,阿吕的同学会和浩汉的上台下不了台不过是一个故事的两个讲法而已,你大声疾呼,结果是,根本没人鸟你。浩汉就是那个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的人,结果,真的只有一个人懂。而那个人是胡生。


接着是那段nt3m5p。这玩意我反正是没百度到,但是确实有点神,你想,芬兰卫星,印度发射,追赶旅行者1号。产地,发射地,目的地的联系太微弱了。或许历史上真的有,恕我孤陋寡闻。对这点,做个标记。留待之后查证。这个晚上对主线构成影响的是两件事,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产生。旧矛盾是头盔事件,被nt3m5p解决。新矛盾是行程安排,江河高呼,“可是我明天要入职诶”,阿吕根本不鸟,“我老婆如果能看到nt3m5p发射,一定很高兴”。车主浩汉的回答其实很明确,不看卫星,送江河入职,“我恢复得很快,男人嘛,不要为儿女情长的事情所牵绊,最重要的是事业。”这就是在告诉阿吕,别想你老婆的事了,搭着我的车,要听我的话。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偷车事件。阿吕也给了二人答复:“今天是旅行者1号,冲破太阳系,进入浩瀚宇宙的日子。”“他这样在太空孤独的漂流,只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所以,我,吕行者2号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你们这些菜鸟,挡不住我的。这话里的深意,浩汉显然没听懂。


阿吕还有一句是说给江河的“有些人,一辈子只蜷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此时音乐走起,天光微醒。这句话算是点醒了江河,这也可能是江河为什么江河一直替阿吕说好话的一个原因吧。


然后是猫狗人之死,已分析过不赘述。


如果你对半夜的矛盾有预设,阿吕接下来的偷车计划就特别明显了。先让二人休息一下,自己去试车,试了一下,浩汉没察觉,他就开走了。中途放下照片,马达和行李。他还不想害死两人。


于是浩汉当着江河的面,又一次重复了开头的打脸画面,威风凛凛的跑上台,高呼着自己不怕下不了台,说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豪言,看着话筒没声——车被开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此满血浩汉回到濒死状态。自己在旅途中建立起来的第三根支柱倒塌。车换摩托的骑士事业,和刚刚建立起信任的情义顷刻间化为乌有。要注意,浩汉一直在强调的两个东西,事业和情义。现在都没了。活着对他而言的意义,只剩下一个,送江河。


江河说阿吕有苦处,阿吕则说自己有痛处。当情义,事业都消失了。浩汉只剩下疼痛的自己,车没了,自己再没有臭屁的资格了。甚至一贯斯文的他在此时爆出了第一句粗。


江河依然对阿吕的话奉若神明,重复着“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骗了自己那么久,浩汉也第一次承认自己“我是没什么事业的”。“但我不会出来作孽”,我着谁惹谁了?凭什么我的车被偷”。这句话更像是在帮导演说。韩寒既视感:我是没什么事业,但也没出来作孽,凭什么我就代笔了?于是我就拍了这部电影,然后告诉黑黑们,韩仁均先生就藏在片场工作台的抽屉里,我只要不知道该怎么拍了,就打开抽屉问韩仁均先生这是该用仰拍啊还是俯拍啊,韩仁均先生就会告诉我,世事难料啊,难料啊,难料啊——568包钟,868包夜。


江河继续为阿吕辩护,浩汉直接归因于两人世界观不同。江河那句没讲完的“可是”笔者估计是想说,“可是阿吕说的对,我连世界都没观过,根本没有世界观”


然后是呼应开头的桥段,照片洗出来了。上路时浩汉说“未知旅程,合影留念。”然而结果是——“好不容易拍张合影还没有脸……”。哎,没有脸。


然后是浩汉很没有理智的把责任推给江河,浩汉什么都没了,也只能在江河面前,当一回马后炮教训他一番了。“我好心送你,你乱勾搭女人,把胡生给丢了,乱信任男人,把车给丢了,还替别人说话”平心而论,这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两人都有责任。


