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

爱情片大陆2015

主演:芦芳生杨采钰

导演:霍建起

播放地址

剧照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2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3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4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5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6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3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4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5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6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7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8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19 1980年代的爱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2

详细剧情

  曾经,关雨波(芦芳生 饰)是学校里唯一一个考上了大学的高材生,他的名字因此响彻校园,成为历史。如今,四年过去,命运让关雨波再次回到了闭塞的小镇之中,成为了一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本以为能够逃离这个封闭的世界,哪知道转了一圈之后却依旧回到了原点,关雨波感到现实是如此的讽刺。  失意的关雨波只能向酒精寻求安慰。某日,他意外遇见了如今在供销社上班的成丽雯(杨采钰 饰)。远在学生时代,关雨波就喜欢上了成丽雯,后因为分隔两地而渐渐淡忘了这段感情。如今旧梦重温,关雨波内心里对于成丽雯的感情蠢蠢欲动,可是成丽雯却对眼前这个颓废的男人态度冷淡。

长篇影评

1 ) 易中天:爱在1980

文/易中天 以前,我从不怀旧,从不。在我看来,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还很年轻,年轻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 的确,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时,国家、人民、执政党、军队和知识分子都刚从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中解脱出来,几乎无不有着只争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壮志和情怀。在那百废待兴的时代,就连复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充满青春活力,更不用说像野夫和我那样考试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只不过,有的人有爱情,有的没有。 我属于曾经有过的。1980年代初,我在武汉大学读研时已为人父,但对野夫那一代人的爱情却并不陌生。因为在这个问题上,1980年代与1970年代没有太大区别,拥抱和接吻就已经算是胆大妄为。电话是公用的,约会是秘密的,没手机更没有短信和微信。如果写信,甚至还要称对方为同志,并在信中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现在想想真是好笑。见鬼,恋爱与革命何干! 但,与时代有关。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情,不能说哪个时代的爱情是好的,哪个时代就是不好的。爱情本身一样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风格。 1980年代的风格是克制。 克制是必须的。因为在那之前的70年代,恋爱几乎等同于犯罪。结婚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不过那叫“解决个人问题”(入党则叫“解决组织问题”)。既然是“解决问题”,当然要“依靠组织”,你恋的什么爱,又写什么情书和情诗?没看见《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都被列入了扫黄的黑名单吗?还是收起小资产阶级那一套吧! 我们真是无可奈何。 那么请问,爱,是可以和能够被剿灭的么? 希特勒来,恐怕都不行。 然而作为个体,却无法拿鸡蛋去跟石头较劲。 也只好暗度陈仓。电影《庐山恋》中那两个1970年代的年轻人相爱而不敢表白,便借口学英语,肩并肩对着空无一人的大山呐喊Iloveyou,China(我爱你,中国)!没错,他们当然爱国,只不过也爱对方。 了解这些时代背景,才看得懂《1980年代的爱情》,无论是书还是电影。 很少能看到拍得如此克制的影片。以《那山,那人,那狗》而让人肃然起敬的霍建启导演宝刀不老,坚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没有喧嚣,没有张扬,没有煽情,更没有故弄玄虚。霍导决不讨好任何人,哪怕是市场。他依然故我地倾注着心血,在不起眼的地方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即便是男女主角在河边点到为止的一场戏,也没忘记在远处安排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养蜂人。 是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两位年轻的演员也朴实而自然。霍导用镜头说话,他们用眼神和没有表情的表情说话。我甚至惊异于他们居然能把父辈的爱情再现得如此真实。看来,不该忘记的就不会被忘记。刻骨铭心的记忆将按照生物界的自然规律以遗传的方式留存下来,任何自以为是的力量都无法将其泯灭,反倒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激活。如果这记忆还是集体的和时代的,就更是如此。 这不是怀旧,是纪念,是土家族的跳丧。 山花寂寞地开放着,叫春的猫儿依然恬不知耻。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关心两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就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表白。涌流的泪水只能各自悄悄地随着小河淌,从而各自完成各自的洗礼。在雨夜里,在火塘边。 激情克制地燃烧着,温暖而绵长。 时代总是要变的,把今天的恋爱方式变成1980年代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只有克制是成就艺术品位永恒不变的保证。因此,如果你是有品位的,或者希望有品位,那就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吧,只不过别带爆米花。 不知道利川那古朴的小镇会不会因此而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只希望去到那里的人多少能有一点敬畏之心。你可以去怀旧,也可以去猎奇,但贫穷和苦难不该成为消费品。山野中孤独的村寨当然承载不起记录历史的重任,却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些木楼老屋和袅袅炊烟心存一份谢意和谦恭。 也许,我不该说得这么沉重和伤感。 野夫说得对: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我们可以挽留的。既然如此,那就用书中的一句话向1980年代告别吧:挥手依依,满臂都流淌着凛冽的月光。 本文原刊载在2015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2 ) 关于新旧文化的思考

