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和音乐都太美了, 导演Q&A的时候讲到每个镜头都是在油画上逐渐叠加笔触而来的,而最后的雨中镜头是在透明的媒介上描绘雨水再与油画蒙版而成的,所以格外灵动。
制作技巧比起《挚爱梵高》时更加精深,同时难度也有所提升。拍摄所绘制的两千余幅原画正在导演的个人网站上出售。
绘画的风格融入了许多波兰艺术的元素,参考了共六幅波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其中四幅创作于波兰,两幅创作于巴黎。
音乐的创作也十分惊喜,具有强烈斯拉夫民乐风格,飘散于东欧僻乡中诗意冰冷的风景中。
故事节选于同名波兰长篇小说。小说中大篇幅的风景描述,每每长达两三页的四季交叠,都被细腻地转化为美丽的长镜头。
导演表示,在记录了一个世纪间的人情世故(+很多白男故事)的九百页篇幅中,能够选中Jogna,一部分是因为情节曲折动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中细腻的女性视角。
很喜欢最后Jogna在雨中站起来,大步走向林中的部分。导演表示这一部分也是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小说情节所增添的重要细节,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的能动性。
《农民》是今年2023多伦多最期待的一部电影,看之前预期很高,看完后感觉比预期还要好!能够超过预期的片子,一年到头也没几部,所以这部《农民》,目前能列入我本人的年度十佳了。 手绘油画的风格是当年《至爱梵高》的首创,如今到了《农民》,这种手绘油画的风格被进一步发扬光大,色彩的表现力也进一步进化,尤其是从印象派向写实派的转变,致敬米勒《拾穗者》那个场景简直太爱了! 故事方面也相比上一部更加写实和具体,电影讲的是上世纪初的一个波兰村庄,一个天生丽质的花季少女,在那种封闭的乡下社会中,她的命运逐渐演变为一个被欲望、权力、流言和暴力操控的悲剧,不得不说里面的某些场景让我看的很恐惧,不是那种直接的吓人,而是对人性冷漠、邪恶的恐惧,很难想象一部动画片会透露出这一类的情感,这一点也是出乎我意料的地方。 但好在编剧没有彻底让人绝望,在结尾还是留给她一丝如星星之火的期待。如果说上一部《至爱梵高》留给观众的是爱、美好、遗憾的话,那这部电影则更为深刻和庄重,也很好的传达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严肃文学的特质。 片中华丽的音乐和画面,中和了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但看完全片带给观众更多的,绝不是流于表面的光鲜,而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女主命运的怜悯。虽然我也明白黑暗永远会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存在,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将来经历和面对的,是自己和他人的善良。 强烈推荐这部片,同时也希望这部电影有机会在国内上映,不出意外到时候还想二刷一遍的。
如果说流言源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黑暗面,那么当这种滋生于恶的表达,与男性占据绝对地位的封闭社会相结合,所有生存在此的女性,自然会面临一个绝望的处境。
因为所谓的道德,是由男权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系统所规定的,不管它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规定,正如《芭比》中的一句台词:父权制在当下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存在。当今世界的一个好处,就是至少它是开放的,任何太过虚假和不平等的东西,至少有被发现的可能。 但倘若这是一个封闭的世界,那所有源于欲望和利益的道德审判,就会完全被流言所感染,如同一个毒瘤般肆意生长,而这就是《农夫》的故事。 电影虽然是动画,但故事却十分写实,写实到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入到100年前的社会中。男权制下的封闭的封建社会,留给个人的选择和改变空间微乎其微,何况主角又是个天生丽质的女性。在这个故事中,所有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世俗舆论和封建规则的奴隶,只要有人试图表现一点差异,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 用任何现代的文明、爱情、道德、伦理去评判电影中人物的做法,都是多余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这些选项。
如果真的只是用道德审判的角度,去评价故事里的人物,那这种做法,和电影中里皮卡的那些权贵基本没什么区别。
我觉得幸运的是,如今已是100年后;但不幸的是,此类故事在现实社会中,并没有完全消失。
今年年初,在以chat gpt为代表的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放异彩,可以说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AI时代。在AI如此火热的今天,还有人愿意用将近40000副手绘油画画作,本身就是一件珍贵无比的事情。