两人的争执非常合理,被真善美和阿吕洗脑的江河党们是阿吕的忠实粉丝,而车被偷了情义事业都没了一无所有就等着慷慨赴死的浩汉派是阿吕的铁杆黑黑。谈到妓女问题,两方动起手来。


这时秒速5厘米上映。然后炸了。这个炸不是两个王也不是四个二,是一定具有象征意义的。阿吕的理想破碎了,这就像是你拉着你老婆去看胸口碎大石,结果却看到了大石碎胸口一样。


这种失落,相信江河浩汉都感受到了。


于是打斗似乎都变得没有意义,跑到这大戈壁图的是什么,难道是和同行伙伴solo么?显然不是,这个爆炸,让二人重新回到,定义目的的问题上。


当然,江河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翻过山头就是入职地。但他却变得非常不安,你看江河不断重复的那句话:“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完蛋,这荒凉戈壁我来教书,不就是有把我圈在一个角落么。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江河自杀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浩汉的目的呢?周沫是个伪后没起来,莺莺打野打废了,本来以为有个很牛父亲光环居然是个毒buff。打钱不容易,半路鸟被杀了装备直接让敌人运回血池。先知江河跑去送人头,请问浩汉怎么打?谈个求目的。


温水煮青蛙,《1988》里的经典桥段,表达两人对现实和自身的不同看法,是个人就懂不解释。


结局很好理解。焦躁的江河和绝望的浩汉。一个从沉睡的世界观里决定苏醒却注定只能继续沉睡,另一个连世界观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马达注定选江河,因为浩汉没水没食物没交通工具,原路返回,基本就挂在戈壁里了。江河这个连世界都没观过的人,早忘记浩汉怎么回去这档子事了。他现在满脑子就是,完蛋了,我被圈住了,人不应该永远蜷在一个角落的,怎么办,完蛋了。


浩汉最后说的几句话很耐人寻味:“我要去忙我的事业了”然而他自己也说了“我是没什么事业”他还在不遗余力的骗自己,或许只不过是在赴死前保留他一贯臭屁的高姿态。“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候的浩汉已经心力交瘁了,根本不再去想出发前“横穿整个国家”的豪言壮语,更别谈意义了,能当饭吃么,能当车开么。“你不适合在这个社会上混”,此时的浩汉依然懂江河内心真正的想法,浩汉知道江河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绝境中,被现实的锅盖死死盖在荒凉戈壁,却生出了一颗跳出蜷缩之地的心。所以狗给你吧,至少可以互相陪伴。于是他放下狗,头也不回就走了。他知道狗不会陪他一起赴死。所以一眼都没回头看过。


当然浩汉在死之前依然选择欺骗自己,我这种人,哪都是朋友,狗你留着吧,我走了。


浩汉真的就走了,他没有平凡之路可走,他无路可走,在一无所有的戈壁里,和所有人,后会无期。


最后看到东极岛胡生目睹东极岛开出绚烂烟花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觉得这就像是《飞屋》里,最后那个房子落在老人设计的那个地方。虽然江河浩汉都已长逝,东极岛这个在浩汉眼中“多好的概念”还是成为旅游胜地。浩汉【振兴家乡的旅游业】之梦,终于成为现实。我想胡生必是代替浩汉看到了东极岛的繁荣,如此九泉之下,浩汉也可瞑目了罢。然而胡生,却只能在东极岛上,等江河浩汉,一个又一个三年。

看完几遍《后会无期》;听《平凡之路》《女儿情》《QSS》,真的,可以飙泪。

或许这真的是一部第一遍笑,第二遍笑不粗感到沉重,到第三遍泪目的电影吧。也或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

对于普通青年,它就是一部喜剧;对于文艺青年,它就是一部文艺片;对于喜欢作死磕细节的2B青年,它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公路片.