带着好奇的心理看了霍建起导演的《1980年代的爱情》,前半段迟迟不能入戏,但总体看完觉得并不应如豆瓣上评分那样低。直至昨天看完了野夫的原著,才恍然大悟。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都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改编,这既有一定的市场保障,但同时很容易就会带来口碑上的差评。电影与文学之间,往往隔着一条海。这海由每个观众各自的理解和思想汇聚而成,文字是抽象的,读者的理解各异,影像是直观而具体的,一旦与观众原有的想象与思考的深度不符,便会被观众无情的打入万丈深渊。比如今天我看到的《1980年代的爱情》就是这样。在电影里,我以为我看的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简单而纯净,回荡在山水之间,意蕴无穷。只是看完后我仍有疑惑,为什么男女主人公不能够在一起?“1980”这个年代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总觉其中还有些深味,只是很难从美丽的山水影像中体会出来。

后来看野夫的文字,才发觉“哦,这原来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啊”。与看电影的过程不同,在看书的前半段时,就让我深陷其中。没有经历过文革的时代,只能从各类艺术创作中断断续续地了解一些。就像电影里的台词,总让我觉得在那个时代,无论是个人的小事、大事,都离不开“组织”,离不开政治。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面前,个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微薄的呐喊与反抗显得那么虚弱无力,毫无希望。因此,直至今天,老一辈的书评或是影评人也好,总期待着或是认可着有一部作品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面貌,渴望着艺术作品能够扛起一定的文化输出的职责,而不是单单地表达那浮于表面的东西。以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为例,为什么早些年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能得到影评人广泛的认可,而近些年的《山楂树之恋》《归来》等作品却得到的是广泛的争议呢?

毕竟时代不同,在国泰民安、追求和平发展的当今,个体自由和环境问题被推入社会的焦点,教育公平、父母子女的情感、爱情观念等成为现代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国与国之间的纷争逐渐演变成社会内部之间和小团体内部之间的抗衡,个体成为世界的主角。因此,当现如今青春片等表达个体追求与情怀的影片大肆泛滥时,是容易被一些老评论家所不认可的,而这就是新旧文化的碰撞了。现如今有那么多人在翻唱《从前慢》,可谁又能真正理解这诗句中的时代含义。从前那个年代,兴许需要等待个十年来的时光才换得一场岁月的美好,如今,生活中点滴的美好虽不时涌现,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即便想要在电影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凸显一些简单的美好时,又时常被市场和学术所抛弃,只剩下诗和音乐还在默然坚持着。

现如今文化传播的手段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捷,事物都会存在好与坏两面。好的一面在于,如果真的能通过这些传播手段去渗透文化中的精华之处,就像广告印象一样潜意识地去影响人们,这便不失为一种好的传播。可是它危险之处又在于,这些传播的内容之中,若有大量的糟粕之处,加上它的迅捷变化,叫人难以分辨是非。从前的人可能怕的是选择之后的结果,而现在的人恐惧的却是选择之前的决定。有时觉得周围的一切就像云朵一样(也正好对应了“云端”),散乱一片,飘忽不定。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感慨着想成为一棵树,扎根于土壤,只朝向一个目标安稳地前进。自己也时常怀疑是应该朝着人群的潮流奔涌向前,还是应该放慢脚步,自顾前行。可是,这前行的路又在哪儿呢?