人类最初用的工具是火,后来变成了蒸汽,再后来变成了电,如今,AI作为新一代的智能工具,改变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甚至沾染了“创作”主观性极强的领域。
有人担心AI会削弱人类的创造力,但至少这部《农民》证明,再先进的AI,也抵不过人类最原初的创造力。目前AI能做的,可以是取代动画/视效电影制作过程中某些流程化、单一化且大体量的部分——是的,即便是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也有很多流水线式的工作,而AI的意义便在于将人们从这种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在这种前提下,人类最原初的提问、发现、融合能力便显得更加突出。
对于《农夫》而言,我相信AI能让这种动画风格和技术,在未来更加发扬光大,这也可以看作传统油画在现代重新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尽管本片在技术上足够独特且精致,但该片又没有仅仅靠技术哗众取宠。
这是一部如此绚烂而又带有悲剧色彩的电影,绚烂的是动画的画风,悲剧的是故事和人物。故事虽然发生在100年前,但其中的暴力、舆论、性别、权力等表现,让现代的人看完后依然深感共鸣,因为那些命运只是换了个形式。
莱蒙特这部100多年前的小说,在全新的动画技术和匠人精神的加持下,焕发了全新的生命力,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技术的出现,来丰富更多的动画风格。当然我个人还是愿意看到有新技术讲述《农民》这种带有显著历史性、传统性的故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一瞥过去和未来的结合,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
女主的命运实在悲惨,即便生在如油画般的环境中,也不能摆脱生活中那些绝望和黑暗,美好、独立对她来说注定是转瞬即逝的,但结局的那一个眼神也说明,只要保持对独立、自由的渴望,最终还是会有一丝光明出现。除此之外,将油画变成动画的创意也很好,十分独特的观感,开始还会觉得这种风格影响入戏,但事实证明只要故事和人物足够出色,完全不影响电影的故事过程,这个团队的前作《至爱梵高》还没看,这下赶紧补上。
经过漫长的三年制作周期,终于在多伦多影展见到这部《至爱梵高》团队的新作了!相比前作,《农民》几乎在各方面均有提升,手绘技术层面的进步和开创性无需多言,尤其是故事和角色的丰富性、深度上面,也做出了比前作更为动人的表现,可以说是今年全世界范围内动画电影的杰作之一,期待明年奥斯卡和安妮奖能有所斩获!
《至爱梵高》团队的最新动画电影,相比上一部,这部《农民》的叙事性大大提高,并且故事表达也更为厚重深刻,同时也值得思考。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著,《至爱梵高》的主创很好地把握了原著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为大家奉献了令人着迷的视听体验,应该说是本届多伦多电影展中个人最爱的一部,希望有机会能引进国内。
今年最好的动画电影之一,手绘油画风格简直太美了,用这种画风讲述一个上世纪初,波兰乡下的悲剧爱情故事,简直太适合了!其实如果只是用“爱情故事”来描述这部电影,有点小看它了,这部电影几乎描述了上世纪初波兰农村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给人一种“波兰乡村版的清明上河图”,它更像是一部女性命运和时代悲剧交织的史诗。
我咋感觉安特克的妻子,比女主还要漂亮呢🤦🏻不过这也恰好说明了男人出不出轨,跟老婆漂不漂亮没有绝对关系…… #2023多伦多电影节
again 我不懂啊 究竟這麼畫有什麼必要啊 為什麼不直接真人電影 兩個小時裡面也沒啥是只有動畫才能做到的 根本沒有好好發揮動畫的特點 故事⋯我越看越覺得很瓊瑤 credit發現是諾貝爾獎得主改編 我懵了都 是說不管在哪兒都有瓊瑤文學嗎
TIFF23 no.9 初次放映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购买这部电影的 OST,这是一部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电影作品。影片的艺术描绘就像一幅油画,华丽地突出了自然界固有的活力。不断变化的笔触不仅展现了非凡的艺术性,还忠实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为人类情感的表达提供了独特的渠道。我与电影的邂逅非比寻常,而有机会在凯悦酒店欣赏到三幅原画更是令人欣喜若狂。
看完会懂什么叫男男相护
2023多伦多电影展看到了这部影片,毫无疑问的一部匠人影片,导演介绍说将近有40000幅手绘油画作品,在过去三年这个不平静的时期内,完成制作实属不易,为这份艺术工匠精神致敬。回到电影本身,这个团队确实是油画手绘技术的开创者,如今这个团队又把该技术的故事表现力提升了一个层次。没有人知道上世纪初的波兰农村社会是什么样子,但这部电影用一种华丽而残酷的方式展现给你,希望有更多人在喜欢这部电影的同时,也会思考它背后的社会、世俗和文化,毕竟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们到现在仍在经历。