6 ) 来,谈谈我看到的成长以及其他


1、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

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没有那么多争执哭喊。
所有的剧烈反应都闷在心里,默默地爆炸、破碎、倒塌,然后消化。
表面上云淡风轻,顶多一场闷酒、一趟远行或几天大觉。
醒来后还得洗脸上班。
这是真实的成长,所谓“平凡之路”。


2、

重听了朴树的《我去2000年》,对时代变迁和青春的描写可谓完美,音乐性也无可挑剔,边听边下跪。
《平凡之路》并没有像当年的朴树那样精致,却牢牢掐中我的泪点。

曾经,我希望我喜欢的歌手都会永远“像个孩子”,柯本、JimMorrison、张楚、朴树⋯⋯
我理解现实残酷,所以希望有人可以真的“永远年轻”。哪怕大家都变成了苦闷的中年人,也还想看着他们保留曾经坚信的那些东西,始终风华正茂、不关心柴米油盐。
当然,都是些幼稚且残忍的一厢情愿。

朴树们、张楚们面对着周遭的飞速变化一定是不适应的。他们的天真和才华变得极为脆弱,崇拜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帮助。
于是他们消失,用及慢的速度适应现实。
还好今年他们两个又都开始了创作。
对我来说,这也是《平凡之路》的泪点——他终于走出来、试着拥抱现实。他如我们一般也在实实在在地成长了,而为此所写的歌依然动人。

平凡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意味妥协。
平凡就是接受——接受现实,接受自己该有的样子,不被别人的要求或标准左右,用心走好适合自己去走的路。
平凡是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去他妈的统一标准,去他妈的金钱至上,去他妈的所谓成功。


3、
电影里的这一程,几个青年上路,有所求,却没得到任何答案,最后还是各自奔前程。

出门看世界,最后留在心里的并不是沿途风景,而是跳出生活之后对生活的冷静旁观和理解。

我常说单纯的旅行很容易,稍有不顺换个地方便可以重新来过。看似“抛弃一切的勇气”,实则“逃离现实的借口”。
日常则不同,兜兜转转回到原地,还是得面对自己和那些问题。无法逃避,必须和这个漏洞百出的躯体共度一生,修修补补,原地跌倒原地爬起。能将日常过好才是真的强者。


4、

回到影片本身。

电影笑点很密,有些点很怪,笑起来像是苦笑,所谓荒诞。
开头不太容易进入,旅馆开始节奏便好起来。
看似松散,但是有一股劲儿始终温和地扯着人往下看。除了开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尿点。

尤其喜欢袁泉一段。她淡漠地讲出残酷的现实,像是说着别人的故事,尽是隐忍和冷静。她站在街边轻轻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声音微弱,却仿佛猛烈一击,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这样的姑娘,对现实看得清楚,但不愿彻底熄灭幻想。当幻想不得不破碎的时候,也只是安静看着,仿佛能承受住整个世界的坍塌而毫发无伤。

台词的逻辑上像是自己和自己玩辩论游戏。
传达严肃的道理,然后嘲笑它。
努力地建构观点,然后解构它。
一边煮鸡汤一边倒鸡汤。

歌曲除了大家之前听到的,还用了万晓利版的《女儿情》。是我曾经无限循环的一个版本,在电影里听到要泪奔的节奏。

电影标准层面的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来,但影片结束后我却只能说“喜欢”。
没有具体的理由,像喜欢过的很多文艺片一样,它制造了一些极为感性的情绪,恰好打到我。
从导演第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超出预期。


5、

有人说电影是制作幻觉的,应该让观众到电影院里做梦,这样才好卖。
按照这种标准,《后会无期》不是一个好的商品,造梦又拆梦。

生活中可供我们做梦的东西很多——偶像剧、游戏、励志故事⋯⋯为了能把消费者催眠,能力超群的商人们成功地创造着商业奇迹。
所以像韩寒映后自己说的,让擅长的人去做擅长的事。

对我来说,喜欢它也许就是因为它没有纯粹造梦,让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无奈、消化着同样的遗憾。
没什么大起大落,时常矛盾满面。
所以自嘲,嬉笑,或者沉默。
平凡又不甘平庸。