又想起《双城记》里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听老师说如果喜欢电影,对于生活就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喜欢戏剧,那么就是悲观主义者。虽然这话不一定对,但起码让我相信自己还是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那么就请继续相信善、相信美好、相信爱吧,未来在微笑着朝自己挥手呀。(即将快乐地跑去听李健的歌)

——写于还在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某一天

2015/11/17

3 ) 有一种G点叫做年代

文/梦见乌鸦

《1980年代的爱情》,是小弟在大银幕上第一次看霍建起的作品。野夫的作品很早以前就看过了,早已熟悉的情节不再探究,只关心画面能否展现那些美丽的文字和潺潺的情感,寂寞的年代风景美丽如画,犹如八十年代那美丽而隐忍的爱情。

从电影的片名来看,电影应该不会卖座,在这个商业化市场的年代,每部电影必须沾染一些世俗的铜臭,如今的观众都是以90后为主的青年观众,谁会关注自己出生前时期的爱情呢?而从电影的主创来看,霍建起+野夫的组合,又是那样具有文艺质感。让这部《1980年代的爱情》的文艺片质感显得尤为突出。电影公映第二天去看了电影,场次几乎找不到了。不为电影所面临的市场困境感到无语,因为这是大环境所趋,该片又不是个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更何况这部电影不像王小帅、贾樟柯那种现实文艺,而是骨子里面的那种纯美的文艺,就像看一部清新的小说一样,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面前几乎注定了其命运。

然而这部电影迄今为止口碑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因为电影故事很简单,简单到一张横格纸就可以搞定。不过电影乃是我辈无法涉及到的领域,也正是造成本片不被主流观众接受的原因之一,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该片本身的价值。电影延续了霍建起一贯的纯美风格,每个镜头都美成明信片。故事本身和叙事手法都隐忍写意,整部片气氛压抑暖昧,克制成全。风景寄情,两人情感互动皆与周遭景物相连,这些镜头都需要静下心来去欣赏,然而在爆米花的快餐时代,能否get到这个关于年代的G点呢。

其实本片有着一个很常规的卖点,就是爱情,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有甜蜜无价的、惊心动魄的、凄风苦雨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如今大众非常欣赏的爱情表现形式,而但片中的这个爱情却有着极为特殊的质感,因为它过于太纯美,就像《那山那人那狗》中无数次走过的乡间小路一样,不惊起一丝波澜。那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就是这样简单,无欲无求,就像《庐山恋》中那充满争议的一吻,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许多人的愛情在一些年月里因为种种原因被襟锢,被扼杀,空留一腔遗恨,这就是《1980年代的爱情》所要阐述的一种观点,融于山水之中的纯美,只限于特定年代才会有的魅力。加上电影发生的场所,恩施土家族风景美丽如画,而那爱情都在土家族的吊脚楼里,在廊桥相伴明月里经历了岁月的咀嚼,不会令人产生爆米花焦糖刺激味蕾的那种瞬间愉悦感,取而代之的是这样有着特殊记忆的一群人所能品出的历久回味。

《1980年代的爱情》终究还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它并不哀伤。正如那个隐忍爱情的时光,电影提供了一个感受爱情的平台,感受美好的平台。毕竟,爱情和时光都匆匆流走了,像山间溪水一样流走了。可是,我们还在缅怀,缅怀我们生命中的毎一次感动和忧伤,而所能回忆起来的,就只有美好。