用生动华丽的油画风格,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和悲剧,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波兰版的《活着》,电影的故事应该是遵从了原著的结构,分成了秋冬春夏四个篇章,每个季节的油画表现方式都十分形象而生动,而女主角在四个季节里的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封建乡村社会中的黑暗。
感觉此片再推迟一点出就要被淹没在AI洪流中了,看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些是真实的艺术家们画出来的…故事就是经典的名著小说风,红颜祸水/封建礼教,女主幻视罗比+奥妹
@ AFI EU Film Showcase | 我看见了德加、米勒、戈雅、伦勃朗、透纳。画面满分、音乐满分。故事过分简单但很完整,我好像跟着Geralt一起走了场Witcher 3支线任务。第一首婚礼舞曲把我的魂偷走了。
@Glasgow Film Theatre
TIFF23 “都是漂亮惹的祸”的狗血故事,虽然延续前作画风,但梵高式的泼墨粗线条放在这部有点怪怪的。女二的脸总是画的特别写实,和别的角色的印象派画风出入有点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画师不同,风格没有统一好的原因..后段有个镜头致敬了米勒的拾穗者,反而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印象派画风和现实主义题材有点别扭了 - 既然都想到要还原米勒笔下的田园风光了,那为什么这次不干脆按现实主义的画风来创作呢?
自从《至爱梵高》后就一直关注这个团队的新作,如今终于再多伦多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真面目,真心没有失望,其实对于这样一部匠心满满的电影,主创肯定不会在故事层面打折扣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原著作者本身就因为这个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历史、现实的反思自然是足够的,加上这种华美的画风,两者简直太搭了,期待这个团队的下一个故事!
对古早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非常迷惑的改编处理,背景印象派人脸写实派的风反差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挚爱梵高》团队的第二部作品着实让人失望,只剩下将嘻哈节拍与波兰传统音乐完美结合的配乐以及再此之上的几场极具冲击力的歌舞戏还算值得一提了
放映前的采访中,主创表示由于过去三年的疫情和战争,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被大幅拉长,全片所有的画作数量总共大约40000副,假设只有一个艺术家创作的话,需要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从最终放映的效果来看,这个制作品质是绝对顶级的动画水平,主创的形容不假。故事上也没啥尿点,原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十分清晰,预示着女主命运的变化,结局令人唏嘘,但也包含着一丝希望,可以说整部片子是文学、绘画和电影完美的艺术结合。
从《至爱梵高》到《农民》,DK Welchman和Hugh Welchman把他们的油画动画提升了一个层次,不论是技术还是表现力上都有了新的高度。如果说《至爱梵高》成功的因素更多在于梵高本人的艺术成就和知名度,那这部影片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杰作,华丽的画风搭配活泼又极富波兰风情的配乐,加上来蒙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让这部电影有了超出动画类型本身的表现力,期待两位导演用这种风格讲述更多底层人民的故事!
2023多伦多电影节看的展映,相比上一部《至爱梵高》,这一部在创意、视觉、画风层面达到了一个新的试听体验,还有充满波兰民族风情的民间配乐,完美地适配了这个故事,莱蒙特的同名原著没看过,但感觉电影一定是还原了原小说的精髓,把1910年代的波兰乡村生活展现的栩栩如生,当然这个故事尤其是女主的命运,看的并不让人轻松,在被传统和世俗规则裹挟下的生活,让人感到压抑甚至窒息,但好在最后一个镜头,在这种绝望过后还给人留了一丝希望,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爱情来来去去,但土地永存。
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展看完了这部电影,真没想到一个油画风格的动画电影,能够讲一个如此深刻残忍的悲剧故事,画风和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第一部《挚爱梵高》,还只是这种动画技术的尝试的话,那么这部《农民》则把这种技术的表现范围大大的拓展了,目前是本届多伦多电影展中最爱的一部,希望主创团队能利用这种风格的动画,去讲更多富含民族性、历史性的故事。