6、

所以,总结出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啧啧。
就这样不停地挑战生活,再与之言和。



7 ) Que Sera Sera该来的总会来的

原题是“喜欢韩寒的人和喜欢郭敬明的人”。这篇影评是分三段的,已经用分割线划界。若有不同兴趣的人,请各取所需,选择阅读,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 第一段是电影观后感(有剧透,慎入)7月30日更新;第二段是最开始上映前写的对别人评论的评论,7月19日更新;第三段是观影前自己的一些完全电影外的碎碎念,7月28日更新。 ———————————————————影评分割线——————————————————— 开始我很奇怪,看过这么多电影,这还是第一次整个电影院的人一起坐到字幕结束,恍惚间觉得我是在追剧,因为觉得剧情还没说完,放完这一集后面应该还有一集似的,而且电影院里所有留下的观众如果都是青年人就罢了,可是前面坐着的人中既有白发又有垂髫,后来一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待过的电影院第一次放完字幕才开灯而已,我想多了。 总体来说电影比我想象中的好,可以打四星,减一星增加未来进步的空间。至于票房,即使韩寒导演他自己不是很在意,但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还是要考虑制片人,投资方以及其他合作者的想法的。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应该是能帮投资人赚不少的,这也为将来增加投资人对他的信心而打下了基础,如果有下一部影片的话某些条件会更为充裕。 公路片的好处是,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点插入任何一个和你之前的人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奇怪故事和拥有奇怪故事的人,而不用负担他之前和之后的人生,如同萍聚,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这也是喜欢“在路上”这种状态的人所向往的一种新鲜与自由。 但是导演韩寒在这部片子里对那些配角的出现并没有全部处理成“萍水相遇”,他加了两个“久别重逢”。这样整部片子就同时有了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当梦想信任之类的东西破灭的时候就会格外惨烈。 第一个“久别重逢”是浩汉去探望几年没见的青梅竹马的女孩周沫。认为背井离乡就是出人头地的周沫微笑地说着有好几部戏等着,而实际上出来几年了还只是个龙套替身。小地方出来无依无靠没有背景的姑娘,能有多少机会呢?她对浩汉是有感情的,但是浩汉的追求,她的追求,甚至无法问浩汉是不是喜欢她,他们都是不会在一起的,一开始周沫就很明了,所以她没有挽留只是婉转的表示混得不好就来找她,那个回头浩汉不会知道,但是我却记住了一双这样望到人心底的纯澈如水的眸子。 浩汉,江河,周沫,他们的名字都带着三点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东极岛四周被水包围,所以才会取带水的名字。或者取带水的名字是因为水是不断流逝的,而他们三人的状态也是如水一般漂泊流动的,因为胡生的名字就没有带水,生于斯长于斯,他是留在岛上的。 我的家乡也靠海,每次站在大海边,我经常会想到三种人生: 一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是御风远航搏击巨浪,还有一种是随波逐流顺水行舟。胡生应该是第一种,浩汉是第二种,江河是第三种,而周沫可能是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 第二个“久别重逢”是感情上的久别重逢,浩汉通过通信19年的”笔友“刘莺莺“久别重逢”了与自己”死别“近20年的父亲,这个父亲的形象不再是自己十岁之前认识的那个父亲了,这个父亲的形象也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个父亲了。这个新认识的父亲瞬间让他心中最崇敬的人和心中最类似梦中情人的人都变了样子,变成了最荒诞可笑的样子。 再说“萍水相遇”,苏米和阿吕,一个让人心动的姑娘,一个让人佩服的独行者,却居然全是骗子,而且都是在浩汉与江河付出足够的信任和帮助后,才显现。看的时候稍微有点意外,按照浩汉的社会经历,又不是初来乍到了,防人之心不应该这么少啊,莫非还是因为本性太纯良?(雾)。也许是因为不够强大,或者是因为小心眼,我觉得对待在路上碰到的不明身份的人始终应该留一丝提防的。不过话说回了,无论在生活中我们怎么提防,我们的感情和信任还是会遇到被骗的可能,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害。 