对了,电影的女主角,之前甚至记不住她的名字,她叫杨采钰,很像山口百惠。







4 ) 为什么要准备好纸巾

看得上影节金爵竞赛场,编剧郑世平老师和两个主演都来了。片方还为每个观众准备了一瓶矿泉水,好感动,看来他们知道我们这些穷逼看电影的中午买了面包填饱肚子就没钱买水了,好渴,我先猛灌了两口。没想到的是,这瓶爱心水却为后半程我对电影的观感立起了高高的flag。

开场主持人就讲,电影还没开场,要买纸巾的朋友们可以先去买包纸巾。我摸了摸口袋,心想,恩,纸巾我还是有的,您就放马过来吧。郑世平老师接话说,对对对,大家赶快去买纸,因为我们这部片子呢,是非一般的感人,特别是那如诗如画又刻骨铭心的八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听荃萎人士们这么一说,我觉得可能电影第一个画面出来我就要开始哭了,这不,鼻头已经酸了。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酸的。

片子的导演霍建起,我很喜欢他的那山那人那狗,一个大山邮递员和他狗的日常,这部片子似乎也是讲大山里面的故事。坐我后面一排的有许多外籍人士,想必他们一定会喜欢吧。

尽管现在大家都很反感中国电影贩卖中国特有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取悦老外,但你们不同意喜欢外国片中的异国风味吗?哼~

电影终于开场了,哇哇哇,大荧幕上那如油画般质感的人物景色丝毫不出我意外的,惹的后排的城里人发出类似bravo的激动的呼吸声。

渐渐地,我被电影的剧情吸引住了,女主是一个长相酷似巩俐的小镇杂货铺贩卖员,高中辍学的她却有着大学生难以企及的品味,现在的大学生只知道综艺美食追星,人家虽然年纪轻轻就接手了杂货铺,却订阅大众电影和收获的杂志,读泰戈尔的诗集,连织毛衣都要学着三浦友和的样式,啧啧啧,难怪男主会看上她。

哦,不,其实男主高中就向人家表白了,但是女主却没给他答复。男主也是幸运,即使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还有一个初恋在守身如玉的等着他,简直就是主角光环加蛋的待遇啊。

慢慢的,男主撬开了女主的心房,原来不是女主不喜欢他,而是不能喜欢他。因为女主的舅舅是文革期间逃离国外的右派,她爸是个桥梁工程师现在却只能在山顶编花篮。出身不好的女主不能拖累男主,而且还毫无怨言的给男主烧洗澡水。

片尾,男主的调令终于来了,他能回到发达的城市,但他舍不得女主。。真的好凄美啊,我以为电影要在这种难舍难分中结束。灌的矿泉水也终于在膀胱里起了作用。好~就让这苦涩的爱情故事由泪水化为X水一起冲进马桶里吧。

可谁知,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男主回到了城市却迷失了自己的目标,可能是因为没有女主纯洁的圣母光环净化他的心灵吧,我这么想。终于,高中同学聚会,他们俩又要相见了。可是这前后画风不一致,让我不能入戏,已经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憋尿上,你们快点重聚吧,要不我就要胗亡了。

可这时候的女主却变成了孩子他妈,一个死了出租车司机丈夫的寡妇,一个照顾瘫痪婆婆的苦命女人。可此时的她仍是圣母,她用自己的献身,换来了男主的觉醒,然后接着回大山里去做她的苦命女人。当男主终于混的有了名头,她的使命也完成了。

哇哇哇,真的好惨啊,电影结束后我要第一个冲出电影院,大泄一番,以此慰藉我憋闷的心情。

5 ) 1980也不会存在的爱情

莫名奇妙的陪同学看了这场电影,看之前完全没有了解,只是听说这部电影是在他们那里拍摄的,其他的一无所知。而看之前也同样在豆瓣了解过,5.2的评分让我完全不抱希望,只是同学一再推荐就去了。

只是一部文艺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我一再告诫自己,于是电影就开始了。开场部分大段大段的自白,缓慢的镜头,那个叫做公母寨的地方确实很美,其实整个故事很简单,一个下乡的青年遇到了曾经的初恋,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虽然结局很悲惨,但过程很美好。这是一个很美好的青春故事,夹杂着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特有的符号,特有的宁静,特有的风景,原本应该是一个既能看风景又能看颜值的美好爱情片,却分分钟让我出戏,太过文艺的对白,让我觉得整个过程就像是两个人在背书,虽然作为一个90后并不知道80年代人们的对话,但是总觉得如电影中那样的对话是不大会出现的,你能随口一句话就能引发人生无限思考还能保证押韵?其二就是无法忍受的慢镜头,虽然爱情片总该有那两个镜头能够让人感受到浪漫,但,但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无聊的等待,当然也有一些记忆深刻的镜头,就比如那个两人坐在竹桥上彻夜谈天,男主吹口琴的瞬间让人感觉到了些许浪漫。其他的镜头和叙述真的很让人出戏。

不过还有些需要被提起的,乡长和老田真是片中最喜欢的两个角色了,在这样的怀旧爱情片中能够出现这样的小插曲还是挺好,一个就是男主和乡长同上厕所,一个就是男主女友来找老田在楼下扫地说,饭菜能准备,床没法准备,再一个就是乡长拿错男主写的情书的时候。也就这样的时候让人会心的一笑。

如果按照观影风向标的打分标准来说,我可以给的分数分别是剧情5分,表演4分,可以给乡长和老田5分,而娱乐性是2分,有一个好的故事却没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好导演,哎。

当然此类电影的出现本来就是值得赞扬的,电影院长期被小时代,匆匆那年等等青春爱情片占领的时候出现这样一部稍微文艺一点的爱情片的时候,也不能苛求过多,只是这部电影能让我记住的也就只有那山间的风景了,远眺满山的茶树,中间些许采茶人,也有一条或隐或现的小道,主人公走在这条小路上去找女主的爸爸。

而对比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一向以爱情片为人所知,但当然他们什么类型片都能产出了的,但他们拍摄爱情片总让人不能忘却,我的野蛮女友已经过了十多年,我依然会为男女主角的美好爱情所感动,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这只是一部偶然间看过的电影却让我无法忘怀,假如某一天我失忆了,我的另一半会有这样的坚持,陪我重走一遍曾经走过的地方吗?而假如爱有天意,讲过去的爱情故事,其实和这部1980有着相同的背景,却拍出来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些韩国电影却总有一两个镜头让人无法忘却,总有一两首让人记忆犹新,而回想这部片子,我真的已经想不到什么了,那两首出现过的歌,真是让看得我无比的尴尬,那真的是那个时代人唱的歌嘛?

而更加让我无法接受的便是片尾追加的几十年过后,一次同学聚会,一次滚床单,一次拒绝,而后又是几十年的离别,最后男主想要回到那个宁静的山村的时候,女主却得绝症去世了。世上有这样巧的事情,真巧想到她的时候,她就不再了?虽然知道电影是由小说改编,可是这样的离奇巧合让我无法接受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女主嫁人,而丈夫车祸去世了,女主还得了绝症,这是再拍韩剧么?如果导演或者小说作者想要在最后营造悲伤氛围的话,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法,我们的眼泪并不会这么留下来,而在此过程中我看到的是男主作为一个男人无法承担起的责任,虽然女主怕步她母亲的后尘怕连累男主,而选择留在山村,如果说女主留在山村最后的目的只是照顾年老的父亲的话,那么父亲去世之后,她便没有了继续留着的理由,她也有理由追寻自己的梦想,追寻自己的理想,甚至是追寻自己的情人,虽然片中并没有对女主有太多的感情描写,但我坚信女主并不是不喜欢男主,不然何必几年前给的笔记本还留着,几年前给的口琴还留着,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故事太过悲剧,我并不想接受而已啦,我只是尽可能的讲了我的感受,我并没有看过小说或者了解过作者和导演本身。