苏米的最后表现又让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问题有了反转的可能,老师爱苏米吗?说不清,应该是夹杂着怜惜好奇的一种好感吧。三叔的话差点让人认同觉得骗子都是些没有本事的人,可是骗子没骗别人就差点骗了你江河不是正说明你比骗子还笨比所有别的人还纯(或者蠢)你不适合这个社会吗?话说影片最后那一段我没有看懂,有机会看第二遍的时候再好好研究研究。 另外补充一个对阿吕名字的想法:阿吕开始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只说叫阿吕并抱怨爸妈起得不好,我立刻觉得他的真名应该叫“吕仁”,按照南方口音像是“女人”所以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而且“吕仁”跟“旅人”谐音。后来他对着火箭说自己叫“旅行者2号”,那肯定他自诩。 当然没敢忘了真正的大明星马达加斯加,戏份好少啊,作用呢?主要是起到拿掉浩汉最后一点值得寄托的东西吗?希望一起探讨下。不过在电影宣传上小马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且存在感巨大的。我强烈怀疑韩寒加入可爱狗狗的戏份主要就是为了宣传。 一来是记得韩寒在某本书里提到过不明白为什么女生看到所有长得毛茸茸的东西就觉得好可爱,所以加了如此毛茸茸的萌物增加针对女生的眼球吸引度; 二来是韩寒还是很爱惜羽毛的,他可能不好意思天天在自己的微博频繁刷宣传,就假借了小马达的壳开了微博尽情的卖萌求关注,话说,这么可爱的形象加上这么可爱的萌言萌语,谁舍得不多看几眼,谁舍得黑? 说些不足。关于片中的台词和段子,有些是不错的,但是和王家卫比起来和钱钟书比起来,水平真的离拍案叫绝差点,并且编剧韩寒经常用谐音名词的偷换概念来组织句子,多了也挺没意思的,审美疲劳。微博微信时代,即使普通人也能偶尔写点闪光的好句子,只是没有出名的机会罢了。 另外不喜欢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梗,太老,不是我希望的从喜欢创新的韩寒身上看到的东西。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称得上我不喜欢的东西。 关锦鹏说过,一个导演在创作自己的处女作电影的时候会刷爆自己的人情卡,但是这些将来都是要还的。韩寒的这部电影他是先攒了很多人情的,比如客串的贾樟柯,孔连顺等,然后他们来还,但是欠下的人情应该还是不少的,也许为了还这些人情,演员韩寒可能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客串,或者推荐些奇怪的东西什么的,如果真是那样,完全可以原谅啦,因为正是有了这些人情,才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处女作。 最后说一下江河老师与苏米听得那首歌:Que sera sera(经好心的@动物缘同学提醒是法语)意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歌手多丽丝.戴曾在希区柯克的电影《擒凶记》中担任女主角,这首歌是其中她作为女主角多次唱过的主题曲,后来这一插曲在当年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金像奖。 我是希区柯克粉丝和美剧《疑犯追踪》粉丝,我在写《疑犯追踪》的影评《希区柯克粉》的时候也提过,想不到这首我以为算小众的歌出现在了三部我喜欢的影视作品里。 ——————以上写于7月30日————————以下写于7月19日—————— 发现一个现象: 凡是短评里的热评,针对电影里的导演或者演员而不是针对这部电影到底本身如何的评论在上映前就大量交替出现的时候,已经证明了这部电影有着很强的“粉丝”属性。 有的韩寒粉以成熟自居,看不起小四和小时代,还有逼格更高的豆友看不起韩寒也看不起小四——明明看不起,还特意来写起,给他们增加话题量和传播度,真是蛮奇怪的。 真正成熟的人难道不应该是同时对这俩人侧目吗,同样出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同样以作文比赛出名,各自的畅销书同样引发现象级的社会讨论,一个开了公司,一个开了赛车,成绩都很好,大批的粉,大批的黑,多年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号召力。 在韩寒刚出来的那会我就喜欢他,超级崇拜的那种喜欢。就是因为喜欢韩寒,才连带着喜欢《新概念作文》,然后才又喜欢了郭敬明(不管怎么说小明都应该谢谢韩哥哦),并且有相当一段时间里喜欢后者远大于前者。 喜欢韩寒的时候,班里和我一起的很少,喜欢郭敬明的时候,发现全班都喜欢,到现在我所有的书里最烂的还是那本盗版的郭敬明的合集,稀巴烂的那种,因为太多人借过。 