而最后片中浅尝辄止的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77年恢复高考,78年改革开放,而之前是整整十年的浩劫,乡政府的老田,我倒是很愿意听一听老人家的故事,女主的建筑师父亲,我也愿意听一听您的故事,那是真真的爱情,虽然片中老田也说过了,他说他并不记恨他的妻子,但是他们有感情,虽然那可能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爱,而桥梁建筑师的爱情则更加让人惋惜,老人会后悔一辈子吗?电影中也没有交代,只是给了一个老人看着墙上妻子的照片久久不能走动的背影。或许是因为审查的关系亦或许导演或者作者想要说明什么,这世上的爱情并不是什么天长地久,而是就是远隔天涯也能默默的祝福彼此。

6 ) 1980年代的爱情 | 我俩永隔一江水

几乎不曾相识

便开始表白

五月的鲜花正逐水徘徊

01

虽然早早看过了电影,但却是一直等到把书看完才动笔写下这篇小记,谈不上什么影评书评,只是看过听过别人的故事后的一些碎碎念。

电影和文字各有其表达情感的优势与不足,我们看原著小说时,脑海中自有我们根据作者描述出来而形成的画面感,导演也是一样,电影就是小说在导演心中所想象的画面。电影能够直面的体现出情节与故事的整体。而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整个环境的描述,却只是体现在画面或者旁白中,需要观众去感觉去悟。

小说能够很轻松的描述出任何心理活动却每个读者而言,都会受限于读者自己的想象,所以就有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有了为什么很多人吐槽电影不如小说来的细腻丰富,而小说不如电影来的直观精彩。

这仅仅是从表现形式上来比较。无论什么手法,只要能表达出作者的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么这就是一个好作品,至少我认为是。

每个人都一样,在说起别人的故事时总是轻松欢快,几十年的经历就匆匆带过。却不曾想,一部电影,亦或是一本书,也许就是那个人的一生。

02

我是90年代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80年代,但对于爱情,这个永恒的被人们所向往的情感,在每个年代大抵是大同小异的,否则我们也无法从别的年代的爱情故事找到认同与归属了。

每个年代的爱情都有其自身的属性,但大部分都是受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80年代的爱情有一种让人胸闷的压抑。命运总会在我们自认为一眼看穿的时候,来一次大拐弯,把原本认命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

作为曾经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关雨波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山村做干事,这无疑是让人郁郁寡欢的,可当他背着吉他,拎着行李走下巴士的时候,他又是否会想到,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并不会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呢。

当他鬼使神差进入供销社,颓废的眼神与转身而视的丽雯撞见时,他是否会想到那以后的日子不一定有当时意想的那么美好呢。

无论是命运还是爱情,基本很难逃脱所处的时代的影响,时代的烙印就好像揉面团一样把人们的命运、爱情、家庭、生活打碎,然后搅拌揉捏成那个时代的产物,烙印深刻到一眼就能看出年代感。丽雯父母间的爱情就是那个时代背景的牺牲品。

两个人的遇见似乎符合了童话故事的所有标配,曾经相恋的两个人在某个地方突然遇见,我心里你从未离开过,你依旧是在挂念着我,这个遇见似乎是上天注定我们要在一起的。

然而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注定了的话,那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趋向圆满的意识,才会希望看到圆满的结局吧。可现实往往是来打脸的,最终两个人在纠结和克制中擦肩而过了,似乎发生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03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关雨波出狱后两人再次相遇时的缠绵,也不是最后得知丽雯逝去时雨中的哭泣,而是那段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山中岁月。

山中无年,时光缓慢得像是迷雾,飘忽着就是一段岁月。那种各自心中有千百句话要对彼此说,最后并没有说出口的百转千回,那种明明随手就能牵过却紧张到手指关节发白,最终默然的怅然若失,那种彼此都心知肚明,谁都不愿捅破那张窗户纸的一声轻叹。

水过三秋,有些话,就像梦一样,说破了,只剩一地碎片,没意思了。其实整个片子里都很为男主揪心,每到表露心迹的时候,总会被女主不露痕迹地岔开,每到心灰意冷时,又被她的主动撩拨地心痒痒。

全篇男主是属于懦弱感性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骄傲的神情里却依稀藏着对感情的自卑,而女主则是坚强理性的,看似无情却是用情至深。

当男主想要放弃前程与女主厮守在这片山谷的时候,毅然用行动表现出了心中的大爱,劝阻了男主的任性,而压抑了自己的爱情。

直到再一次的遇见,所有的压抑都化成了那晚的疯狂,那时的时代背景正是改革开放时万千弄潮儿奋勇拼搏的时候,也是思想欲望打开的时候,所以有了那晚的激情,给了男主从身体到灵魂的一个宽慰与归宿,就像家一样。

然而在年轻时,回家只是为了去更远的远方,女主知道她心中的男人应该是怎样的,她就像春天里点水的蜻蜓,轻轻一点就转身飞走,留下一池的涟漪迟迟无法平静,再见时,已是人鬼殊途,无处话凄凉。

04

很难去评价那时的爱情,有人说爱情不需要顾忌,爱了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但在你说出这个话的时候就表明你是一个无情的人,或者说并没有经历过爱情。

爱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爱了就在一起很容易,但说不爱就不爱了怎么可能,除非都被生活磨灭了两人间的感情,其他怎么可能是同时不再爱了呢?爱情就像是毒品,一旦爱上,怎会轻易解毒。爱情它不会告诉你它是什么,却会让你知道什么是爱情。

那一夜,我难以自持,却并不敢真正去冒昧地强求,我在她的投入和对抗里,恍惚若有所悟,但也只能绝望地放弃。我们的努力和各自的坚持,被永远固定在一九八零年代初的时光里。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内敛而深沉,虽不张扬,但却深入骨髓,刻骨铭心。

希望你也能遇上

那个深刻的人

如清晨拂过的凉风

如午间照耀的暖阳

如深夜耳边的晚安

乖啦,早点休息

晚安,好梦

7 ) 文学始终贯穿始终

前幾年讀《中國新聞周刊》對於電影《1980年代的愛情》 有一個專訪。 文學和電影是相輔相成的,劇本本身就有文學的一部分,而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本就數不勝數。 《1980年代的愛情》作者野夫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書籍只有十多萬字。書的大小厚度和楊绛先生的《我們仨》大致相當。 故事的梗概大致不難理解,大學生關雨波回到鄉下遇到了高中同學……同學麗雯在鎮上的供銷社工作定期還訂閱報刊《收穫》《大眾電影》。 劇情不是特別曲折,也沒有什麼波瀾壯闊。文字可以用精準、文藝來形容,這本書太值得去反復讀了。 被拍成了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參演的演員:蘆芳生、楊采玨兩位主演是第一次演電影。 發現小眾愛情文藝電影。 故事是發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鎮的一個叫寨公寨母的地方。 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在木橋上交談畫面很唯美,其次是對於少數民族的風俗表現得很好哭嫁、撒陽呵。 片中成麗雯說了一句:“你是男人,你是過客。” 雨波要離開鄉下了,麗雯給了雨波用內蒙來的毛線織的毛衣,雨波把自己隨身的口琴給了麗雯。 電影的表現還是比較克制。 片中的音樂:《愛在1980》小娟、《清純山谷》小娟、《天空之城》。 2017年4月1日