至于这种现象,我尝试着推测: 1.郭敬明的文字用词比较华丽,什么忧伤,心痛,背叛,悲伤之类自恋自怜的使劲凹词修饰,看着比较漂亮;而韩寒的用词表面比较朴素深刻,但要理解出来还需要时不时的动用一下智商余额。 2.郭敬明的小说人物设置都有着漫画人物的即视感,包装,华丽,他的主人公是他想象中的自己;而韩寒的小说人物都有一种倔强,真诚,他的主人公都是他深藏的自己。 3.郭敬明的小说故事感比较强,韩寒的小说作者性(想不出合适的词)比较强。 但是真正让我“弃明投寒”的关键还是我看了《圈里圈外》以及我长大了。 现在两人都要上电影了,喜欢韩寒的人瞧不起郭敬明的肤浅,拜金,喜欢郭敬明的人瞧不起韩寒的-------我找了半天,居然没找出来关键词,实际上是连提韩寒的都没有几个,她们在自嗨。并且他们的聚集地应该也不会是在豆瓣。 我想说你要看不起郭敬明,你就很难成功。真的,有句话是说:脸皮薄是种病得治,人家郭敬明就没有这种病,所以现在才这么成功。当然我也很讨厌总拿人家的身高说事的人,仿佛他除了身高矮就没别的缺点了似的。 我相信此片的票房会比《小时代》低,但是毫不犹豫的我会去看《后会无期》。 ————————以上写于7月19日————————以下写于7月28日——————————— 这篇帖子会热,甚至会有人看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只想安静的做一只美男子——好吧,可能没那么美,好吧,可能也不是男子,好吧,可能暂时也不想安静了。 我开始使用豆瓣电影还没有两年时间(虽然ID是早注册了),很多规则不太懂,是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上映前写了点东西,还没写完,本来想看完了再补充的,分析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两位以及电影观后感什么的,也没想到什么人会来看。 我把豆瓣完全当做纪录电影的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因为我怕偶尔说错了话交错了人而不得不注销账号时,那么以后看过的电影也不能继续记录了。所以在豆瓣上我一个熟人也没有,好像也没有陌生人关注我,我就是像写日记一样写了点想法存档,而且存完就被折叠了不知道去哪了,我上一篇影评连阅读人数都是零,完全是在自嗨。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我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是个非常自然忠实的状态,全是发自内心的想记录自己对二人的看法,喜欢谁,“侧目”谁却不喜欢谁全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煽动什么,渲染什么的动机,更不会刻意踩谁拔高谁了。 知道这么多人留评表达看法是针对韩寒和郭敬明的,我这儿只是多了个平台,但是看了很多评论我还是有几点想说的: 1.我想从网络搬运一个词的解释:粉丝,来源于英语fans,fan的复数。fan泛指某一人物或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所以说只有“狂热的爱好者”才能叫做粉丝。一个公众人物的美誉度肯定不能只靠粉丝,要靠大量路人的好感。一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想要好,当然也不能只靠粉丝。 2.我想说自己对书的一点看法: 有人评价歌曲: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美妙只是外在美而已,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才是一首歌的灵魂。 我想化用一下:我认为一本书她的美妙修辞,华丽辞藻,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写作手法是骨干,细节是肌肉,而一本打动人心底的书却需要灵魂,这个东西在文学上表现出来就是真诚和思想情怀,若还要能够百年流传,成为经典就得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我看过的古今中外最好的书是《红楼梦》,她什么都做得很好,可惜看不到完整版本。 3.前两部小时代我都看了,也留了短评,第三部小时代我也会看的,只是不想去电影院,因为看时尚杂志我都是习惯窝在家里看的。 4.我不是韩寒的“狂热爱好者”,算是默默关注者,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后会无期》,明后天看了再留个影评吧。 5.“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短评

我就想让曾经喜欢过十年的人多赚点钱。

2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大体还是个文艺片的感觉,其实从美术风格也能看出来,有点过来人的伤感,关于文艺青年沧桑的心 。讲友情,讲梦想,讲各种人生感悟,偶尔再来点冷幽默,基本就是韩寒平时呈现给大家的样子。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烂。遗憾与不足也有不少,频繁的段子破坏了氛围。于是,看过也就看过了。作为处女作,三星吧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奇怪的是上海人韩寒在拍小城情怀,而小城来的郭敬明却处处显露对(幻境)上海的痴迷。

5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文艺青年的人在囧途,笑点挺多,冯绍峰真是帅的一比。。以前觉得他就会演各种和杨幂配对的烂片,这次彻底路人转粉了,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需要多看几次才能消化掉,演员阵容真是赞,各种插曲也是赞。。

7分钟前
  • 钮祜禄·真烦
  • 推荐

对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的比较,我觉得我宁愿吃一个没有馅的馍,也不想吃一坨很精美的翔。

9分钟前
  • 杜希萌
  • 推荐

卫星围着地球转,没观过世界也会有世界观。骚年自以为对于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韩寒闭嘴。

14分钟前
  • 小熊QQ
  • 较差

“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文艺剧情片却一直在笑,最后笑哭…我们不断在赶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最后能留下一个人,珍藏一件事…就够了。“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韩寒的镜头语言还是弱了点,唯一觉得还算不错的一个地方(冯转过脸,只留耳朵在黄金分割,表示不想听)。每个演员大多展现了自己应有的水准,大锤表现不佳,袁泉感觉最好,陈乔恩也不错。航拍抖的一B,视角还算不错。看完觉得有点短。最后,请弱智们不要再在影院里大喊这条哈士奇好可爱了谢谢!

17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注定两极化的片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主线、没剧情,全片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喜欢的人会感觉看了四篇韩寒写的小短篇,意犹未尽。没想到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韩式幽默,小林武史监督的音乐也好听。最喜欢袁泉的段落,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18分钟前
  • 曾海绵
  • 推荐

有点情怀,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基本还是段子集。韩寒的自恋要比郭敬明的高级些,姿态也摆得更加好看,不过扁平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罐头鸡汤,味精放多少的差异。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韩式幽默+韩式叙事,动人又轻松

22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和朋友们去了内部首映,第一时间看到了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年少时爱过的男神们都老了,并且老出了不同的风采。印象最深的台词有两句:“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以及“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24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段子一半俗烂一半搞笑,最不喜欢钟汉良那场,还好在影片多次近乎开始灌输鸡汤时,都冷幽默处理掉了。狗的寿命至少比情谊要长,盖上锅盖才是现实,所以来用力的告个别,后会无期。3星半

2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我觉得韩寒有真诚,有热血,有讽刺,有独立,有向往,有理想化,有无厘头,有壮举,有可爱,有沉默,有爆发,有黑色幽默,有无能为力,有玩世不恭,有悲观宿命,有沉沦,有升华,当然也有自我局限,本人小学生一枚,初中没毕业,初一时曾是小四的脑残粉。

33分钟前
  • 暗愫
  • 力荐

三星半,故事完整性略有欠缺,段子倒是不少,整体感不强,不过第一部算是不错了

36分钟前
  • 麻油叶
  • 还行

作为公路片,不要说《杯酒人生》《破碎之花》这样的国外佳作了,比之宁浩的公路片都还有很大差距。最大问题是故事的松散,随意,缺乏逻辑性和内在张力。人物,情怀,境界都浮在表面,全靠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吸引力。不差,也无甚特别。

41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被老男孩、小3时代、81号们恶心完后,你会被这片逗乐,即使当个段子手,韩少也花了心思,我认为这是导演应有的追求和态度,而前面几个渣片连台词都不说人话。超出预期的好看,所以四星。

44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我喜欢这里的人物那种没有结局的结局,人生不到死,哪会有结局。

46分钟前
  • 卡卡小姐
  • 力荐

导演处女作自动加1星。其他的,没啥可说了……可以用钱和资源做到它们所能做到的极限,但极限之外,就是真正的「电影」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了。但很可惜,最近两三年的中国电影里,别说极限了,连底线能够到的都不多。

49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结尾男主说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八十集电视剧,我在想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剧了

52分钟前
  • 张小强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