喝酒
河边的木房
山上
竹编
吉他
《收获》
杨采珏、芦芳生
哭嫁
木桥

8 ) 逼格250的屌丝何苦为难自己?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所以,不存在小说&电影落差影响我对电影本身总体感觉。 个人觉得这是迄今看过最好的文艺片了,比起什么山楂树、那些年、致青春。。来说,质朴多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感,算得上一部良心佳片! 一部好的电影,必定是脱离不了一个好的故事和叙事手段。这部电影,显然二者做得都无可挑剔。 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朴实纯美的爱情故事,加上沁人心脾的山水画面,100分钟下来,犹如品味一壶清香绕鼻的茗茶,一洗内心的尘埃。 不晓得这部电影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啊

短评

被那帮影评人的差评给骗了,这片是我的菜,非常非常好看

4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实在不忍心给两星,但这部电影确实很做作。霍建起一贯的美景和美貌的演员,但难掩故事本身的苍白无力。

8分钟前
  • Donna
  • 还行

什么鬼?八十年代之后剧情跳得厉害,一夜情,葬礼,丽雯是个好女人。霍建起的问题永远是剧情和台词,摄影和置景很精致。

12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这片更应该叫1980年文艺青年的爱情。全片除了几个外景和恋足的镜头之外,基本没什么看点,男主也不太行。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朱亚文+沙溢 恋上 山口百惠+上户彩+石原里美+吴倩莲+刘亦菲。

16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1霍建起的爱情电影越拍越回去。2状爱情之纯真而近乎矫情。3前一个小时电影堪称流畅充实,后半小时简直烂尾。4男主女主你们不应该上床啊。

17分钟前
  • Rochest
  • 还行

not much content

18分钟前
  • Messi
  • 还行

旁边烫发女士一头发廊染发剂的味道让我几近昏厥,后来男主角上厕所的片段拯救了我,这是一个有味道的镜头!

22分钟前
  • 张秀才味羊汤面
  • 较差

原来小说记得蛮好啊;拍成这个鬼样子,岔劈了,年代还原度还不如致青春

24分钟前
  • boks
  • 还行

三星的比较多,哎,这么用心拍的电影,我给五分。

26分钟前
  • Michael
  • 力荐

风景是不错的,女主蛮灵的,剧情比较单薄

31分钟前
  • 筱晗
  • 还行

风景不错,当风景片看挺好的。但是人的造型也太不八十年代了,完全没有代入感,看到中途弃剧。

35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36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味道,还是那个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暖》+《生活秀》的大杂烩。帮你找回男人的自信。1980年代的爱情就应该留在1980,何必去2000呢?

39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

很不错的电影,喜欢它偏远安静平和的氛围,还是围城理论:这么好的地方,城里人想去,当地人想离开。一切都是那么的清纯,对于有过80年的青春经历的人来说,是部很好的怀旧电影。电影有一处败笔:男主角是80年的大学毕业生,他的出场服饰是牛仔裤+Tee,我觉得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更像90年代初的服装。

41分钟前
  • dAnielWu
  • 力荐

景美人美,但电影感觉还缺点火候。比那些流量明星小花们拍的闹腾烂片好多了。前半段好过后半段,前后有点不搭。杨采钰很美像刘亦菲,或者像年轻时候的刘亦菲妈妈,柔美。

42分钟前
  • 还行

很明显是想复制《那山那人那狗》和《暖》,可惜我手贱搜了几张女主的时装照,再看,气场就破了。

45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女主有颜演的也不错,男主台词差人设差就是来倒扣分的,女主太有牺牲精神好想吐槽,利川景色美得想去住个把月,喜丧民风民俗好评。

47分钟前
  • 火火
  • 还行

霍建起山水镜头依旧如诗如画,不少镜头定格都是一幅画。遗憾故事有点水,毕竟小说和剧本还是很不同,思想表达植入太生硬。特别是1980年代牵手接吻都很大胆了,竟有床戏?没床戏就不能表达爱情了??尾声匆匆交代特别潦草,女主又是绝症的套路。易中天为了捧自己学生有点尬吹了!

52分钟前
  • 海德文
  • 还行

很美的电影,每一帧都好美。

53分钟前
  • Greta Ts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